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宋朝皇帝年号表
北宋(960——1127年,共167年)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因其发迹在宋州,故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史称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二月六日,废宋帝,北宋亡。
注:宋朝的第2位皇帝——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世谥号 姓名 在位期 享国 生卒年 年寿 陵名 數
1 太祖 趙匡胤 960—976 17年 927—976 50岁 永昌陵
976—997 939—997 2 太宗 趙炅 22年 59岁 永熙陵
赵恒 998—1022 968—1022 3 真宗 25年 55岁 永定陵
赵祯 4 仁宗 1023—1063 41年 1010—1063 54岁 永昭陵
赵曙 5 英宗 1064—1067 4年 1032—1067 36岁 永厚陵
赵顼 6 神宗 1068—1085 18年 1048—1085 38岁 永裕陵
赵煦 7 哲宗 1086—1100 15年 1076—1100 25岁 永泰陵
赵佶 8 徽宗 1101—1125 25年 1082—1135 54岁 永祐陵
赵桓 9 钦宗 1126—1127 2年 1100—1156 57岁 永獻陵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共152年)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在1127年6月12日,南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以都城临安位于南方,史称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
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大将张世杰与丞相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灭亡。
赵构 10 高宗 1127—1162 36年 1107—1187 81岁 永思陵
赵昚 1163—1189 1127—1194 11 孝宗 27年 68岁 永阜陵
赵敦 1190—1194 1147—1200 12 光宗 5年 54岁 永崇陵
赵扩 13 宁宗 1195—1224 30年 1168—1224 57岁 永茂陵
赵昀 14 理宗 1225—1264 40年 1205—1264 60岁 永穆陵
赵禥 15 度宗 1265—1274 10年 1240—1274 35岁 永紹陵
宋恭帝 赵显16 1275—1276 2年 1271—1323 53岁 無 (瀛国公)
赵昰 1276—1278 1269—1278 17 端宗 3年 10岁 無
赵昺 1278—1279 1272—1279 18 卫王 2年 8岁 無
范文二:宋朝皇帝年号表
北宋(960——1127 年,共 167 年)
五 代 后 周 显 德 六 年 ( 公 元 959 年 ) , 周 世 宗 柴 荣 病 死 , 七 岁 的 恭 帝 继 位 , 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赵匡胤 在 陈 桥 驿 ( 今 河 南 封 丘 东 南 陈 桥 镇 ) 发 动 兵 变 ,率 军 入 开 封 ,胁 迫 周 恭 帝 禅 位 , 夺 取 了 皇 位 。赵 匡 胤 即 位 后 ,仍 定 都 开 封 ,因 其 发 迹 在 宋 州 ,故 改 国 号 为 宋 , 赵 匡 胤 皇 室 姓 赵 ,也 称 作 赵 宋 ,史 称 北 宋 。靖 康 元 年 ( 公 元 1126 年 ) ,金 军 攻 占开封。次年二月六日,废宋帝,北宋亡。 注 :宋 朝 的 第 2 位 皇 帝 — — 宋 太 宗 本 名 赵 匡 义 , ( 公 元 939 年 - 公 元 997 年 ) , 字廷宜,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世 數 1 2 3 4 5 6 7 8 9
谥号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钦宗
姓名
趙匡胤
在位期
960—976 976—997 998—1022 1023—1063 1064—1067 1068—1085 1086—1100 1101—1125 1126—1127
享国 17 年 22 年 25 年 41 年 4年 18 年 15 年 25 年 2年
生卒年
927—976 939—997 968—1022 1010—1063 1032—1067 1048—1085 1076—1100 1082—1135 1100—1156
