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
基本尺寸 换热接口工作压力重量总长 总宽总高接口接口下接口 型号 面积 DN Mpa Kg L A H A1 H2 距地H1
BR0.05 0.5-4 180-490 260 526 100 396 75 32 0.8 3 577 163 4 633 171 5 689 179 6 745 187 BR0.1 320 796 145 558 145 50 1.0、1.2 7 801 195 8 857 203 10 969 221 12 1080 240 2 248 153 3 283 161 4 317 169 5 351 177 BR0.11 320 776 152 565 118 50 0.8、1.0 6 385 185 7 420 193 8 453 211 10 525 230 4 271 160 6 320 168 8 365 177
BR0.15 330 816 128 625 94 65 1.0、1.6 10 411 192 12 460 200 14 505 218 15 530 237 3 630 408 5 685 426 8 785 453
BR0.22 375 1036 175 762 174 65 1.0、1.6 10 855 490 13 945 505 15 1005 517 20 1175 563 8 785 334 10 785 351 12 945 367 15 945 394 BR0.24 415 1188 190 840 200 65 1.0、1.6 18 1135 417 20 1135 438 24 1235 472 25 1235 478
30 1385 522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
基本尺寸 换热接口工作压力重量型号 总长 总宽总高接口接口下接口 面积 DN Mpa Kg L A H A1 H2 距地H1
10 768 365 15 860 401 20 956 435 25 1050 471 BR0.25 480 1070 223 719 198 100 1.0、1.6 30 1150 508 35 1246 543 40 1340 578 50 1531 648 10 715 529 12 835 550 15 835 578 18 895 609 BR0.28 504 1238 240 818 250 100 1.0、1.6 20 895 629 25 1035 679 30 1106 726 35 1205 795 15 1160 623 20 1160 662 25 1160 700 30 1400 751 BR0.34 530 1415 240 1000 250 100 1.0、1.3 35 1400 789 40 1650 836 45 1650 880 50 1650 918 15 945 790 20 1045 830 25 1145 870
BR0.35 480 1336 220 1040 165 100 1.0、1.6 30 1255 910 35 1355 955 40 1450 1010 45 1550 1055 16 835 637 20 835 650 22 895 670 27 955 726 BR0.38 504 1462 240 1042 250 100 1.0、1.6 33 1035 778 38 1105 790 43 1205 833 48 1255 915
54 1335 940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
基本尺寸 换热接口工作压力重量型号 总长 总宽总高接口接口下接口 面积 DN Mpa Kg
L A H A1 H2 距地H1
30 1095 866 40 1235 952 50 1385 1038 60 1530 1124 BR0.50 610 1606 300 1200 224 125 1.0、1.6 70 1680 1210 80 1825 1296 90 1975 1382 100 2125 1468 30 1025 810 40 1270 856 50 1270 895 60 1510 1035 65 1510 1065 BR0.50 590 1465 292 1020 250 150 1.0、1.6 70 1510 1395 75 1510 1125 80 1820 1180 90 1820 1245 100 1820 1300 50 1201 1751 70 1381 1917 90 1561 2084
BR0.65 640 1974 290 1471 229 125 1.0、1.6 100 1651 2164 120 1831 2351 140 2011 2520 160 2201 2683 39 1025 990 45 1025 1030 52 1270 1100 65 1270 1170
BR0.65 590 1785 292 1340 250 150 1.0、1.6 78 1510 1275 91 1510 1350 104 1820 1450 117 1820 1530 130 1820 1610 60 1057 1801 80 1237 1987 100 1427 2182 120 1597 2370 BR0.70 700 1790 344 1324 1240 200 1.0、1.6 140 1787 2558 160 1967 2746 180 2157 2840 200 2267 2934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
基本尺寸 换热接口工作压力重量型 号 总长 总宽总高接口接口下接口 面积 DN Mpa Kg
L A H A1 H2 距地H1
90 1430 1926 108 1560 2034 126 1690 2142 144 1820 2252 162 1950 2360 BR0.90 900 2092 420 1262 400 250 1.0、1.6 180 2080 2468 198 2210 2577 225 2405 2740 270 2730 3011 360 3380 3553 80 1342 2714 100 1472 2870 120 1602 3011 150 1802 3246
