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楚汉浪漫主义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屈原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体系——巫术的文化体系。”(112页)这些保留着浓郁浪漫奇幻色彩的作品实质上是原始楚地祭神歌舞的延续,而这也正是汉文化的根脉。在《诗经》或先秦散文中早已是理性精神占据主导,虽然有庄子,但他只是一朵奇葩。但上古神话、传说亦或人们的想象却顽强地保留在了楚文化之中。“在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体或题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116页)在这些作品中“天上、人间和地下在这里连成一气,混而不分。”(118)
1,(116)作者将庄屈并举,认为他们的浪漫很有相似之处。这里稍作探讨。
第一,庄子与屈原的相似之处。
首先, 对理想炽热的追求精神是二者浪漫主义的一个共同特色。 庄子从其对人格绝对自由的追求出发, 将宇宙万物置于笔端之下, 驱神灵鬼魅于文章之中, 表现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的宏大气魄, 但幻想毕竟不是现实, 因此无路可走, 于是借助于幻想表现其磅礴雄浑、汪洋恣肆的理想中的自由。而屈辞的基本主题是表现诗人对进步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诗人通过幻
想形式叙述现实斗争, 抒发心中的愤慨, 驰骋出其对人生和理想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 庄屈二人的浪漫主义均具有雄奇缥缈、荒诞谲怪的艺术境界。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庄子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 其《逍遥游》写道大鹏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将人带进了一个神奇超凡的境界。而屈原则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渗透在其诗篇整体艺术形象的构思之中, 自然的花草鸟木一经诗人渲染便都活跃起来, 表达了其爱憎感情, 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
第二,庄子与屈原的不同——相对性与客观性之比较
庄子的审美观有着浓重的道家色彩,其相对性十分突出。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道:“毛婧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快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说明在庄子心中,美是具有相对性的。每个审美对象的本身并不具有美感,而当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的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审美观,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感受。这样来讲,事物本身是不具有美的,它的美是取决于主体的感受的。《山木》篇曰: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之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在这里庄子强调审美的主观性,因此美是没有客观的标准的。庄子对美的
认知可以说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极其很重视审美者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一种极其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与庄子的审美观不同,屈原认为美是具有客观性的。当时在楚国流传着卞和献壁的故事,比喻的是贤才被埋没,没有得到承认。屈原认为“同糅玉石兮,一概无相量。”他认为美玉与石头混合在一起,即使没有及时的被发掘,美终究是美的,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因此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客观性。但屈原坚持的这种观念也容易导致他走向极端,在他这里非善既是恶,没有妥协或过渡。那他最后的自投汨罗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个人认为,与庄子相比,屈原多少显得小家子气了些。
二,琳琅满目的世界
作者说汉代艺术“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寿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既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121)大量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表现了“从幻想的神话中仙人们的世界,到现实人间的贵族们的享乐观赏世界,到社会下层的劳动者艰苦耕作的世界。从天上到地下,从历史到现实,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汉代艺术所注意,所描绘,所欣赏。”这丰富多彩的世界表现在文学中就是汉赋。“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
正是这样”还有那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作者所谓的琳琅满目的世界,显而易见,其实讲的就是汉代人对世界格局的划分在艺术中的表现。这就涉及到汉代人的世界观的问题。
汉代人对世界层次的划分。
汉代人为魂灵所营造的世界是完整的,也是有层次的。在讲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时,李泽厚先生提到其中表现的内容是“神话、历史、现实三混合的真正五彩浪漫的艺术世界”也就是说,他认为在绘画艺术中汉代人所表现出的崔世界的划分是 “神仙世界”、“历史故事”、“世俗生活”三个部分。我对李泽厚先生这样的划分没有异议,但,对神仙世界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神界和仙界不同。李泽厚先生在对汉画像石、画像砖或帛画的内容层次划分中神界和仙界混为一谈。信立祥先生提出:“汉画像石并不是一种自由创造的艺术,它是严格按照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礼制和宇宙观念刻在石结构墓室、石棺、祠堂和墓阙上的。‘这里所说的宇宙观念,并不是哲学意义上人对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认识,而是原始信仰中对宇宙层次的基本划分及对宇宙不同层次相互关系的认识。汉代人认为,全部宇宙世界是由从高到低的四个部分构成的。首先是天上世界,这是一个由作为宇宙最高存在的上帝和诸多人格化的自然神组成和居住的诸神世界。其次是由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所代表的仙人世界。第三个宇宙层次是现实的人间世界,而第四个宇宙层次是地下的鬼魂世界。’信立祥的以上方法,把天上诸神世界和
仙人世界进行了划分,即在画像石研究中把“神”与“仙”具体地区分开来。这样,他按照所归纳的汉代人的宇宙观念,把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天上世界——仙人世界——人间世界——地下鬼魂世界”四大类。我认同信立祥先生对神界和仙界的区分。因为:“神”和“仙”在汉代是具有非常明确的区别的。《说文解字》中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就是说,神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他们是居于人间之上的,不与人间混同的。而“仙”在《说文》中有“”和”“”两种写法。“,人在山上”“,长生去”(我查《说文》没有查到这种写法)。《释名?释长幼》中说:“老而不死谓之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可见,在汉代人心中,“仙人”在空间上是居于世间的仙山之上,在时间上是不老不死的。那么,神和仙,神界和仙界之不同也就了然了。
