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眼中的孙权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每接新一届初一学生,调查后都发现,学生普遍怕作文,无话可说,不知怎么写,老师辅导半天,学生仍如入云雾。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生活储备,脑中没有多少货;有的小学老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作文的高标准,使学生望而生畏,写作文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再者,小学升初中,为了应付考试,不少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走“捷径”,背范文,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使刚刚能写点文字的学生又陷入泥沼。所以,升入中学后,学生仍然不知怎么写作文,怕写作文,对作文敬而远之。
为了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一开始要起点低,步子小,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大致可以这样做:一、生活储备
一是通过书本进行储备。每周拿出一两节课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休息日或放寒暑假布置的语文作业也全部是阅读。读名著,读老师推荐的报刊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吸收知识,储备生活。
1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也可以进行生活储备。二、欲擒故纵
学生怕作文,就要先打消其怕的心理,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能放开胆子,随心所欲的写自己愿意写、喜欢写的作文。
初一的第一学期,老师可以结合教材,专门布置学生有话可说而又喜欢写的作文题,如《你认识我吗》《瞧我这一家》《童年趣事》《我对你说》等等。每次作文辅导,都给学生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发牢骚、说怪话、诉苦也行,但要说真话说实话,我手写我心。每次作文讲评,都表扬那些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不批评任何学生;作文的分数也可以打得高些,一般的打八十多分,好点的打九十多分,每一次尽可能找出一篇好的给打满分。
这样,从一开始就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让其敢说心里话,敢讲真话,解决了写作文的源泉问题。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丰富的世界,只因长期受到外界压抑,不被发掘,又如丰富的宝藏被埋没于地下一样。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逐一排除外界压抑,把宝藏挖出来,重见天日。所以,一开始学生写作文,不能将写作技巧,好文章的种种标准,更不能一味用思想性强调写作文标准。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对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多强的,有些本来是真善美的东西,你一强
2
调思想性,他就不敢写;再说学生对于写作技巧只是个死的概念,根本不理解,你讲写作技巧,他就会削足适履,茫然失措。这样势必堵塞学生的写作文的源泉。所以,为了搞好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想写、喜欢写,为下一步打下基础。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学生想写作文,能够放开胆子写,是写作文的良好前提。要想将作文水平提高一步,达到会写、写好,还要有一个过程,可以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因势利导。
首先,来一点仿写、改写。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许多名家写文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明白这一点后,就干放开胆子模仿而不感到羞耻了。
将《木兰诗》、《孙权劝学》、《石壕吏》、《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典名篇改写成记叙文;根据《最后一课》写一篇《第一堂德语课》,写第二天小弗郎士第二天上第一堂德语课的情形;仿照《中国石拱桥》中有关赵州桥的说明,介绍我们这儿京杭大运河上的大吴桥;老师讲一个《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梗概,学生试着写一篇丰富而有形象的故事;给《变色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等等。这样做,简单而又易行,学生感到不难,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很感兴趣。
其次,把作文标准分成若干项。如分成:?格式是否工整,
3
?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是否清楚,有几处明显错误,?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得当、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完整,首尾能否呼应,?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立意是否深刻。
前面五项,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称为基本功。第二学期重点抓这些,每两次作文,提一项要求,凡是做到的,一律的高分,并口头表扬;凡是没做到的,就当面指导他怎么做,责令其重写,重新打分,成绩算好的一次。
后五项,要求稍微高一些,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以后的几学期,逐项突破。每段时间提出一项要求,讲评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如果有些项,学生一时做的不好,老师就要写下水作文,讲评时宣读下水作文,给学生一个范例。
