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语文资源与评价七年级上答案
121页: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不屑(xue) 卷 (zhi) 孜孜不倦(zi zi )
jue) 恭喜(gong) 不言而喻(yu) B. 倔强(
C. 档案(dang) 汲取(ji) 锲而不舍(qie)
mo) 禁闭(jin) 根深蒂固(di) D. 模式(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去粗取精 恭喜 根深帝固
B. 墨守成规 放弃 孜孜不卷
C. 真知灼见 推敲 不言而愉
D. 寻根究底 渊博 锲而不舍
3. 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
(1)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
斩棘、一往无前。
(2)新课程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培养自己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能力。
4、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持之以恒 兴高彩烈 漫不经心 锲而不舍
赫赫英名 不言而喻 根深蒂固 轻而义举
心不在焉 行之有效 一劳永逸 切切私语
错别字:
改字:
5、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寄托离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阐述
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4)孔子说赐给孔文子“文”的谥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因此要广泛地向别人学习,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狼》这篇短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8. 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选文中点明本课课题的一句话是什么,
10. 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教授的目的是:
伽利略的目的是:
11.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
反应相照应,
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2. 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
2
117页:
1. 给加点字注音。
喻皓( ) 狗蝎( ) 其蝝( )有钳
梵( )天寺 岁以大穰( ) 2.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千万蔽地( ) (2) 悉为两段( )
(3)岁以大穰( ) (4) 患其塔动( )
(5)人履其板( ) (6) 方为秋田之害( ) 3.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为秋田之害 喻皓之妻
B(乃以瓦布之 岁以大穰
C(其蝝有钳 人履其板
D(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 旬日子方皆尽。
(2)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3)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5.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6. 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3
113页: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闪烁( ) 骨骼( ) 炫目( )
zhuo ______ 热 rong _______ 解 茫无ya_____ 际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广漠 光班 辽阔 稀薄
B. 宇宙 绚丽 炫目 慑氏度
C. 纺锤 恒星 尘埃 阻碍
D. 浮游 溶解 闪烁 莹火虫
3. 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
) 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2) 宇宙中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 (3) 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
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 )
(4) 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 )
4. 本文( 《宇宙里有些什么》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这类文章既讲究
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求语言的生动性。课文简明生动地介绍了星云、恒星系
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课文是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对宇宙进行介绍。 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
数是恒星。
茫无涯际:
(2) 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广漠:
阅读课文2—6段:
6. 无论是大恒星、小恒星,还是中等恒星,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4
7.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说明的内容。
8. 恒星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几段文字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例句:
说明方法:
作用:
10.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明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一句中的“至少”能删
去吗,为什么,
109页: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孜孜不倦( ) 汲取( ) 模式( )
渊博( ) 根深蒂固( ) 不言而喻(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2、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
蒂固。
根深蒂固:
(2)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这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
(3)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
(4)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锲而不舍:
3、 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这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 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5
105页: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粗糙( ) 滑稽( ) 赫赫( ) 妥协( )
坠下( ) 倔强( ) 惊扰( ) 卷帙( )
不屑( ) 祈祷( )
2. 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并为它们组词。
扰 __________ 妄 ________ 协 _________
拢 __________ 忘 _________ 胁 _________
坠 __________ 妥 _________ 掘 _________
堕 __________ 馁 _________ 倔 _________ 3. 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
(国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4. 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
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
位可以同牛顿想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甲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
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
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5. 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乡音是母亲哼唱摇篮曲时就开始的记忆,是蹒跚学步时玩伴的呢喃细语,是
家乡田野上油菜馨香的流溢,是故圆山川里最富诗意的篇章。 (1) 给加点字注音。
蹒跚 ( ) 流溢 ( )
(2) 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们圈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
下面的方格内。
6. 下面这些语句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1) 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
威。
6
(2) 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
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阅读课文14-18自然段:
7. 文中写到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
精神有什么作用,
8. 画出文中的描写语句,并说明描写在记叙中的作用。
