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华社:如何保证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
原标题:如何保证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这是对落实党员选举权的核心要求,对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提高党内选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保证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就要规范和完善选举制度规则。党内选举是指产生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成员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的选举以及基层党组织选举,在党内民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必要前提。党内选举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保证,党内选举制度是健全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其制度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切实保障党员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以及享有被选举权。党内选举能否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最终还是靠规范和完善制度规则作为支撑。党内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将直接显示党内民主发展程度,反映党内政治生活健康状况。
第二,保证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就要坚决反对和防止侵犯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现象。党内选举是党员参与决定党内事务的基本的、直接的、经常性的方式,是党员对党的主张和发展的一种决定性选择。从党章和党内法规关于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总体要求出发,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不得侵害党员民主权利。在党内选举的整个过程中,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坚决反对和防止侵犯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现象,坚决防止和查处拉票贿选等行为。
第三,保证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就要加强党委对选举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委对选举工作的领导,就要按照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总要求,制定实施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选举程序和办法,增强选举规则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使党内选举不随人的因素而改变,确保选举人能够顺畅、完整地表达自己意愿。要注意纠正党内选举唯票取人的偏向,运用好党内选举的择优和纠错功能、教育和导向功能;要有效防范和严肃查处党内选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不断提高党内选举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范文二: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总第147期 长自学刊2009年第3期
Sum No(147 No(3 20? CHANGBAIJOURNAL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金晓钟,徐本岩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摘 要】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竞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党内民主的
主要实现形式。发展党内民主,关奠是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目首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一些同题,有待进一步 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结果(杜绝没有结果的党内民主。 【关键词】党内选举;党内R,i;制度改革 【文章缩R(]1003--5478(2009)03-(X)44-沩 【中图分类号-1D26 【文献标识码】A 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 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 直接选举的范围相对过小,目前仅仅局限于基层。 要标志,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当今世直接选举可以使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的关系更 界上。选举已被公认为权力移交的唯一合法形
为密切。选举人的个体选择与社会选择的距离较 式。”01(P155)而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漏洞 小,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民主方式。然 和问题。党内选举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党 而。目前党内直接选举的范围十分狭小,除总支和 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 支部实行直接选举外,甚至连基层党委包括各部 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咽(P50)本文从党 门的机关党委,也几乎都实行间接选举,一般都是 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改革党内选 先选举代表(再由代表选举党委。虽然在乡镇、村 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以及怎 一级甚至县、市一级的党内选举中,出现了一些直 样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 接选举党代表或书记的例子。但这些也仅仅局限 索。 于基层或试点而已。其二。党内选举缺乏竞争力。 的因一、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选举 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样的 素 选举是民主的呢?美国学者珍妮?柯可帕特里克认 健全**曾多次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 为民主选举不仅是象征性的,它还是竞争性的、定 一项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 期的、广泛的和决定性的选举。也就是说,选举是 也是 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否民主(不仅看它是否公平、公正,还要看是否具 国情 党内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然而。我国特殊的 有竞争性。然而,目前党内选举缺乏竞争力。一些 制度 和各方面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内选举
人对党内竞争机制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如果 在的正常进行(再加上党内选举制度本身也存 允许竞争,不仅会引起党内派别斗争,甚至会导致 主着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党内民 党管干部的失控,造成党内混乱,从而影响党的执 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政地位。并且在现实的选举进程中,也把竞争排除 1(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9—01 —07 【作者简介】金晓钟(19so-)(男(辽宁丹东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寥(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学教授,研究方向: 马克思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徐本岩(1982-),男。山东济宁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竞建专业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一44—
万方数据
在外,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指定党内负责人和领 民群众的意愿。 导干部。即使在某些地方引入了竞 2(影响党内逸举的主4t-禽素 争机制(大都是 形式性的,陪选现象和差额变等额现象较为普遍。 一是受封建“盲本位”思想的影响,被选举出 的党组织负责人没有尽到责任。在我国党政干部 其三,党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内 当中,封建“官本位”思想依然十分盛行。唯领导是 民主是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党员真正感 从,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向领导负寅,几乎很少 觉到自己在行使权利的时侯,才会对党组织产生 向选举他的党员和群众负责。这势必会引起党员 巨大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也才会积极履行自己的 义务。”r孤(P77)也就是说,党员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 和群众的不满,产生“厌选”情绪和党内选举信任
危机。二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群众对选举制不 不仅履行义务,也要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然而在 信任(更多地认同任命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 实际中,我们更多地是要求党员履行义务,是在服 建社会里,大多数的封建官员都是直接任命上任 从、执行、尽职尽责(他们的监督权、罢免权等基本 的(小部分是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在封建社会 权利往往被忽视。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无法得到充 里,根本就没有选举产生官员这一概念。正是受 分发挥。其四,差额比例太小。根据《中国共产党 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广大的领导干部、党员和 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党的地方 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候选入豹差额比例。不少予 人民群众中,这种任命镪的思想仍然广泛存在,特 别是在最底层的农民群众当中,那种畏官的思想 20,。‘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 第八条规定: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 依然存在。他们更多的还是认同任命制,对选举 制没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选举制度的不完善,选 20,。这么小的候选人差额比例,虽然便于选票相 举过程中存在不为人知的内幕和令人费解的潜规 对集中,但却难以给选举人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不 则,他们对选举制更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越是这 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体现多数党员或党员代 样,对选举制的排斥感就越强烈。