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文随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林肯的鼻子
汪曾祺
我们到伊里诺明州泼凌菲尔德市参观林肯故居。林肯居住过的房子正在修复。几家邻居的住宅倒都已经修好了。邻居的房子也是木结构,样子差不多。一位穿了林肯时代服装的中年女士给我们作介绍。她的声音有点尖利,话说得较快,滔滔不绝。她说了一些与林肯无关的话,老是说她们姊妹的事。她最后说:“林肯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在生活上是个无赖。”我真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第二天上午,参观林肯墓,墓的地点很好,很空旷,墓前是一片草坪,有很多高大的树。
这天步兵114旅特地给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表演了升旗仪式。两个穿了当年的蓝色制服的队长模样的军人在旗杆前等着。其中一个挎了值星带,佩指挥刀。在军鼓和小号声中走来一队士兵。所谓一队,其实只有七个人。前面两个,一个打着美国国旗,一个打着州旗。当中三个背着长枪。最后两个,一个打鼓,一个吹号,走得很有节拍,但是轻轻松松的。立定之后,向左转,架好长枪。喊口令的就是那个吹号的,口令声音很轻,并不大声怒喝。一声“升旗”后,号兵自己吹了号,那两个队长举手敬礼,国旗和州旗升上去。一会儿工夫,仪式就完了。士兵列队走去,小号吹着“光荣光荣哈里鲁亚”,打鼓的这回只是用两根鼓棒敲着鼓边。这个升旗仪式既不威武雄壮,也并不怎么庄严肃穆。说是形同儿戏,那倒也不是。只能说这是美国式的仪式,比较随便。
林肯墓是一座白花岗石的方塔形的建筑,墓前有林肯的立像。墓基前数步,石座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铜铸的林肯头像。林肯墓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很好看。一位法国作家说他到过南京,看过中山陵,说林肯墓和中山陵不能相比——中山陵有气魄。我说:“不同的风格。”“对,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不知道林肯墓是“墓”,中山陵是“陵”呀。
我们到墓里看了一圈。这里葬着林肯、林肯的夫人和三个儿子。正中还有一个林肯坐在椅子里的铜像。他的三个儿子都有一个铜像,但较小。纪念林肯,同时纪念他的家属,这也是一种美国式的思想。——这里倒没有林肯的“亲密战友”的任何名字和形象。
走出墓道,看到好些人去摸林肯的鼻子——头像的鼻子。有的把孩子举起来,孩子就高高兴兴地去摸。林肯的头像外面原来是镀了一层黑颜色的,鼻子被摸得多了,露出里面的黄铜,锃亮锃亮的。为什么要去摸林肯的鼻子?原来只是因为林肯的鼻子很突出,后来就成了一种迷信,说是摸了会有好运气。好几位作家摸着林肯的鼻子照了相。他们叫我也照一张,我笑了笑,摇摇头。
归途中路过诗人艾德加·李·马斯特的故居。马斯特对林肯的一些观点是不同意的。我问接待我们的一位女士马斯特究竟不同意林肯的哪些观点,她说她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关系不好。我说:“你们不管他们观点有什么分歧,都一样地纪念?”她说:“只要是对人类文化有过贡献的,我们都纪念,不管他们的关系好不好。”我说:“不过,我不赞成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她说:“我也不赞成!”
途次又经桑德堡故居。桑德堡写过长诗《林肯——在战争年代》。他是赞成林肯观点的。
回到住处,我想:摸林肯的鼻子,到底要得要不得?最后的结论是:这还是要得的。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的。林肯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我还想到,自由、平等、博爱,是不可分割的概念。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在中国,现在,很需要倡导这种“生而平等”的精神。
让我们平等地摸别人的鼻子,也让别人摸。
1987.10.1 爱荷华
(选自《人文随笔》,有改动)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的题目是“林肯的鼻子”,但直到后半部分才提及“鼻子”,前文则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步步引导、层层铺垫。
B.
作者描绘中山陵并将其与林肯墓作比较,意在表明林肯墓的清爽干净,进而突出二者呈现出的不同的建筑风格。
C.
马斯特不同意林肯的某些观点,但马斯特故居的接待员是赞成林肯的,因此那位女士也不主张大家去摸林肯的鼻子。
D.
在作者看来,以平等为前提的自由构成美国式民主的一个侧面;而民主又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E.