这样,一开始并不希望学生掌握多少写作知识,写出多高水平的作文,而是把作文要求分解成许多条,每次只提一点要求,老师领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走。慢慢的学生作文也就规范化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一点点足了,即使原先写作水平很差的学生,经过两三个学期的引导和训练,
也能写出像样的作文了。四、创造佳机,激发兴趣。在进行以上两步走的同时,老师尽可能创造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写作的境界中去,用兴趣诱导学生写作文。作文选题尽可能选题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实际 如《我班的能人》、《我喜欢唱的歌》、《我喜欢吃的菜(饭)》、《我喜欢的歌星》、
4
《我讨厌—— 》等,学生喜闻乐见,顺手拈来,写作起来顺手,自然兴趣很高。2、结合民间风俗,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出文题。
如《包饺子》、《贴春联》是春节后常写的;《话说元宵》、《那盏花灯真漂亮》又是元宵节题材;端午节到了又写粽子,中秋节写月饼。
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我班和一班举行拔河比赛,我班输了,但输得不服气,因为一班后面有别的班级学生帮忙。赛后我班学生一个个气哼哼,纷纷指责一班赢得不光彩。我这个当老师的充分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让学生以《我们输得不服》、《一班赢得不光彩》等为题写作文。作文很快交上来,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有时,我还结合体育活动,写《实心球怎样扔得远》、《怎样训练立定跳远》、《跳绳的好处》等。虽然有的显得很幼稚,但也闪烁着学生的天真、学生的智3、通过写日记,让学生学生在日记中什么都可以写,随心所欲。老师只自己看,不给任课老师看,不给家长看;讲评时只是泛泛表扬一些同学,不宣读日记内容,绝对为学生保密。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周边的世界,多思考身边的生活,多解剖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感情用事。用日记随时记下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也记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老师经常提醒学生,改写什么日记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不是向学生灌输写作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文去发现写作文的妙趣,从而感受到如何写作文,从而达到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的目的。所以,在这其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态度更为重要,作为老师要起到引航的作用,而不是个裁判员。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篇二:雨(初中作文习作)
雨又来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雨来了,潇潇洒洒地来了……
僧庐外,雨沙沙地落着。我透过窗子在看雨,看那熟悉的雨……
一个雨天。
红烛的光照耀着。雨伴着屋外墨色的夜幕,无形地落着。只听到了雨水在溅落地上时粉身碎骨的声音。我,正是青春
6
年少,不谙世事。欢享着荣华富贵与轻歌曼舞。红烛锦帐,万般柔情,追寻的是欢声笑语,拥有的是人间天堂。
又是一个雨天。
面对着广阔无际的江面。云很低,似乎要压平一切。一只孤独离群的大雁艰难地飞来,又飞走了。一切的一
切,只换的一声长叹。我,已进入了壮年,无家可归,漂泊不定。想要的只是安定,拥有的却只有悲凉,只有满腔旅恨、万种别愁。
还是一个雨天。
如今我已有了丝丝白发。寄居僧庐之下,国家已破碎不堪。自己无能为力,当朝者却是能为而不为。一个如一碰即碎的玻璃一样的国家如今更加脆弱。时间无情地流逝,世态无情地变迁,为何,为何,静静等待胡人铁蹄蹂躏着江山,心痛,再心痛,却无奈又无奈……
雨快停了,我看着屋前水滴落下,等着天亮。下一次的雨,又在何时呢,
异乡愁
夜,还是以前的夜;月,还是以前的月。但是,今夜赏月的自己,却不是以前的自己。
站在山顶,独自一人。
月光下,任何的事物都显得凄惨而悲凉,我也不例外。
寒风刮过,脸上流下两行泪水。身处异乡的我,此时倍加
7
难过。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不知远方的兄弟们此时正在做什么,
笑谈,痛饮,对诗,还是如我一样在对月神伤,
那时是时光是多么的美好而又令人留恋呀……
可惜~
一切的一切,都不再熟悉;变得如此生疏、生疏……
举起酒杯,月亮映在酒中。我一饮而下,仿佛看到故人正在对面饮酒作乐。 一阵凉风吹走了我所有的思绪,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
我奔向山下。又回来后,手中多了一把茱萸。
虽不能回故乡,但也要在此处进行故乡的习俗。
泪如泉涌,不知远方的亲人在做什么。他们一定不会忘记那古老的习俗,也必定在家乡插上茱萸,像我一样,默默地祈祷……
残花中酒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宋?张先《青门引》
窗外的雨,静静地下着。点点滴滴,打在了残花上,顿时四处迸溅。浮在水洼上的残花来回飘动。窗帘被细雨浸湿。
8
所有的房屋沉寂在这一片安静中。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沉睡着。昨夜的酩酊大醉,一直睡到了现在。
清明节又到了,痛惜残花,借酒解忧。窗外的残花,仿佛也都已经醉了,在那里不停地摇摆。庭院中的高墙一片寂寞、冷清。院门紧紧地闭着。父亲已经去世多年,然而对父亲的思念却久久不能放下。
一阵冷风吹入屋中,将他从沉醉中唤醒。凄风冷雨渐渐停了。他睁开了朦胧的双眼,直直的望向窗外。入夜已深,大门紧锁,万籁寂静。想起父亲生前,自己未能尽孝,然而在父亲临死时,也未能自己一面。年轻的他,心怀抱负,一心希望祖国能够统一。父亲多次希望他能回家看看,他却为了自己的愿望不愿回去。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事不要后悔,然而,他这次却深深地后悔了。
