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认识
张雪雁 王 彦
内容提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
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必须重新认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含义, 积极寻找多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有
制实现形式,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关 键 词 公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 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大生产发展相适应的, 既体现社会公有, 又体现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联合体共同占有, 也要体现劳动者个人占有生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既是我国生产力 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制。 公有制并非是社会主义
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的本质和目的。 对公有制经济也不能仅仅理解求,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所有制形式的国有经济 之一。但是,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公有制经济主 和集体经济, 更不能理解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体地位, 必须冲破传统观念对公有制经济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投资来源 地位的理解, 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 的多元化,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使所有制形 含义, 以及现阶段发展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和 式发展很快, 而且公有制经济在混合所有制经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关系等问题, 以推 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有的已占控制地位。因 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全 此, 现在的公有制经济, 应当包含混合所有制经 面发展。 济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1 要从数量上更要从质量上来理解公有 一、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能否在社会总资产中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 占据优势 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 地位, 是衡量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 之一。如果公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不占优势, 起主导作用等方面。据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 而与其他经济成分所占份量大致相同, 它们往 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前发展, 那就随时都有喧宾夺主, 使公有制经济
11 要从公有制的含义来理解公有制经济 失去主体地位的危险。 所谓“优势”首先是数量 的主体地位 概念。按照人们对数量优势的通常理解, 只要是
公有制的本质含义是共同占有制, 是以自 在总数中占 50% 以上, 就表明了这个数在量上 由人联合的共同占有为基点, 逐步向社会共同 占有优势。 而我国目前无论以什么指标为衡量
占有制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是和社会化标 准, 公 有 经 济 均 占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80% 以
— 18 —
上, 即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如果片面追求公有 , 并不是说每一个经济领域、每一个地区、 言的
制成分的高比例, 而忽视其质量, 这样的公有制 每一个行业公有制都必须占主体地位。 我国经 数量越多, 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作用就越大, 给 济发展极不平衡, 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仍大量 国家背上的包袱也就越重。因此量与质比较, 质 存在, 某些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尽可以解放思
量是第一位。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 公有资 想, 放开手脚, 不要限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 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而是要求根据不同经济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实际 当代经济的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上, 状况来确定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 从全国经 所以公有制经济应加速技术进步, 优化产业结 济总体上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构, 扩大企业规模, 抓好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巩固公 产业, 不断用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能源和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新的劳动手段装备和支持公有制经济各部门,
推动社会全面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者的政治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坚持公有制 质和文化技术水平, 以不断提高整个公有经济 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本身必须要适应
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断发展和壮
大自己。 而传统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市场31 要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国
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来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 经济是不相融的, 这样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势必 体地位 处于不利地位, 其主体地位也将被动摇和削弱。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国民经济所以必须努力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有效 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 实现形式, 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 位的关键。 在公有制经济中, 国有经济是主力 大。
军, 在国家安全、邮电、铁路、航空等关系国计民 11 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利于巩固公 生, 涉及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部门和领域, 影响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进入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国有工业经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对关系
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 济平均每年以 6. 9% 的速度递增, 集体工业经 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则可以通过资 济的递增速度也仅为 21. 4% , 而与此同时城乡 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以加强重点, 提高国有资产 个体工业经济和其他类型的非公有制工业经济 的整体素质。 但是, 这种主导作用的实现, 也并 平均每年分别以 89. 5% 和 48% 的速度递增。目 不在于他在国民经济总体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大 前, 全国约有 7. 6% 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
停产半停产状态, 涉及职工约 750 万人, 有近小, 以及是否由国家经营庞大的国有资产, 而在
于它能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能否在关系国计 2000 万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公有制经济的 民生的重要产业如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 总体发展速度慢于非公有制经济, 原因是多方 业和先导产业中占统治地位, 能否最大限度地 面 的, 但主要是原经济体制追求“一大二公三 提高自身的效率和效益, 以及能否在社会主义 纯”的所有制模式, 使公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 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它的先进生产关系的经济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 如果不 实力和技术领先等优势。 实现了上述这些要求 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其主体地位势必受到 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其主导作用和 威胁, 而我们“不论怎样开放, 公有制经济始终
1 支配地位也仍然存在。 还是主体”, 这是不可动摇的。 保持公有制经
41 要从国民经济总体来理解公有制经济 济的主体地位, 只能通过解决公有制经济自身 的主体地位 的问题的途径, 而不能通过抑制非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就全国经济整体而发展的方式。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对
— 19 —
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股份 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
必要补充, 它在解决资金不足和就业问题等方 , 是社会化 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面, 有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无法替代的作用。所 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 以必须加快公有制经济的改革, 以实现适应市 企业是私有制或公有制。 实行股份制的企业的
场经济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组织形式, 进一步 性质, 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在社会主义 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条件下, 由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经济的主
21 实行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我国生产 体, 可以通过公有资本的参入, 有效地控制股份 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制企业的经营方向, 实际上是扩大了公有资本
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公有制形式, 只能以生 的支配范围, 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如 产力为标准。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 果说股份制是资本的联合, 那么合作制实质是 定生产关系这个基本原理为依据的。 我国的社 劳动的联合, 它是适应于农业生产经营、城市住 会主义不是来自充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 宅消费等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 是脱胎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式。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为 社会。建国三十多年来, 国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 一体的新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应当积极支 的发展, 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持和鼓励其发展。
并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做为现代化生产 三、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 力的那部分, 它也并不是朝着大规模集中统一 的关系 的单一方向发展, 而是出现了大型化、小型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集中化和分散化的多种趋势。 所以作为和生产
