范文一:苏轼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
苏轼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
【摘 要】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工诗
文,精书画,其关于中国文人画的理论,兼具理论高度与理
论深度,独具别于前人的创新之处,使中国绘画又开辟了一
条崭新的道路。苏轼文人画理论系统全面的阐发,影响了一
大批文人画家,开创了文人画的新时代,自此之后,文人画
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并持续发展。本文从苏轼其人着手,
分析探索其文人画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其文人画理论对后
世文人画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苏轼,文人画,文人画理论
Su shi’s influence on the later ages literati paintings
De Xin Wang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Nanchang 330099,china,
abstract,Su shi i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famous writer,artist,poetry,calligraphy and painting,the theory
of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both height and theoretical depth,don’t of predecessors of innovation,make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opened up a new path. Su shi literati
paintings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ory system,
affe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i painters,opened a new era of literati paintings,since then,the literati painting into a new stage,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text set about from su shi man,analysis and explo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i paintings and its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ti paintings and literati paintings
theory significance.
Key words,Su shi,Literati paintings,Theory of literati paintings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人画是其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绘画艺术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人
画的特殊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与苏轼所提出文人画理论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苏轼文人画理论的产生背景
,1,苏轼的个人因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自幼受儒家思想教育,具
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其积极入世,有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于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
在密州、杭州等多地当过地方官,后因“乌台诗案”而入狱,
而后贬谪黄州,晚年更是被流放到惠州、永州等偏远之地。
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流放的经历,都促发了苏轼对于
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新思考,加深了其思想深度,为其文
人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个人思想基础
,2,前人的思想基础
苏轼文人画理论并不是其个人成果,而是基于前人理论基础发展而得,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相融合的结果。苏轼之前的文人画家虽未开拓出新的绘画道路,但其绘画主张及实践都为苏轼文人画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借鉴,例如王维诗画结合的绘画手法,还有张,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主张等等,都是苏轼文人画理论产生发展的借鉴基础
在借鉴前人绘画主张的基础上,苏轼还集儒、释、道三家美学于一体,合理借鉴,辩证吸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奠定了苏轼的文化修养,构建了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基本基础,圆融通达的禅宗美学,确立了苏轼入世而不染,旷达而不空的人生态度,提高了苏轼的思想境界,以老庄思想为主的道家美学,主张自然,重视世界万物,重视人类本身,开辟了艺术审美新境界,使得苏轼文人画理论有了更厚实的基础。正是有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苏轼的文人画理论才得以顺利形成及发展
二、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及传播
,1,社会背景
