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什么材料都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殊不知“百闻不如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正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思路想明白,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
认识到位。说起调研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能说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名言来。之所以这样讲,根本就在于人民群众是最有智慧的,具体实践蕴藏科学真理。只有经常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说过:“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成天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你的想法、你的决策,又能符合实际几分呢?前些年调研,有西部省份的同志说,我们这里的扶贫工作很有效,给农民买了拖拉机,农民很欢迎。实际上怎样呢?这里多数是山区,农民们居住在半山坡上,买来了拖拉机又怎么开呢?
现在中央强调要狠煞“四风”,一些人片面认为,还是少去下边为好,免得有触线违规之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地方甚至连必要的调研活动也不搞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过去确实有不少调研在走形式,有的为了联络联络感情,有的借机游山玩水,正所谓白天坐着车子看,晚上围着桌子转,走时带点土特产。你在这儿玩得很尽兴,别人表面应承,内心苦不堪言,没准儿走了人家还戳你脊梁骨。这样的调研确实没有意义,白白给地方上添麻烦。然而,反对不良之风搞调研,并不是反对调研,不必做因噎废食的事情。
找准问题。“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搞调研也一样,要想想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去。只有把问题找准确,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领域各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就业、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关键是要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抓那些难度较大,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抓那些制约工作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的问题,抓那些“想抓未抓”或者“想抓还来不及抓”的问题。当然,一次调研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关键是要聚集,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把硬骨头挑出来。
问题确定之后,要认真做功课,将相关资料收集充分,既包括历史的,也包括现实的,仔细地进行阅读辨析,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疑难困惑之处一条一条整理出来。问题找到,还要想想需要找哪些部门的人来谈,需要到哪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需要与哪些群众进行深入交流。然后,要通知基层有关方面,把问题传递给对方,让有关部门和人员也做好相应准备,这样才能增强调研的针对性、有效性。过去,有不少调研往往临时起议,自己没有想清楚,准备也不充分,基层也临时抱佛脚,甚至把以前的材料拿来念一念,有的座谈会甚至开得东拉西扯,为什么?就是因为上边太仓促,下边准备不充分,结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来也只能两手空空。
调查深入。**同志深刻指出:搞调查“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讲过:“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什么材料都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殊不知“百闻不如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
调查研究要真正有效,必须接地气,摸活鱼。****有一个观点广为人知:当县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必须深入群众生活当中,亲自看、亲自问,将情况摸准摸实摸透,获取丰富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建设性意见。调查研究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在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时就强调,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儿就是什么样儿,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在赴河北阜平考察时对当地干部说:窥一斑知全豹,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能看到真贫,从北京3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值了!这些都为我们搞好扎实的调研活动提供了指导。要以平等态度、平和心态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心随身入”,真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打开心窝子,拉开话匣子。“走马观花不如驻马观花,驻马观花不如下马观花”。调研要讲究“望、闻、问、切”,亲眼去见,亲耳去听,亲口去问,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真情,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
重在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在调研,重心在研究。**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要解决问题。”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目的就是准确了解事物真相的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对策,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调查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更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经过系统梳理、仔细甄别,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看到好的方面也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善于在比较中知晓好与坏、长与短、优与劣。对地方工作的分析要充分全面,评判要客观公正,对存在的问题要眼光敏锐、分析准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符合实际、管用有效。
调研成果一般都会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要做到材料新鲜、论据确凿,富有典型性;分析要深刻到位,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要实在生动,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要没话找话,真正把调研成果反映出来。调研成果经过领导审批、集体研究后,往往会转化为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措施,这时候要注意与调研过的地方进行联系,将调研成效有关情况反馈给基层,同时还要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调研成果,确保上级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也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作风端正。中央八项规定强调,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减化接待”,这项规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调研回归到本质。过去有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带着官气、端着架子,前呼后拥、盛气凌人,就像古代的官老爷下去巡视。是你听群众讲,还是群众听你讲?如果下车就叽里哇啦,讲一通话,发一通指示,群众就会怀疑,你是调研来了,还是作指示、下命令来了?这实际上是作风不正的表现。殊不知,进行调查研究如果不放下架子,群众就会敬而远之;如果不注重交心,群众就会产生戒心;如果不满怀真情,群众就会敷衍应付。特别是前些年,一些地方“奢华调研”见怪不怪,成了常态:有的领导还未动身,下面早已“万事俱备”,各项安排滴水不漏,甚至还要事先“演练”;有的前呼后拥、轰轰烈烈,又是到辖区边界迎接,又是警车开道……对这种“调研”要坚决说“不”。中央明确接待要求,少花钱办实事,无疑开风气之先,自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高质量的调研一定要以优良作风作保证。要真心实意搞调研,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不能摆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能为摆样子、做宣传、树形象才下去调研,也不能练哄人骗人的“花拳绣腿”,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要谦虚谨慎搞调研,有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摆正位置,不能先入为主想当然,未调查先带着成见,未了解情况先发表意见。要勤俭节约搞调研,去调研本身就是“麻烦”地方,要多为基层着想,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能省则省、能短则短,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自己的事,也有助于提升基层的办事效率。
范文二:怎样搞好调查与研究
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及研究生该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摘要: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是我们了解事物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保证。作为当代研究生的我们,应该人人动手,切身实际的做好调研工作,尤其是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本文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并列出了关于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
二、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
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因为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实践就是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功夫,首先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我们的认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然后再由感性的认识到上升到理性的认
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种形态的内部联系。只有在完成这种工作之后,实际的运动才能够适当地叙述出来”
[2]。**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和领导工作中也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亲自做了许多重要的调查研究,并注意不断总结调查研究的经验,撰写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报告和官员调查研究的光辉论文。他认为,不仅“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而且“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3],强调做“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 [4]。**同志也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5]。这些论述说明了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够逐步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三、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当代研究生的我们,应该人人动手,切身实际的做好调研工作,尤其是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好。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这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分析和判断,然后推理的逻辑过程。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是一项需要费心、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也是需要面对实践、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选准课题
调查研究的一步就是选题,首先你得确定你研究的课题。一些学生在选题上出现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题目过大或者目标不明确。比如“学生家庭影响的调查”,是调查学生受到家庭哪些方面的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不清楚,这样的调查课题是很难研究成功的。想搞调查研究第一步要去看别人在研究什么东西,例如中国期刊检索之类的文献网站,看了之后你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再去进一步挖掘你喜欢的内容,之后就是反复推敲,选择一个小的题目,还要注意你选择的题目又没有跟他人一样的,一样的题目你就要修改你的题目了。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是符合科研要求,适合自己研究。所以所选的课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
条件:①限本职工作;②是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③旨在探讨规律,不只为了解释现象;④任务、目标明确而具体;⑤自己在知识(包括实践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等)、技能、精力和客观条件方面等都力所能及。
2、做计划
选好了我们的调查研究课题,接下来我们该怎样去做这些调查呢?我们需要制订一个调查计划。调查研究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计划是调查活动的指南,因此我们在对一个课题进行调查时首先就应该对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调研计划。确定调查的内容、对象(包括调查对象的范围,调查对象的样本数量等)、调查的手段和调查采用的方法等。调研前做的分析是做好调研甚至是做好整个调查研究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认真做好分析,就可能使调查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我们想要了解优秀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制定出培养优秀大学生的方法,以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优秀大学生。为此,就要通过对足够数量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要弄清楚优秀大学生的标准、特点和成因。这里说的足够数量就是指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能够偷工减料,不能只抓少数,或者个别的情况,一定要使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有些研究者在获取了学生很多方面的情况,当然也包括了很多数据和资料,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用,这样就与调查目的不明确缺乏周密的计划有关。
3、认真调查
调查有很多种类,一般的有查阅文献资料、口头调查、书面调查和实际考察等多种形式,总的来说调查就是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是对已发生和已结束事情的间接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主要是用来辨别真假。口头调查主要是以访问、谈话或者座谈等的方式进行调查,这类调查就需要事先议定好周密的计划和和谈话提纲;要从谈话的态度、方式、表情、环境和谈话的内容等各方面主要克服被调查者的公众、紧张、讨好、漠然等心理状态。调查人要严禁对被调查者进行表情暗示、引导,以保证所获资料的真实性。书面调查报告填报调查、问卷调查、按提纲提提供书面资料等。在此类调查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把问卷、表格和提纲设计得科学而周密,不能随便敷衍,尤其是问卷必须注意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最好经过学习,按规定程序要求进行设计、实施,不得马虎行事。实践考察包括了以上三种调查形式,其中询问谈话是最为重要的。
调查研究者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其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调查者绝不能只为证实自己的观点去挖掘论据,或者仅凭个人喜好任意对客观事实进行评判和取舍。
4、缜密研究
调查和研究是两个环节。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数据和素材,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就是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研究分析、抽象、概括、整理、归纳、升华,对资料进行加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揭示有关规律。所以研究者的修养、才华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价值。但是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一般都是零碎的、不集中、不系统的。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很难发现资料中所包含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很难对其进行推理,因此应该对资料进行整理,看是否存在差错。使其明确化,更加便于研究。因此研究者应该善于观察,结合实践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对获得的所以资料进行分析,对每一个结论进行反复推敲,以保证其正确无误。
5、撰写报告
调研报告时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写好调研报告十分重要。如果调研报告没写好,即使调查再全面,研究再深刻,调研的目的也难以到达。好的调查报告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成果;②资料充实可靠,分析结果合理符合逻辑,结论明确无误;③结果完整,用词得当语言精准,图表科学易懂。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导言、正文、结论及注释或参考文献组成。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力求鲜明、生动、针对性强。导言是全文的总领,其内容包括社会调研目的、内容、对象以及调研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正文要客观地叙述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基本情况,用数据和实例来叙述调研的基本内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解释某种现象的原因即“为什么”,最后根据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毕业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结论要明确的写出自己研究所得的结论、观点、主张。
参考文献
[1] 孙随根. 试论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3.2009
[3] **.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 **.**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3.254.