逐渐形成了一种 表的意愿。有些候选人不是党员群众或代表选举 恶性循环。因此,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必须根除。 产生的,而是组织上指定的。这样的差额选举只是 三是在“一把手”说了算的tlt况下,选举易于形式 一种形式。其五,侯选人提名制度单一。侯选人的 提名在党内选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党 化。在我国目前的领导体系下。。一把手”的权力 过于集中,这势必会引起领导干部的权力欲,阻碍 内选举的起点。如果在候选人提名这一程序上不 党内民主的发展。再者,由于。一把手”的权力过于 能保证民主,那么以后的程序再民主也不能保证 集中,很多党内事务基本上就是“一把手”说了算, 选举结果的民主性。长期以来,党内选举往往只有 自上而下的组织提名候选入一种渠道,选举入的 从而使选举成为一种形式的说法在群众和选民中 得到默认(选举制的功能也就逐渐陷于瘫痪,选举 选择空间很有限,参选热情和积极性也不高,甚至 制也就逐渐流于形式,党内民主也遭到了严重的 出现“厌选”情绪。对于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制定,多 践踏。要想让选举刽真正发挥它的作甩(权力过 是以组织提名入选为模板;候选人的提名,往往也 于集中的问题必须解决。 广泛性和代表性,一味是上级指定的过多。有些党委为了保证侯选人的 =、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选举体制和用人 考虑年龄、性别、届别等因 素,人为设定侯选人条件,直接去“套”人选(从而不 选拔方式 能保障侯选人的素质。并且在《地方组 选举制度是党内自我更新机制中的首要一 织选举工作 条例>中只规定了组织提名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对 环。对党的自身发展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 。选举人”酝酿候选人的时问和联名方式都没有具 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建党以 党内选举制度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来( 体规定。有些人就利用这些漏洞。让候选人的提名 产生了许多猫腻。;It-六,群众选民的比例太小。虽 善(用人选拔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当前党内选到完 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至关重要的是要对举制 然我们初步建立了有党外群众参与的党内初选制 制度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这一 度,但这仅仅局限于党内初选,并且群众选民的比 1(坚持选举的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完 例相当的小,在选举中可以说基本上不起什么作 善党内选举的法律法规 党组织的领导。在群众用(致使基层党组织选举过后,有些群众不愿接受 在和平年代(政治权力只有通过合法的途限里,党内选举基本上还 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自于民意并体现着民 径( 是。少数人选举少数人的活动”(难以代表广大人 意(才 一45--
万方数据
能得到民众的认可。因此,在党内选举过程中必须 任”的不仅是代表资格,“常任”的更是代表的权利
和义务。只有实行了常任制(党代表在闭会期闻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程序进行,坚决杜绝违法选 的活动才称得上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工作的延 举、先任后选、该选不选、以任代选等破坏选举制 续,才谈得上是在履行代表职责。不实行常任制。 度的现象发生。 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为前在闭会期间党代表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代表身
提。制度对于党内选举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党内 份。可见(党代会常任制为党代表提供了一个充分
表现和发挥作用的空问。拓宽了党员代表参与党 选举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弹性很大,一些地方在具 体组织实施中采取的一些办法又不够民主和科 内事务的途径以及党内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渠道。
保障了党员代表和党员对党内重大问题的知情权 学,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除了<党章>从宏观上对 和参与权(延续和拓展了他们在大会期间的作用。 党内选举有所规定外(有关党内选举工作的条例 3(坚持选举的公平竞争性原则,避免选举的 只有<><>
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央“两 形式化 委”的选举,尚无相应条例作出明确规
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标志,发展党内民主首 定。没有能
先要建立体现中共党员意志的竞争性选举制度。 统管全党的<党内选举条例》和与之相适应的任期 党内竞争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党内选举条例》和与之相适应的任期>
党内选举中实行公平竞争(对于保证党员主体地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制定《党内选举条例)和与之
位、发挥党的刨造活力以及增强党内民主意识等 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特别是有关《党内选举监督
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在不允许竞争的情况下,竞 条例>更是亟待出台。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争往往在背后运作(即所谓“做工作“)。反而形成 就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上这些与党内选举相关的法
无规则的竞争,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公正、扭曲民意 规制度。首先力求从制度上保障党内选举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在党内选举中引入
2(实施党代会常任制。用会期间应充分发挥 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和完善党内选举的
竞争机制(在制度建设上可以在党内设立竞选管 党代表的作用
理委员会,合理安排党内竞选的时问,确立党内竞 各 目前。党内民主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的
选方式。建立党内竞选监察制度等。要真正构建 会 级代表大会未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党的代表大
一个健康、有效的党内竞选机制,关键在于能否使 表 每五年召开一次,除了在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代
竞争公开并制度化。就当前的党内选举来看,虽 平时无法履行职责。对权力机关也形不成指导
和监督。而且(在有限的开会时问内,代表们又忙 然没有公开的竞争行为,但变相的竞争即拉票已
确实存在。背后的变相竞争(最大的问题就是带 于讨论、投票,会后即返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于来了不公正的因素。使原本正当的竞争变为没有 是(在大会闭幕的五年中,本应由党的代表大会决 规则保护和制约的竞争。既然我们一直在改革和 策的党内重要事务,却由党的委员会特别是常委
完善选举,选举又离不开竞争。我们不妨使竞争公 会代为行使,从而造成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党代 开化,允许候选人采用发表施政演说、拜访党员或 会权力的改向。结果。导致了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在 者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 一定时段上的“缺位”。以及党代表行使最高权力 赋予侯选人利用各种合法合理的途径和运用合法 的“非连续性”。因此。进行党内选举就必须明确合 的方式进行公开拉票的空问。 制,党委会每年必理地确立党内权力架构。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 4。尊重竞更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参加选 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 举的党员的个人意志 威,使之充分发挥作为全国评,答复它的询同,有助于树立党的代表大会的权 <党章>明确规定,选举“要体现选举人的意 或一定地区、部门中党 志”。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 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真正成为充分有效的最 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田(P50)的重大命题。因 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因此。党的代表大会 此(在实际的选举操作中(我们在要求党员履行自 的常任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党的最高权 己应尽义务的同时,要切实做好保障党员行使民 力机关的“常在性”和“完备性”的问题(符合党的 主权利的工作,保障党员在选举中真正体现自己 组织构架和权力配置的客观要求。也为闭会期间 的意志。党员意愿在选举中体现的广泛程度、充 党代表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代表。常 一46一
万方数据
分程度和均衡程度(直接关系到党员的民主权利 己的领导进行选择。目前在乡镇直选乃至村党支
部的选举中,都有党外群众参与刭党内初选过程 的实现。关系到党员政治参与的效果。在选举中要
中。这对“党领导一切”的责任和党执政合法性做 切实尊重党员的意愿(发动党员推荐、选举自己信 出了合理的解释,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 任的代表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不能带着领导的
执政地位的认可。但是,党外群众也只是参与到 旨意走过场,不能采用威逼利诱等不正当手段影
了党内初选过程中,没有参与到对党组织负责人 响党员意愿的自由表达。要把党员的知情权、参与 和党政干部的直接选举过程中。这一点应值得进 权、选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拓宽党员权利和利 一步改进(应允许群众对自己的领导进行直接选 益的表达渠道,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参与党内 举。此外(最重要的是群众选民的比例太小,在有 事务的政治热情,改变党内的政治冷漠感。 些地区还不到5,(这一比例是完全不够的,在选 众5(完善差额选举(扩大盖额比例,同时扩大群 举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甚至可以被忽略选民的比例 党外群众参与党内选举也就流于形式。因此,群 掉( 差额选举作为一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党内 众选民的比例应给予适当扩大,提高到15,左右 民主建设中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 参与意识,有效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更好地为 应该较为适宜。 党选拔出优秀入才并加以监督, 6(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扩大候选人提名环 是民主选举产生 节的民主 证。实行差额选举,名额要适度,差额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保 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是充分体现选举人意 太多没有效 志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党内民主选举来说是至 率或效率太低;差额太少,不足以择优。差额选举 关重要的。目前,党内选举侯选人的提名,主要是 搞不好就不足以体现选举制度的优越性。