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茶叶市场现状
核心提示
8月28日, 西安市工商局公布第二季度食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场被抽查的茶叶近半质量不合格。业内知情者透露,仅同一种铁观音茶,最便宜的每斤卖五六十元钱,最贵的却能卖到四千元以上——
9月13日,周末。家住西安市高新区的胡先生到东郊轻工市场旁的茶叶市场买茶。看到同一种茶的价格相差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他有些拿不准。最后,在一位茶叶店老板的推荐下,他狠心花1000多元买了一斤铁观音。事后,一位开茶馆的朋友看到他买的茶说,这种茶批发价每斤大约120元。
茶叶市场之乱
行业管理不健全 产品标准不易操作
“茶叶市场一直比较乱,全国各地都一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彦峰这样描述国内的茶叶市场,“茶叶产品种类因生产地、茶园管理标准、制作方法等原因,导致茶叶的品种非常繁杂,茶叶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使茶叶行业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
王彦峰表示:“在茶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商家卖的是茶,也卖的是良心和人品。在流通过程中,茶叶的好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正因此,一些不法茶商为牟取暴利,以次充好,欺骗顾客。”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各地纷纷建起茶叶城或茶叶批发市场,基本都由个体商户组成,存在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欺诈顾客、以次充好的情况。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依据《茶叶卫生标准》来判断: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类似的“标准”描述,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标准”在定价、交易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操作过程中的标准缺失。“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等情况,严重影响行业形象和消费者需求。”
8月28日,西安市工商局公布的二季度食品商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场上被抽查的茶叶合格率仅为53.3%。
西安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该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法处理,部分不合格产品被要求退出西安市场,“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对比查看,选购标签内容清晰齐全的产品,保证内在质量安全”。
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负责人说,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等级标准,茶叶的鉴别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技术监督部门每年会对市场上的茶叶进行一两次抽检,但主要是检查农药含量是否超标,包装是否符合标准等,对于茶叶质量的抽检力度,则由于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
有些力不从心。
流通中的暴利
同为碧螺春 价格相差近10倍
“茶叶市场的混乱,让很多人有了钻空子牟取暴利的机会”,一位多年从事茶叶批发的商人透露:“整个行业都是这样,不钻空子就无法立足,因为利润和竞争力成正比。”
一位茶叶店老板告诉记者,一款碧螺春一般的报价是每斤95元,遇上懂茶的顾客60元就成交。同样的品种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至少卖180元。还有十几元的,就是口感质量较差。
大兴西路一家茶店,仅铁观音就有七八种,价格相差悬殊,最便宜的每斤70元,最贵的每斤要价1000元左右。两名顾客看中了标价800元每斤的福建安溪产铁观音。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每斤250元成交。顾客走后,老板笑着对店员说:“这两个买茶的肯定是外行。”注意到记者在场,老板不再说话。
王彦峰透露:“许多饮茶者都知道碧螺春,这种茶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品质最好,价格也不菲,上等茶叶每斤能卖几千元。但不懂茶的人,只知道碧螺春有名。由此,不少茶商就将四川等地产量大的便宜茶叶,用碧螺春的加工工艺制作,这样的茶叶与真正的碧螺春相比,感官上根本看不出差别,但价格相差近10倍。”
一位长期从事茶叶批发生意的老板私下向记者表示:一些茶商收购质量较差的茶青,价格往往低于每斤50元,以4斤茶青出1斤茶叶的比例计算,1斤茶叶的成本不到200元。加上炒制、运输等费用,每斤茶叶的成本不会超过300元。随后,如此“新茶”上市,被贴以“西湖龙井”的标签,每斤报价往往达到800元甚至更高。如果采购的是陈年茶叶,其批发价每斤只有5~6元,经过处理变成“新茶”后,每斤最高售价可达100元。
对此,西安市物价局工农业产品价格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确定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政府监管,产品的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商家和厂家不得随意抬升或者下调价格,目前西安水的价格就是这种方式。第二,政府指导,这类产品由物价部门制定指导价格,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厂家和商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上下调整。第三,市场调节,这类产品的价格主要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物价部门一般不进行干预。茶叶属于普通商品,因此,目前市场上不论是一般的茶叶还是高档茶叶,价格都是通过市场调节的。物价部门对茶叶的价格基本上不进行监管。
缺乏品牌意识
全国7万家茶企 约1000家注册品牌
“我国的茶叶其实大多‘有姓无名’,很多喝茶的人根本记不住茶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普通喝茶者对茶叶的区分不是从品牌着手,而是从茶名辨别。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选购茶叶只是询问诸如铁观音还是