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公有制程度不是越大越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只有在 公越好, 拔苗助长式地发展公有制不仅会阻碍 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才能保持中 生产力的发展, 也会伤害公有制本身, 动摇其主 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也只有在坚持以公有制经 体地位。 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一个是实 济为主体的前提下, 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质、基础, 一个是实现形式、表现形式, 同一所有 展,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制度适应当前生产力的 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生产力 发展状况,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活起来、迅速发展 水平多层次、多样化决定了公有制的多层次、多 起来, 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认识 样化。 在公有制形式上,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 与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11 既要充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对我国生 同行业、乃至不同企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实行
不同程度的公有制。各种公有制形式蓬勃发展, 产力的推动作用, 又要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生机勃勃, 共同构成统一的公有制整体, 使公有 地位
制经济主体地位愈加牢固。 目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容纳就业人口七
31 努力寻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有效 八千万人, 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 10% 还多; 个 实现形式 体私营经济年纳税五六百亿元; 三资企业纳税
**同志明确指出, 深化所有制改革是 三四百亿元; 1978 年至 1995 年我国累计实际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巩固社会主义 利用外资 2291. 3 亿美元,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基础, 牢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切符合“三个 1377 亿美元, 对缓解我国资金短缺问题发挥了 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 积极作用。 可见,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 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我 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 们曾实行过国有国营、承包制、租赁制等, 从现 的、有益的补充, 应该大胆放手地充分发挥他们
的积极作用, 使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阶段看, 股份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都可以成
— 20 —
活跃因素。 然而,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 , 也是这一 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益的补充, 它们的一切活动,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 历史阶段发展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公有 社会主义经济, 当好主体的配角, 不能主次颠 制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 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 倒。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 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与
程中, 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根 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当前, 可以在某些地区、 本原则, 而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否则就会背离社 某些行业继续保持非国有经济的优势。 例如在 会主义方向, 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损害全 服务零售等行业非公有制经济就有其明显优 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 势, 有可能逐步赶上甚至超过公有制经济。而且 “一个公有制为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 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看, 它们 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们就是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大。
2 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 只要公有制经济的资产存量及其所提供的国民
21 既要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又要平等竞 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社会经济总量中占有绝 争 对优势, 就不要人为地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在某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 些行业中的优势及其发展的比例, 否则将不利 济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其发展是不可分 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 的。 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定要持积极的态度, 绝不能刁难或阻碍它们的 提供了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生产条件和宽松的 发展。 在积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社会环境, 同时也为其发展给予支持。随着经济 同时, 也必须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因为就 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有制经 其本质而言, 它们是不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公有制 济的私有制经济,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发性、盲 经济中有其他经济的股份目性和投机性。因此, 其他经济中有公有 , 我们必须既发挥其补充作 制经济的股份。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 用的积极方面, 又要限制其消极方面, 使之不致 国有、集体企业资产重组。 据不完全统计, 辽宁 于侵害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对非公有制经 省个体、私营企业已经购买国有、集体企业 400 济的监督管理, 要具体明确而规范。各级政府要 多家, 对 500 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实行参股。 在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引导; 政府各有关 和平相处, 长期共存过程中, 各种所有制经济之 部门要通过信贷、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宏 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但 观调控; 工商行政、计量、审计等部门要加强行 无论是公有制企业, 还是非公有制企业, 它们作 政管理与监督, 引导他们搞正常经营; 公检法部 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竞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 门要运用法律手段, 保护其合法行为, 打击违法 利和义务, 而决不因其所有制性质不同享有任 犯罪行为, 对投机诈骗、违法经营的要绳之以 何特权或遭到任何歧视。 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应 法, 从而确保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建设有中国特 当一视同仁, 否则, 便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则, 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国家
1 2 应加强法律监督职能和宏观管理职能, 规范各 《**文选》第 3 卷, 第 91、111 页 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 防止和减 [ 张雪雁 辽宁教育学院干训部 经济学硕士
沈阳 110032少其不规范和不道德的市场行为发生。
31 既要鼓励其它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 又 王 彦 沈阳师范学院政经系 经济学硕士 要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沈阳 110031
()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我国所处责任编辑: 孙秀民
— 21 —
范文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 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 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 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 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 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
政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贡献,以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时避免了政党更迭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项民主制度的最大优势,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从而能够把社会各方面的政治力量整合成朝同一目标作用的正向力量。
2、最大的优点,便是政策的连续性。
3、长期执政导致体制内的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成了难题
4、一党执政缺乏一个纠偏机制
5、一党执政反腐难度大
6、民主与法制推行比较困难
一党制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党制能够高效率管理社会的,维护社会稳定
一党制可以真正地代表全民的利益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才能保证中国的稳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
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一、树立忧患意识,分析党建难题 二、总结执政经验,阐释党建原则 三、提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四、保持活力统一,发展党内民主 五、着力固本强基,夯实执政基础六、弘扬优良传统,突出反腐倡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目标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新社会阶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P241-P246
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两个先锋队P241
1、必然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2、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离开了其领导,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
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范文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但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出现了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比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权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如果在这种?新的经济条?件下,仍然用传统?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公有资产?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两大方面?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加强国有经?济,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进而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为主?体,除了量的优?势,还要质的优?势,要起主导作?用。为此一定要?保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是分层级?、分领域地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动国家资?本向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集中?,体现国有经?济在国家层?面上的控制?力。在上述前提?下,在省级范围?,尤其是中心?城市,国有、私营、外资企业“三驾马车”可并驾齐驱?,主要以国有?控股来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控制力;市县范围,非公经济可?占更大比重?,国有经济可?不作要求。在各领域中?,对于金融、资源、高新技术、公共产品等?,应在国家层?面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一般性?的自然垄断?行业,可在地方层?面通过控制?方式来体现?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产业结构?上和产业布?局上,对于上游的?资源性产业?、国家区域协?调性产业,可在国家层?面加以控制?;对于中下游?产业、终端产品,可完全自由?竞争。但是对于极?易产生市场?波动和容易?产生过度竞?争的行业,应适当控制?外商规模与?比重。
