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研究总结报告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结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教育的观念、内容与方法必须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更显著。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科学引导学生走出成长期的困惑,使之避免陷入思想迷惘、道德困惑和心理偏执,是提升德育工作效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了解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网络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加强引导,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在学校层面对他们实施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更是必不可少。我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网络认识存在误区,有的同学甚至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
品德教育对策事关整个民族的发展,同时也能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顺利开展。利用国际互联网,借助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操作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在教育层面上的实践意义。在教育层面上研究这个课题,对我校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正面引导作用,并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实践参考。我们从学生角度去探究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教育措施,以及从信息技术角度去研究相应的网络规范和网络管理手段并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针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我们让德育敝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受信息大潮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从认知式德育向践行式德育转化,重践行而达知行统一,这是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证;从接受式德育向批判式德育转变,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构筑一道信息“防火墙”。
二、实施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提供充分的教育研究理据;2、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优化德育模式;3、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促进道德发展,以主题活动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4、不断拓宽德育领域,丰富德育素材,拉近学生德育教育与信息时代的距离,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素材库。解决的问题有:
1、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及其原因、对策;2、纠正学生网络道德价值偏差的手段与方法;3、开发网络资源,优化德育内容;
4、学生健康向上的网络心理与道德取向的养成途径与对策;5、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网络技术方式;6、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致力于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养成的方法与对策,以便形成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的新模式。
学生道德生命是青少年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青少年的道德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道德生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期望通过详细研究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状况,构建出符合学生德育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能。
范文二:研究总结报告
研究总结报告
内容提示:课题的国内外研究、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者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为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积极的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
但是国内外没有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只是基于纪实形式的活动,而没有从根本上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从学校地区特殊性点出发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地方学校可以根据地域民族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和适应性。创立“红色教育——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循序渐进、阶梯型研究探讨思路。通过参观,编校本教材等途径加深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精神的了解和深入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并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确实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优秀现代接班人服务。
三:解决思想道德教育中如何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学生的思思想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有结合自身地域特点的校本教材,丰富学生思想德育的内容和手段。本课题组成员通过编写了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和《塔卧——我美丽的家园》两本教材,解决了教材的有无问题。通过对贺龙、任粥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在塔卧苏区进行的
革命活动的了解和革命遗址遗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教材的编写对于解决本地区的校本教材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典故、历史增强学生的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是塔卧镇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条旅游精品线路,丰厚的红色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效国家,立志发学习的愿望。从而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从而获得良好的实效,从实践的过程来看,普遍反映不错。效果良好。
四:解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和措施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特别注意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从身边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让周围的一切环境都能教育人,熏陶人,也就是环境育人.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当做一个整体来抓 ,面不是仅靠几节课堂的说教,和日常中一些临时性活动的开展,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同学生的行为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为此,学校制定了苏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日常行为十一条,文明礼貌歌谣.感恩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和长期固定的教育.爱护校园环境,争做环境小卫士.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制定和总结一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针对本课题主要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思考在思想首先教育中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作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入手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2、调查问卷法:了解当前我们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方面的情况,研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中真正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思想行为动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帮助。
4、案例分析法:针对学生发生的个别典型案例,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等。
课程开发方面:以儿歌积累法,资料采集法,同时辅于讨论法、考察法、调查研究法等。
课程实施方面:教师教辅与学生实践双边互动结合的方法。
活动开展方面:以集体讨论法为主,同时穿插个案指导法、调查法。
