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苏教版语文九年级
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含英咀华,反刍品味。
2. 阅读文本,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把握他们的思想精髓。
3. 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
5. 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成功》 2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 1课时
《学问与智慧》 2课时
《论美》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测试 1课时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
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要注意“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据说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巴金就一遍遍的“反刍”,共达十四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一:了解单元内容特点:
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二: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结合单元提示,思考学习方法。教师示例,学生模仿,初步明确本单元学习方法。
三: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等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9课 成功
学习目标:
1.准确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谨记前辈的谆谆教诲。
2.品味作品中经典治学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3.能运用反刍式学习法品味作者有关言论。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从记忆中搜索成功事例、名言,共同归纳成功的主要原因,然后对比北大教授季老先生对成功的体会、看法,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
二、感知课文:
1、 课文里引用了一些文言,还有其它一些可能难懂的词句,同学先参照页下注读通,如若还有费解之处可提出全班交流。
2、 学生或教师补充文中所提到的典故,如囊莹、映雪等;教师引入王国维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原词。
3、 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思考作者重点谈了成功公式的哪一点,用原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三、课文赏析:
1、 品味文章谈话式语言亲切却不随便的特点。
2、 品味文中思想精髓,补充讲述有关成功与天资、勤奋、及机遇相关的事例或道理。
四、文本反刍:
1、 你认同课文中哪些观点,为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2、 你对文中哪些观点持保留意见,也同样给出理由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五、深读课文,细谈体会:
小组探究交流在学习方面应如何取得成功,为自己进一步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0课 创造学思想录
学习目标:
1、 能感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特点及“随录式”文体特点。
2.能反复品味文中思想精华,并在学习中借鉴使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课文:
用生活中点滴创造故事或者名人创造发明故事讲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引入课文。(如鲁班发明锯子)
二、初步感知:
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文段内容,并谈谈读后初步体会。
三、深层探究:(小组合作)
1、熟读各则内容,从中概括、归纳、探究出创造的一些方法和特点。
2、探究归纳“随录式”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四、反刍品味: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谈谈喜欢的理由并引以熟知的事例补充证明。
五、仿写拓展:
根据前面所探究得来的结果,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仿写一两则“创造”
的方法或特点。
第11课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内涵及其两者关系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严密的论证
第一课时
一、点拔激发,初识文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反复诵读,感知文本。
1、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义
2、 理清作者思路
3、 用自己的话或原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回忆文本,引起探究
二、细读文本,体味思辨
三、咀嚼文本,理解句义
四、拓宽阅读,比较文本
五、超越文本,学会思辨
第12课 论美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3、 结合自身认识说出如何展现自己生活中的美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激发兴趣,走近文本
生活中有很多美,请例举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种种美。
二、诵读文本,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作者对的看法和主张
三、反复咀嚼,领悟文本
本文语言优美而且充满智慧,诵读全文,结合实际,展开想象;摘抄优美句子。
四、拓宽思维,超越文本
例举生活中几件事,用“美”的标准来衡量评判,小组讨论中学生美的标准。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能通过页下注和同学教师的帮助,读懂全文,并识记常用文言实词与虚词。 2 能反复品味,领悟孟子在本文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精华。
3 能熟练地背诵全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初读——读懂
1、 在教师或听录音范读的基础上准确地断句、朗读。
2、 结合页下注初步理解课文,对有疑难的词句或者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或者询问教师。
3、 讨论归纳作者在本文提出的思想观点。
二、刍读——读透
就文中所提到的观点赏析、点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谈自己的感悟。 对文章的写作特色略加点评
三、吟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写作
学习目标: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式,结合本单元前辈所提到的各种治学思想,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的语句
教学内容及步骤:
就课文所提到的三个话题,同学们展开讨论,打开思路,并选择一些班级交流。
习作:
以“心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可仿照本单元所学习的几种文体,比如随录式,写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评改作文: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范文二:苏教版九年级语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金鑫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jiǎo碎,碎成斑lán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yàng动的一匹长长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xuàn目的花纹……(赵丽宏《周庄水韵》)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B.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C.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先生。”
D.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他长得比一般军人颀长些,不过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
B.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C.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D.期末考试前每个同学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4.默写。(8分)