他独自一人躺着那冰冷的床上,两行热泪从眼中涌出。一片花瓣飘入屋中,在屋内盘旋了一周,最后落在了那凄厉的屋角。
他从床边拿起了那坛还未饮尽的酒,高高举起,酒一泻而下。他张开嘴,仿佛要把所有的酒吞入肚中。
残花还在摇摆,仿佛醉了一般。他躺在床上,慢慢又将眼睛闭上。那可怜的残花,从细细的枝干上落下。痛惜残花,借酒解忧。
9
只是,心中的忧愁何时才是尽头,
寻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乾元二年,杜甫结束了在秦州的困苦生活,南下来到成都。第二年春,他探访了武侯祠。
祠在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翠柏丛生。柏林之中,暗藏武祠。杜甫来到武祠,四周一片寂静,一股肃穆的气氛向杜甫逼来。武祠阶前杂草丛生,碧草映阶,树间不时传出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显然,人们已经好久没有来这里祭拜孔明了。祠外景色荒芜。“诸葛先生身后竟如此凄凉,竟然无人问津“,杜甫心中一片凄凉,哀婉之情油然而生。
入祠后,观其殿宇之巍巍,其塑像之凛凛,杜甫心中更是寂寞难言。当年,刘备屡次至南阳草庐中请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制定“以荆州、益州为基地,东联孙权,北抗曹操”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又助刘备开创基业,辅阿斗匡威济困。可惜,他为了北伐,六出祁山,最后居然病死在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到此处,徘徊林间的杜甫不禁泪流满面,老泪纵横,为孔明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为孔明身后之凄
10
凉……
篇三:我眼中的王维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个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喻,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让他在10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诸葛亮对周喻说,3天内就造好10只箭,第3天让周喻派500个士兵来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叫来鲁肃来帮忙,拨来20条快船,每船30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盖好,不让鲁肃告诉周喻,第1天和第2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3天4更时,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接到船里,船用绳索连着。江面上雾很大,船到了曹寨对面不到20里的地方,诸葛亮下令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满了箭后,诸葛亮让大家说“谢谢曹丞相的箭”,一会船顺风顺水的划走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刘备恳切地
11
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
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
12
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孙权 眼中 初中 我眼中的孙权 我眼中的四季初中作文
13
范文二:孙权眼中无坏人
管理学角度看,魏蜀吴都不是赢家,蜀国,吴国被兼并,魏国则是经理人夺了股东的权.
曹操手下最多,谋士如云,战将如鱼.曹操用人诈而多疑,借黄祖之手杀祢衡,足见其诈,杀杨修则显示了喜欢弄权的帝王心术.他最大的毛病是该防的人没有防住,后还还是让司马氏夺了权-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没有防住司马氏.
看上去,刘备最厚道,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张,赵清深意中.罗贯中无疑对刘备多有偏爱.诸葛之智,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写得浓墨重彩,可还是让人蜀国的风气不正.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几乎把管理权都交给了这个职业经理人.但刘备是不是对诸葛亮信任呢?刘备举75万大军(这已是举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说到底,还是重兄弟而轻国家.关键时刻,为了一起创业的兄弟而破坏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严重的后果.火烧连营,烧毁了蜀国的国力,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不得不以十几万军队与司马懿的几十万军队对峙.
诸葛亮的管理是不是很科学?也未必,至少事必躬亲的做法就不值得提倡.比如,对关羽,魏延就颇有可疑之处:关羽走麦城,何以不见诸葛亮出一计,发一兵? 魏延究竟为什么被杀?诸葛亮喜欢用赵云这样听话的人,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即可,他不喜欢关羽,魏延这样有主见的人.
刘备死后,蜀国的权利重心偏向诸葛亮,当权利失去制衡的时候,后主刘禅就只有依靠宦官来捣鬼,给北伐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孙权的管理就比较得法,孙权对身边的职业经理人比较信任能够宽容他们的过失,很能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比如,张昭曾主张投降曹操,但事后孙权也没有把张昭当成投降派,没有秋后算帐;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孙权也没有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对周瑜视之如兄,孙权也没把周瑜猜忌;鲁肃始终在周瑜与诸葛亮和稀泥,周瑜也没有把鲁肃怎样.看来看去,孙权周围没有什么坏人,没有奸臣.