[5] **.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
范文三:谢存海:谈谈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2009-5-21 15:35:12 来源:领导决策参考 网友评论 1 条/浏览:2811
中共山东省聊城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农工办主任??谢存海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任何科学都有其既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这门科学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调查研究呢?概括地讲,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对象,实地调查、搜集与其相关的各种事实或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整理,进而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的构成因素及其规律性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这“三者”的关系中,“解放思想”是前提,“与时俱进”是目的,“实事求是”是途径。所谓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求是”就是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说,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包含着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阶段:一个是调查阶段,主要是客观、准确、全面的搜集掌握情况;一个是研究阶段,主要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思路和意见。在开宗明义,弄清调查研究概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我想根据个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从九个方面粗浅地谈一下怎样搞好调查研究问题。
一、?明确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
调查研究有哪些重大意义?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比如说,我们可以从领导角度谈这个问题,也可以从理论研究工作者、部门业务工作者、基层实际工作者、干部教育工作者等多个角度谈这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基础是实践,并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这个原理,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认识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的认识规律。从事理论研究、追求理论创新,总是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要做到这一点,理论上的假设、推理、求证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说过:“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列宁也说过:“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对于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来说,把自己与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隔绝起来,要想取得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许有的同志整天蹲在图书馆或个人的书斋里,也能写出几篇文章来,但是应当清楚,查阅别人的资料也是一种调查,是间接调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理论创新,就很难在学术研究上有自己的建树。看看那些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创新性理论成果是怎么取得的,结论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下大力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功夫越深理论成果的价值就越高。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经常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具体来说,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大的决策,就其程序来说,都大体包括确定目标、研究方案、优化方案、修正完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研究方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优化方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无法优化决策,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二是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调研质量的好坏。决策正确与否和对决策对象认识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正确的调研成果或直接转化为科学决策,或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错误的调研结果,或对决策起到干扰作用,或把决策引向歧途。因而,完全可以说,科学的决策取决于调查研究;对于各级决策者来说,成也调研、败也调研;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必定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调研、善于调研、精于调研是各级领导者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三)调查研究是思想进步的客观要求。这里所说的思想进步,不光是政治思想进步,也包括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进步。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相应来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正如**所说过的:“形势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学习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个是向书本学习,一个是向实践学习。调查研究,分为直接调研和间接调研。直接调研就是亲自深入到生动具体的现实生活,亲身感受不断变化的客观实践,亲手了解现实情况的具体信息,通过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间接调研就是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调研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难理解,直接调研也好,间接调研也好,调查研究是实现人的思想进步的根本途径。这是由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早已揭示的一个客观规律。
(四)调查研究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调查研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党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动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我们党是执政党,科学执政是我们党的重要的执政理念,因而党的工作总是结合调查研究进行的。党要及时地领导群众前进,真正发挥“三个代表”的作用,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好的经验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可以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党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五)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线。而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心实意地察民意、摸实情,不仅可以增加与群众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机会,而且可以及时地把党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上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深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永远使党和群众打成一片。可以说,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特性
调查研究的基本特性是指调查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及活动机制的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感性活动,不只是跑跑腿、搜集一些信息,而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技术,遵循规范的调研程序进行的一种比较艰辛的科学研究活动,也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要求调研工作者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去对待调查研究,以达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目的,还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待所调查的客观世界,使自己的调研成果能用之于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对调查研究的基本特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调查研究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特性:
一是,调查研究的目的性。就是说,任何一项调查研究活动,都是本着一定的目的进行的。比如说,政研部门的调研是为了服务于领导决策,专家学者的调研是为了创新理论成果,实际工作部门的调研是为了完善工作措施、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一定要明确任务目标,防止搞“闭上眼睛捉麻雀”式的瞎调研。
二是,调查研究的客观性。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活动本身的客观性特征。那种脱离基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做法,是不可能搞好调查研究的。关起门来搞调研,凭拍脑袋搞合理想象,永远得不到生活的真谛。**说得好:“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三是,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就是说,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要听实话、摸实情、捞实底,有喜报喜、有忧报忧。那种投领导所好、专门给领导说过年话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假大空”的东西要么对领导决策不起作用,要么给领导决策造成失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平时经常说“形式主义害死人”,虚假调研更是害死人。这同告状打官司一个道理,满篇都是伪证材料,要想作出公道的判决是根本不可能的。
四是,调查研究的系统性。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都要尽可能地把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搞得清清楚楚,力求系统地占有材料,防止零零碎碎、杂乱无章。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调研活动中顾此失彼,转了一圈有用没用地要来一大堆材料,结果真正用得上的东西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调查研究的系统性特征,没有通过系统地调研方式获得系统的第一手材料。
五是,调查研究的完整性。调查研究的完整性是相对于片面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既涉及到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又涉及到调研方法、调研组织。从调研对象看,要尽可能全面地接触当事人,倾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防止偏听偏信;从调研内容看,要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情况,把应该掌握的内容全部列入调查提纲,避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从调研方法来说,要切实防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真正扑下身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把所需要的情况完整地掌握起来;从调研组织看,要尽可能设想周密、安排具体,为全面搞好调查研究提供组织保障。
六是,调查研究的灵活性。调查研究接触的对象是人,而这些人的素质、性格、能力、与调研主题的利益关系、对调研活动的理解支持态度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搞得过于呆板。不然的话,就很可能得不到基层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就难以了解到真实可靠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沟通交流的艺术。在这方面,谁的水平高,谁就能够很快取得理解和信任,从而了解到所需要的真实情况;反之,摆出一付居高临下的架子,很容易引起反感,从而给调查研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七是,调查研究的细致性。调查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决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调研之前要周密地制定调研方案,调查之中要细密地安排每个环节,调查之后要缜密地梳理调查材料,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研究思考、力求写出精品调研报告。我们有的同志,在调查研究中费了不少力气,却拿不出高水平的调研成果,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违背了调查研究的细致性原则。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必然地导致粗制滥造。
八是,调查研究的深刻性。所谓调查研究的深刻性,就是通过大量生活现象的深入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采取科学的方法,研究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深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防止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看本质,通过对纷繁多变的生活现象的了解,并进行严密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实证、推理等,深刻挖掘事物的本质内涵,进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做出科学的判断,取得高水平、高价值的调研成果。
九是,调查研究的学术性。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都是通过对现实状况的具体了解,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过程,是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总结和完善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进行升华的过程,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的学术性特点。所以,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理出新思路、拿出新成果,要尽量避免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做无用功。
十是,调查研究的应用性。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忙活了一番,调研成果毫无应用价值,这样的调查研究是劳民伤财的“白调研”。所以说,每项调查研究活动,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到它的实用性特点,着眼于改进和推动工作,紧紧围绕调研成果的应用性和可行性开展活动。要注意选择有应用价值的调研题目,提出有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措施。不然的话,无论文字多么华丽,文章多么漂亮,都只能被束之高阁、弃之一旁。
三、提高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