9.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本文
内容,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10.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身上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请结合生活实
际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11. 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三个“同时”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98页,第四单元检测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黄晕( yun ) 澄清( cheng ) 抖擞( sou ) ((((
B. 主宰(zai) 沿溯(su ) 属引凄异(shu) 着落(zhao) ((((
C. 鸟巢(chao) 贮藏(zhu) 蓑笠(suo) 迸发(bing) ((((
D. 芊芊(qian) 朗润(run) 济南(ji) 应和(he ) ((((2. 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婉转 寂寥 乘奔卸风 春日融融
7
B(朗润 空灵 哀转久绝 花枝招展
C(瀚海 潦亮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D(胳膊 响晴 精神抖擞 回清倒影
3.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
往无前。
B. 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志之一。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D. 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大庆市成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 4. 理解下面句子的语意,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金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温馨的家。 仿写:
5. 走近文学。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西江月》,完成1-2题。
(1)这首词表达的主旨是( )
A.清风半夜不成眠,感时悲国的情怀。
B.夜行的闲适及抒写乡村恬静的风光。
C.描绘农村的繁忙及乡村热闹的生活景象。
D.喜庆丰收的欢乐图景。
(2)这首词上阙多从__________(感觉)角度描述,意在衬托_______________; 下阙则写_________效果,“忽见”一词表现词人_______之情。
7. 默写。
(1) 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起中国名酒稻花香酒,我们就会想起《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
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8
(4)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早春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06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
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峡秋日的凄异境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二、阅读理解。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杨
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0. 风本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写风借助其他事物,本段从多个角度
描绘“春风”。如从触觉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你”。此外还从嗅觉、听觉来描写春风,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11. 《春》显示了作者极高的文学修养,其中从好些地方都能看到古诗词的影子。
你能从文中找出和名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相对应的句子
吗,
9
151页:
7.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有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赤壁》诗中蕴涵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感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页: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诗》)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侧面烘托丰收在望的欢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36页:
1. 给下面词语中的拼音填写汉字。
战 li ( ) 米 su ( ) bi ( )玉
影 bi( ) 花 ban( ) 发 bian ( )
bian ( )别 bian ( )论
2. 解释词语。
绝伦:
五彩缤纷:
酬唱:
情不自禁:
明澈:
感人肺腑:
3. 《蔚蓝的王国》的作者屠格涅夫是_______ 国人,他的代表作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蔚蓝的王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国,这里的“大海”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吗,
7. “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战栗起来… …”不说“大海波浪在轻轻翻卷”,却说“海洋也情不自禁地战栗”,这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
11
范文二:七年级上英语评价答案
Module 1
(1)
I. A. 1. for 2. to 3. on / having 4. on 5. on
B. 6. enjoying 7. presents 8. Anyway 9. trip 10. photos / pictures
C. 11. are having 12. is talking 13. is drawing 14. is getting 15. standing
II. 16. C. 17. A 18. A 19. B 20. C 21. A 22. C 23. B 24. A 25. C
III. 26. is on a trip to 27. enjoying themselves / having fun 28. What are they doing?
29. Is Gina talking with her father? No, she isn’t. 30. phoned / telephoned
IV. 31. D 32. C 33. B 34. E 35. A
V. 36. They are watching TV. 37. She works in a pub. 38. They are having a maths class.
39. He likes enjoying bananas. 40. Is sh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VI. 41. first 42. for 43. cities 44. learn 45. driving
46. teacher 47. photos 48. back 49. their 50. more
VII. (A) 51. B 52. C 53. B 54. D 55. A
(B) 56. F 57. T 58. T 59. F
VIII. 60. We’re on a school trip.
61. Can you send me a postcard?
62. I’m enjoying the school trip a lot.
63. I’m standing o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and talking to you.
64. It’s ten o’clock. Tony is lying in bed and reading a book.
(2)
I. A. 1. places 2. dressing / dressed 3. greetings 4. calling 5. homes
B. 6. for 7. afternoon 8. midday / noon 9. pubs 10. or
11. from 12. to 13. at 14. for 15. to
C. 16. aren’t going 17. dressing 18. watch 19. having 20. wrote
II. 21. A 22. C 23. C 24. A 25. B 26. B 27. A 28. C 29. B 30. C
III. 31. at the moment 32. putting on their clothes 33. in the middle of
34. Who are you visiting in Hollywood? 35. going to work by car
IV. (A) 36. A 37. D 38. E 39. B 40. C 41. F
(B) 42. Where are you 43. What are you doing 44. Can you come here
45. Where’s the box 46. Thank you
V. (A) 47. A 48. C 49. D 50. C 51. B 52. A 53. B 54. A
(B) 55. drinking 56. Others / Some 57. Their 58. about 59. back
60. let 61. moment 62. for 63. happy 64. thanks
VI. (A) 65. B 66. C 67. B 68. C
(B) 69. English, meal 70. members, take / have 71. bread-and-butter, cakes
72. good, first 73. one, one
VII. 74. The children are getting dressed in their sweaters.
( The children are putting their sweaters on.)
