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掌握)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这一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原因是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工资率上升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转自:经济师考试网
范文二:边际成本: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重新解释
作者:李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9)02—0116—05
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中,人们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把闲暇作为消费品,在闲暇—物品两种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来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笔者认为边际效用理论并不能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只能据以推导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设所有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以p表示,w是工资率,MUL为闲暇边际效用,MUG为物品边际效用,则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选择满足等式:
MUL/w=MUG/p
假定闲暇消费和物品消费都属于递减的边际效用,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人们倾向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时间;而当工资率下降时,人们倾向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时间。显然,根据上述效用最大化选择等式推导出的是向上倾斜的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而不是劳动力(人数)供给曲线。
但是,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和有关文献中,人们却一直把这条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当成劳动力(人数)供给曲线并应用于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中。笔者认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并不能代替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运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是无用的,因为:
1.它不能分析充分就业。将个别劳动(时间)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可得市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该曲线是根据既定的所有能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而建立的。设L 表示劳动
力, St表示市场劳动(时间)供给,则
,显然,市场工资率的变化只影响已就业劳动力劳动(时间)的供给,而不影响劳动力的就业人数。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市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所表示的劳动力就业人数都是既定不变的。因此它不能分析充分就业,不能用以分析经济中的失业问题。
2.它不能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进行劳动力供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工资率下劳动力人数发生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它表明,在生产要素组合中,假定其它生产要素不变,随着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递减。设其它生产要素为h,D[,L]为劳动力需求,则
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表明工资率与劳动力(人数)之间的关系,即工资率越低,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越多;工资率越高,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越少。而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表明工资率与已就业劳动力提供的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变量不统一,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无法结合在一起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
因此,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并不能替代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劳动(时间)供给曲线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必然带来概念上的混乱。事实上,为便于分析,人们都把据边际效用理论推导的劳动(时间)供给曲线理解或表达为工资率与劳动力(人数)的关系。因此,理论上迫切需要对劳动力供给曲线重新进行解释,建立真正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边际成本理论能合理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
人们在进行劳动力均衡分析时,常常把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当成劳动力供给曲线来使用。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一样向上倾斜吗?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确实看到,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进入某行业或某企业的劳动力人数在不断增加。那么,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向上倾斜?
众所周知,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因此笔者拟从成本角度来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1.劳动力是由家庭投资生产的产品。劳动力首先是由家庭生产、养育出来的。在生、养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即为把孩子养育成人所损失的工时费用;生活费用,即抚养过程中的吃、穿、用、住、烧、交通等费用;教育费用,即为提高孩子智力而投资的费用;医疗费用,即孩子的医疗保健费用;婴儿夭折均摊费用,即死亡婴儿的养育费用均摊到存活者身上的那部分费用;利息费用,即以上述费用计算的利息。家庭生产、养育劳动力有两种目的。一是非经济目的,如感情需要,传宗接代等。这一目的对投资成本无弹性。二是经济目的。家庭为此目的花费了投资成本不仅要求在将来有生之年收回投资成本,而且要求取得一定的投资效益回报。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在所投资(养育)的劳动力进入经济中就业后每年从其获得的收入中提取。当投资报酬率小于或等于市场利息率或者说从其所获收入中提取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小于或等于要求的数额时,该投资将终止。由于所获收入中扣除投资成本和收益后的余额必须能满足维持被投资者的生存需要(自身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当被投资者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率小于或等于投资者所要求的工资率(该工资率扣除投资成本和收益能维持被投资者生存需要)时,该项投资将终止。