而且,东吴在管理上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体制,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权利过渡程序.比如,周瑜临终前推荐鲁肃继任大都督,鲁肃又推荐吕蒙继任,吕蒙又推荐翘楚陆逊继任,看起来顺理成章.所以,尽管东吴没有诸葛亮这样高水平的谋士,没有蜀国五虎上将这样的勇将,但这套管理机制非常好,让文者竭其智,武将竭其勇,所以,有了黄盖拼着老命诈降,阚泽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到曹营去下书,周泰拼死为孙权保驾,凌统与甘宁从势不两立到成为生死之交这样的.
一句话,管理机制强,则内耗少,大伙儿能齐心协力去干正经事.所以,尽管东吴单个人才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形成的人才结构却合理,稳定而高效.
理学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处理两个关系: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的关系,职业经理人与员工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还是职业经理人.
一部{三国演义}在管理学上颇有独到之处:
首先,要协调好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股东理所当然要控制职业经理人,又要充分信任职业经理人.一句话,掌权不可揽权,放手撒手.不能像魏国曹家,天下一统,而易主,被职业经理人夺去了职权.
其次,职业经理人应该摆正自己与股东的位置,不能尾大不掉,不能让权力失衡.一旦引起股东的疑惧,导致权力的斗争,企业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另外,职业经理人要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要信任,放权,还要能宽容员工的过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说到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范文三:我的老师吴孙权
郑嘉励
2007年元月的一天,手机响了,是大学同学的电话,说,吴孙权老师于昨日去世,白血病,明天告别。
我不知说什么好,与同学商议,联名送个花圈。然后,什么也没做。
从此我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今天终于坐在电脑前,往事历历,几度潸然泪下。
1991年,我进入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吴老师教考古绘图、摄影、古书画、古文字等,都是些与专业相关的非主流课程。
吴老师,中等个子,微微发福,说话不徐不疾,做事慢条斯理。坐下来工作写字的时候,总爱喘粗气,像是深呼吸。吴老师是厦门著名的书法家。有人会说,为何名气不够大?那么,我只能说,你应该见识一下他的作品。
在人类学博物馆对面的公共教室里,吴老师开讲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他说“篆书是图画美,隶书是建筑美,草书是音乐美”,至于行、楷书是什么美,我已经忘了。他说,音乐是最高境界的艺术,高明的书法就是音乐。说到这里,他仿佛沉浸在各种艺术门类的“通感”想象中,偶尔微微闭上眼睛。
大学三年级,因为三峡水库的建设,我们在四川万县考古实习,抢救即将淹没的古物遗迹。工作地点经常变化,就要时常在长江边等待轮渡,时间稍久,就抱怨了。惟吴老师独坐江边,掏出速写本,画眼前的一切,从从容容。人们好奇,围拢过去,他不以为意,依旧在速写本上不停地画。
我在遗址中挖出了一些箭镞,照例要考古绘图。我的绘画,胆大心粗,三下两下,交差完事。吴老师看过,不说话,只将图纸拿过去,在我的图样边上,全部重画一遍,还给我,说,我们应该更耐心点,我们的东西处处不及日本人的精细,不是我们不聪明,是因为太粗心。
吴老师睡觉,鼾声很大。与他同处的时候,他总说,你先睡吧,否则等我躺下,你就别想睡了。
吴老师从不发脾气,在万县武陵镇瓦屋村,他说起了他的“**”经历,他是个热血青年,参加过厦门的武斗,亲眼见到“战友”中弹身亡。从此,深受困扰,自接触到古人的书法,才渐渐宁静下来。
瓦屋的房东,伙食办得不够好,同学有意见,怀疑房东贪小便宜,让我向吴老师反映。我去说了,情绪激昂。吴老师说,知道了,我会跟她说的。几天后,我老调重弹,情绪更加激昂。你猜吴老师怎么说?他说,我与她说过了,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百姓管我们住、管我们吃,赚点钱也是应该的,他们自己从来一碗面条,除了辣子,什么也没有。你这点豪情,用来对付老百姓,算什么男子汉?