① ,志在千里。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③ ,不拘一格降人才。④ ,来者犹可追。
⑤晏殊《浣溪沙》中的“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5.名著题。(6分)
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 国人,他曾担任牧师,任职期间,他卷入了当时 和 之间的党派之争。(2分)
②你一定对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利立浦特用 来选拔官员,朝廷官员也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这种技艺,请谈谈自己对作者描写这一情节的理解。(4分)
6.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外出旅游已成为假期的主要活动,人们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为此,一些主办者推出了自然风光与人文积淀融为一体的旅游项目。请根据自己家乡(或本地区,本省份)的特点,策划一次“××文化主题之旅”,请完成下面的“策划书”。(8分)
①活动名称:
②简洁而富于吸引力的广告语:
③景点组成:
④文化内涵简析: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7.(1)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试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练字精巧。试分析一下“春潮带雨晚来急”中“急”字的精妙之处。(2分)
(3)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宋朝司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后,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愬然之。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鞴①,整羁靮②,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
注:①干鞴(bèi):干粮。②羁靮(dí):马的笼头和缰绳。
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 ②愬然之( )
③据其栅( ) ④诸将皆失色( )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诸将请所之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渔人甚异之 D.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由 是 贼 中 险 易 远 近 虚 实 尽 知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11.根据选文,试概括李愬袭取蔡州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表现了李愬怎样的军事才能?(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信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世界第
二、技术装备跻身世界一流,中国电信正逐渐成长为一个“电信巨人”。
②我国第一个电话交换机是于1882年在上海开通的,到1949年的67年,我国的电话通信网发展十分缓慢,交换机总容量仅31万门,用户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0.05%,每1万人只有5部电话。电信部门提供的业务只有电话和电报。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信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第二大固定电话网,电话进入千家万户,普及率达到28.4%。长途业务电路达288万路,是1949年的1000倍;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518万路端,是1978年的2780倍;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6亿门,是1949年的514倍。建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型国家光缆骨干网,光缆总长度达100万公里。建成了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陆地、海底光缆,大大拓宽了国际传输通道。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应急通信等辅助和迂回手段,拥有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智能网等多种新业务网,使中国电信网的立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③一批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已在中国电信网上普遍应用,中国电信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全国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100%;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100%;新建光缆已普遍采用10G;SDH传输设备以及国际先进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运用,使传输网的技术层次、规模容量跃入世界先进行列。随着电信管理网、7号信令网和数字同步网等3个支撑网的建设,电信网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得到保证,加强了灵活承载新业务的能力。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转移模式ATM宽带交换系统等高新技术正在网上大量采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电信网的技术水平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④中国电信已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成世界第一大电话网,城市电话与世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数据通信用户位居世界前列;光缆网络将真正成为快速、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大增强国际光缆网络实力。(选自“东方网”,有改动)
1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了 。(3分)
13.第③段划线句“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电信网的技术水平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加点词“这些”指的是 。(3分)
14.从全文看,“中国的电信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电信正逐渐成长为一个?电信巨人?”主体体现哪些方面?(4分)
(四)阅读余源培的《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人才强国是一项覆盖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人才强国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它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千军万马、万众一心的努力,才能切实得到贯彻。为此,特别需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②首先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需要各类人才的大量涌现。从“世情”看,科学技术发展快速,经济全球化进展迅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越来越成为最具价值的第一资源。再看“国情”,相对于13亿人口,我国物质资源显得十分短缺,人均耕地仅为世界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能源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排在第53位。这种严峻的事态告诫我们,只有逐步由物质资源的优先开发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才能变人口包袱为动力。
③其次这是解决现实人才矛盾的紧迫要求。我国社会既存在着人口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缺乏间的矛盾,又存在着人才资源结构性的矛盾。据统计,我国从1990年到1999年新增劳动力总数约为1.89亿,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才仅占3.5%,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大约占14.5%。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只占46%。大约有36%的新生劳动力还达不到初级技师所要求的文化程度。越是高素质的人才越是匮乏。在全球47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我国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和熟练劳动力的易获得性,分别排在倒数第