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集权危害皇权,采取抑武重文政策,提高文人的地位,文人画由此在宋代形成一个阵容强大的绘画流派。出于朝廷的政治需要及文人本
身的个人追求,大批文人进入官场,然而迎接他们的并不是一展宏图的广大舞台,而是政治黑暗,党派争伐,而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是宦海沉浮,仕途多艰,种种磨难,使得他们更趋向于独善其身,内向自守,而中国传统的诗文、书画便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2,苏轼在士人中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苏轼其人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在古今都享有盛名,在当时的文坛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于平时的文人聚会中多有出席。文人聚会时,总爱谈诗论画赋,作画题书,在彼此的交流与切磋中,苏轼阐发传播自己的文人画理论,通过文人士子的传播,苏轼文人画理论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并逐渐为人所广知,乃至流传后世,影响整个文人画的发展方向
三、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内容
,1,常形,常理,言晓画
所谓“常形”,是指事物的外部发展状态,所谓“常理”,是指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是其本质所在。苏轼在其所著的《净因院画记》便有此类论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由此观之,在苏轼看来,绘画之道,在于形理兼备,不可过重形而
轻理,亦不可过重理而轻形,而应兼形之具,理之得,方合乎自然之情态、自然之规律
,2,以诗入画,诗画合一
诗画合一,融为一体,苏轼并不是首创,早在之前便有前人已作论述实践,其间首推王维,真正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对他甚是推崇,甚至在《书摩诘》中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欣赏、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由此观之,苏轼主张诗画二者有机结合,力图实现诗境与画境,诗意与画意的融合贯通,做到真正的诗画合一
,3,尚“意”
苏轼是提出“士人画”概念的第一人,由他而始,文人画与画工之画得以相区分开来,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文人画的本质就在于“意”之一字,并将“意”作为文人画高低优劣的评判标准,可见苏轼对于“意”之重视。苏轼这一绘画主张的提出,对于文人画的绘画创作影响极大,后世文人画家基此标准在作画之时总是力图营造一种“象外精神言外意”的意境,给观者“画外意无穷”的观感
四、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影响
苏轼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但“文人画”这一术语并不是由其本人提出,而是由晚明画家董其昌提出,其继承了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大部分主张,对苏轼的文人画理论深为
赞之。而近代文人陈传席教授对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也赞誉颇高,甚至对于其文人画理论的影响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宋以后,没有任何一种绘画理论超过苏轼画论的影响,没有任何一种画论能像苏轼画论一样深为文人所知晓,没有任何一种画论具有苏轼画论那样的统治力”,由此,苏轼文人画理论对于后世文人画的影响可见一斑
五、结束语
文人画起自苏轼,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为后世的文人画提供了基本理论的主要框架,后代的文人画家正是在继承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使得文人画在历史的进程中一路辉煌,
参考文献,
[1] 郭智芳.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
[2] 候中淑.苏轼文人画思想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9
[3] 倪文杰.浅谈中国文人画[J].艺术理论,2007
范文二: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摘 要:摘 要:摘 要:笔者在大量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分析了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褚遂良;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编号:
一、褚遂良书风与道家思想的结合
1.“虚实相生”
《老子》中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种思想引申到书法中便是“虚实相生”,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将这一思想运用的淋漓尽致,褚体的空灵多变,轻盈跃动都与这思想息息相关。
从整篇作品上看,“虚实相生”就是“知白守黑”,《雁塔圣教序》中白黑分布得当,相互呼应。褚书的笔画线条不仅具有对外的张力,而且还具有内收的拉力,褚书中就是运用了线条之灵动的特点来诠释了《老子》中的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虚空”之美是自然和谐灵动之美,是艺术极致的结果。褚遂良利用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将书法中的黑白分布控制的恰到好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褚遂良能更加透彻的理解书法中诠释的意义所在,显示出书法大家的超脱思想和独特见解。 2.相互交融之“虚实相生”与尚意书风
