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新探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新探
【摘要】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发展储备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理念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学理念
一、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持每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选择有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要注意发挥整体功能
科学性是开展教学法研究的基石。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现代教育科学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道德艺术教育规律,并通过科学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选择或创造优良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符合科学和教学规律,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对象,切实可行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各种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运用,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力求达到艺术化程度,从而使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师生教有所受,学有所得,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有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载体这四种要素组成的,由于四者的组合结构的不同,形成了各种教学方法。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发挥四种要素的整体功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使知识顺利和有效地传递,就要考虑运用合适的载体,要随机应变,创造性地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教学法研究时,―定要从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和有机联结,以增强学校教育活动的教育合力,切忌孤立、片面地搞美术教学法研究。
四、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都要随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被淘汰或更新。只要跟上时代步伐,用发展的眼光对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地综合运用或不断创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代将赋予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将赋予美术教学法以新的研究领域,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和**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抛弃一切阻碍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做法,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使研究永远充满生命活力,努力开创学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影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是美术教学基本内容之一,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视觉艺术来反映生活,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形式有临摹教学、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这些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是孤立地运用,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美术教学的新需求。只有小学美术教学不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定成.论小学美术儿童画的创作教学 [J] .硅谷,2008,(5).
[2] 李永正.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3] 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 [J] .交流与经验?观点,2013,(5).
范文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新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新探
作者:陈玉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2014年第06期
【摘要】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发展储备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理念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学理念
一、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持每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选择有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与发现. 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要注意发挥整体功能
范文三: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
2. 。
3. 。
4. 劳动与技术教育)。
5. 生与发展。
二、简答题
1. 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3)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美术课程的 基本理念是什么?
(1)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 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4)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3. 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的美术文化的学习层
面。
(4)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也要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
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
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
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教师应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
作出生地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范文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范文五: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1-9'FA'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
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
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
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
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
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
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
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
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1-9'FA'1.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FA'1.1.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
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1-9'FA'1.1.2)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
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
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
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
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9'FA'1.1.3)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
1
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
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
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1-9'FA'1.1.4)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
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
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
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
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1-9'FA'1.1.5)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
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
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
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
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
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1-9'FA'1.2)
()(1-9'FA'1.2.1)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
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
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
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
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9'FA'1.2.2)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
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
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
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9'FA'1.2.3)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
2
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
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
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1-9'FA'1.2.4)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
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9'FA'1.2.5)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
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
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
的兴趣和能力。
(1-9'FA'1.3)
()(1-9'FA'1.3.1)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
议等。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
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
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