年寿 50 岁 59 岁 55 岁 54 岁 36 岁 38 岁 25 岁 54 岁 57 岁
陵名 永昌陵 永熙陵 永定陵 永昭陵 永厚陵 永裕陵 永泰陵 永祐陵 永獻陵
趙炅
赵恒 赵祯 赵曙 赵顼 赵煦 赵佶 赵桓
南宋(1127 年 6 月 12 日—1279 年 3 月 19 日,共 152 年)
南 宋 是 北 宋 灭 亡 后 由 宋 室 皇 族 在 江 南 建 立 的 政 权 — — 在 1127 年 6 月 12 日 , 南 宋 高 宗 赵 构 在 南 京 应 天 府( 今 河 南 商 丘 )重 建 宋 朝 ,以 都 城 临 安 位 于 南 方 , 史称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
1279 年 , 元 军 与 宋 军 在 厓 山 展 开 了 最 后 的 决 战 , 混 战 几 天 后 , 宋 军 不 支 , 大将张 世杰与丞相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 含 泪 水 背 着 小 皇 帝 跳 海 自 杀 , 此 后 , 残 余 的 宋 军 , 官 员 及 家 眷 也 纷 纷 跳 海 殉 国 (史 载 有 数 万 之 众 殉 国 ), 至 此 , 南 宋 灭 亡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度宗
宋恭帝 (瀛国公)
赵构 赵昚 赵敦 赵扩 赵昀 赵禥 赵显 赵昰 赵昺
1127—1162 1163—1189 1190—1194 1195—1224 1225—1264 1265—1274 1275—1276 1276—1278 1278—1279
36 年 27 年 5年 30 年 40 年 10 年 2年 3年 2年
1107—1187 1127—1194 1147—1200 1168—1224 1205—1264 1240—1274 1271—1323 1269—1278 1272—1279
81 岁 68 岁 54 岁 57 岁 60 岁 35 岁 53 岁 10 岁 8岁
永思陵 永阜陵 永崇陵 永茂陵 永穆陵 永紹陵
無 無 無
端宗 卫王
范文三:唐朝皇帝年号表
年号 起讫时间 李渊(在位: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五月—626年 唐太宗(在位:626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唐高宗(在位:649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二月
使用时间 9年 23年
备注 九年二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一作正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 即位沿用 650年,新罗开始使用中国唐朝年 号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 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 又作光庆 《旧唐书》 、 《新唐书》都称是龙 朔三年十二月,诏改明年正月一 日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鲁番 出土的《唐纪元钞》则记载“龙 朔四年六月一日改”,与史书的 记载相差半年。 《旧唐书》和新疆出土的《唐纪 元钞》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 元年;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6年 6年
龙朔 麟德
661年三月—663年 664年—665年
3年 2年
乾封 总章
666年正月—668年二月 668年二月—670年二月
3年 3年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670年三月—674年八月 674年八月—676年十一月 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 679年六月—680年八月 680年八月—681年九月
5年 3年 4年 2年 2年
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 朝人多称永崇