“虚实相生”注重的是“气”的运用,在书法中“气”便是意象的运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提倡“精、气、神”的完美统一,三者是在笔墨晕染中交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笔墨飞舞所遗留的线条便是“书法意象。”正如宗白华所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雁塔圣教序》清丽不失素华,秀美而不失古拙。用笔刚劲洒脱,结字稳健、空灵。在褚遂良的书法中,这是独特之处。在书写中,我们应更注重意象的运用,意象是书法的精髓,掌握其书法意象便是掌握其要点,《雁塔圣教序》的意象运用是炉火纯青的,这是与道家哲学的审美观念极为相似的,借助道家的“虚实相生”思想,褚遂良将意象运用于结字用笔中,更能表现出书法的空灵洒脱。
二、褚遂良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的承上启下
唐代楷书的发展是我国楷书的顶峰时期,在整个唐代楷书的发展过程中,以提倡崇尚法度为主,褚遂良在这个讲究严谨的时代,推陈出新,除了吸纳传统书法,更多的是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思考,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宋米芾曾说:“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而别有一种骄色。”这便是向后世学者启示一种书法艺术流派——“褚体”。褚遂良各体书法皆善,但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了些许的变革。这便是褚遂良胜于初唐几家之处,当“褚体”书风被许多书法家认可,并作为典范学习之后,“褚体”便具有了权威性,大家如想学“王书”,必先学“褚体”,唐初之后书家一直受到褚遂良书风的熏陶, “褚体”书风之源远流长。
褚遂良宽卓疏朗、丰润劲练的书法风格正是初唐书法开始逐渐脱离隋代书法影响而自立门户的代表,也是唐朝楷书成熟的时代标志,对唐朝书风的创新有积极影响的意义。所以初唐四家,真正开启李唐楷书书风之门户者,只有褚遂良。之后书家受“褚体”影响甚多,并在其基础上将唐代“尚法”与褚遂良的创新书风相结合,为唐代书法的延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褚遂良的书法也对后世书法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三、褚遂良书风对后世书家学习的启示
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家之一,他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刘熙载《书概》中称:“褚
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唐代的书法自他以后,莫不受其影响。他的书法可以与王羲之平分秋色,对唐代楷书的发展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从褚遂良的早期作品来看,他遵循的还是陈、隋以及欧的“铭石之书”,这类书风平稳,追求的是笔法的稳定和充实,其中掺杂隶书的风格,这是继承与发展前人的结果。也只有充分吸收和理解这一点,褚遂良才能在晚年时期达到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从他的晚年时期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风与早期有了明显的差别。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品,这是褚遂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传承了唐代的书法严谨的风格,在创作上,褚遂良的书法以势生势,强调了笔意的运用。此作品不仅继承了虞世南、欧阳询的风格,而且也存在着隶书的笔法风格。《雁塔圣教序》是一个巅峰之作,它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与创新都是意义重大的。后世的许多书家都是以此为标准,然后进行学习创新发展。
从对“二王”书风的突破来说,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中最杰出者,他在书法上的影响不仅是对唐以后的朝代,而且在今天褚遂良的书法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书法有着重要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nb
范文三:浅析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旅游管理
浅析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本人利用图书馆以及申子文库,在大量收集、整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申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王羲之书法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微薄的借鉴作用。
一、王羲之的艺术简介
王羲之书法是对洒脱自然的美的热情和礼赞,成为中国书法审美的最高典范之一。在艺术方面,王羲之书法不何晏、王弼、三曹、嵇康、阮籍等人的艺术风格一样,在意识形态开创了真善美的崭新思想。我们今天欣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兮亭序》等,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流露出种种风神状貌,“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力屈万夫,韵高千古”,“淋漓挥洒,百态横生”。王羲之真正把书法这种“线的艺术”高度纯粹化,走向极致,走向巅峰,走向魏晋风度。
二、王羲之的艺术贡献
他既掌握了多种书体,又改革了传统性的程式笔法,使其丰富多彩。在实践中注重变换书态和表现不同手法,避免千篇一律。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