(1-9'FA'1.3.2)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
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
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
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
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
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
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
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
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
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
3
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
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
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
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1-9'FA'1.3.3)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
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
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
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
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
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
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1-9'FA'1.3.4)
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
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
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1-9'FA'2)
(1-9'FA'2.1)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
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
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9'FA'2.2)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
(1-2'FA'2.2.1.1) (1-2'FA'2.2.1.2) (1-2'FA'2.2.1.3) (1-2'FA'2.2.1.4)
?尝试不同工具,用?尝试不同工具,用?观赏自然和各类?采用造型游戏的第一学段 纸以及身边容易找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美术作品的形与色,方式进行无主题或(1~2年级) 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种媒材,通过看看、能用简短的话语大有主题的想像、创(1-2'FA'2.2.1) 看看、画画、做做等想想、画画、做做等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表演和展示。
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方法进行简单组合
4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和装饰,体验设计制
的事物表现出来,体作活动的乐趣。
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4'FA'2.2.2.1) (3-4'FA'2.2.2.2) (3-4'FA'2.2.2.3) (3-4'FA'2.2.2.4) ?初步认识形、色与?学习对比与和谐、?观赏自然和各种?采用造型游戏的肌理等美术语言,学对称与均衡等组合美术作品的形、色与方式,结合语文、音习使用各种工具,体原理,了解一些简易质感,能用口头或书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第二学段 验不同媒材的效果,的创意和手工制作面语言对欣赏对象美术创作、表演和展(3~4年级) 通过看看、画画、做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示,并发表自己的创(3-4'FA'2.2.2) 做等方法表现所见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色,表达自己的感作意图。 所闻、所感所想的事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受。
物,激发丰富的想像活动的区别。
力与创造愿望。
(5-6'FA'2.2.3.1) (5-6'FA'2.2.3.2) (5-6'FA'2.2.3.3) (5-6'FA'2.2.3.4) ?运用形、色、肌理?运用对比与和谐、?欣赏、认识自然美?结合学校和社区和空间等美术语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的活动,以美术与科以描绘和立体造型韵律等组合原理,了形式与内容等特征,学课程和其他课程
第三学段 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解一些简单的创意、通过描述、分析与讨的知识、技能相结合
(5~6年级) 自己的工具、材料,设计方法和媒材的论等方式,了解美术的方式,进行策划、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加工方法,进行设计表现的多样性,能用制作、表演与展示,(5-6'FA'2.2.3)
闻、所感所想的事和装饰,美化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美术术体会美术与环境及物,发展美术构思与环境。 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传统文化的关系。 创作的能力,传递自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己的思想和情感。
(7-9'FA'2.2.4.1) (7-9'FA'2.2.4.2) (7-9'FA'2.2.4.3) (7-9'FA'2.2.4.4) ?有意图地运用形、?了解主要的设计?多角度欣赏和认?调查、了解美术与色、肌理、空间和明类别、功能,运用对识自然美和美术作传统文化及环境的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比与和谐、对称与均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关系,用美术的手段
第四学段 恰当的工具、材料,衡、节奏与韵律、多容特征,获得初步的进行记录、规划与制
(7~9年级) 以绘画和雕塑等形样与统一等组合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作;通过跨学科学式,探索不同的创作理,利用媒材特性,力,初步了解中外美习,理解共同的主题(7-9'FA'2.2.4)
方法,发展具有个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和共通的原理。 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化生活,形成初步的类文化遗产,能对美
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意识。 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进行简短评述。
(1-9'FA'3)
5
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
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
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1-9'FA'3.1)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
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
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
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
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
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
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1-9'FA'3.1.1)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
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
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
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
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
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1-9'FA'3.1.1.1)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
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1-9'FA'3.1.1.2)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1-9'FA'3.1.1.3)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
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
6
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
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1-9'FA'3.1.2)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
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
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1-9'FA'3.1.2)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
动手能力。(1-9'FA'3.1.2.1)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
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1-9'FA'3.1.2.2)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1-9'FA'3.1.2.3)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
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
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
创造欲望。
?(1-9'FA'3.1.3)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
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
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
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
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1-9'FA'3.1.3.1)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1-9'FA'3.1.3.2)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
化的态度。(1-9'FA'3.1.3.3)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
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
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
7
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
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
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
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1-9'FA'3.1.4)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
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1-9'FA'3.1.4.1)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9'FA'3.1.4.2)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
愉悦与成功感。(1-9'FA'3.1.4.3)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
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
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附:课程总目标与学习领域及学习阶段关系的图示
(1-9'FA'3.2)
12(1-2'FA'3.2.1)
