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05-移动通信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
教材 d05认证题目
目录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一、单选题(30题)
1. 移动通信信息传输的载体(A )
A 无线电波
B 有线电波
2. CDMA 系统中特有的效应是(C )
A 多径效应
B 多普勒效应
C 远近效应
3. 根据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频率在30-3000MHz 的电磁辐射环境,公众接受
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限值为(B )
A 0.8W/M2
B 0.4W/M2
C 0.6W/M2
4. 频率低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B )
A 有效覆盖范围小,主要用于分担话务;穿透能力强,适合近距离的覆盖
B 传播的空间损耗小,适宜于深度覆盖,用于解决覆盖问题;绕射能力强,适合远距离的覆盖
5. 频率高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A )
A 有效覆盖范围小,主要用于分担话务;穿透能力强,适合近距离的覆盖
B 传播的空间损耗小,适宜于深度覆盖,用于解决覆盖问题;绕射能力强,适合远距离的覆盖
6. 网络优化目的(A )
A 使网络达到覆盖、容量、价值的最佳组合,获得最大化的价值
B 与规划、建设、维护紧密相关
C 排除设备故障、DT/CQT测试
7. 网络优化的8个基本步骤(C )
A 基站勘察、网络仿真、DT/CQT测试、数据核查分析、信令分析、工程参数优化、系统参数调整
B 排除设备故障、基站勘察、网络仿真、DT/CQT测试、数据核查分析、信令分析、工程参数优化
C 排除设备故障、基站勘察、网络仿真、DT/CQT测试、数据核查分析、信令分析、工程参数优化、系统参数调整
8. 以LTE 为例,无线网络规划流程(A )
A 需求分析-预规划-站址规划-网络仿真-无线资源及参数规划
B 站址规划-需求分析-预规划-网络仿真-无线资源及参数规划
C 网络仿真-无线资源及参数规划-站址规划-预规划-需求分析
9. 无线网络规划的关键(D )
A 网络仿真
B 预规划
C 需求分析
D 站址规划
10. GSM 系统结构构成是(C )
A NSS、BSC 、MS
B BSS、NSS 、BTS
C NSS、BSS 、MS
11. 目前中国移动广泛使用(B )制式,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广泛使用()制式
A FDD-LTE、FDD-LTE
B TD-LTE、FDD-LTE
12. 铁塔公司的配套设施主要有(B )
A 铁塔、机房
B 开关电源、蓄电池、空调、动环监控设备和其他附属的柜体、桥架、排线
C 光缆、传输设备、主设备、天馈设备
13. 4G 网络接入网方面是哪一种基站(B )
ANodeB
BeNodeB
14. 3G 接入网方面包含哪些(C )
A BTS和BSC
B NodeB和MSC
C NodeB和RNC
15. 3G 基站控制器是(A )
A RNC
B NodeB
C BSC
16. 专门为BSC/RNC融合软件要求设置的接口类型是(C )
A Iu接口
B Iur接口
C Iur-g接口
D Iub接口
17. (中)系统消息(A )在开启跳频时发送?
A System Information Type 1
B System Information Type 2
C System Information Type 3
D System Information Type 4
18. (高)要使用基于下行覆盖的切换方式实现语音电话从3G 切换到2G ,需要除了满足
3A 事件的公式中对于TD 和GSM 的场强要求外,还要维持一个时间TimeToTrigger 。下列有关TimeToTrigger 的配置,哪个不是协议中的标准规定。(A )
A160ms B 640ms C 1280ms D 200ms
19. (中)直放站覆盖天线与施主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应大于直放站实际工作增益加上 冗
余储备(A )
A 10dB
B 20dB
C 30dB
D 36dB
20. (中)GSM 软交换网络基于分层的网络架构,请问各层正确的名称是:(C )
A. 物理层,连接层,应用层
B. 物理层,控制层,连接层
C. 控制层,连接层,应用层
D. 连接层,网络层,应用层
21. (高)关于TD-SCDMA 与GSM 重选新机制的改造要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 )
A TD-SCDMA网络设备无需改造
B GSM网络无须升级:只是参数对应的含义或范围发生变更;个别厂家需打补丁修改网管的参数含义值显示
C TD-SCDMA /GSM双模终端需软件升级
D TD-SCDMA /GSM双模终端若不软件升级,将不识别网络下发的重选参数
22. (中)当应用跳频技术时,哪些载波或时隙不能跳?(C )
A BCCH载波不能跳。
B BCCH载波的TS0和TS1不能跳。
C BCCH载波的TS0不能跳。
D 所有传送BCCH 和SDCCH 的时隙都不能跳。
23. (中) RNC 等价于GSM 网络中的(A )
A BSC
B BTS
C NSS
D MSC
24. (中) 目前中国移动用户号码已升为11位,这11位是指MSISDN 中的______。(C )
A CC 和NDC
B CC和SN
C NDC和SN
D CC、NDC 和SN
25. (中) GSM 中,可能的信道组合有多种,下列 不正确(D )
A TCH/F+FACCH/F+SACCH/TF
B TCH/H+FACCH/H+SACH/TH
C FCCH+SCH+BCCH+CCCH
D SDCCH/4+SACCH/C8
26. (中) 关于指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早指配和及早指配的区别是后者的指配流程在Alerting 消息之后,其它方面没有差别
B、及早指配:在没有SDCCH 信道或紧急呼叫(要求及早指配)等情况下,在立即指配SDCCH 时,直接选择一个TCH 信道作为SDCCH 信道使用
C、正常的指配为早指配,早指配的整个过程是串行的,比较慢。
27. WLAN 的测试时间要求正确的是:( A )
A 、非高校热点必须安排在周一至周五9:00-20:00进行
B 、高校热点安排在周一至周日9:00-24:00进行
C 、要求高校热点中50%的测试点选择在晚忙时测试(21:00-24:00),50%的测试点选在非忙时测试(9:00-21:00)
D 、所有热点必须安排在周一至周五9:00-20:00进行
28. 城市语音DT 测试要求每次通话时长( D)秒,呼叫间隔20秒;出现未接通情况,应
间隔20秒进行下一次试呼。
A20
B40
C60
D180
29. 在网络规划中,一般传播模型校正分析的区域分类为(A )
A 密集城市、一般城市、郊区、农村
B 密集城市、一般城市、郊区、交通干线
C 密集城市、一般城市、郊区
D 密集城市、一般城市、交通干线
30. 以下位置区划分说法错误的是:( D )
A 、 一个BSC 下的所有小区属于同一个位置区
B 、 一个BSC 下的小区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位置区
C 、 同一个MSC 下的两个BSC 的所有小区属于同一个位置区
D 、 不同MSC 下的两个BSC 的所有小区属于同一个位置区
二、多选题(10题)
1. 无线电波在发射台和手机终端之间传播时存在四大效应(ABCD )
A 阴影效应
B 远近效应
C 多径效应
D 多普勒效应
2. 无线电主要干扰是哪些(ABC )
A 同频干扰
B 邻频干扰
C 互调干扰
3. 当前较热门的3种网络使用的频率(ABC )
A LTE 800M
B 5G
C WIFI
4. 站点选址一般过程(ABC )
A 根据预规划的理想站址生成备选站址列表
B 对各备选的站址进行评估。对于一些复杂的覆盖区域,可能还需要进行实际的传播测试,以确认备选站址是否能满足覆盖的要求
C 和业主或土地所有者联系确认是否能购买或租赁到站址
5. 目前运营商的基站传输设备主要有哪些(ABCD )
A PDH
B SDH
C PTN
D 多业务接入路由器
6. NodeB 组成有哪些(ABCDE )
A 控制子系统
B 传输子系统
C 射频子系统
D 中频/基带子系统
E 天馈子系统
7. 当前运营商移动网络的频率情况是(ABC )
A 上:1880-1920MHZ ,下:2010-2025 MHZ
B 上:1710-1725MHZ ,下:1805-1920 MHZ
C 上:890-909MHZ ,下:935-954 MHZ
D 上:909-915MHZ ,下:954-960 MHZ
8. (中)干扰有哪些(ABC )
A 所有影响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无线电信号都是干扰
B 不是通信系统需要的信号就是干扰
C 出现在接收带内的信号,虽然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但它不是系统的内部信号,这样的信号也是干扰
9. (中)GPRS 用户上网时的ip 地址来源可以为?(ABCD )
A GGSN内部实现
B Radius Server 提供
C HLR指定
D 外部DHCP 服务器提供
10. (中)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是(ABCD )
A 、 设备存在非线性部件
B 、 输入信号足够大
C 、 输入信号频率必须满足其组合频率能落到接收机的通带内
D 、 以上都是
三、判断题(10题)
1. (中)BSC 根据测量报告来决定手机是否需要切换,测量报告则由手机提供()错
2. (中)L2协议基于ISDN 的D 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 ,但作了更动,因而在Um 接口
的L2协议称之为LAP-Dm ()对
3. 合适做为建站地点如下:如市区内很高的大楼,或城市郊区海拔很高的山峰;大功率
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台)、雷达站、发电厂或其它干扰源附近;植物的遮挡将造成信号的快速衰落()错
4. 4G 网络相比3G 网络结构主要特点:RNC 网元消失,RNC 功能性移至eNB (eNodeB )()
对
5. 在接入网方面3G 与2G 原有网络共用,无太大区别()错
6. BTS 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对
7. BBU 是2G 设备的基带处理单元()错
8. 天馈系统包括天线和馈线,其作用是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同时接收移动终端的信
号()对
9. TD-SCDMA(2000MHZ)频段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不满足国家标准()错
10. RRU (Remote Radio Unite)远端射频单元,在远端将基带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放大传
送出去,可安装至塔顶和楼层,BBU 与RRU 之间采用光纤传输,RRU 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耦合器) 等连接至天线()对
范文二: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网优事业部
移动通信基础概述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优事业部