然而,当 通过基层党员推选候选人后,由领导机关以产集 前党内差额选举的层级较低(范围较小(严重制约 中”的方式产生,不允许党员和代表联名提出候选 着这一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 人。在这样的选举提名制度设计下,党员的可选 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层次(力争在党内选举中取消 择面不够宽泛。党员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得到充分 等额选举方式(将差额选举扩大到党的中央政治 实现。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候选人的产生必 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 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在 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 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中,要严格经过民主推荐,由 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党 各级党员代表大会自下而上地民主提名,未获得 内民主的改革不要仅仅局限于基层民主,也要在 足够党员提名的决不能作为党代表的候选人。提 高层实行和实现民主。 在差额选举范围扩大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差 名方式应该采取上级党委提名、代表联合提名以 及自荐竞选提名等多种提名形式,形成完备的组 额的比例。目前党内选举差额比例太小。几乎投有 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提名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在 起到差额选举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 提名中还可以借鉴基层党内选举的有效经验,加 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 大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力度。 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名额,为应选 7(在避步推行直逸的基础上扩大直逸范围 人数的20,;常务委员侯选人名额,要比应选名 额 与间接选举相比,直接选举更能体现党内民 多1至2人”。根据多年的选举效果和广大党员 主(更能组织和控制选举的目的(能使党员的意志 的呼声,可以看出,这一比例是严重不够的,还有 得到最终体现。推行直选制的关键在于扩大民 待进一步扩大。差额比例究竟应提高到多少为好, 特别是要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负责人和主( 要看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杜会、文化发展状况, 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 领导 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地区,差额的比例就可以 前,党内的选举方式还是以间接选举为主,直 权。目 高一些;在那些条件还不算成熟的地区(差额的比 举仅仅存在于基层组织中,这完全不利于扩 接选 例可以低一些,但也不能低于20,(因为就目前 内民主。就目前来说,在基层全面推行直选大党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200,0的比例显 条件已经成熟,应让党员和群众直接选举基层党 制的 然太低,已不足以体现党内民主。 委成员和领导干部。在县、乡两级搞试点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一般的政党。它承担着“领 上,要进一步扩大党内直接选举范围。县、乡两级 导一切”的重大责任。因此,党外群众有权利对自 ((47—
万方数据
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可全部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 监督是民主的条件(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监督和
民主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实现方 产生,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和副书记。也可全部由 式。”t4(p111)可见,体现民主的党内选举制度的运 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在此基础上,借鉴这些宝 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体制的保障。因此,必 贵的经验,逐步把直选制扩大到市级和省级党代 须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努力做好选前、选中和 表大会代表和乡镇党的领导干部的选举中。真正 选后的监督工作,保障选举制度的正常运行。党 做到“我们的领导我们选,我们的代表我们选”,真 内监督对发展党内民主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有 正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举意志。 三、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结果。 效的党内监督能够规范党的政治活动方式制度 杜
化、法制化。目前。党组织赋予党员的权利有限,党 绝没有结果的党内民主 员仅仅享有选举权(选举结束后就基本上与参选 生按照以上经过改革和完善的选举制度选举产 党员无关。更谈不上对领导干部的弹劾和罢免了。 的结果,是最能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意志的结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果,是最能体现党内民主的结果,是最能体现选举
对党内监督权和罢免权做出新的规定。比如规定 制度意图的结果。它凝聚了广大党员、群众和领导
干部的心血,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 只要有加以上的党员联名,就可以随时罢免他
结果。 们选举的代表和党内负责人,党员不仅仅有选举
意 的权利。而且在选举过程中和选举结束后也拥有 1(充分信任党内选举结果。因为它是党员个人
监督的权利。这样做有利于领导者的权力与党员 志的直接体现
权利的平衡,有利于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进行。 出目前,我们对选举结果的信任度还不够。当选
党内选举问题历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 的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领导干部不符合上级领
大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于保障党 导要求和意图时。往往会被很快地更换掉,然后直
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领 接任命其他合意人选。这不仅是对党内民主的极 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 度践踏(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广大党员群众对选举 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改 制的积极性和信任度。因此,我们应对选举的结果 革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内民主的 给予充分的认可。不能随意更改选举结果,并把权 坚定信心。不仅使民主在党内得到充分发挥,同时 力真正赋予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领导干 也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执政力度和党在群众中的威 部,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做,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 信,为我们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领导班子,其他上级机关和领导尽可能少干预。 2(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要明确其负责对象 党内选举制度
参考文献:是体现广大党员群众意志的一 项民主制度,选举结果直接代表了广大党员群众 的利益,并且广大党员群众对选举结果也寄予了 【1】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l】(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为广大党员群众办事,向选举他的广大很大的希望和期待,希望党组织负责人能够切实 社。200I(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勾(人民出 党员群众 结果产生后,完全背离了选举的本质(在负责。然而,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干部在选举 版社。2007( 实际工作【3】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明(中央编译出版杜。 益。而是怎样做好领导的工作,一切唯领导是中所想的并不是选举他的广大党员群众的切实利 20(玎(
【4】赵希宏(党内民主建设同题研究咖(网络出版社, 从。
要坚决杜绝这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良 2?豫(
现象。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应更多地向选举他
的党员和群众负责。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考虑到 责任编辑:钟淑洁
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并形成书面文件(以 约束广大领导干部。 3(赋予党员一定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民主是
监督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监督; 一48一
万方数据
范文三: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作者:金晓钟徐本岩
长白学刊 2009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9)03-0044-05
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当今世界上,选举已被公认为权力移交的唯一合法形式。”[1](P155)而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问题,党内选举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2](P50)本文从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以及怎样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选举的因素
