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漳墩中心校:黄绍良
设计理念
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小学诗歌教学“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现状不能不说是当今小学诗歌教学的误区。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1 / 7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教学准备
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观看《鲁迅》生平的记录片~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鲁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
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2 / 7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
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 ?、自由读第一节。
?、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相机理解“死”与“活”
?、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3 / 7
? 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
? 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 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 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3、自主学习3、6节~4、7节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4 / 7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 各人自由练习。
?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 “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
5 / 7
书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 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 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 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 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 鲁迅死了
他还活着。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6 / 7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
1、 诵读这首诗。
2、 搜集鲁迅的名言。
3、 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活——死 骑 遗臭万年
死——活 俯 流芳千古
7 / 7
范文二:教案的板书设计
教案的板书设计
篇一: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一、概念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设计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二、内容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能是一个东东。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总体说来,教学设计与教案都是在课前准备的,而教学设计则包含广一些,可以包含教案,也包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等等;而教案则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是教学内容的文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区分好这二者,它们既是统一的,但也有分别,请老师们慎重,切莫混淆不分
篇二: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
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教案的板书设计)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
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x=4,
?y=3,???x=2.5,
?y=4,???x=-6,
?y=-13.
??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 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
(3) 已知 ??x=2,
?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
教学设计意图:
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
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
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衢州市兴华中学 徐勇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
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二) 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 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 x+y=0 12y+x? ? x=+12yx+y? -2y=0?,x+,=,,x 3? y=,x +,
? 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在判断的过程中,???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实际上是方程变形;?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
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
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 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 已知方程3x+2y=10
(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
(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 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 大显身手:
篇三:怎么写教学设计
怎么写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
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范文三:板书设计的类型有哪些
板书形式,一般由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所决定,这也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板书形式来,下面对一些常见的基本板书形式作介绍。
1.词语式
词语式,是以文章重点词语为主而设计的一种板书。这种板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并使用方便,便于设计,因而,使用也最为普遍。如《春》板书,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春的特点,丰富了词汇,使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与描写。
2.提纲式
提纲式,是以反映文章写作提纲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以事 J隋的发展为序的文章常采用这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作构思,有利于选材和组织材料的训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板书。
3.对比式
双比式,是以反映文章中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之间的对比关系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它可以提取关键性的词语或主要内容,利用线条等进行对比板书,以反映课文的外部形式和内在联系。如《药》板书,就是抓住小说的明线和暗线设计板书,对比鲜明,重点突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4.回环式
回环式的板书,指首尾相连,状如环形的一种板书形式。采用这种板书,能使课文线索更加清楚,更能展现课文的表现手法,能化难为易,清楚简洁地呈现课文的脉络,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布局谋篇能力的发展。这种板书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设计的。如《雷雨》板书。
5.对称式
对称式,是以有形或无形,使板书内容上下、左右、前后等两部分对称的一种板书形式。一般常用于段落结构匀称,或有对比成分的课文,这种板书能够展示各部分内容的均衡,突出结构的匀称美。如《柳毅传》板书。文章的线索复杂,板书抓住作者叙述的这根主线,在它的两侧各板书互为对称的文字符号来反映内容,清楚地展示了课文多条线索,穿插向前发展,展示故事情节的复杂关系的内容,给人以平衡对称美的感觉,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错综复杂的故事清节。
6.表格式
表格式,是用简单的表格反映文章的结构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将课文内容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梳理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课文内容。如《药》就是采用这种板书形式。表格式也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即留出适当的空栏,让学生填写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书,这就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7.辐射式
辐射式,是从一个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开去的一种板书形式。课文以一个东西为中心写的文章,常常采用这种板书。这种板书更有利突出中心物体,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如《促织》板书,如图5-7所示。它是根据促织这个物体与其人物发生关系,进行设计的辐射板书。
8.条幅式
形状如悬挂着一幅幅条画式的板书。对于分列画面组成的课文常用此方法板书。这种板书形式就能较好地展示课文的条理和布局谋篇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如《柳毅传》板书。这种板书就是用条幅式来设计的,较好地展示了课文的内容。
9.阶梯式
阶梯式,是状如阶梯,拾级而上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类板书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层次以及层次间的关系。故事性强,情节逐步推向高潮的课文常用这种板书。如《长亭送别》板书设计。