本文在叙述上多用短句,显得自然、平易;人物的对话风趣、幽默,使文章读来如话家常,既有思想性又有感染力。
(2)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请根据文中的行程将下面的游览路线填充完整。
住处→________→住处→林肯墓(墓前→________→墓里→________)→马斯特故居→________→住处
(3)
第3段用了不少文字写步兵114旅表演升旗仪式,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第6段中说好几位作家摸着林肯的鼻子照了相,“他们叫我也照一张,我笑了笑,摇摇头”,作者不肯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在中国很需要提倡一种“生而平等”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所说的这种精神?(请分条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AD;
解析:
(2)
林肯故居,墓基,墓基,桑德堡故居
(3)
详细描述仪式的过程,表现美国式礼仪的随便,意在为后文进一步阐发对平等、自由(或民主)的看法服务。
(4)
(1)在作者的旧观念中,林肯是伟人,伟人的头像不可以随便摸,否则有失恭敬。
(2)①伟人林肯故居的修复并不优先,样子也和普通人差不多。②人们可以很自由地议论伟人林肯,实事求是地评价伟人林肯。③关于伟人林肯的私人升旗仪式并不隆重盛大,比较随便。④伟人林肯墓地清净朴素,并不铺张。⑤将伟人林肯视为凡人,使他回归家庭,纪念伟人林肯也纪念他的家属。⑥可以自由平等地触摸伟人林肯的头像,无须有任何禁忌与避讳。⑦无论是否同意伟人林肯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是对人类(文化)作出过贡献,他就能够同伟人林肯一样得到人们的尊重。
范文二:人文武夷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人文武夷
王长青
朱熹
???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这一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高度评价,道出了中国古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辉煌鼎盛。
??? 正是中国古文化的这两座巍峨的高峰,才撑起了中国历史发展永恒的文明时空,曾令
多少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呀!
??? 泰山借孔子而彪炳千秋,武夷山因朱熹而名垂史册。
??? 纵观中国古文化的浩浩长河,我们不能不提到孔子和朱熹,也不能不提到泰山和武夷山,因为他们的生命、智慧和学说早已溶进了这两座大山的脊梁,他们的名字也成了这两座大山的符号和代称。
??? “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元代朱子学代表人物熊禾在《重修武夷书院疏》中的这段撰文不仅道出了朱熹与武夷山的特殊关系,也道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 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讲学、生活达半个世纪之久,与武夷山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的生命之缘。
??? 自从朱熹把生命托付给武夷山之后,就注定了武夷山必有故事的演绎和文化奇迹的出现。从此,武夷山有了与泰山比肩的高度,成了继泰山之后的又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 如果说武夷山是朱熹生命的依托,那么,朱熹就是武夷山永恒的文化魂魄。
??? 朱熹用一生的智慧与追寻成就了“学达性天”的至高境界,武夷山才有了“道南理窟”的千古流传,人文历史才有了繁星似的灿烂和山岳般的厚重。
??? 身居武夷,感念苍生。朱熹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襟和人生理念,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融合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从此,理学的浩浩长河便有了生命激情的奔涌,“万世宗师”也成了朱熹永恒的定位。
??? 生命的长度不以岁月界定,八百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朱子理学的浩荡古风依然生机勃发,朱熹依然鲜活在世人的心中。因为文化的魂魄和思想的灵魂是永存的。
柳永
???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婉约派”宗师柳永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星辰。介绍柳永生平,不可不提到武夷山。因为武夷山是他生命的诞生地,是他血脉中永恒的根,也是他人生永远的故乡。
??? 武夷山因柳永而有了人文的绚丽和生命的浪漫,这是武夷山千古一遇的人间词话,更是武夷山永远的自豪与荣耀。
???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一番何等的文化景象呀!一生中创作的作品能有如此广泛的流传,且经久不衰,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这是苍天对武夷山水的一个馈赠,是历史对武夷山水的一种厚爱。
??? 柳永与武夷山的结缘,这是人文与山水最经典的组合,更是一曲千古绝唱的演绎。一座跨越千年时光的文学丰碑就这样高高地耸立在武夷山,耸立在中国文学史的峰巅上。
??? 武夷山能拥有柳永这样一位顶级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意,是一种缘分。
???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柳永赞美故乡武夷山水的词作至今仍在武夷山广为传诵;**生前手书的《望海潮》碑刻如今也成了武夷山柳永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令无数游客驻足品味、诗意奔涌……
??? 柳永为武夷山增添了无穷的亮色。正因为武夷山拥有了柳永这样一位千古词才,山水才有了文学的底蕴和浪漫的情怀,历史才有了生命的放歌和千古的评说,人文才有了跃动的魂魄和流淌的血脉,岁月才有了久远的呼唤和人性的追寻……
??? 纵观浩瀚的中国文学史,有哪一位文人敢于摒弃身份的界线,冲破世俗的眼光,跻身歌妓乐工之中,与这些社会底层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并以她们的人生际遇为主要创作题材,写下了大量反映底层人物人生历程的心灵之作?!有哪一位词人能写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凄美的人生景致,并传递出词人对人世间无奈的嗟叹?!有哪一位文人能够像柳永一样,敢于蔑视权贵,敢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我不知道这是人生的财富还是人生的不幸?!我只知道这是才情与性情的高度融合,这是时代与命运的无奈结局。
