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资本市场论文
从创业板“变脸”现象看我国创业板存在的问题
摘要:自我国创业板市场开启以来,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一直引人注目。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于我国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以及我国其他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10月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时,那些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并没有实现高增长。本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的比较,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企业,经营业绩;成长性
一、我国创业板现状
1.我国创业板总体现状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成立至今,两年来一直处于市场的高度关注中,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已经有28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通过创业板融资平台得到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然而,目前有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就呈现出质的变化,有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洗礼下变得更加强大,有的则呈现出业绩不如上市之前。2011年,创业板公司的“三高”特性饱受投资者诟病,创业板新股破发成了常态,创业板公司股价的“去泡沫化”运动愈演愈烈,致使市盈率从2010年的70多倍直降至30倍左右。在这样的情形下,2011年末,《创业板退市制度意见征求稿》及启动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债券的有关规定,终于在呼声中出台。
2.创业板上市前后对比
截止2012年1月31日,创业板公司2011年业绩预告(快报)已经披露完毕:在273家发布业绩预告(快报)的创业板公司中,有73家公司全年业绩预减或略减,占比26.73%。具体来看,业绩预增的公司有47家,业绩略增的公司有140家,续盈的有13家;而发布业绩略减的有62家,发布业绩预减的则有11家。
回顾2010年的业绩情况,在286家有数据的创业板公司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负的有32家,占比约11.2%,整体来看,创业板的盈利并未如预期般高速增长。而2011年三季度发生的创业板公司大面积业绩“变脸”的情况,更加清楚的证明了创业板
高成长性的落空:截至2011年三季度,所有创业板企业2011年来平均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16.65%,低于中小企业板17.17%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也远远低于上证A股28.47%和深证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润增长率。如果以“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为参考标准的话,根据2010年的年报数据,在当时创业板192家公司中,达到这一标准的是100家,即还有近一半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低于30%,其中增速低于10%的公司就有27家,占总数的14.06%,有15家公司还是负增长。而从2011年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在271家创业板公司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的公司有119家,仅占43.9%,超过一半的公司营收增速低于30%;从净利润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低于10%的公司有115家,占创业板271家公司的42.44%;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的公司有78家,占28.78%;同比减少30%的公司就有41家,占15.13%。
表1 创业板全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中位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盈利能力、成长性整体下滑的情况,与预期差距
较大,显然高成长的的神话已然破灭。由此暴露出我国创业板市场运营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下将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议。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良莠不齐、成长性不高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不但规模有限,资金缺乏,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结构不规范、内部控制薄弱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发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质量较差公司也进入创业板市场,这些并不具备高成长性的公司在进入创业板后就会出现业绩“变脸” 现象。存在问题的创业板公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创业板市场中存在着寄生公司。这类创业板公司的业务绝大部分依附于其他家公司,一旦其他家公司中止该项业务就会影响这类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如神州泰岳、恒信移动等都是属于此类。
以神州泰岳为例,该公司的发展完全依附于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该公司只是飞信业务的运营维护商,只是飞信业务的“保姆”。但这个“保姆”对飞信业务的依赖却到了不能缺少的地步。以2009 年为例,神州泰岳全年的总收入为72275.87 万元,其中飞信业务的收入就达到44102.83万元(同比增长58.74%),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61%。2009 年神州泰岳的净利润达到27075.17 万元,而来自飞信业务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8170.70 万元(同比增长99.74%),占当期净利润的67.11%。可以这样说,如果“飞信”飞走了,神州泰岳马上就从天堂跌入地狱。
其次,有些创业板公司不属于成长型公司。我国推出创业板本意是为处于发展期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资金,但现在上市的公司并非都符合这一条件。像首批上市的28 家公司实际上就都属于成熟企业,后几批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也不乏这种情况,例如今年9 月初上市的嘉寓股份公司早在1987 年就已成立。这些公司早就过了成长期,其业绩基本上难有高成长性。还有些创业板公司在成长性
不够的情况下,利用各种“专利”进行包装以期实现上市,但真正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含金专利并不多,因此这类公司上市后也并不能表现出高成长性。而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后主营亏损、利润下降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此外有些创业板公司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筹资使用、信息披露、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多项问题,甚至有个别公司连最基本的公司运作都不规范。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爱尔眼科公司,该公司在董事会、薪酬考核委员会和股东大会运作方面都存在严重管理问题。
2.市场机制不完善
首先,表现在创业板市场的发行制度不够市场化。我国创业板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三高”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创业板的发行制度没有贯彻市场化原则,没有实现在价格市场化的同时推行规模市场化。虽然创业板企业的上市发行都遵循了市场询价原则,但由于上市企业的数量完全没有市场化, 上市指标供不应求,因此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首批上市的28 家迎来上市流通“解禁”, 创业板公司的高市盈率将必然导致二级市场盈利空间很小,炒作可能性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会承担很大风险。
其次,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体制薄弱。创业板市场是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还不成熟,相关法规正在探讨之中;另外,创业板市场的上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股本规模较小,通常处于创业期和产业化初期,使得市场蕴含着极大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目前不少创业板市场为了争夺上市资源而降低发行标准, 如果对上市企业审核不严的话,极易导致大量仅仅依靠包装或概念炒作而缺少实质性业务的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加大创业企业自身的风险并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而当前创业板市场上出现的业
绩变脸、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寄生公司等现象,都说明首届创业板发审委在发审过程中的把关不严问题相当严重。最典型的例子是创业板首家被取消上市资格的苏州恒久公司的首发申请竟然顺利过会。
同时,相关保荐机构在保荐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创业板公司的资质调查不够深入、内核环节把关不严、申报文件不齐备、估值报告不严谨等,从而造成部分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混入创业板市场。