第二,李泽厚先生笔下浪漫温馨的神仙世界绝非“神界”而是“仙界”。在汉代人们的观念中,上帝和诸神的天上世界是最可怕的地方。例如《楚辞招魂》中有这样一段对天上世界的描述:“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shen一声)些。悬人以娭(xi一声),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这俨然是一个阴森恐怖,血腥暴力的所在,绝非其乐融融的场所。再加上董仲舒等人建立的“天人感应说”更加拉大了人间与天界的距离,天界的诸神对于宇宙是绝对的统治。人类处于上天的绝对权威的震慑之下,必须服从其旨意。虽然它会降福瑞来嘉奖人类,但他更多的是降下灾祸来惩罚
人类。在这样的思想笼罩之下,天界亦即神界,在汉代人心目中绝非如李泽厚先生笔下那般亲切可爱。所以,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不再具有现实中的威吓权势”“充满人间的快乐”,因而“人们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中的“神仙”世界绝无可能是“神界”,而应该是“仙界”。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代,传说中生长着不死之药的昆仑山和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ying二声)洲等海岛,在方术之士的鼓吹之下,成了仙人世界的领地。西汉时期,昆仑山开始成为全社会憧憬的、人人渴望到达的、最具吸引力的幸福仙境。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中写道:“西望昆仑之轧(zha二声)”,《淮南子》中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汉武故事》中说汉武帝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不得而得仙桃。以上例证都可说明汉代人对西王母所居昆仑仙境的向往,对握有不死之药的西王母的崇尚。
三,气势与古拙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风貌。”(135)在汉代艺术作品中,突出表现的形体姿态,着意于动态的展现,力量的凸显,由此而形成“气势”之美。这样的表现手法注定不会太拘泥于细部的真实,细节的刻画自然不是重点,因而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风貌。
汉代艺术之所以古拙与其追求写意而非写实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汉人追求恢弘、大气,对于雄壮有着格外的偏爱,在这种大环境
下产生的汉代艺术品必然少了些小家子气而多了几分豪迈。这也就导致其对琐碎细节的自然屏蔽而着意于整体造型的气度和强烈的生命力。汉代是中国第一个实现过国富民强的大一统国家,人们对于自身力量的肯定和赞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强势地表达。所以汉代艺术也就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气象。
范文二:第四章 楚汉浪漫主义
第四章 楚汉浪漫主义
第一节 屈骚传统
一、屈原简介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
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二、屈原的文学作品
1. 《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 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 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 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 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 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 《九歌》是组诗,共11篇,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神巫歌,经过艺术加工再创作的诗篇。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 既活泼优美, 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3. 《九章》共9篇,非一时一地之作,大都是政治上失意、被放逐期间写的。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首抒情乐章。这9首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篇与篇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橘颂》为诗人早期作品,它通过赞美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自己纯洁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借物咏志,写得清新秀拔,开朗乐观,别具一格。其余各篇是屈原遭谗见疏及流放江南后的作品,感情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后的苦闷,抒发了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满腔忧愤。其
中《怀沙》、《惜往日》、《悲回风》一般认为是诗人自沉前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来殉理想、殉信仰的决心。
三、屈原在艺术上的成就 1. 屈原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中国文学艺术开辟了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 屈原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巍然矗立的高峰,他的杰出表现在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诗人的文采和夸张的手法,即浪漫主义手法“衣被词人”。(这是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夸奖屈原的话:“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而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意思就是:后世作家都从屈原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创作。
衣被,用衣服给某某披上,引申之意思,受到关怀,也就是说后世文人受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的启发。
非一代之人,不止一代人受到这种关怀与启发,是千千万万世的 )
2. 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集中代表了南中国的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 屈原的作品保留了最多而又最系统的远古神话。如《离骚》、《天问》与整个《楚辞》的《九歌》、《九章》以及《九辩》、《招魂》、《大招》……,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3. 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把物与我、情与景开始揉合、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屈原作品中的比和兴,不再是简单的以某物比某物,或触物以起行,而更多的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四、楚辞