**曾多次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然而,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各方面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内选举制度的正常进行,再加上党内选举制度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党内民主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1.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直接选举的范围相对过小,目前仅仅局限于基层。直接选举可以使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选举人的个体选择与社会选择的距离较小,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民主方式。然而,目前党内直接选举的范围十分狭小,除总支和支部实行直接选举外,甚至连基层党委包括各部门的机关党委,也几乎都实行间接选举,一般都是先选举代表,再由代表选举党委。虽然在乡镇、村一级甚至县、市一级的党内选举中,出现了一些直接选举党代表或书记的例子,但这些也仅仅局限于基层或试点而已。其二,党内选举缺乏竞争力。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样的选举是民主的呢?美国学者珍妮·柯可帕特里克认为民主选举不仅是象征性的,它还是竞争性的、定期的、广泛的和决定性的选举。也就是说,选举是否民主,不仅看它是否公平、公正,还要看是否具有竞争性。然而,目前党内选举缺乏竞争力。一些人对党内竞争机制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如果允许竞争,不仅会引起党内派别斗争,甚至会导致党管干部的失控,造成党内混乱,从而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并且在现实的选举进程中,也把竞争排除在外,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指定党内负责人和领导干部。即使在某些地方引入了竞争机制,大都是形式性的,陪选现象和差额变等额现象较为普遍。其三,党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是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党员真正感觉到自己在行使权利的时候,才会对党组织产生巨大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也才会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3](P77)也就是说,党员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不仅履行义务,也要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然而在实际中,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党员履行义务,是在服从、执行、尽职尽责,他们的监督权、罢免权等基本权利往往被忽视,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其四,差额比例太小。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20%。《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20%。这么小的候选人差额比例,虽然便于选票相对集中,但却难以给选举人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不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体现多数党员或党员代表的意愿。有些候选人不是党员群众或代表选举产生的,而是组织上指定的。这样的差额选举只是一种形式。其五,候选人提名制度单一。候选人的提名在党内选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党内选举的起点。如果在候选人提名这一程序上不能保证民主,那么以后的程序再民主也不能保证选举结果的民主性。长期以来,党内选举往往只有自上而下的组织提名候选人一种渠道,选举人的选择空间很有限,参选热情和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出现“厌选”情绪。对于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制定,多是以组织提名人选为模板;候选人的提名,往往也是上级指定的过多。有些党委为了保证候选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一味考虑年龄、性别、届别等因素,人为设定候选人条件,直接去“套”人选,从而不能保障候选人的素质。并且在《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只规定了组织提名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对“选举人”酝酿候选人的时间和联名方式都没有具体规定。有些人就利用这些漏洞,让候选人的提名产生了许多猫腻。其六,群众选民的比例太小。虽然我们初步建立了有党外群众参与的党内初选制度,但这仅仅局限于党内初选,并且群众选民的比例相当的小,在选举中可以说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致使基层党组织选举过后,有些群众不愿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在群众眼里,党内选举基本上还是“少数人选举少数人的活动”,难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2.影响党内选举的主要因素
一是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被选举出的党组织负责人没有尽到责任。在我国党政干部当中,封建“官本位”思想依然十分盛行,唯领导是从,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向领导负责,几乎很少向选举他的党员和群众负责。这势必会引起党员和群众的不满,产生“厌选”情绪和党内选举信任危机。二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群众对选举制不信任,更多地认同任命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大多数的封建官员都是直接任命上任的,小部分是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在封建社会里,根本就没有选举产生官员这一概念。正是受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广大的领导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这种任命制的思想仍然广泛存在,特别是在最底层的农民群众当中,那种畏官的思想依然存在。他们更多的还是认同任命制,对选举制没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选举制度的不完善,选举过程中存在不为人知的内幕和令人费解的潜规则,他们对选举制更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越是这样,对选举制的排斥感就越强烈,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必须根除。三是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下,选举易于形式化。在我国目前的领导体系下,“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这势必会引起领导干部的权力欲,阻碍党内民主的发展。再者,由于“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很多党内事务基本上就是“一把手”说了算,从而使选举成为一种形式的说法在群众和选民中得到默认,选举制的功能也就逐渐陷于瘫痪,选举制也就逐渐流于形式,党内民主也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要想让选举制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必须解决。
二、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选举体制和用人选拔方式
选举制度是党内自我更新机制中的首要一环,对党的自身发展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建党以来,党内选举制度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用人选拔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当前党内选举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至关重要的是要对这一制度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1.坚持选举的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完善党内选举的法律法规
在和平年代,政治权力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自于民意并体现着民意,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因此,在党内选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程序进行,坚决杜绝违法选举、先任后选、该选不选、以任代选等破坏选举制度的现象发生。
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为前提,制度对于党内选举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党内选举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弹性很大,一些地方在具体组织实施中采取的一些办法又不够民主和科学,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除了《党章》从宏观上对党内选举有所规定外,有关党内选举工作的条例只有《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央“两委”的选举,尚无相应条例作出明确规定。没有能统管全党的《党内选举条例》和与之相适应的任期制、免职制、辞职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配套制度。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制定《党内选举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特别是有关《党内选举监督条例》更是亟待出台。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就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上这些与党内选举相关的法规制度,首先力求从制度上保障党内选举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2.实施党代会常任制,闭会期间应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目前,党内民主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未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党的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除了在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代表平时无法履行职责,对权力机关也形不成指导和监督。而且,在有限的开会时间内,代表们又忙于讨论、投票,会后即返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于是,在大会闭幕的五年中,本应由党的代表大会决策的党内重要事务,却由党的委员会特别是常委会代为行使,从而造成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党代会权力的改向。结果,导致了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在一定时段上的“缺位”,以及党代表行使最高权力的“非连续性”。因此,进行党内选举就必须明确合理地确立党内权力架构。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党委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有助于树立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使之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或一定地区、部门中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真正成为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因此,党的代表大会的常任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在性”和“完备性”的问题,符合党的组织构架和权力配置的客观要求,也为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代表“常任”的不仅是代表资格,“常任”的更是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实行了常任制,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才称得上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工作的延续,才谈得上是在履行代表职责。不实行常任制,在闭会期间党代表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代表身份。可见,党代会常任制为党代表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和发挥作用的空间,拓宽了党员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以及党内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渠道,保障了党员代表和党员对党内重大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延续和拓展了他们在大会期间的作用。