?(1-2'FA'3.2.1.1)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
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
乐趣。
(1-2'FA'3.2.1.1.1)
?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
法。
?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8
?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
器皿和动物形象的造型。
?用单色、彩色纸材以及废旧画报、挂历,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
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1-2'FA'3.2.1.1.2)
?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1-2'FA'3.2.1.2)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
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1-2'FA'3.2.1.2.1)
?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
型。
?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媒材,通过拼摆、粘接、堆积、组合等技法进
行造型游戏。
?以游戏的方式,用单色或彩色纸材,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以
平面造型为主的练习,感受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
?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1-2'FA'3.2.1.2.2)
?是否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是否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像和创新。
?是否对媒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1-2'FA'3.2.1.3)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
受。
(1-2'FA'3.2.1.3.1)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
品,并说明理由。
9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
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1-2'FA'3.2.1.3.2)
?是否对自然或美术作品感兴趣。
?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1-2'FA'3.2.1.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1-2'FA'3.2.1.4.1)
?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艺术
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
展览或美化教室。
?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
?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并布置成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拟商品交易过程。
(1-2'FA'3.2.1.4.2)
?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兴趣。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
?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地利用媒材进行创造。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能否与同学合作。
34(1-2'FA'3.2.1)
?(1-2'FA'3.2.1)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
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
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1-2'FA'3.2.1)
?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
地加以运用。
?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
果。
10
?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包括人物头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现人物或物体
的大体特征。
?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1-2'FA'3.2.1)
?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是否认识原色、间色、冷暖色,并能调配出间色。
?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能否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写生,表现出物体和人物的特征。
?能否动脑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1-2'FA'3.2.1)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
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1-2'FA'3.2.1)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
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
?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
中。
?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纤
维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
工制作。
?利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
(1-2'FA'3.2.1)
?能否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能否大胆地进行想像,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能否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
?能否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1-2'FA'3.2.1)
11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
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1-2'FA'3.2.1)
?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和易于理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
的形式分析。
?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
式的特点和功能。
?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认识常用图形符号的特点及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
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一组表现山、水(如山林、小溪、泉水、江河
等)的中外美术作品,感受不同的情趣和境界。
?欣赏中外面具艺术。
(1-2'FA'3.2.1)
?是否对欣赏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热情。
?能否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能否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是否具有收藏艺术品或印刷品的爱好。
?能否识别常用图形符号。
?(1-2'FA'3.2.1)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
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1-2'FA'3.2.1)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
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学
生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表
演舞蹈、童话剧和皮影戏,举行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
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
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
(1-2'FA'3.2.1)
12
?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
料。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
?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地利用媒材进行创造。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能否对活动进行预先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能否与同学合作。
56(5-6'FA'3.2.3)
?(5-6'FA'3.2.3.1)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
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
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3.2.3.1.1)
?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
?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
?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5-6'FA'3.2.3.1.2)
?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
?能否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进行表现。
?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例关系。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
?能否用近大远小或平行透视的规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
?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能否大胆地用图像和立体造型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5-6'FA'3.2.3.2)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
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5-6'FA'3.2.3.2.1)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为社区或村庄、学校、运动会、文娱活动以及节庆等
设计制作标志。
13
?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用软、硬泡塑材料(聚苯乙烯)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箱等媒材,
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兵器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与同学合作,选择适宜的媒材,制作校园、社区或村庄局部的平面图或模
型。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
(5-6'FA'3.2.3.2.2)
?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
?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
?能否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5-6'FA'3.2.3.3)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
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
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3.2.3.3.1)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以参观、讨论等方式,欣赏校园和社区的景观设计。
?通过参观或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
的美。
?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
作品的心得。
?通过实地参观或观摩录像,欣赏不同材质的建筑物的门窗、墙壁和屋顶等。
?将若干雕塑作品的图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区别雕塑作品的时代特点。
?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5-6'FA'3.2.3.3.2)