2.劳动力是由其自身投资生产的产品。劳动力经其生育家庭投资后,可自筹资金增加投资深度,从而表现为自身投资生产的产品。是否进行自我投资,取决于投资回报率。自我投资所费成本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交通费、其他比不投资多花费的部分、机会成本(即因投资读书而放弃的收入)以及这些投入的利息成本。自我投资收益指投资教育(智力投资)终身带来的收入增量,即投资教育(智力投资)比不投资教育所带来的收入差。当自我投资收益率小于或等于市场利息率时,自我投资将终止。或者说当自我投资完成后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率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工资率时,自我投资将终止。
3.劳动力供给可表述为投入成本的增函数。首先应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层次划分。由于资金状况、寿命预期等不同,家庭和自我对劳动力投资深度也不同。资金宽裕,寿命预期较长,对劳动力就有较深投资或者说投资周期较长。否则,资金紧张,寿命预期较短,对劳动力的投资周期将较短。被投资者学习才能状况也影响劳动力投资深度。由于投资深度不同,市场中的劳动力的层次则不同。我们在进行劳动力供求分析时,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如果对劳动力进行层次划分,则可使同质内涵更为清晰。可根据投资深度将劳动力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毕业者。不同的家庭和自我对劳动力投资成本不同,从而所要求的工资率不同,如果按非经济目的和经济目的,将不同工资率的劳动力相加,便可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某层次劳动力供给曲线。如图所示,设L表示劳动力(同层次同专业等),W表示工资率。
三、边际成本理论应用的可行性与实证分析
(一)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可行性
笔者以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及其均衡分析为参照来探讨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是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将所有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曲线加总便可得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但是个别劳动力供给不能表达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劳动力作为人力产品,家庭生产(生、养育)和自我生产时,是一个一个独立生产的,而不像厂商物质产品那样成批生产。因此,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只是生产函数中的一个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加总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由于各个家庭和自我之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不同,因此加总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便可得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可表达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
产品市场供给可表为价格的增函数,那么,劳动力市场供给可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吗?就经济目的而言,家庭和自我在成本—效益分析中进行劳动力投资,当投资回报率低于或等于市场利率,或者说当被投资劳动力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收入低于或等于所支付的成本时,劳动力投资即供给将终止。因此随着工资率的上升,有更高的投资成本能收回,从而劳动力供给在更高的边际成本上达到最大化或者说达到均衡。因此,劳动力市场供给可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
产品市场静态均衡分析的假定条件是所有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在进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分析时同样可以假定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当然假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更趋近现实。在资本和技术发生变化时,产品市场可进行动态均衡分析,而在资金状况、寿命预期和学习才能等发生变化时劳动力市场同样可以进行动态均衡分析。
总之,劳动力供给既能表述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又能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同时能用于供求均衡分析,因此根据边际成本理论建立劳动供给曲线是可行的。
(二)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1.关于非经济目的劳动力供给。感情和传宗接代等需要引致的劳动力供给对成本无弹性,这一命题很容易得到证实。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近1/6,这与人口增长对成本无弹性直接相关。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家庭消费品结构较为简单,人们将大部分感情寄托于儿女身上,再加上传宗接代、繁荣和光耀家族的封建传统观念,导致人们生儿育女不计成本。在农村,有些家庭为了多生一个或为了生一个儿子不惜一切代价逃避计划生育的规定;而在城市,计划生育规定只能生一个,许多家庭不计成本进行投资就只为一个孩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旦子女到了成年,就要自立门户,父母很难从儿女那里得到经济收益或其他方面的好处,人们生儿育女也纯粹是为了感情上的需要。
2.关于经济目的劳动力供给。人的行为动机,除了感情需要,还有其他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因此,家庭在满足了感情需要之后,再进行劳动力投资,就必须强调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对劳动力投资必须能收回成本并且获得一定报酬。否则,投资将终止。这一点也很容易得到证实。在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差,劳动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养儿防老,以便将来在无劳动能力的时候从被投资者(儿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和照顾(收回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如果满足不了这点,就会减少生育,而将投资资金用于储蓄养老或其他用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许多家庭宁愿买东西(包括储蓄)不愿生养孩子,其低生育率或负生育率也说明了这点。