网优事业部
课程目标
学完本课程,您将能够: ? 了解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同阶段 ? 学习移动通信每个阶段的主流标准、特点及技术 ?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
网优事业部
?第一章 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网优事业部
第一章 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 2. 3. 4. 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网优事业部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蜂窝的概念 ? 每载波带宽: 25kHz 基本物理层技术 ? 复用方式: FDMA ? 模拟调制 (FM) ?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 电路交换 ? 硬切换
网优事业部
1G系统中用到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 频分多址接入
网优事业部
第二代(2G)通信系统
主要有两类系统组成,分别是: 1. TDMA系统(时分多址系统)
① D-AMPS ② 日本的JDC ③ 欧洲GSM 2. N-CDMA系统(窄带码分多址系统) N-CDMA(码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 CDMA技术最早是被军用设备所采用,直接扩频和抗干扰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网优事业部
GSM系统的技术标准
蜂窝的概念 ? 每载波带宽: 200kHz 基本物理层技术 ? 复用方式: TDMA + FDMA ? 每载波8个时隙 ? 数字调制(GMSK,8PSK) ?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 电路交换 ? 硬切换 ? 国际间漫游 ? 9.6kbps 数据(电路交换) 2.5G: GPRS 2.75G : EDGE / EGPRS
网优事业部
GSM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TDMA+FDMA 时分+频分多址接入
网优事业部
CDMA系统
蜂窝的概念 ? 每载波带宽: 1250kHz 基本物理层技术 ? 复用方式: CDMA ? 数字调制(QPSK,正交调制) ?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 电路交换 ? 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 ? 国际间漫游 ? 9.6kbps 数据(电路交换) 2.5G: IS-95B
网优事业部
2.5G移动通信系统
网优事业部
第三代(3G)通信系统
网优事业部
WCDMA系统
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5Mhz ?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CDMA + FDMA ?数字调制 (QPSK,16QAM)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电路、包交换 ?硬,软,更软切换 ?国际漫游 ?高速数据
网优事业部
WCDMA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 -CDMA+FDMA 码分+频分多址接入
网优事业部
TD-SCDMA系统
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1.6MHz ?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TDMA+CDMA+FDMA+SDMA ?每时隙有16个码道 ?数字调制 (QPSK,8PSK,16QAM) 网络功能 ?电路,包交换 ?硬切
换,接力切换 ?国际漫游 ?高速数据
网优事业部
TD-SCDMA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 TDMA+CDMA+FDMA+SDMA
网优事业部
CDMA2000系统
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1.25MHz ?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TDMA+CDMA ?数字调制 (QPSK,8PSK,16QAM) 网络功能 ?电路,包交换 ?硬,接力切换 ?国际漫游 ?高速数据
一对信道,1.25MHz带宽/载波
网优事业部
?第一章 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网优事业部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概述
?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 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 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 (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 (2)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 (3)卫星移动通信。 (4)无绳电话。
网优事业部
GSM系统的结构图
交换网络 子系统
计费网关 鉴权中心
BGW
综合业 务数字 网
固定电话网
SS
AUC
MSC关口局 短信网关 短信中心
PSTN ISDN PLMN
GPRS网关业 务支持节点
公共陆地移动 通信网
GMSC
归属位置 寄存器
HLR MSC VLR
T
SMS-GMSC SMS-IWMSC
SC OSS
操作维护 子系统
EIR
设备识别 寄存器
GPRS业务支 持节点
移动业务交 换中心
拜访位置 寄存器 基站控 制器
GGSN SGSN GPRS
BSS
BSC
无线基站 子系统
RBS
无线基站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P Network
通用无线 分组业务 手机+SIM卡= 移动台
MS
Call Connection and Information
网优事业部
MSC介绍
? MSC是GSM网络的核心部分,是对位于其覆盖区域中的MS进行控制和完成话 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 ? MSC有如下功能: ?提供交换功能、完成MS寻呼接入、信道分配、呼叫接续、话务量控制、计费、 多个BSC的管理功能。 ?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 ?完成MS位置更新、越区切换、自动漫游、合法性检验、频道转接及补充业务等 功能 ?与VLR、HLR、GMSC、DT(GIWU)、SMS-GMSC、SMS-IWMSC、SGSN (GS)通信。
网优事业部
VLR与HLR基本介绍
? VLR为拜访位置寄存器,动态地保存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相关数 据,如位置区信息及补充业务参数等,并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 续的必要条件。VLR从该移动用户归属的HLR中获取并保存用户数据,并在 MSC处理用户的移动业务时向MSC提供必要的用户数据。VLR一般都
与MSC 在一起综合实现。 HLR为归属位置寄存器, 是中央数据库,存放着所有归属用户的信息,如用 户的有关号码(IMSI和MSISDN)、用户类别、漫游能力、签约业务和补充业 务等。此外,HLR还存储着每个归属用户有关的动态数据信息,如用户当前 漫游所在的MSC/VLR地址(即位置信息)和分配给用户的补充业务。HLR可 与MSC合设,也可单独设置。
?
网优事业部
MSC、VLR和HLR的网络连接图
MSC/VLR MSC/VLR
HLR
MSC/VLR
MSC/VLR
网优事业部
AUC与EIR
? ? ? ? ? ? ? ? ? ? AUC与EIR也是数据库,但与呼叫的建立无关。 AUC是向HLR提供出于安全原因而使用的鉴权参数和密钥,即三 参数组。 AUC是由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的。 ?基于PC机,通过IOG上的DL与HLR相连。 ?基于VAX,通过MAP与HLR相连。 ?AUC10(RPG/RPD),通过MAP与HLR相连。 EIR用来检验设备的合法性,可以禁止末经批准的话机设备使用。 它内存三种名单: 白名单---合法设备 黑名单---非法设备 灰名单---故障设备
网优事业部
GSM网络结构
GSM服务区 P LMN 服务区 MSC\VLR 服务区 位置区 小 区
GSM的网络结构图
网优事业部
基站系统(BSS/RNO)
? ? ? ? ? ? ? ? ? ? 1、基站控制器(BSC/RNC) ?处理与MS的连接。通过分配逻辑信道来实现。 ?小区数据的管理,无线信道的管理、分配、监视、释放。 ?传输网络的管理。 ?基站的操作与维护 ?定位与切换 ?话音编码与速率适配 ?话务的集中与扩散 2、基站收发信台 (BTS/Node B) BTS是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元。它是负责一个小区(Cell)无线信号 收发的设备的集合。这些无线设备包括天线、TRX(收发信机)、合路/分 路器等。BTS通过Um接口与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通信,通过Abis接口与BSC通信。一组BTS可以由一个BSC控制。
网优事业部
基站系统(BTS)
网优事业部
用户识别模块
? 每个人的手机中, 都会有一张小小的 卡,我们把它叫做 SIM卡,现在就来 认识一下它。SIM 相当于一个用户的 身份证,里面记载 了用户的一些基本 信息,在通信的时 候用作交互信息。
SIM卡是含有微处理器的智能卡。在它的存储器中含 有SIM卡本身序号、状态、鉴权键、密钥、IMSI用户 密码等信息,有两个密码PIN码及PUK码。
网优事业部
位置区定义
? 当我们寻找用户时,除非这个区域被分成较小的区域,否则我们就必须在 整个MSC/VLR区实行搜索。因此, MSC/VLR区被划分成较小的区域,它 们被称为位置区(LA)并由MSC/VLR管理。
?
每一个LA由一个位置区标识 (LAI)识别,结构如下:
? ? ?
? MCC= 移动网国家代码(被访 问国家) ? MNC= 移动网代码(服务的 PLMN) ? LAC= 位置区代码
网优事业部
G
PRS系统
GSM已发展到了Phase 2+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就是 高速移动数据通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GSM网络运营商 引入移动数据业务,不仅使GSM网络实现无线互联网功能, 而且积累无线多媒体业务运营经验,为向第三代移动通信 网络的过渡作好准备。
GSM移动数据业务主要分为电路型数据业务和分组型 数据业务。GSM第一阶段提供的9.6kbps以下数据业务及 Phase2+阶段提出的HSCSD都属于电路型数据业务。 Phase 2+阶段提出的GPRS,则属于分组型数据业务。后 者相对于前者具有很显著的优越性.