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实施普通实?体经济鼓励?民营,关键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由国家控?制的产权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公?有的机构投?资者(例如社保基?金等),通过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扩股融?资、售股变现、收购兼并、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实现全局性?、战略性控股?,逐步实现国?有经济的新?格局,在股市上实?现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大力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它应该成为?公有制的主?体。国有制在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占主体、占多数的所?有制形式,要保持公有?制在量的方?面的优势,还要从发展?劳
动者所有?制方面下工?夫,大力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就是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其途径有二?:
一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尽可能将国?有企业
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除垄断性、公益性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外,其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进行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办法是将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后以安?置费形式赠?送部分资产?给职工,剩余资产由?职工购买(可以分期付?款和以工资?、红利抵扣)。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既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又避免?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入少数?人腰包。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实现中央?的这一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就要?“给生产者个?人以财产权?”,“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就是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是新办经?济实体尽量?引导劳动者?投资,发展合作经?济。这既有利于?劳动者成为?所有者,又调动广大?劳动者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正确发挥?和有效实施?公有制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政?策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既是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义?。历史证明,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物?质基础。
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我们应当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
第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还?不高,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如果不作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整体?调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数量?,更要注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上?质的提高。这种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进行。
第三,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
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比如,在流通领域?、服务性行业?、小商品生产?领域及一般?加工工业中?,国有经济不?一定都要占?优势。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国有经济还?应当不断地?调整布局,以发挥最佳?控制效果。
第四,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国有经济在?经济领域某?些方面的“退”,是为了在某?些方面更好?地“进”。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总量将会继?续增加,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范文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
究
注释: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JJD790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13&ZD022)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的资助。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历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开始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诸如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巨大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关乎市场主体与全体人民生存与生活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
纵向上看,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表现在:从1991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只有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稍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超过8%(1998年是7.8%,1999年是7.6%),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14.2%?。但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逐渐开始回落,尤其是在此次危机逐渐探底的几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没有再重新回到10%?,最近三年更是在7%徘徊(2012年是7.7%,2013年是7.7%,2014年是7.4%)?。
从横向上比较各国公有制经济规模与基尼系数,据爱尔兰政府官方政策顾问会(FORFáS)在2011年7月公布的关于欧洲各国政府拥有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在此可以看作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挪威的公有制经济规模已经迫近70%?,基尼系数约为0.26?,中国1978年基尼系数为0.28?;芬兰、波兰、瑞典和捷克的公有制经济规模都在20%-30%之间?,基尼系数大致分布在0.2-0.3?之间;欧盟地区的平均公有制经济规模大于10%?,基尼系数普遍分布于0.2-0.4?之间;2008年,中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30.13%(11),与欧洲国家瑞典最为接近,但瑞典的基尼系数约为0.25(12),中国的基尼系数却是0.491(13),大约是瑞典的2倍。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机理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的,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当中,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私有制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公有制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所有制形式,但原始社会对公有制的选择不是为了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的主动性选择,而是由于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极度有限、劳动者劳动能力低下、劳动对象范围狭隘和劳动工具简陋等原因所导致的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财富极度匮乏而形成的被动性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原始社会的劳动者所采取的公有制形式中,这种客观存在的没有剥削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劳动者将其作为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得来的结果,而是因为生产力低
下到不能使一个劳动者或者一个劳动群体成为不同于其他劳动者或者其他劳动群体的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曾试图采用过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但我国当时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劳动力结构多元化,这客观要求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来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特殊要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并不适应并且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经济成分,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说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由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导的生产活动中,贫富两极分化愈发严重、生产资料(巨额财富)愈发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的现象和资本家愿意提供给劳动者的低微报酬的天壤之别是明显的事实,但面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是必要的。马克思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4),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愈发转化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愈发分离的过程在客观上使得劳动力的利用率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所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
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15)。不仅如此,非公有制经济还具有广泛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是非公有制经济追求利用最少的生产要素调动最多的劳动力参与商品生产;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本没有市场准入门槛,只有私人拥有生产要素多少的区别,所以凡是生产要素的私有者都能以匹配自身私有生产要素量的特定方式通过对私有生产要素的支配来生产商品并私人占有剩余价值。由此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各个层面上都极易形成规模,比如劳动力规模、经济规模乃至政治规模等等,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大规模私人劳动者有事可做、有利可图,从而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存在。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机理
1.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系列隐患是:既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那么就要有一定的空间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就会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存在;既然我国的分配方式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那么就会有收入差距过大的可能性存在。面对这一系列隐患,一个不可不辩的原则性问题就是:在国民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究竟该如何确定才是科学的,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要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借鉴并应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的,是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活力的。但是,必须明确认识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所借用的手段;必须时时警惕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必须深刻理解的是,任何带有资本主义基因的事物都可能被资本以特定的方式和一定的资本量所资本化。