BR1.08 180 1962 870 2250 425 1675 357 200 0.8、1.0 3478 200 2122 3633 220 2252 3762 250 2442 3941 300 2632 4367 130 1430 2519 156 1560 2677 182 1690 2836 208 1820 2996 234 1950 3153 BR1.3 900 2494 420 1664 400 250 1.0、1.6 260 2080 3313 286 2210 3472 325 2405 3710 390 2730 4107 520 3380 4901
范文二:板式换热器的安装
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认真阅读随机文件(合格证、材质证、流程图、装配图和装箱清单等)。
一致。
3.按图纸检查所有的零件是否齐全、型号、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 4.将板片的垫片槽擦干净,均匀地涂上粘结剂,粘上垫片,然后把板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压上一定的重物。
5.按设计的流程图进行组装,并按规定顺序进行夹紧。夹紧时,应先拧紧
1.2.3.4.号螺母,然后再拧紧5.6.7.8.9.10号螺母。
6.液压试验要按单侧分别进行,试验压力为设备设计压力的1.25倍,保压
30min,检查所有密封和焊接部位,均无渗漏为合格。
使用单位的系统安装是指制造厂发至使用单位的设备或使用单位检修好的设备向应用工位上的安装。这种情况应按下面说明进行:
1.将设备放在基础上,固定地脚螺栓。
2.检查管道的冷、热介质进出口与设备上的接管是否一致。考虑到检修
1.吊装时要注意设备的重心。
2.向垫片槽粘接垫片时,应确保垫片上和板片的垫片内没有砂子、油污、铁屑和焊剂等杂物,以免损坏密封,引起泄漏。
3.拧紧螺栓时用力要均匀,并不断地测量两压紧板内侧的距离,保证两压紧板间平行度偏差不大于3MM,夹紧到规定尺寸后,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MM,以免垫片压偏或滑出垫片槽,同时,一边夹紧一边细查,观察是否有垫片、板片发生错位等现象。
4.液压试验的液体一般采用水,水温不应低于5度,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试验完成后,适当地松开压紧螺母,放出积水,然后再拧紧螺母,夹紧至原尺寸,待用。
5.换热器周围应留有一定的检修空间,其大小与板片的尺寸有关。
6.夹紧螺栓上要涂以黄油,有条件时应套上保护管,以免生锈和碰伤螺纹。
7.如果泵的出口最大压力大于设备的最高使用压力,要在设备的入口处安装减压阀和安全阀。
8.当设备内充满液体、带有压力时,不允许夹紧螺母
范文三:板式换热器安装规范
篇一: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
一、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
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二、板式换热器的存放
1)换热器最好在室内存放,室内温度在15~20?,湿度约70%。
2)放置换热器的室内,不能有产生臭氧的设备,如弧焊设备,因臭氧对许多橡胶材料有破坏作用,会产生裂纹等损坏。
3)防止换热器的室内不能存放有机溶剂,或酸溶液。避免热辐射或紫外线辐射。
4)锁紧螺栓表面应涂刷比较好的防锈漆,如ESSO Rustban326或类似的防锈漆。
1
5)换热器应排空,并且根据所处的介质不同,建议在设备存放之前,对其进行清洗干燥。
三、板式换热器的操作规程
1.启动
1)首次启动或长期停运后再次启动换热器时,注意检查金属板组是否加紧到规定尺寸。
2)启动泵之前,先核实是否有操作规程,以便知道应启动哪台泵。
3)检查所要启动的系统中位于泵与换热器之间的流量控制阀是否关闭。
4)检查出口处阀门,如果有的话,是否全部打开。
5)打开放气阀。
6)启动泵。
7)慢慢开启阀门。
8)空气放尽后,关闭放气阀。按同样的步骤,启动另一侧的管路系统。
2.设备运转
1)为保证正常的温度或压降,对流速的调整都应缓慢进行,以免对系统产生冲击。
2)温度的某些变化,热负荷的变化或污垢的产生都会给换热器的运行带来影响。要使换热器正常运行,就应当避免任何冲击。
2
3)开车后,通常不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连续监视,但需要对流体的供给压力大小、流体的温度、板片组的密封是否发生泄漏进行定期检查。
3.停车
如果要使换热器停止运行,或完全是因为泵要停止运行,因按下列程序操作:
1)首先确认是否有操作规程,即哪一侧先听止运行。
2)缓慢地关闭控制泵流速的阀门。
3)阀门关闭后,停止泵运行。
4)按同样的程序进行另一侧的操作。
5)质量低劣的冷却水对金属材料是有害的,不能对不锈钢和镍合金有腐蚀作用。
6)换热器停止运行几天以上时间,则应将它放空,或根据所处介质情况,进行清洗或干燥。
四、金属板组件的拆开与组装
1.拆开
1)慢慢关闭进口阀门,先切断进口侧以降低最高压力。
2)停泵。
3)关闭两个出口端阀门。
4)如果换热器温度太高,等温度降至40?左右再进行操作。
5)放空。
3
6)卸下与活动盖板连接的所有弯管,使活动盖板可以在支承杆上自由移动。
7)检查支承杆的滑动面,并擦拭其表面。
8)检查活动盖板的滑动辊。
9)移开夹紧螺栓上的塑料罩,用铁刷刷螺纹处。
10)在螺纹处刷一薄层润滑油。
11)在金属板组件外面做一对角线记号,或按顺序将金属板编号。
12)测量并记录金属板组件组装尺寸。
13)拧下不带轴承盒的螺栓。
14)带轴承盒的螺栓应交替地,成对角线地成对打开。拆开活动盖板时,板的歪斜在宽度方向不可超过10mm(每个螺栓两圈),长度方向不可超过25mm(每个螺栓5圈)。
2.组装
1)检查所有的密封面是否洁净。
2)检查安装在接口处的环形垫圈是否还在原位,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擦净并润滑上支承杆的滑动面。
4)检查活动盖板的滑动辊。
5)对照数据表,检查金属板是否按正确的顺序悬挂。
6)将金属板组件压紧。
7)若金属板组件正确的话,其边缘应形成蜂窝图案。如
4
果金属板组装件外边做有对角线记号,检查是否组装正确。
8)将带轴承盒的螺栓就位。
9)用铁刷刷净螺栓杆螺纹部分。
10)在螺纹处刷一薄层润滑油。
11)拧紧螺栓时应按交替并对角进行。