75. At the moment, in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world people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
76. He is writing a postcard in the classroom.
77. 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in the Forbidden City
78. It’s evening in Sydney at the moment.
79. People aren’t working in New York now / at the moment.
80. People are leaving work and are going home.
(3)
I. A. 1. takes 2. on / over 3. midday / noon 4. to, down 5. of
B. 6. is driving 7. helping 8. traveled 9. saw 10. are having
11. isn’t visiting 12. drawing 13. is writing 14. watching 15. drinking
II. 16. C 17. A 18. B 19. A 20. B 21. A 22. B 23. C 24. C 25. A
III. 26. What are the twins listening to? 27. Mr Smith is writing a report in his office.
28. Are Mary and Betty practicing singing English songs? 29. shopping for
30. What’s the time? / What time is it?
IV. (A) 31. C 32. H 33. B 34. D 35. F 36. A 37. G 38. J 39. I 40. E
(B) 41. leaving 42. How 43. is 44. take 45. Where
46. expensive 47. with 48. What / How 49. about 50. start / leave
51. How 52. long 53. bye 54. Have 55. same
V. (A) 56. C 57. B 58. C 59. C 60. D
(B) 61. three, Bob’s 62. his / the classroom 63. name, cat
64. his mother 65. birds , cats
(C) 66. Down Street 67. London 68. England 69. Nanjing Road 70. Shanghai
(4)
I. A. 1. to 2. his 3. look 4. at 5. of 6. for 7. for 8. listening 9. dress 10. to
B. 11. dressed 12. concert 13. drives 14. pub 15. start
16. visiting 17. midday 18. guide 19. restaurants 20. greeted
II. 21. B 22. B 23. C 24. B 25. C
26. C 27. A 28. B 29. C 30. B
31. A 32. A 33. B 34. C 35. B
III. 36. are having 37. What’s, like 38. How, like
39. Jane is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40. What is Lily doing in her study?
IV. (A) 41. F 42. J 43. E 44. A 45. H 46. B 47. C 48. D 49. G 50. I
(B) 51. What TV show do you like 52. What about you 53. Do you like it
54. watch TV for long time 55. They like them
V. (A) 56. B 57. C 58. B 59. A 60. B 61. D 62. A 63. B 64. C 65. D
(B) 66. early 67. breakfast 68. late 69. money 70. know
71. cheap 72. bought 73. tell 74. present 75. answered
VI. (A) 76. C 77. B 78. C 79. A
(B) 80. Yes, they are. 81. In New York City. 82. The Statue of Liberty
83. For two weeks. 84. The visited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C) 85. 4:20 86. WA406 87. every day 88. 19:30 89. 22:25
VII. It’s half past four. School is over. Lots of students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places. Wang Li and I are on duty today. We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 Some ot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happily. Look!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playground? Some students are doing sports there. Some are running. Some are playing football. Others are watching. Where’s Daming? Is he on the
playground, too? No, he is reading books in the reading--room.
Module 2
(5)
Ⅰ. 1. ready 2. cook 3. sweeping 4. lanterns 5. clean 6. learning 7. listening 8. work 9.
help 10. to
Ⅱ11, singing 12. does 13. doing ;am cooking 14. shopping 15. dance;sing 16.