另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相继迎来流通“解禁”,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采取的交易制度可能也会给流通市场带来新的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资产规模偏小,经营年限较短,无力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而市场上流通股份又较少,那么现有的竞价制交易制度将无法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而且作为保证市场高效运行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退市制度还迟迟未出台,这也会使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定位创业板,以增长潜力为定位主题并加大力度审查企业的成长性,使创业板市场能够真正为自主创新企业服务。
2、完善创业板发行制度,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国际上股票的发行制度接轨(注册制),限制高市盈率;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质量和内在质地,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3、在当前发行制度下,监管部门要逐步完善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保荐机构的履职行为,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与规范,防止保荐代表人违规持股。
4、完善交易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针对中小企业股市存在的流动性、稳定性差这一特点,引入做市商制度,完善交易制度;建立健全创业板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制度,尽快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细则,做到引导市场资源流向优质企业,并有效遏制市场饼度投机与违规违法行为, 从而实现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真正保护。
参考文献:
[1]徐蕾.浅析中国创业板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7).
[2]章卫平.我国创业板市场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李华.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及评价[J],商业现代化,2010,(01).
[4]陈微笑.创业板:让梦想成真.互联网天地[J],2009,(06)
[5] 21世纪经济报道.破发企业涌现创业板估值体系面临考验[DB/OL]. .2010-10-11.
[6]杨环,许睿.浅谈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及问题[J].特区经济,2010,(12): 116-117;喻欣.破发—创业板“溃坝”的前奏[J].股市动态分析,2011,(03):17-18.
[7]徐洪才.当前我国创业板市场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1,(01):27-29;高翔.中小企业创业板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3):58-59.
【8]徐洪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监管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我国创业板发展的问题及出路[J].生产力研究,2010,(02):84-85;程颖,王荣宝.浅谈我国创业板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现代商业,2010,(20):16.
[10]王晓津.海外创业板运作机制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牙伟.国际创业板市场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创业板发展的启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215-216.
【11】对我国创业板“三高”现象的思考,陈建华,张宇光,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第28卷
范文二:中国资本市场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二十年作用及展望
摘 要:1990年12月19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走向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而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有着进一步的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资本市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
引言:
随着我国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1992年10月25日证券委及证监会成立。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以及2005年《证券法》的修订案的通过和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逐步走向完善。中国股市20年,也是一部制度规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的监管史。中国股市从最初监管体系不畅、法治不健全、理念无从谈起,以至被称作“大赌场”,到如今发展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制度和监管一直是推动其前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20年风雨激荡,20年筚路蓝缕,建立起了资本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证券执法力量大大加强,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在内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基石愈加稳固。两大交易所的相继成立,B股,H股的建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
券试点获批,我国资本市场内容不断丰富,交易品种逐渐增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基本建立起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票转让系统以及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在内的多层次体系。中国股市就此开始风雨兼程的20年历程,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开启创建资本大国的梦想。还有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上海证券交易所从开业时仅有8只股票、5种国债、8只企业债和9种金融债,流通股总额不足7000万元的“袖珍市场”,到如今已初步形成蓝筹股市场的框架,拥有892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已达18.42万亿元,日均交易量达126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则主攻中小板与创业板,从最早的“老5股”发展到现在的115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9万亿元,流通市值4.99万亿元。同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半年,深圳证券市场IPO家数和融资额已均位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2010年3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这标志着经过4年精心准备的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同年4月16日,首批四个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纵观资本市场发展二十年,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企业特别是改制后国有企业的发展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形成生产的规模效应。同时资本市场通过在公司治理,风险释放,财富增长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资本优化作用,我国现在的很多好企业可能在资本短缺下破产,倒闭。资本市场是我国企业起航腾飞的动力。
2.资本市场推动着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逐渐向现代金融体系过渡。我国的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的银行为主体的体系。而发达现代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构筑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不仅可以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且可以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我国长期以来银行承担者大量的金融风险,随着我国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金融风险得到了很好的分担,商业银行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在世界银行业的竞争力有了大的增强,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得到了脱胎换骨是的变革,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前列。中国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经受的起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并能助中国经济率先经济复苏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是不可分开的。
3.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国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新的投资渠道,提升了我国国民的金融意识。温总理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我国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只有发展好了资本市场,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才能不断地增加资本收入。资本市场二十年的发展,数以万计的个人投资者加入了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