12)拧紧螺栓时,检查螺栓夹紧的尺寸。拧螺栓时,活动盖板的歪斜程度,宽度方向不得超过10mm,长度方向不可超过25mm.所有螺栓测得的金属板组夹紧长度的差不得超过1%。
五、清洗
1.清洗大污垢
1)用流动的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3)对未打开的换热器进行反冲洗。
2.清洗微生物,粘物质
1)用流动的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3)采用碳酸性清洗剂进行化学清洗(氢氧化钠,碳酸钠),最高浓度为4%,最高温度为80?。
3.清洗水垢,沉淀物
1)用流动水轻轻刷洗。
2)高压软管冲洗。
5
3)用清洗剂清洗。硝酸,氨基磺酸,柠檬酸,磷酸,复合药剂EDTA、NTA,聚磷酸钠,最高浓度4%,最高温度60?。
六、故障检查
1.金属板片与固定盖板间发生介质泄漏现象
1)检查最后一块金属板上的垫片及连接处,看是否有错位,杂物,裂痕,或其它损伤。
2)检查活动盖板上是否受力不均,或板上有杂物附着,以致于有可能破坏垫片与邻近面的连接。
3)检查金属板本身是否出现裂缝或孔眼。
2.法兰与板框之间有介质泄漏现象
拆下法兰,检查法兰与接口是否对中,垫片是否错位或破损,垫片或法兰表面是否有杂物。
3.金属板之间的介质外泄现象
1)检查垫片是否松脱,错位或破损。
2)检查发生泄漏的金属板片,对照图纸校核金属板组装尺寸,看是否可能由于组装过紧而引起金属板或垫片损坏,或只是由于组装得不够紧而发生泄漏。
3)检查金属板两端的悬挂凹口是否变形,凹口处的变形会引起金属板间发生不对中。
4)注意金属板悬挂的正确与否。
5)检查金属板上是否有孔眼。
4.介质间发生混淆现象
6
1)检查换热器上各管道接口位置是否正确。
2)将一侧下部接口打开,提高另一侧的压力,观察打开的接口,看是否有被加热测介质渗入,如果有,确定位置。如果没有渗漏,则可以从其它方面寻找发生介质间混淆的原因。
3)如果查处有渗漏,注意渗漏发生在金属板组件的什么位置,然后打开换热器金属板组件。
4)在检查金属板之前,首先检查大垫片与环形垫片间的角落区是否清洁,其漏孔是否通畅。这可确保任何泄漏都可排至大气,故不会构成压力使介质从垫片密封处渗入另一介质中。
5)对金属板做透光检查,是否有孔眼或裂纹。
5.传热效率降低
测量二种介质的进出口的温度及流量,核对传热量是否与规定值相符。如果传热效率降低至规定值一下,换热表面必修清洗。
篇二:板式换热器的安装
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认真阅读随机文件(合格证、材质证、流程图、装配图和装箱清单等)。
一致。
3.按图纸检查所有的零件是否齐全、型号、尺寸是否与图
7
纸相符。 4.将板片的垫片槽擦干净,均匀地涂上粘结剂,粘上垫片,然后把板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压上一定的重物。
5.按设计的流程图进行组装,并按规定顺序进行夹紧。夹紧时,应先拧紧
1.2.3.4.号螺母,然后再拧紧5.6.7.8.9.10号螺母。
6.液压试验要按单侧分别进行,试验压力为设备设计压力的1.25倍,保压
30min,检查所有密封和焊接部位,均无渗漏为合格。
使用单位的系统安装是指制造厂发至使用单位的设备或使用单位检修好的设备向应用工位上的安装。这种情况应按下面说明进行:
1.将设备放在基础上,固定地脚螺栓。
2.检查管道的冷、热介质进出口与设备上的接管是否一致。考虑到检修
1.吊装时要注意设备的重心。
2.向垫片槽粘接垫片时,应确保垫片上和板片的垫片内没有砂子、油污、铁屑和焊剂等杂物,以免损坏密封,引起泄漏。
3.拧紧螺栓时用力要均匀,并不断地测量两压紧板内侧的距离,保证两压紧板间平行度偏差不大于3MM,夹紧到规定尺寸后,平行度偏差不
大于1MM,以免垫片压偏或滑出垫片槽,同时,一边夹
8
紧一边细查,观察是否有垫片、板片发生错位等现象。
4.液压试验的液体一般采用水,水温不应低于5度,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试验完成后,适当地松开压紧螺母,放出积水,然后再拧紧螺母,夹紧至原尺寸,待用。
5.换热器周围应留有一定的检修空间,其大小与板片的尺寸有关。
6.夹紧螺栓上要涂以黄油,有条件时应套上保护管,以免生锈和碰伤螺纹。
7.如果泵的出口最大压力大于设备的最高使用压力,要在设备的入口处安装减压阀和安全阀。
8.当设备内充满液体、带有压力时,不允许夹紧螺母
篇三:板式换热器机组规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 义 2
4 型号编制 2
5 基本参数 3
6 一般规定 3
7 板式换热器 4
8 水 泵 4
9
9 变频器 5
10 阀门及管路附件 6
11 防腐与保温 6
12 控制和测量设备 6
13 材料及连接 8
14 整机技术要求 9
15 试验方法 9
16 检验规则 10
1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板式换热机组工艺控制系统流程图 13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板式换热机组安装使用条件 15
前 言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的行业标准。
本标准主要对板式换热机组的整机提出需要控制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关于板式换热器的标准,应按照GB/T 16409《板式换热器》执行,本标准不再做特别规定。
按照本标准生产制造的板式换热机组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对热力站的规定。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城市建设研
10
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九圆热交换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兰州兰石鲁尔热力工程有限公司
APV中国有限公司
天津市换热装备总厂
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丹佛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荣平、王 淮、杨 健、信 岩、刘涤杰、王志峰、