1. 楚辞的名称
楚辞,原是楚地歌辞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文学史特指屈原开创的用楚调来记楚地风土人情的新诗体。
2. 楚辞的形成
(1)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楚声”和“楚歌”有直接的关系。
(2)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
(3)“楚辞”体的产生,也受到北方诗歌的代表《诗经》的影响。
(4)“楚辞”也受到了当时散文的影响。
五、汉文化对楚文化的延续
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庭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都说明这一点。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 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1. 汉代艺术中,弥漫的是远古留传下来的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或题材,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 汉代艺术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象征的。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西汉艺术展示给我们的,恰恰就是《楚辞》、《山海经》里的种种。
卜千秋墓室壁画:女娲蛇身,面容姣好,猪头赶鬼,神魔吃魃bá,怪人怪兽,充满廊壁??。它们明显地与《楚辞》中《远游》、《招魂》等篇章中的形象和气氛相关。这是一个人神杂处、寥廓荒忽、怪诞奇异、猛兽众多的世界。
从西汉到东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变革。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也日渐濡染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观念中,逐渐溶成一种独特的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
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同时并陈,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chèn纬迷信共置一处??。从而,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
原始神话毕竟在相对地褪色。人世、历史和现实愈益占据重要的画面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却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相反,它们乃是楚汉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上述满目琳琅的世界等主题内容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
对马王堆帛画的解释:
汉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富有浪漫色彩,反映了汉代的绘画艺术成就。 这件西汉帛画于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轪侯利仓妻子的墓葬,帛画共5幅, 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1号墓,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 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 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 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 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 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 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 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 家居生活。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 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
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T 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记实性描绘。
观念和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 在T 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H 状, 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 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4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3号墓棺室西壁帛画通过分区布局,使基本处于静态的人物、车骑因队列的方向性变化隐含有动的趋势,右下方的乘骑作朝内的造型是新的表现手法。
帛画中数量可观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在人体比例中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 部分使用了渲染, 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 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对卜千秋壁画墓的注释:
千秋壁画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0.5公里处郊区邙山乡浇沟村邙山南麓洛阳市面粉厂内。1976年发现并由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土铜印上阴刻有篆书“卜千秋印”,故名卜千秋壁画墓。
卜千秋壁画墓包括墓道、主室、左右耳室三部分。
墓道
墓道是进入主墓的通道,墓道长25米,古朴大方,地面全部由汉代砖石铺成。由于年代久远和地下水的侵蚀,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坍陷,墓道两壁有大量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涵日月星辰和人物花鸟,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特别是人物壁画,千姿百态,有的和颜悦色,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悲痛欲绝,显示了中国早在西汉时期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主室