一、二、四名。
④鼓励人人成才,当务之急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以往我们过分看重学历和职称,忽视了能力本位,有的地方还假文凭泛滥几成公害。在全社会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需要破除狭隘的人才观念,要有大人才观。有学者指出,著名的桥梁专家林元培先后参加设计了上海的杨浦、南浦、徐浦、卢浦4座大桥,但他只是中专毕业。还有学者指出,《华盛顿邮报》一年多的科技类招聘广告有3544则,其中2799条完全是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位的仅206条,要求硕士的仅77条。这些都很值得人们深思。“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党政干部,或是人类知识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科技人员,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是人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们应当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拘一格选人才。
⑤人人都可以成才,要使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需要一些必备条件:
⑥一是发展社会教育。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才。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为8年,而发达国家为11-14年。为此,政府需要确立人力资本优先的理念,加大教育投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优先积累,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教育投资的20倍以上。最近几年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仍然跟不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要求。当然,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能只靠政府,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就要舍得花钱对职工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个人为了成才,更加需要重视对终身教育的投资。 ⑦二是加快体制创新,不断优化社会成才环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人都可以成才。这既要求机会的平等,又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保持其间的动态平衡,需要改革用人制度,变“闭门相马”为“公开赛马”,在社会实践这个“赛马场”上比能力和业绩。上海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在加强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此,特别需要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气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使上海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优秀人才汇聚之海、智慧创意涌流之源。
⑧三是个人的努力。成才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在成才之路上少不了坎坷曲折。“天生我才必有用”。个人要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类型;要善于抓住成才的机遇,又要敢于突破种种传统的、保守的、惰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要持之以恒,勇于竞争,不怕失败。努力实现个人的成才,既是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体现。
15.本文先论述了 ,然后论述
了 。(3分)
16.第④段列举了著名桥梁专家林元培只是中专毕业的事例来论证科学的人才观应不唯学历,你还能再列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吗?(3分)
17. 原文中有下面一段话:
上海虽然人力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矛盾同样尖锐:一是人才的基础平台不坚实,如专业技术人员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仍占约15%;二是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占人口的比例只为0.51%左右,仅是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三是人才结构需要调整。这些矛盾既对人才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也为人人成才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你认为这段话应当放在文中第 段与第 段中间,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五)阅读冰云的《孤岛琴声》后,回答下列问题。(20分)
①那一夜,他重归琴岛,挟一把陪伴他几十年的小提琴。他袖上的黑纱还没有脱去,他沉重的胳膊已托不起一个音符。面对波飞浪涌的大海如对已逝的母亲和妻子,他的呜咽甚至嚎啕很快就被拍岸的惊涛吞没了!泪洒琴板,他艰难地举起琴弓,如丝如缕、如泣如诉的一曲《梁祝》在月夜的孤岛上流淌,似乎连浪花也放慢了奔跑的脚步,驻足倾听。
②他,内地一个惨淡经营的省级乐团的首席提琴手,动荡的岁月几时能容下肩头那把小小
的提琴?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刚从上海交响乐团毕业的他就被内地一个文工团招走了。一个个音符从他那纤细敏感的指间飞出,《良宵》《牧歌》《新春乐》都是他的保留曲目。只是两个半月后,一顶大右派的帽子莫名其妙地飞到了他的头顶,提琴被砸,他被下放农场监督劳动,砸矿石、挑煤渣、开荒种地。八年的劳动,饥荒贫病没有让他趴下,而他纤长的十指却已肿大变形,伤痕累累,布满老茧,再捧提琴时,他的惶恐陌生只化作一声轻叹。
③几乎是从头学起,几乎是再攀登了回云顶天都。他的琴声不复八年前的华丽,却喑哑深沉,凄清渺远,摄人魂魄。重登舞台,再拉一曲《梁祝》,二十五分钟的曲子,他像拉了一个世纪。雷鸣般的掌声里他几乎晕厥过去。
④他成为重放的鲜花,他成为音乐的使者。只是再一次让他承受断弦之痛的却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他毫不犹疑地放下了提琴,悉心照料缠绵病榻八年的妻子,直至她“化蝶”而去。 ⑤他复又漂回这座小岛,这座留下过他童年啼哭和脚印的小岛,这座据说是音乐的岛。他独自居住在他母亲留下的山顶上一座年久失修的洋楼里,这里的浪涛都鼓荡着音乐,这里的空气都充满馨香,这里的佳木葱茏最善于倾听。清晨鸟儿的啁啾是他的定时闹钟,夜晚,他要么下山面朝大海拉两个小时的琴,要么在他的小屋里调弦试音,蟋蟀、四脚蛇都会摇头晃脑地跑出来倾听,它们是他的听众。小小的琴岛是他诗意的栖息地,是他随心所欲、不眠不休、无拘无束、无人喝彩的舞台。
⑥没有人知道这个经常不刮胡子,不打领带,趿一双沙滩鞋的流浪乐手的故事,人们只依稀仿佛听过那天籁般的琴声。这个现代的鲁滨逊,偶尔也带几个学生,时不时友善地指点路边卖艺乐手的指法,兴致高时还会即兴拉上一曲。
⑦他与众不同的琴声夜夜在孤岛上响起,有几分落寞,几分遗世独立。这是一个孤岛,一个流浪艺人的精神高地。
⑧是的,这里是琴岛,这是不是维也纳。但他是琴岛上唯一的莫扎特。
(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锐利小小说》)
18.阅读全文,简要叙述文中“他”的生平经历。(6分)
19.文中加点的“化蝶”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文中第③段中说“他的琴声不复八年前的华丽,却喑哑深沉,凄清渺远,摄人魂魄”,你认为这仅仅是描写主人公的琴声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段中的“二十五分钟的曲子,他像拉了一个世纪”?(6分)
21.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分析。(4分)
三、作文(60分)
22.请以“一定要记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抒写真情实感。
2.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定要记住
答 案
1.搅、斓、漾、炫
2.C(C项中感叹号应改为逗号,感叹号应放在最后)
3.D(“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因而与语境不符)
4.①老骥伏枥;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我劝天公重抖擞;④往者不可谏;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①江奈生?斯威夫特、英、托利党、辉格党;②比赛绳技、斯威夫特借这一情节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6.略。