开耀 681年九月—682年二月 2年 永淳 682年二月—683年 2年 弘道 683年十二月 1个月 乾封 666年正月—668年二月 3年 唐中宗(在位:683年—684年) 嗣圣 684年正月—二月 2个月 唐睿宗(在位:684年—690年,684年九月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文明 684年二月—八月 7个月 光宅 684年九月—十二月 4个月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正月—十一月 载初 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武周年号 武则天(在位:683年—705年) 天授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 692年四月—九月 长寿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载 694年五月—十二月 证圣 695年正月—九月 天册万岁 695年九月—十一月 万岁登封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万岁通天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 697年九月—十二月 圣历 698年—700年五月 久视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 701年正月—十月 长安 701年十月—704年 唐中宗(在位:705年—710年) 景龙 707年九月—710年六月 李重茂(在位:710年) 唐隆 710年六月—七月 唐睿宗(在位: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七月—712年正月 太极 712年正月—四月 延和 712年五月—八月 唐玄宗(在位: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 开元 713年十二月—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七月 唐肃宗(在位: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七月—758年二月 乾元 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 上元 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 宝应 762年四月—763年六月
4年 11个月 2年
从元年起用子正
3年 6个月 3年 8个月 9个月 3个月 4个月 2
年 4个月 3年 2年 10个月 4年 4年 2个月 3年 4个月 4个月 2年 29年 15年 3年 3年 2年 2年
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国号为周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用子正 元年十月复寅正
或作唐元、唐兴、唐安
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称“年”为“载” 元年二月复载为年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称元 年,以建子月为岁首 元年四月十五日改元,并恢复寅 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唐代宗(在位:762年—779年) 广德 763年七月—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十一月 大历 766年十一月—779年 唐德宗(在位:779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2年 2年 14年 4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八月 唐顺宗(在位:805年) 永贞 805年八月—十二月 唐宪宗(在位:805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唐穆宗(在位:820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唐敬宗(在位:824年—826年) 宝历 825年—827年二月 唐文宗(在位:826年—840年) 大和 827年二月—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唐武宗(在位: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唐宣宗(在位: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60年十月 唐懿宗(在位:859年—873年) 咸通 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 唐僖宗(在位:873年—888年) 乾符 874年十一月—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七月 中和 881年七月—885年三月 光启 885年三月—888年正月 文德 888年二月—十二月 唐昭宗(在位: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八月 光化 898年八月—901年三月 天复 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