利益和资本利得。这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是分不开的,没有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平台,中小投资者是很少敢来投资的。像我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个体投资者享受到分散风险,组合投资好处,并且为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增加了途径。资本市场给全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收益风险不同匹配的,可以自主选择并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进而为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在民众参与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投资者群体的金融意识,民主意识和政策观念。这些都是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的利益,投资者只有了解了国家政策的变化,才能抓住资本市场的方向标,立于不败之地。资本市场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形成,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
4.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投资者为了回避风险,其实主要是流动性风险,而资(下转第37页)(上接第35页)本市场的发展恰恰给投资者一个避险的工具。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买卖公司的股票,而获得了流动性。为了增加流动性,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获得更多的收益,金融创新不断产生了。可以说流动性是金融创新的原动力。纵观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但有中小投资者,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加入,给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流动性有了新的定义。而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走向完善,但还与发达的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我国未来资本市
场的发展:
1.随着我国金融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试点,我国基金业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出台之后,将大大丰富基金的产品线。含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模式的基金产品将孕育而生。阿尔法策略基金或者可转移的阿尔法策略基金是通过股指期货设计而成的。即在现货市场买入某证券组合,在期货市场做空股指期货获取阿尔法收益。而可转移阿尔法策略,将阿尔法收益转移到其他大类资产中,即在获取某类资产阿尔法收益的同时,买入其他打雷资产的指数产品,构造被他组合来获取基准收益。在不改变原有资产配置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收益。他们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运用融资融券可以设计130/30基金,即130/30基金将资产的30%投资于空头组合,130%投资于多头组合。对于套利基金和算法交易基金等也可以在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动下产生。这将大大丰富基金产品和提高投资者对基金的持有率以及资本市场的占有率。
2.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力是产品的创新。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各种创新都需要卖空机制。随着资本市场推出的融资融券交易已经使得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同时资本市场也衍生产品提供了交易平台。各种交易软件的应用和场内场外的交易场所,为产品的创新成为了可能。基础金融产品的不断增加和完善,使得衍生产品的创新有了创新的依据。深交所已经推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交所在主板市场的做大做强及国际板块的实施和两大交易所提供的各种板块
指数都是产品创新的依据所在。只有完善稳定的基础金融市场,才能有条不紊的推动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3.国家证券法规以及监管部门将继续在资本市场上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发达资本市场的运行,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超过普通的经济危机。每次监管的松懈,国家证券法规的缺失,将造成金融界的危机和紊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证券法规必然需要不断的更新,跟进,监管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监管人员的素质要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都将关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长期较快发展的提前保障。刚刚过去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效监管的缺失,法律法规显然明显落后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速度,积聚了大量的市场风险。
4.我国的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需要搞清楚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到底离国际化有多远。也就是说差距到底在哪里。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是否国外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现在的发展水平。在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过程中,还得考虑我国大众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水平,不要将金融创新产品成为了我国少数人玩弄的游戏,而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主要成就是什么[J],特别策划,2010(10),20-21.
[2]娄静,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对基金的影响[J],市场研究,2010
(5),86-88.
[3]开昌平,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4),56-58.
[4]朱毅,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防范问题探析[J],华北金融,2010(9),47-49.
范文三:有关资本市场的论文_资本市场的论文
有关资本市场的论文_资本市场的论文
篇一:资本市场运作论文
每股收益定义
每股收益(每股盈余)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 比率越高, 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数
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利润100W,股数100W股 10元/股,总资产1000W
利润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润100W,股数50W股 40元/股,总资产2000W
利润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收益指标计算公式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期末净利润?期末总股本
使用该此物指标的方式
一般的投资者在使用该财务指标时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通过每股收益指标排序,是用来寻找所谓“绩优股”和“垃圾股”;
二、 横向比较同行业的每股收益来选择龙头企业;
三、 纵向比较个股的每股收益来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
每股收益对投资者的意义
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红利,大多数时候是送股,同时为了融资会选择增发和配股或者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所有这些行为均会改变总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总股本发生变化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再纵向比较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你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没有很高的增长率,甚至是负增长。G宇通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递减的同时,净利润却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长率。
应当列示每股收益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 号——每股收益》的规定计算和列示。