已被投资的劳动力增加自身投资深度都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一点无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是很明显的。近年来,由于投资收益的不断增加,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正说明了这点。
3.关于劳动力供给性质的发展。家庭劳动力投资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与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家庭作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如我国农村),并且以手工劳动为技术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劳动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投资对象。投资费用少,只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少许的发展资料,根本不需要享受资料。但收益大,新增一个劳动力就能增加较多收入,这种低水平投资,比较容易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收回。同时,投资周期较短(教育不发达),投资者能在较长时期从被投资者那里获得投资收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职能逐渐为社会所代替。家庭成员要通过在社会上就业的途径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相应的收入。要增加就业机会就必须提高劳动力质量,这导致投资费用不断增加,投资周期不断(教育周期)拉长。劳动力越来越成为不是最合适的投资对象。再加上家庭关系的变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劳动力投资。因此,家庭对劳动力投资的经济目的特征逐渐淡化和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劳动力投资主要表现为非经济目的性质,而经济目的供给主要表现为个人自我投资。
四、结论
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在闲暇—物品两种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推导的是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而不是劳动力供给曲线。而且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也不能替代劳动力供给曲线用于劳动力均衡分析。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特征应由边际成本来解释,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也得到实证支持。
运用边际成本理论重新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其意义在于:
1.建立了真正的劳动力供给曲线,避免了目前以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代替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带来的概念上的混乱,使劳动力均衡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可正确解释工资率的变动。
2.使国家人口政策有了更完善的理论工具。一个国家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或负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目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一个国家要解决就业压力或劳动力(人口)资源不足状况,应主要从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性质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3.使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均衡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劳动力的投资与教育直接相联系,因而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之间就形成了内在的运行机制。劳动力供给层次划分与教育市场的不同层次相对应,劳动力(人数)供给与受教育者供给(人数)相联系,从而使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均衡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该均衡模型一直未得到建立,其根本原因就是以边际效用理论建立的劳动(时间)供给与受教育者供给(人数)不相关。
收稿日期:1999-02-05
作者介绍:李壑,浙江大学 玉泉校区经济系,浙江 杭州 310027 (1963—),男,江西德安县人,浙江大学经济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货币、金融与证券研究。
范文三:边际成本: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重新解释
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文档精灵)
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边际成本: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重新解释
边际成本: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重新解释
【英文标题】Marginal Cost: A New Explanation of Labor Force Supply Curv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China
【作 者】李壑
【大学 玉泉校区经济系,浙江 杭州 310027
李壑(1963
),男,江西德安县人,浙江大学经济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货币、金融与证券研究。
【内容提要】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中,认为边际效用理论并不能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只能据以推导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边际成本理论能合理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可获得实证支持。
【英文摘要】In the current theories of labor economics, researchers
attempt to use marginal utility theory to deduce the labor force supply curve. In this article, however, the writer argues that marginal utility theory can only be used to deduce labor(work time)supply curve, but not labor force supply curve. Labor force is a kind of product and its production needs
costs. Thus using marginal cost theory to explain labor force supply curve is reasonable. It is not only feasible in theory, but also can be supported by evidence.