王立新、王 兵、俞华伟、史登峰、吴 军、李滨涛。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型号编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供热、空调及生活热水等换热系统中使用的板式换热机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11
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7 热轧槽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 4942.2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5657 离心泵技术条件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 9112 钢制管法兰 类型与参数
GB/T 9787 热轧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2233 通用阀门 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GB/T 12237 通用阀门 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球阀
GB/T 12238 通用阀门 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
GB/T 12243 弹簧直接荷载式安全阀
GB 12459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GB/T 12668.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第二部分 一般要求
12
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
GB 12706.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 12706.2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GB 12706.3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GB/T 12712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409 板式换热器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 87 管路法兰用石棉橡胶垫片
JB/T 8680.2 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第2部分Y2-E系列(IP54)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80,280)
JB/T 53058 管道式离心泵产品质量分等
CJJ 34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 128 热量表
SY/T 0407 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
13
3 定 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板式换热机组 Plate heat exchanger units
由板式换热器、水泵、变频器、过滤器、阀门、控制柜、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整体换热设备。
3.2 一次侧 Primary circuit side
指热量或冷量的提供侧。
3.3 二次侧 Secondary circuit side
指热量或冷量的接收侧。
3.4 汽—水板式换热机组 Steam-water plate heat
exchanger units
一次侧介质为蒸汽、二次侧介质为水的板式换热机组。
3.5 水—水板式换热机组 Water-water plate heat
exchanger units
一次侧、二次侧介质均为水的板式换热机组。
4 型号编制
4.1 型号组成及含义
4.1.1 型号中第 1、2 位表示机组,用“板式换热器”和“机组”的头两个字“板机”的汉语拼音大写字头 BJ 表示。
4.1.2 第 3 位表示二次侧使用范围:生活热水系统 —“S”;空调系统 —“K” ;散热器采暖系统—“C”;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F”;当二次侧使用范围有两种以上时,字母
14
之间用“? ”隔开。
4.1.3 第 4 位表示热负荷。
4.1.4 第 5 位表示一次侧热媒的介质:热水 —“R”;蒸汽 —“Q”;冷水 —”L”。
4.1.5 第 6 位表示一、二次侧设计压力。
4.1.6 第 7 位表示控制等级,按表 1 分为两级。
表 1 板式换热机组的控制等级
级 别 控制功能
? 温度控制,水泵变频,热量计量
? 温度控制,水泵变频,热量计量,通讯功能
示例:
B J — /
控制等级
一/二次侧设计压力(MPa)
一次侧热媒的介质热负荷(MW)二次侧使用范围板式换热机组
4.2 型号编制示例:
热负荷 4.0 MW ,用于散热器采暖系统,一次侧设计压力 1.6 MPa ,二次侧设计压力0.6 MPa ,一次侧热媒的介质为高温热水,具有温度控制、水泵变频、热量计量、通讯功能的板式换热机组表示为:
BJC — 4.0 R1.6/0.6II
15
5 基本参数
5.1 机组的额定热负荷宜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板式换热机组的额定热负荷
额定热负荷(MW) 0.1 0.3 0.5 1.0 1.5 2.0 3.0 5.0 7.0 10.0
5.2 机组的设计温度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板式换热机组的设计温度
项 目 温度(?)