本课题组以先在4——6年级试点开展,然后以高年级带动,向低年级逐步开展实施。
采取的技术手段:根据湘西州《湘西中小学校本研修常规(试行)》的具体要求,组成校本编写组,编写《红色土地》校本教材;培训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校本教学活动;由本课题研究组成员对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讨论和总结;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检测结果不予公开,只作为课题研究参考。 五: 对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反思:
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任务,而且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面对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一代独生子女生长在新环境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主动性,达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较高育人境界。
一、在调研与反思中寻找德育创新的着力点
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改进,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都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在德育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项前后,我们通过问卷测试、座谈访问、观察研究等多种形式,对我校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特别对学生的需要点、闪光点和薄弱点三方面的调查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当
今学生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宽广而畅通,常听老师和家长说,孩子知道的东西比我们多。因而当今少年儿童不再盲从,不再迷信师长,在教育过程中常常是说而不服。
2、当问到学生该不该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时,学生都回答应该。但在实际做时,能经常做到自觉守纪的占59.5%,上课能专心听讲的仅占32%。可见知与行、说与做之间的差别,这也是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要不懈地创设条件,使儿童有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的机会,从而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逐渐变成道德习惯。
?独生子女特有的生活环境使得当代小学生极度自尊自信,平等意识增强。如我校开展的“关于学生行为品质发展”的问卷调查。对于“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一题,我们给出了:平等待人、诚实、节约、礼貌、孝敬、责任感、守信、宽容、正直、独立性、合作、敬业、坦率、进取、守时、慷慨等 20个词,其中有 56%的学生首选“平等待人”,在 20个词中排第一位。可见,平等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他们要求老师平等待人,要求和家长平等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渗入每个少年儿童的心灵。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儿童也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需要同伴间的交流和集体生活的磨练,更向往着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向往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充满激情和智慧文明而美好的校园生活。
反思我们以往的德育又存在着“三重三轻三缺少”的倾向,即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养成;重被动说教,轻实践体验;重强制纪律,轻自主创造。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少科学性;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缺少实践性和创新性。
针对学生实际,反思我们的德育,我们认为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中,让活动与实践成为连接学生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媒介与桥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德育情景中的道德冲突,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判断观念,养成道德习惯,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更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为此,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养成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是我们德育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二、在学习与实践中,确立科学的德育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德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德育行为。我们认为在确立素质教育观的前提下必须确立如下德育观:
?儿童成长观:儿童是正在成长中的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都是其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现象。教师不能过分夸大问题行为的严重性,不宜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与品德败坏的学生等同起来。不宜持消极态度,更不能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未来做出草率的结论和悲观的预言,而是要给予适时恰当的引导和指导。
?儿童认识观:儿童不是无知的,儿童有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充分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体察他们的心理,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考虑孩子们的问题。从中悟出、发现他们认识的合理性、见解的独到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
?德育实践观: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于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有如体育一样,都需要主体的参与与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实践为主。
?德育主体观: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育德的主体是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自己去实现。
老师的说服、讲解、一切包办都不能代替儿童自己的道德体验、道德感受、道德觉醒、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是教育的根本。
三、在实践探索中,把握育人的规律,创造育人的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过去我们也曾组织过多种德育活动和实践,但大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散性,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自主要求,学生未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缺乏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和反馈深化,对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自发的影响上,教育效益不高。德育科研让我们针对德育中的问题,在工作过程的开始,就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明确目标地探索实践,在课题组反复学习培训——探索实践——研讨总结——推广提高的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三中心”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六: 本实验研究课题还存在的问题:
1. 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在《红色的土地》中,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摆浮搁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主题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与时俱进,又注意掌握它的时机性和策略性。课题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喧宾夺主,既要注重提高德育实施的自觉性,把握实施的可行性,又要注重实施的反复性,做到自然妥贴,使主题实践活动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此外,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命脉,以主题实践活动来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七: 今后的设想:
从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析来看,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任重道远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实施中将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德育资源——《红色的土地》。从如下方面一如既往的进行: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生态德育”为主要载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一以“坚持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为教育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二以“坚持人与人一起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三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继续开展学生品德“百校创示范”和评选“美德少年”活动。根据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团县委、关工委《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学生品德“百校创示范”和评选“美德少年”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入手,继续落实“微笑待人、每天为父母做事、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规章办事、说了就要努力做到、用好每一分钱、集体的事一起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十个道德好习惯的培养,着重开展好诚信教育:1、起点要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说谎话"入手,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2、内容要实:教师在举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尤其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产生“亲近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而“不食人间烟火”
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当废弃。3、针对性要强:?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糊涂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4、循序渐进: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
(三)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一是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二是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今年秋要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和迎国庆等活动,集中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四是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要规范升国旗仪式,利用好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加区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和争做“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生”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重视值日岗队伍建设,完善星级考评制度,通过雏鹰争章、“两禁一提倡”等活动,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区里提出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
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迎接县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的复查。
(五)深化“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三要加强教师的值日值周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四要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建立班级通讯录,发现学生旷课,及时与家长联系,履行好告知义务;五要严格学生上下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戴好小黄帽,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禁止骑车上学;六要严格门卫管理,建立来客登记制度,严防社会闲杂人员、不法分子进入校园,滋扰学校;七要加强住宿生的一日常规训练,严格规范住宿生的管理制度;八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定期检查校舍、教育装备和活动设施,防患于未然。九是校医室要通过板报、专栏、讲座等途径,积极开展健康行为和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十是要从抓好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出发,加大监督力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努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以省级立项课题为龙头,努力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起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七)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一是全面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方式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整合研究,进一步完善“雏鹰争章”体系。二是紧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人与人一
起成长”三大主题,积极开展体验教育。三是以深化常项工作为抓手,努力营造少先队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影响力,推进少先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构建德育工作社会化机制。一是整合德育人力资源,发挥学校关工委组织、校外辅导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作用。二是组织开办第九期家长学校,开设“家校通”,密切家校联系,增强家庭教育的功能。三是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肯德基、多美丽等社区教育基地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服务,使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
范文三:研究总结报告
基于部分匹配原则协同时间求解最优
运输路径的算法研究报告
项目组成员, 孙凯伦 黄星奕 周青正 梁颖珊
指导老师, 刘桂庆
学院, 数学学院
摘要:本文对生产运输中的经典问题——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简称VRP,进行研究,并探讨生产运输配送中的VRP问题与另一经典问题——旅行商人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简称TSP,的区别。本文主要对用遗传算法解决VRP问题结合时间因素约束改进原有算法,使其更符合客户实际需求,并对方法做了改进延伸使其可以求解多车辆路径问题。
关键词: 车辆路径问题;遗传算法;协同时间因素;多车辆路径问题
1, 问题简述
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运输问题,基本可以看为车辆路径问题。车辆路径问题是指制造型企业对货物的配送运输问题。一般均以配送路线经可能短为求解目标。
在生活中,服务商选取恰当的车辆路径方法,可以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对物流环节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服务商运作成本。但是车辆路径问题一般是不考虑时间要求,仅根据空间位置条件安排路线的路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客户满意度与时间因素相关性很大,因此这也就为研究产品运输部分匹配原则协同时间求解最优路径的问题提供了必要性。同时,单车辆路径运输模型仍较简单,其模型与存在多元复杂制约因素的实际运输问题出入过大导致实用性不强,因此多车辆路径问题的算法设计模型将更适用于实际成产生活。
于是本项目针对运输路径长度协同时间因素的优化方法以及多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做了探讨,并提出一个可行的做法。
2, 研究方法
1. 运输问题模型
我们所研究的运输问题可以表示为以下模型:
min{()()}ZDXPX,, (1)
Xx,()s.t. (2) ij
n
xttZ,,2, (3) ,,ij1,i
n
xttZ,,2, , (4) ,ij1,j
xx, (5) ijji
ni
DXxd(), (6) ,,ijij,,11ij
其中:
X 表示路径0-1邻接矩阵;
1,行走路径中含有第个节点到第之间的路ij,; x,,ij0,行走路径中不含第个节点到第之间的路ij,
d表示两节点之间的距离; ij
PX()是对路径的惩罚因子,由客户的满意度所决定,属于定性指标。
上述模型中式(3)(4)(5)表示了每个节点的入度和出度相等,且至少为1,即表示每个点至少被访问过一次。(6)式表示路径总距离。(1)式表示求解目标是总距离和惩罚因子之和最小,即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最优路径。
其中惩罚因子属于定性指标,与路径有关,可以由生产者与商家签订的协议量化,也可由生产者在客户满意与否的经营经验进行量化,也可以由经相关调查所得到的心理曲线函数等来进行量化。我们选用溢出距离来进行量化。
ip利用溢出距离作为惩罚因子。设为路径中第个节点处商家所要求的货物抵达时i
v间,为车辆的平均运输速度,则可用:
ii,dvpdvp,0,,,,,iiii,,,,11tt
, i
,00,dvp,,,ii,,1t,
i
dii表示当前的溢出距离,这里的表示从路径起始到路径中第个节点的总路,t,1
程。
一般要精确求解上述模型,需要采用穷举的方法。但是这显然是不明智的,穷举方
n!法求解上述模型的算法复杂度为,如果节点数目较多,计算机根本无法在可以接受
的时间内计算出结果。
一般的遍历最短路径问题(TSP问题)现有的有贪心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
多种算法可以求出较为满意的解,但是本模型除了以总路径尽量短的同时还要求惩罚因
子也尽量小,这使得一般的求解方法并不适用。
利用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基于部分匹配原则,通过设定合适的适应度函数的方法
可以很好的将惩罚因子与路径同时引进遗传算法中。
2. floyd算法预处理
在实际问题中,所有的节点(即商家之间)并不都是直接连通的,因此在考 虑实际的运输问题时,不能直接用两节点间坐标距离来构建距离矩阵。
