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
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
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
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
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
概括为产业结构。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
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
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
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
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
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
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
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
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
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
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
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
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
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
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
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
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
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
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
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
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
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
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
(一)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
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
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
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
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
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
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
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
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二)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
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
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
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 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
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
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
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
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
最重要的产业。
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
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进行发展
轻纺工业的“补课”,而现在则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三)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
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
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
其比重稳步上升。
范文二: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分类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分类及产业结构的变
化趋势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二、产业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
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
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
三、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二,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
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
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
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进行发展轻纺工业的“补课”~而现在则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三,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
范文三:经济地理产业结构
贵州省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结构的发展以及对应优化意见
摘要:贵州省的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直接联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化,决定着此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和途径,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区域空间结构即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分布状态和组织形式,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能最好的利用赋予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字:贵州省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演化 空间结构
一:产业结构现状
贵州作为西部的一个省份,分属于国家的第三发展梯度区,其经济,文化,医药等国民息息相关的部门长期以来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在接邻各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其经济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多项经济指标多年来处于全国末位,长期呈现水平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恶性循环。,在经济大发展时期,未能抓住时机赶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造成了贵州处于经济盆地这样一个尴尬局面。但贵州因为丰富的水电能,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新型的大数据产业等优势要素也能称得上是资源禀赋的区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展现出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大开放浪潮,本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具有代表的三个时期,贵州紧抓机遇,敢于面对挑战,结合自身的优势,投入本省的经济建设。在建设中果断抛弃以前的落后的夕阳产业,能耗大的,污染大的企业,对于新型的产业,如电子,高新技术,旅游休闲等产业大力扶持,如出台相关产业投资,税收的优惠政策,加紧对国内外宣传贵州“凉都”,生态文明城市的城市名片。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的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而我们重点谈论的为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产业就是国名经济各部门行业的总称。相应的,区域的产业结构就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结构这个词本来是指内部事物的排列方式和规律,最早用于自然科学之中。用克拉克产业分类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分为三个产业,第一产业它包括农业 林业 畜牧业等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 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 金融以及保险运输业以及各项事业。运用GIS技术, 对1999, 2008年贵州省88个县(区)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进行实证分析。贵州的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呈现出区域一体化
(一)贵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中国磷都”之称,长期以来,依赖出售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为主导产业。
1. 从三次产业创造总值看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表一)
-以上数据说明贵州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整个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符合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2.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表二)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农业一直稳定发展着,确保了贵州人民生活的需要,支撑了贵州经济的发展,托起了贵州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贵州的粮食生产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从2007年到2012年农业的,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渔服务业的增长均是以大于前年100以上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贵州这几年在第一产业的发展迅猛,这可能和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技术,人员投入增多是分不开的。
3. 贵州省工业发展现状
从上图图表一看出贵州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1992
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1993 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贵州由此进入半工业化社会;2002年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格局,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及建材为主的重型工业体系和以烟、酒、食品、制药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4. 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表三)
光从2014年贵州全省服务业构成和增长情况表来看,各个服务业的增长均属于较高,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这一栏看出,超过了40%以上的数,对比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得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大,是地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5总结以上产业分析得到贵州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贵州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总体水平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经济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增长方式粗放的症结所在。贵州省的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竞争能力差,效益低下。(1)是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经济比重低。2000 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比重占79.3%,比全国水平高出32 个百分点。(2) 是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为主。2000 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67.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1 个百分点。
(3)是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落后,长期靠着老工业基地得GDP,未能找到一条很好的产业升级的道路。加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贵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也为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很不够,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另外,贵州旅游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贵州的产业结构长期的不合理,相应的带来弊的同时和有点“因祸得福”的一面,比如说,资源长期的未得到最大发挥的利用,故此相对于其他省份的资源富余,可以在此基础上吸引或者是迎接东部资源能源型产业的转移入驻。在以后的产业结构当中,如果贵州的发展改革可以抓住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可以迎来贵州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对比分析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自1999年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全省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三次产业产值比分别由1999年的31%, 39%, 30%转变为2008年 的17%, 42%, 4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下降了45%,第二产业产值比上升了8%, 第三产业产值比上升了37%。贵州省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宏观变动是沿着“配第 -克拉克定理”表示的方向演进:产业结构的重心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移动,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呈现工业化和更高阶段上的服务化趋势。通过对贵州省88个县(区)1999年和2008年的产业产值数据进行整理, 选取当年该县(区)产值数最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 运用ArcMap9.3对各县(区)的主导产
(表4)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增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第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由1999年省内广泛分布, 演化为2008年省内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的相对集中;第二产业发展区域由1999年省内中部地区相对集中, 演化为省内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大规模集中;第三产业发展区域由1999年省内零星分散, 演化为省内北部、中部及东部狭长地带的相对集中。贵州省三次产业的集中化发展显现出较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二)产业结构空间演化速度加快