【关 键 词】劳动/劳动力/劳动力供给曲线/边际成本/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成本理论
labor/labor force/labor force supply/marginal cost/marginalutility theory/marginai
cost theory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1999)02
0116
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中,人们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把闲暇作为消费品,在闲暇
物品两种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来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笔者认为边际效用理论并不能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只能据以推导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设所有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以p表示,w是工资率,MUL为闲暇边际效用,MUG为物品边际效用,则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选择满足等式:
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文档精灵)
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MUL,w,MUG,p
假定闲暇消费和物品消费都属于递减的边际效用,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人们倾向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时间;而当工资率下降时,人们倾向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时间。显然,根据上述效用最大化选择等式推导出的是向上倾斜的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而不是劳动力(人数)供给曲线。
但是,在目前劳动经济理论和有关文献中,人们却一直把这条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当成劳动力(人数)供给曲线并应用于劳动力供求均衡分析中。笔者认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并不能代替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运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是无用的,因为:
1.它不能分析充分就业。将个别劳动(时间)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可得市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该曲线是根据既定的所有能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而建立的。设L 表示劳动
力, St表示市场劳动(时间)供给,则
,显然,市场工资率的变化只影响已就业劳动力劳动(时间)的供给,而不影响劳动力的就业人数。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市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所表示的劳动力就业人数都是既定不变的。因此它不能分析充分就业,不能用以分析经济中的失业问题。
2.它不能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进行劳动力供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工资率下劳动力人数发生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它表明,在生产要素组合中,假定其它生产要素不变,随着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递减。设其它生产要素为h,D[,L]为劳动力需求,则
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表明工资率与劳动力(人数)之间的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越多;工资率越高,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越少。而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表明工资率与已就业劳动力提供的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变量不统一,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无法结合在一起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
因此,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并不能替代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劳动(时间)供给曲线用于劳动力供求分析必然带来概念上的混乱。事实上,为便于分析,人们都把据边际效用理论推导的劳动(时间)供给曲线理解或表达为工资率与劳动力(人数)的关系。因此,理论上迫切需要对劳动力供给曲线重新进行解释,建立真正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边际成本理论能合理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
人们在进行劳动力均衡分析时,常常把劳动(时间)供给曲线当成劳动力供给曲线来使用。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一样向上倾斜吗,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确实看到,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进入某行业或某企业的劳动力人数在不断增加。那么,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向上倾斜,
众所周知,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因此笔者拟从成本角度来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1.劳动力是由家庭投资生产的产品。劳动力首先是由家庭生产、养育出来的。在生、养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即为把孩子养育成人所损失的工时费用;生活费用,即抚养过程中的吃、穿、用、住、烧、交通等费用;教育费
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文档精灵)
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用,即为提高孩子智力而投资的费用;医疗费用,即孩子的医疗保健费用;婴儿夭折均摊费用,即死亡婴儿的养育费用均摊到存活者身上的那部分费用;利息费用,即以上述费用计算的利息。家庭生产、养育劳动力有两种目的。一是非经济目的,如感情需要,传宗接代等。这一目的对投资成本无弹性。二是经济目的。家庭为此目的花费了投资成本不仅要求在将来有生之年收回投资成本,而且要求取得一定的投资效益回报。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在所投资(养育)的劳动力进入经济中就业后每年从其获得的收入中提取。当投资报酬率小于或等于市场利息率或者说从其所获收入中提取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小于或等于要求的数额时,该投资将终止。由于所获收入中扣除投资成本和收益后的余额必须能满足维持被投资者的生存需要(自身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当被投资者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率小于或等于投资者所要求的工资率(该工资率扣除投资成本和收益能维持被投资者生存需要)时,该项投资将终止。
2.劳动力是由其自身投资生产的产品。劳动力经其读书而放弃的收入)以及这些投入的利息成本。自我投资收益指投资教育(智力投资)终身带来的收入增量,即投资教育(智力投资)比不投资教育所带来的收入差。当自我投资收益率小于或等于市场利息率时,自我投资将终止。或者说当自我投资完成后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率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工资率时,自我投资将终止。
3.劳动力供给可表述为投入成本的增函数。首先应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层次划分。由于资金状况、寿命预期等不同,家庭和自我对劳动力投资深度也不同。资金宽裕,寿命预期较长,对劳动力就有较深投资或者说投资周期较长。否则,资金紧张,寿命预期较短,对劳动力的投资周期将较短。被投资者学习才能状况也影响劳动力投资深度。由于投资深度不同,市场中的劳动力的层次则不同。我们在进行劳动力供求分析时,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如果对劳动力进行层次划分,则可使同质内涵更为清晰。可根据投资深度将劳动力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毕业者。不同的家庭和自我对劳动力投资成本不同,从而所要求的工资率不同,如果按非经济目的和经济目的,将不同工资率的劳动力相加,便可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某层次劳动力供给曲线。如图所示,设L表示劳动力(同层次同专业等),W表示工资率。
三、边际成本理论应用的可行性与实证分析
(一)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可行性