网优事业部
GPRS系统结构
网优事业部
CDMA网络结构
网优事业部
IS-95,是由高通公司(Qualcomm) 发起的第一个基于CDMA的数字蜂窝标 准。基于 IS-95的第一个品牌是cdmaOne。IS-95也叫做 TIA-EIA-95。它 是一个使用CDMA的 2G移动通信标准,一个数据无线电的多接入方案, 其用来发送声音,数据和在无线电话和蜂窝站点间发信号数据(如被拨的 电话号码)。 IS-95是TIA为最主要的基于CDMA技术的2G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标 准分配的编号,IS的全称为Interim Standard,即暂时标准。它也经常做 为整个系列的名称使用。CDG为该技术申请了cdmaOne的商标。IS-95及 其相关标准是最早商用的基于CDMA技术的移动通信标准,它或者它的后 继CDMA2000也经常被简称为CDMA。 ?与GSM系统一样,CDMA系统的网络部分也可以分为无线接入和核心网 两个部分 ?同样的,CDMA核心网也主要是有数据库系统(HLR)和交换机系统(MSC) 等网元构成
网优事业部
TD-SCDMA网络结构
TD-SCDMA网络主要包括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核心网主要处理UMTS内部所有 的语音呼叫,数据连接和交换,以及与外部其他网络的连接和路由选择。无线接入网完成 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在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接口为Lu接口,终端与接入网之间为 Uu接口。
网优事业部
网优事业部
3GPP R5版本网络结构
网优事业部
3GPP R5版本网络结构
R5版本的目标是构造全IP移动网络,在研究过程中分化为R5,R6两个版本。R5主要定义了全IP 网络的构架,R6的重点则集中于业务增强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通方面。 R5在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领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在无线接入方面,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技术 (HSDPA),使下行速率可以达到8-10Mbit/s,大大提高了空中接口的效率。最大的变化使在R4的 基础上增加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它与分组域一起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并可实 现与电路域的互操作,可在分组域提供增强型话音业务,代替传统的话音业务,实现话音从窄 带到宽带迁移的目标。 R5版本中仍然保留了电路域,并实现与IMS的互操作,用于保护运营商
在R99网络上的投资。 对于新运营商而言,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完全不需要建设电路域来实现话音业务,可直接在 IMS和分组域实现话音业务。 MRF:多媒体资源功能 CSCF:呼叫状态控制功能 MGCF:媒体网关功能 T-GSW:信令传输网关功能 R-GSW:漫游信令网关功能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网优事业部
?第一章 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网优事业部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双工技术:
? TDD方式----上下行频率相同 ? 可用于任何频段 ? 适用于上下行非对称及对称 业务
网优事业部
? FDD------上下行频率配对 ? 需要成对频段 ? 适合上下行对称业务
网优事业部
TDD与FDD双工方式的应用标准:
TDD系统
FDD系统
TD-SCDMA LCR/ UTRA TDD HCR SCDMA
PHS
WCDMA
CDMA CDMA2000 GSM
网优事业部
多址技术:
? 自从电话技术和无线电 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就 在试图通过单条电路传 送尽可能多的业务。
采用多址技术的好处: 1、增加系统的容量,为更 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2、因为所需要传输媒体减 少,降低了系统成本。 3、降低单用户的费用。
网优事业部
频分多址 (FDMA)
Power Time
FDMA
Frequency
频分多址技术 业务信道在不同频段分配给不同 的用户。如TACS、AMPS。
信道一次只能传递一个电话。 如果某一信道空闲,也不能够 被其他用户使用以增加容量。 符号时间比平均时延扩展大 很多,故平均时延扩展造成的 符号间干扰低。 FDMA比TDMA简单,同步 和组帧比特少,系统开销小。 FDMA需要精确的RF滤波器。 非线性效应:许多信道共享 一个天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 性会产生交调频(IM),产生 额外的RF辐射。
网优事业部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载波 频率,分享不同时隙。 可以实现不连续发送, 利用空闲时隙监听其他基 站,实现切换处理。 需要自适应均衡;需要 保护时隙。 分组发射需要额外的系 统开销,如保护数据同步。 按照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 的带宽。质量控制通过频 率规划来实现。
时分多址 (TDMA)
Power Time
FDMA/TDMA
时分多址技术 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分配给不 同的用户。如GSM、DAMPS。
Frequency
网优事业部
码分多址(CDMA)
码分多址技术 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 上、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 CDMA
c2,1 = (1,1) c4,1 = (1,1,1,1)
Time Power
c1,1 = (1)
码1
c2,2 = (1,-1)
c4,2 = (1,1,-1,-1)
c4,3 = (1,-1,1,-1)
c4,4 = (1,-1,-1,1)
多用户同时共享同 一频段无线资源。 系统容量大,无线 频谱效率率高。自干扰 C 性,远近效应。不相关 C 码的选择和功率控制非 C 常重要。易于实现宽带 C 可变速率通信。 支持多用户检测、 软件
无线电等新技术。
8,1 8,2 8,3 8,4
SF = 1
SF = 2
SF = 4
码2
码3
CDMA
Frequency
码4
网优事业部
多址技术比较
FDMA 容量 载干比(C/I) 1 18dB TDMA 4~6 9dB CDMA 10~20 -8 ~-6dB
实现难度
易
中
中
(1)从容量的角度来讲,TDMA系统容量是FDMA系统容量的4~6倍, CDMA系统容量是FDMA系统容量的10~20倍。 (2)根据C=Wlog2(1+C/I)得到,系统需要的载干比越大,说明系统的 抗干扰能力越弱,则系统的容量越小;系统需要的载干比越小,说明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越强,则系统的容量越大。 (3)从系统实现难度的角度来讲,FDMA系统最容易实现,TDMA系 统实现比较复杂,CDMA系统技术最复杂。难度主要体现在:时钟精 度和功放的线性度。
网优事业部
分集技术
? 通过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的独立(或至少高度 不相关)多径信号来实现。 ? 相对投资低廉。
? 克服小尺度衰落(由移动台附近物体的复杂反射 引起),可以采用双天线接收分集。 ? 克服大尺度衰落(由于周围环境地段和地物的差 别而导致的阴影区引起),可以选择一个所发信 号不在阴影区的基站-位置选择发射分集。 ? 发射分集技术还用来提高无线通信中单用户的峰 值吞吐率。
网优事业部
? 空间分集 – 空间发射分集 – 空间接收分集 ? 极化分集:利用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不相关 性。 ? 频率分集:宽带信号。
? 时间分集:以超过信道相干时间的时间间隔重 复发射信号,RAKE接收机认为:一个码片时 间>信道的相关时间。
网优事业部
信道编码技术
原理和目的
? ? ? 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给原数据添加冗余信息,从而获得 纠错能力 适合纠正非连续的少量错误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1/2,1/3)
作用和效果
网优事业部
交织技术的引入
床前明月光
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
编码 春春眠眠不不觉觉晓晓 白白发发三三千千丈丈 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 ????
春眠不觉晓
白发三千丈 红豆生南国
??????????
春春眠眠?不觉觉晓晓 白白发发三三?千丈? 红红豆豆生生南?国国
信道编码对连续的码元出错不能纠错
网优事业部
交织技术的原理
? ? 优点 – 交织技术是改变数据流的传输顺序,将连续的错误随机化。 – 提高纠错编码的有效性。 缺点: – 由于改变了数据流的传输顺序,必须要等整个数据块接收后才能纠错, 加大了处理延时,因此交织深度应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有不同的选择。 – 在特殊情况下,若干个随机独立差错有可能交织为突发差错。 举例:
x1 x6 x11 x16 x21
x2 x7 … … … … x22 x23 x24 x25
输入数据
A = (x1 x2 x3 x4 x5 … x25)
x3 x8 x4 x9 x5 x10
输出
数据
A’= (x1 x6 x11 x16… x25)
网优事业部
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举例
床前明月光 春眠不觉晓 白发三千丈 红豆生南国 编码 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 春春眠眠不不觉觉晓晓 床春白红床春白红 交织 前眠发豆前眠发豆 明不三生明不三生 月觉千南月觉千南 光晓丈国光晓丈国 突发错误 床??前明明月月光光 解码 春??眠不不觉觉晓晓 去交织 床春白红???? ????前眠发豆 明不三生明不三生 月觉千南月觉千南 光晓丈国光晓丈国
白白发发三三千千丈丈
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
白??发三三千千丈丈
红??豆生生南南国国
网优事业部
扩频通信的定义
? 扩频通信技术: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 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 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 CDMA采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即将需要传送的信号与速率 远大于信息速率的伪随机序列编码(扩频码)直接混合, 这样调制信号的频谱宽度远大于原来信息的频谱宽度。
网优事业部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 扩频通信就是将信号的频谱展宽后进行传输 的技术。 ? 其理论基础为Shannon定理: C=B*log2(1+S/N)
C:信道容量,单位b/s B:信号频带宽度,单位Hz S:信号平均功率,单位W N:噪声平均功率,单位W
网优事业部
系统的扩频过程
数据符号 扩频后码片
OVSF码
扰码
扩频就是用有比较高的比特速率的数字序列与信道数据相乘,相乘的结 果扩展了信号的宽度,将比特速率的数据流转换成具有码片速率的数据 流。扩频处理通常也叫信道化操作,所使用的数字序列称为信道化码。
网优事业部
扩频通信示意图
S(f) S(f)
信号 信号
f0
f
f0
f
扩频前的信号频谱
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S(f)
S(f)
干扰噪声 信号
f0
信号 干扰噪声
f0
f
f
解扩频前的信号频谱
解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信号
窄带干扰
宽带干扰
网优事业部
范文三: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是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
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
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电话)之间的通信。
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
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
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 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2)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3)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4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分单工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单向传输只用于
无线电寻呼系统。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5 所谓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 又
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优点:组网简单、节省能源;缺
点:通话不连续(对讲式),易受干扰。
6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但
是,在电台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源消耗较大。为缓解这
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
(TDD)。此时, 时间轴被周期地分割成时间帧,每一帧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用于电台A
(或移动台A)发送,后半部分用于电台B(或基站)发送,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台A和B
(移动台与基站)的双向通信。