10.关系式
关系式,是以展示课文事物间各种关系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有利于突出事物间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柳毅传》,要使学生弄清课文中,事物间的复杂联系是较为困难的,抓住这一难点,运用关系式的板书进行设计,就能较好地使学生弄清层次,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掌握课文内容。
11.辅图式
辅图式,是用简笔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形象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的启发下掌握课文内容,直观性强,便于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抽象思维和三维空间知觉的水平低,对一些形象和方位性较强的课文,仅凭口授和文字,是难以再现课文描绘的“形象”, 或掌握事物的空间方位,用辅图式板书即可改变。如《荷塘月色》的板书设计。
12.线条式
线条式,是以线条和文字配合组成的板书形式,不少板书都要辅之以线条。这里把它单列出来,以便突出各类线条所组成的
板书,突出线条板书的作用。从线条的多少来看,可分单线和双线;从线条的直曲来划分,可分为直线和曲线等。这类板书把课文的情节线索,或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清线索,以线条展示发展情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第六册的《促织》板书为曲直线式。
13.综合式
综合式,是文字、线条、标点、图案等各种方式综合运用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以塑造各种强烈的视觉形象,诉诸于学生的感官。这种板书图文并茂,全面兼顾,突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窦娥冤》板书,通过文字图形以及线条等,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上述对常见的基本板书形式作了介绍。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就板书形式的某一种形式的主体而言来介绍的,但就其实质来说,每一种形式都不止一种形式,它都可能会包含了其他多种形式的要素。这些板书形式,有时是互为交叉的,我们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不可能孤立单一地只用一种形式。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所介绍的某篇课文的板书形式,不能理解为只能有这样一种板书模式,这里介绍的只是某种板书应具有的框架格式,而对某一篇课文来说则不应是固定不变的。以上我们仅对一些板书的基本形式加以
介绍,但它仅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是不可能穷尽一切板书形式的,更多的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创造。
范文四:夸张的脸教案板书设计
精品文档
夸张的脸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基本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夸张的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具准备:课件泥塑实物学生作品展台
学具准备:泥泥塑工具报纸小桶
教学过程:
趣味表情欣赏
1、看图片观察趣味表情。
2、你们会做鬼脸吗,谁来做给大家看看。每小组请1名学生上台,做个夸张的表情。比一比,谁做得最夸张~
3、小朋友都很大胆,做得很可爱、调皮都很有趣。来看看老师这里画的小女孩,她是怎么做鬼脸的,找找这个女孩的哪些部位进行了夸张,学生寻找、回答。教师小结:这就是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人物的脸部表情更生动
1 / 14
精品文档
了。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夸张的脸
理解夸张,学习方法
1、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夸张呢,分别又是夸张人物的什么部位呢,
2、启发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夸张:抓住脸形特征进行夸张。抓住五官当中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夸张。
3、总结夸张的秘诀:1.抓住脸形特征进行夸张。2.抓住五官当中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夸张。
看看说说
看看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说说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1、三星堆青铜头像
纵目和招风耳是它的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将人物那种严冷的表情刻画的栩栩如生。
2、泥塑表情
憨态可掬的表情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
3、东汉说唱俑
夸张的动作,快乐的表情把他们沉浸在音乐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
4、大阿福
民间艺人把人物简化成圆形,憨态可掬。
2 / 14
精品文档
5、傩戏面具
色彩鲜艳、造型特异、鬼异神奇的傩戏面具。
6、尼日利亚木雕
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通过夸大眼睛,脖子,脸面,很好地体现了非洲部族人的特点。
7、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把不同角度的哭泣的女人进行组合。
小结:通过故意扩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某一部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收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的夸张手法,在中外艺术史上都很早采用。
技法表现
如何更好地表现一幅泥塑作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的制作方法。
1、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2、出示泥塑实物,展示塑造技法。今天我们要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好塑造的泥巴来做夸张的脸,在这里要向同学们几种塑造技法:有粘贴法,镂空法,雕刻法,综合法。运用这些方法,你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3、步骤演示。老师也想做一件作品,首先我要捏出大形,然后做五官,先做眼睛,揉两个黄豆粒一样大小的眼睛,粘的近一点,两条弯弯的眉毛,我的长指甲派上用场了,
3 / 14
精品文档
做出点肌理。大大的鼻子,给他安上。用泥条做出个张大的嘴巴,再做几颗牙齿这样一件作品就做成了。
作品欣赏
同学们观察观察这些泥塑作品,看他们的作品运用了什么方法,夸张了哪一部分五官,你想做什么样的作品,准备用什么方法夸张哪一部分,希望这节课咱们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争取作品能超越他们。
作业要求
1、用陶泥为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15分钟内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一张夸张的脸。
2、温馨提示: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价拓展
1、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2、欣赏拓展,希望同学们通过夸张,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更美的作品。艺术家们巧妙的利用不同的材料去表现。有石刻玉雕沙雕冰雕根调等等,希望同学们也能开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去表现,期待你们更加精彩的作品。木雕、纸工、绘画作品欣赏。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的手法创作泥塑作品,同学们
4 / 14
精品文档
团结协作,大胆想象,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跟你们度过了美好的一节课。谢谢,下课~
夸张的脸
广西桂平市城西小学 覃洁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绘画创作的乐趣,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人物头像头像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2、难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明星图片导入:欣赏课件:
我这里有一些明星的画像,可是这些画像让漫画家们
5 / 14
精品文档
做了夸张、变形的处理,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名字,漫画家们在他们脸上做了哪些夸张的处理,
2、板书课题:夸张的脸
3、分析:总结运用夸张的好处
师:“ 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可以使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更突出。”
4、游戏、感受、讨论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我请单排的同学站起来做“喜怒哀乐”4个表情给同桌看,等下转换。 我想每组请1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几个夸张的表情,每名学生做一个表情。其他学生感受不同表情的特征。如果让你把这个表情进一步夸张,你想怎样做,
讨论如何进行夸张
a、出示一张生气的表情图,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夸张,使作品艺术效果更强。
b、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眼睛瞪得更大、咬牙切齿、头发立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
5、学生制作
制作要求:
运用夸张的手法画出自己所熟悉的同学,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6 / 14
精品文档
7、展示、评价
教师边巡视指导边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
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8、延伸、拓展
课件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刚刚我们看了那么多有创意的大师,利用各种材料把人物的脸夸张得更加形象、逼真、有趣。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能找出其他材料制作出更加夸张的脸。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到夸张的表现手法, 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塑造一个夸张的脸部形象。老师觉得非常开心,同学们开心吗,
教学反思:
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这话不错。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的挖掘。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做游戏,我设计了“变脸四连拍”,学生情绪高涨,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