笔者以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及其均衡分析为参照来探讨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是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将所有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曲线加总便可得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但是个别劳动力供给不能表达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劳动力作为人力产品,家庭生产(生、养育)和自我生产时,是一个一个独立生产的,而不像厂商物质产品那样成批生产。因此,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只是生产函数中的一个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加总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由于各个家庭和自我之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不同,因此加总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便可得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可表达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
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文档精灵)
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产品市场供给可表为价格的增函数,那么,劳动力市场供给可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吗,就经济目的而言,家庭和自我在成本
效益分析中进行劳动力投资,当投资回报率低于或等于市场利率,或者说当被投资劳动力进入经济中就业所获工资收入低于或等于所支付的成本时,劳动力投资即供给将终止。因此随着工资率的上升,有更高的投资成本能收回,从而劳动力供给在更高的边际成本上达到最大化或者说达到均衡。因此,劳动力市场供给可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
产品市场静态均衡分析的假定条件是所有个别厂商产品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在进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分析时同样可以假定个别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当然假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更趋近技术发生变化时,产品市场可进行动态均衡分析,而在资金状况、寿命预期和学习才能等发生变化时劳动力市场同样可以进行动态均衡分析。
总之,劳动力供给既能表述为生产成本的增函数又能表述为工资率的增函数,同时能用于供求均衡分析,因此根据边际成本理论建立劳动供给曲线是可行的。
(二)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1.关于非经济目的劳动力供给。感情和传宗接代等需要引致的劳动力供给对成本无弹性,这一命题很容易得到证实。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品观念,导致人们生儿育女不计成本。在农村,有些家庭为了多生一个或为了生一个儿子不惜一切代价逃避市场经济国家,一旦子女到了成年,就要自立门户,父母很难从儿女那里得到经济收益或其他方面的好处,人们生儿育女也纯粹是为了感情上的需要。
2.关于经济目的劳动力供给。人的行为动机,除了感情需要,还有其他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因此,家庭在满足了感情需要之后,再进行劳动力投资,就必须强调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对劳动力投资必须能收回成本并且获得一定报酬。否则,投资将终止。这一点也很容易得到证实。在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差,劳动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养儿防老,以便将来在无劳动能力的时候从被投资者(儿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和照顾(收回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如果满足不了这点,就会减少生育,而将投资资金用于储蓄养老或其他用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许多家庭宁愿买东西(包括储蓄)不愿生养孩子,其低生育率或负生育率也说明了这点。
已被投资的劳动力增加自身投资深度都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一点无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是很明显的。近年来,由于投资收益的不断增加,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正说明了这点。
3.关于劳动力供给性质的发展。家庭劳动力投资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与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家庭作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如我国农村),并且以手工劳动为技术这种条件下,劳动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投资对象。投资费用少,只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少许的发展资料,根本不需要享受资料。但收益大,新增一个劳动力就能增加较多收入,这种低水平投资,比较容易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收回。同时,投资周期较短(教育不发达),投资者能在较长时期从被投资者那里获得投资收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职能逐渐为社会所代替。家庭成员要通过在社会上就业的途径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相应的
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 (文档精灵)
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收入。要增加就业机会就必须提高劳动力质量,这导致投资费用不断增加,投资周期不断(教育周期)拉长。劳动力越来越成为不是最合适的投资对象。再加上家庭关系的变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劳动力投资。因此,家庭对劳动力投资的经济目的特征逐渐淡化和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劳动力投资主要表现为非经济目的性质,而经济目的供给主要表现为个人自我投资。
四、结论
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在闲暇
物品两种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推导的是劳动(时间)供给曲线而不是劳动力供给曲线。而且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也不能替代劳动力供给曲线用于劳动力均衡分析。劳动力是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是要花费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特征应由边际成本来解释,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也得到实证支持。
运用边际成本理论重新解释劳动力供给曲线,其意义在于:
1.建立了真正的劳动力供给曲线,避免了目前以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代替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带来的概念上的混乱,使劳动力均衡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可正确解释工资率的变动。
2.使国家人口政策有了更完善的理论工具。一个国家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或负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目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一个国家要解决就业压力或劳动力(人口)资源不足状况,应主要从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性质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3.使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均衡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劳动力的投资与教育直接相联系,因而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之间就形成了内在的运行机制。劳动力供给层次划分与教育市场的不同层次相对应,劳动力(人数)供给与受教育者供给(人数)相联系,从而使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均衡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该均衡模型一直未得到建立,其根本原因就是以边际效用理论建立的劳动(时间)供给与受教育者供给(人数)不相关。
收稿日期:1999,02,05
【参考文献】
[1],美,萨尔
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1989.