7 人们把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模拟蜂窝网、模拟无绳电话与模拟集群调度系统等)称作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而把数字化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数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
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称作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8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
(1) 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
性;(3) 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 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
制;(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 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9 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
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根据运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同, 前者又分为以蜂窝网为代表的高
功率宽(广)域网和以无绳电话网为代表的低功率局域网;后者又可分为宽带LAN之类的
高速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类的低速宽(广)域网
10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
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网。
11 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
12 蜂窝通信网络的三大特点:频率再用、小区分裂、越区切换
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 (Cluster), 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
个(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频率组, 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
的频率组, 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当用户数增多并达到小区所能服务的最大限度时,把这些小区分割成更小的蜂窝状区域,并
相应减小新小区的发射功率和采用相同的频率再用模式,提高系统单位面积可服务的用户数
以适应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这种过程称为小区分裂
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
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13 只有频率再用距离足够大,才能保证同道干扰低于预定的门限值,这也就限制了区群中
所含小区数目不能小于某种值(在模拟蜂窝网中不小于7,在数字蜂窝网中可小到4或3)
14我国模拟无绳电话系统采用45 MHz/48 MHz的频段。我国使用的数字式无绳电话系统(低
功率无线系统)标准是PHS
15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也可以说它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具有发射功率小、省电、设备简单、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等优点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属于调度系统的转移通信网。
17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频率共用技术。 其主要做法是:
① 把一些由各部门分散建立的专用通信网集中起来,统一建网和管理,并动态地利用分配
给它们的有限个频道,以容纳数目更多的用户;
② 改进频道共用的方式,即移动用户在通信的过程中,不是固定地占用某一个频道,而是
在按下其“按讲开关”(PTT)时,才能占用一个频道;一旦松开PTT,频道将被释放,变成空
闲频道,并允许其它用户占用该频道
18 集群系统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即专用控制信道的集中控制方式和随路信令的分布控制方式
19 按通信占用频道的方式,集群系统可分为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等三种方式
(1) 消息集群(Message Trunking)。 在消息集群系统中, 每一次呼叫通话期间,一次性地分
配一对无线频道, 而且在通话完毕后(即松开PTT开关后),转发器继续在该频道上工作6 s
左右(即脱离时间约为6 s), 才算完成此次接续过程。28s
(2)传输集群(TransmissionTrunking)。传输集群通话中,并非始终占用某一个频道,当发话一
方松开PTT时,对这一频道的占用即告结束,对方回答或本方再发话时,都要重新分配并
占用新的空闲频道。亦即在通话中,每按一次PTT开关就重新占用频道一次。因此,传输
集群可以充分利用频道的空闲时间,其频道利用率可以明显提高。不过,
,用户的话音略有
间隙时,PTT就可能松开,使所用频道也立即放弃而被其它用户所占用,其后再讲话时又要
重新占用新的空闲频道,从而会导致消息传输不连续或形成通话中断现象。16s
(3) 准传输集群(Quasi Transmission Trunking)。 准传输集群是为了克服传输集群的缺点而提
出的一种改进型集群方式, 也可以看作是传输集群和消息集群的折中方案。 其做法是: 一
方面(和消息集群相比)把脱离的时间缩短为0.5~2 s; 另一方面(和传输集群相比)在每次PTT
松开之后增加0.5 s的保持时间, 然后释放频道。 18s
20 Motorola公司提出的“铱”(IRIDIUM)系统改用66颗卫星,分6条轨道在地球上空运行
21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即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要以“分
组”或称“信包”(有时简称“包”)为基本单元。分组是由若干比特组成的信息段,通常包含“包
头”和“正文”两部分。
22 分组传输常见的网络结构有星型结构和分布式结构。
23 在GSM系统中,分组模式成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24对数字调制技术的主要要求是: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
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的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
信道中传输。
25数字信号调制的基本类型分为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26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研究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首先要弄清移动信道的传播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机理以及这些
现象对信号传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进而研究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对策。 为了给通信系统
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人们通常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二者结
合), 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遍性的数学模型, 利用这些模型, 可以估算一些传播环境中的传
播损耗和其它有关的传播参数。
理论分析方法通常用射线表示电磁波束的传播,在确定收发天线的高度、位置和周围环境的
具体特征后,根据直射、折射、反射、散射、透射等波动现象,用电磁波理论计算电波传播
的路径损耗及有关信道参数。
实测分析方法是指在典型的传播环境中进行现场测试, 并用计算机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以建立预测模型(如冲击响应模型), 进行传播预测。
27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实际
中也常用到三种基本多址方式的混合多址方式,比如,频分多址/时分多址(FDMA/
TDMA)、频分多址/码分多址(FDMA/CDMA)、时分多址/码分多址(TDMA/CDMA)
28通常认为:T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FDMA系统, 而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
FDMA和TDMA系统
29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 利用信道编码进行检错和纠错(包括前向纠错FEC和自动请求重传ARQ)是降低通信传
输的差错率, 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2) 为克服由多径干扰所引起的多径衰落, 广泛采用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以及RAKE接收技术等)、 自适应均衡技术和选用具有抗码间干扰和时延扩
展能力的调制技术(如多电平调制、 多载波调制等);
3) 为提高通信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而采用扩频和跳频技术;
4) 为减少蜂窝网络中的共道干扰而采用扇区天线、 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等;
5) 在CDMA通信系统中, 为了减少多址干扰而使用干扰抵消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技术。
30 组网涉及网络结构、网络接口和网络的控制与管理等
31网络结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其组成部分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分
系统(BSS)(含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移动台(M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志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网
络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还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以及公共数
据网(PDN)相连接。
32网络接口 (1) 人机接口(Sm接口)。 Sm是用户与移动网之间的接口, 在移动设备中包
括键盘、 液晶显示以及实现用户身份卡识别功能的部件。 (2)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
接口)。 Um是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的无线接口,是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接口,也称空
中接口。 (3) 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A接口)。此接口所传递的信息主要有:基站
管理、 呼叫处理与移动特性管理等。 (4) 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接
口(Abis接口)。 基站系统(BSS)包括BSC与BTS两部分, 它们之间的接口称为Abis接口。
33 Um接口协议模型举例
第一层(最低层)L1是物理层。它为高层信息传输
提供无线信道,能支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信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如频率配置、信道划分、
传输定时、比特或时隙同步、功率设定、调制和解调等等。第二层L2是数据链路层。它向
第三层提供服务, 并接受第一层的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必需的数据传输结构,
并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第三层L3是网络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链路连接, 控制呼叫
过程,支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以及进行移动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
34 网络的控制与管理 连接控制(或管理)功能、移动管理、无线资源管理。
35常用的数字调制有: 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等
36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带宽有限,它取决于使用的频率资源和信道的传播
特性;第二,干扰和噪声影响大, 这主要是移动通信工作的电磁环境所决定的; 第三, 存
在着多径衰落。
37扩展频谱(SS,Spread Spectrum)通信简称为扩频通信。扩频通信的定义可简单表述如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 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 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
于所传信息必需的带宽, 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38各种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体上都与扩频信号带宽B与信息带宽Bm之比成正比。 即
Gp=10lg(B/Bm)Gp称作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表示了扩频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