主室面积约90平方,呈椭圆形,墓室中央并列的两口木棺,已朽。墓主人是一对夫妻,从墓室规模和墓室中的陪葬品来看,生前应该是达官显贵。但由于年代久远,墓主人身份已无从考证。男主人遗骸保存较好,遗骸旁边有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女主人脚趾残缺,可能是生前造成的,从女主人身上残破的衣服布料上看,身前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女骸骨旁边也有玉器,铜器陪葬。
壁画内容
壁画内容是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 在各种神兽的簇拥下, 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此墓壁画的绘制不是画工在砌就的墓室内所画, 而是
先在地面上, 把砖排列编号, 粉刷绘制之后, 再依次砌筑到墓室里去的。由于地面上有较墓穴里远为宽敞便利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光线, 能充分发挥作者的技能, 所以此墓壁画比迄今所见任何汉墓壁画更为精工,设色用笔都代表着汉代绘画的较高的艺术水平。
《卜千秋墓壁画》中,先画的是女娲,然后是卜千秋夫妇。卜氏在图的上方,卜千秋在图的下方;卜氏骑赤色三头凤,手捧三足鸟,双目紧闭,凌空飞行;卜千秋乘龙形舟,手持弓,闭目,前有一兔,后随奔狗,在云中飞奔;卜千秋夫妇的后面画的才是伏羲。女娲和伏羲被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墓主人卜千秋的人文观说起。古代大凡王宫贵族的墓室及壁画,都是墓主人生前就设计建造的。由于生前卜千秋对女性十分尊重,夫妇间相亲相爱,非常和谐,反映在墓壁画上,女权便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卜千秋认为,伏羲本是人文的始祖,女娲是抟黄土造人的人类始祖,只有俩人各司其职,才能创造出人间净土,这也就是卜千秋夫妇升仙的理想境地。
第二节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一、汉代的绘画
1. 汉代绘画的内容
(1)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a. 当时社会流行的是对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企慕。
从秦皇汉武多次派人寻仙和求不死之药以来,这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并没有舍弃或否定现实人生的观念(如后代佛教) 。相反,而是希求这个人生能够永恒延续,是对它的全面肯定和爱恋。所以,这里的神仙世界就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拟此岸之中。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 ,豹尾虎齿(《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 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并在,就并不奇怪。这是一个古代风味的浪漫王国。
b. 汉代的神仙世界更具有想象意愿的力量。 汉代艺术中的神仙观念又毕竟不同于远古图腾,也区别于青铜饕餮,它们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毋宁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
c. 汉代绘画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朗的。 汉代艺术的题材、图景尽管有些是如此荒诞不经,迷信至极,但其艺术风格和美学基调都既不恐怖威吓,也不消沉颓废,而毋宁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明的。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毋宁是人对神的征服。
(2)对现实世界的玩味和肯定
a. 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 与向往神仙相交织并列,是对现实世间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汉石刻中,历史故事非常之多。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相”、“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侯赢朱亥劫魏帅”、“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近代人物,无不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其中,激情性、戏剧性的行为、人物和场景(例如行刺) ,更是兴趣和意念所在。
最为著名的是山东(武梁祠) 、河南(南阳) 、四川三处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
b.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 这不正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么? 从幻想的神话的仙人们的世界,到现实人间的贵族们的享乐观赏的世界,到社会下层的奴隶们艰苦劳动的世界。从天上到地下,从历史到现实,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汉代艺术所注意,所描绘,所欣赏。上层的求仙、祭祀、宴乐、起居、出行、狩猎、仪仗、车马、建筑以及辟鬼、禳灾、庖厨等等。下层的收割、冶炼、屠宰、打柴、舂米、扛鼎、舞刀、走索、百戏等等。各种动物对象——从经人们驯服饲养的猪、牛、狗、马,到人所猎取捕获的雁、鱼、虎、鹿等等,各种人兽战斗、兽兽格斗,如“持矛刺虎”“虎熊相斗”“虎吃大牛”等等。如果再联系上面讲的神话——历史故事、幻想的龙凤图腾??,这不正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凤舞龙潜、人神杂陈、百物交错,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么?
补充注释:
拓片武氏祠画像: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武梁祠现存六石,即“武梁祠画像”三石,“祥瑞图”二石,“武家林”断石柱一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四十余则历史故事,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
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十六石,即原“前石室画像”十二石,“后石室画像”二石,“孔子见老子”一石,供案一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一般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十七石,即原“左石室画像”八石,后石室画像七石,残脊一石,花纹条一石,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
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
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
二、汉赋:铺才逦文,体物写志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它虽从楚辞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却已是脱离原始歌舞的纯文学作品了。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赋体物
而浏亮”,从《子虚》《上林》(西汉) 到《两都》《两京》(东汉) ,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烦琐、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不无刻意描写,着意夸扬。这与上述画像石、壁画等等的艺术精神不正是完全一致的么?
