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5年级小学语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简介 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举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如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分类别: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例: 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2 .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4.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5.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下定义: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作诠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例: 1.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2.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作诠释)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 ? ?
?
? 例:
? 1.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 2.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 3.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打比方: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
浅显易懂。)
作比较:在说明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 如: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 如: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
? 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如: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
么重。
? 如: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 作比较:
?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
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引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
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范文二: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范文三:[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
1
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不胖不瘦,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相关资料二 :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下面我们给你分享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2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比喻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3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4
【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
5
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散文 这枝花 ,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6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
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
7
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拟人1、定义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
8
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把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三种】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
?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9
(马克思《资本论》)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党八股》)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排比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
10
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11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借代1、定义
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
12
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2、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3、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第二种】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13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第三种】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第四种】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第五种】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
14
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第六种】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第七种】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猜你感兴趣的:
1.五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2.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3.修辞手法的文章
4.高中语文考试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5.演讲稿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
以上关于“[小学常用修辞手法]”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15
范文四:说明文中常用的风格十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常用的风格十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7、列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10、引资料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语文教学 2010-05-12 10:53:41 阅读90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
二、列数子: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三、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打比方:使说明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五、摹状貌: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六、作诠解: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七、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将说明对象说得更加通俗易懂,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九、引用说明: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范文五:小学语文常用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
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5年级小学语文中常用的说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