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说屏说课稿
《说“屏”》 说课稿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
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
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
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
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
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
【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和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流程:
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二 、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
这两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目的,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三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教学环节一:1、朗读课文,梳理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1)、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2)、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设置的注意点?
(3)、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2、选读课文,给屏风下定义。 ①引用原文: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限3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环节二: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 感受浓浓的诗意,并体会其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四、 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五、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有什么新的感受,课前的疑问是否得到了解决?下面给大家1分钟,结合板书,整理笔记,反思你的收获。(学生谈收获)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 ↖
分类 → 设置
巧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范文二:《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文中他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运用、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说“屏”》这篇课文,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
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说明
《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
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将采用预习—探讨—总结—反思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前教师出示屏风图片并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谈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3)引出课题《说“屏”》。
[设计意图]:课前用屏风图片并配上古典音乐,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同时与我们课文内容相吻合。接着提问导入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听读课文,整理把握
1、媒体出示听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欣赏不同的屏风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对“屏”的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媒体展示八种屏风,让学生既欣赏了图片,又认识了多种屏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又活跃了班级气氛。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自学要求。
2、媒体出示自学探讨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朗读、体验、交流中获得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突破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分析、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品读赏析古诗句。
(1)媒体出示文中古诗句并配乐。
(2)学生感情朗读。
(3)学生小组内探讨诗句的意境,教师指导。
(4)小组推荐代表介绍诗句的意境。
(5)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在利用媒体教学,将古诗文配上古典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典雅的古典氛围,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古诗词的含义,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突破本文教学难点。
(五)学以致用
1.学生列举生活中既实用又有艺术性的物品。
2.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认识到生活中普通物品的大用途,媒体出示五张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设计屏: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请发挥想象,每个小组设计一座屏风并为它写一段说明文字。
[设计意图]:课后小组合作,学以致用。对于学生了解屏风的外观、作用,学会抓住特征介绍事物都有进一步促进作用。至此,整个教学设计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能力落到实处,突出学习乐趣,让语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
四、说板书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五 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13张图片,7张文字灯片,一段朗读音频,两段背景音乐,一张板书灯片。
六 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七、教学反思
因为条件有限我们平时上课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在《说“屏”》这堂课的教学中,考虑到农村学生可能大多没见过屏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图片,为古诗词配乐,听朗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范文三:“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材料
第一部分:说目标 (一)说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学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三)本课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5、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3、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1、八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在七年级层进式编写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体例上由七年级注重文章的综合性去组合单元,过渡到了兼顾不同的文章类型,按文章体裁去组合单元。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文章体裁的意识,会对文章按体裁进行分类。
2、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要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五、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4、《说“屏“》教材分析
《说 “屏”》是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文中并没介绍关于民间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作者怀着对民间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着重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醒建筑师、家具师和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运用。
第三部分:说建议
1、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可事先布置他们搜集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艺术品。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课堂上教师不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而是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感受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文的常识,本文不再把了解说明文相关知识作为重点。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屏风,对屏风的知识及作用了解也少。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生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本班学生性格活泼课堂参与热情很高,乐于实践,所以特意设计了学生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 4、教具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艺术品 5、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2、请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或用多媒体展示网上查找的屏风图片向同学作介绍。
3、教师补充介绍屏风 的相关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3、自由诵读了把握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介绍文章内容。 三、研读与赏析:
1、导读课文,梳理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⑴、以小组为单交流看法。
⑵、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2、明确要点:
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 b、屏的设置: c、屏的主要特点:
四、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请学生思考: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引导: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
①诗文的化用与点缀,得体而优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与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②抒情味浓郁的词语运用,感染力极强。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六、拓张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七、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八、布置作业: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2、请发挥你的想象,自己动手设计一道屏,并为它写一段说明文字。或配上诗词的佳句,注意要运用得体。(选作)
3、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选作)
九、板书设计 《说 “屏”》 陈从周 作用
↗ ↖
分类 → 设置 巧
《说“屏”》说课材料
大新庄镇中学
董晓秋
范文四: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
《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上课程序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说教材。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 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其次说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
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 再次,说教学程序,分四个步骤来说。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面屏风,由此导入:1.这是一件什么东西,谁能说明一下,2.大家回忆一下,那篇课文中提到过这东西,3.除老师提到的外,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屏风,
问题1有实物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由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于问题3,《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
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此一环节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老师适当点拨,对学生适当表扬,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个解释,并说明其用处。(2)本文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指出具体的句子。
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辨形的目的,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其中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这一环节的时间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复朗读并变化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尝试理解。
2.老师提供《秋夕》全诗,让学生猜读字面意思,诗歌内容,进而猜测意境。老师点拨:此为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皮肤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夏日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她在无聊中过着怎样的日子,
3.老师小结:这些古诗词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说一下板书。就文章内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的特征。紧承前文,介绍了屏风的三个作用:分隔内外,艺术点缀,挡风,而后介绍分类,最后点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对屏的赞赏之情,所以做以下设计:
说“屏”
1.对象及特征
说 2.作用和分类 赞赏之清
屏 3.应注意的问题 期盼之情
4.再强调作用
范文五:《说屏》说课稿
《说“屏”》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陈从周先生的《说“屏”》,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理解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自主预习——自信展示——自主提高——教师引领”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掌握生字词作家作品,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的重点,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由于上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过屏这种家具,为什么设置屏风,起到什么作用,请学生为老师解答疑惑导入。
通过对旧课文的复习引入新课,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观赏几幅屏风的精彩图片感受屏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几幅不同色彩、风格的屏风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从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由精彩的屏风工艺品画面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二)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进一步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技巧,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听写生字词,各小组指名一人到小黑板上默写,师生检查纠正并评价。作家作品介绍。
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朗读课文,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说明对象是( ),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概括出屏的特点吗?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根据说明对象及说明目的本文属于( ),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明确写作目的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明确告诉了我们。
3、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下一个定义。
4、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说明顺序,完成结构示意图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第1段写的什么?2、3、4自然段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最后一段写的什么?
屏的作用:( )
屏的类别:(按建筑材料和装饰华丽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 屏置:( ) 第四自然段强调了什么?现在很多餐厅设置屏风存在什么问题呢?
文章思路
第一层( )引出说明对象,( )
第二层( )分别介绍了屏的( ),( ),( )
第三层( )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意图
文章是什么结构?属于说明文中的那种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具体说明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想一想,写说明文时,依据什么来选择说明方法?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为什么要用这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说“屏”呢?
出示问题组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几个问题旨在对课文写作特色做全面探究,体味文章语言的诗情画意,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
(五)学生自信展示,教师引领。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更明晰的掌握。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传统的器物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六)自我提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纳( )凉 点缀( ) 书斋( ) 休憩( )
2.解释下列加粗字纳凉: 休憩: 徒劳: 书斋:
3.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 )
A.因小失大 B.因材施教 C.因循守旧 D.因果报应
4.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①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②“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 )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
④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二、阅读:
(一)、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 )—( ) (2)( )—( )
2.解释加粗字:令人销魂( ) 齐声称道( )
3.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4.屏风有什么特点?
5.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6、从课堂上所说的其它那些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器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整理好,写在周记本上,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功用 设置
“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