3.坚持选举的公平竞争性原则,避免选举的形式化
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标志,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建立体现中共党员意志的竞争性选举制度。党内竞争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党内选举中实行公平竞争,对于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的创造活力以及增强党内民主意识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在不允许竞争的情况下,竞争往往在背后运作(即所谓“做工作”),反而形成无规则的竞争,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公正、扭曲民意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在党内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和完善党内选举的竞争机制,在制度建设上可以在党内设立竞选管理委员会,合理安排党内竞选的时间,确立党内竞选方式,建立党内竞选监察制度等。要真正构建一个健康、有效的党内竞选机制,关键在于能否使竞争公开并制度化。就当前的党内选举来看,虽然没有公开的竞争行为,但变相的竞争即拉票已确实存在。背后的变相竞争,最大的问题就是带来了不公正的因素,使原本正当的竞争变为没有规则保护和制约的竞争。既然我们一直在改革和完善选举,选举又离不开竞争,我们不妨使竞争公开化,允许候选人采用发表施政演说、拜访党员或者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赋予候选人利用各种合法合理的途径和运用合法的方式进行公开拉票的空间。
4.尊重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参加选举的党员的个人意志
《党章》明确规定,选举“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2](P50)的重大命题。因此,在实际的选举操作中,我们在要求党员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同时,要切实做好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工作,保障党员在选举中真正体现自己的意志。党员意愿在选举中体现的广泛程度、充分程度和均衡程度,直接关系到党员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党员政治参与的效果。在选举中要切实尊重党员的意愿,发动党员推荐、选举自己信任的代表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不能带着领导的旨意走过场,不能采用威逼利诱等不正当手段影响党员意愿的自由表达。要把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拓宽党员权利和利益的表达渠道,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改变党内的政治冷漠感。
5.完善差额选举,扩大差额比例,同时扩大群众选民的比例
差额选举作为一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党内民主建设中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参与意识,有效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更好地为党选拔出优秀人才并加以监督,是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保证。实行差额选举,名额要适度,差额太多没有效率或效率太低;差额太少,不足以择优。差额选举搞不好就不足以体现选举制度的优越性。然而,当前党内差额选举的层级较低,范围较小,严重制约着这一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层次,力争在党内选举中取消等额选举方式,将差额选举扩大到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党内民主的改革不要仅仅局限于基层民主,也要在高层实行和实现民主。
在差额选举范围扩大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差额的比例。目前党内选举差额比例太小,几乎没有起到差额选举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名额,为应选人数的20%;常务委员候选人名额,要比应选名额多1至2人”。根据多年的选举效果和广大党员的呼声,可以看出,这一比例是严重不够的,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差额比例究竟应提高到多少为好,要看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地区,差额的比例就可以高一些;在那些条件还不算成熟的地区,差额的比例可以低一些,但也不能低于20%,因为就目前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20%的比例显然太低,已不足以体现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一般的政党,它承担着“领导一切”的重大责任。因此,党外群众有权利对自己的领导进行选择。目前在乡镇直选乃至村党支部的选举中,都有党外群众参与到党内初选过程中。这对“党领导一切”的责任和党执政合法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认可。但是,党外群众也只是参与到了党内初选过程中,没有参与到对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干部的直接选举过程中。这一点应值得进一步改进,应允许群众对自己的领导进行直接选举。此外,最重要的是群众选民的比例太小,在有些地区还不到5%,这一比例是完全不够的,在选举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甚至可以被忽略掉,党外群众参与党内选举也就流于形式。因此,群众选民的比例应给予适当扩大,提高到15%左右应该较为适宜。
6.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扩大候选人提名环节的民主
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是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党内民主选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党内选举候选人的提名,主要是通过基层党员推选候选人后,由领导机关以“集中”的方式产生,不允许党员和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在这样的选举提名制度设计下,党员的可选择面不够宽泛,党员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得到充分实现。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候选人的产生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在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中,要严格经过民主推荐,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自下而上地民主提名,未获得足够党员提名的决不能作为党代表的候选人。提名方式应该采取上级党委提名、代表联合提名以及自荐竞选提名等多种提名形式,形成完备的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提名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在提名中还可以借鉴基层党内选举的有效经验,加大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力度。
7.在逐步推行直选的基础上扩大直选范围
与间接选举相比,直接选举更能体现党内民主,更能组织和控制选举的目的,能使党员的意志得到最终体现。推行直选制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特别是要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目前,党内的选举方式还是以间接选举为主,直接选举仅仅存在于基层组织中,这完全不利于扩大党内民主。就目前来说,在基层全面推行直选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让党员和群众直接选举基层党委成员和领导干部。在县、乡两级搞试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党内直接选举范围。县、乡两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可全部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和副书记,也可全部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在此基础上,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逐步把直选制扩大到市级和省级党代表大会代表和乡镇党的领导干部的选举中。真正做到“我们的领导我们选,我们的代表我们选”,真正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举意志。
三、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结果,杜绝没有结果的党内民主
按照以上经过改革和完善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结果,是最能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意志的结果,是最能体现党内民主的结果,是最能体现选举制度意图的结果。它凝聚了广大党员、群众和领导干部的心血,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结果。
1.充分信任党内选举结果,因为它是党员个人意志的直接体现
目前,我们对选举结果的信任度还不够。当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领导干部不符合上级领导要求和意图时,往往会被很快地更换掉,然后直接任命其他合意人选。这不仅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度践踏,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广大党员群众对选举制的积极性和信任度。因此,我们应对选举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认可,不能随意更改选举结果,并把权力真正赋予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领导干部,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做,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其他上级机关和领导尽可能少干预。
2.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要明确其负责对象
党内选举制度是体现广大党员群众意志的一项民主制度,选举结果直接代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利益,并且广大党员群众对选举结果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期待,希望党组织负责人能够切实为广大党员群众办事,向选举他的广大党员群众负责。然而,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和党政干部在选举结果产生后,完全背离了选举的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所想的并不是选举他的广大党员群众的切实利益,而是怎样做好领导的工作,一切唯领导是从。要坚决杜绝这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良现象,被选出的党组织负责人应更多地向选举他的党员和群众负责,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考虑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并形成书面文件,以约束广大领导干部。