have 17. Is; cleaning ;is playing 18. is running 19. happening 20. make
Ⅲ 21-25 A A B A C 26-30 C A A C A
Ⅴ 31. is playing 32. Where are 33. doesn’t often do 34. Where are ; from
35. What ; playing 36. Do ;have 37. Are there any 38. How about
Ⅵ .39. getting ready for 40. is happening 41. Would ; help 42. shopping 43. listening to
Ⅶ 44. same 45. festival 46. happy/glad /excited 47. How 48. members 49. What 50. gives
Ⅷ. 51-55 C B C A A 56-60 A C A A C
Ⅸ. 61-65 A A C C B 66-70 C B B A A
(6)
Ⅰ 1.traditional 2. away 3. paint 4. decorate 5. haircut
6. visit 7. called 8. finish 9. round 10. cuts
Ⅱ 11. on 12. with 13. to 14. on 15. of 16. at 17. for 18. for; of
19. at ;after 20. to
Ⅲ. 21. are helping 22. opens 23. Does; like 24. drinking 25. taste 26. good
27. has 28. took 29. are singing 30. got
Ⅳ. 31-35 C C B C B 36-40 B B C C A
Ⅴ. 41.aren’t playing 42. is playing 43. What does ;mean 44. What is ; doing 45. at work
46. Where are 47. Are you 48. gives ;presents.
Ⅵ. 49.all the year round 50. getting ready for 51. lots of traditions 52. cooking the meal
53. sweep the floor 54. is talking to 55. learning a dragon dance.
Ⅶ. 56-60 D E B F C
Ⅷ.61-65 C A C D A 66-70 C B B C A
(7)
Ⅰ.1-5 E A B C D
Ⅱ. 6.cut 7. important 8. decorations 9. haircut 10. Eve 11. is cleaning 12. happened
13. lanterns 14. traditional 15.moment
Ⅲ. 16.They’re watching TV 17. She’s sweeping the floor 18. to cut paper 19. He’s making a
lantern. 20. She’s cooking the meal
Ⅳ. 21. are having 22. are decorating 23. means 24. start 25. called 26. decorations
27. western 28. celebrate; birth 29. interested 30. writing ;wishes
Ⅴ.31-35 C B A B A 36-40 B B C C C
Ⅵ. 41.December 42. enjoys 43. before 44. chicken 45. make 46. decorate 47. on
48. under 49. merry 50 do
Ⅶ. 51-55 A C B C A 56-60 B C C A C
(8)
Ⅰ. 1-5 C C A A B 6-10 C A A C B 11-15 C C C A A
Ⅱ.16. are talking 17. has 18. look 19. talk; is doing 20. to play 21. talking 22. doing
23. to go 24. to drink 25. give ; to eat 26. plays 27. eating ; watching 28. is
29. reads ,reading 30. Is
Ⅲ.31.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 32. When is it ? 33. How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it ? 34. How do you usually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 35.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look like? 36-40 C F E
B A
Ⅳ.41. does; mean 42. Are you always .43.Who/Whom are you ;to 44. Our friends are ; some
45. me a computer 46. a quarter ; eleven 47. How meat ;do 48. Don’t do
Ⅴ.49. usually more interested in 50. Spring Festival ; traditional festival 51. Who/Whom are ; talking to/with 52. blows away; leaves 53. bring her good luck 54. decorate ;with paper cut
55. getting ready for
Ⅵ. 56-60C C B C A 61-65 BCCBC
Ⅶ. 66-70 B C C C A 71-75 F F T F T 76. reading 77. knowledge; me happy 78. many stories
books 79. friends and teachers 80. solve my problems ; me lots of knowledge
81. November 82. last 83 . Each 84. lovely 85. fish 86. panda 87. interesting \
88. welcome
Ⅷ.writing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Spring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urary . Families get together ,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on Spring Festival Eve .we always have lots of fireworks. And my grandparents often give us some presents. sometimes they are clothes. Sometimes it is money .Spring Festival is traditional in China . I can eat some special food called dumplings. There are
a lot of lanterns. I like Spring Festval very much.