从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性质,是由该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也易知,公有制经济要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量上,否则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能过分夸大甚至神化,如果任由上述一系列隐患深化,剥削与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
社会主义本质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则性要求是科学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验证,即政治、经济与文化。首先,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和我党执政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我国在抓住机遇求合作、谋发展的同时也将自己置身于国际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之中,一些国外的反动势力之所以敢或明或暗地侵扰我国一
直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就是自恃力量已成规模,如果各方势力演变成一股合力,那势必不可小觑。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我们的国家只有自身的力量足够强大,才可以做到持续发展,而自身力量究竟有多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永远牢牢掌控着公有制经济规模,只有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其次,在经济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加速现代化大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也是政府实行更有力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从而抵御或防止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最后,在文化方面,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根本。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主义文化的输入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阴谋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会通过网络、电影、电视、图书等各种渠道向我国人民宣扬资本主义世界观,这着实令人防不胜防。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使党和人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这样才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才能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最终才有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落空。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范畴当中一切要素的根本,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切作为都是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基
础的,因为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商品生产方式的范畴中保障共同富裕,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范畴中化解经济危机。
2.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前面我们讲了虽然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是因为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在制衡其非积极因素的发挥,如果公有制经济失去主体地位或者最终从我国消失,从此私有化发展到“彻底”的程度,那么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严重到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与占有的生活资料都广泛并普遍地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家不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国家。相反,彻底的公有化在客观上会真正地有利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列宁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16)“把全体公民变为一个大‘辛迪加&quo;即整个国家的工作者和职员。”(17)共同富裕可以定义为全体人民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在占有社会财富方面可以有差别,但不能出现穷富两极分化。**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构想可以归纳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18)“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19)“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20)“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21)“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2)
显然,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依托,并且共同富裕是与且只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在同一个维度的。有些学者声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高福利制度是普遍实施的,这客观上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共同富裕也是存在的,因为两极分化通过高福利制度得到了控制。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共同富裕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原因有三:第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占有,所以,生产资料就自然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工具,这就注定了工人阶级生来就被剥削的残酷命运;第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国家的福利制度其实是源于其跨国公司依靠对资源、技术以及市场等要素经年累月的垄断在世界范围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剥削所支撑的;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持久稳定的高福利制度是难以为继的,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不稳定,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少数资本家是绝对不会贡献财富来救国救民的,甚至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危机中也不会有实质性的作为,因为这个政府是资本家的代理人,怎么可能违背资本家阶级的意志。相反,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具有保障作用的,其原因亦有三:第一,在公有制企业中,生产资料不是剥削劳动者的工具,而是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创富于己、造富于民的工具;第二,在公有制企业中,利润不会被个人占有,而是为国家和全体人民所有,是由国家统一支配进而惠及全民的;第三,在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产权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23)。
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是消灭阶级的过程,也是社会走向公平的过程,所以,促进共同富裕的标准有二,一是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二是使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得到统一。在社会主义中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完全可以从这两方面促进共同富裕的。第一,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减小两极分化的差距,增强劳动者的购买力,促进内需。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生产方式,只有生产的商品被周期性地消耗,商品才能真正地实现循环生产。我国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在国家调节有序的条件下,市场价格是比较平稳的,这就可以防止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过度集中和暴利行业的长期存在,从而有效降低了高收入群体的财富上限,与此同时,国家还会以转移支付、减免税负等方式还富于民,从而提升了相对低收入群体的财富下限。在这一“升”一“降”的过程中,两极分化的差距明显减小,劳动者的购买力得到增强,社会财富自然就不会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24),而是有效实现了对商品的周期性消耗,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循环健康的发展。第二,随着生产的持续,社会总财富的增加是必然的,所以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统一主要是通过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来体现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定是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的,促进共同富裕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途径,只有牢牢坐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提供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利润的同时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并对共同富裕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3.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虽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但是多种所有制形式也是在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下共同发展并壮大的,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一定存在一部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所以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潜伏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但是,由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对共同富裕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经济危机在理论上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化解的。“只有通过共同富裕式的发展道路,才能打破历史上因为发展过程中不平等扩大导致的繁荣衰落交替和治乱循环,才能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困局和危机,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快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2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危机可以由两个具体矛盾所诱发:一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无政府状态与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永远只能使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进行暂时性的调节。对比而言,在社会主义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则可以从理论上化解上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两个具体矛盾。第一,一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与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的两个“指标”,从性质上来讲都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化大生产一定会朝着更加深化、细化、扩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愈来愈大