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 铺才逦文,体物写志" 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
三、汉代工艺品:精美
与汉赋、画像石、壁画同样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而保存下来的,是汉代极端精美并且可说空前绝后的各种工艺品。包括漆器、铜镜、织锦等等。所以说它们空前绝后,是因为它们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都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包括后来唐、宋、明、清的工艺也无法与之抗衡(瓷器、木家具除外) 。所以能如此,乃由于它们是战国以来到西汉已完全成熟、处于顶峰状态中的奴隶集体手工业(世代相袭,不计时间、工力,故技艺极高) 的成果所致。象马王堆出土的织锦和几两重的纱衫,象河北出土的企图保持尸体不朽的金缕玉衣,象举世闻名的汉镜和光泽如新的漆器,其工艺水平都不是后代中世纪的官营或家庭手工业所能达到或仿效,这正如后世不再可能建造埃及金字塔那样的工程一样。作为以巨大长期的世代奴隶的集体劳动的产物,它们留下来的只能是使人瞠目结舌的惊叹。汉代工艺品正是那个琳琅满目的世界的具体而微的显现,是在众多、繁杂的对象上展现出来的人们力量和对物质世界的直接的巨大征服和胜利。
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第三节 气势与古拙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泥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
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份弯的腰,过份长的袖,过份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范文三:楚汉浪漫主义1.doc
楚汉浪漫主义
P114 (屈骚文化)
理性精神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初见拜托了巫教的束缚。意识心态占据各领域,弥漫神话色彩。表现在人物的审美中——也就是屈原为代表的文化的诞生。
P115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间的世间秩序。代表作《诗经》、《离骚》中都反映了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中,反映出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主义。
P116
汉文化的到来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汉文化保持了南楚乡土文化。汉起于楚,刘邦项羽都出身于楚,所以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P117
楚汉文化的不同点是:楚汉文化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而形成了又一伟大艺术传统。而很难阐明出两汉艺术的特征。屈原的《远游》和庄子的《逍遥游》一比较还是发现楚汉文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P118
西汉的艺术特征可以从描述动物为符号和象征的神话来作为艺术的内容和审美的对象。展示出那种天上地下 练成一气混而不分。共同特征就是充满了童话和神话色彩。 P119
西汉到东汉经历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意识形态的变革。以儒学为代表,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儒家思想占据了文化领域和人们的思想。但这仍然是一个想象丰富而情感热烈粗豪的浪漫主义世界。
琳琅满目的世界
P120-121
儒学和经学在汉代盛行,但汉代的文化却通过神话跟历史和现实和神 、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的绘画出汉代琳琅满目的世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神仙世界就是历史之首。
P122
汉代艺术不再具有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是人的世界不在现实中 而是在神话中,不是
在理论思维而是在艺术幻想中。保持在直接的交往和复杂的联系。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
P123
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来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侵入画廊,也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深蒂固异常充沛的浪漫主义激情。与历史故事在时间上的回顾,那更是一个繁华具体的现实图景。
P124—128
这4页讲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描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从幻想中的仙人们享乐的世界,到现实贵族享受的享乐世界,到劳动下层艰苦耕种的世界。从天上到地下,从历史到现在,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汉代艺术所描绘。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旺盛生命和异常热闹的世界。
P129-130
汉代连平时的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一般的东西都要花大量的、严肃认真的塑造刻画。在一个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画卷中,极大的体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景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
P131
汉赋从楚辞中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其特征正是“赋体物而浏亮”其内容和目的还是极力夸扬、尽量铺成天上人间的美好世界。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事物和物质事物。充分体现了汉赋的铺张描述。
P132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各种特色、景物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张。这些图展示的还是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事物的浓密兴趣和关注爱好世界的画面。展现出汉代文学虽然粗糙拙笨,但是却显得心胸开阔、气沉雄稳。 P133
气势与古拙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景象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没学风貌。
P134-135
汉代艺术讲究的是气势的美。在细节的夸张和大型的动作中展示整体形象的飞扬。汉代艺术中的 运动 力量 气势就是它的本质。展现的是速度 比如“马踏飞燕”、“荆轲刺秦王”。汉代的艺术由静态表达动态是一大特点。
P136—137
汉代艺术 从静态感受到运动、力量和速度 。所以行为、动态、事迹和戏剧性的情节成为主要题材和戏剧性的题景。一往无前的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点。所以说粗轮廓没有显现更多的修饰。
P138-139
汉代的艺术形象看似笨拙 姿态不符常情,动作不一,长短不合比例,线条不柔和??但是一切并没有减弱反而提升了那种运动、力量和气势的美。“笨拙”不合现实但充分展示了运动力量的需要。“气势”和“笨拙”在这儿是截然一体的。 140-142
两张汉俑图片“马踏飞燕”、“荆轲刺秦王”虽然静立静坐形象,但是仍然显示了雄宏厚重的冲俑力量。汉代艺术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和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运动是后代艺术无法比拟的。
143-144
汉代艺术的粗狂形式还是离不开浪漫主义,但它根本不同于后世文人浪漫艺术的写意,而是因为气势和笨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和力量感而具有浪漫主义的。汉代艺术就是这样表达琳琅满目的世界的浪漫主义的。
P145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
魏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军事文化政治,包括宗教哲学艺术都经历了转折。随着社会的动荡,揭开了中国前期封建注意的序幕。 P146