供水(汽) 回水
一次侧 蒸汽 ?250 ——
热水 ?200 ——
空调冷水 ?0 ——
二次侧 散热器采暖 95 70
生活热水 ?60 ——
空调热水 60 50
空调冷水 7 12
地板辐射采暖 ?60 ——
6 一般规定
6.1 设备和管路的布置应做到结构合理、布线规范、检修方便、便于操作和观测,管道接口流畅、阻力损失小。
6.2 底座和支撑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板式换热器的两侧应留出维修空间。
6.3 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宜设置带阀门的旁通管道,其
16
管径宜与水泵出口管径相同。
6.4 循环水泵电机功率大于 15 kW 的系统,应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和出口设置一个带止回阀的旁通管,其管径宜与循环水泵的出口管径相同。
6.5 循环水泵的进出口应设置软接头,循环水泵应有减振措施。
6.6 一次侧介质为蒸汽时,其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应小于 50 m/s ;
一次侧介质为热水时,其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应小于 2.5 m/s ;
二次侧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应小于 3 m/s。
6.7 在水—水机组中,一次侧的电动调节阀宜设置在供水管上,热量表宜设置在回水管上。
6.8 在汽—水机组中,一次侧的蒸汽管上应安装电动(气动)调节阀和流量计,电动调节阀的前后应设置阀门,并应设置带阀门的旁通管道。
6.9 二次侧的流量计宜安装在二次侧供水管上。
6.10 在汽—水机组中,应设置能连续排水的疏水阀,疏水阀的选型应符合GB/T 12712的要求。
6.11 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入口处。
6.12 控制系统应满足下列环境要求:
a)运行温度:0 ?,40 ? 。
17
b)储存温度:-20 ?,70 ? 。
c)相对湿度(运行或储存):(5,95), (无结露)。
6.13 机组应设置固定的吊装点。
6.14 机组运行的噪声应符合 GB 3096 的要求。
7 板式换热器
7.1 板式换热器应符合GB/T 16409的规定。
7.2 板式换热器的面积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F — 板式换热器的理论计算面积( m2 );
Qn — 设计热负荷( kW );
K — 传热系数( W/m2 ? ? );
ΔT — 换热器的平均温差( ? )。
7.3 板式换热器板片的材质应根据工艺所使用的介质选取。
7.4 单一工况下,机组内的板式换热器不宜超过2台并联运行,且不宜设置备用板式换热器。
8 水 泵
8.1 循环水泵
8.1.1 循环水泵应符合GB/T 5657或JB/T 53058的规定。
8.1.1.1 采暖系统、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按公式(2)计算。
(2)
18
式中:G — 循环水泵流量(t/h );
t1 — 二次侧循环水回水温度( ? );
t2 — 二次侧循环水供水温度( ? );
Qn — 设计热负荷( kW );
Cp — 二次侧循环水的平均比热( kJ/kg?? );
K — 附加系数。
8.1.1.2 采暖系统、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H0 — 循环水泵的扬程( kPa );
H1 — 换热机组二次侧阻力( kPa );
H2 — 热力站内部管道二次侧阻力( kPa );
H3 — 二次侧最不利环路的阻力( kPa );
H4 — 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阻力( kPa );
H5 — 计算富裕量( kPa )。
8.1.1.3 生活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按GB 50015 的要求选取。
8.1.2 循环水泵不宜超过二台,且不宜设置备用泵。
8.1.3 循环水泵所配的电机应符合JB/T 8680.2的规定。
8.1.3.1 电机应能与水泵的容量配套运行。
8.1.3.2 电机的额定电压为(220?10,)V 或(380?10,)V ,电源频率为 50Hz?2Hz 。
19
8.1.3.3 电机应有密封的接线盒,接线端子应连接每个绕组的末端,并保护接地。
8.2 补水泵
8.2.1 采暖系统、空调系统机组应采用补水泵变频自动补水。
8.2.2 补水泵应符合GB/T 5657或JB/T 53058的要求。
8.2.3 补水泵的电机应符合本标准8.1.3条的要求,变频器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规定。
8.2.4 补水泵的流量应为二次侧系统水容量的4 % 。
8.2.5 补水泵的扬程按公式(4)确定。
(4)
式中:H — 补水泵的扬程(kPa);
Hb — 系统补水点的压力(kPa);
Hx — 补水泵的吸入管路阻力(kPa);
Hy — 补水泵的出水管路阻力(kPa);
h — 补水箱最低水位高出系统补水点所产生的静压(kPa);
h0 — 补水泵计算富裕量,30kPa,50kPa 。
8.2.6 机组内的补水泵宜设置一台。
相关热词搜索:规范 安装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安装图 板式换热器安装示意图
20
21
范文四:板式换热器外形尺寸及安装图(可编辑)
板式换热器外形尺寸及安装图
施工、安装要点
1. 换热器不应有变形,紧固件不应有松动或其它机械损伤。
2. 设备吊装时,吊绳不得挂在接管、定位横梁或板片上。
3. 换热器周围预留足够空间,以便于检修。
4. 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安装,应按照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
5. 连接换热器的管道应进行清洗,防止砂石焊渣等杂物进入换热器,造成堵塞。
6. 换热器应以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
最大 最大装机接口参数和型流量 A B C D E F G H L 面积 尺寸 3号 (m/2(m(mm) h) )
4.85M+L+63.0BR003 416 115 50 340 43 97 3 10 20 105 0 N
3.5BR006 580 228 94 420 105 L+120 F 178 5 20 40 N
14F-63.8BR012 825 320 554 176 L+400 240 10 60 50 4 5 N