规模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要求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规模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程度相匹配、相适应的,所以,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根本不会构成矛盾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那么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就一定会从各个方面(如产业选择、分配方式、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尤其是商品生产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这就使得“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中的“个别”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程度上都被大大降低,而所谓的“有组织性”也会是在公有制经济组织下的“有组织”,所以矛盾的这个方面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第一个矛盾也就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化解了。第二,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保障下的共同富裕不仅缩小了财富两极分化的程度,而且随着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共同发展,就只会使得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愈来愈大,相对缩小的情况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这一方面就不会出现。另一方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产生的前提是占有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与资源的量的无限扩大,但还是由于占有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生产要素与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甚至是市场主体的商品生产过程中都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尽可能地依循供求关系而按比例分配的,这就使得任何一个产业或者市场主体难以进行其生产的无限扩大,所以这个方面同样也是不成立的,这第二个矛盾也就同样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化解了。
如果说,化解上述两个矛盾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从内部降低本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特殊贡献,那么确保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等于确保我国经济抵制外来的区域性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向我国蔓延的自主能力。所以,只有保证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而争取到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权利。
三、我国公有制经济规模与贫富两极分化之间的关系
1.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的演变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时候,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和经济危机这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而促进共同富裕又是解决潜在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共同富裕做得越到位,则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之所以要研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基尼系数可以从正面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即两极分化的程度,也就是可以从反面反映出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情势: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两极分化越严重,即共同富裕越缺失。
由表1和图1所反映的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的数据与演变趋势可以清晰地发现,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也随之变得十分严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从1979年的100%下降到2008年的30.13%;基尼系数则在这30年里呈上升趋势,从
1979年的0.281上升到2008年的0.491。由此可见,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表现为反向数字关系。
2.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如图1所示,公有制经济比重加速下降的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加速上升的趋势也是始于这个时间结点,所以从指标选取的代表性与相关数据的连续性等方面出发,本文选取1990年-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y)(27)、公有制经济比重()(28)、GDP()(29)财政收入()(30)、全国职工人数()(31)、进出口差额()(32)、全国职工平均工资()(33)序列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规模和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首先对模型中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存在着非平稳性,所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会存在伪回归问题。
为了分析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首先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表3是变量之间的约翰森(Johaen)协整检验结果。
表3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
在协整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下的长期协整方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
通过协整方程估计系数可以看到,公有制经济比重和进出口差额这两个变量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分别为-0.1482和-0.6642。而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四个变量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的负向协整影响系数再次验证了本文前述理论分析的结果: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关系,即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与贫富差距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影响关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席卷全球、肆虐我国的今天,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影响,恢复并巩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刻不容缓,结合当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进行有效调控。
第一,坚持发展和壮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应随着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要在自然垄断领域和安全领域保持控制力,而且要在竞争性的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和关乎民生的社会化大需求的商品流通领域,通过平等竞争而发展壮大,并取得
控制力。与此同时,国有经济还要尽可能多地盈利,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全民分配的剩余产品。国有经济的全民所有性质决定了国有经济的赢利属于全民,国有经济获取赢利,不是被鼓吹的“与民争利”,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争利”。国有经济盈利越多,越是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保证。正如**所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增加全民所得。”(34)
第二,国有企业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从“量”上壮大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要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不是要让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将公有制经济成分瓜分蚕食,而是要在牢牢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国有资本的活力,扩大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存在范围与规模,达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目的,进而捍卫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培育要素构成为切入点,促进市场主体成为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我国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在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资本优化产权结构的过程中释放出部分国有资本,与此同时,国有资本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参股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寻找新的国有资本投资方式。
第三,国有企业要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质”上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但是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出资人是国资委,而不是全国每一位公民,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大多也是由政府组织部门任命,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这样就
会产生以所有者缺位为核心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形成X非效率,削弱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恶劣情况。制度的完善是创新与提升竞争力的前提,法人治理结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董事会真正代表所有者的根本利益,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和监督,监事会忠实履行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才会带给国有企业良好的自身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5页。
?《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61页。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tats.gov.c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
u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IzkJKr-
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
?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
——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
第5期。
?《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
u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lzkJKr-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
——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
第5期。
?冯华:《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贫富差距到底有
多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
(11)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
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
(12)《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u
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lkJKr-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13)冯华:《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
(1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27-928页。
(15)徐传谌、翟绪权:《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7期。
(16)《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17)《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9页。
(18)《**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0-111页。
(19)《**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9页。