[2]宋承先.现代出版社,1994.
[3]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出版社,1997.
[4]张纯元,李竞能等.人口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重要提示:
文档由World Wide Web Crawling 生成并由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原作者。
范文四: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极其经济学的含义: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它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图中为 )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回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共给时间,多享受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的收入效应则导致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而导致劳动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而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相反,在工资率下降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则回导致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
当工资率上升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与工资率上升的情况相对应,当工资率下降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通常的情况是,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劳动者的总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他们的需要层次也相应地比较低,满足物品或服务需要的愿望比较强烈。
(二)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几种基本情况:
(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在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行业(或职业)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种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应的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情况。在劳动力可以在行业或职业之间流动的情况下,劳动者很容易根据各行业之间的工资率对比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劳动力供给的行业,因而,对于任一行业来说,若本行业的工资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有所提高,便会从其他行业吸引来较多的人到本行业提供服务:反之,若本行业的工资率相对低于别处,则愿意向本行业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减少,部分人流向其他行业。行业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必然会有所增加。而工资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
(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映的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这种情况首先可能与某些短期情况有关,即在短期内,尽管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一类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工资率上升,但由于个人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者某些职业或技能的培训期较长,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劳动力供给,因而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能增加。这时劳动力供给状况是由于过去而不是现在的经济刺激所决定的,劳动者适应新的经济刺激需要有一
段时滞。其次,这条曲线所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已充分利用了他的劳动力资源的经济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的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即使工资率增加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种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说明,
当工资率为W0时,劳动力需求者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供给;
当工资率低于W0时,劳动力供给等于零;
当工资率高于W0时,劳动力供给曲线会无限增多。这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力需求者当然不会出比W0更高的价格来雇请劳动力。
这种曲线至少反映出以下两种不同的类型的情况:
首先,它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
其次,它可以反映,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情况。它说明,单个企业只要能够支付市场“同行工资率”W0便可雇用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低于这一工资率,它便一个人也雇不到;支付比W0更高的工资率固然也可以雇到任一数量的劳动力,但并不必要。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企业只是现行工资率的接受者,它不可能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也不可能通过改变其劳动力需求水平来改变市场工资水平。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念:是指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一般可以用工时变动百分比同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来显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工资率的上升总是会带来劳动力供给量的增长,因而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一般为正。