7.(1)西涧边上峰峦叠嶂、树高林密,一丛丛绿草惹人怜爱,就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从林木深处传来了黄鹂那婉转悦耳的歌声。(2)“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形象地写出了急雨骤至,春潮带雨,涧水猛涨的飞转流动之势,衬托出山涧的闲淡宁静。(3)全诗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以及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脱离繁华尘世,追求自然闲静的心态。
8.(1)①因此;②认为……对;③栅栏,这里指营寨;④脸色。(2)D(例句中和D项中“之”都是动词,往,去;A中是结构助词,的;B中是代词,我;C中是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
9.由 是 / 贼 中 险 易 远 近 虚 实 / 尽 知 之
10.(1)(李愬)留下五百人镇守那里(指张柴村),用来断绝洄曲和各条道路上的桥梁。(2)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
11.选文记述了李愬袭取蔡州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亲自调查、掌握敌情、制定方案、部署兵力、抢占前哨阵地、切断援敌通道、军情严格保密;表现了李愬治军严明、用兵神速、出奇制胜的军事才能。
12.列数字、作比较,中国电信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转移模式ATM宽带交换系统等高新技术正在网上大量采用。
14.①电话普及率从1949年的0.05%发展为目前的28.4%;②一批世界先进的通信技术已在中国电信网上普遍应用,中国电信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③未来五年将建成世界第一大电话网;数据通信用户位居世界前列;光缆网络将真正成为快速、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
15.先论述了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实现人人成才的基本要求。
16.如数学家华罗庚原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后刻苦学习取得巨大成功。
17.这段话应放在第③段与第④段之间。因为这一段紧承第③段,分析了上海人才资源中的矛盾。
18.文中的他出生在琴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在动荡的年代被戴上右派帽子而劳动改造。等到命运好转时,他又通过艰辛的锻炼重新将小提琴技艺发展到极致。可是,这时妻子又重病在身,他又用八年时间照顾妻子,直至她离他而去。然后他又回到岛上,寻找到了他精神的栖息地。
19.其真实含义是指妻子逝世,此处借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的故事。其作用是与上文的小提琴曲《梁祝》相照应。
20.这里不仅仅是描写琴声,而是含蓄地描写了主人公艰辛曲折的人生。“二十五分钟的曲子,他像拉了一个世纪”这句话含蓄地表达出他是在用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拉琴,琴声里融注了自己多年苦难生活的深刻理解。
21.小说中的人物是个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为人善良而懂孝道的人。
22.略。
范文三:苏教版九年级语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调研练习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词与文学常识填空。(12分)
(1)海日生残夜, ▲ 。(作者: ▲ ) (2) ▲ ,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5) ▲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岑参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8)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幸福社会”,这种老老少少其乐融融的社会状况,可用《桃花源记》中的 ▲ , ▲ 句子来形容。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辨的主权。中国坚决反对和遏( ▲ )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 .
明确的、一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hàn( ▲ )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遏( ▲ )制 hàn( ▲ )卫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市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枪击惨案,令美国社....会陷入极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
B. 大丰港景区珍禽园、海底世界陆续开放,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
C.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举行,消息一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想在各项活动中....一展自己的风采。
D. 中国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圆满完成着舰试验、成功降落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弹冠相庆。 ....
4.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
A. 土地的长度和面积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来计算,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是一寸、一撮来衡量。
B. 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如果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C.韩国大叔Psy的新歌《江南 Style》最近风靡全球,这首新神曲一发布就迅速摘得各类音乐排行榜第一名的桂冠。 D.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祖籍是山东高密县人。 5.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 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 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 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 熟的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②①⑥⑤④③ 6.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我不时地可以分辨出有一个词是‘野胡’,它们都把这词儿反复地说了好多遍,虽然我猜不透那是什么意思,可当这两匹马忙着在那里交谈的时候,我就试着开始学习这个词。它们的交谈一停止,我就壮了胆子高声地叫了一声‘野胡’,同时还尽量地模仿那种马嘶叫的声音。它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惊讶。我就尽力跟着它们学了几遍,虽然还远谈不上尽善尽美,但发现每一次都有明显的进步。?
(1)上面这段文字记述了主人公 ▲ 在 ▲ (国名)的奇特见闻。(2分) (2)作者斯威夫特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请简述书中一个运用讽刺手法的情节,并说一说它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 7. 语文实践活动(7分)
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口号的提出,“幸福”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致方向。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理解、珍惜并创造“幸福”,学校举行了以“享受学习,感受幸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阅读下列一则与“幸福”有关的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2分)
当前,创建幸福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十二五?开局后,各级政府把幸福教育看做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类学校规范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代中学生也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幸福,但是他们却感受不到幸福。面对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无动于衷,感慨自己的不幸,甚至感到人生无聊乏味。中学生上网打游戏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人自私、贪婪、粗野、追求感官刺激。幸福感淡化成为当代青少年存在的严重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为了让大家正确理解“幸福”,宣传小组进行了专题采访。请你根据采访记录,从中提取体现“幸福”的关键词。(3分) ...