?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
?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
显认识。
?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14
?(5-6'FA'3.2.3.4)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5-6'FA'3.2.3.4.1)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
统文化的关系。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
行表演。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
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
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使用摄影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
动。
(5-6'FA'3.2.3.4.2)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是否积极地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
方案。
?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动手。
?在讨论中,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79(7-9'FA'3.2.4)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7-9'FA'3.2.4.1)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
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9'FA'3.2.4.1.1)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15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
?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7-9'FA'3.2.4.1.2)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7-9'FA'3.2.4.2)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
的设计意识。
(7-9'FA'3.2.4.2.1)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
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
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
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7-9'FA'3.2.4.2.2)
?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
?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
意。
?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
材料的理由。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
环境。
16
?(7-9'FA'3.2.4.3)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
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
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7-9'FA'3.2.4.3.1)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
内涵。
?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其不同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
文精神。
?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
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了解美术作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
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以联系、比较和归纳等方式,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介绍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
(7-9'FA'3.2.4.3.2)
?能否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
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7-9'FA'3.2.4.4)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
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7-9'FA'3.2.4.4.1)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
海报或进行CI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
?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
展讨论。
?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
17
场景,并表演故事剧。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
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
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收集本班级的各种资料,设计出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的网页,组成班级网,
参与网络的交流。
?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针对一个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7-9'FA'3.2.4.4.2)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
?能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
的设计方案。
?能否积极地动脑、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1-9'FA'4)
(1-9'FA'4.1)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
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
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
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
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1-9'FA'4.1.1)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
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
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1-9'FA'4.1.2)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
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
养人文精神。
(1-9'FA'4.1.3)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
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
18
交流和平等关系。(1-9'FA'4.1.4)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1-9'FA'4.1.5)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
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1-9'FA'4.1.6)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
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
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1-9'FA'4.1.7)
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
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1-9'FA'4.1.8)
(1-9'FA'4.2)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
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
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
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
别与选拔功能。
对评价的方式,本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1-9'FA'4.2.1)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
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
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
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
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
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
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1-9'FA'4.2.2)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
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
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
19
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
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1-9'FA'4.2.3)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
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
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
与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9'FA'4.2.4)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
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9'FA'4.3)
1.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
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
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9'FA'4.3.1)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
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
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1-9'FA'4.3.2)
3.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
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
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1-9'FA'4.3.3)
4.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
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
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1-9'FA'4.3.4)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
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1-9'FA'4.3.5)
(1-9'FA'4.4)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编写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的过
程中,应完整把握《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
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同时,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材编