他金刚怒目的样子,我见的只有这一次。
吴老师是闽南人,说话偶尔有点腔调。有次上课,大概是遇到金文中有个类似“臀部”的字形,他将“臀”字写在黑板上,却将“臀”念作“dian”。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有些莫名其妙。有同学当场纠正“这字念tun”。吴老师有点难为情,但依然坦承“是么?谢谢你的纠正。”
这不奇怪。过去,我从来将“轮船”念为“轮全”,到了厦门后,才发现同学们听不懂,方知道是念错了。
毕业前夕,吴老师开《中国书画》课。大家忙着找工作,爱去不去的,即便坐在教室,也心不在焉。面对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从未表现出意兴阑珊的样子。大家都说吴老师脾气好。他说,学生找工作,是头等大事,听不听课,倒也无妨。
1995年7月,我离开厦门大学,我们从此不再见面,但通过好几回书信,主要是请教《冠军帖》的问题。大概在1996年,我草拟成一篇文章,用方格纸誊写,寄给吴老师。
吴老师很快回了信,稿纸中的朱批,密密麻麻,还额外提了一条意见,说我誊写稿纸,前几页还算工整,后头越来越懈怠,最后竟至于完全走样。他说唐人写经,明清馆阁体,抄写成千上万个字,从第一个字开始,到最后一个字,无一字走样,无一笔懈怠。
吴老师去世后,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册《吴孙权书法艺术》,内里附有几张书签,其中一张是他的钢笔字:“王羲之书法天下第一”。这是他的临终绝笔。那时候,他已不能开口说话,奋力索来一杆笔,用尽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气力,说完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竟是——王羲之书法天下第一。
吴老师,就是这样纯粹的人。
范文四:孙权劝学我的详案
一、 导入新课: 话说三国时,雄霸一方的吴王孙权的手下有位名将吕蒙,此人武艺
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孙权的
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劝他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不学,结果如何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来领略一下古人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板书题
目)
二、
二、预习反馈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先要了解各位同学的预习情况,请一个同学正确、流畅、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其他同学在他读完后可以站起来自由点评。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
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读一遍)
三、自主学习
在检测预习情况之后,我们要深入学习这篇文言文故事,请大家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独立完成1、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情况。如果遇到难词难句,请大家先自己思考2、思考题(ppt )2.3题
好,下面小组为单位,把刚才自己单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
解决的,提交班级讨论解决
好,小组代表,说说你们小组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们集体解决的。
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体会文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体会语气)。
四、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的要把一篇文章流利的
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我们要读出语气就要在人物的语言上多下功夫,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到孙权说的这几句话,大家先自己体会一下,结合孙权的身份,结合句中的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看看孙权的这几组语言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好大家看着书上的这几句话,先自己体会试读试读
好,小组就这几句该读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要读这样的语气展开讨论,小组得出一
个统一的意见来
好,好,我们请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好那位同学,你觉得第一句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
气?生:劝诫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感叹号表示劝慰的语气,生:肯定,师:那么孙权对吕蒙怎么样?既严厉又关心,那你给大家读一读这种既严厉又关心语气,谁再来读一读,“不可不学”要读重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第二句应该读什么样的语气?
生:怒气,生气,师:为什么?他推辞,师:孙权劝他,他推辞了,孙权有点生气了
责备了,来给大家读一读,师:对略带责备的意思,注意这是个反问句?反问句末尾一般是什么号?生:问号, 师:而这里是个什么号?生:感叹号,师:可见责备之意啊就体现出来了,是不是,读的语气重一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我们看第三句,是不是就一直生气责备他了呢?第三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好,你请,大胆一点。生:以自己的经历劝告吕蒙,师:以自己的经历劝告吕蒙这就叫现身说法是不是,好有没有不同意见?生:委婉,语重心长,师:嗯很好,生:自豪的,读一遍,
好,所以说你也要经常读书,