(20)《**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
(21)《**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22)《**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23)程恩富、张建刚:《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2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25)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
(26)公有制经济比重数据引自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1979年-2002年的基尼系数引自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2003年-2008年的基尼系数引自:《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
http:finance.sina.com.cchina/hgjj/20140120/101518011675.shtml
。
(27)1990年-2002年的基尼系数引自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2003年-2008年的基尼系数引自:《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http:finance.sina.com.cchina/hgjj/20140120/101518011675.shtml
。
(28)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
(29)《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50页。
(30)《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190页。
(31)《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8页。
(32)《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33)《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8页。
(3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15页。
参考文献:
[1]何宗樾、徐滇庆:《个人所得税与基尼系数的动态关系及其政策启示》,《经济学家》2014年第10期。
[2]裴长洪:《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3]徐传谌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9期。
[4]何干强:《论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最低限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0期。
文档资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究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范文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究
作者:徐传谌翟绪权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年11期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历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开始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诸如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巨大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关乎市场主体与全体人民生存与生活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
纵向上看,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表现在:从1991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只有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稍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超过8%(1998年是7.8%,1999年是7.6%),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14.2%①。但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逐渐开始回落,尤其是在此次危机逐渐探底的几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没有再重新回到10%②,最近三年更是在7%徘徊(2012年是7.7%,2013年是7.7%,2014年是7.4%)③。
从横向上比较各国公有制经济规模与基尼系数,据爱尔兰政府官方政策顾问会(FORFáS)在2011年7月公布的关于欧洲各国政府拥有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在此可以看作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挪威的公有制经济规模已经迫近70%④,基尼系数约为0.26⑤,中国1978年基尼系数为0.28⑥;芬兰、波兰、瑞典和捷克的公有制经济规模都在20%-30%之间⑦,基尼系数大致分布在0.2-0.3⑧之间;欧盟地区的平均公有制经济规模大于10%⑨,基尼系数普遍分布于0.2-0.4⑩之间;2008年,中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30.13%(11),与欧洲国家瑞典最为接近,但瑞典的基尼系数约为0.25(12),中国的基尼系数却是0.491(13),大约是瑞典的2倍。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机理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的,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当中,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私有制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公有制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所有制形式,但原始社会对公有制的选择不是为了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的主动性选择,而是由于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极度有限、劳动者劳动能力低下、劳动对象范围狭隘和劳动工具简陋等原因所导致的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财富极度匮乏而形成的被动性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原始社会的劳动者所采取的公有制形式中,这种客观存在的没有剥削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劳动者将其作为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得来的结果,而是因为生产力低下到不能使一个劳动者或者一个劳动群体成为不同于其他劳动者或者其他劳动群体的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曾试图采用过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但我国当时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劳动力结构多元化,这客观要求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来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特殊要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并不适应并且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经济成分,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说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由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导的生产活动中,贫富两极分化愈发严重、生产资料(巨额财富)愈发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的现象和资本家愿意提供给劳动者的低微报酬的天壤之别是明显的事实,但面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是必要的。马克思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4),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愈发转化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愈发分离的过程在客观上使得劳动力的利用率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所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15)。不仅如此,非公有制经济还具有广泛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是非公有制经济追求利用最少的生产要素调动最多的劳动力参与商品生产;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本没有市场准入门槛,只有私人拥有生产要素多少的区别,所以凡是生产要素的私有者都能以匹配自身私有生产要素量的特定方式通过对私有生产要素的支配来生产商品并私人占有剩余价值。由此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各个层面上都极易形成规模,比如劳动力规模、经济规模乃至政治规模等等,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大规模私人劳动者有事可做、有利可图,从而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存在。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机理
1.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系列隐患是:既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那么就要有一定的空间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就会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存在;既然我国的分配方式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那么就会有收入差距过大的可能性存在。面对这一系列隐患,一个不可不辩的原则性问题就是:在国民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究竟该如何确定才是科学的,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要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借鉴并应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的,是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活力的。但是,必须明确认识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所借用的手段;必须时时警惕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必须深刻理解的是,任何带有资本主义基因的事物都可能被资本以特定的方式和一定的资本量所资本化。
从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性质,是由该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也易知,公有制经济要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量上,否则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能过分夸大甚至神化,如果任由上述一系列隐患深化,剥削与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
社会主义本质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则性要求是科学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验证,即政治、经济与文化。首先,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和我党执政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我国在抓住机遇求合作、谋发展的同时也将自己置身于国际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之中,一些国外的反动势力之所以敢或明或暗地侵扰我国一直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就是自恃力量已成规模,如果各方势力演变成一股合力,那势必不可小觑。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我们的国家只有自身的力量足够强大,才可以做到持续发展,而自身力量究竟有多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永远牢牢掌控着公有制经济规模,只有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其次,在经济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加速现代化大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也是政府实行更有力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从而抵御或防止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最后,在文化方面,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根本。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主义文化的输入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阴谋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会通过网络、电影、电视、图书等各种渠道向我国人民宣扬资本主义世界观,这着实令人防不胜防。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使党和人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这样才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才能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最终才有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落空。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范畴当中一切要素的根本,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切作为都是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因为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商品生产方式的范畴中保障共同富裕,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范畴中化解经济危机。