1年 21年 5个月 15年 4年 3年 9年 5年 6年 14年 15年 6年 2年 5年 4年 11个月 1年 2年 2年 5年 4年 4年 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即位沿用 四年正月唐敬宗即位沿用 二年十二月唐文宗即位沿用 或作太和 五年正月唐武宗即位沿用 六年三月唐宣宗即位沿用 十三年八月唐懿宗即位沿用 十四年七月唐僖宗即位沿用
元年三月唐昭宗即位沿用
天祐
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
4年
南吴太祖杨行密用此年号到 904 年。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 此年号(天复七年) 元年八月唐哀帝即位沿用。河东、 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 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前蜀王建、 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 李茂贞、吴越钱镠等割据政权仍 行唐天祐年号
范文四:日本年号表
日本年号与西历年对照表
日本年号 西历年
日本年号 西历年
明治元 年 1868
明治 23 年 1890
明治 2 年 1869
明治 24 年 1891
明治 3 年 1870
明治 25 年 1892
明治 4 年 1871
明治 26 年 1893
明治 5 年 1872
明治 27 年 1894
明治 6 年 1873
明治 28 年 1895
明治 7 年 1874
明治 29 年 1896
明治 8 年 1875
明治 30 年 1897
明治 9 年 1876
明治 31 年 1898
明治 10 年 1877
明治 32 年 1899
明治 11 年 1878
明治 33 年 1900
明治 12 年 1879
明治 34 年 1901
明治 13 年 1880
明治 35 年 1902
明治 14 年 1881
明治 36 年 1903
明治 15 年 1882
明治 37 年 1904
明治 16 年 1883
明治 38 年 1905
明治 17 年 1884
明治 39 年 1906
明治 18 年 1885
明治 40 年 1907
明治 19 年 1886
明治 41 年 1908
明治 20 年 1887
明治 42 年 1909
明治 21 年 1888
明治 43 年 1910
明治 22 年 1889
明治 44 年 1911
大正元年 1912
大正 8 年 1919
大正 2 年 1913
大正 9 年 1920
大正 3 年 1914
大正 10 年 1921
大正 4 年 1915
大正 11 年 1922
大正 5 年 1916
大正 12 年 1923
大正 6 年 1917
大正 13 年 1924
大正 7 年 1918
大正 14 年 1925
昭和 元年 1926
昭和 33 年 1958
昭和 2 年 1927
昭和 34 年 1959
昭和 3 年 1928
昭和 35 年 1960
昭和 4 年 1929
昭和 36 年 1961
昭和 5 年 1930
昭和 37 年 1962
昭和 6 年 1931
昭和 38 年 1963
昭和 7 年 1932
昭和 39 年 1964
昭和 8 年 1933
昭和 40 年 1965
昭和 9 年 1934
昭和 41 年 1966
昭和 10 年 1935
昭和 42 年 1967
昭和 11 年 1936
昭和 43 年 1968
昭和 12 年 1937
昭和 44 年 1969
昭和 13 年 1938
昭和 45 年 1970
昭和 14 年 1939
昭和 46 年 1971
昭和 15 年 1940
昭和 47 年 1972
昭和 16 年 1941
昭和 48 年 1973
昭和 17 年 1942
昭和 49 年 1974
昭和 18 年 1943
昭和 50 年 1975
昭和 19 年 1944
昭和 51 年 1976
昭和 20 年 1945
昭和 52 年 1977
昭和 21 年 1946
昭和 53 年 1978
昭和 22 年 1947
昭和 54 年 1979
昭和 23 年 1948
昭和 55 年 1980
昭和 24 年 1949
昭和 56 年 1981