好,那我们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的展现,那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即严厉又
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想一想
生:爱惜人才,师:何以见得?生:对人很严格,生:很有学问,教育人有方,师:
那本文体现在他劝人怎么样?非常的怎么样?会运用一些方法,非常善权生:善权
生:好学; 师:何以见得?生?., 师:身为帝王还长读书,好,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
我们归纳出孙权这个人,他关爱部下即严厉要求,自己好学还非常的善权别人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提示的方法,注意人物的身份,结合标点符号和语气词揣
摩鲁肃跟吕蒙的这番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自己先体会,读一读,可以同台相互对译,放开一点
先来看鲁肃的:生:惊讶,除了惊讶还有没有,生:赞叹。那请你把既惊讶又赞叹的
语气结合起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好,我们请男同学把惊讶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吕蒙的:生:自豪,师:为什么,因为他学习过后变化没有,变化
很大,所以怎么样?自豪,那你读一下,那位同学再给我们来读一段这种自豪的语气,生:读一遍
来,我们全班一起在来读读这种自豪自得的感情,??嗯读的不错,老师再给大家读
一读
通过对鲁肃和吕蒙语言的揣摩,我们看看吕蒙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在本文体现出来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生: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好,我们看看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鲁肃在才识和官职上都比吕蒙要高,生:爱才
敬才,最后怎么样,和吕蒙结友
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的揣摩,了解到孙权在全吕蒙学习的过程表现出了的非常善权,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夸赞看出鲁肃是一个爱才敬爱的人,同事我们也了解到了吕蒙是个也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的人,孙权劝学是成功的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由全班朗读,注意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A 、讨论、模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B 、人物形象点拨: 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从这番
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孙权说话技巧:从孙权的话语中我们来总结一下孙权说话的技巧在哪些方面?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A 、讨论、模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B 、人物形象点拨: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责备之中又有自豪、自得)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
全班齐读
3、古人留下来的很多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做人也是很有启迪的,比如我们之前学的伤仲永,和今天学的孙权劝学,想想孙权的善权,鲁肃的敬才爱才,吕蒙的变化,伤仲永的泯然众人, 同学们,你觉得这些有什么是你可以借鉴呢?给你哪些启示呢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 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6)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五、延伸训练(任选一题)
(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
别人也赶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
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
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
六、达标检测:
1、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
2、搜集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勤学感想。
范文五:西方人眼中的曹操、刘备、孙权
西方人眼中的曹操、刘备、孙权
西方人对曹操、刘备、孙权的理解。不同的文化,理解东西果真不一样。以下是一位西方哲学家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跳出中国的习惯性思维,有种清新之感啊!
【曹操】
曹操是三国首屈一指的最强大君主,他的外号是“性别为雄性的巨鸟”(枭雄),他的个头与拿破仑类似,可能会壮实一些。他最终统治着超过二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并曾经有机会占领另外二分之一。人们往往折服于这只巨鸟的魅力和野心,也对他喜怒无常的个性感到胆战心惊。他的敌人甚至称呼他为“东方的尼禄”(尼禄是古罗马暴君,外国翻译者可能认为这样更好理解)。
中国人说:三岁的时候就确定了你八十岁的成就。曹操三岁的时候,就经常成功欺骗成年人,因此父母为他取乳名“小欺骗”(阿瞒,瞒取“隐瞒”之意)。成长之后,由于曹操的欺骗手段高超,因此中国人又封给他外号“爱欺骗的雄性(”奸雄)。可怜天下父母心,曹操父母另外帮他取乳名叫“运气好”(吉利),历史证明,曹操一生确实是运气相当好。