39 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扩频通信系统可分为:直接序列(DS)扩频、跳频(FH)、跳时
(TH)、线性调频(Chirp)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
40所谓直接序列(DS, Direct Sequency)
扩频,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
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
原始的信息
41所谓跳频,是: 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 也就是说, 用扩频码序列
去进行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地跳变, 因此称为跳频
42与跳频相似, 跳时(TH,Time Hopping)是指使发射信号在时间轴上跳变。
43多载波传输首先把一个高速的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低速的子数据流(这样每个子数据流
将具有低得多的比特速率),然后,每个子数据流经过调制(符号匹配)和滤波(波形形成
g(t)),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从而构成多个并行的已调信号,经过合成后进行传输
44在多载波传输技术中,对每一路载波频率(子载波)的选取可以有多种方法,它们的不
同选取将决定最终已调信号的频谱宽度和形状。
第1种方法是:各子载波间的间隔足够大,从而使各路子载波上的已调信号的频谱不相重
叠,如图2-67(a)所示。该方案就是传统的频分复用方式,即将整个频带划分成N个不
重叠的子带,每个子带传输一路子载波信号,在接收端可用滤波器组进行分离。这种方法的
优点是实现简单、直接;缺点是频谱的利用率低,子信道之间要留有保护频带,而且多个
滤波器的实现也有不少困难
第2种方法是:各子载波间的间隔选取,使得已调信号的频谱部分重叠,使复合谱是平坦
的, 如图2-67(b)所示。重叠的谱的交点在信号功率比峰值功率低3 dB处。子载波之间
的正交性通过交错同相或正交子带的数据得到(即将数据偏移半个码元周期)。
第3种方案是:各子载波是互相正交的,且各子载波的频谱有1/2的重叠。如图2-67(c)
所示。该调制方式被称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此时的系统带宽比FDMA系统的带宽可以
节省一半。
图2-67 子载波频率设置
(a) 传统的频分复用; (b) 3 dB频分复用; (c)OFDM
45 信道按传输媒介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46 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快慢,通常分为“恒参信道”和“变
参信道”。所谓“恒参信道”,是指其传输特性的变化量极微且变化速度极慢;或者说,在足
够长的时间内,其参数基本不变。“变参信道”与此相反,其传输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较快。
47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称为直射波,它是VHF和UHF频段的主要传播方
式;电波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称为地面反射波;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称为地表面波。
48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dB) = 32.44+20lg d(km)+20lg f(MHz) 可见,传输损耗(衰减)
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dB。Lg2=0.3010
49 信号的局部中值,是在局部时间(或地点)中,信号电平大于或小于它的时间各为50%。
这种变化造成的衰落称为慢衰落。
50 多径衰落的信号包络服从瑞利分布,所以称为瑞利分布。在移动信道中,
发送到接收机
的信号会受到传播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绕射、反射或散射,因而形成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将使接收端的合成信号在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上发生随机变化,严重地降低接收
信号的传输质量,这就是所谓的多径衰落。
51 慢衰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2 为了防止因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引起的通信中断,在信道设计中,必须是信号
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使中断率R小于规定指标。这种电平余量称为衰落储备。
53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 称为多径时散
54为了计算移动信道中信号电场强度中值(或传播损耗中值),可将地形分为两大类,即中等
起伏地形和不规则地形,并以中等起伏地形作传播基准。所谓中等起伏地形,是指在传播路
径的地形剖面图上,地面起伏高度不超过20m,且起伏缓慢,峰点与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
于起伏高度。其它地形如丘陵、孤立山岳、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统称为不规则地形。
55不同地物环境其传播条件不同, 按照地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类地区: ① 开阔地。
在电波传播的路径上无高大树木、 建筑物等障碍物, 呈开阔状地面, 如农田、 荒野、 广
场、 沙漠和戈壁滩等。 ② 郊区。在靠近移动台近处有些障碍物但不稠密, 例如,有少量
的低层房屋或小树林等。③ 市区。 有较密集的建筑物和高层楼房。
56 Am(f, d)是中等起伏地市区的基本损耗中值,即假定自由空间损耗为0dB,基站天线高
度为200m,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的情况下得到的损耗中值;Hb(hb, d)是基站天线高度增
益因子,它是以基站天线高度200m为基准得到的相对增益。Hm(hm, f)是移动台天线高度
增益因子, 它是以移动台天线高度3m为基准得到的相对增益。地形地物修正因子KT =
Kmr+Qo+Qr+Kh+Khf+Kjs+Ksp+KS ,Kmr郊区修正因子; Qo、Qr开阔地或准开阔地修正
因子; Kh、Khf丘陵地修正因子及微小修正因子 ;Kjs——孤立山岳修正因子;Ksp——斜
坡地形修正因子;KS——水陆混合路径修正因子。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LA =
LT-KT,LT为中等起伏地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即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例3.2某一移动信道,工作频段为45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50m,天线增益为6dB,移动
台天线高度为3m,天线增益为 0dB;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
试求:传播路径损耗中值
解根据已知条件, KT=0, LA=LT,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 32.44+20lgf+20lgd=
32.44+20lg450+20lg10 =105.5dB;市区基本损耗中值 Am(f,d) = 27dB;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
子 Hb(hb, d) = -12d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 = 0dB。由上述各项可得传播路径
损耗中值为LA = LT = 105.5+27+12 = 144.5dB
例3-3 若上题改为郊区工作,传播路径是正斜坡,且θm=15mrad, 其它条件不变,再求传
播路径损耗中值。
解可知LA=LT-KT, 由上例已求得LT=144.5dB。 根据已知条件,地形地区修正因子KT只
需考虑郊区修正因子Kmr和斜坡修正因子Ksp,因而 KT = Kmr+Ksp, Kmr = 12.5dB,Ksp =
3dB所以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 LA = LT-KT = LT- (Kmr+Ksp) = 144.5-15.5 = 129dB
57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Hata模型适用于150~1500 MHz频率范围,在市区的中值路径损耗的标准公式为(CCIR采
纳的建议)Lurban(dB)=69.55+26.16lgfc-13.82lghb-a(hb)+(44.9-6.55lghb)lgd
式中: fc是在150~1500MHz内的工作频率; hb是基站发射机的有效天线高度(单位为m,
适用范围30~200 m), 其定义为天线相对海平面高度hts减去距离从3 km到15 km之间的
平均地面高度hga; hre是移动台接收机的有效天线高度(单位为m, 适用范围1~10 m); d
是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km, 适用范围1~10km); a(hre)是移动台接收机的有效天
线高度的修正因子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这种模型考虑到了自由空间损耗、 沿传播路径的绕射
损耗以及移动台与周围建筑屋顶之间的损耗,该模型中的主要参数有:建筑物高度、道路宽
度、建筑物的间隔、相对于直达无线电路径的道路方位。该模型适用的范围: 频率f: 800~
2000 MHz;距离d:0.02~5 km;基站天线高度hb: 4~50m;移动台天线高度hm:1~3 m。
58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
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办法
59分集有两重含义: 一是分散传输, 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
衰落信号; 二是集中处理, 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
择与组合)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60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用到两类分集方式: 一类称为“宏分集”;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
61 “宏分集”主要用于蜂窝通信系统中,也称为“多基站”分集。这是一种减小慢衰落影响的分
集技术,其作法是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如蜂窝小区的对角上)和在不同方向
上,同时和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可以选用其中信号最好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
62 “微分集”是一种减小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微分集又可分为下列六种:空间分集、频
率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角度分集、时间分集。
63假设M个输入信号电压为r1(t), r2(t), …, rM(t), 则合并器输出电压r(t)为
M r(t)?a1r1(t)?a2r2(t)???aMrM(t)?akrk(t) k?1
ak为第k个信号的加权系数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式:(1) 选择式合并。选择式合并是指检测所有分集支路的信号, 以
选择其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一个支路的信号作为合并器的输出。由上式可见, 在选择式合并
器中,加权系数只有一项为1, 其余均为0。 2MMrk(2) 最大比值合并,最大比值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 r?akrk?k(3) 等增益合并 k?1k?1Nk
等增益合并无需对信号加权, 各支路的信号是等增益相加的
M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 rE?rk
k?1
64 为便于比较三种合并方式, 假设它们都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 每一支路的噪声均为加
性噪声且与信号不相关,噪声均值为零,具有恒定均方根值;(2) 信号幅度的衰落速率远低
于信号的最低调制频;(3) 各支路信号的衰落互不相关, 彼此独立。
65 所谓RAKE接收机,就是利用多个并行相关器检测多径信号, 按照一定的准则合成一
路信号供解调用的接收机。
66 RAKE接收机利用多径信号,提高了通信质量。
67 纠错编码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来提高传输可靠性的。
68一般情况下,码的检、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d0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为检测e个错码, 要求最小码距d0≥e+1;(2) 为纠正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2t+1;
(3) 为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e+t+1 (e>t)。
69 常用的检错码:奇偶校验码、CRC(循环冗余校验)
70 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卷积码和交织编码
71 组网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 即采
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 (2) 由于传播损耗的存
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那么为了使用户在某一服务区内的任一点都
能接入网络,需要在该服务区内设置多少基站?另一方面,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如何在这????