25F-13.8BR02D 790 520 480 198 L+500 430 125 6 00 N
11120F-14.1 BR025 410 867 157 L+500 290 160 80 65 5 0 00 N
BR035
173284.5粘BR055 620 1228 290 L+700 F 500 160 280 150 0 4 N
胶BR06
192284.5BR075 630 1450 270 L+700 F 510 200 280 150 垫0 4 N
BR076(21937型 820 1337 400 700 200 T) 0 5
20638F-94.5BR09 760 1524 310 L+800 640 250 500 175 5 3 5 N BR11(T )
259494.5BR13 980 1820 490 L+800 F 870 500 900 250 6 8 N BR011M15810 320 565 147 240 50 (T) 2
14F-63.8BR012M 860 320 554 176 L+400 240 10 60 50 4 5 N 免
14F-93.8BR015M 870 320 640 150 L+450 240 20 70 50 粘0 7 N
BR018M11315320 895 147 240 50 胶(T) 8 2
11720F-14.1垫BR025M 410 867 157 L+500 290 30 80 65 5 0 00 N
型 BR025M11619400 840 200 320 65 (T) 0 0
BR028M12224530 810 250 450 100 (T) 5 0
BR03M(11429610 700 250 480 150 T) 5 2
11422F-34.6BR03M 460 846 190 L+600 340 45 130 100 8 3 0 N BR032M13919400 1077 200 320 65 (T) 7 0
BR035M14124530 1000 250 450 100 (T) 5 0
13622F-14.2BR04M 490 1040 190 L+600 370 60 150 100 0 5 00 N BR05M(14629610 1020 250 480 150 T) 5 2
BR056M17234765 948 400 645 200 (T) 0 5
1786229F-24.5BR06M 1293 286 L+700 500 160 280 150 0 0 6 0 N BR065M17829610 1340 250 480 150 (T) 5 2
BR08M(21029610 1660 250 480 150 T) 8 2
BR085M21134765 1139 400 645 200 (T) 0 5
20037F-64.5BR09M 816 1413 320 L+800 616 250 400 200 7 6 0 N
23037F-64.5BR11M 816 1706 320 L+800 616 350 700 200 0 6 0 N BR12M(25034765 1730 400 645 200 T) 0 5
2629846F-14.5BR13M 1810 400 L+800 780 500 700 250 0 0 0 50 N BR16M(294103522045 400 910 250 T) 0 0 5
25611858F-61024.5BR17M 1780 450 L+1000 700 1200 300 5 0 0 0 0 N
11820830/87190/1F-14.1100/6不BBR03 450 L+700 370 60 150 0 2 4 68 00 N 5
等12735720/78313/2F-34.5200/1BBR045 740 L+700 620 60 300 2 0 0 83 0 N 50
截165351098/1313/2F-34.5200/1BBR075 740 L+700 620 150 500 0 0 158 83 0 N 50 面202351476/1313/2F-34.5200/1BBR09 740 L+700 620 250 700 8 0 536 83 0 N 50 型
3.9N+1L+13.0BR006K 580 228 94 420 105 178 5 20 40 45 10 N
11120F-13.1BR028K 410 867 157 L+500 290 30 80 65 小5 0 00 N
17829F-23.2波BR065K 620 1293 286 L+700 500 160 280 150 0 6 0 N
20037F-63.2纹BR09K 816 1413 320 L+800 616 250 400 200 7 6 0 N
板 23037F-63.2BR11K 816 1706 320 L+800 616 350 700 200 0 6 0 N
范文五:板式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第一章 板式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第二章 施工准备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方法
依据施工图的技术要求、设备说明书要求,确定设备、管道和风道的位置及标 高,划线安装,特殊要求与设计、甲方 (或监理方 ) 协商解决。
施工流向:先核对基准线,先定位,划线后安装。
第二节 施工准备
施工图的审核交底
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设计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审核,达到 熟悉图纸,便于施工的目的。施工图中不清楚的地方请设计人员解释交底,互相交 流,达到设计、施工和使用的目的。
设备、材料准备
依据施工图提供的设备、材料明细表及施工进度计划订购设备、材料,并要求 生产厂按期供货。工程所需材料及配件按施工进度分批运到施工现场。
第三章 工程施工监督检查、验收的要点 第一节 制冷设备安装
水泥基座找平,划线后安装。
在设备底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用水平仪检查其纵向 (筒体轴向 ) 与横向的水平 度,每米长度上其不平度不超过 0.5毫米。设备安装方向正确中心线位移不超过 5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底座及地脚螺栓。
水泥干固后再按第二条复查。
第二节 冷却塔安装
冷却塔安装平衡牢固。
冷却塔的出水管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正确、布水均匀。
第三节 泵类安装
在基座上划线后安装。