调查研究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其基本特性,要求调研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这种素质体现在调研人员诸多的个人修养上,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修养、品德修养、理论文化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调查作风修养、研究意志修养、交际与演讲能力修养、自我调节能力修养、管理能力修养、写作能力修养、调研方法修养、调研实践能力修养等方面。我把这些方面的修养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调研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精神状态的好坏,决定着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调研工作是整个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担负起调研工作的重要职责,就很难开创调研工作的新局面。那么,调研人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呢?我认为,一是要政治坚定。就是说,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应当明确,讲政治必须落脚到实际工作上,正如**同志所说:我们讲政治,绝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所以说,调研人员一定要把政治上的远大理想和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实践。二是要思想解放。在现代信息社会,形势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不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调研人员就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在现有调研队伍中,不少人员思想陈旧、封闭保守,缺乏新思路、新观念,被动性地应付工作。这种思想状态,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因而,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真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形势,跟上新变化,在服务领导中争取主动,在参与决策中当好参谋。三是要顾全大局。调研人员尽管不是领导者,但调研工作都往往事关整体、事关大局。调研人员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自己责任的重大,时时处处为自己打算,那就根本不可能把调研工作做好。这就要求调研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觉地服从工作需要,善于想全局、谋大事,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心甘情愿地献身事业发展。四是要爱岗敬业。调研工作非常辛苦,既要办文又要办事,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这就要求调研人员,耐得住清苦,受得住寂寞,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培养兴趣、深化情趣,不断增强敬业意识,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争创一流。五是要遵章守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准则、就是规范。调研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自身形象,而且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单位形象。特别是在关键要害岗位的调研人员,遵章守纪更具有特殊重要性。因而,每一个调研工作者,都必须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做到“四个遵守”(遵守法律、遵守制度、遵守纪律、遵守公德),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六是要清正廉洁。就是说,调研人员在调研活动中,要严于律已、廉洁奉公,决不能借工作之便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七是要作风扎实。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的经常性、一贯性表现。调研人员政治素质的高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工作作风扎实不扎实上。想得再好,说得再好,干得不好一切都是空的。所以说,调研人员必须努力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调研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做一个合格的调研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可以说,政治素质决定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决定工作水平。根据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围绕提高调研人员的业务素质,应注意强化六个方面的基本功。一是强化口头表达的基本功。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行的。语言表达最起码的要求是准确、简捷、明了。不然的话,观点说不明白,信息传达失误,不仅会给自身工作带来麻烦,而且可能造成领导决策失误。所以说,调研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讲究语言表达艺术,改变拖泥带水、重复拉杂、不良口语的习惯,尽可能地把话说准确、讲清楚,让人听得明白、听得顺耳。二是强化理论知识的基本功。列宁说过,“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调研人员理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调研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规,而且要学习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民经济及社会管理理论、财政金融理论、国际经贸理论、企业管理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公共关系知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还要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注意学习外语,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学习微机、网络知识。就是说,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需要,全面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理论功底,掌握搞好调研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强化文字写作的基本功。调研人员总结调研成果的基本手段就是文字写作,包括撰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方面题裁的调研文稿。正因如此,社会上不少人都把调研人员称之为“笔杆子”。实际上,就调研工作本身的性质来说,对调研人员的要求比对一般文秘类“笔杆子”的要求还应更高一些。可以这么说,调研人员不会写材料等于农民不会用农具、工人不会开机器。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调研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会写材料,把文字写作的基本功搞扎实。做到这一点,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虚心向老调研工作者学习,多动脑、勤动手,在干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四是强化组织协调的基本功。综合协调是调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搞好上下左右间的综合协调,及时交流信息、化解矛盾,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推动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调研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等多方面的协调。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锻炼,不仅是做好调研工作的需要,也是调研岗位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五是强化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干么的吆喝么。从事调研工作就必须努力提高调研本领,学习调研方法,掌握调研规律,真正成为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专门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要努力成为专家型调研人才。六是强化服务决策的基本功。服务决策的本领是调研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提高服务决策的本领,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工作纳入领导决策运行轨道,牢固树立决策服务意识,靠紧领导,贴近中心,善于想大事、谋全局、当高参,想领导之所想,做决策之所需,真正使自己的工作与领导决策需求合起拍来,形成一体化的格局,防止出现“两张皮”。
(三)调研人员应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调研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要求调研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调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保持的健康向上的心态、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具体讲,我认为调研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胸怀宽广坦荡。调研人员不仅要站在领导高度考虑问题,而且要时刻为群众着想;不仅要思考局部问题,而且要谋划全局;不仅要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要从别人角度换位思考。做到这一点,没有宽广的胸怀是不行的。同时,由于调研工作需要与上下左右多个方面打交道,工作被动的时候难免受领导批评,基层群众不理解的时候也会落埋怨。这就需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胸襟开阔,胸怀坦荡,不计个人得失。要以事业为重,甘于吃亏,乐于奉献,把自己个人的追求融合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二是创新意识强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发展。习惯于墨守陈规,别人怎么讲自己怎么说,没有独特见解,这样的调研人员只能当“录音机”和“传话筒”,是很难拿出让领导满意的创新性的成果。因此,调研人员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解决新矛盾,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地适应新形势,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仅思想观念要创新、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都要创新。三是服务态度端正。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是调研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就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找准自己的工作方位,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正确处理和领导的关系、和基层的关系、和群众的关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处理和领导的关系上,要无条件服从领导安排,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和威信,多帮领导做工作,少给领导添麻烦。在处理与基层群众的关系上,要笑脸相迎、和蔼可亲、满腔热情,真诚待人。四是意志坚强果断。除了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活动以外,调研人员的大量工作是坐“冷板凳”,呕心沥血,咬文嚼字,十分辛苦,平时还要经常充实学习,这就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由于调研工作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复杂多变,哪些需要立即解决,哪些需要请示领导,哪些需要沟通协调,都必须果断予以应对,粘粘乎乎、优柔寡断是不行的。要努力培养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良好习惯,当机立断,立说立行,干就干好。五是工作情绪稳定。工作情绪是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内部心情的外在流露。工作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影响公共交往的效果和形象。对于调研人员来说,如果没有稳定的情绪,在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牢骚满腹,喜怒无常,很容易给人造成性情粗俗、难以交往、不好接近之感,久而久之,势必给调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对于调研人员来说,不能把不高兴的事情挂在脸上,心情好时就喜形于色,心情差时就愁眉苦脸。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这是调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六是性格稳重大方。所谓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对于调研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稳重大方。要求稳重,是因为调研人员面临复杂的调研活动,要善于区别轻重缓急,如果冒冒失失、应应付付,很可能造成工作被动。要求大方,是因为调研人员既要接触领导、也要接触群众,如果在领导面前不敢吭声、在群众面前气指颐使,要么畏首畏尾,要么趾高气扬,既会疏离领导,也会疏远群众。只有加强自身性格的修养,努力培养稳重大方的性格品质,才能树立调研人员应有的良好形象,推动调研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发挥调查研究的基本职能
调查研究有哪些职能?回答这个问题要看调查研究的主体是谁。调查研究的主体不同,职能也不尽相同。对党和政府专门担负调研职责的政研部门来说,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项职能:
一是,服务决策的职能。政研部门是专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部门,政研部门服务决策的基本手段是调查研究。所以说,调查研究的基本职能是为领导决策服务。这就要求调查研究与领导决策合起拍来,把调查研究纳入领导决策运行轨道,形成一体化运行机制。不然的话,决策是决策,调研是调研,搞成两张皮,调研部门与社科院、研究所及其他方面的社会调研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调研部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党委、政府的调研部门来说,要紧紧围绕服务领导决策开展工作,不是领导者要站在领导者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是决策者要站在决策者的位置谋划工作,想领导决策之所想,做领导决策之所需,真正做到搞大调研、出大思路、当大参谋、求大作为。
二是,推广典型的职能。抓点带面,分类指导,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这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说过:“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因此,调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并推而广之,推动党的中心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三是,监督落实的职能。领导决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领导决策实施以后,是不是符合实际,能不能行得通,基层群众反映如何,执行的效果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跟踪调研及时加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要继续贯彻下去,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完善意见。跟踪调研不是一般性地了解情况,还要深层次地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领导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过程。这方面的监督比起一般性的工作督导来说,更扎实、更深刻、更具有影响力。
四是,宣传政策的职能。调查研究部门是专门服务决策、研究政策的部门。应该说,调研部门的同志就自己负责调研的领域来讲,对党和政府某个方面的政策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向基层群众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配合党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心工作的开展,调研部门也有责任围绕领导决策的有关重大问题,撰写有分量的文稿,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以推动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掌握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如何划分调查研究的类型?标准不同划分的结果就不同。比如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研究的对象、调查研究的内容、调查研究的方法等,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从调研目的考虑,我想把调查研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学术性调研。所谓学术性调研,是指为了理论成果的创新所开展的调查研究。这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多数是由理论研究单位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织进行的,追求的是某一专业、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最前沿的理论价值。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成果,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就是众多调研成果的积累过程。再比如,我们国家农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也是经过理论界艰苦努力的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也都是这样恢复起来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在各种类型的调研活动中,这种学术性调研活动是最艰难的创新性活动。