在本模型中,先利用floyd算法将实际问题的距离矩阵转化为最短距离矩阵。如: 045Inf04651244,,,,,,,,,,,,403Inf40341233 ,,,,,,Floyd算法 最短距离:最短路径: ,,,,,,Inf30163014234,,,,,,510Inf54101334,,,,,,
由floyd算法所计算的最短距离矩阵可以得到两点直接的最短距离,而跟据最短路径矩阵可以得到这个最短距离的路径,如由原始的距离矩阵,节点1到3之间不连通,经过floyd算法得到节点1到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6,而路径为3-4-1。节点2到4之间最短距离为4,路径为4-3-2。
这样可以得到的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矩阵与最短路径是更贴近现实问题的,其次在实际问题中并不要求每个节点访问且仅访问一遍,但在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时节点可以访问多次很难在编码过程中实现。所以利用floyd作预处理之后可以将每个节点至少访问一次的条件转化为每个节点只访问一次,这样可以很好的进行遗传编码。
3.基于部分匹配原则遗传算法模型
首先遗传算法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步骤:
?根据问题参数初始化种群
?计算种群中个体适应度,并根据适应度进行选择,
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
?对种群个体按照设定的概率进行交叉
?对种群个体按照设定的概率进行变异
?判断是否达到终止条件,如达到则终止,如没有
达到则返回step2.
初始化种群:
采用节点编号编码形式进行编码,随机产生一定数量(自行设定的种群数目)的问
题可行解空间内部的序列编码。
如在10个节点的情况下,产生的种群数目为4的种群可以如下: A:[6 3 7 8 5 1 2 4 9 10]
B:[6 1 7 4 9 5 8 3 10 2]
C:[2 10 8 9 1 5 7 6 3 4]
D:[5 2 1 7 6 8 9 10 3 10]
计算适应度数值:
在本模型中适应度数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DNADDNAPDNA,, ,,,,,,
FDNADDNA其中表示该染色体的适应度,表示该染色体对应的路径序列,,,,
PDNA的总路程,表示按照该染色体对应的路径序列总的溢出距离。 ,,
选择:
将染色体按照适应度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以1/4的比例将适应度数值较大的染
色体淘汰。
本模型为了加速收敛,采用保留优秀个体的选择方法,用适应度数值较小的染色填
补淘汰掉的个体。
如:
A:[6 3 7 8 5 1 2 4 9 10] F(A)=100 B:[6 1 7 4 9 5 8 3 10 2] F(B)=50 C:[2 10 8 9 1 5 7 6 3 4] F(C)=10 D:[5 2 1 7 6 8 9 10 3 10] F(D)=75 按照上述方法淘汰数值最大的A,利用数值最小的C来填补A,得到以下序列: A:[2 10 8 9 1 5 7 6 3 4]
B:[6 1 7 4 9 5 8 3 10 2]
C:[2 10 8 9 1 5 7 6 3 4]
D:[5 2 1 7 6 8 9 10 3 10]
交叉:
在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遍历的最优路径问题时交叉算是问题的核心部分,因为按照一
般的交叉方法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不能遍历所有的节点,即超出可行解范围。 如:
A:[2|10 8 9 1 5 7 6 3|4] A:[2|1 7 4 9 5 8 3 10|4] 交叉 B:[6|1 7 4 9 5 8 3 10|2] B:[6|10 8 9 1 5 7 6 3|2]
在交叉之后的A和B并没有遍历所有的点,因此超出可行解范围。 本模型采用部分匹配原则进行交叉,部分匹配原则如下:
Step1:随机选取两个交叉点
Step2:将两交叉点中间的基因段互换
Step3:将互换的基因段以外的部分中与互换后的基因段中元素冲突的用另一父代
的相应位置代替,直到没有冲突。
如:
A:[2|10 8 9 1 5 7 6 3|4]
B:[6|1 7 4 9 5 8 3 10|2]
交叉后发现冲突:
A:[2|1 7 4 9 5 8 3 10|4]
B:[6|10 8 9 1 5 7 6 3|2]
用父代对应位置进行代替:
A:[2|1 7 49 5 8 3 10|9]
B:[6|10 8 91 5 7 6 3|2]
任有冲突存在,继续替代:
A:[2|1 7 49 5 8 3 10|1]
B:[6|10 8 91 5 7 6 3|2]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两个染色体都不再有冲突现象:
A:[2|1 7 49 5 8 3 10|6]
B:[4|10 8 91 5 7 6 3|2]
变异:
变异,按照一定让种群中的个体进行变异,使得种群的搜索能力增强,即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过早收敛。
本模型采用互换操作算子的方法进行变异,即随机选取两个变异位置,互换所选位置上的节点编号。
如:
A:[2 1 749 5 8 3 10 6]
变异后:
A:[2 1 849 5 7 3 10 6]
算法终止:
一般遗传算法终止条件设定有两种,一种是设定精度,当达到一定迭代次数差的两个种群的最优解之间相差小于设定精度时既停止计算。另一种是设定迭代次数,到迭代达到设定的次数后停止迭代。
由于在求解遍历最优路径问题时,容易发生很长一段时间最优解没有变化的情况,因此采用设定精度的方法来终止算法并不能很好的求解问题。
本模型算法为了能够更好的得到最优结果,将终止条件定为设定迭代次数。
4.多车辆部分匹配原则遗传算法模型
多车辆最短路径问题又称多旅行商人问题(multipl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mTSP)。由于本模型考虑除了以运输路径最短为目标外还以溢出距离最短为目标,因此多车辆的问题求解模型是在原来单车辆的基础上做些改变所建立的。
多车辆问题的编码:
由于本模型的求解目标是最短回路,因此在编码时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固定不会对求解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在将生产者仓库所在位置节点编号设定为1的情况下,在多车辆编码时可以采用插入起点的方法进行编码,如在起始车辆数为4时:
A:[2 1 3 4 1 5 6 7 1 8 9 10 ]
该段染色体对应的路径序列如下:
?1-2-1
?1-3-4-1
?1-5-6-7-1
?1-8-9-10-1
这样就解决了多路径问题的车辆路径序列编码问题。
多车辆问题的适应度数值计算:
在计算多车辆路径编码的染色体适应度数值时与原本的适应度计算也不相同。需要
单独的计算每个车辆所走路径的总距离和溢出距离。
如:
?1-2-1:
1路径总距离: Ddd=,1221
路径总溢出距离:
dvpdvp,,,,0,2222
,00,dvp,,22,
另外三个路径的适应度数值也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将四个路径的适应度数值求
和作为该染色体的适应度数值。
交叉及变异:
交叉过程仍遵循部分匹配原则,检测交叉部分之外的除1以外的编码与交叉部分内
是否有重复,如重复则进行部分匹配,在部分匹配完成后,检测各个染色体是否为均只
含有三个1,如超过三个1则将交叉部分外的随机某个1替换成当前序列中不含有的编
号,直到各个染色体均为3个1,保证不同染色体的回路数目相同即车辆数目相同且遍
历所有的点,以4个车辆为例如:
A:[6 3 7|1 8 5 1|2 4 1 9 10]
B:[2 10 1|8 9 1 5|7 6 3 14]
交叉后:
A:[6 3 7|8 9 1 5|2 4 1 9 10]
B:[2 10 1|1 8 5 1|7 6 3 1 4]
先进行部分匹配得到:
A:[6 3 7|8 9 1 5|2 4 1 1 10]
B:[2 10 1|1 8 5 1|7 6 3 1 4]
匹配完成后,进行1编号出现次数固定化处理:
A:[6 3 7|8 9 1 5|2 4 1 1 10]
B:[2 10 9|1 8 5 1|7 6 3 14] 或[2 10 1|1 8 5 1|7 6 3 94]
以上B的回归可行解域的操作是随机的操作,因此可能有上述两个结果,具体计算
时会随机得到其中的一个结果。这样在交叉时就可以保证所有染色体均在可行解域内。
而变异操作则与但车辆时没有任何变化,随机选择其中两个变异位置,将位置上的
2个互换。如:
A:[6 3 7 1 8 5 12 4 19 10]
变异为:
A:[6 3 1 1 8 5 12 4 79 10]
其中1-1表示某个车辆的行驶路径为零,实际意义即为该车不出车。
4.研究成果及分析
由于现实中问题的原始数据难以收集,因此采用模拟数据的方式对算法进行检测,基于同样的原因,客户的满意距离矩阵demandMartrix(即客户要求的时间乘以车辆的平均运输速度)各个行列的元素均赋值为Inf,即在不考虑客户满意距离的情况下进行算法实验。当然,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设置客户满意距离矩阵,也可以自行设定惩罚系数,还可以利用根据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到的客户心理曲线来修改适应度计算函数(参看附件中的程序)。
在,,,轴坐标系产生30个随机节点,
编号 X坐标 Y坐标 编号 X坐标 Y坐标 编号 X坐标 Y坐标
1 96 2 11 62 84 21 6 20
2 24 75 12 80 2 22 36 69
3 61 45 13 93 69 23 82 31
4 49 94 14 74 38 24 1 55
5 90 47 15 18 84 25 14 16
6 77 42 16 41 51 26 21 70
7 46 85 17 94 71 27 20 38
8 2 53 18 92 43 28 61 87
9 83 21 19 42 31 29 28 84
10 45 68 20 90 19 30 20 60
如下图:
计算30个节点的距离矩阵保存为Pdistance,设置原始种群个数为50,迭代次数为10000次,交叉概率为0.9,变异概率为0.3,即在matlab中进行输入如下指令:
[orderIndex,shortDistance,shortPunish,genePunish,geneDistance,geneOrder]=TS
Pgenetics(Pdistance,50,10000,0.9,0.3,demandMartrix,0);
得到结果如下:
第一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5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1132.3
第二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1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911.41
第三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25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740.81
第四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5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661.4
第五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10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587.38