7 / 14
精品文档
表现一张“夸张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美术第十册《夸张的脸》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课本让学生尝试《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过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鲜明地强调或揭示对象的实质,造成一种新奇变幻的情趣。按其表
8 / 14
精品文档
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夸张和变形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夸张和变形是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变形的过程,它们处在同一时空的变化过程之中。它是根据画家的主观心理需要,将自然形态中的物象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画家的心理与视觉需要的艺术。一般说,夸张是从凸现客观物象的某种外部特征去表现和揭示客观物象的。变形强调的是如何改变客观物象的面貌,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人物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可使他们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个性鲜明、突出、动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夸张表现出来的作品,会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课本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雕塑的分类有多种,按照材质分,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漫塑等等。其中漫塑结合了漫画和
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跷足击鼓,
9 / 14
精品文档
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漫塑艺术是以物质实体创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体,借以反映当下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它以漫传神,以神定形,以神取胜,神形合一,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漫塑是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人们又常常称它为发笑的艺术,因此风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强烈的审美特征。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漫塑艺术的这一独特审美特性正好适合用来缓解人们日益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紧张精神负荷,它通过风趣幽默的外型给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注入一分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称它是让人发笑的艺术,这正是漫塑艺术的精髓所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喜欢上美术课。同时他们又具有有意注意较弱,组织性不强,易激动等儿童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直观的教具,丰富的内容,松紧自如的环节等,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艺术。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
10 / 14
精品文档
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最具挑战和创意的是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美术课程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
教学方法,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进行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
课前准备
橡皮泥一套。
橡皮泥一套,课件。
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老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名色橡皮泥,与彩色纸板。让学
11 / 14
精品文档
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用橡皮泥搓成小圆团,再压成泥饼,然后搓成条,比比谁最快。
教师再以最快的速度随意捏出多种抽象的形象,让学生猜想“像什么,”
2. 欣赏、表演、感受夸张的人脸表情,探究夸张的脸形的变化特征。
进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教师出示几张学生的画像,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是因为什么特征让你猜对了,
请同学上台,做开心、调皮、生气、发怒等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分小组表演各种有趣的表情。教师在刚才的学生画像上画上夸张的五官简笔画进行演示。
集体展示表演结果,教师启发怎样更显得开心、调皮、生气、发怒,对比表演强度,得出要强烈些才能使表情显得夸张,特征更明显,更有感染力,如开心才会显得更开心。
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课件欣赏夸张的人物表情,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进一步感受夸张的脸的形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
12 / 14
精品文档
曲的更曲。
议一议: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夸张呢,分别又是夸张人物的什么部位呢,
3.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夸张的脸的立体造型方法。
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4.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大胆独立尝试,用橡皮泥漫塑人脸创作活动。
13 / 14
精品文档
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
学生独立尝试。
5.趣味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教学中,我以名人的肖像夸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发现素质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自由创作,更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14 / 14
范文五:匆匆的教案板书设计
匆匆的教案板书设计
篇一: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特色教学设计
九姑中心小学郭方保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充分地读,潜心读,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并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
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自我评价: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
篇二:2、《匆匆》教学设计
2、《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 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
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 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简单,边读边想象就有了这么真实的感受。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同学们能不能讲出自己的一些和时间有关系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
(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适时恰当的评价。)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
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您能说出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吗,交流感受。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
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朗读交流。
篇三: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2 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如何珍惜时间。
电教:录音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
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
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
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
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 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
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 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
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
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
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
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仿写句子:于是,()的时候,日子( )过去,( )的时候,
日子( )过去;
( )时,便( )过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
五、第3课预习题。
1、给课文生字注音。
2、简单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4、从种树人的做法、语言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留下痕迹
教学后记:另见附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