范文三:七年级语文评价手册答案
(一)自主学习(1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A)
黑痣( ) 焚香( ) 占卜( ) 磕头( ) ((((
劝wèi( ) tuì( )色 席juǎn( ) 海ōu( )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B)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3、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的什么,划分段落层次。(B)
作者名片: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出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艰难读完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入党。解放战争时,利用行军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建国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文题解说:《我的老师》是作者为教师报而作,写于1956年。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老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以及严厉粗暴的宋老师。书写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1、思考蔡老师是怎样的人,通过哪些事表现的,找出并理解重点段落、句子。(B)
2、第二部分记叙了蔡老师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七件事是如何贯串的,七件事的顺序能否打乱,(B)
3、从文中找出抒情的语句,并分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写出本文的感情线索。(B)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B)
5、“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C)
6、“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
(三)达标检测(5分钟)
阅读精美散文,要反复品味涵泳。品味下面两个片段,并回答有关问题。
(一)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
1、“我”的“狡猾”表现在什么地方,
2、“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B)
(二)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于??
如果将画线的句子改成:“我不知道蔡老师她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她是多么的依恋~”你觉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C)
范文四:2013七年级语文上答案
七年级语文 【积累与运用】(7题)
题目:
(1) 为什么打了广告,生意反而不好?(2分)
【参考答案】表达有误(1分)。甜的舍不得卖,就是甜的瓜舍不得卖,只卖不甜的。不甜的瓜当然没人买(1分)。
【2分示例】 因为广告写得有问题(1分)。这一句话容易让路人看成“甜的,舍不得卖”。就变成了甜的瓜不卖的意思(1分)。
【1分示例】 ①他写甜的舍不得卖,那就说明他卖的是不甜的,所以没人买他的瓜。 ②虽然卖瓜人本意是想夸自己瓜甜,但客人看了这个广告牌,会误会为卖瓜人不想卖瓜,自然就不会光顾这个西瓜摊。
【0分示例】 因为语气用得不好。给人一种得意的感觉,好似你买了他的瓜他还不高兴似的。所以生意反而不好。
题目:
(2) 如果只能改动一个字,这个广告应该怎么写?(请用正楷或行楷书写这6个字)(4分)
【参考答案】内容: 甜得舍不得卖(2分) 书写:工整清晰(1分)、书写漂亮(1分)
【评分标准】内容2分;书写:工整清晰(1分)、书写美观漂亮(1分)。
【说明】内容不对,但有书写而且是工整清晰的,评1分。
【1分示例(只是评书写得分)】 ①甜得舍不得吃 ②甜的舍不得吃
③坏的舍不得卖 ④苦的舍不得卖
⑤甜的也舍得卖
第8题评分细则
(1) 虽
1分:即使
0分:既使
旨
1分:①甘美
②美味
0分:①主旨
(2) 困
1分:①不通,理解不了;
②困惑
③疑惑
0分:①不懂的地方;
②困难
③不通,理解不了的地方
④困惑,困难
⑤不懂的
强
1分:①勉励
②鼓励
0分:①自我勉励
②反省自己
③攻克
(3) 其
1分:①大概
②表推测
③大概,表推测
0分:①它,代词
②这,代词
③其实
④应该
第9题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1: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这句话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能够巩固自己已了解的知识,更能够发现自己不懂或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比如,我同桌问我一道数学题,我认真思考后详细认真地给他讲解了一遍,同桌明白了,我也从中学会了思考,同时对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更清晰了。
参考答案2: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比如,我同桌问我一道数学题,我认真思考后认真地给他讲解,同桌明白了,我也从中学会了思考,同时对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更清晰了。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能够发现自己不懂或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
参考答案分数详解: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翻译,1 分;翻译点:“长”,促进。该词没有翻译或翻译错,翻译项无分,不设小数点。“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属于文本中解说性注解,没翻译出来也给分。)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能够发现自己不懂或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理解,1分;写出分号前后哪一句都可以给足1分。)