第六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50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534.48
第七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100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534.48
第八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500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534.48
第九阶段:
迭代次数geneNums=10000
结果最优路径
geneDistance=534.48
遗传算法收敛性能图: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第1000次迭代到10000次迭代没有明显改变,因此1000迭代的求解结果是让人信服的。所以本模型方法在真实的求解过程中是可信的。
并且从收敛性能来看,30个节点在1000次迭代时就可以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因此本模型性能也是优越的。
本实验只进行了单辆车的运输路径优化实验,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模型修改程序,先按照实际情况构建距离矩阵,再利用floyd算法求解最短路径矩阵,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修改客户需求距离参数以及惩罚系数,或是建立模型考察客户满意度的心理曲线,并根据心理曲线来修改适应度函数。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处理现实问题。
研究成果附件,matlab程序
%遗传算法主程序
%输入:
% diatanceMartrix:距离矩阵(n*n) % DNAnums:染色体数目(1*1)
% geneNums:迭代次数(1*1)
% crossProb:交叉概率(1*1)
% varisProb:变异概率(1*1)
% demandMartrix:需求矩阵(1*n)
% PunishModulus:惩罚系数(1*1)
%输出:
% orderIndex:节点访问顺序矩阵(1*(n+1))
% shortDistance:输出路径的总路程(1*1)
% shortPunish:溢出总路程(1*1)
% genePunish:溢出路程矩阵(geneNums*n)
% geneDistance:每一代的最优路径(geneNums*1)
% geneOrder:每一代最优路径序列(geneNums*(n+1)) function
[orderIndex,shortDistance,shortPunish,genePunish,geneDistance,geneOrder]=TSPgen
etics(distanceMartrix,DNAnums,geneNums,crossProb,varisProb,demandMartrix,Punish
Modulus)
%初始化种群
n=size(distanceMartrix,1);
currentDNA=zeros(DNAnums,n);
fori=1:DNAnums
currentDNA(i,:)=randperm(n);
end
%遗传迭代循环
geneDistance=zeros(geneNums,1); geneOrder=zeros(geneNums,n+1); genePunish=zeros(geneNums,n); sumPunish=zeros(geneNums,1);
fori=1:geneNums
%计算当代适应度,记录当代最优结果
[fitness,tempgeneDistance,tempgeneOrder,tempgenePunish]=fit(currentDNA,distance
Martrix,demandMartrix,PunishModulus); geneDistance(i,1)=tempgeneDistance; geneOrder(i,:)=tempgeneOrder; genePunish(i,:)=tempgenePunish; currentgene=i
currentDistance=geneDistance(i,1) sumPunish(i,1)=sum(genePunish(i,:));
%根据适应度产生下一代染色体
[currentDNA]=nextGeneCreated(currentDNA,fitness,crossProb,varisProb);
end
%计算最优路径长度及序列并作为函数输出
orderIndex=geneOrder(geneNums,:); shortDistance=geneDistance(geneNums,1); shortPunish=sumPunish(geneNums,1);
%绘制遗传算法图像
hold on
title('遗传算法性能图');
xlabel('染色体代数');
ylabel('最优路径长度');
plot(geneDistance,'r-');
plot(sumPunish,'b--');
hold off
end
%子函数:计算适应度
%输入:
% currentDNA:当代染色体种群序列(DNAnums*n)
% diatanceMartrix:距离矩阵(n*n) % demandMartrix:需求矩阵(1*n)
% PunishModulus:惩罚系数(1*1)
%输出:
% fitness:当代种群适应度矩阵(DNAnums*1)
% bestDistance:当代最优路径距离(1*1)
% bestOrder:当代最优路径序列(1*(n+1))
% bestPunish:当代最优路径各节点的溢出距离矩阵(1*n) function
[fitness,bestDistance,bestOrder,bestPunish]=fit(currentDNA,distanceMartrix,dema
ndMartrix,PunishModulus) n=size(currentDNA,2);
DNAnums=size(currentDNA,1); Order=zeros(DNAnums,n+1); Order(:,1:n)=currentDNA; Order(:,n+1)=currentDNA(:,1);
%计算各个染色体序列对应的距离
distance=zeros(DNAnums,n); fori=1:DNAnums
for j=1:n
distance(i,j)=distanceMartrix(Order(i,j),Order(i,j+1));
end
end
%计算各个染色体序列对应的距离累和
subdistance=zeros(DNAnums,n); fori=1:DNAnums
for j=1:n
subdistance(i,j)=sum(distance(i,1:j));
end
end
%计算惩罚距离矩阵
punishdistance=zeros(DNAnums,n); fori=1:DNAnums
for j=1:n
ifdemandMartrix(1,j)>=subdistance(i,j)
punishdistance(i,j)=0;
else
punishdistance(i,j)=subdistance(i,j)-demandMartrix(1,j);
end
end
end
%计算带惩罚路径长度矩阵
fitdistance=zeros(DNAnums,n);
fori=1:DNAnums
for j=1:n
fitdistance(i,j)=distance(i,j)+PunishModulus*punishdistance(i,j);
end
end
%计算适应度矩阵
fitness=zeros(DNAnums,1);
fitdis=zeros(DNAnums,1);
fori=1:DNAnums
fitdis(i,1)=sum(fitdistance(i,:)); end
fori=1:DNAnums
fitness(i,1)=max(fitdis)-fitdis(i,1); end
%计算当代最优路径的输出信息
bestindex=find(fitness==max(fitness)); bestDistance=sum(distance(bestindex(1,1),:)); estPunish=punishdistance(bestindex(1,1),:); b
bestOrder=Order(bestindex(1,1),:);
end
%子函数:通过当前染色体的适应度矩阵产生下一代的矩阵
function [nextDNA]=nextGeneCreated(currentDNA,fitness,crossProb,varisProb)
%根据适应度矩阵进行选择
[B,Index]=sort(fitness,'descend'); n=size(fitness,1);
delnums=ceil(n/4);
fori=n-delnums:n
currentDNA(Index(i),:)=currentDNA(Index(1),:);
end
%根据交叉概率进行交叉
[currentDNA]=cross(currentDNA,crossProb);
%根据变异概率进行变异
[currentDNA]=varis(currentDNA,varisProb);
nextDNA=currentDNA;
end
%遗传算法子程序:交叉部分主程序
function [nextDNA]=cross(currentDNA,crossProb)
DNAnums=size(currentDNA,1);
%交叉过程
idex=0;
jdex=0;
fori=1:DNAnums
if rand()<=crossprob>=crossprob>
idex=ceil(DNAnums*rand());
jdex=ceil(DNAnums*rand());
[currentDNA(idex,:),currentDNA(jdex,:)]=DNAcross(currentDNA(idex,:),currentDNA(
jdex,:));
end
end
nextDNA=currentDNA;
end
%交叉部分子程序
function [nextDNA1,nextDNA2]=DNAcross(currentDNA1,currentDNA2)
DNAsize=size(currentDNA1,2);
crossP1=ceil((DNAsize-1)*rand()); crossP2=ceil((DNAsize-2)*rand()); if crossP1==crossP2
crossP2=crossP2+1;
else if crossP1>crossP2
temp=crossP1;
crossP1=crossP2;
crossP2=temp;
end
end
tempDNA=zeros(1,crossP2-crossP1+1); tempDNA=currentDNA1(1,crossP1:crossP2);
currentDNA1(1,crossP1:crossP2)=currentDNA2(1,crossP1:crossP2);
currentDNA2(1,crossP1:crossP2)=tempDNA(1,:);
rightsort=[1:DNAsize];
tempsort=zeros(1,DNAsize);
%部分匹配原则修正染色体1
bool=1;
whilebool==1
fori=1:crossP1-1
for j=crossP1:crossP2
if currentDNA1(1,i)==currentDNA1(1,j) currentDNA1(1,i)=currentDNA2(1,j); end
end
end
fori=crossP2+1:DNAsize
for j=crossP1:crossP2
if currentDNA1(1,i)==currentDNA1(1,j) currentDNA1(1,i)=currentDNA2(1,j); end
end
end
tempsort=sort(currentDNA1(1,:)); iftempsort==rightsort
bool=0;
end
end
%部分匹配原则修正染色体2
bool=1;
whilebool==1
fori=1:crossP1-1
for j=crossP1:crossP2