二是,思路性调研。所谓思路性调研,是指为了开阔工作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开展的调查研究。思路性调研多数是和发展战略、策略的研究结合进行的,分为长远战略思路、中期战役思路、近期战术思路等。思路性调研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综合性调研,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成败。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措施就很难跟上,事业发展就难免被动。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就积极主动,事业发展就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有多宽的思路就有多大的发展”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搞好思路性调研是多么重要。
三是,政策性调研。所谓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性调研就是围绕完善这些行动准则所进行的调研活动。政策性调研包括的面很宽,有综合性政策,有专门的具体政策;有尚处在完善之中的政策,有已经转化为法律法规的政策等。就经常性的政策调研来说,主要是指服务于领导决策需求、服务于不同时期中心工作所开展的调查研究。
四是,对策性调研。在贯彻执行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过程中,在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难免存在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并使其转化为领导决策。这种类型的调研就是对策性调研。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对策性调研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调研类型。
五是,典型性调研。抓点带面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总有一些先进单位走在前头,率先探索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地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面上推而广之,对推动全局工作意义重大。搞好典型性调研,发挥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我们的事业就会充满勃勃生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种类型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之所以作如上类型的界定,主要是便于组织开展调查研究。
六、注意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大的环节,因而,调查研究方法理所当然地包含着调查方法与研究方法,是调查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实现这个统一,必须坚持调研方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真实准确性原则,多向综合性原则,党性原则,横向考察与纵向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动态资料收集与静态资料收集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多因素综合分析与主要因素的深入探究相结合的原则,继承、移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下面分别说一下社会调查的方法和研究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繁多,功能各异。按调查的范围,可分为普遍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按在调查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初步调查、试验性调查、反馈调查、正式调查、补充调查、追溯调查、追踪调查;按主要的收集资料手段,可分为提纲调查、统计表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按与调查对象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调查、间接调查,直接调查包括观察法、访问法、座谈法,间接调查包括电话调查法、通讯调查法、材料汇报法、查阅文献法等。从政策研究角度来说,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遍调查。这种方法是对调查对象的总体包括的每一个分子进行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已达到准确无误地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基本方法。他的好处是通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缺点是涉及面过大时需要的时间较长、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
2、个案调查。这种方法是有别于普遍调查的一种个别调查,其特点是只调查一个单位,通过对这个单位解剖麻雀式的具体了解,达到认识全体的目的。它的优点是深入、具体、细致,投入不大,时间和活动安排灵活;缺点是如果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难以通过个案调查掌握面上的总体情况。
3、典型调查。这种方法是只在对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有了总体的初步认识之后,从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周密、具体的调查,收集大量活生生的感性材料,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搞清所调查现象或问题的性质、特征及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是,调查的单位少,内容系统,反馈快,有深度,便于领导亲自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抓点带面、推动工作。
4、抽样调查。这一方法是按照随机原理,抽取研究对象中的部分代表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来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推断全体情况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通过科学计算,合理选定抽取样本的个数,并按预定的统计指标调查统计数值,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抽样误差的修正。这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效性、科学性、可靠性比较强,但对调研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难以较好地完成任务。
5、座谈调查。这种方法,就是把需要调查的人员召集到一起,通过开座谈会的方法,按照调查内容,逐项请参加座谈者谈情况、谈看法。其特点是,可以当面讨论,直接交流,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有利于优化信息,全面掌握情况。一般来说,召开座谈会之前,预先通知参加座谈的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6、走访调查。又称访谈法或谈话法,是通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用谈话方式进行的调查活动,分为引导性调查与非引导型调查。所谓引导性调查,就是有重点地引导谈话内容;非引导性访谈,就是不带任何启示、让调查对象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7、问卷调查。所谓问卷是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份为进行调查而编制的问题表格,又称调查表。它是人们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工具,是对社会事实及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衡量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常用的科学而经济的传统调查手法。调研人员借助问卷这一测量工具来对社会生活的动态过程进行准确、具体的测定,并应用社会统计方法进行量化描述,解析所获得的调查资料。
8、文献调查。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调查对象和调研内容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图书文献,一种是档案文献,一种是网络文献。无论哪种情况,文献调查法了解的内容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属于间接调查,材料本身的真实性决定这种调查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理论工作者大都采取这种调研方式。它的优点是费劲小、成本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缺点是贴近生活不够。
应当指出的是,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交叉运用,并不拘泥于哪种形式,关键是从完成好调研任务出发,掌握所需要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二)研究分析的方法
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是调查研究的命脉。光调查不研究是“白调查”,光研究不调查是“空研究”。所谓研究分析,广义地讲,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去审查、剖析调查资料中包含的被研究事物或现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客观规律性等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及结论的一种程序和方法。狭义的研究分析,就是将复杂的事物和现象分解为简单的最基本要素,并通过把所研究对象的某部分或因素临时割裂开来或者将其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在“纯粹的形态”上考察对象,以便了解本质对象的本质特点、内部结构和联系。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辩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整体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社区分析法、类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观察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专题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和预测分析法等。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统计分析不仅是社会调研重要的科学工具,而且还是调查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统计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其有用信息清晰地显露出来,使调研者有效地认识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规律,了解各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
2、辩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研究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以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也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的核心。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具体运用辩证方法,就是在考察、研究调研对象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分析被考察对象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发展动因、发展机制、发展特性等,进而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科学的预测。
3、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是一种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有机地组成的、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并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方法就是运用辩证法关于客观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思想,遵循整体功能、等级结构、动态平衡、综合发展、最优目标等原则,按照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系统特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将具体分析和综合研究、静态和动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以语言和数学为工具,精确地研究描述对象的运动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分析的基础是实际调查资料,分析的结论也是源于实际调查资料,而不是纯思辨的产物。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是社会调研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4、逻辑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指按照逻辑规则对事物的概念给以科学的定义,对命题进行正确无误的判断、推理、论证的方法。它包括对事物的定义方法,是概念明确;对概念所组成的命题、命题与命题之间进行推理的方法,使推理无误;对复杂命题的的论证方法,使论证合理。逻辑分析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逻辑方法是根本方法之一,它贯穿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始终,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5、历史分析方法。所谓“历史”是指客观事物产生、发展、灭亡和转化的过程。历史分析法就是把事物当作一个过程,从其产生、发展、灭亡和转化的方面去把握对象。这个方法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现状,而且能把握它的过去和未来。而不了解事物的过去,就不能深刻地认识它的现在,也就不可能预测它的将来。需要说明的是,历史的发展常常是曲折的,历史分析的方法往往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把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过逻辑分析方法的“修正”,使历史本身的规律更鲜明、更突出地显现出来。
6、因果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因果关系理论,分析研究预测对象发展和变化的前因后果的一种哲学方法。分析原因和结果,是从事物发展过程中揭示事物之间先后相继、相互制约的联系。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因素,结果是由于原因而产生的现象。由于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密切,并带有必然性,所以容易认识它们之间的规律性。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等多种情况。掌握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有利于在调查预测工作中,准确了解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把握其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的可信度。
7、类比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是运用逻辑学中类比推理的规则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类比推理是从某一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另一个别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它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必须进一步得到实践的证明。这一方法不仅是发现问题、说明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够启发人们的思想,使认识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8、对比分析方法。这一方法也叫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分析其异同,求得对事物的特点、本质认识的方法。在调查研究的研究分析阶段,对比方法是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比较知长短,比较知优劣。比较得越全面总结特点的片面性就越小、精确度就越高。
9、因素分析方法。所谓因素分析法,是指调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技术手段,从纷繁复杂的调查资料中寻找出若干对事物的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进行系统而周密的剖析和归纳,探寻到对事物起着重要或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要素系列,掌握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症结,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具有系统性、细致性、彻底性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增强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概而言之,在具体调研活动中,往往是多种研究分析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精度、提高调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七、确定调查研究的主体形式