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时,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个数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将公司的净利润除以公司的总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当前获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历年的变化,是研究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数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获利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数字。与其他国家会计制度比较,相对来说,我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帐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帐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折扣了。另外要注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够。如果这些资产的实际损耗与贬值的速度大于其折旧速度的话,当最终要对这些设备更新换代时,就要付出比预期更高的价格,这同样会减少当前实际的盈利数字。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变化时,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净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没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摊到每股的收益就变得较小,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如果以此便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
注意公司过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
业务是在配股后较大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仅仅从每股收益来看,目前的确有较大增长,但是这部分盈利可能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购了一定公司,将该公司的利润纳入本期的报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长。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额。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
公司净资产代表公司本身拥有的财产,也是股东们在公司中的权益。因此,又叫作股东权益。在会计计算上,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全部债务后的余额。公司净资产除以发行总股数,即得到每股净资产。例如,上述公司净资产为15亿元,总股本为10亿股,它的每股净资产值为1.5元(即15亿元/10亿股)。
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还以上述公司为例,其税后利润为2亿元,净资产为1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3.33%。
“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也叫“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即企业总资产中,投资者所应享有的份额。“每股净资产”则是每一股份平均应享有的净资产的份额。
从会计报表上看,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主要由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组成。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在公司正常经营期内是不
能随便变更的,因此,每股净资产的调整主要是对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
每股净资产对投资者的意义
每股净资产之所以要调整,是因为受现行会计制度谨慎性的限制,部分会计核算方式与国际惯例尚有一定的距离。根据国际通行会计准则,企业的支出有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之分,收益性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则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对每股净资产指标的调整,实际上是扣除了资产中的一些潜在费用或未来费用,无疑是更加适应了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
ROE = P/E0
(P为报告期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初期股东权益);)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
的收益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还以上述公司为例。其税后利润为2亿元,净资产为1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目前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通知的规定: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ROE = P/【E0 + NP?2 + Ei×Mi?M0 - Ej×Mj?M0】 . 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
末的月份数。
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意义
一、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比较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2)
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1)中,分子是时期数列,分母是时点数列。很显然分子分母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比较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应该是个强度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
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分子净利润是由分母净资产提供,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根据平均指标的特征可以判断通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计算出的结果是个平均指标,说明单位净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一般水平。
二、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含义比较
由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1)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能够很好的说明未来股票价值的状况,所以当公司发行股票或进行股票交易时对股票的价格确定至关重要。另外全面摊
薄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公司价值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常用来分析每股收益指标。
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说明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利用单位净资产为公司新创造利润的多少。它是一个说明公司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的大小的一个平均指标,该指标有助于公司相关利益人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确判断。
三、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计算选择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一个综合性佷强的指标。
从经营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角度看,应使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该指标反应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于经营者总结过去,制定经营决策意义重大。因此,企业在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析企业财务情况时应该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另外在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也可以采用。
从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人股东看,应使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1)中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只是基于股份制企业的特殊性:在增加股份时新股东要超面值缴入资本并
篇二:上证指数论文资本市场论文
上证指数论文资本市场论文:通货膨胀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
响研究
摘要:我国今年一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5.0%,
物价不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虽然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式通
货膨胀,但这种情况在持续下去通货膨胀将会演变为“飞奔
式通货膨胀”,进而会影响股票市场剧烈的波动和持续的震
荡,因此,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文从界定通货膨胀开始,通过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以
及通货膨胀的演变,来研究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有何影
响。
关键词:上证指数 资本市场 通货膨胀
一、如何界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其实就是手中的货币在贬值,我们日常所需的
粮食、蔬菜等核心商品都在不断的上涨。在平时的生活中不
知不觉的就感觉手中的钱币不值钱了。我国一直把控制通货
膨胀、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中央银行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模
式。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曾公开说过“通胀是央行的天敌”。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