if currentDNA2(1,i)==currentDNA2(1,j) currentDNA2(1,i)=currentDNA1(1,j); end
end
end
fori=crossP2+1:DNAsize
for j=crossP1:crossP2
if currentDNA2(1,i)==currentDNA2(1,j) currentDNA2(1,i)=currentDNA1(1,j); end
end
end
tempsort=sort(currentDNA2(1,:)); iftempsort==rightsort
bool=0;
end
end
nextDNA1=currentDNA1;
nextDNA2=currentDNA2;
end
%遗传算法子程序:变异部分
function [nextDNA]=varis(currentDNA,varisProb)
DNAsize=size(currentDNA,2); DNAnums=size(currentDNA,1); vP1=0;
vP2=0;
temp=0;
fori=1:DNAnums
if rand()
vP1=ceil(DNAsize*rand());
vP2=ceil(DNAsize*rand()); temp=currentDNA(i,vP1);
currentDNA(i,vP1)=currentDNA(i,vP2); currentDNA(i,vP2)=temp;
end
end
nextDNA=currentDNA;
end
范文四:研究总结报告
研究总结报告
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1、2012年7月-11月项目研究准备阶段
2012年7—9月,项目组成员对辐射药品的种类进行统计,并对统计出的辐射药品进行分析,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辐射药品。
2012年10月,项目组成员对几种代表性的辐射药品进行相关资料查找,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2012年11月,项目组成员根据资料的查找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2012年12月-2013年10月项目实施阶段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研究辐射剂量对药品质量的研究,并辐射药品成分的变化,药理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2013年3—5月,研究辐射时间对药品质量的研究,并辐射药品成分的变化,药理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2013年6—8月,研究辐射次数对药品质量的研究,并辐射药品成分的变化,药理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2013年9—10月,撰写总结和论文。
2013年11月,对项目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结题资料。
3、2013年12月,项目总结评估阶段
对项目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为学生以后从事辐射灭菌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也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2013年12月,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研究的结题资料和论文数据进行进一步检验和核对,并写出研究成果报告。所有计划都很好的完成了。
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
1、辐射前后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用250万:rad剂量辐照样品,对样品的理化性质及含量影响较明显,如:辐射前后牛黄清心丸的含量由0.63%降至0.42%;六味地黄丸的含量由0.08%至0.03%;牛黄消炎片的含量由0.21%降至0.16%,且成品的颜色均加深。选用100万rad,40万rad,20万rad辐照,除对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片、维C银翘片等片剂的颜色影响较大外,对产品的其它理化性质及含量影响非常小。如辐照前后牛黄清心丸的含量分别为0.63%(前)和0.62%(1百万rad);0.63%(40万rad);0.632%(20万rad),六味地黄丸的含量为0.08%(前)和0.邝1%。(10万rad);0.08%(40万rad);0.082%(20万rad),牛黄解毒片的含量分别为0.21%(前)和0.21%(100万rad);0.20%(40万rad);0.21%(20万rad)。由此说明,用100万rad;40万rad;20万rad三个剂量辐射,对产品和质量影响很小,所以在灭菌率允许条件下,可选用最低剂量的辐射样品,既可节约能源,又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2、几种中成药辐射灭菌前后的细菌量变化
结果表明:蜜丸采用250万rad、100万:ad、40万rad灭菌剂量,灭菌效率达96%以上,而用20万rad辐照,灭菌效率仅达90%左右。因此,在不影响蜜丸理化性质的条件下,应采用40万rad辐照灭菌较为适宜。片剂用250万:ad、100万rad、40万rad、20万rad辐射,灭菌效率均达95%以上(以细菌总数为例),因此选用20万rad剂量辐射片剂即可达到满意的灭菌效果。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
(1)发表论文1篇,即“辐射灭菌药品的研究探讨”;
(2)发现了目前我国辐射灭菌存在的问题;
(3)关于辐射灭菌详细的给出了几点建议;
(4)总结出了片剂和丸剂的辐射灭菌前后的细菌量和含量的变化;
(5)培养专科生4名。
项目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项目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目前所生产的药材制剂哪些可以辐照,哪些不能辐照,可以用多大剂量进行辐照应有完善的法规来确认,而这些法规的建立籍要大量的研究,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一部分认为辐射灭菌存在诸多问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引起药材成份变化、其它物质的释放、对其疗效、外观有影响等等;另一部分则认为在一定的剂量下的辐照是安全的,不需做任何研究,作为科研发表的研究论文,只是针对某个或部分药材、制剂进行研究,并不能代表全部;而一个生产企业也无法对所生产。所辐照的全部药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业的课题组对中药材的辐照灭菌进行研究,以法规行式对收载于药典中的品种及常用药材进行详细规定,使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有章可循。
对于辐照灭菌的药材,制剂应如何进行相关的验证,生产中如何控制,应有更明确的指导原则,以指导企业自行进行相关研究,并遵循相关原则进行控制。比如工艺方面应进行哪些确认,辐照过程如何控制;文件规定允许辐照的目录以外的品种,如需进行辐照灭菌,应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建议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指导原则指导企业进行研究。
鉴于目前对辐照研究以及管理中的缺陷,建议生产企业在选择中药材的微生物控制措施时,尽可能选择其它较成熟的控制措施。必须采用辐射灭菌时,应做好相关研究验证工作,并有文件及管理制度在生产中能有效控制,如:辐照时间!辐照强度、堆放方式、贮存方式、时间等。被辐照的药物应有定性定量指标,尽量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灭菌效果,并保证药物成份及其含量不变、保证质量。同时一定要做好辐射灭菌记录,并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进行考察。
辐照灭菌虽然具有不需要打开包装即可直接照射,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特点,但药品辐照目前无具体的标准。目前很多公司的口服固体,尤其是中药丸剂都有进行辐照的现象,但具体剂量和强度,只有辐照中心才知道。另外,辐射对药品的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等影响,都有待国家出台标准。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找出辐射剂量、辐射时间、辐射次数对辐射药品的质量的影响情况的一般规定,制定药品辐射灭菌的实施方案,为制药企业在药品辐射的灭菌条件选择提高一定的参考。另外,通过本项目对药品辐射后成分的变化、药理活性等研究,可以为国家以后出台辐射药品的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范文五:研究总结报告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2012年度立项课题
研究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报 告 人: 高景鳌 联系电话: 15829805890 电子信箱: 243194540@qq.com 结题日期: 2013年7月30日
1
一、2011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评审申报表
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课题名称
汉姓 名 杨芬娥 性别 女 民族 行政职务 副校长 族 行
政 工作单位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电子信箱 Yfe.2626@163.com 主
持
人 通讯地址 兴平市育才路西郊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 713100
汉姓 名 陈素雅 性别 女 民族 专业职称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族
学
毕业院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 学历 大学 术
主
持 工作单位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电子信箱 willowtrees@126.com 人
通讯地址 兴平市育才路西郊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 713100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 学历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高景鳌 男 1969年8月 生物学 本科 中教一级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刘峰刚 男 1976年9月 生物学 本科 中教一级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主
要 1981年11研 张春博 男 生物学 本科 中教二级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月 究
成
贾存红 女 1980年9月 生物学 本科 中教二级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员