毛峰,而不是询问是什么品牌的铁观音或毛峰。”对于茶叶市场的现状,王彦峰担忧地说,“中国茶叶种类比较繁多,拿碧螺春来说,这种茶叶其实只有一种名字,但实际上又被人为地分为御品碧螺春、贡品碧螺春、特级碧螺春等名号,这种情况说明,中国的茶叶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且缺乏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去年,全国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约3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联合利华立顿这一家茶企年产值就达23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茶叶总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茶企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的7万家茶企,注册自己品牌名称的仅有约1000家。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国内的茶产业“有名茶,无名牌”。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茶行业的资深人士基本达成共识,即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王彦峰介绍,好茶叶色泽较润,较鲜艳,灰蒙蒙的茶叶相对质次。存放条件也很重要,比如绿茶要求在密闭阴凉的地方存贮。颜色太绿的茶应注意,说明杀青不够,不是加了色素就是用铅桶滚过。可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些清水,取一两片茶叶,轻轻一搓,如果掉色,就表明是上过色的茶叶。
打破行业困局
茶企细分市场 政府引导帮助
面对国内茶叶市场的乱象与监管的缺失,中国茶企该何去何从?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表示,有些国有茶企没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资金匮乏等问题导致品牌缺失;民营茶企大多偏小,生产能力有限。北方人爱喝花茶、南方人爱喝乌龙茶,针对不同的区域需求生产不同的茶叶——本来就普遍弱小的茶企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形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一大障碍。
此外,影响茶叶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出产季节、采摘日期和气候、制作工艺、存放时间的长短等,也是影响茶叶品牌发展的原因,因为品牌所代表的是稳定的、长期的、统一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王彦峰表示,针对目前的现状,茶叶行业的领先企业纷纷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摸索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逐步树立起品牌。推广品牌之前,应先结合企业情况和产品需求特点,建立明确的品牌核心价值,作为品牌推广和品牌形象建立的中心和出发点。
一位高校专家表示,在整合地区茶业资源,做大企业规模和实力、优化经营管理模式、集中力量打造能够代表地域、具有竞争力的知名茶叶品牌方面,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力引导和人、财、力的帮助是很难做到的。相信在茶企和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茶叶的品牌战略将
得到空前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品牌打造,一方面要不遗余力、不失时机、不惜工本,同时你也要承认一个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加快,但是无法逾越。”
新闻链接
从茶树上刚采摘下来的叶子被称为茶青,是加工干茶(成品茶)的原料。
我国茶叶的分类,习惯上以加工方法为依据。碧螺春、龙井、猴魁、乌龙、普洱等名茶的加工工艺各有不同,但同一名称的茶叶加工工艺是相同的。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些名茶通俗的称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叶品牌。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各地茶叶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基本达成共识,即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并且行业先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范文二:中国茶叶市场现状
中国茶叶市场现状
在线投稿
近年来,我国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向占据龙头地位的碳酸饮料,其市场份额继续锐减,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新宠”。
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
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较为明显,茶饮料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康师傅一家的份额就已经接近50%,加上统一,两者合计占领份额在一二线城市接近80%。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康师傅、统一、麒麟、王老吉、三得利、雀巢等都是市场上比较强势的品牌。
正是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近年来很多国际知名的饮料跨国企业和大品牌大举进军我国茶饮料市场:
日本三大饮料巨头:朝日、三得利、麒麟先后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使茶饮料行业的竞争陡然加剧。日资饮料企业由于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茶饮料市场的争夺上很有优势。
以碳酸饮料为本的可口可乐,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也转身茶饮料市场,打出的原叶系列茶饮料,有着资金、渠道和传播上的巨大优势,2008年以成龙父子形象做广告的“原叶”系列,市场上几乎在很短时间里就提升了几倍销量,今夏原叶的新版广告继续大面积、高频率地覆盖,巩固了其销售地位。