曹操有一个最大的嗜好,他喜欢收集勇于“决斗”的骑士(应指“单挑”),他的收集方式是打败其他君主,强抢他们的女人,顺便也抢骑士,并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他甚至还抢了蜀国的关羽,但人各有志,关羽不甘心做曹操的儿子。 曹操手下有五大骑士,号称“五个像儿子一样忠诚的优秀将军”(五子良将),分别名叫: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其中张辽是抢自一个小领主吕布,张郃是抢自一个大君主袁绍,徐晃是抢自一个军阀杨奉,于禁是抢自另一个军阀鲍信,剩下一个乐进可能是曹操“青训营”培养——但曹操的“青训营”就像皇马、曼联,效率低下,所以乐进也是五人之中不太出彩的一名儿子。
抢别人的骑士做自己的儿子,在三国里是一种风俗。最厉害的骑士吕布,就曾经做过三个君主的儿子,所以张飞骂他“三个爸爸的奴仆”(三姓家奴)。由此可见,曹操抢骑士做儿子,只是依照风俗,并不能说是很特别。
曹操真正特别之处: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诗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的曹姓诗人”。他的许多诗作流传到现在,人们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是一
位充满人文精神的反战主义者——不过这位诗人偶尔也会对诗歌批评家痛下杀手,这一点在现代纽约已经变成了一项传统。
尽管曹操的优缺点都相当明显,但还是有许多政治家和军队参谋长聚集到他的麾下,出名的有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平心而论,曹操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而且在军事上很有天分。他在经济领域的一项成就,是组织军队耕种(屯田政策)最终帮助他解决了致命的后勤问题。
他还挟持皇帝作为人质,让其他领主因顾忌皇帝的安危都不敢轻举妄动(晕~)。经过漫长征战,他的帝国到达了极限,比吴国和蜀国加起来都要大。
与极度扩张的帝国一样,曹操的私生活也带有强烈的侵略性。曹操除了抢劫别人的骑士,也喜欢抢劫别人的妻子。曹操本人曾经与一位投降领主张秀的婶婶强行发生一夜情,结果愤怒的张秀重新反叛并袭击了曹操的住所,导致曹操一位忠诚的卫士长典韦和他的侄子因此丧命。
在打败小领主吕布之后,曹操霸占了张辽这个厉害的骑士,但吕布手下另一位骑士秦宜禄,曹操却看中他的夫人,这一次激怒的是同样喜欢秦夫人的关羽,他最后选择离开曹操,冲过五个关隘,并杀死了六名守将。这六名守将的上司,一个独眼将军夏侯敦找关羽决斗,但由于骑士张辽赶来,让这场决斗未出现伤亡就已结束。
更为严重的是:曹操甚至对大乔和小乔抱有兴趣,并为此发动了侵略吴国的战争——就如同讨伐特洛伊的门内劳斯一样。大乔是吴国皇帝哥哥的妃子,而小乔则是周瑜的爱妻。周瑜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吴国主帅。完全可以想象“赤壁之战”为何曹操遭遇到那么惨重的失败。
曹操的儿子曹丕完美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血统,他的夫人原本是大君主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甄妃,在大君主之间的对决“官渡之战”之后,曹丕将她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
然而这并不是终结,因为曹丕的弟弟曹植同样拥有曹操的基因,于是他对自己哥哥的妻子也产生了兴趣,并写了隐晦的情诗表达自己思念。曹丕因此囚禁了曹植,勒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得死。中国的诗歌很短,一般只有四行,于是曹植凭着自己的才能逃过一死。感谢上帝,那时候中国人——尤其是曹丕——还不了解十四行诗。
由于三国时期流行单对单的决斗,所以,搜集擅长决斗的骑士非常重要。曹操虽然拥有“五个象儿子一样忠诚的优秀将军”,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财富。曹操最重要的骑士都是他的兄弟,像前面提到与关羽决斗的独眼将军夏侯敦,还有夏侯敦的堂弟夏侯渊。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大将军,他是同样姓曹的曹仁,还有曹仁的弟弟曹洪。其实夏侯和曹是同姓,读得快点就是曹,慢点就是夏侯。曹操就是凭着他的兄弟和儿子,在三国中分得最大一块蛋糕。
【刘备】
刘备的人种一直是个广受争议的话题,据史书描述他的耳垂很大,可以垂到肩膀,而手臂的长度甚至可以不弯腰就碰到膝盖。可以想象,美国NBA的加内特或者海军上将罗宾逊应该可以勉强完成后一项,而长耳垂则只在一些作为艺术品的印度佛陀雕像上目睹类似例子。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是中国历史学家有意夸张的话,那么刘备也许是个具有印度血统并符合NBA选秀标准的大个子,并且有返祖现象,因为按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人种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
刘备的身世充满了矛盾与谜团,他自称是皇室成员,但出身却只是一名普通的手工业者,家谱只能证明他与汉王朝的皇室有着极为遥远的血缘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刘备成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擅长沟通,精力旺盛,善于用狂热的演说来鼓舞群众;他的皇室身份则为汉朝残余的保皇党们提供了效忠的对象。 所以很快就有几个具有实力的骑士汇集到他的麾下,其中包括了关羽、张飞和赵云。不幸的是,刘备拙劣的军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君主与小领主之间到处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孙权——彷佛是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高贵,为人敬重,但一无所有。
这种窘迫持续到赤壁之战,刘备得到了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睿智的黎塞硫式的宰相——诸葛亮。这位宰相身兼军事参谋长等多元化的才能,刘备缺乏计划性的军事行动被及时纠正,诸葛亮预测到了未来的战略均势,并据此制订了进攻四川的计划,这一次他们大获成功。