2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撰稿人
主要成果 高三生物讲评课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分析报告 陈素雅
策略
高三生物讲评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子成果(一) 科研论文 张春博
探究 研
究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 子成果(二) 科研论文 高景鳌 成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模式及策略 果 子成果(三) 科研论文 贾存红
子成果(四)
子成果(五)
子成果(六)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校高三生物讲评课现状的调查及细致分析,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
高学生能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主 2、分析我校高三生物讲评课的现状及问题。 要 3、提出对讲评课的建议及改进策略。 成 果
概
述
本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三生物复习中讲评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
究,研究重点在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具体来说,本研究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子
成 1.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重要性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生物讲评课的适切性。3.果
高三生物讲评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以课题组成员所上课例为分析对(一)
概 象,从中提炼高三生物讲评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4.高三生物讲评课述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劣。客观评价高三生物讲评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缺点,为进一步推广该模式提供参考建议。
3
高三生物复习,尤其是后阶段的二轮复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往往会布置子 给学生相对比较多的作业,同时还包括密集的考试,习题讲评课成为一种占很大成 分量的课型。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三生物习题课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先由当果 前高三后阶段生物讲评课不能很好的体现有效性引出思考,然后从“讲什么”“怎(二)么讲”“由谁讲”三个方面提出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 概 此研究为提高我校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可以为述 今后生物讲评课的改进提供基础性资料,也可以为讲评课的课程改革提供重要依
据。
生物试卷讲评是提高生物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积极高效的讲评课有利于学
生学习薄弱环节的解决,也有利于学生错误知识点的纠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
力的提高。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通过生物组进行的课题《高三生物子
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的调查和研究以及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成
认为应把握以下五要:一(试卷讲评要有准备二(试卷讲评要有侧重 三(试卷讲果
评要有拓展四.试卷讲评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五.试卷讲评要有鼓励 (三)
概 本子课题对我校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方式、必要性、学生的主体性、出错原因、述 学生的渴望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准确地把握高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品
质,探究自我导向学习的品质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寻提高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客观和主观上的依据。
二、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开支项目 预算金额(元) 开 支 细 目 1.研讨会议 200元
2.调研活动 400元
3.各种必备材料500元
费
4.打印资料 200元
5.其他支出 300元
合计金额 ,:1600.00 元 大写:壹仟陆佰元整
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四、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4
课题的主要成果。
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高景鳌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名称: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2.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进人高三,生物复习面临着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训练频繁等一系列困难。那么如何优化生物课堂讲评,提高讲评效率呢? 本研究中,我们将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同行的好经验、好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建立一个符合我们学生的高三生物讲评课模式。讲评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对习题的讲评既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平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更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依据。有相当多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讲评课的重要意义,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挑一些自认为较难理解的题目讲解一下,从而失去了讲评课应起的作用。我们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
3研究目标:本研究通过对目前生物讲评课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结合讲评课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拟构建生物讲评课教学有效性模式的策略,给出生物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教学步骤。
4.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三生物复习中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及其高效的教学策略,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教师应当采取的讲评课步骤及策略。
?课前如何备好讲评课(主要是把握学情、归类分析)
?课中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课后怎么进行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2)、创新之处:
每节课讲评的内容要安排合理,在试卷讲评、学案讲评、作业讲评中,对学生做题的情况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准确把握学情,在此基础上对需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归类,对每一类题目找出合适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一个系统性知识结束后,通过某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出此阶段教学上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指导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而且讲评课要在学生做完的基础上讲,在进行试卷分析的基础上讲,避免简单的点拨和提示,避免一般性的订正答案,避免就题讲题,试卷重组化、题目重点化、讲解能力化、题目知识化。
5.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主要研究各种学科讲评课以及生物学科对应的不同课型的授课策略方法的文章,吸取其有益成分。
(2)课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期间,不断地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堂
5
中的典型教学细节,定期作好记录,对课堂教学进行因素分析,寻求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生动、健康、和谐发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探讨交流信息,互相启发,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
讨论 ? 上课 ? 记录 ? 探讨 ? 总结归纳 ? 课例、论文、研究报告
二、高三生物讲评课的高效教学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试卷或练习作业讲评中,有的老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把握讲评的度。有的善于对错题进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变定式思维为多维思维,从而达到老题新作的目的;有的老师善于对错题进行归类讲评,讲一题会几题,提高效率;还有的老师善于找出学生学习中知识的模糊点、易错点,讲评错题之前先复习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知识系统和应用系统相统一。这样的讲评无疑能起到好的效果,但目前更多的讲评课教学不尽如人意、重讲解、轻参与、批评多、鼓励少不利于提高试卷讲评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表现