3.赋予党员一定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民主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监督;监督是民主的条件,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监督和民主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实现方式。”[4](P111)可见,体现民主的党内选举制度的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体制的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努力做好选前、选中和选后的监督工作,保障选举制度的正常运行。党内监督对发展党内民主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党内监督能够规范党的政治活动方式制度化、法制化。目前,党组织赋予党员的权利有限,党员仅仅享有选举权,选举结束后就基本上与参选党员无关,更谈不上对领导干部的弹劾和罢免了。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对党内监督权和罢免权做出新的规定。比如规定只要有2/3以上的党员联名,就可以随时罢免他们选举的代表和党内负责人,党员不仅仅有选举的权利,而且在选举过程中和选举结束后也拥有监督的权利。这样做有利于领导者的权力与党员权利的平衡,有利于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进行。
党内选举问题历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大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信心,不仅使民主在党内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执政力度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为我们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收稿日期]2009-01-07
作者介绍:金晓钟,徐本岩,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金晓钟(1950-),男,辽宁丹东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徐本岩(1982-),男,山东济宁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范文四:党内选举_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2003 年 6 月 桂 海 论 丛 June ,2003 第 20 卷 第 3 期 Vol . 20 No. 3 GUI HAI TRIBUNE
党内选举: 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戴立兴
()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摘要 :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 ,它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 。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 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 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
关键词 :共产党 ;选举 ;问题
( ) 中图分类号 :D26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1494 200303 - 0023 - 03
The Inner - PartElection : A Problem Should Be Paid Much Attention toy
DAI Li - xing
( The Part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 Beiin, 100091)y jg
Abstract : The inner - Partelectoral sstem smbolizes the deree of the ractice of the inner - Partdemocrac. It safeuards the lawful y yygpy y gower of the Partoranizations all levels , normalizes to build leadinrous at all levels and a continent of cadres and ensures that the Partpy gg gpgy members o in for the inner - Partaffairs. We need to reform and imrove the inner - Partelectoral sstem so as to trulut into effect.gy py yy p
Kewords : the Communist Part; election ; roblemsy yp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内选举 , 是党员履行自 些规定 ,以选举为保证 ,构成党内民主的基本点 。在第 己民主权利 ,把党内的领导权 、决策权和管理权授予各 一国际时期 , 他们又进一步完善发展了党内民主选举 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者的基本途径 , 是发扬党内民主 制度 , 明确规定 :“每一个会员有参加选举全协会代表 的基础环节 。完全可以说 ,没有真正的党内选举 ,就不 大会的代表和被选为代表的权利”, “每一个代表在代 ?会有真正的党内民主 。因此 ,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 表大会上只有一票表决权”。党内民主选举权的充分 度 ,对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 行使 , 也为党内监督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条件 。
因为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本身就是最有效的党内监督形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高度重视党内选举 式 , 民主选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积极有效的党内监督 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 ,马 、恩在帮助创立世界上第 过程 。正如恩格斯在谈及共产主义者同盟中指出 , 党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 , 就 的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 ,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 对党的民主选举制度作过明确阐述 。他们在起草的 并随时可以罢免 , 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 ,彻底摒弃了其前身“德国正 ?”的密谋狂的道路 。正是有了党内民主选举和随时罢 义者同盟”的宗派 、等级 、密谋性的特征 , 章程规定 : 所 免 ,才保证了党员的意志和愿望的有效体现 ,才为消除 有党员一律平等 ,有义务在一切场合下互相帮助 ;党的 各种特权和腐败以达到最有效的党内监督提供了保 各级领导机构 ,从基层到中央 ,都必须自下而上地选举 证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 ,马 、恩还高度评价了公 产生 ,而且可以随时撤换 ;代表大会是全党的最高权力 社政权建设中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其一 ,对公职人员 机关 ,决定全党的一切重大问题 ;中央委员会是全党最 实行普选制和撤换制 , 取消资产阶级官僚等级制和旧 高权力的执行机关 , 有义务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这 官吏的一切政治特权 ;其二 ,实行相当于普通工人工资
收稿日期 :2003 - 01 - 14
( ) 作者简介 :戴立兴1969 - ,男 ,安徽宿州人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 。
, 若一政党能有效地取得 的制度 , 取消旧官吏的一切经济特权 。由此也可看出 溃和被党员群众遗弃 。反之
和维系其组织内部权力合法性 马 、恩对选举制度的重视 。 , 则将有助于它的的运
作和稳定 。在经典理论学者马克斯 ?韦伯看来 , 政权 列宁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时 ,
合法性的获得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 ,以及选举过程 同样重视党内选举制度建设 。列宁认为 , 在俄国黑暗
是否正当合理 。这对于政党来说同样适用 ,引申而言 , 专制制度和党处于秘密状态的情况下 , 党组织实行所
政党组织内部权力合法性的获得 , 很大程度上同样取 谓的“广泛民主”和“选举原则”只不过是“空话”而已 ,
决于党内选举 , 以及选举过程是否正当合理 。民主集 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但在客观形势允
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其中 ,个人服从组织 、 许时 , 他又竭力主张扩大党内民主和党内选举 。随着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 1905 年俄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 列宁指出 :“我觉得 , 现
中制的最重要内容 。选举的过程 , 直接是少数服从多 在已经到了觉悟的工人社会民主党人能够而且必须实
数的过程 。选举就是一种授权行为 。从理论上讲 ,每一 现自己的意向 的时候了 。的确 , 不是口头上而是 真
名党员在党的权利 、义务方面都是平等的 ,都有权决定 (正能够在党组织中实行选举原则 这不是好听的空
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 。但是从实践上看 , 党员绝对直 话 ,而是真正的改善 、扩大和巩固党内联系的真正的新
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又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 , ) 原则的时候 , 现在已经到来了 , 或者至少是即将到 ?党员必须通过授权方式选举产生党员代表来参与党内 来 。”他还特别揭示了党内选举与党内民主的关系 。
他说 “: 俄国社会民主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 。这就是 事务的管理和处置 。这种授权的最佳方式就是党内选
,党内的一切事务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 ,在一 ,产生反映党员意愿的代表 、各 说举 。因此通过党内选举
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 ;并且 ,党的所有负 级领导机构的成员并由他们组成各级党的领导机构 , 责人员 , 所有领导人员 , 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 , 必 从而能够得到广大党员的认可 , 保证了他们行使的权
?力是合法的和党员群众拥护的 。这样就使得个人服从 须向党员报告工作 , 并可以撤换 。”列宁晚年也非常
组织 、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具有了法理依据 , 重视党内民主建设 , 重视党内民主选举的作用 。在
() 保证了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 1921 年俄共 布十大上 ,他又提出改“战斗命令制”为
“工人民主制”, 提出党内一切机关要实行普遍的选举 第二 ,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 制 、报告工作制和监督制 。经典作家关于党内选举的 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选举制是任命制的直接对立物 。 论述 , 为我们加强党内选举制度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 《党章》明确规定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除它们派出的代 论依据 。 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 ,都由选举产生 ;任何