(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劳动经济学称之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1,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范文五:劳动力供给的空间差异
劳动力供给的空间差异
1) 劳动力供给差异影响劳动者福利:美国 经济学家 Moretti 从城市经济学视角 , 通过 构建空间均衡模型解释了当面临劳动力供 给变动带来的冲击时,地区工资、就业和劳 动者福利会如何变化。 该模型基于一般均衡 框架,但放松了劳动力供给完全弹性、土地 供给完全刚性的严格假定。 模型的假定地区 间的劳动力流动取决于劳动者对区位的偏 好程度、 地区间实际工资和生活适宜度的差 异。 当一个地区面临劳动力供给变动带来 的正向冲击时,地区工资(工人的福利)和 土地价格(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的变动,取 决于工人对特定地区的偏好程度和该地区 的土地供给弹性。基本影响机制表现为:劳 动力供给变动产生的福利后果,取决于劳动 力对于特定地区偏好的强烈程度和土地供 给弹性。地区偏好程度较高,则劳动力流动 性较小,即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从而使得外 部生产率冲击对提升土地租金的作用较小,
劳动者会获得更多的实际收入。与此同时, 当土地的供给弹性比较小时, 名义工资上升 导致住房需求增加并带动土地租金上涨, 从 而使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好处被土地所有者 获得。根据上述机制, Moretti 进一步放松 劳动力同质的假设。 当地区存在两种不同类 型的劳动者时,即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 两者对区位的偏好程度不同, 从而各自具有 不同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但是模型的基本结 果没有太大变化,在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冲击 之下,要素所有者的受影响程度取决于该要 素的供给弹性。 相对更低的劳动力供给弹性 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变动冲击所产生的实际 好处更大部分地归于劳动者,相反,相对更 低的土地供给弹性则意味着实际好处更大 部分地归于土地所有者。
2) 集聚度不同使劳动力供给存在空间差异: Moretti 分析了集聚经济造成地区间劳动力 供给差异的三个来源。
一是劳动力蓄水池效应。积聚经济带来的好 处有:其一,更好的工作匹配。当聚集的劳
动力和企业具有充分的异质性时, 二者数量 越多,则互相匹配的可能性越高。匹配程度 越高,包括劳动力和企业资本在内的生产要 素的边际生产率随之上升, 更易在生产中发 挥作用。其二,更低的风险。在集聚的前提 下, 劳动者因偶发性冲击带来的失业风险会 降低。一方面,即使在不利冲击影响下,被 企业解雇的工人搜寻到新就业机会的可能 性越高。另一方面,若正向冲击使企业突然 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蓄水池的存在 使其更容易在保证较小规模工资增幅的前 提下,及时雇佣到额外需要的劳动力。
二是中间投入品分享。 当企业生产所需投入 品具有专用性、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时,新 进入的企业往往倾向于接近现有且与其相 似的企业进行选址。 从而分享包括基础设施、 专业性设备及技术型劳动力等在内的中间 投入品, 避免企业自身搜寻和购买相关专用 性投入品时增加额外成本。
三是知识外溢 (人力资本正外部性) 。 首先,
处于不同集聚程度地区的类似企业, 通过高 水平人力资本集聚带来正式或非正式的交 流, 及其与物质资本之间的互相补充等机制, 在技术创新、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 差异。其次,知识外溢提高劳动生产率,还 有一种基于市场交易过程的解释。 即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互补, 一种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导致另一种资本的有效投入量随之上升。 同 时, 工作匹配需要花费成本 (信息不对称) , 当劳动力进行自身人力资本投资时, 雇主随 之进行物质资本投资, 由于就业匹配中关于 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信息不对称, 未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力进入高物质资本水 平企业成为可能,并通过更高的物质资本提 高劳动生产率,即产生正外部性。
3)由效率和公平角度分析政府政策:
1) 就公平性而言, Moretti 分析了区域经济 发展补贴、 基于名义收入的税收和转移支付 政策。以对不发达区域进行补贴为例, Morreti 认为,区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
经济发展政策是有意义的。 如果补贴来源于 中央财政, 则其效果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和住房供给弹性。如果是地方补贴,则以本 地居民税赋为来源的补贴政策的效果,取决 于希望以补贴来吸引企业的地区之间的异 质性。如果地区同质,则对本地居民福利无 影响,补贴带来的经济好处全部被企业获取; 如果地区异质, 则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取决 于劳动者对区位的偏好程度, 而对于土地所 有者的影响取决于地区间生产成本的差异。 2) 就效率而言, Moretti 从地方性福利和整 体区域福利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就地方性 福利而言,静态模型设定中,补贴的最优规 模取决于集聚经济的大小。 在动态模型设定 中,集聚经济很可能带来多重均衡。其中, 一些均衡是低水平的, 表现为低水平经济活 动,低的名义工资和住房租金,高水平均衡 则与之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率的补贴 水平取决于马歇尔动态和初始经济水平。 如 果一开始经济非稳定, 则一个较小的补贴可 以使经济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均衡。然而, 如果经济初始状态就已经是一个较差的稳
态,则要使其进步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 均衡,则可能需要很大程度的政府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