在泵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 将底座垫高约 20— 40毫米, 检查离心泵泵体水平度, 每米不超过 0.1毫米,水平联轴器应保持同轴度;轴向倾斜每米不超过 0.8毫米;径 向位移不超过 0.1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泵座及地脚螺栓。
3— 4天水泥于固后,再按第 2项复查。
第四节 箱罐安装
箱罐标高允许偏差±5毫米,水平度每米长度不超过 10毫米,垂直度每米高度 不超过 10毫米,中心线位移不超过 5毫米。
箱罐的支、吊、托架安装应平直牢固,位置正确。
(1)支架立柱位置不超过 5毫米,垂直度每米高度不大于 10毫米。
(2)支架横梁上平面标高为±5毫米,侧向弯曲得米长度不大于 10毫米。
(3)敞开箱罐做满水试验,不漏为合格。密闭箱罐应以工作压力的 1.5倍作水 压试验。
第五节 组合空调器、新风空调器的安装
对水泥基础找水平、划线安装。
按设计要求在底座与基础之间垫橡胶块及钢板,方向正确中心线位移不超过 5毫米。
第六节 板式换热器安装
水泥基础找平、划线后安装。
在设备底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找平,每米不超过 5毫米;方向正确,中心线位 移不超过 5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底座及地脚螺栓。
水泥干固后再按第 2条复查。
第七节 阀门与法兰安装
阀门安装前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出厂规定的压力。 阀门安装位置、方向、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反装。
装带手柄的手动阀门,手柄不得向下。
阀门与法兰连接时,不得强力对接,石棉垫片应擦油,螺栓应均匀紧固。 第八节 焊接要求
焊接工人应有焊工操作证。
管子对口的错口偏差,应不超过管壁厚的 20%,且不超过 2毫米。调正对口间 隙,不得加热张拉和弯曲管道的方法。
管道对口焊接时,当管壁厚度大于等于 5毫米时,应磨成 V 型口,并有一空间
隙。用气割加工管道坡口时,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 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管道的对口焊缝或弯曲部位不得焊接支管。弯曲部位不得有焊缝,接口焊缝距 起弯点应不小于 1个管径,且不小于 100毫米,接口焊缝距管道支、活架边缘应不 小于 50毫米。
双面焊接管道法兰,法兰内侧的焊缝不得凸出法兰密封面。
第九节 管道安装
管子及管件在安装前应将内外壁的铁锈及污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内外壁干燥。 液体管道不得向上安装成“”形,以免形成气囊。气体管道不得向下安装成“” 形,以免形成液囊。
从液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从气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 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与干管相接,连接距离应相互错开。 设备相接,管道不得强迫对口。
管道穿过墙或楼板应设大于管径一级的钢套管,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 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底西平齐, 但应比地面高 20毫米。 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 其他不燃材料填塞,不得作为管道的支撑。
各设备之间连接的管道,其倾斜度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水平段有一定坡度,其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冷凝水管选用镀铸管,丝扣连接,有一定坡度,其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节 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风管的制作】 :
(1)薄钢板风管采用镀铸板咬口制作,镀铸钢板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2)矩形弯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3)风管的表面应平整,圆弧均匀;咬口缝应紧密,宽度均匀。
(4) 风管外边长度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 300毫米为 -1毫米;大于 300毫米为 -2毫米。矩形法兰内边尺寸允许偏差为 +2毫米,不平度不应大于 2毫米。
(5)风管与法兰连接,翻边尺寸应为 6一 9毫米,翻边应平整,不得有孔洞。
【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
(1)风管与部件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
(2)支、吊、托架的预理件或膨胀螺栓,位置应正确、牢固可靠,埋入部分不 得有油污及油漆。
(3)保温风管支、吊、托架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
(4)悬吊的风管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
(5)支、吊、托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风阀、检视门处,吊架不得直接吊在法兰 上。宜设在保温层外部,在保温层与支、吊、托架间加垫木 , 不得损坏保温层。 (6)法兰的填料厚度为 3一 5毫米 , 垫木不得凸入管内 , 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 紧固。
(7)风管水平安装时,允许偏差每米不大于 3毫米,总偏差不大于 20毫米。
(8)风管垂直安装时,允许偏差每米不大于 2毫米,总偏差不大于 20毫米。
(9)风管的调节装置应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10)防火阀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易熔件应在系统安装后装入。
(11)风口安装应平整,位置正确,转动部分应灵活。
(12)风管与设备、部件采用柔性短管连接,应松紧适当,不得扭曲。
第十一节 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水压试验