调查研究的主体是指调查研究的组织实施者。调查研究的主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领导调研、综合调研、部门调研、专家调研、社会调研、联合调研等。分别介绍如下:
一是领导调研。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是党中央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不同的决策重任,亲自动手开展调查研究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根据党中央的明确规定:每年市、县领导干部必须保证2个月以上的时间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可以说,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二是综合调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适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需要,领导干部不可能事事亲自调查研究,大量的调研任务需要领导决策的助手——调查研究部门承担。比如党委的政策研究部门,政府的调查研究部门,都是专门服务领导决策、开展调查研究的综合部门。一般来说,事关综合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调研任务,都应当由综合调研部门牵头承担。
三是部门调研。这里所说的部门,是指党委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这些业务部门分别承担着一定的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社会管理、党务管理职能。对其负责的专项业务来说,他们最熟悉情况,最有发言权。由这些部门组织开展与其职能密切相关的专项调研,不仅对促进部门工作,而且对推动全局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党中央也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每年除向上级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外,还应提交调研报告,特别要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因而,重视和加强部门调研是加强整个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专家调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研究机构,聚集着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般来说,他们的理论积累比较丰厚、专业特点比较突出、认识问题比较深刻、提出的建议不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专家调研的作用,对于提高调研质量和调研水平十分重要。
五是社会调研。所谓社会调研,是指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关心的问题开展的调查研究。由于这部分同志身处一线、了解实际,对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有切身的感受,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观点、看法、思路和措施。在整个调研工作的规划布局中,社会调研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
六是联合调研。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都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地依靠哪些人、哪个部门往往难以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把领导调研、综合调研、部门调研、专家调研、社会调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合力,进行联合攻关,开展联合调研。这种形式的调研,尽管不是经常采用,但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却很大。
总起来说,要大力倡导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在全社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八、开展调查研究的大体步骤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一般来说,调查研究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调研准备阶段,开展调研阶段,决策转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调研方案。通常情况下,制定调研方案应考虑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的主题和指导思想,主要是说明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指导原则;二是调查研究的内容,本着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要求,逐项列出调查提纲,并设计相关的调查指标和调查表格;三是调研方法,就是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四是调研步骤,就是打算分几个阶段完成调研任务,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是什么;五是调研组织,就是如何组织调研力量,由谁牵头,哪些人参加;六是后勤保障,就是明确经费来源,考虑调查研究所必备的物质、技术条件等。
2、进行调研准备。调研方案确定以后,要按照调研方案的要求,周密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做好人员准备。及时把调研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调查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二是做好财务准备。按照预算要求,及时把经费落实到位。三是做好物质技术准备。主要是准备好交通工具、信息手段、表格印制、调查提纲等。
3、开展社会调查。准备充分以后,要按照调研计划安排,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尽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好调查任务,把应该掌握的情况掌握起来,把应该了解的信息了解到手,切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4、深入研究分析。就是对调查得来的材料,采取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从复杂的现象之中找出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查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理出清晰的思路,提出正确的观点,拿出可行的措施。
5、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形成基本观点、基本框架之后,要组织调研人员认真搞好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使调查研究的成果通过调研报告表现出来。应当清楚,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系统研究分析的过程。抓好这个环节的工作,对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整个调研任务至关重要。可以说,调研报告写不好,就等于整个调研活动白忙活。
6、广泛征求意见。写出调研报告的初稿以后,并不等于完事大吉。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讨论稿、向调查对象反馈等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领导、业务部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最后拿出令人满意的调查报告文本。
7、提供决策参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大量的心血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实现调研成果的价值,使调研成果及时进入领导视野,转化为科学决策。主要途径有:书面专题报告、当面专题汇报、印报内部参阅件、通过参与有关文件的起草使调研成果直接转化为领导决策、适宜公开发表的通过有关综合或专业刊物发表等。总之,要通过适当途径,尽可能充分地发挥调研成果的作用,实现调研成果的价值。
九、写好调研报告的主要环节
调研报告是调研情况的概括和总结,是调研成果的表现载体,是以书面形式汇报调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假如说搞好调查是基础、研究分析是重点的话,写好调研报告则是关键。缺乏这个环节或者说这个环节的工作搞不好,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调研报告的撰写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要想写好调研报告,对于调研报告的撰写人来说,必须首先精细地阅读调查得来的各种第一手资料,认真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查阅相关的调研成果,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在心目中形成一个大体轮廓。根据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在撰写调研报告的具体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明确主题。调查研究的主题是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在报告中需要说明的事物、阐述的道理。一般来说,撰写调研报告的主题思想与调查研究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但有时候也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调查研究的主导思想是调研人员在调查研究以前的初步观点,而调研报告的主题思想则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形成的观点。这一前一后之差,前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后者则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更具有客观性。明确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撰写调研报告的总体观点和思路。它是统领整篇调研报告的灵魂。确定调研报告的主题非常重要,所谓“文当其时一字千钧,文过其时一文不值”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理清思路。就是根据调研报告的主题思想,理出撰写调研报告的大体脉络,以做到心中有数。梳理思路的过程也是打腹稿的过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谋篇,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如何处理,围绕论证和说明调研报告的总体观点具体分解为哪几个方面的细化观点,选用那些方面的调查材料,哪些资料先用、哪些资料后用,怎样利用图表数据资料,采用什么样的叙述、论证、说明方法,等等,都要一一认真思考。可以说思路越清楚,撰写调研报告的初稿越容易。
三是,确定题裁。反映调研成果的体裁形式主要有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典型经验等。调研报告又可分为综合性调研报告、专题性调研报告。在撰写调研文稿之前,必须认真思考采取哪种体裁较为合适。比如说,根据调研主题要求,为了反映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利用调研资料概括出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应采用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为了弄清事物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对策建议,应采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为了总结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先进经验,进而推而广之,使其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可采取撰写典型经验的形式。有时候根据反映主题的需要,还采取几种文体相结合的方式。究竟采用哪种体裁合适,要本着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合理安排。
四是,扎好框架。所谓扎框架,就是拟定调研文稿的结构提纲,它是用具体材料说明或论证主题的层次安排。如果说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结构合理,论述推理就井然有序、脉络清楚。调查报告的结构可分为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纵横结合三种类型。横式结构就是把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去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纵式结构是用发展的观点去处理资料,按事物的起因、结果安排内容顺序,然后得出结论。纵横结合就是采取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有机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具体采取那种结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1)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阐述前人的调研成果;(3)简介本次调研的时间地点、方法步骤、内容范围、指导原则等;(4)展示调查事实,分析研究成果;(5)提出作者的观点和建议;(6)总结与讨论,进一步阐明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7)著明参考资料。就一篇具体调研报告的结构而言,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具体分析、具体安排。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列出调研报告的详细提纲:总题目;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论部分;主体部分的二级题目,二级题目以下的三级题目;三级题目以下的层次内容;等等。框架扎得越细,下一步调研报告越好些。
五是,选好材料。选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重要一环。所谓选择材料,就是围绕主题,认真分析调查得来的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把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零碎的材料剔除出去,选出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的典型材料。在选材过程中,要历史的与现实的相结合、口头的与书面的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真正用准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鲜明、生动、富于说服力的例证和逻辑推理去充实主题,使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六是,写好初稿。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充分准备,就可以动手写调研报告的初稿了。调研报告的初稿能不能写好,除了取决于准备工作是不是充分以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执笔人员素质的高低和文字写作的基本功。所以说,要尽量由写作功底扎实的“大手笔”亲自担负撰写初稿的任务。撰写调研文稿总的要求是:主题重点突出,结构新颖严谨,语言文字精炼,论证确切严密,选材精当合理,分析全面精辟,建议对症下药,措施可行具体,首尾前后呼应,通篇浑然一体。
七是,征求意见。写出调研报告的初稿以后,要采取各种形式集思广益,充分征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有关方面的意见。需要指出的是,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很有价值,一种是受各个方面的局限含有偏见。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当然应该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充分采纳,吸收进报告中来;不正确的意见要适当说明,决不能马马虎虎为了所谓的周全而塞进报告之中。就是说,要坚决做到不固执、不苟同。
八是,精心修改。我们经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文章不厌千回改”、“千锤百炼出精品”。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拿出一篇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不仅要重视初稿的写作,更要重视调研报告的修改。精心搞好调研报告的修改,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调研报告的主题更鲜明、观点更准确、结构更合理、层次更分明、逻辑更严密、材料更精确、文字更简练、文风更清新。就是说,修一遍有一遍的提高,改一遍有一遍的成色。经过反复修改完善,一篇令人满意的调研报告就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决策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了。
责任编辑:苏红亮
范文四:写作讲课提纲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写作讲课提纲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一、努力学习**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 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志严肃指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1941年,**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再次强调:“没有调查就