侍中帖》、《兮亭序》[冯承素摹本] 、《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进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王羲之艺术成就的取得有外部原因,更多的却使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他以流美遒劲的书法艺术开一代风气,自南朝宋虞稣《论书表》将羲、献父子并称“二王”以来,“二王”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二王”书风至今绵延了近两千年,它成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一根主线。人们学习书法,莫不以“二王”为榜样。在“二王”之中,人们又以王羲之为最。在他的书法风格里,有庄重,也有飘逸;有对比,也有和谐;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后世各种风格倾向的书法家,如古典的、浪漫的、雄强的、秀美的、唯美的、实用的,似乎都可以在王书风格中找到源头。据载,欧阳询出于大令,张怀璀《书断》,;虞世南“进接右军”,《张丑管见》,;孙过庭“宪章二王”,张怀璀《书断》,;颜真卿“上拟逸少”,项穆《书法雅言》,;张从甲则“右军之外,一步不窥”,窦蒙《述书赋注》,。这些都说明王书具有涵盖性,它具有多种“原型启发”的作用。
三、王羲之艺术对近现代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得到国内公认,对历代书家影响甚大,对日本、朝鲜的影响也很深进,且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也逐渐为西人所知。现在在日本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主要有今井凌雪的《王羲之的艺术和书法》,中田勇次郎的《王羲之书法的风韵》,野间清六的《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性》,杉村邦彦的《王羲之试论》等。六十年代的《兮亭》论辨也波及日本,郭沫若的‘兮亭伪作说’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当时,今井凌雪翻译了郭氏《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兮亭序〉的真伪》一文,并且有小南一郎的《围绕兮亭序论争》一文,介
绍了那场论争。对反对郭氏‘伪作说’的文章,也有翻译介绍,如:竹内良雄全译了商承祚的《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兮亭序〉》。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现当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当前的书法界也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书法地位的提高不获得,在根本上取决于书法家自身的努力。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取得不他本身所取得的艺术高度分不开的,从他的《兮亭序》等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前无古人的用笔、结体等,这一切的所得也得益于他本身努力的程度。其次,大师的产生离不开权威批评家的作用和良好艺术市场的形成。权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当代亦然。王羲之如果没有唐太宗等的极力推崇也许他的影响力就没有如此之大。今天,“伟大书法家”的出现也依赖于伟大书法批评家的诞生和艺术市场的真正繁荣。当前,书法的创新的确显得举步维艰,传统派创作进入“精细”发展状态,创变的格局愈显得细琐不单调乏味,而且进展缓慢。所谓的现代后现代书法也显得无路可走。现当代的书法创作陷入了一个过于平稳的发展状态,缺少创变的激情,有些疲塌了。究其原因,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上可以找到。唐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对此作了较好的分析,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达到了“会古通今”、“情深调合”的境地:“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兮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也正是因为他能“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所以书法才达化境。在大风格下,他能据心情的不同而写出各不相同的佳作。不像现在展览、比赛中的很多作品的功力、技法考究,形式是在千般设计不推敲下形成的,每次展览戒参赛,大多用几刀纸反复书写同一幅字,然后从那一堆“产品”中挑一张上交。在反复的重复制作过程中,创作的激情早已消减,作品失去
了感人的力量和深厚的意味。展览的作品几乎看不到作者创作时的激情流露,作品仿佛也是在走“模特步”,徒有一副形式的躯壳,显得有些苍白,这里面缺少的便是作品之外的意蕴。当今的作品要想真正打动观赏者,除了作品的技术手段到位、形式有味道外,还应该体现出作者创作时的激情及震撼观者的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3级书法研究生,
范文四: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4 下 2014 年 第 12 期:总第 458 期:
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王潇潇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笔者在大量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分析了褚遂良书 法对
后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褚遂良;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2-0243-01
书家一直受到褚遂良书风的熏陶, “褚体”书风之源远流长。 一、褚遂良书风与道家思想的结合
褚遂良宽卓疏朗、丰润劲练的书法风格正是初唐书法开
1.“虚实相生” 始逐渐脱离隋代书法影响而自立门户的代表,也是唐朝楷书