昭和 25 年 1950
昭和 57 年 1982
昭和 26 年 1951
昭和 58 年 1983
昭和 27 年 1952
昭和 59 年 1984
昭和 28 年 1953
昭和 60 年 1985
昭和 29 年 1954 昭和 61 年 1986
昭和 30 年 1955
昭和 63 年 1987
昭和 31 年 1956
昭和 63 年 1988
昭和 32 年 1957
平成元年 1989 平成11年 1999 平成2年 1990 平成12年 2000 平成3年 1991 平成13年 2001 平成4年 1992 平成14年 2002 平成5年 1993 平成15年 2003 平成6年 1994 平成16年 2004 平成7年 1995 平成17年 2005 平成8年 1996 平成18年 2006 平成9年 1997 平成19年 2007 平成10年 1998 平成20年 2008
1868
明治元年
1912
大正元年
1926
昭和元年
1989
平成元年
范文五:清代年号表
清代年号表
清(公元1616年至公元1911年)
天命 元年 丙辰 公元 1616年 天命 二年 丁巳 公元 1617年 天命 三年 戊午 公元 1618年 天命 四年 己未 公元 1619年 天命 五年 庚申 公元 1620年 天命 六年 辛酉 公元 1621年
天命 七年 壬戌 公元 1622年 天命 八年 癸亥 公元 1623年天命 九年 甲子 公元 1624年 天命 十年 乙丑 公元 1625年 天命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626年
天聪 元年 丁卯 公元 1627年 天聪 二年 戊辰 公元 1628年 天聪 三年 己巳 公元 1629年 天聪 四年 庚午 公元 1630年 天聪 五年 辛未 公元 1631年 天聪 六年 壬申 公元 1632年 天聪 七年 癸酉 公元 1633年 天聪 八年 甲戌 公元 1634年 天聪 九年 乙亥 公元 1635年 天聪 十年 丙子 公元 1636年 天聪 十一年 丁丑 公元 1637年 天聪 十二年 戊寅 公元 1638年 天聪 十三年 己卯 公元 1639年 天聪 十四年 庚辰 公元 1640年 天聪 十五年 辛巳 公元 1641年 天聪 十六年 壬午 公元 1642年 天聪 十七年 癸未 公元 1643年
顺治 元年 甲申 公元 1644年 顺治 二年 乙酉 公元 1645年顺治 三年 丙戌 公元 1646年 顺治 四年 丁亥 公元 1647年 顺治 五年 戊子 公元 1648年 顺治 六年 己丑 公元 1649年 顺治 七年 庚寅 公元 1650年 顺治 八年 辛卯 公元 1651年 顺治 九年 壬辰 公元 1652年 顺治 十年 癸巳 公元 1653年 顺治 十一年 甲午 公元 1654年 顺治 十二年 乙未 公元 1655年 顺治 十三年 丙申 公元 1656年 顺治 十四年 丁酉 公元 1657年 顺治 十五年 戊戌 公元 1658年 顺治 十六年 己亥 公元 1659年 顺治 十七年 庚子 公元 1660年 顺治 十八年 辛丑 公元 1661年
康熙 元年 壬寅 公元 1662年 康熙 二年 癸卯 公元 1663年 康熙 三年 甲辰 公元 1664年 康熙 四年 乙巳 公元 1665年 康熙 五年 丙午 公元 1666年 康熙 六年 丁未 公元 1667年 康熙 七年 戊申 公元 1668年 康熙 八年 己酉 公元 1669年 康熙 九年 庚戌 公元 1670年 康熙 十年 辛亥 公元 1671年 康熙 十一年 壬子 公元 1672年 康熙 十二年 癸丑 公元 1673年 康熙 十三年 甲寅 公元 1674年 康熙 十四年 乙卯 公元 1675年 康熙 十五年 丙辰 公元 1676年 康熙 十六年 丁巳 公元 1677年 康熙 十七年 戊午 公元 1678年 康熙 十八年 己未 公元 1679年 康熙 十九年 庚申 公元 1680年 康熙 二十年 辛酉 公元 1681年 康熙 二十一年 壬戌 公元 1682年 康熙 二十二年 癸亥 公元 1683年 康熙 二十三年 甲子 公元 1684年 康熙 二十四年 乙丑 公元 1685年 康熙 二十五年 丙寅 公元 1686年 康熙 二十六年 丁卯 公元 1687年 康熙 二十七年 戊辰 公元 1688年 康熙 二十八年 己巳 公元 1689年
康熙 二十九年 庚午 公元 1690年 康熙 三十年 辛未 公元 1691年 康熙 三十一年 壬申 公元 1692年 康熙 三十二年 癸酉 公元 1693年 康熙 三十三年 甲戌 公元 1694年 康熙 三十四年 乙亥 公元 1695年 康熙 三十五年 丙子 公元 1696年 康熙 三十六年 丁丑 公元 1697年 康熙 三十七年 戊寅 公元 1698年 康熙 三十八年 己卯 公元 1699年 康熙 三十九年 庚辰 公元 1700年 康熙 四十年 辛巳 公元 1701年