冷水管、冷却水管与设备连接前,必须反复多次冲洗排污,直至流出的水不带 污物为止。
冷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试验压力升至系统压力 1.25倍后,保持 1分钟压力降不 大于 0.02Mpa ,然后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 12小时,进行外观检查以压降不超过 0.05Mpa ,不渗不漏为合格。
凝结水管安装完毕向风机盘管积水盘浇灌自来水, 检查凝结水管坡度排水通畅, 丝扣连接部分不渗不漏为合格。
第十二节 水管及风管保温
所有需保温的管道在保温前必须经过防锈处理 (镀铸管、风管除外 ) 再进行保温。 隔热层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隙等缺陷。
隔热层的纵向、横向接缝应错开。
阀门、法兰处的隔热层应能单独拆卸。
玻璃布保护层应搭接均匀,松紧适度。
第十三节 系统调试
第一小节 系统运行
【启动】 :按手动方法启动。
A 、启动冷却水泵和冷媒水泵,向机组供水,并调整至给定值。
B 、合上溴化锂制冷机电控箱的电源开关,并把“自动” 、 “手动”转换开关拨到 “手动位置” 。
C 、启动发生器泵,通过阀门调节送往两个发生器的溶液量。
D 、启动吸收器泵,观察吸收器的喷淋情况。
E 、慢慢打开蒸汽截止阀,向高压发生器送汽,待溶液浓度升高,沸腾和飞溅正 常后,将蒸汽压力调至设计值,并及时把管道内凝水排除,以防水击。
F 、当蒸发器液囊中的液位高于视镜时,启动蒸发器泵。蒸发器中冷剂水的喷淋 情况可通过阀门调节。
G 、启动各房间的风机盘管。
H 、启动新风机组。
【检查调整】
A 、对溴化锂制冷机溶液浓度与冷剂水比重的测定及其溶液循环量的调整。
B 、检查发生器泵、吸收器泵和蒸发器泵的振动噪音及温度。
C 、检查冷却水泵、冷媒水泵的振动噪音及温度。
D 、 检查风机盘管的送风情况, 拧松供水的放气阀将空气放出 , 直到喷出水为止。
E 、检查新风机组送风情况,通过调节供回水管阀门的开启程度调节其冷量。
F 、检查各层支管路上供、回阀门的开启程度,达到调节各楼层供冷量均衡的目 的。
G 、检查冷却塔及风机的运行状况。
第二小节 准备工作
汽、水管系统检查:如:冷却水泵、冷媒水泵、冷却塔及风机、风机盘管、组 合空调柜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螺杆制冷机检查
气密性检查:
压力检漏:采用在真空系统充入 0.8一 1公斤 /平方厘米表压的氮气,然后用涂 肥皂水或洗涤灵的方法,若发现泡沫连续或断续长出,应予消除。
真空试验:压力检漏合格后,进行真空试验,按说明书要求把机内的真空抽到 相应数值,保压 24小时后,其压力升高不超过 1毫米汞柱为合格。
电气设备和自控仪表检查。
充灌溶液 (方法按其说明书操作 ) 。
第三小节 停车
关闭加热蒸汽。
发生器泵、吸收器泵、蒸发器泵、冷却水泵和冷媒水泵继续运行 20分钟,停止 各泵运转。
切断控制箱的电源。
关闭机组各阀门,以防漏气。
关闭各层风机盘管及新风机组。
至此 , 系统调试工作结束。
第四章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的 主要措施
公司工程管理部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 进度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监督检查。 项目经理部按专业分工设工程技术人员监督 施工的全过程。
第一节 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
对施工现场的实位轴线、标高核实验收。
对购进的材料、零部件外观及合格证等文件的验收。
对购进的设备协同甲方或监理方进行外观及合格证、 装箱单等文件的核实验 收。
第一小节 施工后质量的控制措施
工程完工自检后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初验,合格后再提出验收申报表。 项目竣工验收。
提交竣工图及其他技术文件资料。
第二小节 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措施
现场工程师采取观察、检查、测量等手段监督施工工艺。
隐蔽工程完成后先自检、 专职检, 再填报隐蔽工程质量验收通知单, 报甲方 或监理方验收。
工程变更或技术变更时采取以下程序:变更图纸 (或工程变更 ) 一→甲方签字 (或监理方签字 ) 一→填写洽商单一→现场工程师一→施工工长一→施工。
第三小节 保证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
对施工现场的实位轴线、标高核实验收。
对购进的材料、零部件外观及合格证等文件的验收。
对购进的设备协同甲方或监理方进行外观及合格证、 装箱单等文件的核实验 收。
第二节 保证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第一小节 施工前进度的控制措施
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制定采购设备、材料计划。
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交底工作。
组织施工人员勘察现场,办理各种进场手续。
第二小节 施工中进度的控制措施
建立工程进度的工作日志。
每日、每周、每月检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
每天召开工段长现场会, 研究分析影响进度的因素, 确定解决方案, 重新调 整进度计划。
第三小节 施工后进度的控制措施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时, 在保证工期不突破的情况下, 分析原因 采取以下措施:
【技术措施】 :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等作业方法。
【组织措施】 :增加施工人员及工作班次等。
第三节 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场前安全教育,填写“进场前安全教育登记表” ,并与 公司签订安全协议书。 进入现场人员戴安全帽, 不准穿拖鞋, 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施工现场安放灭火器, 明火作业事先清理掉易燃物, 设着火人, 防止火灾和 不必要的伤害。
施工现场严格做到工完料净场清,下班后清理现
废料堆放在指定地点。
严格执行公司的五项安全规章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板式换热器安装尺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