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重新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以天才少年王粥为代表的魏晋玄学不但远超繁琐和迷信的汉儒,而且也胜过清醒而机械的王充。时代是前进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重新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
P147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中艺术领域的新思潮及所谓的新的领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飞跃。这就是一种觉醒 恰好是两汉时代逐渐摆脱出来的历史进步。文艺和审美领域又比其他领域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
P148-150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喟叹。从建安知道晋宋、从中下层到皇家贵族在相当长的一段空间中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P151-152
魏晋艺术标志着人的觉醒,表现在人们对巫术迷信的怀疑、对上层贪图腐败的反对、传
统起义的开始。表现了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探索和重新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也就是“人生行乐”。
P153-155
以曹丕为代表的魏晋新风从玄言诗到山水诗无不在反映文的自觉。灵活而工整的对仗无不表现出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第一次把线的艺术结合起来
P156-158
魏晋时代的到来,艺术文化开始一次重大的转折和改变。人们从精神上解脱,下层人民开始追求美好生活,开始反对压迫,迅起反抗高层压迫。标志着人的觉醒,表现了人对生命意思、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追求。
P159 文的自觉
鲁迅说过:“曹丕的文学时代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或为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代。“如果说文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就是它的新形式。文学的艺术大不同于两汉。 P160-162
魏晋从玄言诗到山水诗无不是在创作题材上显示文的自觉。通过描述积累了、创造了格律、语汇、修辞、音韵上的种种财富,给后世人提供了材料和借鉴。
164-166
两页的诗画图片,指出所谓文的自觉,是一种美学概念 非单指文学还有其他艺术,如书法和图画都在表现魏晋时期的自觉。他们同样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168-170 阮籍于陶潜
艺术与经济政治经常不平衡。残酷的政治斗争和迫害导致了一大批文人被残害。阮籍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诗虽然慷慨激昂,但很多是隐而不显的,从诗的意境中反应出人生的感慨和悲叹。
171-172
阮籍和陶潜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一超然世外 ,平淡充和。他们以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魏晋的风度。他们两人是真正的魏晋风度的真正领袖。 P173 第六章 悲惨世界
宗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世界,一方面它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的幸福世界,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不断的吸食它。
i
范文四: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
第四章 楚汉浪漫主?义
第一节 屈骚传统
一、屈原简介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
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
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
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二、屈原的文学?作品
1.《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 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 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 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 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 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九歌》是组诗,共11篇,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神巫?歌,经过艺术加?工再创作的?诗篇。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3.《九章》共9篇,非一时一地?之作,大都是政治?上失意、被放逐期间?写的。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首抒情乐?章。这9首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篇与篇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橘颂》为诗人早期?作品,它通过赞美?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自己纯洁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借物?咏志,写得清新秀?拔,开朗乐观,别具一格。其余各篇是?屈原遭谗见疏及?流放江南后?的作品,感情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后的苦闷,抒发了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满腔忧
愤?。其中《怀沙》、《惜往日》、《悲回风》一般认为是?诗人自沉前?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来殉理想、殉信仰的决心。
三、屈原在艺术?上的成就
1.屈原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中国文学?艺术开辟了?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 屈原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巍然矗?立的高峰,他的杰出表?现在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诗人的文采?和夸张的手?法,即浪漫主义?手法“衣被词人”。(这是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夸奖屈原?的话:“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而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意思就是:后世作家都?从屈原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创作?。 衣被,用衣服给某?某披上,引申之意思?,受到关怀,也就是说后?世文人受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的启?发。
非一代之人?,不止一代人?受到这种关?怀与启发,是千千万万?世的 )
2.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集?中代表了南?中国的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 屈原的作品?保留了最多?而又最系统?的远古神话?。如《离骚》、《天问》与整个《楚辞》的《九歌》、《九章》以及《九辩》、《招魂》、《大招》……,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3.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把物与我、情与景开始?揉合、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屈原作品中?的比和兴,不再是简单?的以某物比?某物,或触物以起?行,而更多的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四、楚辞
1.楚辞的名称?