康熙 四十一年 壬午 公元 1702年 康熙 四十二年 癸未 公元 1703年康熙 四十三年 甲申 公元 1704年 康熙 四十四年 乙酉 公元 1705年 康熙 四十五年 丙戌 公元 1706年 康熙 四十六年 丁亥 公元 1707年 康熙 四十七年 戊子 公元 1708年 康熙 四十八年 己丑 公元 1709年 康熙 四十九年 庚寅 公元 1710年 康熙 五十年 辛卯 公元 1711年 康熙 五十一年 壬辰 公元 1712年 康熙 五十二年 癸巳 公元 1713年 康熙 五十三年 甲午 公元 1714年 康熙 五十四年 乙未 公元 1715年 康熙 五十五年 丙申 公元 1716年 康熙 五十六年 丁酉 公元 1717年 康熙 五十七年 戊戌 公元 1718年 康熙 五十八年 己亥 公元 1719年 康熙 五十九年 庚子 公元 1720年 康熙 六十年 辛丑 公元 1721年 康熙 六十一年 壬寅 公元 1722年
雍正 元年 癸卯 公元 1723年 雍正 二年 甲辰 公元 1724年 雍正 三年 乙巳 公元 1725年 雍正 四年 丙午 公元 1726年
雍正 六年 戊申 公元 1728年 雍正 五年 丁未 公元 1727年
雍正 七年 己酉 公元 1729年 雍正 八年 庚戌 公元 1730年 雍正 九年 辛亥 公元 1731年 雍正 十年 壬子 公元 1732年 雍正 十一年 癸丑 公元 1733年 雍正 十二年 甲寅 公元 1734年 雍正 十三年 乙卯 公元 1735年
乾隆 元年 丙辰 公元 1736年 乾隆 二年 丁巳 公元 1737年 乾隆 三年 戊午 公元 1738年 乾隆 四年 己未 公元 1739年 乾隆 五年 庚申 公元 1740年 乾隆 六年 辛酉 公元 1741年 乾隆 七年 壬戌 公元 1742年 乾隆 八年 癸亥 公元 1743年 乾隆 九年 甲子 公元 1744年 乾隆 十年 乙丑 公元 1745年 乾隆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746年 乾隆 十二年 丁卯 公元 1747年 乾隆 十三年 戊辰 公元 1748年 乾隆 十四年 己巳 公元 1749年 乾隆 十五年 庚午 公元 1750年 乾隆 十六年 辛未 公元 1751年 乾隆 十七年 壬申 公元 1752年 乾隆 十八年 癸酉 公元 1753年 乾隆 十九年 甲戌 公元 1754年 乾隆 二十年 乙亥 公元 1755年 乾隆 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 1756年 乾隆 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 1757年 乾隆 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 1758年 乾隆 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 1759年 乾隆 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 1760年 乾隆 二十六年 辛巳 公元 1761年 乾隆 二十七年 壬午 公元 1762年 乾隆 二十八年 癸未 公元 1763年 乾隆 二十九年 甲申 公元 1764年 乾隆 三十年 乙酉 公元 1765年 乾隆 三十一年 丙戌 公元 1766年 乾隆 三十二年 丁亥 公元 1767年 乾隆 三十三年 戊子 公元 1768年 乾隆 三十四年 己丑 公元 1769年 乾隆 三十五年 庚寅 公元 1770年 乾隆 三十六年 辛卯 公元 1771年
乾隆 三十七年 壬辰 公元 1772年 乾隆 三十八年 癸巳 公元 1773年 乾隆 三十九年 甲午 公元 1774年 乾隆 四十年 乙未 公元 1775年 乾隆 四十一年 丙申 公元 1776年 乾隆 四十二年 丁酉 公元 1777年 乾隆 四十三年 戊戌 公元 1778年 乾隆 四十四年 己亥 公元 1779年 乾隆 四十五年 庚子 公元 1780年 乾隆 四十六年 辛丑 公元 1781年 乾隆 四十七年 壬寅 公元 1782年 乾隆 四十八年 癸卯 公元 1783年
乾隆 四十九年 甲辰 公元 1784年 乾隆 五十年 乙巳 公元 1785年乾隆 五十一年 丙午 公元 1786年 乾隆 五十二年 丁未 公元 1787年 乾隆 五十三年 戊申 公元 1788年 乾隆 五十四年 己酉 公元 1789年 乾隆 五十五年 庚戌 公元 1790年 乾隆 五十六年 辛亥 公元 1791年 乾隆 五十七年 壬子 公元 1792年 乾隆 五十八年 癸丑 公元 1793年 乾隆 五十九年 甲寅 公元 1794年 乾隆 六十年 乙卯 公元 1795年
嘉庆 元年 丙辰 公元 1796年 嘉庆 二年 丁巳 公元 1797年 嘉庆 三年 戊午 公元 1798年 嘉庆 四年 己未 公元 1799年 嘉庆 五年 庚申 公元 1800年 嘉庆 六年 辛酉 公元 1801年 嘉庆 七年 壬戌 公元 1802年 嘉庆 八年 癸亥 公元 1803年 嘉庆 九年 甲子 公元 1804年 嘉庆 十年 乙丑 公元 1805年 嘉庆 十一年 丙寅 公元 1806年 嘉庆 十二年 丁卯 公元 1807年 嘉庆 十三年 戊辰 公元 1808年 嘉庆 十四年 己巳 公元 1809年