比如,我同桌问我一道数学题,我认真思考后详细认真地给他讲解了一遍,同桌明白了,我也从中学会了思考,同时对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更清晰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既谈到了“教”,也谈到了“学”,既从教同学的过程中学到了思考和解答此类题的思路。2分。)
4分示例: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翻译,1 分;翻译点:“长”,促进。该词没有翻译或翻译错,翻译项无分。“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属于文本中解说性注解,没翻译出来也给分。)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能发现自己不懂或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理解,1分;写出分号前后哪一句都可以给足1分。)
以前,我同桌问我一道数学题,我认真思考后详细认真地给他讲解了一遍,同桌明白了,我也从中学会了思考,同时对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更清晰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既谈到了“教”,也谈到了“学”,既从教同学的过程中学到了思考和解答此类题的思路。2分)
3分示例:
示例1: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翻译,1分;翻译点:“长”,促进。该没有翻译或翻译错,翻译项无分。)
当自己教别人一道题目时,又可以从对话中提高自己表达能力,而且也可能又出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中又可以学到新知识。(必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既要体现出“教”,又要体现出“学”,各占1分。)
所以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验证了“教学相长”这句话。(理解应结合“教学相长”谈,故不能拿分。)
示例2:教和学是相互增长的。(翻译,1分;翻译点:“长”,促进。该没有翻译或翻译错,翻译项无分。)就好像我在学习中,常常会教别人做题,在教的过程中,那个人知道了这道题怎么做,我熟悉了这道题的思路。(结合了自己的学习体验,既体现出“教”,又体现出“学”,即“我熟悉了这道题的思路”,各占1分。)
2分示例: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知识。(翻译,1分)这就像我们展开的“师徒活动”,在两人的交流学习下,看到了自己不太明白、不太理解的地方,然后把自己会的教给对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但表意不明,没能很好地体现“学”这一关键点。故得1分) 理解项0分。
第12题评分细则
1、观点正确1分:在表述过程中有“我”劝小明读名著的总的观点。
如:小明你应该读名著,因为读名著好处多,它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意思相符即可)
2、结合文本回答,回答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1分)
读名著的理由应来源于文本的三点:第一、名著开阔你的视野;第二、名著资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
3、语言简明得体(1分)
①语言要简洁、不能太啰嗦;(2)要符合朋友之间相劝时的口语表达习惯。
答案示例:
3分:
(1) 我会这样对他说:小明,读名著是有好处。第一、名著开阔你的视野;第二、名著
资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所以应该读名著;
2分:
(1)我会说:“就是因为它们时间久远,才更有价值,读名著能带给我们很多知识,引发我们的思考,有的名著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别的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扣住文本的观点进行解释,符合口语表达的习惯)
1分:
(1) 如果我是他的好朋友,我会这样对他说:“第一、名著开阔你的视野;第二、名著资
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观点,缺乏条理,语气生硬,不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2) 小明,名著是经得住时间的书,是亿万读者多少年来能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
书,,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乃是因为它是智慧的结晶,你可以从中学会很多,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它也仍然凝聚着智慧,里面的许多写作手法、知识都非常值得学习,即使是千百年的文字,现在仍不朽,也必有它的高明之处。(语言啰嗦,语义重复,扣文本不是很紧密)
第13题评分细则
本题共3分,分观点分1分和印证分2分。
① 有源自文本的感受且表述明确的观点,得到观点分1分;脱离文本自拟的观点不得分,
且下文的印证部分也不给分。
举例略
② 联系阅读实际,篇目具体或体验明确,语句流畅者得印证分2分。
例如:我认为作者说的“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很有道理。前一阵子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对作品的主题总是半懂不懂的;等到看了鲁迅的生平经历之后,里面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③虽联系自我感受,但表述不够具体的,得印证分1分。
例如:我很赞同作者说的“重读一遍”。我读过不少名著,读第一遍的时候,通常都印象不深,再读一边的时候才发现越读越有韵味。
③ 自我体验与观点不能完全吻合的,得印证分1分。