《老子》中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成熟的时代标志,对唐朝书风的创新有积极影响的意义。所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种思想引申到书法中便是 以初唐四家,真正开启李唐楷书书风之门户者,只有褚遂良。 “虚实相生”,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将这一思想运用的 之后书家受“褚体”影响甚多,并在其基础上将唐代“尚法” 淋漓尽致,褚体的空灵多变,轻盈跃动都与这思想息息相关。 与褚遂良的创新书风相结合,为唐代书法的延伸发展起到了 从整篇作品上看,“虚实相生”就是“知白守黑”,《雁 塔积极的作用,褚遂良的书法也对后世书法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圣教序》中白黑分布得当,相互呼应。褚书的笔画线条不仅 具
有对外的张力,而且还具有内收的拉力,褚书中就是运用了 三、褚遂良书风对后世书家学习的启示 线条之灵动的特点来诠释了《老子》中的思想:“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虚空”之美是 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家之一,他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极为 自然和谐灵动之美,是艺术极致的结果。褚遂良利用道家“虚 深远的,刘熙载《书概》中称:“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实相生”的思想,将书法中的黑白分布控制的恰到好处,正是 唐代的书法自他以后,莫不受其影响。他的书法可以与王羲 之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褚遂良能更加透彻的理解书法中诠 平分秋色,对唐代楷书的发展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释的意义所在,显示出书法大家的超脱思想和独特见解。 从褚遂良的早期作品来看,他遵循的还是陈、隋以及欧
2. 相互交融之“虚实相生”与尚意书风 “虚实相生”注的“铭石之书”,这类书风平稳,追求的是笔法的稳定和充实,
其中掺杂隶书的风格,这是继承与发展前人的结果。也只有 充重的是“气”的运用,在书法中“气”
便是意象的运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提倡“精、气、神”的 分吸收和理解这一点,褚遂良才能在晚年时期达到自己独 特的完美统一,三者是在笔墨晕染中交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书法风格。从他的晚年时期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风 与早期笔墨飞舞所遗留的线条便是“书法意象。”正如宗白华所说: 有了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品,这是褚遂良的一
个新的里程碑,它传承了唐代的书法严谨的风格,在创作上, 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褚遂良的书法以势生势,强调了笔意的运用。此作品不仅继 《雁塔圣教序》清丽不失素华,秀美而不失古拙。用笔
刚劲洒脱,结字稳健、空灵。在褚遂良的书法中,这是独特之处。 承了虞世南、欧阳询的风格,而且也存在着隶书的笔法风格。 在书写中,我们应更注重意象的运用,意象是书法的精髓, 《雁塔圣教序》是一个巅峰之作,它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与创 掌握其书法意象便是掌握其要点,《雁塔圣教序》的意象运 新都是意义重大的。后世的许多书家都是以此为标准,然后 用是炉火纯青的,这是与道家哲学的审美观念极为相似的, 进行学习创新发展。
借助道家的“虚实相生”思想,褚遂良将意象运用于结字用 从对“二王”书风的突破来说,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中最 笔中,更能表现出书法的空灵洒脱。 杰出者,他在书法上的影响不仅是对唐以后的朝代,而且在
今天褚遂良的书法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书法有着重要
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二、褚遂良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的承上启下
唐代楷书的发展是我国楷书的顶峰时期,在整个唐代楷书 四、结语
的发展过程中,以提倡崇尚法度为主,褚遂良在这个讲究严谨
的时代,推陈出新,除了吸纳传统书法,更多的是积极探索, 在当今的书法界中,褚遂良的楷书对后世的启示影响极 深入研究思考,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为广泛深远。本文通过道家哲学“虚实相生”对褚遂良的影
宋米芾曾说:“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而别有一种 响来说明了褚遂良对“尚意”书风的完美诠释。褚遂良创新 骄色。”这便是向后世学者启示一种书法艺术流派——“褚体”。 了唐代的“尚法”书风,对后世楷书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的 褚遂良各体书法皆善,但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了些许的 推动作用。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书家,他被誉为“唐代 变革。这便是褚遂良胜于初唐几家之处,当“褚体”书风被 书法一代广大教化主”是实至名归的。 许多书法家认可,并作为典范学习之后,“褚体”便具有了
权威性,大家如想学“王书”,必先学“褚体”,唐初之后 (责任编辑:陈丽敏)
收稿日期:2014-03-22
作者简介:王潇潇(1991-),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方向)。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43
范文五:浅析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本人利用图书馆以及电子文库,在大量收集、整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王羲之书法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微薄的借鉴作用。