2.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前面我们讲了虽然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是因为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在制衡其非积极因素的发挥,如果公有制经济失去主体地位或者最终从我国消失,从此私有化发展到“彻底”的程度,那么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严重到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与占有的生活资料都广泛并普遍地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家不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国家。相反,彻底的公有化在客观上会真正地有利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列宁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16)“把全体公民变为一个大‘辛迪加’即整个国家的工作者和职员。”(17)共同富裕可以定义为全体人民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在占有社会财富方面可以有差别,但不能出现穷富两极分化。**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构想可以归纳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18)“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19)“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20)“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21)“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2)
显然,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依托,并且共同富裕是与且只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在同一个维度的。有些学者声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高福利制度是普遍实施的,这客观上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共同富裕也是存在的,因为两极分化通过高福利制度得到了控制。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共同富裕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原因有三:第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占有,所以,生产资料就自然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工具,这就注定了工人阶级生来就被剥削的残酷命运;第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国家的福利制度其实是源于其跨国公司依靠对资源、技术以及市场等要素经年累月的垄断在世界范围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剥削所支撑的;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持久稳定的高福利制度是难以为继的,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不稳定,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少数资本家是绝对不会贡献财富来救国救民的,甚至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危机中也不会有实质性的作为,因为这个政府是资本家的代理人,怎么可能违背资本家阶级的意志。相反,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具有保障作用的,其原因亦有三:第一,在公有制企业中,生产资料不是剥削劳动者的工具,而是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创富于己、造富于民的工具;第二,在公有制企业中,利润不会被个人占有,而是为国家和全体人民所有,是由国家统一支配进而惠及全民的;第三,在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产权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23)。
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是消灭阶级的过程,也是社会走向公平的过程,所以,促进共同富裕的标准有二,一是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二是使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得到统一。在社会主义中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完全可以从这两方面促进共同富裕的。第一,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减小两极分化的差距,增强劳动者的购买力,促进内需。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生产方式,只有生产的商品被周期性地消耗,商品才能真正地实现循环生产。我国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在国家调节有序的条件下,市场价格是比较平稳的,这就可以防止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过度集中和暴利行业的长期存在,从而有效降低了高收入群体的财富上限,与此同时,国家还会以转移支付、减免税负等方式还富于民,从而提升了相对低收入群体的财富下限。在这一“升”一“降”的过程中,两极分化的差距明显减小,劳动者的购买力得到增强,社会财富自然就不会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24),而是有效实现了对商品的周期性消耗,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循环健康的发展。第二,随着生产的持续,社会总财富的增加是必然的,所以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统一主要是通过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来体现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定是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的,促进共同富裕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途径,只有牢牢坐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提供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利润的同时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并对共同富裕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3.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虽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但是多种所有制形式也是在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下共同发展并壮大的,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一定存在一部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所以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潜伏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但是,由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对共同富裕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经济危机在理论上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化解的。“只有通过共同富裕式的发展道路,才能打破历史上因为发展过程中不平等扩大导致的繁荣衰落交替和治乱循环,才能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困局和危机,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快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2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危机可以由两个具体矛盾所诱发:一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无政府状态与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永远只能使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进行暂时性的调节。对比而言,在社会主义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则可以从理论上化解上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两个具体矛盾。第一,一方面,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与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的两个“指标”,从性质上来讲都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化大生产一定会朝着更加深化、细化、扩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愈来愈大规模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要求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规模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程度相匹配、相适应的,所以,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根本不会构成矛盾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那么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就一定会从各个方面(如产业选择、分配方式、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尤其是商品生产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这就使得“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中的“个别”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程度上都被大大降低,而所谓的“有组织性”也会是在公有制经济组织下的“有组织”,所以矛盾的这个方面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第一个矛盾也就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化解了。第二,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保障下的共同富裕不仅缩小了财富两极分化的程度,而且随着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共同发展,就只会使得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愈来愈大,相对缩小的情况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这一方面就不会出现。另一方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产生的前提是占有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与资源的量的无限扩大,但还是由于占有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生产要素与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甚至是市场主体的商品生产过程中都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尽可能地依循供求关系而按比例分配的,这就使得任何一个产业或者市场主体难以进行其生产的无限扩大,所以这个方面同样也是不成立的,这第二个矛盾也就同样被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化解了。
如果说,化解上述两个矛盾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从内部降低本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特殊贡献,那么确保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等于确保我国经济抵制外来的区域性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向我国蔓延的自主能力。所以,只有保证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而争取到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权利。
三、我国公有制经济规模与贫富两极分化之间的关系