举例略
④ 观点与印证脱节的,只得观点分。
例如:我认为作者所说的多读名著是非常重要的。我第一遍读三国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些打斗的场面,多读几遍之后才明白里面每一个人物的性格。
初一语文第14题(3分)
参考答案: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忙;对亲子间的亲密行为变得有些羞涩;(以上三点答到两点即可得2分)嘴唇上方展起细细的柔毛,出现了喉结。(1分)
评分说明:
1.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原文搜索信息以及阅读时顾及全文的能力,该题最后一点出现在
第12段,接近文末,因此必占一分,其他三点只要答到两点即可。
2. 本题没有要求用原文回答,因此概括性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比如将“嘴唇上方展起细细的柔毛,出现了喉结。”概括成“生理上成熟了发生了变化”等是可以给分的。 答案示例:
3分示例:
1、 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儿子变羞涩了,洗澡自理、换内裤也都躲起来;不再和父母
有亲昵的动作;长高长大,长出了喉结和嘴唇上的柔毛。
2、 儿子长大了表现在独立处理自己的内务;很少像小时候那样腻着父母;生理上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成熟了。
2分示例:
1、 儿子长大了表现在躲起来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忙;很少让父母搂着自己睡觉
和其他亲昵的动作。
2、 儿子长大了表现在换内裤时躲起来;洗澡也不用妈妈帮忙了。
3、 儿子长大了,身体方面成熟了;心理方面也有了独立意识。
1分示例:
1、 儿子长大表现在很少和父母亲亲昵。
2、 儿子长大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3、 儿子长大表现在懂得害羞了。
0分示例:
该题文中答案明显,因此完全不得分的很少。
第15题
评分说明:(共3分)
答案是“珍惜”或“小心翼翼”2分,第11段1分。
第16题
评分说明:(共2分)
答案关键词 “意外惊喜”——1分,如果答案为“惊奇+欣喜”或“惊讶+欢喜”,也可给1分。
如果学生回答了带来“受宠若惊”的原因,再答出“惊奇”、“惊讶”、“欢喜”“吃惊”其中一个词,也可得1分。
答案关键词“珍惜”——1分。
示例:
21分);“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分)。
1(1分)
第17题
参考答案:插叙部分写出了“我”拥抱儿子的不同感受,也写出了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对儿子的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评分说明:(其中“插叙部分写出了‘我’拥抱儿子的不同感受”得1分,“对儿子的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能答到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即使没有答“突出文章中心”也可以得2分,如果只回答“突出文章中心”得1分)
3分例子:
此段插叙与上下文形成对比,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儿子现在与“我”的关系,写出了作者怀念儿子小时候那样的天真无邪,希望回到过去(1分),体现了天下慈父之心(2分)。 2分例子:
以前不珍惜经常有的,反衬现在“我”对这依偎的万分珍惜。体现出“我”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我”的爱的珍惜。
(第一层未能正确点明“不同感受”,“我”以前并没有“不珍惜”,所以不能得分。第二层答出“对儿子的爱”得2分。)
1分例子:
(只写出父亲以往和现在的感受并进行对比,得1分。)
①这个插叙写出的是小时候的儿子与“我”的温馨场景。写出了作者对小时候的儿子依偎在自己怀中的情景的怀念,和对即将失去这种情景而惋惜。
②作者插叙那段情景是为了表达“我”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将曾经的情景与如今的儿子倚在“我”怀中的情景进行了对比。
③因为儿子小时候经常与父亲亲昵,可如今却没有了,再次呼应开头,说明儿子已长大,又通过反衬,突出“父亲”失落的心情,体现父亲怀念当时的温馨时光。
0分例子:
文中说到儿子让“我”搂着他,这个举动使“我”受宠若惊,而插叙则是告诉了读者原因,使文章更紧凑,并给原文增添了一丝色彩。
(答案中未能详细解释“插叙则是告诉了读者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也未提到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得0分。)
(以下示例都是没有答到得分点。)
①因为现在儿子长大了,不再对“我”做那些亲昵的动作,作者把回忆写入文章是为了与现在的儿子作出衬托,衬托出儿子长大了,同时为下文作者对儿子的期待作铺垫。
②儿子睡在了“我”的怀里,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往的温馨记忆。这说明“我”一直和儿子很亲密。
③因为这样写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儿子以前和现在的差别之大,还让我们知道了儿子以前是和“我”很亲昵。
第18题
分值:4分
参考答案: “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温馨永远也不失去;(2分) “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成长,又害怕因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父子间的亲密感。(2分)
评分说明:
1. 两个词的解释各占2分
2. “温馨”一词能答出“幸福感”、“亲昵”、“亲密”等类似的词即可给2分。
3. “矛盾”一词要解答出既希望其成长又害怕因其成长而失去亲密感,答全两个方面才能给 2分,只答一方面给1分。
4分示例:
“温馨”写出了父亲在拥着儿子入睡时感到幸福(2分),而“矛盾”写出了父亲既 为儿子的成长(1分)感到快乐,又为此感到悲伤,因为成长代表着儿子要离家远 去,没有了父子间的亲密。(1分)
2分示例:
示例1:
“温馨”写出了把儿子抱在怀中的亲密(2分);“矛盾”是为什么你现在居
然还要这样亲昵呢?