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
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
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
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
20
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
欣赏水平。
1.美术教材的编写原则(1-9'FA'4.4.1)
(1)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学生
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1-9'FA'4.4.1.1)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
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1-9'FA'4.4.1.2)
(3)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
题或学习单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1~6年级的教材更偏重趣味性,注重活动过程设计;7~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1-9'FA'4.4.1.3)
(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既要渗透
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1-9'FA'4.4.1.4)
(5)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应考虑不同地区学
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应使教
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1-9'FA'4.4.1.5)
2.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1-9'FA'4.4.2)
(1)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
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1-9'FA'4.4.2.1)
(2)在重视美术教科书的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体例、版式的设计,充分
体现其视觉特色和可读性,使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1-9'FA'4.4.2.2)
(3)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
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同时应充分展现美术学习的有关
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1-9'FA'4.4.2.3)
(4)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可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元和单课组合式等多种
方式,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1-9'FA'4.4.2.4)
(5)教材的呈现还可以将书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
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9'FA'4.4.2.5)
(1-9'FA'5)
(1-9'FA'5.1)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本《标准》倡导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
特提供以下案例。
21
1(1-9'FA'C.1)
造型游戏是指融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不需要事先
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像来进行造型。活动主题是由学
生自己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境想出来的。在这种制作行为中,学生获得快乐,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进行全身心的造型活动,例如在室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调动视
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沙、土、落叶等材料的特性,以及阳光、
风等自然因素的同时,进行愉快的、全身心的造型活动。也可以利用废旧材料,
例如从用过的纸杯、纸盒引发联想,进行造型,使它改变形象,成为一件艺术品。
还可以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给予学生一些材料(或让学生自带材料),教
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直观感受,引发他们的联想。然后,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
合作的方式,根据想像进行制作。?可以在制作的基础上进行装饰。?组织作品
发表会,发表自己创作的感受,或表达欣赏同学作品后的感受。
提示:活动时必须特别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征。
2
(1-9'FA'C.2)
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配插图,为日记、作文配画;结合自然、社会、
生活劳动等课程内容进行描绘或手工制作,布置美术园地。
1.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童话或科幻故事为脚本(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自己
选择角色设计形象,用各种材料制作简易木偶、服饰或皮影戏的形象,并设计和
制作小舞台和必要的道具、布景、乐器和海报。
2.分角色进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木偶(皮影)形象评比,组织相
应的木偶剧、皮影戏汇演。
还可以结合集体过10岁生日的班会活动,全班一起布置教室,并分别设计
与制作互相赠送的礼品、生日卡,设计、制作面具,举行化妆舞会。活动过程中,
可以穿插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所创造的形象、海报、服装等的欣赏和评述。
提示:自制乐器是指利用废旧材料,例如瓶子、木板、废钢管等制作的乐器。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拍摄木偶或皮影的形象、剧照,或用摄
像机记录设计、制作和演出活动的过程。
3(1-9'FA'C.3)
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根据节日的特征,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
创作和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元宵节即将来临前,围绕"花灯环绕的元宵节"这一主题,首先调查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
结果,并进行设计构思。其次,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后,用花灯美化
校园或社区。
22
提示:在这项活动的调查阶段,可以请社会课或历史课教师参与指导,并与
学校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或摄像机
摄录调查、设计、制作和发表会的整个过程。
4(1-9'FA'C.4)
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收集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
的、可以运动或发光、发声的立体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动模型。在设计时,可以
先分析环境艺术品或生活用品在造型、色彩和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在设计中
针对其缺点进行改进。例如,灯具的设计、简易机器人的设计、活动雕塑、舰船
模型和飞机模型等。完成后的大型立体造型可以美化学校,小型立体造型可以美
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运用于家庭或作为礼品赠送朋友。
提示: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请物理、科技或劳技教师参与指导,并与学校开展
的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5(1-9'FA'C.5)
?调查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需要分组设计,每个学生利用综合材料制作各种房屋模型,
组合成一个小区或村庄模型。?将全班的作品组合成社区或村庄模型,同时设计
出社区或村庄的地形、道路、绿化带、休闲区、健身区、景观(壁画、雕塑、喷
泉等)。?作品完成后,召开发表会,邀请社区或村庄居民(学生家长及社区工
作人员等)来参加,共同进行评议。
提示:必要时可以邀请历史、地理教师配合,同时,也有必要在课前让学生
作一些相关资料的准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录调
查、设计、制作以及发表会的整个过程。
6(1-9'FA'C.6)
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加深
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如"节奏"就可以作
为一个跨学科学习的主题。
首先,我们可以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节奏,即某种可比因素有规律的反复。然
后,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节奏现象。从自然学习的角度,认识四季的更迭、
昼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等节奏现象。从体育的角度,认识人的呼吸、
脉搏,人体的运动变化等节奏现象。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认识节奏在音乐中所具
有的重要作用(旋律、和声、节奏构成音乐的三要素),认识节奏是形成不同音
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认识段落的疏密、文学作品中情节
的变化所体现的节奏感。从美术学习的角度,可以认识线条的虚实疏密、明暗和
色彩的呼应、构图的聚合所形成的节奏变化,并在美术创作和设计中自觉地运用
节奏规律,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23
提示:在进行这类跨学科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美术学
科上。
(1-9'FA'5.2)
(1-9'FA'5.2.1) 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
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9'FA'5.2.2)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
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
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FA'5.2.3) 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
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9'FA'5.2.4)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
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1-9'FA'5.2.5)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
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
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1-9'FA'5.2.6) 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
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1-9'FA'5.2.7) 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
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9'FA'5.2.8) 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
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1-9'FA'5.2.9) 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
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9'FA'5.2.10) 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9'FA'5.2.11) 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9'FA'5.2.12) 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
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9'FA'5.2.13) 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
面貌。
2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