六年 辛未 公元 1811年 嘉庆 十五年 庚午 公元 1810年 嘉庆 十
嘉庆 十七年 壬申 公元 1812年 嘉庆 十八年 癸酉 公元 1813年 嘉庆 十九年 甲戌 公元 1814年 嘉庆 二十年 乙亥 公元 1815年 嘉庆 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 1816年 嘉庆 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 1817年 嘉庆 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 1818年 嘉庆 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 1819年 嘉庆 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 1820年
道光 元年 辛巳 公元 1821年 道光 二年 壬午 公元 1822年 道光 三年 癸未 公元 1823年 道光 四年 甲申 公元 1824年 道光 五年 乙酉 公元 1825年 道光 六年 丙戌 公元 1826年 道光 七年 丁亥 公元 1827年 道光 八年 戊子 公元 1828年 道光 九年 己丑 公元 1829年 道光 十年 庚寅 公元 1830年 道光 十一年 辛卯 公元 1831年 道光 十二年 壬辰 公元 1832年 道光 十三年 癸巳 公元 1833年 道光 十四年 甲午 公元 1834年 道光 十五年 乙未 公元 1835年 道光 十六年 丙申 公元 1836年 道光 十七年 丁酉 公元 1837年 道光 十八年 戊戌 公元 1838年 道光 十九年 己亥 公元 1839年 道光 二十年 庚子 公元 1840年 道光 二十一年 辛丑 公元 1841年 道光 二十二年 壬寅 公元 1842年 道光 二十三年 癸卯 公元 1843年 道光 二十四年 甲辰 公元 1844年 道光 二十五年 乙巳 公元 1845年 道光 二十六年 丙午 公元 1846年 道光 二十七年 丁未 公元 1847年 道光 二十八年 戊申 公元 1848年 道光 二十九年 己酉 公元 1849年 道光 三十年 庚戌 公元 1850年
咸丰 元年 辛亥 公元 1851年 咸丰 二年 壬子 公元 1852年
咸丰 三年 癸丑 公元 1853年 咸丰 四年 甲寅 公元 1854年 咸丰 五年 乙卯 公元 1855年 咸丰 六年 丙辰 公元 1856年 咸丰 七年 丁巳 公元 1857年 咸丰 八年 戊午 公元 1858年 咸丰 九年 己未 公元 1859年 咸丰 十年 庚申 公元 1860年 咸丰 十一年 辛酉 公元 1861年
祺祥 元年 壬戌 公元 1862年
同治 元年 癸亥 公元 1863年 同治 二年 甲子 公元 1864年 同治 三年 乙丑 公元 1865年 同治 四年 丙寅 公元 1866年 同治 五年 丁卯 公元 1867年 同治 六年 戊辰 公元 1868年 同治 七年 己巳 公元 1869年 同治 八年 庚午 公元 1870年 同治 九年 辛未 公元 1871年 同治 十年 壬申 公元 1872年 同治 十一年 癸酉 公元 1873年 同治 十二年 甲戌 公元 1874年
光绪 元年 乙亥 公元 1875年 光绪 二年 丙子 公元 1876年 光绪 三年 丁丑 公元 1877年 光绪 四年 戊寅 公元 1878年 光绪 五年 己卯 公元 1879年 光绪 六年 庚辰 公元 1880年 光绪 七年 辛巳 公元 1881年 光绪 八年 壬午 公元 1882年 光绪 九年 癸未 公元 1883年 光绪 十年 甲申 公元 1884年
光绪 十一年 乙酉 公元 1885年 光绪 十二年 丙戌 公元 1886年光绪 十三年 丁亥 公元 1887年 光绪 十四年 戊子 公元 1888年 光绪 十五年 己丑 公元 1889年 光绪 十六年 庚寅 公元 1890年 光绪 十七年 辛卯 公元 1891年 光绪 十八年 壬辰 公元 1892年 光绪 十九年 癸巳 公元 1893年 光绪 二十年 甲午 公元 1894年 光绪 二十一年 乙未 公元 1895年 光绪 二十二年 丙申 公元 1896年 光绪 二十三年 丁酉 公元 1897年 光绪 二十四年 戊戌 公元 1898年 光绪 二十五年 己亥 公元 1899年 光绪 二十六年 庚子 公元 1900年 光绪 二十七年 辛丑 公元 1901年 光绪 二十八年 壬寅 公元 1902年 光绪 二十九年 癸卯 公元 1903年 光绪 三十年 甲辰 公元 1904年 光绪 三十一年 乙巳 公元 1905年 光绪 三十二年 丙午 公元 1906年 光绪 三十三年 丁未 公元 1907年 光绪 三十四年 戊申 公元 1908年
宣统 元年 己酉 公元 1909年 宣统 二年 庚戌 公元 1910年 宣统 三年 辛亥 公元 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