老人说:?健康就是莫大的幸福?;母亲说:?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每天的付出就是一种幸福?;学生说:?有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的关爱,我很幸福?;护士说:?忙忙碌碌,虽然辛苦,但能为患者的康复服务,也是幸福?;白领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同事关系和谐,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幸福”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 (3)网络红人延参法师认为,幸福的秘诀就是永远心存希望,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实现希望。进入初三,学习负担重了,压力大了。你班李铭同学常常唉声叹气,感慨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幸福感可言。请你对他进行劝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_ 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甲】凉州词 【乙】凉州曲
唐 王之涣 唐 王 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请描绘【乙】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的场景。(2分)
9.【甲】诗描绘了雄阔苍凉的边塞景物,【乙】诗刻画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很难得到一次欢聚酒宴,试探究【甲】【乙】两首诗的主旨。(4分)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17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0.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游其家 ( ▲ ) ②见有敝筐 ( ▲ ) ..③ 发而视之 ( ▲ ) ④徒见其浩然无涯 ( ▲ ) ..11.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1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1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译文: ▲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文: ▲ 14.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
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
▲ (三)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15-18题。(共12分)
①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气,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16.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 ▲ 17.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4分)
▲ ▲ 18.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3分)
▲ ▲
九年级语文调研练习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词与文学常识填空。(12分)
(1) (作者: )
(2) (3) ; (4) (5)
(6) (7) , (8)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遏( )制 hàn( )卫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 ) 4.( ) 5.( ) 6.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 (2分)
(2)(4分) 7. 语文实践活动(7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3分)“幸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8.(2分)
9.(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17分)
10.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游其家 ( ) ②见有敝筐 ( ) ..③ 发而视之 ( ) ④徒见其浩然无涯 ( ) ..11.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2. (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1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译文: (2)译文:
14. (3分) (三)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15-18题。(共12分) 15. 。(2分)
16.(3分)
17.(4分)
18.(3分) (四)阅读莫言的小说《奇遇》,完成19~22题。(20分) 19. 概述内容,补全情节。(6分)
决定星夜回家——( )——途中忆?鬼?—— ( )——到家谈鬼——( )
20. (1) (2分)
(2) (2分)
21. (4分) 22.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1) (3分) (2) (3分)
三、作文(共60分)
23.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语文调研练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2)根之茂者其实遂 (3)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天街小雨润如酥 (6).燕然未勒归无计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è 捍 (2) 辨 改为 辩 惯 改为 贯 3.D 4.B 5.B
6. (1)(2分)格列佛 慧骃国
(2)(4分)例1: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
例2: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3: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简述情节2分,说说社会现实2分,共4分)
7. (1)创建幸福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当代中学生幸福感普遍淡化。(一点1分,共2分)
(2)健康、付出、关爱、为他人服务、和谐、实现最大价值(两点1分,共3分) (3)略(称呼1分,语言委婉得体,有针对性1分,共2分)
8.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诗句内容要全面,2分)
9.【甲】诗写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乙】诗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每点各2分,计4分,可酌情给分)
10. (4分,各1分)①交往、玩耍、游玩 ②破旧 ③打开 11.(2分)C
12. (2分)徒见/其浩然无涯
13. (1) (3分)但我还年少,不能全都探究出它的含义。(犹、悉、究三个字必须翻出来,一个1分共3分)
(2) (3分)现在逃跑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亡、等、死国三个词必须翻出来,一个1分)
④只
14. (3分)本题围绕欧阳修好学、爱书带给我们的启示回答即可。示例: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却这样刻苦好学,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原文内容的提炼1分,自己的感受2分,共3分)
15. (2分)人人皆可为国王。
16. (3分)举例论证,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7. (4分)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正确的例子2分,分析2分,共4分) 18.(3分) 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若没有结合实际扣1分。 19、(6分)夜景令人恐惧 清晨遇鬼 事后悟“鬼”(意对即可) (各2分,共6分) 20、(4分)(1)多,接二连三。表现我星夜赶路时因为害怕而产生的各种关于鬼故事画面的
联想,形象地表现我的惊惧心理。(解释1分,表现的内容1分,共2分)
(2)拿不定主意。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想接(怕儿子害怕)又不敢接(自己害怕)的矛盾心理。(解释1分,表现的内容1分,共2分)
21、(4分)以农村特有的景物渲染农村夏夜的寂静,而高大的农作物,蝈蝈的叫声,又为
我一人走夜路时带来各种恐惧的联想作了铺垫。(景物的特点及作用各2分,共4分) 22、(3分)(1)示例1:祝贺您的获奖!这是中国作家的成功,更是文学、文本以及您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祝贺您以纯文学性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示例2:您真是一位有历史担当的作家!感谢您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肯定。13亿中国人都为您高兴,自豪! (祝贺1分,评价2分,意对即可) (3分)(2)感悟1: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为鬼者,与人为善,人能与之共生死同命运。
感悟2:作者是高明的,如同古代的蒲松龄一样,他们觉得,采用这种近似荒诞的故事结构,似乎更能表现出世世代代中国普通人的愿望与理想,似乎更能把握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从而让更多的人悟出天地间尚存着一种真情与至性。(言之有理即可) 23.作文参照中考标准,但书写2分要单列。建议切入分48分。
范文四:苏教版九年级语文
1
2
教后反思:
3
4
3、 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不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嬉戏忘返
的孩子”
情:怅然——雀跃——喜爱——升华升悟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品味语言 借鉴写法)(12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明确点拨(课件)
1、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山泉可爱的娇态和泉声
的悦耳动听,对山泉萌生爱意,为下文写用听觉去
感受和领悟泉声作铺垫。
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
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用比喻手法,把钟声和泉水相应答比作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生动传神
地衬出了山泉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
3、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 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一段
文字是写泉声汇聚以后而形成的瑰奇壮丽的乐曲,并且,把这种乐曲的旋律
变化和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