些基站之间进行分配以满足用户容量的要求?这些是区域覆盖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3) 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并且要与固定网络(如PSTN、ISDN、BISDN等)
互连,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 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 也就是说, 移
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4)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
可任意移动。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
基站的覆盖区时,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二是用户
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该用户当前在
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5)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
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 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 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
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72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73频分多址指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74为每个基站配置好一组信道,供该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称为小区)内的所有移动台共用。 这
AA(1?B)就是多信道共用问题。 ??0?75 信道利用率η可用每小时每信道的完成话务量来计算 nn
在维持B一定的条件下,随着n的加大A不断增长。当n
律;当n>6时,则接近线性关系。在B一定的条件下,η随着n的加大而增长,但在n>8
之后增长已很慢。因此,同一基站的共用信道数不宜过多,一般8个。
76 如n=8,为保证呼损率B=5%,全网只能容纳57*8=456个用户;若将B提高到20%,全
网就可容纳92*8=736个用户了。
77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或称“共用信令信道”
方式); 另一类是标明空闲信道方式。(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处理呼叫的速度快;但信道
的利用率不高。(2) 标明空闲信道方式。可分为“循环定位”、“循环不定位”、“标明多个空闲
信道的循环分散定位”和“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不定位”等① 循环定位。信道利用率高;
但是同抢概率也较大,即容易发生冲突
② 循环不定位方式。减小了同抢概率,但建立呼叫慢
78时分多址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 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
是互不重叠的)
79 在TDMA系统中, 每帧中的时隙结构(或称为突发结构)的设计通常要考虑三个主要问
题: 一是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 二是信道多径的影响; 三是系统的同步
8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采取以下四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是在每个时隙中,专门划出部分
比特用于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 二是为了便于接收端利用均衡器来克服多径引起的码间
干扰,在时隙中要插入自适应均衡器所需的训练序列。 训练序列对接收端来说是确知的, 接
收端根据训练序列的解调结果,就可以估计出信道的冲击响应,根据该响应就可以预置均衡
器的抽头系数,从而可消除码间干扰对整个时隙的影响。 三是在上行链路的每个时隙中要
留出一定的保护间隔(即不传输任何信号),即每个时隙中传输信号的时间要小于时隙长度,
这样可以克服因移动台至基站距离的随机变化,而引起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接收机时
刻的随机变化,从而保证不同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基站处都能落在规定的时隙内,而不会
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 四是为了便于接收端的同步,在每个时隙中还要传输同步序列。 同
步序列和训练序列可以分开传输,也可以合二为一。
81 码分多址 是以扩频信号为基础的,利用不同码型实现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
82 常用的扩频信号有两类:跳频信号和直接序列扩频信号。
83为了保证同信道小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用相同的信道。 这些
不同信道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 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信道再用。
84 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 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覆盖; 二
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即满足公式:N = i2+ij+j2 85 在每个小区中, 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 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这就是所谓“中
心激励”方式;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
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
线共同覆盖,这就是所谓“顶点激励”方式
采用120°的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全向天线系统的1/3,因此可以减少
系统的同道干扰。另外,在不同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消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
86小区的分裂。在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小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
匀的情况。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用户密度高的市
中心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的市郊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大一些。
87信道(频率)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区分组配置法;二是等频距配置法。
88分区分组配置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尽量减小占用的总频段, 以提高频段的利用率; 同
一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的信道, 以避免同频干扰; 小区内采用无三阶互调的相容信道组,
以避免互调干扰。避免三阶互调 。kij≠kxy
89等频距配置法是按等频率间隔来配置信道的,只要频距选得足够大,就可以有效地避免
邻道干扰
90 为了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使信道的配置能随移动通信业务量地理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有两种办法:一是“动态配置法”——随业务量的变化重新配置全部信道;二是“柔性配置
法”——准备若干个信道,需要时提供给某个小区使用。
91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 将移动性管理、 用户鉴权及认证从MSC中分离出来, 设置
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来进行移动性管理
92 MSC为移动交换中心,它是无线电系统与公众电话交换网之间的接口设备,完成全部必
须的信令功能以建立与移动台的往来呼叫。其主要责任是:① 路由选择管理;② 计费和费
率管理; ③ 业务量管理;④ 向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发送有关业务量信息和计费信息。
93 HLR为归属位置寄存器,负责移动台数据库管理。其主要责任是:① 对在HLR中登记
的移动台(MS)的所有用户参数的管理、修改等;② 计费管理;③ VLR的更新
94 VLR为访问位置寄存器,是动态数据库。其主要责任是:① 移动台漫游号管理;② 临
时移动台标识管理;③ 访问的移动台用户管理;④ HLR的更新;⑤ 管理MSC区、位置
区及基站区;⑥ 管理无线信道(如信道分配表、 动态信道分配管理、 信道阻塞状态)。
95原籍位置寄存器简称HLR。 它可以看作是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 存储该HLR管辖
区的所有移动用户的有关数据。 其中,有关用户的参数信息(静态数据)有移动用户号码、
访问能力、 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 此外, HLR还暂存移动用户(当前位置的信息)漫
游时的有关动态信息数据。
访问位置寄存器简称VLR。 它存储进入其控制区域内来访移动用户的有关数据, 这些数
据是从该移动用户的原籍位置寄存器获取并进行暂存的,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
区域, 则临时存储的该移动用户的数据就会被删除。 因此,VLR可看作是一个动态用户
的数据库。 认证中心AUC是认证移动用户的身份以及产生相应认证参数的功能实体。
GSM系统采取了特别的通信安全措施, 包括对移动用户鉴权,对无线链路上的话音、数据
和信令信息进行保密等
96 与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统称为信令。
97 信令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户到网络节点间的信令(称为接入信令);另一种是网络节点之
间的信令(称为网络信令)
98越区(过区)切换(Handover或Handoff)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ALT(Automatic Link Transfer)
99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① 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②越区切换如何控制;③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100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切换, 另一类是软切换。
101越区切换的准则
在决定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时, 通常根据移动台处接收的平均信号强度来确定, 也可以根据移动台处的信噪比(或信号干扰比)、 误比特率等参数来确定。
假定移动台从基站1向基站2运动,其信号强度的变化如图 5 - 27 所示。判定何时需要越区切换的准则如下:
(1)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 如图 5 - 27 中的 A处将要发生越区切换。这种准则的缺点是:在原基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2)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如图 5 - 27 所示,在门限为Th2时,在B点将会发生越区切换。在该方法中,门限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3)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滞后余量(Hysteresis Margin))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4)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 102 越区切换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越区切换的参数控制,二是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 103 过程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移动台控制、网络控制、移动台辅助 的越区切换
104 我国于1983年规定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频段为870~890.975MHz与915~935.975MHz,频道间隔为25MHz。90年采用TACS制式,双工频率间隔45MHz。
105蜂窝网移动电话系统本身由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基站(BS)和移动台(MS)组成。 106通常,从基站(BS)至移动台(MS)的传输信道称为前向(或下行)信道, 包括前向话音信道和前向控制信道; 反之, 从MS至BS传输的信道称为反向(或上行)信道, 它也包括反向话音信道和反向控制信道。
107监测音SAT(Supervisory Audio Tone)用于信道分配和对移动用户的通话质量进行监测。 当某一话音信道要分配给某一移动用户时, BS就在前向话音信道上发送SAT信号。 移动台检测到SAT信号后, 就在反向话音信道上环回该SAT信号。 BS收到返回的SAT信号后, 就确认此双向话音信道已经接通, 即可通话。
108信令音ST(Signalling Tone)在移动台至基站的反向话音信道中传输,它是 10 kHz的音频信号。信令音的主要用途如下:第一,当MS收到BS发来的振铃信号时,MS在反向话音信道上向BS发送ST信号,表示振铃成功,一旦移动用户摘机通话,就停发ST信号;第二,移动台在过境切换频道前,在MTSO控制下,BS在原来的前向话音信道上发送一个新分配的话音信道的指令,MS收到该指令后,就发送ST信号以表示确认。
109 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原籍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一个MSC可管理多达几十个基站控制器,一个基站控制器最多可控制256个BTS。由MS、BS和网络子系统构成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该网络由MSC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公用数据网(PDN)进行互连。 110移动台的用户识别模块(SIM),亦称SIM卡。它基本上是一张符合ISO(开放系统互连)标准的“智慧”磁卡,其中包含与用户有关的无线接口的信息,也包括鉴权和加密的信息 111 GSM系统工作在以下射频频段: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890~915 MHz;下行(基站发、 移动台收) 935~960 MHz;收、发频率间隔为 45 MHz。
移动台采用较低频段发射,传播损耗较低,有利于补偿上、下行功率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载频间隔是 0.2 MHz,因此GSM系统整个工作频段分为 124 对载频,其频道序号用n表示,则上、下两频段中序号为n的载频可用下式计算:
下频段 fl(n)=(890+0.2 n) MHz ;上频段 fh(n)=(935+0.2 n) MHz
每个载频有8个时隙,因此GSM系统总共有124*8=992个物理信道。
112 GSM系统的信道分类:业务(语音、数据)与控制信道
113控制信道(CCH)用于传送信令和同步信号, 主要分为三种: 广播信道(B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
广播信道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单方向控制信道,用于基站向移动台广播公用的信息,传输的内容主要是移动台入网和呼叫建立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公用控制信道是一种双向控制信道,用于呼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的控制信令 专用控制信道是一种“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以及在通信进行当中,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
114 所谓位置登记(或称注册), 是通信网为了跟踪移动台的位置变化,而对其位置信息进行登记、删除和更新的过程。