1.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的演变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时候,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和经济危机这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而促进共同富裕又是解决潜在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共同富裕做得越到位,则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之所以要研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基尼系数可以从正面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即两极分化的程度,也就是可以从反面反映出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情势: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两极分化越严重,即共同富裕越缺失。
图1 1979年-2008年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走势图
由表1和图1所反映的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的数据与演变趋势可以清晰地发现,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也随之变得十分严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从1979年的100%下降到2008年的30.13%;基尼系数则在这30年里呈上升趋势,从1979年的0.281上升到2008年的0.491。由此可见,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表现为反向数字关系。
2.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如图1所示,公有制经济比重加速下降的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加速上升的趋势也是始于这个时间结点,所以从指标选取的代表性与相关数据的连续性等方面出发,本文选取1990年-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y)(27)、公有制经济比重()(28)、GDP()(29)财政收入()(30)、全国职工人数()(31)、进出口差额()(32)、全国职工平均工资()(33)序列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规模和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首先对模型中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存在着非平稳性,所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会存在伪回归问题。
为了分析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首先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表3是变量之间的约翰森(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3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基尼系数(y)、公有制经济比重()、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进出口差额()、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
在协整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下的长期协整方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4。
通过协整方程估计系数可以看到,公有制经济比重和进出口差额这两个变量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分别为-0.1482和-0.6642。而GDP、财政收入、全国职工人数、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这四个变量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的负向协整影响系数再次验证了本文前述理论分析的结果: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关系,即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与贫富差距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影响关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席卷全球、肆虐我国的今天,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影响,恢复并巩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刻不容缓,结合当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进行有效调控。
第一,坚持发展和壮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应随着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要在自然垄断领域和安全领域保持控制力,而且要在竞争性的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和关乎民生的社会化大需求的商品流通领域,通过平等竞争而发展壮大,并取得控制力。与此同时,国有经济还要尽可能多地盈利,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全民分配的剩余产品。国有经济的全民所有性质决定了国有经济的赢利属于全民,国有经济获取赢利,不是被鼓吹的“与民争利”,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争利”。国有经济盈利越多,越是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保证。正如**所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增加全民所得。”(34)
第二,国有企业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从“量”上壮大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要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不是要让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将公有制经济成分瓜分蚕食,而是要在牢牢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国有资本的活力,扩大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存在范围与规模,达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目的,进而捍卫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培育要素构成为切入点,促进市场主体成为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我国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在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资本优化产权结构的过程中释放出部分国有资本,与此同时,国有资本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参股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寻找新的国有资本投资方式。
第三,国有企业要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质”上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但是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出资人是国资委,而不是全国每一位公民,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大多也是由政府组织部门任命,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这样就会产生以所有者缺位为核心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形成X非效率,削弱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恶劣情况。制度的完善是创新与提升竞争力的前提,法人治理结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董事会真正代表所有者的根本利益,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和监督,监事会忠实履行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才会带给国有企业良好的自身发展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5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61页。
③《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④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⑤《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u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IzkJKr-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⑥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
⑦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⑧《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u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lzkJKr-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⑨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⑩冯华:《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
(11)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
(12)《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排名》,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90VnvsmzgNe00nrq3dpSYR4I5xlmluq8q7tUlrlOmvuBGlYuOi40EWj4TALtOPlkJKr-U9OuZVvZaiEoOOh8UIuXQHs2ec4rcVbTC-Pi。
(13)冯华:《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
(1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27-928页。
(15)徐传谌、翟绪权:《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7期。
(16)《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17)《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9页。
(18)《**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0-111页。
(19)《**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9页。
(20)《**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
(21)《**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22)《**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23)程恩富、张建刚:《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2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25)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
(26)公有制经济比重数据引自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1979年-2002年的基尼系数引自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2003年-2008年的基尼系数引自:《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40120/101518011675.shtml。
(27)1990年-2002年的基尼系数引自徐映梅、张学新:《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一个估计》,《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2003年-2008年的基尼系数引自:《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40120/101518011675.shtml。
(28)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
(29)《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50页。
(30)《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190页。
(31)《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8页。
(32)《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33)《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8页。
(3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15页。
作者介绍:徐传谌(1953-),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12;翟绪权(1989-),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对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