的心, 由于作者的解读,这些声音汇聚才显示它的意义。在这里,作者听
出了泉水跳动的层次,从流淌声中听出了轻重缓急,作者想像到泉水的流淌
如岁月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运动。
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
2、想象的具体情境:
本体——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
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3、感受: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
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
5
6
7
8
9
课后反思:
10
11
12
13
14
15
教学反思:
16
17
18
教学反思:
19
20
21
22
23
24
教学反思:
25
26
27
28
范文五:苏教版语文九年级
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习题集
一、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要使学生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的评论学习,感悟到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要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能与同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交流、抒发感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查阅资料,确立主题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体裁或作家作品讨论分析,写出有自我观点的小评论。
二、重点难点:
能从对三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评论的阅读,把握三篇评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学习三位作家评论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难点是能从自我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感受,发表见解时要有条理,有中心,恰当准确。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三篇文章分别对散文《白鹭》、小说《百合花》、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评论。及诵读欣赏、综合实践与探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共需10课时。
《白鹭》 “散文家谈散文”2课时;
《百合花》 、“小说家谈小说”4课时;
《一个深夜的记忆》、“诗人谈诗”1课时。
作文及修改文章专题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第十三课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确立学生对散文意境的审美体验。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第十四课 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妙处。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第15课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诵读欣赏 《乡愁》
学习目标:
能通过诗歌的学习,体会到诗中浓厚的思乡之情,并能联系诗歌说说自己的见解。
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 词语
(一)、注音
鹭(lù) 挚(zhì) 淳(chún) 婉(wǎn) 隽(juàn) 绮(qǐ) 祺(qí) 恬(tián) 睿(ruì) 磅礴(páng bó) 蓑(suō) 喙(huì) 嫌(xián) 黛(dài) 铿锵(kēng qiāng) 寥廓(liáo kuò) 烁(shuò) 砦(zhài) 哔(bì) 炷(zhù) 嬷(mó) 逸(yì) 宕(dàng) 砾(lì) 撂(liào) 讷(nè) 挪(nuó) 髻(jì) 拭(shì) 虔(qián) 磕(kē) 绊(bàn) 瞟(piǎo) 忸怩(niǔ ní) 尴尬(gān gà)藜(lí) 弦(xián) 乍(zhà) 峦(luán)
(二)、辨音
(chéng)澄澈 (jiào)咬文嚼字 (ǎo)拗折 (āo)熬白菜
澄 嚼 (jiào)倒嚼 拗 (ào)拗口 熬
(dèng)澄清 (jué)咀嚼 (niù)执拗 (áo)煎熬
(三)、
鹭( ) 挚( ) 淳( ) 婉( ) 隽( ) 绮( ) 祺( ) 恬( ) 睿( )( )páng bó 蓑( ) 喙( ) 黛( ) ( )kēng qiāng ( )廓liáo kuò 烁( ) 砦( )
嬷( ) 逸( ) 宕( ) 砾( ) 撂( )讷( ) 髻( ) 拭( ) 虔( ) 磕( ) 忸怩( ) ( )gān gà 藜( ) 乍( ) 峦( ) 附检测题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一) 根据提示默写。(每一横线1分,共10分)
1书山有路勤为径, 。
2、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 , 。”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
4、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②
③
5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6.衣带渐宽终不悔, 。
二 语文学科与历史的渗透 探究运用(4分)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
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3. 按括号中的表意要求,将“国、吃、在、中”四个字各组成一句话。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颂扬中国有悠久的美食文化)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当今社会用公款大吃大喝,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危害。)
4. 创造性思维训练 2分
为庆祝中国足球队进入了2002年的世界杯,球迷们都举杯欢庆,每个球迷都和其他球迷碰一次杯,总共听到4005次碰杯声。请你算一下,有多少球迷参加了欢庆会。
答案:
5.诗歌赏析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2分 答:
6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2分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⑴
⑵
三、古文阅读题 ,回答后面问题。(1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3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在横线上写出文章中空缺的语句。(2分)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7、文章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使用了哪个例子?为了证明“地利不如人和”又使用了哪个例子?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每项概括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答:①天时不如地利: 2地利不如人和: 。
8、文章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为了证明一个怎样的结论?(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题(2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6题。(11分)
语文诗话
1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2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3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5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6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8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9“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3.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5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4、6、8段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一鸣惊人吗?13分
①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②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升到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盗匪,没有开过一枪。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死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一辈子没有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你说这警官笨不笨?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值勤的警官,枪里总要有子 弹,即使一辈子遇不见一次盗匪,他也应该随时清理枪械并到靶场练习,因为“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备。
③如果换做你是他,你会不会像他那么笨?你一定不会,对不对?但是让我问你,如果你很喜欢诗词,那么背几首给我听吧!你很爱古文,那么背一篇《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吧!你背得出来吗?我再问你,如果你已经学了好几年钢琴,也自
以为弹得不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朋友,要你表演几首,你是不是能够立刻开一场小型演奏会呢?抑或,你会尴尬地说“对不起,没有准备”。 ④说到音乐,你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柏恩斯坦是怎么一夕成名的吗?那是1943 年,在他担任乐团副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正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5岁的他,一上台就尽情地发挥,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柏恩斯坦就这样“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他用那一个晚上的“机遇”,开创了后面的50年的“柏恩斯坦时代”。当人们羡慕他的“机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怎么临时接到命令,立刻能从容应付,而且表现得无懈可击呢?他怎么对当天演出的曲子那么了解、那么熟练呢?他怎么好像随时准备好,仿佛一个出勤的警员,枪里总装着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呢?