量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也就是现实的购买力大于现实的产
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各种商品的物
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
供给。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通胀,但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其
进一步演进及发展到恶化的情景。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我国201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出炉,在一季度中,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已达5.0%,其中,城市上涨4.9%,
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
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
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同时,
现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3.25%。此次数据的公布,食品仍
是引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行的主要动力,再者就是
居住上涨幅度仍然较大,为了进一步控制货币总量,央行于
今年4月21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息
等措施也会随之而来,但遏制通货膨胀,央行的这些措施具
有较强的滞后性,用经济学术语说即“粘性较大”,通货膨
胀短期内难以逆转。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将支撑国内股市及商
品期货市场稳健上行,中期向上的格局仍将延续。通货膨胀
压力进一步增大,投资者将更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
种,对股市及商品市场来说是利好,我个人认为股市短期调
整后市场仍将是上升趋势。
三、“温和式通胀”很可能演变为“飞奔式通胀”
(一)国内的影响因素
最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适度宽松为主,1999
年全国m2为9万亿,2010年是72万亿,将近等于我国2010
年gdp(39万亿)的两倍;此外,从2008年起,我国货币
政策继续实施宽松政策;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9.59万亿,
2010年为8.36万亿;同时,我国启动的四万亿国家投资对
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基本建设还在持续在建之中,
后期还会进一步追加相应的配套资金,因此,我国近年来向
社会投放了大量货币。
(二)国际影响因素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所
致。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几千亿美元中有80%来自美国,
如果美国的货币政策有所变动,会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美联储2010年11月启动了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
次政策的实施,目的性很强,首先是促进美国经济的稳步回
升,美国上一次的宽松政策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
不利影响,对经济下滑起到了遏制作用;其次,可以降低失
业率,宽松政策的实施,会增强美国国内消费者投资与消费
的信心,可以很好的缓解失业问题;再次,可以转嫁国内经
济危机,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贬值,使美国
商品在国内竞争力增强,削弱了国外商品的竞争优势,为美
国的制造业发展创造了空间。
四、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003-2006年通货膨胀与股市起伏。从2003年末开始,
我国物价消费指数持续走高,从12月开始,cpi达到3.1%
以上,2004年6月更升至5%以上。但由于我国及时采取的
宏观调控政策,从2004年11月之后物价就出现了明显的回
落。2003年,中国股市局部牛市开始,大盘呈现震荡走势。
从2004年的1月30日到2005年4月30日,市场经历了一
波下跌行情。其原因是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
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而
2004年内证监会高层的人事变动以及国内几大券商的清盘,
都使股市陷入低迷。从2005年4月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
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次行情始于中国证监会2005年4
月30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
的通知》,股改行情因此开始启动,各种利好消息纷纷出台,
同时,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家宏观基本面的持续向好
等正面消息,上证综指持续走高,截至2007年10月,上证
综指已达到6124点。2006年cpi增长1.5%,2007年cpi增
长4.8%,2008年cpi增长5.9%。自2007年10月上证综指
从6124点用一年的时间股指跃回到1664点。2009年cpi增
长-0.7%,2008年10月上证综指从1664点上涨到2009年8
月的3478点。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货膨胀对我国股市存在负面影
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不断上涨会使股票指数下跌,
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也会作用在股市上,使股指发生波动。
一方面,市场会对当前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出台作出一定的反
应,另一方面,市场也会根据政策对未来进行适当的预期,
最终的结果会反映在股票指数的走势上,通货膨胀通过经济
预期向股市传导的路径得到很好的验证,通货膨胀的发生通
常会影响到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而信心的丧失会
马上反映在股市中,产生比较明显的利空情绪和行为。
参考文献:
[1]谢百三.化解通胀压力、搞好股市的13条建议.上海
证券报.2010年11月22日
[2]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2003
[3]刘忠江.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j]求索,
2008(3)
篇三:资本市场运作案例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资本市场运作案例》课程论文
专
学 生
学
指 导
提 交
论 文业姓 名 马 杰 号老 师 伍 艺 时 间成 绩
目录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一)概念
1、什么是资本运作
2、内容
3、分类
4、特征
5、作用
(二)资本运作高手
二、资本运作模式
(一)扩张型
(二)收缩型
(三)创新型
三、资本运作的十大观念
四、经典案例——德隆集团
五、总结
六、文献来源
一、资本运作
(一)概念
1、什么是资本运作
又称资本运营、资本经营、资本营运,是中国大陆企业界创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简言之就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和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
2、内容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资产重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3分类
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存量资本经营和增量资本经营。存量资本经营指的是投入企业的资本形成资产后,以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资产经营是资本得以增值的必要环节。企业还通过对兼并、联合、股份制、租赁、破产等产权转让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量资本经营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增量资本经营是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筹划和管理。包括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结构的优化、筹资与投资决策、投资管理等。
从资本经营的形式和内容来划分,可以将资本经营分为实业资本经营、金融资本经营、产权资本经营以及无形资本经营等。实业资本经营是以实业为对象的资本经营活动。金融资本经营是指以金融商品(或称货币商品)为对象的资本经营活动。产权资本经营是指以产权为对象的资本经营活动。无形资本经营是以无形资本为对象的经营活动。
4特征
资本运作和商品经营、资产经营在本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不能将资产经营、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等同。资本经营具有如下三大特征: (1)资本运作的流动性(2)资本运作的增值性(2)资本运作的增值性
资本运作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的特征,还具有资本运作的价值性、市场性和相对性的特征。
5、作用
资本运作是整合资源的法宝
资本运作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
资本运作也是企业快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利器
(二)资本运作高手
中国的企业家中,很多人都有李嘉诚情结。他们崇拜李嘉诚,不是因为李嘉诚钱多,而是因为李嘉诚高明的投资眼光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对李嘉诚来说,钱多只是果,高明的投资眼光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才是因。
高手之唐氏兄弟
人气指数:?????
创新指数:?????
观赏指数:?????
参考指数:?????
代表作品:整合新疆屯河
高手之郭广昌
人气指数:????
创新指数:???
观赏指数:????
参考指数:????
代表作品:控股豫园商城
高手之袁宝
人气指数:??
创新指数:??