1、教师的一言堂。整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缺乏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和沟通课堂气氛死板、沉闷、枯燥无味。
2、逐步讲评。从练习或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满堂灌”式进行机械讲解平均用力不分轻重主次~讲一份试卷往往要花上两三节课才能讲评完既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收益甚微。
3、就题论题。只是对某一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的收获只会解一道题~不能逐类旁通。
4、只核对答案。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在讲评时只是简单对答案~对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不做说明~这样做的结果:会做的不屑听、不会做的~依然不会。
5、不对评讲效果进行巩固。平时我们发现多次检查过的题学生依然不会做~就是我们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为一讲就会~不对试题进行拓展和变式训练~往往我们就题论题容易产生思维僵化。
6、不给学生留回味的时间。为了追求进度通常讲评一道题马上进入下一道题~导致学生参与不够~讲评不够深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整体把握试卷的结构和答题情况学生考试后的试卷概况,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成与败,同时也是教师快速获取信息,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准确依据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因此每次考试以后,笔者都是迅速准确地将试卷评阅出来,并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分析试卷的题型、出卷者
6
的出题意图,以及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它体现了当前的教学改革是什么方向。(2)基础题有哪些,能力题有哪些,试卷与以前相比呈现着一种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未来考试方向是怎样的。(3)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知识点所占的分数比例和难易题所占的分数比例等。(4)逐个题来统计学生的得分与失分,对失分率高的题目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并进行归纳、分类,有针对地性分析学生的错误情况,了解其思维过程,找出错误根源所在。通过分析和统计,笔者对所讲评的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能了然于心。一堂讲评课讲什么,怎么讲,哪些略讲,哪些详讲,目的性就很明确了,从而可以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提高了以后教学的针对性。
2 讲评过程夯实基础、引思路、讲技巧、重训练,富有针对性
讲评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解答学生之所惑,解释学生之所疑,被学生之所缺,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切中要点,富有针对性,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依据试卷中存在的普遍性错误有针对性地突出以下几点:
2.1 引导学生细心审题,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
讲评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试卷中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在讲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解每类题型的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胸有成竹而少走弯路。因此,讲评试卷时必须依据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排除干扰因素、深挖隐含条件、分析题型的特点等,通过比较总结出快捷有效的解题思路。当然,除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外,解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帮助很大。
2.2 讲拓结合,反复训练重点、难点
试卷讲评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试卷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重难点、易错点、生疏点,更应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它们的掌握。
2.2.1变题法 把失分率高的题目及易错题等加以变化,让学生再次得到训练,会一题,懂一类,训练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复习《遗传和变异》时,单元测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C,T,U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A. 8 B .7 C .6 D.4
统计表明,全班50人中有25人选错,其中有20人选A,3人选B,2人选D。综观错误原因发现:?少数人对高等植物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混淆不清。?多数人对DNA和RNA中分别含有碱基A.C .T.U 中的哪些种类没有仔细区分等。分析讲解后把题目中的碱基改成A,G,C,T,然后再问学生,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全班有49人正确,仅1人答错。这样通过反复变化训练,学生对这类题目的掌握无疑会牢固得多。
2.2.2 联系法 将试卷内容与平时所学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较、分析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受粉。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D、以上措施均错误。考查结果显示:全班仅三人正确。了解发现学生们对生长油菜主要是为了收获油菜籽这一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内容很多,因此
7
在复习、训练以及试卷讲评过程中应加强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3 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
讲评课上 ,针对失分率较高且具有典型性题目,笔者总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们认真分析或商讨,找出失分根源。教师只在适当或关键时刻给予点拨、启示,让学生在订正中得到知识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同时笔者积极鼓励学生们讲解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甚至可以表达与老师、答案不同或相反的意见,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4 贯彻“夯实基础、滚动提高”的教学思想
当前 , 高考总的趋势是由“知识型”转向“能力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能力的考查。高考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难以定论的议题。比如基础题和能力题孰轻孰重,如何把握两者的分寸等。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基础之于能力就如同土壤之于大树,离开了土壤,大树就不能成活,同样离开了基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种片面强调能力而忽视基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注意到近几年的高考,虽然对能力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但基础仍然是高考的基本方向。因此,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基础题的讲评,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对基础知识的长期运用过程中提升为能力。这有助于我们面对全体学生,进一步贯彻“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
3 讲评后,引导学生总结考试成败得失,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讲评结束 ,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一劳永逸。在讲评之余,笔者都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让学生针对自己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统计,找出薄弱环节,并借助于老师的讲评,真正弄懂自己未掌握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写好试卷讲评小结,总结考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利于下次考试时扬长避短。另外,为了巩固讲评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笔者还将每次考试试卷中失分率高的题目及相关的知识点变换角度设题作为下次测试的内容,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做法 ,确实让笔者在进行试卷讲评时做到成竹在胸,驾驭自如,深受学生好评。同时也让学生听有所得,评有所获,避免了以往讲评过后而收效甚微的状况,使同学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有效的提高了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
8
,四,、课题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子成果,附后,
附件一:子课题一、二、三、
四、学校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