示例2: 爸爸觉得矛盾,因为自己的儿子长大了(1分),有了好的去处,但又怕儿
子长大了,自己和儿子的距离变远了(1分)。
1分示例:
示例1: “温馨”是指拥抱儿子入睡的温馨情景,矛盾是“我”很爱儿子,不想与
长大的儿子分离。(1分)
示例2:
如果“儿子”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代表他找到女朋友了,“温
馨”是作者因此为儿子感到高兴;“矛盾”是因为儿子长大了,会离开父母。(1分) 0分示例:
体现出父亲很爱儿子,他很想呵护儿子,可儿子已经长大,时光一去不返,有个陌 生人终将取代父亲的位置。父亲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温馨,但又为陌生人的到来感到 矛盾。
第19题
评分说明,满分4分
结构上的作用2分: 前后照应(1分),写出上文具体照应的内容(1分)。
内容情感上的作用2分:写出“我”对儿子的爱的珍惜。(2分)
或写出“我”对儿子的依恋。
4分示例:
①与“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相呼应(2分),写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的珍惜,同时体现了“我”对儿子的爱的依恋。(2分)
②与“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相呼应(2分),为“我”种种情感的生发留下了想象空间(艺术留白)(2分)。
3分示例:
①最后一段照应前文(1分)。写出了身为父亲的“我”很享受也很珍惜与儿子难得温馨的
亲昵时光,也想表达“我”想让儿子多休息一会,对儿子深沉的爱(2分)。
②与前文的儿子倚在“我”怀中入睡相呼应(2分),衬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沉伟大的爱(1分),点明中心。
2分示例:
① 承接上文。(0分)写出了“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即使手臂被儿子枕麻了依旧一动不
动,表现了“我”对儿子的爱(2分)。
② 点明中心。(0分)表现出父亲对此举动的珍惜及对儿子的爱(2分)。
③ 照应前文。(1分)表现了父亲不想打扰儿子休息,对儿子的重视和爱护(1分)。 1分示例:
① 照应前文。(1分)没有叫醒儿子,他想如果叫醒了,可能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表
现了作者想永远和他儿子在一起(0分)。
② 体现了儿子被父亲搂着的机会难得和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
③ 前面“儿子”与“父亲”一小时后叫醒他,可父亲没有,体现了父亲很爱儿子,想继续
享受这温馨时光(1分)。
0分示例:
①点题。(0分)看出了父亲的心思。父亲已经很久没有与儿子这样亲密了,父亲只希望永远保持这种状态,与儿子这样待着。(0分)
②体现上文“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的慈父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作者的心理,让读者也感叹这种变化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0分)
范文五:七年级语文上诗词答案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案 班级: 姓名: 编号:20103
七年级上册诗词复习知识点归纳
(1—3单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遥远的夜郎以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词语
钟:聚集、汇集。 割:划分。 决眦(zì):眦:眼眶。眼眶要裂开。 会当:该当,终当。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望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和_______的景色。借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仅要攀登泰山及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3、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
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赏析“钟”的表达效果。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解释: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杂花,各种各样的花。 不足:不够。 2、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表现强的词语。
“争”和“啄”两个动词表现力很强,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渐欲”和“才能”两词带给你丰富想象。 “渐欲”是“还未”的意思,“才能”是“刚”的意思。各种花朵还将开未开,含苞欲放,浅浅的嫩草,刚把马蹄埋没,但不久的将来就会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写出了春的发展变化。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生物赞美和喜爱之情。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解释: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心。 却:再; 话:闲叙,漫谈。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涨”字有何妙处? 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愁思深重。“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3、请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1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案 班级: 姓名: 编号:20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的作者是“之”是的意思。 2、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辅”写出了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 4、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5、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表达诗人豪迈乐观的感情。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解释词语:
闻:听说; 缘:因为。 2、“飞来峰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夸张。突出自己立足之处所处的位置很高,为下文埋伏笔,暗示出凭高视下可见到最壮丽的动人景象。
3、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试分析;
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笼:
2、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4、请简要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喻听歌之人,批评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试分析。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语文资源与评价七年级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