观赏指数:?? 参考指数:????? 代表作品:生吞海尔生 人送绰号“北京李嘉诚”
二、资本运作模式
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 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2、 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3、 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 ,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 ,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 ,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 ,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 ,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 ,
范文四:资本市场管理研究论文
天津商业大学
《资本市场投资管理研究》 结课论文
学院 :理 学 院
班级 :用物理 1应 0-01 姓名 : 刘伟东
学号 : 20102468 授课教师 : 孟 俊 婷
论文题目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价值分析 2011年 10月 15日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价值分析
班级:应用物理 10-01 学号:20102468 姓名:刘伟东
摘要 : 受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 全球汽车业深陷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 退中。 而 2009年 3月 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 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是中国汽车业的战略机遇。 李书福自称:“农村青年迎娶 了斯堪迪纳维亚的美妇人。”此次收购案的影响不亚于当年的印尼海啸,对此, 中国的业内资深人士和业外人士纷纷提出质疑。 秘鲁工会对抗首钢案, 上汽收购 韩国双龙案仍记忆犹新, 因此很多人的态度并不乐观, 吉利与沃尔沃能否真正的 承受住暴风雨的袭击,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关键词 :技术、品牌、市场
一、公司简介
<1>吉利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 车领域以来, 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 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现资 产总值超过 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 500强 ,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 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2>沃尔沃公司: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吉利收购沃尔沃背景 :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 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
2008年巨亏 15亿美元, 其销量相比 07年降幅达 20%以上。 以下为沃尔沃近 四年经营数据:
销量
金融风暴来袭, 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 其在 2008年的销量仅约 36万辆,同比降幅达 20%以上。
销售收入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 2008年, 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 由 07年的约 180亿美元跌至约 140亿美元。
税前利润
沃尔沃公司 6日发布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 , 该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 55.6亿瑞 典克朗 (约 7.2亿美元) 。 沃尔沃还表示, 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净亏, 也是迄今的最大亏损。
报告中称, 公司第二季度净亏 55.6亿瑞典克朗 , 超出此前曾有分析师预测的 净亏 34.1亿瑞典克朗。二季度收入由上年同期的 803.1亿瑞典克朗下降 33%, 至 539.6亿瑞典克朗,也低于之前分析师预测的 558.7亿瑞典克朗。
沃尔沃公司还预测, 09年欧洲及北美重卡市场将减 30%到 50%,不过需求下 滑趋势似乎已开始走平。首席执行官雷夫约翰森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第二季 度,需求继续疲软,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沃尔沃集团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 重点是要加强盈利能力。 ”沃尔沃集团总裁莱夫·约翰松也表示, 由于受到金融 危机严重影响, 全球市场需求仍未复苏, 是导致该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需求形势在今年下半年依然严峻。
三、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吉利作为中国民营轿车的佼佼者, 其品牌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一直在不断进 化。从最早的“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后来变成“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 车”,再到“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吉利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模式。 吉利如果想要 成功的完成战略转型,无疑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而“草根”出身的 吉利一直以来给人一种低端的品牌形象。 沃尔沃作为国际知名轿车品牌, 拥有知 识产权和先进的技术。 如果吉利能够有效运营沃尔沃的品牌, 成功消化融合沃尔 沃的先进技术, 将会大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使品牌定位和技术水平上升一个档 次。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 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但一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市 场以非洲和拉美国家为主, 无法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吉利收购世界知名品牌沃尔 沃轿车,无疑将取得一张进入欧美等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3、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
沃尔沃作为世界知名品牌, 拥有独立的运营团队, 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沃 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 “绅士精神、 挑战极限、 高 尚生活”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 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学 习沃尔沃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 进而消化融合化为自身的骨肉, 形成企业 的核心竞争能力。
4、李书福的个人因素
福特出售旗下的品牌沃尔沃, 实属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的无奈之举。 对于吉利 来说, 收购沃尔沃的难度不言而喻, 收购后的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 但具有敢赌 敢拼敢挑战精神的李书福来说, 这是值得冒险的。 李书福的个人魅力贯穿于收购 的整个过程, 宏伟的汽车梦鼓舞李书福在遭到福特拒绝时并未放弃。 吉利能够成 功收购沃尔沃,李书福个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沃尔沃选择吉利的原因 :
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 延, 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 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 出售沃尔沃这个亏损 大户,并获得一笔宝贵的流动资金,对于正执行拯救计划的福特汽车公司而言, 是一个必须完成,而且要尽快完成的任务。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9年,全 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 奔驰、 宝马、 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 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 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 沃尔沃轿车 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 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 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五、吉利收购沃尔沃过程 :