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
某个人 。在实践中 ,任命制的危害是很大的 。首先 ,使 二 、党内选举的功能和作用决定党必须重视党
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 。因为决定干部升迁的权 内 选举
力在于上级 , 这容易造成要想升迁必须搞好和上级领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 。它表明 ,
导的关系 ,“抗上”干部一般没有好结果的错误心理 。 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体 、主人 , 党的一切权力属于党员 ,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 , 溜须拍马吹牛的干部为何颇有市 在党内生活中党员当家作主 ; 各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
场 ;为什么说假话有一定市场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说 者的权力来源于不同范围的党员或者说是由不同范围
给 、做给上级听的 、看的 ,是为了取悦上级 ,所以就不会 的党员授予的 。党员在选举面前人人平等 , 党内的一
去做到实事求是 , 难以做到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 切事务由一律平等的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来处
负责的相统一 。其次 ,必然产生官僚主义 。任命制和高 理 。党内选举的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性 , 决定党必须重
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互为因果的 , 这是官僚主义产生 视党内选举制度建设 。党内选举对于保障党内民主的
的体制原因 , 执政党内的官僚主义必然引发国家机关 具体功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内的官僚主义 。再次 , 诱发吏治腐败 。跑官 、要官 、买 第一 , 保证了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
官 、卖官现象 , 其源盖出于任命制 ; 任人唯亲 、唯派 、唯 性 。这种组织内部权力合法性特指党内权力的行使为
利的用人腐败同样源出于任命制 。归根结底可以看 党员群众所认可 。政党组织内部权力合法性是一个政
出 , 任命制是一种缺乏监督和制约的选人和用人制 党得以存在并持续 、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从政治
度 。选任制的实行 ,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其意 发展的角度看 , 政党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大都不同程
义在于把选任干部的权力交给了广大党员群众 , 有利 度地面临着组织内部权力合法性危机的问题 , 这种危
于形成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 。首先 , 扩大了干 机如果不能加以消解而逐渐加剧 , 就会导致政党的崩
?24 ?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部的选拔范围 , 有利于突破“由少数人选人 , 在少数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中选人”的状况 , 易于不拘一格用人才 。其次 , 能把优 就要通过民主选举意识的教育和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健
(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 。因为群众最了解干部状况 , 全 ,来充分体现选举人包括党员选举党代表以及党代
) 谁个真抓实干 , 谁个不务实际 , 谁个廉洁奉公 , 谁个以 表选举领导人的意志和意愿 ,改变领导人主导的形式 权谋私 , 群众心里最清楚 。再次 , 有利于密切联系群 性的选举的倾向 , 避免和防止以任命或变相任命代替 众 。实行选举制 ,干部的升迁由多数群众说了算 。这种 ( ) 选举的现象 。为此 ,可以考虑 : 1党内选举范围应逐渐 用人机制促使干部增强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 扩大 ,特别要自下而上地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至 党的宗旨 , 从而有助于改善党群 、干群关系 。最后 , 促 ( ) 少可以从基层做起 。2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 ,包括各 进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实行选举制 , 将促使干部 级党代表和领导人的选举都应当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 树立“公仆”意识 ,自觉接受“主人”的监督 ,从而增强干 范围和差额的比例 , 并由预选差额逐渐向正式选举差 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使每一个当选的领导成员都懂得 , ( ) 额过渡 。反对差额选举中的“陪选”现象 。3逐步改革 权力是党员群众赋予的 , 必须自觉接受广大党员群众 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 , 主要是要规定党员和代表提 的监督 ,必须为民掌好权 、用好权 。 名的原则和比例 , 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
第三 ,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 。党内 ( ) 结合的候选人提名制度 。4改革 、完善候选人介绍制 选举应该注重表达党员群众的意愿 , 调动党员群众的 度 , 不搞倾向性介绍 , 充分 、如实 、公平介绍候选人情 积极性 。党员或者党员代表在选举的同时 , 在党员大 ( ) 况 。5严格按照党章规定 ,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 会或党的代表大会上讨论党的工作 , 充分发表自己的 除它们的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 , 必须一律 意见 ,对党的干部和党的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既 由选举产生 , 不得以任命或变相任命取而代之 。对于 有利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 , 又有利于调动党员参与党 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 ,除遇有特殊情况外 ,一般不应在 内事务的积极性 。而且 , 选举是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 任期内随意调动或委任他职 。如果不正常情况有了一 重要部分 , 它要求每一名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 定的普遍性 , 那就无异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党章》关于 制原则 ,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 、少数和多数 、下级和 ( ) 选举制的规定 6,而导致严重违反《党章》。适当制定 上级的关系 。因此 , 通过选举可以促使党员增强党的 一些强制性的规定 , 确保选举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 观念 , 增强民主意识 、权利意识 , 更加主动地参与党内 () 参加选举 , 对干扰 、操纵 、破坏选举 包括贿选等的行 事务 ,更加积极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有助于党员对组 为 ,作出必要的具体的禁止性规定 ,以建立起责任追究 织的参与感 、责任感和归属感 。 ( ) 和惩罚制度 。7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 ,
逐步建立弹劾罢免制度以及严格的任期制 , 彻底废除
三 、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党必须重视党内 领导职务终身制 。总之 , 继承和发展经典作家的党内
民主选举思想 ,汲取历史经验 ,改革完善现行的党内选 选举
党内民主选举作为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 举制度 ,是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 ,促进和加强有效的 一 ,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 党内监督的需要 ,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 性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但是 , 从目前党
注 释 : 内选举的实际情况看 ,有的地方的选举只是流于形式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7 卷 , 人民出版社 , 第 把严肃的选举变成了走过场 ; 有的地方领导和领导机
478 页 。 关操纵 、指挥甚至包办选举 ; 有些党组织存在“领导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 1972 名单 , 代表划圈圈”的现象 , 缺乏民主选举的实质 。从
年版 ,第 196 页 。 具体制度规定看 , 已有的制度有时未能覆盖党内选举
?《列宁全集》第 2 版 , 第 6 卷 , 人民出版社 , 第 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影响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 ;现
85 - 86 页 。 行制度中有的规定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形
?《列宁全集》第 2 版 , 第 13 卷 , 人民出版社 , 第 势 , 影响了其可行性 ; 现有的规定有的过于笼统 , 针对
191 - 192 页 。 性和操作性不强 ,影响了其规范性 ;相关制度配套不健
全 ,对于违反制度行为的监督 、检查和处理 ,尚无全面 、 责任编辑 赵 静
具体 、严格 、可行的制度规定 , 影响了选举制度的施行 效果 , 等等 。因此 , 真正做到发扬党内民主 , 全党必须 高度重视党内选举问题 。 ?25 ?
范文五: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优化选举环境
党的建 设
《
实事是求 》20 1 年第 1 期
4
完善党 内举选制度须必化优举环选 境陈
燕( 共中 河南委 党校省党 教建研 部河 南 州郑 45 0 0 02 )
摘
要 :选环举 境是量衡举选质量高低 重的标要尺 ,也是 障保举程序选公平义正 重的条要 。件的十八党大 告报 次提首 要出 在完善党内 举制选度 规, 范额差提 名 、 额差选 举的基础上 “成形 充体分选举 人现意志 的程和环境序” 。 善党完内选举 度制必须度重高视党 选内 举环建设 , 加强境培育员主党体意识, 继承发扬内党主民 优传统良 努力营造, 良
好党的 民主氛围内。 关键词 优:化 党 内主民 举选 环境 中 图 分号 :类 2D 62 文献标识 码: AD
O1 : 01. 3 6 9 /9 . i sjs n . 10 0 3 - 4 6 41 .20 1 .40 1 .1 6
何任 一 个社 会 组 织 系统 都 要受 制 于一 定的 环
境 党, 内 举选系 也 受 统党内 举选 境环的 约 制党 内。
、二影响党 内 选 举制度行运 的环境 要素分 析
选
举的组 、织制 度、 规 章的 建 和 实施立, 必 须 党 内与 选 举 环境相 适应 以, 建 一 个科 学 高立 效 党的内选 举 制 度 体 系。
一
改
革放以来党内开举制度 选改革创新的取 了得 显 著
的成 效, 动推 了 内党民的主 展发与进 , 步但党 内 举选 实 中仍践存 在 诸 多问 题 , 如 选人 候 提名不能 充
、
必 须
高度重视 党内选 举环建 设
境分体现选人意举志, 党代 表成分的结构 例不比够科 学 ,党 选内 举序 程不 规够 范 ,候 人选介绍 式方 于简 过单 ,缺乏 争平竞 等。党 内台选举践实方面存 在这的 些问题果不能如好解很决 , 仅不挫伤会员参党与党 内 选举 的极积性 , 而且 会 成造 党内 举选 代中 和表 领 导 干
只注 部重向上 负 而责忽 普视通 党 员 意 的愿 情况 , 最终 渎亵 内民党 , 主害损 党 形象 。导的致党 内选
