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128815”);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 《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
作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或】有时。
?【造】往,到。
10.【辄(zh?)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a)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
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28815”);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
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from 本文来自爱师范文www.is97.com,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点评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
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
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范文二:陶渊明传-萧统-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陶渊明传|萧统|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128815”);陶渊明传|萧统|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
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致: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木欣欣以向荣B.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既自以心为形役
C.久之,满手把菊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其真率如此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8、A解析:“麾”通“挥”,甩掉,扔掉。
9、D解析:A项,以: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为:介词,因为,为了/介词,被;C项,之:音节助词/动词,到;D项,其:都是代词,#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他,指陶渊明。
10.(1)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11.参考:卓尔不群、任性而为、率真质朴、清高自傲、钟情田园、厌恶官场等。一点1分,共4分。
12、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
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
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范文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_0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 《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或】有时。
?【造】往,到。
10.【辄(zh?)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a)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2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范文四:萧统-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録。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徵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齎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颜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釀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徵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徵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据《祭程氏妹文》等,可知陶渊明在晋时本名渊明,字元亮。入南朝宋后才更名潜,而以渊明为字。)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陶渊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且才华出众,锋芒毕露。为人散淡不群,任真自得。曾经著《五柳先生传》以自解。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为了孝顺老人照顾家庭但又家中贫困,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江州刺史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辛勤劳作,种田自给。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陶渊明已经因为饥饿而僵卧几日了。檀道济劝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如果无道,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归隐山林;有道则出仕一展抱负。当今你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有道之世,怎么能让自己如此穷困潦倒?”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于是留给他米饭肉食,渊明却挥手拒绝。
以后陶渊明做过镇军和建威参军,曾经对自己的亲友说:“我愿意暂时去弹奏那弦歌,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好吗?”当局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令。不想让家事拖累,就送一服役的人给儿子以助其一臂之力,家书中说:“你生活的费用,自己都很困难,现在送你这个劳力,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的困境。他也是别人的儿子,要善待他。”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秫(shu,可制酒),说:“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家人坚持要求种秔(jing晚稻),渊明就种了二顷五十亩的秫,种了五十亩的秔。到了年末,会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应该穿礼服去迎接督邮”。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折腰!”当日立即解官辞职,作《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帝上征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肯就职。
江州刺史王弘非常想认识他,一直苦于没有机会。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叫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中途村落中邀请陶渊明。渊明的脚有病,使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截住以后,渊明很高兴,就一起饮酒。过了一会,王弘来了,渊明也没有反感。颜延之(公元384——456年,字延年,当时著名文人,与谢灵运齐名。陶渊明逝世后,颜延之曾作《陶徵士诔》,当时为江州刺史)先前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的时候就与渊明交谊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每天都去找陶渊明痛饮,而每次都非喝得酩酊大醉不可。王弘一心想邀请颜延之酣饮,却没有机会。颜延之临走的时候,给渊明留下两万文钱补贴家用,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为日常酒资。渊明曾经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出游门外,在屋外的菊丛中小坐沉吟。过了一会,不知不觉手中满是菊花,正好王弘派人送酒来,索性便在菊丛中畅饮,直到醺醺微醉方归。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抚弄无弦琴以抒己怀,遣兴而已。凡是来拜访的人,不分贵贱,往往设酒共饮。陶渊明如果先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了想小憩,你可以先回去了。”其待人接物竟是如此真我坦率。郡将曾经去看他,正巧遇上新酒嬢熟,陶渊明取下头上的扎的葛巾漉酒,漉完了以后,仍旧戴在头上。
当时周续之隐入庐山,侍奉方丈慧远;彭城的刘遗民也遁迹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的徴命,人们称他们为“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才请周续之出山,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同在城北讲《周礼》,并且加以雠校。所住的公寓,离马厩很近。所以渊明写诗去,说:“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的清贫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认为自己从曾祖父陶侃时已是晋朝宰辅,耻于屈身为后来的刘宋王朝做官,自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的建立者)王业渐隆,愈加不肯出仕。元嘉四年,正要回复朝廷的徴命,结果突然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送此谥号,是由于陶渊明有“宽乐令终”和“好廉克己”的品德。
范文五: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_0
?精品文档?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 《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1 / 7
?精品文档?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或】有时。
?【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 / 7
?精品文档?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
3 / 7
?精品文档?
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全国最大的免费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点评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
4 / 7
?精品文档?
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
5 / 7
?精品文档?
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
6 / 7
?精品文档?
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7 / 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