本土的饮料巨头也没有忽略茶饮料市场,娃哈哈的龙井茶、达利的青梅绿茶、今麦郎的冰茶系列,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娃哈哈“啤
儿茶爽”的广告引领了新一轮的销售热潮,很多消费者都学会了广告里那句话:“不喝你out啦~”
目前的茶饮料市场,新品、名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娃哈哈”龙井茶、冰红茶、啤儿茶爽,“康师傅”铁观音、乌龙茗茶等等。 从发展看,茶饮料市场格局未来是最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双寡头的品牌垄断格局必然会被打破,康师傅和统一的市场份额会逐步下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局面。
范文三:全球茶叶市场现状
全球茶叶市场现状
一、生产总量持续增长。
自2000年以来,全球茶叶总产量逐年递增,10年间增长38.85%。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比2009年增长3.41%,肯尼亚、斯里兰卡和阿根廷增幅较大。从地区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84%(2009年占84%,下同),非洲占14.93%(13.11%)。其中,中国137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33.69%(34.52%),牢固确立了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印度96.6万吨,茶叶产量继续下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茶叶总产量23.76%(24.87%)。列第三至第十位国家及占比分别为:肯尼亚9.81%(7.98%),斯里兰卡8.1%(7.36%),越南3.86%(3.91%),土耳其3.64%(3.89%),印度尼西亚3.18%(3.48%);阿根廷2.51%(2.29%);日本2.29%(2.37%);孟加拉1.45%(1.51%)。上述十国茶叶产量之和占2010年全球茶叶总产量的9
2.29%(92.16%)。
2010年全球茶叶总生产量
二、出口总量大幅提高。
自2000年以来,全球茶叶出口数量稳中有增,10年间增长30.77%。2010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同上升9.56%,主要是由于茶叶出口大国肯尼亚、斯里兰卡、阿根廷等国因茶叶出口数量出口大幅增加。从地区看,亚洲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7.77%(62.6%),非洲占35.57%(32.12%)。其中,肯尼亚仍世界居第一,2010年茶叶出口44.1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8.77%,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25.52%(21.75%);中国30.2万吨,位居第二,同比减少0.17%,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49%(19.24%)。
2010年全球茶叶总出口量
三、进口总量显著增加。
自2000年以来,全球茶叶进口数量增长26.48%。2010年,全球茶叶进口总量为161万吨,比2009年增加9.77%。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进口大国茶叶进口量均有一定幅度上升。美国、巴基斯坦、埃及和阿富汗的增幅超过10%。
2010全球茶叶总进口量
范文四:德国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德国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德国茶叶(红茶和绿茶)人均消费量达26升/年,在欧盟居前列。但德国本土并不生产茶叶,全部依赖进口,其中约50%再出口至欧盟及美国等地区。目前,茶叶占德国热饮市场的份额仅为8.3%,仍无法撼动咖啡的主导地位(48.7%)。近年来,中国输德茶叶规模不断上升,约占德国茶叶进口总量的30%。了解德国茶叶市场发展现状,对我国进一步开拓德国及欧盟茶叶市场有一定参考意义。我室结合德国茶叶协会(DeutscherTeeverband)公布的最新年度报告,对德国茶叶市场发展近况进行调研,供参考。
一、德国茶叶市场近况
(一)德国茶叶进出口情况
1.德国茶叶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呈缓慢增长态势。近年来,德国茶叶年均进
。国内存量和再出口量各占50%,口量为5万吨左右,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2%
市场增速较为缓慢。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茶叶贸易额明显下降,进口量较上年锐减14.5%,至4.42万吨。2010及2011年贸易额明显回升,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14.8%和5.7%,出口量增加2.2%和4.8%。德国国内茶叶消费量
) 相对稳定,年均1.8万吨左右,呈缓慢增长态势。(见表1
2.中国稳居德国茶叶第一供应国。德国茶叶进口总量的60%以上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斯里兰卡等四国。中国输德茶叶量逐年上升,2011年比重逼近30%,稳居德国茶叶第一来源国。(见表2)
3.茶贸大国地位日益突出,出口市场以欧美为主。汉堡是德国乃至欧盟茶叶贸易最重要的中转站,德国茶叶交易量的70%以上经由汉堡港。近年来,德国已发展成为欧盟最重要的茶叶贸易国,其进口茶叶的50%左右经过再加工后输往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德国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4.8%,至27195.7吨。其中输往欧盟其它26国的份额高达59.5%,美国紧随其后,为24%。
(二)德国茶叶市场消费特点
1.红茶占绝对主导地位。受西方传统茶文化影响,德国乃至欧洲消费者始终偏好色泽较深、接近咖啡色的红茶。德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为26升/年,红茶占比接近80%,绿茶则始终处于附属地位。
2.偏好袋装茶。德国消费者对茶叶的卫生标准要求很高,不喜我国传统的散装茶叶,偏好包装精美、便于冲泡的袋装茶。这也是我国散装绿茶难以打开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3.销售渠道以零售为主、专卖为辅。2011年德国国内茶叶销量为18490吨,销售渠道较为丰富,以零售为主、专卖为辅。(见表3)
二、中德茶叶贸易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近况
1.我国输德茶叶量逐年上升,稳居第一供应国。2010年中国输德茶叶量为11838.6吨,2011年猛增26%,至14900.2吨,占我输欧盟茶叶总量的41.5%,稳居德国茶叶第一进口国。