贵州省内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县(区)由1999年的56个减少到2008年的32个, 减少了43%;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县(区)由1999年的24个增加到2008年的32个, 增加了3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县(区)由1999年的6 个增加到2008 年的24个, 增加了300%。各县(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快速演化在空间上表现为第一产 业发展区域范围的不断缩小, 第二、三产业发展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张, 尤其是第三产业,其演化呈指数增长。
三:空间结构
从表五,2012
年贵州省各个市州的生产总值及构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各个州
市之间的经济生产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突出较好的只在贵阳市,遵义市能得到体现,其他的州市,可能是资源禀赋的不同,或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未发挥到极致的作用而导致经济水平的底下。其次,不能忽视一个点,虽然整个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底下落后,不过相对于上一年的经济增长率是很快的,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贵州的经济发展正在快速前进的阶段。
(表5)
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它的基本要素组成有四,点,线 ,网络和域面。四种要素之间可以相互组合再次形成新的空间组合形式。贵州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大省,
其实其经济
空间结构很简单,又因为新时期不同的发展战略而丰富了经济空间结构。我认为从上图依据1999年和2008年贵州省主导产业空间分布图,可以推测贵州空间结构模式为极核式的空间结构。
在区域的早期,贵州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总体很低,但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像省会贵阳,遵义这样的城市就会聚集有集聚要求的经济部门以及组织。在此同时,它们两者之间因为自身的优势,发展的速度快于省内的其他的城市,如果,两个地方可能因为政策,技术等区位条件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变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增长极。增长极的形成,会对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分布格局产生影响。由于增长极本身有的巨大吸引力,会产生区域中的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集中的极化过程,从而导致了区域的空间分异。长期以往,增长极成为了本省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极核,对本省的其他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主导作用。
四 后记:新时期的贵州经济发展趋势
(一)绿色转型释放“生态红利”——产业结构调整吃生态饭
2014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8%,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三名,农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均居全国第一。在贵州,生态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迅猛发展,绿水青山正在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曾经的“经济洼地”正释放出“聚宝盆”的巨大效应。近年来,贵州在结构调整中一改以往主要依靠能源、矿产和烟酒的发展模式,依托青山绿水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型产业,不但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也收获了绿色转型释放的巨大“生态红利
新型的产业入驻
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正成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二)建设北部地区新型工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以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遵义市其他县区市和铜仁市部份县及毕节市金沙县等为节点,构建黔北工业综合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有色、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名优白酒、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白酒、原材料、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电器设备和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强化与黔中和成渝地区的产业配套;重点推进务川-正安-道真铝工业基地,仁怀-习水-赤水名酒产业带,桐梓、绥阳和习水煤电化产业基地,湄潭-凤冈-余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德江-思南加工制造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带和基地建设,构建贵州北部新型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三)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组团
根据不同地区处在区位的不同,合理可行建设相应的不同生产功能的工业区组团,寻求规模经济和外来的投资。如黔东南部工业组团,安顺城市带工业组团,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工业组团,毕节-大方-黔西工业组团铜仁-玉屏-松桃工业带重点产业园区。部分省级建设的5个“100”级别的工业区 贵阳市小河-孟关装备
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 遵义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等。
(四)充分发挥我省特色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重点做大做强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改造提升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工业为主的资源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以航空航天、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完善以烟、酒和特色食品工业为主的特色优势轻工业,加快培育壮大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扩张工业总量,推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贵州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芳企业导报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绿色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贵州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贵阳网—贵阳日报 《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实证研究》张伟地域研究与开发
范文四:为什么说生产型增值税是重复增税?而且还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为什么说生产型增值税是重复增税,而且还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2007-10-18 11:46
1、当前我国的增值税是生产型,即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向生产单位征收增值税,无论产品是否已卖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税型,又叫价内税,即消费者购物所付的价格,已经包含了物品的价格加上增值税。这种税制的后果是:一个地区生产越发达,征收的增值税就越多,财政就越富裕。这种税制的导向是: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大办产业,大办工业。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主要是为生产发达地区交了税。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靠转移支付。
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之后,只在消费者购物时才征税。这种税型称为价外税,即消费者购物时看到的价格,购买时付价格款的同时还需额外付税款。这种税制的后果是,
1
生产地不能大量收税,而集中到消费地收税。甲地生产乙地销售,由乙地收税。这种税制的导向是:地方政府将大力鼓励消费,培育消费,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即使本地区是欠发达地区,至少居民(消费)只向本地交税,而不向外地(生产地)贡献增值税。地区间较为公平。政府的宏观调控首先是转移收入,并辅之以转移支付。