(一)并购前的准备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 8年, 正式跟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沟通也 将近 3年多。早在 2008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吉利便秘密成立 了项目小组, 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 项目组成立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第二,制定总体收购 战略;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 提交竞购建议书, 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 第一印象。 2009年 10月 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完成
2010年 3月 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签署 了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控股集团以 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 100%股 权。 除了股权收购, 本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 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 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三)收购清单
吉利购买沃尔沃的具体内容包括:
Volvo品牌: Volvo仍然是全球知名的豪华车品牌,拥有百年历史, 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一直为外界好评。 沃尔沃知识产权:通过收购,吉利从沃尔沃还获得了若干可贵的知识 产权专利。由于沃尔沃过去在安全性能、汽车平台、发动机、车型设计等方面的 积累,吉利将会获得很大一部分知识产权财富。
境外工厂和员工:沃尔沃目前在全球有数万名员工, 其中约 1.6万人在 瑞典。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 同时也将适时在 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福特汽车提供支持:为确保剥离过程的平稳完成, 在过渡期间, 作为交 易的一部分, 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工程技术、 信息技术、 常规部件的模具等方 面提供支持。
研发人才:研发人才是决定沃尔沃能否重生的重要因素。吉利承诺沃 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 工厂不裁员。 并为沃尔沃制定了全新的复兴计划, 每 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并大加中国元素。
全球经销商网络:吉利还将拥有沃尔沃分布在全球 100多个国家的 2500家经销商,其中 60%和 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这样的经销 商网络不仅是沃尔沃的财富,也将可能有益于吉利汽车海外梦想。
供应商体系:供应商体系是保证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沃尔沃在生产、 品质等各方面的质量保障。 吉利在与福特的收购协议中, 包括了与福特、 沃尔沃 一起稳固原有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条款。
(四)资金来源
吉利向沃尔沃原来的东家福特支付 18亿美元。 但除收购外, 还有现金 流、向沃尔沃输血等资金 , 共需 27亿美元。 27亿美元资金约一半来自国内资金, 另一半来自国外,包括美国、欧洲、香港等地资金。国内资金中 50%以上是吉利 自有资金, 其余是银行资金。 此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是 18亿美元 , 但吉利还 准备了 9亿美元的后期运营资金, 用于新产品投资、 推出产品成本、 可能的设备 更新,以及周期性低迷时期的周转资金等。
六、吉利并购沃尔沃会获得的收益
首先, 从市场营销上看, 沃尔沃曾经举办许多知名的赛事, 沃尔沃让自己的 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 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其次,从财务数据上看, 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 42.89亿元,而沃尔 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 1000亿元。 把总收入超过自己 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 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的“蛇吞象”之举,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
第三, 从品牌价值上看, 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而收 购沃尔沃正是吉利突破品牌发展瓶颈的一个最为现实的需要。
第四,从技术上看 , 吉利在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战略, 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是空谈。
第五,从设计方面来看,一个汽车的设计对于汽车的销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 塑造一个独立品牌价值的品牌一直是汽车竞争的本质。 吉 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能把骑骑车的设计理念逐渐融入其他产品线, 并衍生出新的 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吉利产品线的总体设计水平。有技术的汽车才能走遍世界, 李书福曾经说过,要让中国的车走遍全世界。
第六,从人才方面看,现今的社会,是知识与科技双向发展的社会。人才在 社会与各地的发展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汲取更高端的 工业设计人才和品牌策划人才。
第七, 从运营成本上看, 如果能生产出一辆是吉利的价格、 沃尔沃的质量的 话,那么相信市场的空间将会是巨大的,而这一切并非不可能。
第七,从启动资金上看, 1999年福特 64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而今天吉利以 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节约很大一笔资金。对于未来资金的盘活有很大的助益。
最后,从实力上看,并购沃尔沃使吉利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七、并购成功后要面临的问题及考验
第一、人才和技术的流失。何消化沃尔沃的人才和技术,这个是吉利 蛇吞象最难吞掉的部分, 即使技术有保障, 但是关键问题仍在于技术的自主消化 吸收和后续开发,吉利恰恰属于后发企业。同时,在吉利与福特的约定中,沃尔 沃的相关技术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用到未来的吉利汽车上。在各种知识产权中, 福特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知识产权享有使用权。
第二、昂的品牌运营成本 。因为吉利基本上只能按照沃尔沃目前的模式去 运营, 要进行改变调整很难, 但如此以来, 高昂的运营成本恐怕并不是吉利所能
承受的起的, 如何协调好沃尔沃现行的管理运营模式和吉利当下低成本的运营态 势,显然也是需要大费周章的问题 。
第三、应对品牌、文化差异。
第四、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并保持品牌的良好口碑,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第五、难度加强:一方面,沃尔沃总部仍设在瑞典,研发团队和生产团队很 多都在海外市场, 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 同时更要考虑布 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 另一方面, 吉利缺乏运营跨国汽车企 业的经验,因此吉利要充分消化沃尔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六、问题。目前,吉利应该是高负债运营,中间环节出现纰漏,可能会造 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银行是不会给他提供贷款的,风险性太大。
第七、的可持续性问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军团在进军中高端市场过程中, 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不对称。
第八、营销网络,众所周之,海外销售的基石是稳定的供应网络,而沃尔沃 重要的零部件供应链大多还掌握在福特的手中。
。
参考文献:
A:中新网
B:人民网
C:汽车信息网
范文五:资本市场运作论文
证券投资中财务指标PK技术指标,阐明理由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相关金融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
(二)证券投资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有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其中基本面分析法包含财务报表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包含技术指标法。
1、 财务报表分析法
把仅仅对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叫做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把包括所有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叫做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本论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将是狭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相关财务指标分析居于核心地位。