??? 柳永的一生才华横溢、命运坎坷。历代以来,关于他人格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我只想说一点,柳永的“偎红倚翠”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他是一个真正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性情中人。这是故乡武夷山的骄傲,也是武夷山血脉的真情流淌……
??? 武夷真山水,柳永真性情,这就是武夷山应有的本色。
1.文章最后一段说,“武夷真山水,柳永真性情”,柳永的“真性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画横线的“如果说武夷山是朱熹生命的依托,那么,朱熹就是武夷山永恒的文化魂魄”一句话有什么含义?从文章中写“朱熹”的部分看,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文章题为“人文武夷”,但写的为什么却是“朱熹”和“柳永”两个人?请说说你对这
个问题的理解。
阅读答案:
1.柳永的“真性情”表现在:①敢于摒弃身份界线,冲破世俗眼光,与社会底层人物同呼吸共命运;②以歌妓乐工的人生际遇为主要创作题材,写下了大量反映底层人物人生历程的心灵之作;③以他的词作表现凄美的人生景致,传递出对人世间无奈的嗟叹;④敢于蔑视权贵,敢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2.这句话点明了朱熹与武夷山的特殊关系:武夷山是朱熹的生命栖息地,而朱熹“学达性天”的至高境界,也成就了武夷山“道南理窟”的千古流传,成就了武夷山人文历史才的灿烂厚重。从文章中写“朱熹”的部分看,它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朱熹把生命托付给武夷山”,下启朱熹对武夷山人文历史的贡献。
3.文章题为“人文武夷”,自然就要表现武夷山的人文性,而朱熹以“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融合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的成就,柳永以“为武夷山增添了无穷的亮色”的才情,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人文武夷”的符号,他们是武夷山永恒的文化魂魄,是武夷山永远的自豪与荣耀,因此,文章就把他们两人作为“人文武夷”的表现内容。
范文三: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阅读答案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如今,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正遭遇到颠覆性的冲击,诸多迷惘和困惑摆在社会和个人面前。面对物欲横行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重建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面对当代社会现实的重新构建,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 要重建,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
??? 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一个人所要完成的不只是知识性的系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是精神,即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任何知识如果只有专业目标,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助纣为虐,化为灾难。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 当今中国的大学正在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人文教育,如开设人文讲堂、建立各种艺术组织与文化中心、开展校内外济困扶危的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等等,旨在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关切社会难点、加强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同时深化校园里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已经渐渐看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这都是十分积极的现象。
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太阳――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继续照耀我们前进。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精神公认为指人类应当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
B.人文精神包括科学、民主精神与平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
C.人文精神可以确保一个人能自由、幸福并且有尊严地活着。
D.人文精神既有利于个人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2.下列对当今中国大学实施人文教育的意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精神视野,关注社会难点问题。
B.实施人文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身上不可或缺的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
C.实施人文教育可以深化大学校园里应该有的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
D.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使各所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同步发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建人文精神,就是要推倒原有的人文精神,面对当代社会现实重新构建新型的人文精神。
B.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而这个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C.自觉而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
D.当今中国大学正在尝试多种人文教育方式,如开设人文讲堂等,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现象。
阅读答案:
【答案】
1.A
2.D
3.A?