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实现这个统一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就是研究。 二是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这是**同志的话。重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是否注重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能否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问题,甚至是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和党的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 三是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始终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强调调查研究要有满腔的热情,眼睛向下的决心,求知的渴望,放下臭架子、甘当不小学生的精神。**说: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强调:县以上各级领导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到车间班组,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吃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这样在工作指导上才有可能真正做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切合实际。 四是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说: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有两件大事,一是了解情况,二是掌握政策。**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1930年说: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所以说,调查研究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第一位的职责。存在问题:?认为自己有部队和基层经验,情况熟悉,不调查也能应付一阵子;?从事某一行业务多年,已经“精通了”,不调查也能讲出个一、二、三来;?机关工作老一套,今年看去年,不调查也能比照葫芦画个瓢;?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搞调查;?基层官兵水平低,调查也反映不了多少思想和情况;?现在部队的问题都是老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调查也没用;?这方面的情况别人已经调查了,把材料要来看看就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是领导的事,自己不在决策圈里,搞得多少无所谓。 二、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要端正思想方法。调查研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端正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2、调查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1)要准备调查提纲。(座谈、个别了解、检查、统计、详细了解)(2)要事先搞一点学习。(3)调查带有专业性或技术性的问题时,要吸收懂行的部门参加。(4)要注意通气。 3、调查的对象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4、要学会用多种手段搞调查。一是要多看。二是要多找个人谈。三是要注意搞些必要的统计。四是要注意查看一些原始记录。 5、要重视听反面意见。**同志说: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有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事物是很复杂的,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那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经过周密的分析,把它集中起来。调查研究有各种各们的方法,找有各种不同的人交换意见,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6、要着眼宏观。提高宏观分析、宏观控制、宏观决策的能力。调查研究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做到两条:一条是要跟上形势,即跟上全党全军的大步调,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了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形势的变化给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
一条是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中心与业务、综合调查与专题调查的关系。多搞一点综合调查、综合分析,把各项具体工作放到某个大局的位置上综合考虑,才能取得实在管用的研究成果,才能收到综合效益。 三、提高拟定调查报告的能力 任务:一是调查了解某一个单位或某一项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总结某一个单位、某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三是调查了解某一个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四是调查核实某人或某单位的情况。 1、要多看多读一些好的范文。 2、善于提炼主题。 3、学会事实说话。 4、正确使用观点和材料。
范文五: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怎样写好调研报告则是一个将行为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相结合、相统一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怎样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项需要费心、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也是需要面对实际、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且也有一个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群众观点问题。我体会,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要把握“两头”,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调研重点。所谓把握“两头”,即是一要把握“上头”,了解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二要把握“下头”,就是了解社会在如何发展,老百姓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创造了什么新鲜经验,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特别是通过制定政策去调节。对这两头吃透了,就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立定工作的标杆,选准调研工作的突破口。
在确定调研的项目以后,还要做好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准备好调研提纲,明确所要进行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既要有大纲,又要有细目,有的还要有统计的表格。
第二,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广泛调查,详细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调查中,一要“沉”,就是“沉”下去,沉到群众中,用心地听他们讲,切忌走马观花。二要“谦”,就是以谦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请基层群众发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切不可高高在上,好为人师,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三要“全”,即全面了解。尽管基层说的、讲的都不一定是我们调查所需要的材料,但是要尽量搜集。如果想寻找一个有用的素材,必须搜集10份甚至更多份素材,占有材料说法要“以十当一”,多多益善。四要注意引导,即引导调查的对象围绕调查的主题发言,围绕所要了解的重点发言,不可泛泛而谈。五要“实”,即坚定地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调查的对象讲实话,反映实际的情况。对有关典型细节和数字要反复核实。六要亲手记录。这不仅可以解决“感觉”问题,而且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理性的认识。总之,在调查工作中,要身到、心到、口到、手到。
第三,要对记录的材料及时进行疏理,并不断进行交流。在每次调查座谈之后,调查人员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作一番梳理,对调查的过程作一“回头望”,看一看被调查的人员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素材是否全面,调查座谈的目的是否达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备用,哪些素材还要继续调查。同时,几位调查者还可以经常交流一下,集思广益,提出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调查更深入,获得的真知灼见更多。如何写好调查报告要写好调查报告首先要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一般来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调查报告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经验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报告要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典型性强。调查报告是集中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因此,所选取的素材必须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给全局工作提供借鉴。三是报道性强。所谓报道性强,即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典型事实以及见解可以见诸于报,有的不能见报也可以作内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调查报告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的写法不同于写领导讲话,不同于写新闻通讯,不同于写总结报告。调查报告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在表达方式上大都采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用图表辅之;在内容上要求是有情况(包括经验、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特别是分析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分析,就没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没有观点。
写好调查报告,我体会主要是把好三个环节:一是详细占有素材后,要认真分析素材,找
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调查以后掌握素材一大堆,需要用筛选法斟酌取舍,减裁选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进行改造制作,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并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发现事物的内在
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二是运用好典型,叙议结合,达到观点与素材的统一。运用好典型素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典型事例不仅能证明一个问题在实践中哪些是可行的或者是不可行的,也能证明一个观点是否确立。所以在写这一文体的时候,要用典型素材说明观点,用反面材料衬托观点,用一组材料反复论证观点,用精确的对比突出观点。这样写,就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加之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就能使人感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领导制定的我们党《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曾对开会提出一个重要的要求:“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时没有观点,讲观点时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讲的是开会的方法即汇报时的方法,实质是讲汇报的方法,也就是写好文章的方法。领会这一点,对如何写好调研报告很有指导性。
三是加强语言修养,力求表达准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调查报告要达到这样的宣传目的,即引人看,使人看懂并说服人。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题目要新,观点要明,语言要打动人且通俗易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白搭,费力不讨好。总之,要短些,生动些,准确些,鲜明些,也要活泼些。
此外,调研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是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修养较深的人,才能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站得高、看得深,善于抓住本质,击中要害。二是文字功底。提高文字水平主要靠两条:一曰学习,二曰勤笔,即勤学苦练,特别是要勤于动笔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如何撰写调查报告
2004-4-8 8:59:37 音乐教研室 阅读12196次
调查报告撰写说明
一、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
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人员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
调查活动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它从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到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调查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调查报告比起调查资料来,更便于阅读和理解,它能把死数字变成活情况,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要撰写好调查报告,必须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撰写报告的方法,使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报告写作的特点
(一)调查报告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它是指撰写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任何调查报告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撰写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二)调查报告的时效性。
对于调查报告的写作者来说,必须讲求时间效益,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做到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三)调查报告的新颖性。
调查报告应紧紧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引用一些人们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
三、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构
调查分析报告一般由标题、概要、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构成。
(一) 标题
1、标题的要求。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由报告内容来决定,标题是画龙点睛之笔。(1)它必须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2)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标题的写法。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一般有两种:单标题与双标题。
单标题就是调查报告只有一行的标题,一般是通过标题把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出来。
双标题就是调查报告有两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这种标题形式优点很多,正标题突出主题,副标题交代形势、背景,有时还可以烘托气氛,二者互相补充,因此成为调查分析报告中最常用
的形式之一。
3、标题的形式。
(1)"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或调查项目、或是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
(2)"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
(3)"提出问题式",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中学生早恋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二)概要