115鉴权是为了确认移动台的合法性, 而加密是为了防止第三者窃听
116 EIR中使用三种设备清单:白名单(合法的移动设备识别号);黑名单(禁止使用的移动设备识别号);灰名单(是否允许使用由运营者决定,例如有故障的或未经型号认证的移动设备识别号)
117 IS-95的载波频带宽度为1.25MHz
118 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征如下:
(1) 根据理论分析,CDMA蜂窝系统与模拟蜂窝系统或TDMA数字蜂窝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
(2) 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 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 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
(3) 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 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动台的联系。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区切换的
可靠性(防止切换错误时反复要求切换),又可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
(4) CDMA蜂窝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人类对话的不连续特性来实现话音激活技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
(5) CDMA蜂窝系统以扩频技术为基础, 因而它具有扩频通信系统所固有的优点, 如抗干扰、 抗多径衰落和具有保密性等。
119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分两种情况:一是基站在接收某一移动台的信号时,会受到本小区和邻近小区其他移动台所发信号的干扰;二是移动台在接收所属基站发来的信号时,会受到所属基站和邻近基站向其他移动台所发信号的干扰。
120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1) 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也称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其主要要求是使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上,其信号在到达基站的接收机时,都具有相同的电平,而且刚刚达到信干比要求的门限。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远近效应”,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多址干扰。
办法:在移动台接收并测量基站发来的信号强度,并估计正向传输损耗,然后根据这种估计来调节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率。如果接收信号增强,就降低其发射功率;若接收信号减弱,就增加其发射功率。
原则:当信道的传播条件突然改善时,功率控制应作出快速反应,以防止信号突然增强而对其他用户产生附加干扰;相反,当传播条件突然变坏时,功率调整的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也就是说,宁可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也要防止许多用户的背景干扰都增大。
(2) 正向功率控制。正向功率控制也称下行链路功率控制。其要求是调整基站向移动台发射的功率,使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收到基站的信号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可以避免基站向距离近的移动台辐射过大的信号功率,也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移动台进入传播条件恶劣或背景干扰过强的地区而发生误码率增大或通信质量下降的现象。
方法:可以由移动台检测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不断比较信号电平和干扰电平的比值。如果此比值小于预定的门限值,移动台就向基站发出增加功率的请求;如果此比值超过了预定的门限值,移动台就向基站发出减小功率的请求。基站收到调整功率的请求后,即按一定的调整量改变相应的发射功率。同样也可以在基站检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以估计反向传输的损耗并相应调整其发射功率。
121基站和移动台支持三种切换方式:软切换、CDMA到CDMA的硬切换、CDMA到模拟系统的切换
122概要地说明软切换的优点
(1) 在一般模拟蜂窝系统中,当基站发现某一移动台发来的信号强度低到门限以下时,表明移动台已接近小区的边缘,于是基站就询问系统控制器是否有其他基站能收到这个移动台的信号而且有足够的强度。
(2) 软切换为在CDMA通信系统中实现分集接收提供了条件。 当移动台处于两个(或三个)小区的交界处进行软切换时, 会有两个(或三个)基站同时向它发送相同的信息, 移动台搜索并解调这些信号, 即可按一定的方式(比如最大比值合并方式)进行分集合并。
123 TD-SCDMA与其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频谱灵活性和支持蜂窝网的能力。 (2) 高频谱利用率。(3) 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
124 三种主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比
范文四:CDMA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爱尔兰
在时间T内,一个源或服务器所产生的所负担的话务量等于该期间内各次服务持续时间之总和。与话务量有关的两个因素:呼叫强度需求的频繁的程度和呼叫保持时间每次服务所持续的时间。设在所考察的时间T内,共发生了n次呼叫,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为hav,话务量应为:AT=n*hav。为了计算话务量密度,定义话务流量为:A1=AT/T= n*hav/T=Ψ*hav。其中Ψ=n/T是源的呼叫强度或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叫次数。话务流量代表单位时间内服务时间之总和,它表现了单个源或服务器的占用率,永远小于或等于1。话务流量的单位是爱尔兰。在我们通常的使用中常把话务流量为简称话务量。注意:话务量的量纲是时间而话务量是无量纲的。
阻塞率
在一个区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所提供的链路数往往比电话用户数要少得多。当有人要打电话时,会发现所有链路可能全部处于繁忙状态,我们称这种情况为“阻塞”或“时间阻塞”。提供的链路越多,则系统的阻塞率越小,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质量就越好,即电话系统的承载能力决定了链路的数目,而链路的数目又决定了系统的阻塞率。
话路阻塞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 为链路数,λ/μ的单位是?Erl?。 同样的Erl 容量的条件下,允许的阻塞率越高,需要的链路数越少。
GOS
GOS:Grade of Service,意为服务等级服务质量。阻塞率和其它衡量系统质量的性能指标一起,构成了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等级。
频率及小区
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用相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覆盖。这些区域必须隔开足够的距离,以致所产生的同频道及邻频道干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频率复用主要是用在FDMA系统,如GSM。
频率复用方式是指将可用频道分成若干组,如将可用频道N分成F组,则每组的频道数为N/F。因总的频道数N是固定的,所以分组数F越少则每组的频道数就越多。但是,频率分组数减少会使同频道复用距离减少,导致系统中平均C/I载干比值降低。在GSM系统工程实际使用中,在同频干扰保护比C/I值上加3dB冗余来保护,采用12分组方式,即4个基站,12组频率,定向基站可采用90°或60°的定向天线,形成三叶草小区,即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
对于全向基站,建议采用7组频率复用方式,7组频率可从12组中任选,但相邻频率组尽量不在相邻小区中使用。业务量较大的小区可以借用剩余的频率组,如使用第9组的小区可借用第2组频率等。
CDMA系统采用的是码分多址的方式,不采用频率复用,使用的是PN复用。
调制
调制(modulation)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就是使载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一般来说,信号源的信息(也称为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此必须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这个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即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也称为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播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了一
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通信中,我们常常采用的调制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模拟调制:用连续变化的信号去调制一个高频正弦波 主要有:1.幅度调制(调幅AM,双边带调制 DSBSC,单边带调幅SSBSC,残留边带调制VSB以及独立边带ISB);
2.角度调制(调频FM,调相 PM)两种。因为相位的变化率就是频率,所以调相波和调频波 是密切相关的;
(二)数字调制:用数字信号对正弦或余弦高频振荡进行调制
主要有:1.振幅键控ASK;
2.频率键控FSK;
3.相位键控PSK;
(三)脉冲调制:用脉冲序列作为载波
主要有:1.脉冲幅度调制(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2.脉宽调制(PDM:Pulse Duration Modulation);
3.脉位调制(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4.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
一般的数字调制技术,如ASK、PSK和FSK因传输效率低而无法满足移动通信的要求,为此,需要专门研究一些抗干扰性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的数字调制技术,尽可能地提高
单位频谱内传输数据的比特率,以适用于移动通信窄带数据传输的要求。如
最小频移键控(MSK-Minimum Shift Keying);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
四相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
交错正交四相相移键控(OQPSK-Offset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
四相相对相移键控(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
π/4正交相移键控(π/4-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
CDMA中的调制方式:
IS95 RC1,RC2 前向:BPSK;反向:64-ary 正交调制;
cdma2000 1x,3x 前向RC3--RC9和反向RC3--RC6 均采用QPSK cdma2000 1x EV DO Rev 0 前向采用QPSK,8PSK,16QAM;反向采用QPSK
cdma2000 1x EV DO Rev A 前向采用QPSK,8PSK,16QAM;反向采用BPSk,QPSK,8PSK
编码
语音编码技术
语音编码技术属于信源编码,目前语音编码技术通常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移动通信对数字语音编码的要求如下:
1. 速率较低,纯编码速率应低于 16 kbit/s;
2. 在一定编码速率下音质应尽可能高;
3. 编码时延应较短,控制在几十毫秒以内;
4. 在强噪声环境中,算法应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以保持较好的语音质量;
5. 算法复杂程度适中,易于大规模集成。
CDMA 系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语音编码技术:
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编码,它是北美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的语音编码标准(IS-95)。这种算法不仅可工作于 4 kbit/s/4.8 kbit/s/8 kbit/s/9.6 kbit/s 等固定速率上,而且可变速率地工作于 800 bit/s~9600 bit/s之间。该技术能够降低平均数据速率,平均速率的降低可使 CDMA系统容量增加到 2倍左右。
CDMA2000使用EVRC编码方式。
信道编码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由于信道的特殊性,为了达到一定的比特误码率(BER)指标,对信道编码要求很高,主要是差错控制编码,也称为纠错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的方法有: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Turbo 码和扰码。不同的系统中采用了不同的差错控制编码:
1.PHS 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和扰码。
2.GSM 采用了卷积、块交织。
3.cdmaOne 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和扰码。
4.cdma2000 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Turbo 码和扰码。
编号
? 移动用户的 ISDN 号码( MSISDN )
MSISDN 号码是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某一用户时主叫用户所拨的号码。号码组成为:
我国的国家号码为 86 。
我国国内有效 ISDN 号码的结构为:
国内有效 ISDN 号码为一个十位数字的等长号码。
? 移动业务接入号( N1N2N3 )
识别不同的移动系统,目前邮电的移动业务接入号为 135 - 139 ;联通为 130 。
? HLR 识别号(H0H1H2H3 )
HLR 识别号中 H0H1H2 全国统一分配; H3 由各省自行分配。一个 HLR 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 H0H1H2H3 数值。
? 移动用户号( ABCD )
ABCD 为每个 HLR 中移动用户的号码,由各 HLR 自行分配。 ?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 )
IMSI 是在 PLMN 网中唯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由 15 位数字组成:
MCC =移动国家号码,由 3 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我国为 460 。
MNC =移动网号,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网。邮电部门 GSM PLMN 网为 00 ,“中国联通公司” GSM PLMN 网为 01 。
MSIN =移动用户识别号码,是一个十位的等长号码,为 H1H2H39XXXXXX 。其中 H1H2H3 与 MSISDN 号码中的 H1H2H3 相同; 9 代表 GSM900MHZ ; XXXXXX 为用户号码。
IMSI 用于 GSM 移动通信网所有信令中,存储在 HLR 、 VLR 和 SIM 卡中。
?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MSRN )
MSRN 是在每次呼叫移动用户时,为了使网络再次选择路由,根据 HLR 的请求,由 VLR 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该号码在接续完成后即可释放给其他用户使用。
它的结构为 1390M1M2M3ABC 。 M1M2M3 为 MSC 的号码, M1M2 与 MSISDN 号码中的 H1H2 相同。
? 切换号码( HON )
HON 是在进行局间切换时为了选择路由,由目标 MSC/VLR 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
该号码是 MSRN 号码的一部分,只在移动用户进行局间切换时使用,接续完成后即可释放给其他用户使用。
?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 )
TMSI 是为了对 IMSI 保密,由 VLR 临时分配给来访移动用户的识别码,为一个 4 字节的 BCD 码,仅在本地使用,由各 MSC/VLR 自行分配。
? 位置区识别码( LAI )
LAI 是用来识别位置区的,其号码结构是:
MCC + MNC + LAC