⑤再说一个你最熟知的故事吧!
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孔明如果没有两下子,刘备会请他吗?如果今天换做你,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日对天下大事毫不关心、毫不思索,有一天刘备造访,你能提得出那许多“经国之宏论”吗?孔明是不是在隐居的时候,也时时用功、处处用心,所以能一鸣惊人呢? 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夕成名、一鸣惊人,可是有凡人知道“一鸣惊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⑧请问,你有没有随时准备好你自己?抑或你是只有到考试时才努力学习,只有到演奏时才练熟曲子,只有到遇见盗匪才装填子弹。你会不会像那位警官,该开枪的时候开不了枪,第一次应战就死了? 20.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答:
21.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点。(3分
答:
22.“老警官”“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一句中“居然”用得好,请你说说为什么?(3分)
答:
23.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从作者行文立意或文章内容的角度,提出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并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不能重复上面问题,4分)
问题: 答案:
四 作文 40分 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们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 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 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
请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我成长的伙伴”、 “?,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的启示”等等;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500个
四单元参考答案
一、(一)默写 1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任意一句都可,或是其他适合的答案也可)。3女孩12岁称金钗
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4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白发征夫泪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 5省略6省略
2 答案 (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3 略 4 90 个球迷 假设共有x人参加。由于每人都和所有人碰了一次杯,但没和自己碰杯,所以他碰杯的次数是x-1 次。这个结果对所有人都一样,总共碰杯的次数就是x个x-1 ,即x(x-1)次,考虑到a和b碰杯与b和a碰杯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次数应为x(x-1)÷2次,解方程x(x-1)/2=4005,就可得x=90 (人)了。 5 诗歌赏析秋思 (l) 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和,又紧承“复恐匆匆说不尽”,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6 (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 (1)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 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二、古文阅读答案 4、①限制,②巩固,③威慑。 5、略。 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球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②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7、①从四面包围一座小城却不能得胜。②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却弃城逃跑。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一)13.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工具性,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分)
14.(1)论证“语文应该是热爱”。(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
(2)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1处1分,共2分。只对陶诗加以解释分析不给分。)
15.234 6(第一空必须答全234,否则不给分。1空1分,共2分)
16.略。(从排比句的使用和引用诗文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语句通顺即可。点出排比、引用等,给2分;分析2分。共4分。) (二) 20. 3分 示例1:磨刀不误砍柴功,机遇偏爱有准备之人。示例2:不论做什么事,只有事先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到时才能一举成功。示例3:平时不准备,临时抱佛脚,机遇到来时可能错失良机。 21. 3分 示例:通俗易懂,如拉家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启发性强;活泼酣畅,逻辑性强 22. 3分 表明了作者对老警官持批评(否定)态度;(1分)说明老警官平时准备不充分(警惕性差)(2分) 23. 4分 示例1:问题:阅读上面文章,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分)答案:作者意在告诫人们,平时要积极准备、充分学习训练,到时才能一举成功,不被“击毙”或淘汰。(2分) 示例2:问题:你从文中了解到柏恩斯坦“一鸣惊人”的原因有哪些:请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写出来。 答案:首先埋头苦干,不断演练,时刻准备着;其次,把握机遇。 三、作文 略 四单元综合测试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江苏 黄卫东
基础知识训练营(2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焙烧pèi 晦塞sè 嬉戏xī 探骊得珠lí
B.俨然yǎn 犀利xī 镶嵌jiàn 言简意赅gāi
C.姣丽jiāo 赧颜nǎn 戏谑xuè 寸积铢累zhū
D.繁琐suǒ 疏漏shū 羡慕mù 囊萤映雪ráng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错综复杂(交错) 浮光掠影(指水面上的反光)
B.读破五车(五车的书) 探骊得珠(黑龙)
C.一筹莫展(计策、办法) 行成于思,毁于随(不经意,随便)
D. 寸积铢累(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无关宏旨(大意,主要的意思)
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兀兀穷年 无待饶舌 食古不化
B.家喻户晓 蓦然回首 两脚书橱
C.声誉卓著 鞭辟入里 灯火阑珊
D.融汇贯通 举一反三 衣带渐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B.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C.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D.《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5.换一种表情动作(如低头、流泪、哭……)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3分)
例句:沉默,不等于失败,沉默有时是金,有时是惊雷的前奏。
仿句:
6. 默写诗句。(8分)
①焚膏油以继晷,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 ,
③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⑥陈水扁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导致民意急剧下跌,真是 , 。(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句子回答)
⑦写出有关“成功”的至理名言2句。
7.仔细阅读画面的内容,说一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4分)