概要即调查报告的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论述部分的重点:1)通过调查了解到的事实,分析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2)调查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3)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2)论述部分的写法。由于论述一般涉及的内容很多,文字较长,有时也可以用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小标题,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论述部分的主要内容。不管你用多少个标题,论述部分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部分和分析部分两部分内容。1)基本情况部分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对调查资料有背景资料作客观的介绍说明;或者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要分析问题。2)分析部分。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
在这一阶段,要对资料进行质和量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情况,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一般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成因分析;第二类利弊分析;第三类发展规律或趋势分析。
(四)结尾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五)附件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在咱们写的调查报告里,我们可以把相应的问卷选一部分作为我们调查报告的附件。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与写好调研报告
张和生
今天我想讲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二是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个问题: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不论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同志曾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我认为要把握三点要求: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你首先必须把握好调研前的目标定位,通过调查我想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我说这种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型。就是根据自
己工作实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对自己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种调查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被动型。就是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开展调查研究。比如局长想了解县区外贸企业新上项目的情况,你就要按照领导的意图把情况摸清楚。三是研究型。就是针对某种社会经济现象,为了深入探索内在的规律性,而开展调查研究。这种调查一般是预先选定某一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自己要开展的工作,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要对被调查对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我开展这项调查,主要是要调查什么样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对我所开展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这种目标一般要服从于期望的结果。比如,要开展外贸出口企业改制情况的调查,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次调查我们将了解那一类企业,是县级企业,还是市直企业,是所有的企业还是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三是要有明确的调查内容。在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所调查的内容要有进行设计。设计调查内容在考虑三个方面要求:其一,点和面的结合,既要反映面上的情况,又要突出代表性;其二,时效性,既要反映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又要关注最新的进展情况;其三,可比性。要便于从不同调查对象的比较中发现问题。
第二个问题,怎样写好调研报告
下面我想结合调研报告的写法讲具体的方法。在此我想讲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调研报告
(一)什么是调研报告
就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二)调研报告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调查报告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和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等。
(1)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就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社会的某一方面基本情
况的调查报告。比如,我去年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这属这种情况。
(2)新生事物调查报告。这是及时向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某一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通过揭示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及其产生的意义,向人民展示它的强大生命力,并通过预见性的判断推出它的发展趋势,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比如以前我搞过的洪泽县以草养鹅产业的调查。
(3)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一地区或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的调查报告。它不仅可以起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作用,而且可以推广典型经验,用于指导面上的工作。比如最近我们要搞一个泾口镇块状经济调查,以前我们搞过施河教学具产业调查,就属这种类型。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是对工作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出现的严重失误所写的调查报
告。这种调查报告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用确凿的事实说明事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情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性质,以澄清是非,查明真相,达到解决问题,批评教育,告诫人们吸取教训的目的。
二、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一)写好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够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写好调查报告要把握的环节
撰写调查报告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深入调查,获取材料;二是认真分析研究,揭示客观规律,确定主旨;三是精心谋篇布局,完成撰写工作。
调查研究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先决条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报告。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占有丰富的材料,才有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通过调查获取大量材料,通过分析
整理,分析研究,归纳一个个论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调查报告的主旨。
三、调查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法的基本要求
(一)调研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单行标题,一种是双行标题。单行标题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公文式标题,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报告》;另一种是内容概括式标题,如《种草养鹅,以鹅兴业》。双行标题又叫主副式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如《产权改革成效明显,改善管理任重道远——关于市属改制企业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又如去年我在淮安日报上发表的《走出乡村天地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拟制标题,都要力求做到简洁、醒目、观点鲜明。
一般在标题下面是署名,比标题小两号字,并且与标题选用不同的字体,居中排列。如果中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性的调查报告在署名的后面注上联系方式,以强调文质自负和表明自己的身份。
(2)正文。调查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要求如下:
1、前言。着重介绍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一般概括说明三方面内容:一是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三是调查研究结论的提示。但不同的调查报告,前言内容的基本事项不完全相同,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前言部分,起笔直接进入主体部分。对于比较长的调查报告一般要前言,有的也称为导语,可以将调查报告的最精彩部分或者结论简要的概括出来,让读者在看文章之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具体引证、说明部分。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式结构,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过程来组织材料。另一种是逻辑结构,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分几个部分来安排材料,各部分可以设小标题,也可用序号标出,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3、结语。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带有结论性质,总结概括全文提出相关的建议,或对策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要求简明扼要,言尽即止。
(二)材料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分析研究三步曲,提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分析研究贯穿于调查报告写作的全过程。首先,调查本身就伴随着分析研究。没有分析研究,就不可能选准调查对象;没有分析研究,调查的内容、方法、提纲也不能事先确定。其次,面对调查获取的大量原始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第三,只有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才能真实地反映由材料分析到提出观点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办法的必然性。这一步分析研究与前两步的分析研究有所不同,它是前面两步分析研究的集中体现,因而更深入、更完整、更系统,更具有理论价值。
(2)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选择运用具体、典型的材料说明观点,其中包括典型事例、综合性材料、对比性材料和数据等。二是善于综合运用叙述、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把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讲四个方面的技巧:一是观点与材料如何处理好关系。一种方法是列出观点找材料。当然这种观点的确立应该是自己心中有数,要服从于调查报告的目的。比如我以前搞的劳务输出的调查,当时我提出的观点外出打工比在家种田收入要高,那么这个观点提出来了就得用数据去证明这个观点,因此要收集一个农民一年在家种收入是多
少,外出打工收入是多少并进行对比,并且一两个人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就要找一批人。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材料提观点。比如企业改制前后发展情况对比,通过数据说明改比不改强。二是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在调查之前首先自己要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然后根据自己的初始主观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这就要靠数据来说话以证明初始的判断,然后设计要采集的数据。数据的采集也有技巧就是尽量采用已经公开的数据,比较统计年报、财务报表等,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你的文章是准备发表的,那么你随时准备别人对你的数据提出来出质疑。即使给领导人看的材料,你得让领导相信这是真的。因此一般图表资料都必须注明数据的出处备查。三是材料的引用。一般是先有观点后有材料,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论据,你提出这个观点,就得用事实来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如果不受篇幅的限制一般要举两个以上例子,正反两方面或者不同侧面去说明。四是文字说明与图表的配合。一般给领导人看的材料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图表,而用图表必须对图表做出相应地解释。当然写调查报告各人风格不同,我给领导人写的调查报告一般不用图表,主要是篇幅限制,而且领导比较忙,你搞那么一大堆图表无非是想说明你的观点,其实领导相信你,只要把观点说清楚说行。但是我写学术性调查报告,必须用图表,而且还对图表的数据来源、计算方法还要作一定的交待,因为你是搞学术,你的论文要经得起别人的检验。所以说搞学术研究的人是比较严谨的,有时也比较愚。
四、做好调研报告应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
(一)做到调研报告应该把握的几个原则
1、要有宏观的视野
要善于把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微观的问题,放到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进行考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能孤立地去进行考察。某一领域的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必然是更大领域,乃至国内国际背景下发生的问题,是更大领域问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当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宏观的视野就要求我们眼界要开阔,思路要敏锐,要站得高,看得远。
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宏观的视野去考察微观的问题,要把微观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范围里面来进行考察。不能只从自己熟悉的学科或者是熟悉的领域来考察。
2、要有全局观点、战略眼光
这也是对研究报告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同志说的要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即便是涉及到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也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考察。
对策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应该体现在对事物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生发展的趋势,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回答。对可能的战略抉择或者叫政策选择,要提出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研究工作要用先进的理论做指导
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不能变,这是我们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要求。但是,在具体学科理论的运用上,我们应当善于吸收当代先进理论的合理内容来指导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很广泛,涉及的学科很多,所以我们对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要特别关注。要善于运用包括统计学、社会学、
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写作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倡写短文章
我们提倡写短小精练的,两万字以内的研究报告(主要是指对策性的研究报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决策机关日理万机,很难有时间读太长的报告。我们有些同志总想追求全面、系统,总怕别人看不懂,结果报告写得太长,动辄洋洋数万言,甚至数十万言,总希望写成专
著。要知道,文章如果过长,就有可能造成观点不突出,条理性不强,反而埋没了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要把闪光的金子埋进沙堆,让读者自己去发掘。古人曾经说过,写文章应该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这是形容好的文章应该像深秋的树木,枝干凸显、清晰,像早春二月绽开的花朵一样新鲜。
2、注意写作方法