一、王羲之的艺术简介
王羲之书法是对洒脱自然的美的热情和礼赞,成为中国书法审美的最高典范之一。在艺术方面,王羲之书法与何晏、王弼、三曹、嵇康、阮籍等人的艺术风格一样,在意识形态开创了真善美的崭新思想。我们今天欣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等,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流露出种种风神状貌,“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力屈万夫,韵高千古”,“淋漓挥洒,百态横生”。王羲之真正把书法这种“线的艺术”高度纯粹化,走向极致,走向巅峰,走向魏晋风度。
二、王羲之的艺术贡献
他既掌握了多种书体,又改革了传统性的程式笔法,使其丰富多彩。在实践中注重变换书态和表现不同手法,避免千篇一律。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王羲之艺术成就的取得有外部原因,更多的却使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他以流美遒劲的书法艺术开一代风气,自南朝宋虞稣《论书表》将羲、献父子并称“二王”以来,“二王”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二王”书风至今绵延了近两千年,它成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一根主线。人们学习书法,莫不以“二王”为榜样。在“二王”之中,人们又以王羲之为最。在他的书法风格里,有庄重,也有飘逸;有对比,也有和谐;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后世各种风格倾向的书法家,如古典的、浪漫的、雄强的、秀美的、唯美的、实用的,似乎都可以在王书风格中找到源头。据载,欧阳询出于大令(张怀璀《书断》);虞世南“远接右军”(《张丑管见》);孙过庭“宪章二王”(张怀璀《书断》);颜真卿“上拟逸少”(项穆《书法雅言》);张从申则“右军之外,一步不窥”(窦蒙《述书赋注》)。这些都说明王书具有涵盖性,它具有多种“原型启发”的作用。
三、王羲之艺术对近现代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得到国内公认,对历代书家影响甚大,对日本、朝鲜的影响也很深远,且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也逐渐为西人所知。现在在日本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主要有今井凌雪的《王羲之的艺术和书法》,中田勇次郎的《王羲之书法的风韵》,野间清六的《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性》,杉村邦彦的《王羲之试论》等。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辨也波及日本,郭沫若的‘兰亭伪作说’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当时,今井凌雪翻译了郭氏《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并且有小南一郎的《围绕兰亭序论争》一文,介绍了那场论争。对反对郭氏‘伪作说’的文章,也有翻译介绍,如:竹内良雄全译了商承祚的《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现当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当前的书法界也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书法地位的提高与获得,在根本上取决于书法家自身的努力。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取得与他本身所取得的艺术高度分不开的,从他的《兰亭序》等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前无古人的用笔、结体等,这一切的所得也得益于他本身努力的程度。其次,大师的产生离不开权威批评家的作用和良好艺术市场的形成。权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当代亦然。王羲之如果没有唐太宗等的极力推崇也许他的影响力就没有如此之大。今天,“伟大书法家”的出现也依赖于伟大书法批评家的诞生和艺术市场的真正繁荣。当前,书法的创新的确显得举步维艰,传统派创作进入“精细”发展状态,创变的格局愈显得细琐与单调乏味,而且进展缓慢。所谓的现代后现代书法也显得无路可走。现当代的书法创作陷入了一个过于平稳的发展状态,缺少创变的激情,有些疲塌了。究其原因,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上可以找到。唐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对此作了较好的分析,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达到了“会古通今”、“情深调合”的境地:“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也正是因为他能“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所以书法才达化境。在大风格下,他能据心情的不同而写出各不相同的佳作。不像现在展览、比赛中的很多作品的功力、技法考究,形式是在千般设计与推敲下形成的,每次展览或参赛,大多用几刀纸反复书写同一幅字,然后从那一堆“产品”中挑一张上交。在反复的重复制作过程中,创作的激情早已消减,作品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和深厚的意味。展览的作品几乎看不到作者创作时的激情流露,作品仿佛也是在走“模特步”,徒有一副形式的躯壳,显得有些苍白,这里面缺少的便是作品之外的意蕴 。当今的作品要想真正打动观赏者,除了作品的技术手段到位、形式有味道外,还应该体现出作者创作时的激情及震撼观者的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3级书法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苏轼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