2、 技术指标法
指标法要考虑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给出数学上的计算公式,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得到一个体现市场的某个方面内在实质的数字。这个数字是指标值。指标值的具体数值和相互间关系直接反映市场所处状态,为我们的操作行为提供指导方向。目前在证券市场上较流行的技术指标有相对强弱指标(RSI)、随机指标(KD)、趋向指标(DMI)、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平衡量(OBV)等。
(三)财务指标和技术指标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中国《企业财务通则》中为企业规定的四种财务指标为: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净利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发展能力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
2、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分析是当今金融证券技术分析最重要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数学、统计或其他方法将金融市场的原始数据处理成具体的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制成图表,这些图表就是技术指标。
二、理论意义比较
(一)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及其它利益相关人了解和把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而且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有无问题和疑点,有无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
(二)技术指标法
1、对价格历史变化状况作实证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此作为预测未来价格走向依据。
2、可对价格短期变化的趋势、幅度做出定量分析,便于投资者寻找到买卖时机。
3、不关心股价变动的原因,也不注重股价绝对水平是高估还是低估,更强调的是价格变化相对高低点。
4、对投机性的短期操作更有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方法是有一定价值的,特别是在短期投资和确定证券买卖时机上具有优越性。
三、基于现实的投资决策
(一)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存在弱相关性
1、中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和不完善,各项制度不健全,中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市”和“投机市”。
2、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水分太大,越是被公认为绩优股、高速成长股,特别是在同行业业绩平平的情况下,越有可能存在造假嫌疑,使相当多的投资者认为分析财务报表毫无意义。
3、社会中介机构存在信用危机。
4、我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是大量的个体股民或散户,缺乏大的机构投资者,而个体股民或个体投资者出于专业知识水平、分析成本费用等限制,无法将财务报表分析,特别是跟踪分析纳入自己的投资决策中。
(二)广大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过于偏重于运用技术分析方法。
诚然技术分析方法在确定股票买卖时点和短期投资上具有优越性,但它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它的负面影响和局限性同样不可忽视。
(三)基于现实提出的建议。
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运用基础分析方法特别是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指导证券投资决策,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被庄家操纵,优化个人理财,而且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四、财务报表分析法的应用出现的问题
(一)要注意的因素
1、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2、经济环境和经营条件的变化对财务数据的可能影响。
3、财务数据背后的现实基础。
4、公司拟投资项目。
5、资产重组。
6、关联交易。
7、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8、税收政策变更。
这些因素通常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反应,有的包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有的包括在其他一些 经济资料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法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投机气氛过浓,内幕交易,庄家操纵及“政策市”特点过浓,运用技术分析法,投资决策经常出现错误。而财务报表分析也不是无可挑剔的,它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 自身的不足。
1.1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缺陷
现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固化的静态指标,往往只注重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能力,而忽略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偿债能力。
1.2营运能力指标存在的缺陷
营运能力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数据与损益表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但是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时点值,而损益表反映的是时期值。
1.3盈利能力指标存在的缺陷
目前收入增长的费用有可能是一年或几年之前所引起的,但会计分期的核算人为隔断这种联系,形式上的配比掩盖了实质上的配比。与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没有做一划分,单纯的以全部成本费用来表示盈利水平,不能反应出企业真正的盈利情况。
1.4发展能力指标存在的缺陷
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只是从数量的增长和扩张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并没有从这种增长的质量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没有考虑这种增长是否协调,是否可持续。
2、 现阶段发展的不足。
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不完善的,只有反映财务信息的指标,而没很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可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还表现在非常注重相对指标,而忽视了绝对指标。
五、财务指标和技术指标的综合考虑
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不完善的国情决定了技术指标法的缺陷。而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等不健全、不完善,又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作假。
究竟在投资决策时,投资者用财务指标还是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决策?技术派的投资者,相信技术指标,不相信财务指标。技术指标来自于市场的真实数据,可信度高,财务指标是会计人员算出来的,经常会作假还过时。基本面投资者相信财务指标,不相信技术指标。财务指标来自于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可信度高,技术指标随着行情随时变化,根本没有分析价值。折中主义,讲究技术指标与财务指标的结合,追逐强势股要看看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
不同的投资者,看不同的指标。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理念、因而有不同的盈利方式。我的观点是:建立一套证券投资综合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技术指标,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分析了解应购买何种股票,预测较长期趋势,通过技术分析让我们把握判断短期走势和具体购买的时机。
参考文献
王辉.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技术指标的背离——基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教学的思考,2011 熊雷.证券投资中财务指标应用探析,2012
张淑稳.浅析财务指标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银河证券李海滨.技术指标、财务指标与投资
陈军.略论证券投资财务比率分析指标
吴云勇,范树杰.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研究,2012
刘兰英.浅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2010
肖文.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相关性研究,200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