四川就是中国大地震的省份,可能当时也因为地震的缘故,曹操没有太留意这块地方,很可惜在进攻四川时,刘备失去了另一位和诸葛亮齐名的参谋长。这个人
名叫庞统,外号是“年幼的披着华丽羽毛的野鸡”(凤雏),由于中国人很喜欢野鸡,所以庞统绝对是一个人才。
诸葛亮也有外号,而且比庞统外号更具有威慑力,叫做“潜伏在三国的恐龙”(卧龙),不清楚为何三国时代的中国人,就已经得知远古时期的爬行动物恐龙,但毫无疑问这是在当时很吓人的一个外号。
中国人在评论曹操、刘备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孙权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天时地利人和(Right Timing,Right Place,Right people)来形容各自的风格。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则被公认是笼络人心的高手。他的团队几乎荟萃了同时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诸葛亮,还短时间拥有智商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徐庶、庞统,这几位都是军队参谋长最佳人选。
除此之外,刘备还拥有非常擅长决斗的五位骑士,号称“五虎上将(”Five Tiger-like Generals),其中前两个骑士关羽、张飞一开始就和刘备创建兄弟会,另一个叫赵云也加入了刘备的兄弟会。
兄弟会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任意数量的人可以通过“结拜”的仪式加入,并宣誓对其他成员保持永恒的忠诚。尽管在法律上这种关系并不被承认,但却可以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
“五虎上将”的前四名成员毫无争议,除了关张赵,马超也是一名擅长决斗的骑士,还差一点杀了曹操。但一些朋友却坚持认为第五名成员是魏延而非黄忠,他们宣称黄忠的年纪太老了,也许能够胜任一位决斗导师,可能他还非常擅长弓箭一类暗器,但绝不适合成为五虎将的成员。反复查考资料,并分别咨询了几名互无关联的华裔人士,他们一致认为黄忠才是第五名成员,魏延不过是一名怀有野心的战争狂罢了。
刘备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是一个广泛的误解,但他对男性的关怀确实胜过对女性。刘备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在曹操对女人——尤其是其他人的妻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时,刘备却极少去关心自己的妻子。 他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还是吴国皇帝孙权的妹妹。但刘备的每一次战败溃逃,都将自己的妻子抛下自己先战略撤退,直到富有骑士精神的敌人把她们交还给刘备。
当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企图逃回吴国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要求将自己的儿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私奔;甚至在有些时候,他的
儿子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在长坂坡的大撤退中,赵云将他的儿子刘禅救回到大本营,刘备却把无辜的婴儿摔在地上,说这不值得用我骑士的性命去交换。
与刘备对妻子儿子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照,他对兄弟却十分关心,当他的兄弟关羽被背叛联盟的吴国杀死后,他的反应是狂暴的,“潜伏的恐龙”(诸葛亮)也无法说服他。他不惜动员蜀国的全部兵力去惩罚吴国,这一灾难性的决策导致蜀国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顺带一提的是,五虎上将中有三个人死在了这一事件中。 这位君主在临死前变成了一位哲学家,说了许多富有哲学性的话,却对自己的失败只字未提。“潜伏的恐龙”诸葛亮担任摄政大臣,并把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维持到了四十年后。
【孙权】
关于这名与曹操、刘备齐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话题并不多。当曹操和刘备在为各自目标奋斗不已的时候,孙权却似乎在混日子——吴国实际上是他的父亲与哥哥的产业,他只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下来罢了。
唯一需要重视的是他的“青训营”,不仅不似皇马、曼联那么低效,还几乎达到巴萨的高度,出产了像吕蒙、陆逊、陆抗这样的年轻优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潘璋、马忠,这是孙权“青训营”培养的可以逮住关羽的新一代骑士。
根据历史记录,孙权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绿色眼珠、紫色胡须,这样的生理特征很容易让人怀疑他血统的纯粹性。考虑到那时候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具有广泛的接触,我们不能排除孙坚的一名宠妃来自波斯帝国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在中国,异国血统并非一件不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孙权的登基没有受到任何种族主义者的干扰。更何况中国人很喜欢生个儿子长成混血儿的模样,是否长得像父亲不重要,他们喜欢儿子长得另类一些。
中国人非常喜欢孙权,中国宋代一个诗人,同时也是填写歌词的能手,写过一段歌词说:“我们生个儿子一定要像孙仲谋”(辛弃疾“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就是孙权,中国人如果不喜欢父亲改的名字,到十八岁就可以自己改一个名字。孙权自己改的名字就是“仲谋”,这其实是一个人,就是吴国皇帝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受过曹操和刘备的两次威胁之外,其他时间都一帆风顺。孙权运气极好,可能也是中国人喜欢他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眼中的孙权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