2、问题中的重复征税值得其中的一个细节,目前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购买固定资产所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是不能够进行抵扣的,但在整个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其价值实际上慢慢转移到了销售的商品中,也就是说,购买的固定资产最终使转移到了商品中销售给了消费者,理所当然地缴纳了销项税,这样该部分固定资产只有销项税,而进项税又不允许抵扣,造成了重复征税。消费型增值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3、增值税改型后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
增值税型的改变,必将引起地方政府调控、导向上的根本变化。为了增大财政收入,既要鼓励生产,向本地生产企业征收所得税,但更要鼓励消费。因为本地一家工厂再大,比如年产100万辆轿车,庞大的增值税收不到了,而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在消费时向当地交税。为了鼓励消费,既要像眼前那样帮助企业做大,虽减少了大块生产型增值税,但还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更要帮助居民提高收入,大量消费型增值税和不小的个人所得税都将多征。地方政府既要发
2
展生产经营,更要发展流通经营,以扩大消费。地方政府既要改善投资环境,更要改善人居环境和教育环境等,以便留住本地居民和吸引外地居民,尤其是收入高的人群来本地居住、上学等。
增值税的改型,还将减少生产企业的负担。生产型的增值税,生产单位开票就要交税,甚至,根据增值税的实施制则,发货就要交税。也就是说,生产单位货款并未收到就先垫交了税款。从全国来看,大约平均要三个月后才能收到货款。全国每年按8000亿元增值税款,三月期,年息5.3,计,生产企业将承担106亿财务费用(利息)。众所周知,货款总有一部分永远不能收回(呆坏账,储运损失,陈旧报废……)。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已达3300多亿元。当前以年500亿元估计(占全国GDP 0.5,)又白白交了17,,计85亿元。增值税改型之后,以上两项我国企业将年减税约200亿元,藏富于企,民富国强。
为什么以往不采用具有众多优点的消费型增值税呢,我想原因有二:其一税收征管能力不完善;其二公民纳税意识不强。管理百万个生产企业的纳税比管理六七亿消费者容易得多。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好处甚多,且征管力量已经加强,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提高,是该实施的时候了。实施之后,公民每次消费都非常明白此次消费为国家交了多少税,甚至连一年交多少税他都清楚。因为税在价外,单独标明,这有
3
利于公民增强纳税意识,增强公民义务观,进而爱乡、爱国。
可见,“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与人带来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现小结如下:
1.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现在相比,欠发达地区将增加税收。
2.宏观调控将由转移支付改为转移收入加转移支付。
3.地方政府既要鼓励生产,更要鼓励消费。
4.地方政府既要帮助企业发展,更要帮助居民增加收入。
5.地方政府既要发展生产经营,更要发展流通经营。
6.地方政府既要改善投资环境,更要改善人居环境、教育环境等。
7.将减轻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
8.将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和公民义务观。
参考资料:
4
范文五:台湾的出版产业结构出了什么问题?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台湾的出版产业结构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台湾的出版产业结构出了什么问题,
王思迅,从XXXX年下半年开始,台湾的出版市场进入盘整状态。一方面书店的人潮减少了,销售状况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则是读者的喜好也www.LWlM.com产生位移。如此环境已经很辛苦了,想不到最近又发生凌域事件,引起其它经销商和出版社联手反对金石堂连锁书店的结账方式。
如果这是一次商业性宣战的话,就其对峙的规模,也让人大开眼界,因为这是过去20年来不曾有过的大型抵制。这一定是产业结构发生了问题。我常常听您说出版经营必须从结构面寻找有利的经营模式,藉此想请您从结构面谈谈台湾出版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苏拾平,凌域事件只能说是擦枪走火,但却作为导火线引爆了出版产业这几年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描述,但最简单的理解是从产业链的模型来设想。在出版产业链中,上游是出版社,中间是经销商,下游则是书店或其它通路。这个链条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且必须顺畅连接,才能发挥功能。过去,这个链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条在某种较好的环境下,累积出一种相互连结的方式,也就是一套彼此接受并习惯的游戏规则。但这几年,环境变化很大,连结的方式不得不跟随调整,所以大家很不适应。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对调整的感受不同,认知互异,而适应的过程也各有各的痛苦和情绪,所以一时还不易找到公认的新规则。
王思迅,您觉得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苏拾平,我想原因在于阅读。过去这几年,读者的阅读形态、阅读需要、阅读行为,甚至购买习惯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分配给图书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个变化对书店来说首当其冲。
过去书店进新书, 2月内的销售率一般可达四五成。因此,书店愿意每月按时结算货款,也不急着让2个月以上的书种退货,所以旧书也能继续销售。
但是,当环境坏到销售率只达两成以下,书店就必须调整每月结款方式,或者要求付款票期延长,或者有一定比例的货款先不结等等,以降低书店库存风险。因而,新书常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退回,中断了旧书再销售的机会。
下游的调整,波及到了经销商与出版社。每个环节因为位置不同,感受和理解也不同,因此大家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彼此理解,未来才能协调出解决的方案。
王思迅,我前两天去看詹宏志,听他谈起上世纪90年代台湾出版的种种状况,都是美好且深具启发的故事。现在听您说了结构面变化之后,真让我既感危机当头,又忍不住怀念旧日。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苏拾平,别灰心,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时代,最黑暗的时刻也可能是光明的前奏。但从趋势来看,台湾出版最辉煌、最繁荣的阶段很可能已经过去了,这是要认真面对的现实。
王思迅,好,还是面对现实吧,我常觉得出版的结账制度关系重大,几乎影响业内所有人的行为。例如书店的大进大退,经销商的以发行代替销售,以及出版社以书养书的作法等。这个结账制度可说是出版结构最具体的表现了,这也是目前业界所争议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个制度的来龙去脉吗,
苏拾平,1985,XXXX年辉煌的出版年代中,形成了一套细密的产业系统和制度。照理说,这应该是一套完备而合理的制度,不过,因为阅读习惯的改变,市场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逐步转而成为供过于求,这就让原有的制度失去支撑的基础。
台湾每年的新书从过去的1万多种增长到XXXX年的4万种左右,然后一直持续至今。早期的供不应求来自书种不足,一般只要不是太难或太坏的书,书店在第一个月都能卖出三四成,于是书店就会有长期的销售信心,并不急着退货。这是传统的月结制的形成背景。
在月结制出现之前,书店是用买断的方式进货,所有风险都由书店承担,但这不利于图书的流通和规模的扩大。于是在长期交往的信任下,发展出了一种换货的制度,也就是说,买断后若还有卖不出去的书,虽不能退货,但可以用原价换新书再进货。当然,换货的比率不能太高,不超过两成。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王思迅,听起来,所有结账制度的演变都与销售率有关。当前几个月销售率达八九成时,便采取买断方式,达六七成时便可以换货,到四五成时就采用月结的办法。是这样的吗,
苏拾平,当时书店的票期习惯上是两个月,所以很多考虑便以两个月作为衡量的基础。而且因为市场供不应求,书店希望持续进货,便欢迎一种可以保证长期往来的制度。再加上那一段时间,新出版社不断增加,新书种类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增长,月结制成为书店和出版社互蒙其利的作法,也促进了出版业的兴盛。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大型出版社和大型经销商、连锁书店都是在这段时期成长起来的。
不过,所谓的月结制并非一种正式的会计制度,因为这让退货成为常态,并且在后来出现退货大于进货的情形,使得会计报表出现负数,这与正式的计账原则不符了。但因为出版业有其长期形成这套制度的背景,且出版业很少跟银行打交道,所以自成一格倒也无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