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诵读古代文化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 我阅读过许多学生的作文。其间构思精巧,立意高远,语言生动的文章如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的文章词语匮乏,枯燥无味,重复罗嗦,胡编乱造,人云亦云。“早上,我走出家门。走到大街上,我看见地上有一个钱包。我捡起钱包,开始做思想斗争??”这是三个三年级的学生写的“上学路上”,多么相同的题材~多么幸运的遭遇~更有甚者,恶搞成了一种时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鬼门关”“小时不识月,一个白面团。”内容滑稽,情趣消极,语言荒诞??
让我们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吧!“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多么聪颖机灵~“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多么孝顺谦让~再看当今的孩子们,生活环境更优越,受教育方式更系统,认知水平也更高。同是幼童,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作文时语言苍白无力、废话连篇,为什么把经典的唐诗改得面目全非,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缺失。
中国古人数千年的学习都很注重朗读与背诵。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让世界瞩目的大思想家、文学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屈原,到现代的大文学家鲁迅,无一不是世界级的大师。他们启蒙学习用的就是最“笨”的方法——朗读与背诵。
让学生诵读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势在必行。
一、 诵读经典,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晶。一本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其内容多么丰富:天文地理、日月星晨、仁义、理信无不包罗其中。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经典文化著作中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有“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
经典文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她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成为华夏儿女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
诵读经典,使孩子了解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陶渊明的“淡泊明志”,苏东坡的“旷达”,杜甫的“爱国”??让他们知道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托起了人类不屈的灵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对友情的颂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对社会的揭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李煜亡国的泣血;“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辛弃疾对坚持与成功的诠释??这些厚重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人生对真善美进行不懈的追求。
二、 诵读经典,提高学生记忆力,开启学生智慧。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让孩子诵读中国经典著作,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当孩子背诵经典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和高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苏州市某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他们每天利用早读诵读经典名著。下课后也是聚在一起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三百首》,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部《论语》了。经过一年的诵经学习,学生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其它各科的学习也有明显提高。
三、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国学经典中的唐诗宋词篇幅较短,词句凝炼,内涵丰富,意境深邃,韵味悠长,魅力久远,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容易激起学生对书籍的热爱。而且,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让学生多积累继承,多模仿借鉴,无疑会迅速地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 诵读经典,陶冶学生品格。
儿童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诵读吟咏中会逐渐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诵读经典,他们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出了尊老爱幼;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了解了勤学苦读;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白了诚信待人;从“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中懂得了助人为乐??
某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的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后来,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着装整洁了,语言文明了,孝敬父母了,团结向上了。学校校长曾问一年级的一名小同学:“还随便买零食吗”,他说“不了。”。“为什么呀,”他小头一扬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典诗文中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颂读经典,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在这些经典作品的浸润下变得柔软、晶莹、多彩。
范文二:谈谈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谈谈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
我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二、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了解古诗文作者融化在其间的情感和意思,自然要经历一个识别符号和还原以及转译的过程,为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范文三:浅谈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是文明礼仪大国,其古典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做人哲理。因此,诵读经典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经典诵读可以扩大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在阅读中丰富头脑,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储备大量的知识
1.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语文水平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
3.经典诵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诵读经典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发展个性
诵读经典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心理素质。那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则成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使个性得以张扬。
(四)经典诵读有利于提升素养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再次,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吧!
诵读经典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从“四书五经”开始,此处以后每周推送一则经典供大家诵读,并且附上录音,一定要坚持!
范文四:谈谈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三字经》教学心得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它流传久远,几乎家喻户晓。读物里面运用大量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精华,它们以简洁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道德故事和人格典范。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当前,在各地涌现“国学启蒙运动”热的同时,我校也将《三字经》引入校园:
来到校园,所到之处读书声不绝于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见学生们有的是全班集体背诵,有的是一组一节轮流背诵,有的是一人一句接龙式背诵,还有的是两人结对,像儿歌“你拍一我拍一”那样,边拍手边背诵……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边背诵一边手舞足蹈,有节奏的伸臂蹦跳,还开起了小火车呢,甚是活泼可爱;中高年级学生更具新意,他们或举书诵读,或闭眼吟诵,陶醉在美妙的经文韵律中和生动的故事中。现在,诵读《三字经》已经成为学校学生每天晨读必不可少的内容了,就在这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
我班一位学生家长说,学校开设经典诵读以来,自己的孩子行为习惯有了变化:以前上学天天由爷爷送,都是由爷爷替他拿书包,现在他不让爷爷拿,而是自己背,听,这是孩子的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知道孝敬父母了,我也九岁了,也要知道孝敬长辈了……”说实在的,我真有些佩服我的孩子了~
《三字经》还是家喻户晓的识字教材,南宋直至清末,它一直被广泛用作蒙童识字教材。经文全篇一千多字,都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后两句又大致押韵,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孩子们很喜欢这种编排形式,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记住了字形提高识字的质量。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崔峦提出:识字不能只是语文课的任务,应注重跨学科的联系。要加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注意平日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的一年级朋友,就说我班的一位女同学吧,由于智力因素,让她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有一定的难度,但背诵《三字经》却一字不落。看,连“窦燕山” 的“窦”, 还有“稻粱菽,麦黍稷”的“菽和黍稷”,“首孝悌,次见闻”“ 悌”这么难记的生字,孩子已经熟记于心了。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三字经》成了孩子们的另一本课本,他们从《三字经》中巩固掌握了常用字500多个,生僻字60多个,大大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
范文五: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
的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古往今来,无数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接受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学段目标要求,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还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诵读经
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大量诵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相信学生不会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反而要求教师选一些经典来读;可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了自己平时运用的语言大都出自国学里的,还有故事、典故、格言等,自然而然积累就多了,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一举多得。
2、感受真善美,提高人文素养。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通过学习国学启蒙,让学生体会到“少时熟读,终身受益”的良好读书习惯。通过熟读这些经书,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是我们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我们的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的操守;“以诚为本”是我们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们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意志;“见贤思齐”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3、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许嘉璐副委员长曾经说过,近几十年,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做那么多行而上学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文章,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是中国魂,以经典为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古诗文诵读效果短期内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事实上,不少未成年人已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起他们学过的东西,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运用。
经过实验证明,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后,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忍耐性加强;
(2) 语文程度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
(3) 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成绩全面提高;读书兴趣大大增强。
(4) 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5) 自信心增强,处世大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制订了国学教学实施方案。
2、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兴趣不大。所以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诵读,一方面向学生
为推荐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
3、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在诵读中没能恰如其分把握住诵读的韵律。为了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让学生看关于诵读篇目的视频和听录音诵读的形式。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我把国学课变成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诵读比赛课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并且还会定期举办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
4、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我坚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采取多种活动加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问题与困惑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根据目前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结果和结果应用的现状,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试卷的命题改革力度不大,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这种抱着“树根洗澡”的教学,往往会导致经典古诗文诵读的途径与策略失去生命机制。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写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
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5、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硬件投资不适应经典古诗诵读的教学需求,老师们期盼多媒体技术进入校园,古诗文教学会因多媒体辅助更显精彩.
“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中华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在我校开出绚烂的科学之花,必将结出累累的和谐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