阅读分析百花园(5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5分)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 。例如打球有利于
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8.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3分)
9.说说下面语句采用的论证方法。(2分)
(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
10.这篇文章有很多名言警句,请认真诵读,并写出一句进行赏析。(3分)
11.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选出文中空白处应填的句子( )(3分)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12.假如把文章的题目换成“论读书”或“论学问”,你认为好不好?说说你的见解。(4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7分)
劝学(节选)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学不可以已( ) 水为之而寒于水( )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5.简要说说这段文字论说了什么道理?(不超过10个字)(3分)
16. 16.短文中所讲的是哪一方面的道理?你能写出孔子有关这一方面内容的句子吗?(至少写2句)(4分)
(三)阅读《论虚荣》,完成第17——21题。(18分)
论虚荣
“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我扬起了多少尘土啊”!伊索氏这个寓言说得实是巧妙。类此,有些个妄人,无论任何事情,或是事情自动,或由大力者推动,只
要他们在其中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以为这些事情是完全依仗着他们的力量的。好夸之人一定是好党争的;因为一切的夸耀都是靠着比较的。这种人也必然是过分的,因为如此方可以支持自己种种的夸耀。他们又不能守秘密,所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的;反之,他们是和法国的一句成语所说的一样,“声音很大,结果很小”的。然而在政事中这一种品性也是确有其用的。每逢人们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好的吹鼓手。再者,如里维关于安提奥喀斯和哀陶立安人之事的话:“对双方的谎言有时是有大效的”,例如,一个人在两位君王之间交涉,想引他们联合起来向第三者作战,他就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又如在两个私人之间交涉的人,他对双方都夸张他在对方的影响,结果是把他自己的声望提高了。所以在上述的以及类此的事件中,往往会由无物之中竟生有物;盖谎言足以引起意见,而意见能引起实行也。
(1)在将帅与军人方面,虚荣心乃是一种不可缺的性质;因为如同剑与剑可以相互磨砺一样,虚荣心可以让将士相互激励勇气。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中加入一种天性好夸的人可以使事务更有活力;(2)而那些天性厚重庄肃的人则有似压舱物而不类风帆。在学问的名声方面,若没有一些夸耀的羽毛,则这种名声的飞腾是很慢的。“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叫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都是富于夸耀性的人。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所以注重德行本身的人,决没有以德行作为猎名手段的人更能获得荣誉。西塞罗、塞奈喀、小普利尼的名声若不是与这些人本身的某种虚荣心连在一起的话,也不会经久如新的;(3)这种虚荣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一层油漆一样,它使得那天花板不但能够发亮而且能够持久。但是说了这么久,我用“虚荣”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却并不是指泰西塔斯说缪西阿努斯有的那种性质,所谓“他有一种能够漂亮地炫耀他的一切言行的本领”:因为这种性质并非是出自虚荣心的,
而是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并且这种性质在有些人方面是不但漂亮而且优美高尚的。因为逊谢、退让与节制得宜的自谦,都不过是炫耀之术也。在这些炫耀之术中,没有比小普利尼所说的那一种更好的了,那就是在你自己所长的某方面,如果别人也有一点长处,当不吝惜地多多地赞誉称扬那人。因为普利尼说得很巧妙:“在称扬别人的时候你其实是替自己做好事;因为你所称扬的那人在那一方面若不是比你还强就是不如你。如果他是不如你,那末他既然值得称扬,你自然更加值得称扬了;如他是胜过你的,那末假如他不值得称扬的话,你就更不值得称扬了”。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17.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伊索寓言》中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8.“声音很大,结果很小”这句话和我们使用的哪句俗语相似?用一个成语概括“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句中的含义。(4分)
19.第二段划线的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选取一处说说其作用。(3分)
20.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这些哲学家、医学家持什么态度?作者欣赏具有怎样品质的人?(4分)
21.有人认为“一个人有了虚荣心,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为你要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而这往往是最强效的推动剂”,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习作水平展示厅(50分)
22. 你对铃声一定不会陌生。家中的电话铃声,校园里每天回荡的上下课铃声,自行车的铃声,还有现在各种各样的手机的绚丽彩铃......这些时常在我们耳畔萦绕的铃声,每每勾起我们无尽的回忆。请你就以“铃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营
1.C
2.B
3.D
4.A
5. 例:一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6. ①恒兀兀以穷年 ②行成于思,毁于随 ③昨夜西风凋碧树 ④为伊消得人憔悴 ⑤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7.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在宣传时注重利用名人效应;在挖掘旅游产品时显得庸俗化。
阅读分析百花园
(一)
8.第1—5段是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求知的正确目的。第6—9段是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第10—11段是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求知的意义,鼓舞人们
去求知。
9.(1)比喻论证 (2)归纳论证
10.名言警句有:如“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等等。
11.B
12.课文的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全文论述的内容。若换为“论读书”则范围太小,不能概括全文;若换为“论学问”则范围过大,不够具体。
(二)
13.停止,半途而废;凝结;不同的风俗习惯;同“三”。
14. ①因此,木材照着墨线砍削就会变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就会变得锋利。
②没听说先王留下的遗训,就不懂得学问有多么博大。
15. 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或说明为学的重要)
16. 有关学习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等。
(三)
17.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生动形象地批判了像苍蝇一样有虚荣心的人。
18.雷声大,雨点小。 虚张声势
19.比喻论证 第一处生动说明虚荣心对鼓舞士气起着绝对的作用,在战争中是有益的。第二处形象说明一个人若想很快成名,必须借助虚荣心的鼓吹。第三处说明虚荣心不仅可以使人扬名还能留名之久。
20.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都是靠虚荣心才能够出名的。作者赞赏的是有豪气、有胆识、谦虚、谦让、谨慎等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21.略
习作水平展示厅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