范文四:《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阅读答案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陈思和(1)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
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
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
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
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
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
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
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2)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
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
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
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
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
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3)其实,人
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
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
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2000年浙
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
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
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
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
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
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
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
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
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4)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
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
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
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
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12、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人文教育
的本质是什么?(3分)答:
13、根据文中信息,谈谈如何实践人文精神的教育?(3分)答 :
14、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
15、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3分)答: 参考答案:12、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
的教育13、(1)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
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2)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
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 的自主性和多样性。(3)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
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14、①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
教育。②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
③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15、压抑、扭
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范文五:知识经济呼唤加强人文教育 阅读答案
知识经济呼唤加强人文教育刘献君什么是知识经济?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显然,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而知识经 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也就是说,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知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起着主导性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世纪之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因素所占比重仅为 5%~10%;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比重发展为49%;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8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也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因此,1996年,一些人士据此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而高科技需要以人文作为导向。所谓高科技,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一系列新型尖端技术的泛称。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指一种技术 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新型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应该看到,高新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许多新的人文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枯竭、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等。高科技运用于军事,也使得人类时刻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科技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根本无能为力。因此,加强人文文化建设,以人文作为高科技的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仅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例,予以简单说明。首先,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 响。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席卷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这一虚拟世界中的种种垃圾,诸如色情、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我们还不得不时常担心黑客,担心那些人为制造的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电脑的侵入。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也使得一些人整天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而现实感日渐衰退。其次,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人文问题是为突出。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这些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 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归根到底,科学技术还只是工具,它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从而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我们要警惕唯科学 主义思潮的泛滥,那种以为科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关心怎么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让科学思想的成果去造福于人类而不至于成为祸害。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情感》 ,也就是强调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要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注重人文文化的建设。发展高科技,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为了使高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就要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加强人文文 化的建设,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例如,在发展信息科学、加快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设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 在发展生命科学的同时,注重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学问题,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迷失我们真正的目标。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滋润,因为创新不仅需要有逻辑思维,还需要有想象力,有直觉。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讲得非常透彻。作为伟 大的物理学家,他同时也精通音乐,尤其擅长
小提琴艺术。他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而艺术给了他想象力;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一切。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人类如果以与光速相等的速度飞行,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然后,他用了七年的时间,进行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最终创建了相对论。创新同样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以生命科学为例,人的生命现象不仅是生理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虽然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但它们彼此是孤立的,没有建立起联接。这一联接是在人出生以后,依靠突触才完成的。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脑电波产生共振,形成联接。其中。早期教育尤为关键。可见,要揭开脑科学的秘密,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人文社会科学。(选自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 载《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1. 下列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B.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并列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们的核心要素分别是知识、土地和资本。C.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起着很大的甚至是主导性作用。D. 正因为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20世纪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所以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2. 下列对科技因素在20世纪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20世纪初,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所占的比重很少。B.20世纪50~70年代,科技因素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已达到49%。C.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科技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80%以上。D.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使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3.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发展高科技的意义的一项是(2分)A. 所谓高科技,通常是指那些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型尖端技术。B. 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技术密集度高、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产生较大影响。C. 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D. 高新技术尽管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但造福人类却是确定无疑的。4. 下列对信息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这种影响涉及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B.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广泛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技术经济。C. 人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种种垃圾担心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黑客攻击。
D. 一个人如果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尽管可能拥有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未必就是什么好事。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随着生命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B. 爱因斯坦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都认识到人在发展高科技过程中的重要性,都强调了应该注重人本身。C. 只要我们注重建设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关注伦理学问题,就能使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D. 正是从人类能否以光速飞行的想象开始,经过长达七年的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爱因斯坦才最终创建了相对论。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分别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无疑是最为先进的经济。B. 应该看到,高科技只有运用于非军事目的,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人类,才能有效避免人类时刻面临的毁灭性灾难。C. 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其危害程度决不亚于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D. 人脑中的140亿个神经元细胞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所以这一时期发育越完善,将来出生后也就越聪明。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所以,加强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B. 科学技术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教育
比发展科技更加迫切。C. 尽管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但也不可以说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否则,我们将陷入唯科学主义的泥潭,从而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D. 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艺术给了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他的物理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E. 创新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揭开脑科学的奥秘,不仅需要生命科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参考答案:1.(2分)A
2.(2分)D 3.(2分)C 4.(2分)B 5.(2分)C6.(2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