其中: MCC 和 MNC 同 IMSI 的 MCC 和 MNC 。
LAC 为位置区域码,它是唯一地识别我国数字 PLMN 中每个位置区的,是一个 2 字节 16 进制的 BCD 码,表示为 L 1L 2L 3L 4 (范围 0000 ~ FFFF ,可定义 65536 个不同的位置区。)
移动通信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m接口进行了规定,而未对A接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Um接口遵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N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MS可用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不同厂家的设备。
1、 交换网路子系统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
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2、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3、 移动台
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
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SIM卡就是“身份卡”,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但SIM卡本身不是代金卡。
多址接入
多址方式是许多用户地址共同使用同一资源相互通信的一种方式。对于CDMA系统来说就是许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点。通常,这些用户位于不同的地方并可能处于运动状态。
由于使用共同传输频段,各用户系统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即多址干扰,同时也称为自干扰。为了消除或减少多址干扰,不同用户的信号必须具有某种特征以便接收机能够将不同用户信号区分开,这一过程称作信号分割。
多址接入方式的数学基础是信号的正交分割原理。传输信号可以表达为时间、频率和码型的函数。
根据传输信号不同特性来区分信道的多址接入方式:
频分方式FDMA: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带。 时分方式TDMA:在同一频带内不同用户使用不同时隙。
码分方式CDMA: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带在同一时间传送信号,它利用不同用户信号地址码波形之间的正交性或准正交性来实现信号分割。
漫游
系统由系统识别码(SID)来识别,一个系统内的网络由网络识别码(NID)来识别。一个网络由一对识别码(SID,NID)唯一识别。SID数“0”是一个保留值,NID数“0”是一个保留值,表明所有不包含在一个特定网络内的基站:NID值65535216-1是一个保留值,移动台利用它作为漫游状态判决。
移动台有一个包含一对或多对本地非漫游识别码(SID,NID)的列表,如果存贮的识别码(SIDs,NIDs)在系统参数参数消息里接收到与任何移动台的非漫游(SID,NID)识别码不匹配,则移动台处于漫游状态。定义有两种类型的漫游:如果移动台正在漫游并且有某些对在移动台(SID,NID)表里的识别码(SID,NID)的SID等于SIDs,这个移动台是外部NID漫游者;如果在移动台(SID,NID)表里没有(SID,NID)识别码的SID等于SIDS,这个移动台是外部SID漫游者。移动台可能使用特定的NID值65535来表明移动台认为在一个SID里的全部NIDs是非漫游的,比如当工作在那个系统的所有基站移动台都不在漫游。
切换
软切换是指载波频率相同时小区间的信道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用户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保持着通信链路,可同时与两个(或多个)基站通信,然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链路而保持和新基站的链路,软切换在两个基站的覆盖区的交界处起到了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
软切换有以下几种方式:
同一BTS内不同扇区相同载频之间的切换,也就是通常说的更软切换。
同一BSC内不同BTS之间载频的切换;
同一MSC内,不同BSC之间(做了A3、A7接口)相同载频的切换。
软切换的优点:
1. 软切换发生时,移动台只有在取得了与新基站的链接之后,
才会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通信中断的概率大大降低。
2. 软切换进行过程中,移动台和基站均采用了分集接受技术,
有抵抗衰落的能力,不用过多增加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同时,基站宏分集接收保证在参与软切换的基站中,只需要有一个基站能正确接收移动台的信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通过反向功率控制,可以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降至最小,这进一步降低移动台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增加了系统反向容量。
3. 进入切换区域的移动台即使不能立即得到与新基站通信的链路,也可以进入切换等待的排队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有4种方式:直射、反射、绕射、散射。 这几种传播情况是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下产生的。
(1)直射:自由空间传播。
(2)反射:在电波传播的路径上有一个体积远大于电波波长的物体,电波不能绕射过该物体。在实际的传播环境中,反射通常发生在地球表面或建筑物表面。
(3)绕射: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有边缘光滑且不规则的阻挡物体,
该物体的尺寸与电波波长接近,电波可以从物体的边缘绕射过去。在障碍物表面产生的二次波在空间中传播,即使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问无视距路径的情况下,也能传播到障碍物的背面,其效果仿佛电磁波绕过了障碍物。频率较高的无线电波是否发生反射或绕射,取决于障碍物的几何尺寸,以及在入射处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性。通常当障碍物大小与波长同一数量级时,发生绕射。
(4)散射:当电磁波的传播路由上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目非常大时,发生衍射。衍射发生在粗糙物体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上,如树 叶、街道标志和灯柱等。 在自由空间中由于没有阻挡,电波传播只有直射,不存在其他现象。而实际传播环境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物体影响到电波的传播,造成电波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大了对电波传播研究的难度,必须通过实际的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来真实反映无线传播特性,进而提高网络规划的准确性。
3种传播机制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除了有以上的4种传播方式,还存在以下3种传播机制。在做无线电波传播模型校正时,需要对这3种传播机制进行仔细的区分。
①大尺度传播机制:描述区域均值,它具有幂定理传播特性,即中值信号功率与距离长度增加的某次幂成反比。
②中尺度传播机制:描述阴影衰落。
③小尺度传播机制:描述瑞利衰落。
根据列3种传播机制的区分,模型校正丰要考虑的是在大尺度传播机制和中尺度传播机制下,信号在不同环境下的路径损耗以及障碍物阴影效应所带来的慢衰落影响。
无线电波衰落
阻挡、距离等多种因素使空间中电波的传播必然存在传播损耗(又称为衰落)。由于阻挡与反射的原因,当移动台在移动时,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有时有阻挡,有时又没有,最主要的损耗有瑞利衰落(瑞利衰落是指信号的电场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瑞利概率分布的多径衰落。另一个对瑞利衰落的主要贡献者则是多普勒频率效应。)和阴影衰落,也就是常说的快衰落和慢衰落。
无线信道的快衰落和慢衰落是根据发送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来定义的。在同一个无线信道中,既存在快衰落,也存在慢衰落。一般而言,慢衰落表征接收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均值随传播距离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缓慢变化。快衰落表征接收信号短时间内的快速波动。
多径效应
由多径传播引起的多径干扰,是指无线电波因传播路径不同引起到达时间的不同而导致接收端码元的相互干扰。它可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幅度衰落,可能引起波形展宽,因而数据传输速率会受到限制。 移动信道中多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庞大建筑物对信号的反射造成
的。从移动台的角度看,就是相同的信号以不同的时间和方向到达移动台。
多径信号不但显著地分散了信号的能量,使移动台接受到的信号能量仅是发射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并且因为多径信号到达移动台所传输的路径不同和到达的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相位的不同。这样多径信号之间就会产生相互抵消的效应,造成极其严重的衰落现象,使信号的信噪比严重下降,影响接受效果。
另外,如果是宽带通信,信号的频谱较宽,还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多径情况,不同频率产生的衰落深度也不同,造成有的频率分量完全被多径抵消掉。
在移动通信中,多径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它严重干扰通信,但人们也可以对其加以利用。比如当移动台移动到大型建筑物后面,进入信号阴影区的时候,无线信号只能通过反射信号到达移动台,人们可借以这种反射波和/或绕射波来保证语音的连续性。在 GSM 和 CDMA移动通信中针对多径传输的技术措施分别是时域均衡和分集接收。
阴影效应
当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起伏地形、建筑物、植被(高大的树林)等障碍物的阻挡时,在阻挡物的后面,会形成电波的阴影区。阴影区的信号场强较弱,移动台在运动中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就构成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衰落,称为阴影衰
落。由于这种衰落的变化速率较慢,又称慢衰落。
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是当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的发射源发射信息的频率与发射源发射信息频率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在移动通通信中,多普勒频移是指多径效应不仅可使发射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而且可使发射信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相位起伏不定,它导致数据信号的错误接收。
多普勒频移量可用下式计算:
多普勒频移=(移动速度/波长)×COS(入射波与运动方向的夹角)
移动通信抗干扰抗衰落技术
邻频干扰 邻频干扰。所谓邻频干扰,即指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由于频率规划原因造成的邻近小区
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要求范围大,均会引起邻频道干扰。当邻频道的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现在一般采用FDMA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当同频干扰的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互调干扰 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由此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互调干扰和交调干扰一样,主要产生在高放和变频级。
常用的抗干扰抗衰落技术
? 扩频
扩频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序列(DS)、跳频(FH)、跳时(TH)和线性调频(Chirp)等4种。
? 信源编码技术
包括GSM:RPE-LTP、IS95:QCELP、CDMA2000:EVRC、WCDMA&TD-SCDMA:AMR。
? 信道编码技术
GSM:奇偶码、卷积码、循环纠错码;IS95:CRC(循环冗余校验码)、卷积码;CDMA2000& WCDMA:CRC、卷积码、Turbo码;TD-SCDMA:CRC、卷积码、RS码。
? 交织技术
抗深衰落,尽可能纠正连串突发数据错误,使得在接收端解交织后落入每个接收字里的差错个数不大于纠错码能纠正的个数。 ? 分集技术
时间分集,CDMA系统中的卷积编码、交织、纠错编码技术,可以用来实现时间分集。
频率分集,CDMA系统作为一个宽带系统本身就可以实现频率分集。
空间分集:空间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是通过在接收端架设几副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间隔的天线,利用电磁波到达各接
收天线信号不完全相关性来减少衰落影响。多径衰落时,一付接收天线信号产生深衰落,而另一付天线接收的信号可以保持不变。CDMA系统特有的软切换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空间分集。
范文五: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005年9月
1
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移动通信的分类 移动通信发展的目标 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 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 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或行 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 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3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 输 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
4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有限的频率资源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需求 复杂的网络管理 满足移动通信环境的终端设备
5
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FDD,TDD),半双工 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 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网 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 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6
移动通信发展的目标
7
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数显,汉显,双向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车载,手持机 无绳电话系统——家用,公共无线接入点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警察,出租车调度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铱",全球星等 分组无线局域网——LMDS,Bluetooth,WLAN
8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
VLR MSC RNC
3
1
7 6 4
RNC
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9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全向站理想蜂窝结构
菱形小区理想蜂窝结构
10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调制技术 移动信道 传播特性 多址方式
抗干扰技术
组网技术
11
谢 谢!
1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05-移动通信原理及相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