2.出口产品格局相对稳定,绿茶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对德出口茶叶始终以绿茶为主。2011年,中国输德绿茶、红茶占对德茶叶出口总量的比重分
和25.6%。 别为74.4%
(二)面临的挑战
1.输德茶叶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比重保持较低水平。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维持在30万吨以上,2011年达32万余吨,居全球第二位。2009-2011年,我国输德茶叶量稳步增长,但仅占我出口总量的3%、4%和5%。
2.绿茶一枝独秀,红茶市场难以打开。尽管中国茶叶品种繁多,是全球唯一能够量产各类茶叶的出口大国,但德国茶叶市场一直以红茶为主,我国面临着印度、斯里兰卡等红茶主产国的强力竞争,对德红茶出口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绿茶出口一枝独秀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3.欧盟标准愈来愈高,农残超标问题亟待解决。农残超标是欧洲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普遍认知,欧委会于2011年10月起正式实施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法规,尤其加强了对来自中国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力度:一是限定了中国茶叶允许抵达的欧洲特定空港及海港;二是规定中国茶叶须在到港海关接受官方实验室的严格检查,由此前的随机抽查改为强制检查,比例为10%,检查费用由企业自己承担;三是公布检查不达标的茶叶,海关有权就地销毁。
(信息来源:中国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
文章来源:广告扇子http://www.360chen.com qwe
范文五:上海茶叶市场现状分析
上海茶叶市场现状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可谓是百川汇集,各种文化都在这里相处相生。当然,靠近产茶大省浙江和江苏的上海,人们的生活当中肯定少不了茶。笔者借着4月底在上海开茶博会的机会,对上海几个茶叶市场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管中窥豹,虽然并不一定全面,但或许也能给想了解上海茶叶市场的厂商们一些参考。
因为时间匆促,再加上那几天上海天气不好,出门总是打的。坐上的士就少不了与的士司机聊天。上海的的士司机虽然没有北京的士司机那般“侃大山”的癖好,但聊开了话题也是滔滔不绝。在茶言茶,与每一个的士司机聊天时,总少不了要问他们是否喝茶,主要喝什么茶。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说平常喝的最多的是绿茶,而且以龙井为主。
他们的这种说法,与后来我在几个茶叶市场所见到的和听到的基本上能得到印证。上海目前主要有四个茶叶批发市场,他们分别是天山茶叶市场、大宁国际茶城、满堂春茶叶市场、九星茶叶市场。据笔者的观察,这几个茶叶市场中,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商铺都是在卖绿茶,品种除了江浙的龙井、碧螺春名茶外,安徽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也是处处可寻。不仅如此,绿茶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有的是厂家在市场直接设立的办事处,有的是总代理,一家商铺只卖一个品牌的绿茶的情况不在少数。
在大宁国际茶城的一家专门卖安徽太平猴魁的店里,笔者遇到了两位从法国回来的华人夫妻。据他们说,他们在法国开了个茶叶店,以绿茶为主。他们这次来茶叶市场是专门来找太平猴魁的,找了很多店,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
可以这样说,在喝茶的上海人当中,喝绿茶是占绝大部分的,但其它茶叶也开始在这里慢慢兴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普洱茶。
还是在去年的时候,笔者就与大宁国际茶城(原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叶先生聊到了普洱茶在上海市场的发展情况。当时大宁国际茶城才建好,招商工作才刚刚开始,叶先生说,他们将会开设一个普洱茶商区,以便更好方便市民选购普洱茶。
这次笔者到了新开的大宁国际茶城,两层楼近四百个商铺已经全部招满,令人惊讶的是,普洱茶在这里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说是非常兴旺。
与此相应的是,在其它三个茶叶市场,经营普洱茶的商铺也不在少数,不同的各个茶叶市场面向的客户有所差异。九星茶叶市场还是以批发为主,零售客基本比较少;而天山茶叶市场,零售与批发差不多各占一半。一些商户介绍说,天山茶城的茶叶批发与零售的价格相差不是很大,由于近期普洱茶的价格波动很大,有的茶叶几乎没有了批发与零售价格的区分。
由于普洱茶在上海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很久,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还不是很深,整个普洱茶市场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不仅表现在消费者在选择普洱茶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一些经营者身上。许多普洱茶经营者之前并不是做茶的,因为看到了普洱茶的前景,便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来。这为普洱茶市场的扩大和资本实力的扩张大有裨益。
在上海茶博会上,笔者很少看到如铁观音、岩茶等乌龙茶类的身影。一家从北京过来参展的岩茶企业,虽然展位不小,但摊位前停留的人并不是很多。
展会的情况直接反应到了各个茶叶市场。在上海四大茶叶市场,乌龙茶类同样难觅芳踪,这应与上海市民的饮茶习惯有关,更有可能则是更靠近江浙的上海深受江浙茶文化影响很深远。
与一日不可无茶的广州人相比,上海人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意识的群体,对于传统的茶文化或许关注的并不是太多。但是上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茶本身是属于一种比较高端的消费品,而且它是品位、文化的象征,与现代人的追求有着许多契合之处。于繁忙中营造一片安逸,于紧张中流淌一抹轻松,茶叶给迈着国际化步伐的上海人能够带来很多东西。作为茶叶商家,在经营茶叶时,他(她)所面对的不仅是上海,而且有周边的省份,更值得的一提的是,更能通过上海这个窗口通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金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