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要与目的、内容的要求相适应。纯学术著作的写作方法并不一定适于写研究报告。我提醒大家在写作方法上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文字要尽可能精练、准确。研究报告不是文学作品,不要去追求文字的修饰性,不要去采用文学写作中的那种积极的修辞方法。也不要为了所谓的语言生动,过多使用民间口头语言的“大白话”。积极的修辞方法或者“大白话”在逻辑上必然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 其次,要确定好各级标题。章、节、目的各级标题,就是文章的一个索引,也是读者必先浏览阅读的内容。所以标题一定要醒目。研究报告的各级标题应多采用论断式的标题,即一个标题就可以是一个观点。尽量少采用提示性的,集中性的标题。大家可以再看看**同志的《湖南农民考察报告》,《论持久战》等文章,对我们会很有参考价值。
3、内在逻辑性要强
研究报告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清晰的观点,还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要以理服人,在这里主要就是要靠逻辑的力量。一方面,研究报告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整个文章的逻辑结构必须是严密的,文字逻辑(主要是汉语逻辑)必须是严谨的,要能够自圆其说。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先有调查,后有报告。没有调查,就谈不上报告。调查是前提,报告是结果。因此,写调查报告,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周密调查,深入研究,精确表达。调查是广备料,研究是深加工,报告是出产品。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写作体会,谈一谈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灵活确定调查报告的写作形式
调查报告有多种类型,比较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情况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报情况,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综合性的情况报告,就是围绕一个专题,采取自下而上地进行调查,或者组织一个调查组,抓住一个专题,既搞纵向调查,又搞横向调查;既搞宏观调查,又搞微观调查;既搞单层次调查,又搞多层次调查,写出全面、系统的情况报告。二是专题性的情况报告。如对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个人,贯彻执行某一项方针政策,开展某一种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或者对某一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这种情况的调查报告,多是供领导参考,也是为领导作决策的一种主要依据,写好了很受欢迎。作机关工作的同志应多搞这种类型的调查,多研究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28)就是一篇情况性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文字不多(3000字左右),写得很精炼,看了以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种是经验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是总结经验向上级反映或向下级推广。当某一个单位、部门、个人,在某一方面创造出先进经验,机关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写成报告,上报下发。这是一种既受领导欢迎,又受群众欢迎的调查报告,也是一种用典型指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机关写这种类型的报告越多,工作越活跃,发挥的作用越大,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如:《泾阳县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调查》(《党建研究》2002年第3期P45-46)就是一篇经验性的调查报告。作者(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通过对中共泾阳县委(该
县是**同志的“三讲”教育联系点)处置不合格党员情况的调查,总结提出了五条值得推广的经验。全文不过3000字,内容充实,实事求是,语言朴实,无华丽辞语,总结得非常好,给人以深刻启示。这五条经验是:“规范标准,有的放矢;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慎重处置,不留后患;认真验收,不走过场。”
第三种是暴露性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揭露问题。当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为人发生了什么事件,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机关有关部门,根据领导的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调查核实,写明问题发生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应吸取的教训。这种类型报告,政治性、原则性强,要求结构严密、文字准确,写作难度比较大。必须以对人、对事业游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写好这类报告。如:《落后乡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党建研究》2001年第10期P37-38)就是一篇暴露性调查报告。作者(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组织部:谢成海)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落后乡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东丁村的个案分析”,找出了落后乡村“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提出了:“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对策。”全文也就3000字,论述紧凑,环环相扣。问题找得比较准,原因分析的透彻,提出的对策可行。其写法很值得借鉴。
调查报告,一般都由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导语部分的写法。按照常规的写法,开头就应该交代清楚作者调查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调查这个问题,调查了哪些对象,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调查了多长时间,由谁负责调查,等等。但实际操作起来,由于种种原因,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只是用于向领导汇报用的调查报告,多是采用常规性导语;如果要见诸报刊的调查报告,通常采用自由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新法。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的导语就是,其导语是这样写的:“外商独资企业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境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由外商经营,属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很快,在北京市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外商独资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相比有其特殊性,要不要在这些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领域、新课题。最近,我们对北京市有关单位进行了专题调查,初步了解了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靳连芳姚桓)这种写法,就比较新颖。
主体部分的写法。按照调查的内容,采用并列成几个部分来写。通常的形式,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把调查的基本内容,分成互相联系的几个问题来写。具体分法,根据作者的智力素质而定。由于个人素质、爱好、兴趣不同,其文字表达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按逻辑顺序写能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看起来很自然。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7-28)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写的。主体共分三个部分:“第一,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第二,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每一部分都做了具体分述,写得很丰满。
结尾部分的写法。所谓结尾就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是为深化主题服务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从我收集的资料看,经验性的调查报告,很少专写一段结束语,多是借用主体部分最后一段作为全文的结束语。如:《落后乡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党建研究》2001年第10期P38)的结尾就是这样的。但情况性和暴露性的调查报告,一般都要专写一段结尾。有的说明当事人、领导、党组织,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处理结果的意见。有的是为前后照应,以进一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而专写一段。如:《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调查》(《党建研究内参》2002年第1-2期P28)的结尾就是这种情况。
它是这样写的:“做好外商独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重要内容。针对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必须以江**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从战略高度认识在外商独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创新求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外商独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
写调查报告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按逻辑顺序动笔,按步骤进行,不论写哪一种类型的调查报告,都应该按照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选好主题。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步,抓不住主题,会前功尽弃。主题是调查报告的旗帜,是中心思想,是生命力。主题选得好就能吸引人、说服人。也就是说,主题选得好,报告的生命力就强。既然这么重要,就应在选主题上下苦功夫,选不到理想的主题决不走第二步。选主题,不是天南海北的空选,也不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乱选,而是要紧紧围绕调查得来的全部资料选。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刻苦思考,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确立报告的主题。
第二步确定格式。就是讨论研究主体部分采用什么格式。是数字和小标题并用,还是只用小标题,如果用小标题,又用什么小标题,如不用小标题又采用何种形式处理,有经验的同志都知道,主体部分不用小标题,一般是遇到了难题,只好采用省事的办法用数字加括号断开,或者什么都不用,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段、一段地写。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可能都知道,主体部分的小标题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对报告各个段落层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对主题思想起逐步深化的作用,对全篇文章起一目了然的作用。
第三步搞好分工。主要是根据参加调查的人数、素质和报告的格式,将报告的几个部分、若干问题,落实到人或组。人多可以以组为单位定任务,人少可以按人头和素质定任务。在区分任务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能者多劳的原则。动员和鼓励写作能力强的同志或小组多承担任务。二是在分配题目的同时,搞好事例、观点、叙述方式的分工。防止写起来,全篇报告一个模式,前后内容重来重去。这是一步很细致的工作,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主持起草报告的人,如果在这一步上图省劲,汇起稿来就会费劲。
第四步分头起草。一般地说,写调查报告不比给领导写讲话稿那样要求急,时间比较充分,也比较自主,可以采取分头起草的办法。这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搞不好,其它的那些步骤就会无济于事。因此,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在这个时候,就要以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尽全身招术,写好自己所负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分头起草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怕累得掉几斤肉,也要写好自己所担负的题目,自己不满意,决不交稿。说实在的,分头写作的质量高低,是对机关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最实际的检验,也是最实际的学习和锻炼,每个同志应该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
第五步集体汇审。这一步主要是在分头写出草稿的基础上,主持人把大家集中起来汇审。汇审的通常做法是,先按照报告格式前后的排列顺序,由主笔人先念一遍,使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对草稿全文有一个整体概念。而后按报告格式的先后顺序,由主笔人念一个部分,大家评论一个部分,或念一段,议一段。汇审的任务,主要看分头起草的第一个部分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否有新意,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生动感人,是否前后重复。一句话,看每一部分,每一个问题,每一段落是否达到了理想的要求,按照这个总的要求,看那一部分可以交稿,那一部分还需要修改,修改什么,怎么修改,群策群力,发表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需要动大手术,修改的只有一两个问题,一般就不搞第二次汇审。如果大部分问题需要作较大的返工,就需要来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汇审,达不到要求,决不放过。这样严格要求,既是对工作负责,可以保证质量,又是对机关干部负责,可以把集体汇审变成业务
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六步集中通稿。这一步是主持人在大家分头起草的基础上,把各部分集中起来,从头到尾作一次过细的把关、定稿工作。任务是,取消重复的、多余的内容,调整不科学的顺序,纠正偏面性,深化基本思想,润色各段文字。主持人在通稿中,有时因为时间紧,要求急,或者因分工某一题目的同志的素质低,写起来比较吃力,主持人可以早点动手,按照既定的格式和汇审的情况,起草好一部分就“通”一部分,写好一个问题,就修改一个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等各部分起草之后,再进行通稿,这样便于统观全局,前后照应,一气改成。
三、撰写调查报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在没有动手之前,首先要弄清撰写这个报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反映上级的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还是为了探索新的方针政策;是为了总结经验,还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给党委“当参谋”,还是为了给下属指路子;是为了使人们看了之后受到振奋,还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以个人的名义向领导汇报,还是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报告;是为了在内部传阅,还是为了见诸报刊,等等。如果对这些目的没有搞清,就糊里糊涂上阵,硬着头皮写,是肯定写不好的。
(二)调查报告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不同点。新闻消息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而调查报告,不仅要写明这些内容,还要用大量事实,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内容比新闻消息丰富。只有抓住这些不同点做文章,才能写出有力度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并非把事例堆积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谁对事物分析得透,对规律抓得准,谁写出的报告质量就好。
(四)调查报告有主张性,必须注意言辞语气。写指示、命令、决定、讲话、意见、通知等公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多是用指令性的口语。而调查报告这种文体多是用于个人向组织报告,用于下级向上级报告,用于部门向上级报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注意什么,多是用探讨性的语气,很少用指令性的语气。
(五)调查报告有翔实性,必须注意简明扼要。写调查报告不是越长越好,越全越好。应该从实际出发,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无论写情况复杂的报告,还是写情况简单的报告,都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长而多。就是写那些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的调查报告,也要力求短,防止扬扬万言,离题千里。 考试大收集整理 转贴于:秘书资格考试_考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