从
组生织态的学点观来 ,看 任组织行为在何 依靠 制 自身度力推进动 同时还必须 高的度视制 重度 运 所行 依 赖的环 境对 个整 组 体织 的系影响 。 党内 举选境 , 是指环围和绕响影党内选制举 和度 内党选 举 动活这一主体 外部的况 , 是境接或间直接用于作 党 内 举 活选 动 各 的 种素因的总 和 党。内 选举环 境
设 建就是 对 响 党 影选内 制举度 和 活动 的各 个方 面
举所困处的境原因无疑多是方面, 既的历有传统 的史赖依也 有 现 压 力实的退 让, 既有
党 内自 身的原 因
也 离不 整 个开社 会 政治生 态的 响 , 如影 果党 从内选 举 的 环境视 来角 寻原找 因的话 , 以可 以下三 从 个方 面来 进行 分 :析 .1党 员 体 主意相识对淡薄 。 谓党员所 主 体意识, 党 是员 于基党 织 一 组员 理的 性 考 思 、党 以事的 业为 己任 的 觉 自意 识 是 对 党,的事 业 自觉认 、 自同觉 参 与、自 觉 斗奋 、 自 觉 持 的 坚主 自意识 , 从内容 看上主
的因进行素进 改,使其适 党应内选民主举化科化
的要求学。 党 的 十 八大 调 在强 完善 党 内 举 制选 , 度 规 差范
额提
名、差额 选举的基础上“ 成形分充现体举人选意 志 的程
序 和 环境 , ”并 进 步 一 提出要在 党 内“开 展 批
评和自 我评 批 ,造营内民主党等平同志的系、关民主 讨
论 的治政 氛围 、 民主 监督的 制度环境 , 落党实 知 员
情 、 参权权与、 举权选、 督权监 。-”- “ 见可化优内 党 民主选举环境 题已命经成党为建理和实论践探的索 热 问题 。可点贵 是 党的 的八 十大跳 出选 举 制度的 单
要一由党 员利权意 识、 义务意识 、 责任意识 参、与识 意 纪和意识等构律 成。员党的体意识主保障党内是 民 ,主有 效实落党内举制选的前提基度 础,党 有没员有 主体意识或者主意识 的强弱 体,直接 响影党选内 举的
可认度和民 主 性。
框 架 ,开始关 影 注响党内选 举制 度 的 环境 素 ,因 这
充
分彰 显了 中央 推进 党 党内民主建 的决 设 , 体心 现了我 对 完善们 党 内 举 选制度 理 念新的 跃飞, 也标 志
着党对
身自设规律建认的新识高。 度
近年来党中 不央加断大党 内民建主设力 度 , 制定了一系列保 障党主体员地位的 新章规, 力有推地
《
事求实是2》0 14 年 1第 期
党的建设
动党了 内 民建设 的主 入发 深展 广 大,党 员对 内事 党
务
的关程度和心参要求与越来也越。但高 目 从党 内前民主 政 的实治 践 看 , 党来 的员主体 识 意现状与 实 现员主党地体位 ,进党推民内主的时代要求比,相仍 然存在 着较大 的 差距 ,主要 体在 现 一: 是对 党员权利 认
识 不足。 有 的 员权党利 意 识 薄 ,弱在 党 内生 活中
3 . 内党主氛民围 够不浓 厚。 内民 主氛党 围党是 员正确处理内关系党党和矛内所体现出盾来内部 团结 和谐的和外 部优 作良 的整体风气 氛, 包 括领导 人 的 主民素 养、民 主实 环践境 、 党 参员 的积 与极性 等 党。内民 主氛
围从 质本 来 上 看是 党 关 内系 的表现 , 在 自表由达 的 基础上 , 造营 党内 同意不见 平等 论 讨的 氛 围 和 环境 是 保党障员 主 地位体 重要 外 的围条 件。 没 有好良 的 党内 民主 氛围, 党 内举 选 的标目自 然无
只懂得
履行 务 义的任 ,责 清楚不 行权使利 意的 义, 在
参与党 事内务中 乏独缺的立党原则 和主人性翁 意
识 二是;责 任 意 识强不。 有 的 员党对党 员 责任 理解
存在 偏差, 责 任识虚意化, 甚将责至任仅仅理解对 为
织组 绝的 对服从, 有 的党 在员 党 生内 活中 缺 自乏觉 能动 ,性 敢不 主动表达 自己的真 想 实法和 愿 ; 意三 是 党对 内 活生度 态冷漠。许 多党 对 员党内 政治 生不 活 忱热、 不主 动 不、 心关, 甚至对 关 系自 身民 权主利实 现 的举选 投 票等 动活 是也 缺乏参 与 热 情, 表 现 事出 不关 的冷漠己态 度。 2 . 党内 优民主良 统流传于 形式 。任何 个 组一 织 都有其 长 久以来 保 的持传统作 和风 精神 , 这是 既 这 个 织组 的优 势是也其 有别 于其他 组 织的根本特 点。 中共国 产党成 立以来 , 在 自身建设 的历史 进程 中 形
保法障。 当党前 内民主 氛存 围在 的问题主 要 表现 在以
下四个 方面 :一 是 党 生 内缺 乏平 等 氛活 围 党。内普 遍 存 在这 一种样 观念 , 认领为 导 干才部 党 是的体主, 在 内党生活 中,往 往 比较 重视 党 领 导 的关 和机领导 干 的部 力权 , 却 太重 不视 大广党 员权的利 , 往 往要求 党 员 履行各种 义务 , 常 却常有 意无 地 意淡 化和 忽 视 党
员应当享
有和使的各行种利 。权是二内生党缺活 乏由自 氛。’围 中 国 共产党 革命 在战争时期 分过强 党调 的集 中一统 , 这 深些 层原因严 重 挤 了党压员 在 展 开
党 内 活生 时的 自 由 间空 也,就 限制 员 党民主权利 享 有 和行 使的程 度 。 少 不员在党明知 自身权 利 到受 侵. 害情 况下的, 不敢 出 面、 不愿理 直气 壮 地行使自 的 己 民 主利 ,权 保 护自 的己法 合 益权 。三是 党 内 生 活 公开氛 不浓围 虽。然 内党定 了统制 的一制度 文件推 进党 务 公开工作 , 但仍 在存党 员真 正 关 心的事 项 公 开不够 和 开 公容内 随.立1 的 问生 题。是四党内 生 活 人文 关 怀 的氛围不 。浓员党 主要是 作 被动 的为被 “ 输灌” 象 ,对 党的 织组 对 员 党奉献 求要多 利 益、 心少关 ,对 党 员 的关心 、 务 服 援、助、 帮 扶 、救济 没 有大 的
作 为,
成了
大民主三统 : 传一在民是制度层主以面 内普党 遍 实行 民 主 中集 为制 本根 原 则传统的, 民 主集 中制 是 党 优 内良 民传主统 最 根本中 最重要 传的统; 二是
在处 理党 内民关主系层 面要 求在兑 建 内平立等 的同
志系的关统传 , 们党历我十来重分建立视等平的 志关同 系 , 直将 同一志为作 党 内统的一称 谓 用,以表 明 人与人 之一间 种纯粹 大的公 无私的 系 关;三 是 在民 主 风层作正面开确批评展 和我自批的传评。批统评 与
自我批 评 是 中 共 产国党 的大 作三风之 一,是 党 解
使一些得党对党组员织到感望,失 从疏而远党织。 组
三、 优党化 选内 环举境的思 路途和径
决思想
分歧, 实团结现统一的法宝 这。些 优良民主的传统曾我们是战敌人争取胜民 众 的有 法 力宝, 也新 时期继 续 是展发 内党民 的 丰 主土厚壤。近但年来 ,些优 良的这民主统传在践实 中 走 了却样, 甚 至流 于 形 。民主 式集中 制无法 真正落
实, 党由于党务 不内彻 能底 开公, 内民党讨论 主的
政1
.加强 培 党 育主员体意 识首。先要 提 升 领 干导 部 的民 素 养 主党。 领 导 的部 的民 主干 养 素,包 括领 导干 部 对 党 民内 主党和内 举 的认选知 、 意识 、 度 、态
头带作等用, 对提这高党内举的公选力信和与度 参具
关有 键 意性义 要。对 领 干部开展导 系 深入 统的民
治氛围足不 ,最 党后内主民演成变党集员体过场走, 党 委一把手人说 了个的“ 虚假民算主” 。党内平等的
同志关 系遭 到坏破 党, 生活内中 弥 漫 “ 着 官本位 ”、 等
集主中 制和群众线教路育 ,使其 充认识分到自己 首先
党 是普通 一员 , 手 中的的力权 自于党来 员 委 的 托 , 从思 上想 克服 级 等观 、 念特权 想思和 “ 领 导 本 ”位的 错 认 识误, 立树平等 党 的员意 ,识 动尊 主重 员党 的主 地位体, 觉自 接党受员 的民 监主督。
级制的 浓氛厚;围批 和评自 我 评批的风严作走重 样 ,
甚 至演 变 了成隔 搔 痒式靴的政 治 做 秀 , 党 批 内评 和自 我批 仅 评限于 关无 痒痛 的表面 问题 对,于 影响全 局 的重大 问题大 家 都 心照 不宣 , 看 透 不 说 透党。内
次要加其对强党员权利意的识教育引和导。通 过党内民主活会生载体加大对党等员主地位体和权 利 的 育教引导, 使他们真了正正确解民的主识知, 熟
优
良主传民统流失和形的化 ,式严 重影响党了内选 举 的 民主性和公信 。力
68
党建的 设
《 事实是》求 02 14年第 1
期悉
基 的党本员 利 ,权 知 道定 既 民的选 主举规 则 和 程序 ,掌握 好 本基的 民主 选举 能 技 切实认,识 到党 员是
常正同的志系的重要 内关。要容实切关怀党员生 的 发展存, 关注 员党心健康身, 让员时刻党体到组织 会 关的怀, 化党员强对党组 织 的归 属感。
要倡 导 内批评党与 自我批 精 神评 在开展。 批 评 自和批我评过 程 ,中应 该把握好 点 : 两一是领 导班 子要 引 批领 评和自 批 我 的评气 风 只有 领。导 部干带 头 进 诚 行 的恳 与 必要的 自 我批 评, 才会形成 好良 党的
内主民 围 氛。二 采要 用 确 的批 评正 自与我批 的方
党 评内举活动选的体 , 激主党发主动员参与党 选内 举和依行法权使的利热。情
要 扩大党 员 参 与党 内 活 的动实 践 范和 围层 次 。
员党主意体的识高和 民提主素质的 增强 ,最终还 是在要强加自 我修锤炼和强化党养实内 践才中能真正
现实。积 极 创造党 员 参与 党的 领 导和 管党理 事内 务 机的会 拓,宽党 内主民 活生领域 , 疏通 参 与 渠 道, 科
, 式做 既 到能 确 正对 批待 评又 正 能确开 展 评 。党
批规范参与学程 序 ,党让亲员参身与党 的设建大问重 题 研 究 、 论 的证甚 至决 策 在 建, 章立 制 、 管理 监督
接受锻炼中 , 动 广调 党 大员参 与 讨论 党 事内 的积 务 极性 主 动 I生 将选, 意举识 化 内党到 建的 设的 实践 中 。 2 .继 承 扬发党 内民优 良传统主 要。发 扬和 执行 民主集 制中作 风 当前。 贯 和 落彻实民主 集 中主制要 应 理处 好三个 方 面的 系关 一要。处 理 集 权 与好放权 的 关系 ,把 工 握作 大 局。 党委 要集中 精 力 抓 事大, 抓
员对
党组待和织同们的批事要抱着诚评恳 、虚心 的
态 度。 对 于勇开展 我自 批评的 同 要志 鼓 和励宽 容 只有 ,样 才这 能 树正 气 、压 气 ,邪 通 批疏评 渠道 广 开 , 批评言路 。3 . 努 力 造营 良好 党的 民内主 氛。实行 党务 围 开公 营是造 良 的好 内党民氛 主围的 提前 在。党 务 开公 特别是党 内选 举 公开 过 程 中 要, 进一 步 创新 党务公 开 的形式 , 扩大 和提党高 公 开 的范务 围和层 级, 不 断
分内之 事, 分 内之权集。党 内大在决事之策前 , 须 必通党代会过、 询会等咨多种径保障党途员本权利基 的正常行 使, 一进扩大和步保 障党在员党 事内 中务 的知情 权、参 与 权、选 权举
和 督监 权。二要 理处好
体集领 和导个 人 分工 负 的责关系 , 做 到议 合行 。要
一健全内情况党通反映制报以度及要重事项征求党 代 意表见听证制度的 逐渐建,起立畅顺的上情达、下 下上情达 的信渠息道 这,样能确实才有效地增党组强 织 工 的作透明度 , 激 发 党 员参与 党 内 事 务的 积性
和 主动极性 。
保
集体领证导个和分工人负相结责合的制的度常 正施实, 处 理好 班 子主要 领 导 和成 员 间之 关系至 重 关
。主要要领导 要好当 长班, 不 当家长 班,子 员 成要当 好 助手 , 不对 当 手。三 要处 好理自 由与 纪 的律关 系, 确保 政 令通畅。广 大 员 必党须遵 守 党内的纪 , 律以
各
领导级 干部率 先 范垂 营造 是好 的党良内 主 氛 围 民的 关键。领 导干部 ,别特是 一 “把 ”手要 带 头遵 守党 内民集主 制中 则 , 集思原广益 , 善于 听 取不 同意 见,不 搞“ 一言 堂 ” 。 在 内党选举中 , 务必弱化 织 和组
使 个党员在实一行 内党 自由时不要侵和剥害其夺 他党 员 的 自 由。 “ 造 成一 个 又有集 中 又 有民 主 ,有 纪 又 律 又有 自 由, 有 又统 一意 志 、 有 又 人个心情 舒 畅、 生动
泼 活 , 那一样 政治种 局 面。 ”
党¨“ 内一手” 的把意 ,图形 充成体分选现人意志的举 党 选举 内环 境党 。的 领导干部 要以正确的态度 对待 和
处 理 同意见不 决不,采能取制和压击打的法办。 有各 级只领导 干部 带好 头 做 率表 ,党 内 主民 选 氛 围才 举真能正营造 来 。 起 立健 全建 内法 规党和 度 制是营造 良 好党 内 民 主 围氛的保 。要 证通过对 监 制 度 督创的新 健 和全 对,
要 保持 内党平 的等志关系 。在新同形下 势,确 立 党 内等 的同志关平系应 注意该 以几下 点: 第一, 同
关志 系要 坚以定的党 性 原则 前为 。提 内 同志党之 间
要 切一 从党的事 出业 , 发坚 决 绝 丧杜失党 性 则 原的 “好 好 生 先” 及 表一 面和气团实则 矛盾 重重的假 和谐
那些
敢于真话讲、 讲 心话里和敢发于表不同意的见 员予党鼓励以和保护对。 于个别领由独断独导甚 行至
对 有 同不 见 的党意 进员 行击报打复 的行 进为 行 批评 依 并纪党 规党行进查 处
【。参 文考献】
[ ] 十八1 大 告报辅 导读 [ 本z 】. 北 :京 人 出版民 社 , 2 0 21 .
行
为 ;二第 党,内 志关系要同以 同做共好作工基为 础 。内党志同间在之党 内治生政活 是平等中的
,但 了为 好党做 的工作 , 内必党 存在 然 同不 的务职分工 ,
职务 分工 的不 也必 同然 现出 党 内志 之同间 作工上 的
服从和配 ,合 我们既坚要持党性原 则 保,持政治上 的 等平 系 , 关要 以共 同又 好党 的做 工 为作础基, 做好 相互
间 的之 服从 配和 合第。三 ,党 内 文人关 怀 是 保 持
【 2
】建 国以 毛来 泽文东 :稿第 6册【 z 】 北京. :中 央献文版出社 , 1
9 9 2.
编
:辑李月 明
9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华社:如何保证党内选举必须
党章>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