?彩的新诗体?,文学史特指?屈原开创 楚辞,原是楚地歌?辞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
的?用楚调来记?楚地风土人?情的新诗体?。
2.楚辞的形成?
(1)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楚声”和“楚歌”有直接的关?系。
(2)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
(3)“楚辞”体的产生,也受到北方?诗歌的代表?《诗经》的影响。
(,)“楚辞”也受到了当?时散文的影?响。
五、汉文化对楚?文化的延续?
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庭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都说明这一?点。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1.汉代艺术中?,弥漫的是远?古留传下来?的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或题材,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汉代艺术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象?征的。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西汉艺术展?示给我们的?,恰恰就是《楚辞》、《山海经》里的种种。
卜千秋墓室?壁画:女娲蛇身,面容姣好,猪头赶鬼,神魔吃魃b?á,怪人怪兽,充满廊壁??。它们明显地?与《楚辞》中《远游》、《招魂》等篇章中的?形象和气氛?相关。这是一个人?神杂处、寥廓荒忽、怪诞奇异、猛兽众多的?世界。
从西汉到东?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变革?。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也日渐濡染?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观?念中,逐渐溶成一?种独特的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
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同?时并陈,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chèn?纬迷信共置?一处??。从而,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
原始神话毕?竟在相对地?褪色。人世、历史和现实?愈益占据重?要的画面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却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相反,它们乃是楚?汉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上述?满目琳琅的?世界等主题?内容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
对马王堆帛?画的解释:
汉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富有浪漫色?彩,反映了汉代?的绘画艺术?成就。 这件西汉帛?画于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轪侯?利仓妻子的?墓葬,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1号墓帛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
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立其左右?,
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湖南长沙出?土)。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 家居生活。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
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T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记实性描?绘。
观念和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在T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H?状,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4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3号墓棺室?西壁帛画通?过分区布局?,使基本处于?静态的人物?、车骑因队列?的方向性变?化隐含有动?的趋势,右下方的乘?骑作朝内的?造型是新的?表现手法。
帛画中数量?可观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在人体比例头部?中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 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对卜千秋壁?画墓的注释?:
千秋壁画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0.5公里处郊?区邙山乡浇?沟村邙山南?麓洛阳市面?粉厂内。1976年?发现并由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土铜印上?阴刻有篆书?“卜千秋印”,故名卜千秋?壁画墓。
卜千秋壁画?墓包括墓道?、主室、左右耳室三?部分。
墓道
墓道是进入?主墓的通道?,墓道长25?米,古朴大方,地面全部由?汉代砖石铺?成。由于年代久?远和地下水?的侵蚀,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坍陷,墓道两壁有?大量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涵日月星?辰和人物花?鸟,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特别是人物?壁画,千姿百态,有的和颜悦?色,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悲痛欲?绝,显示了中国?早在西汉时艺?期绘画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主室
主室面积约?90平方,呈椭圆形,墓室中央并?列的两口木?棺,已朽。墓主人是一?对,从夫妻墓室规模?和墓室中的?陪葬品来看?,生前应该是?达官显贵。但由于年代?久远,墓主人身份?已无从考证?。男主人遗骸保存较好,遗骸旁边有?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女主人脚趾?残缺,可能是生前?造成的,从女主人身?上残破的衣?服布料上看?,身前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女骸骨旁边?也有玉器,铜器陪葬。
壁画内容
壁画内容是?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标?和以志的太阳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
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此墓壁画的?绘制不是画?工在砌就的?墓室内所画?,而是先在地?面上,把砖排列编?号,粉刷绘制之?后,再依次砌筑?到墓室里去?的。由于地面上?有较墓穴里?远为宽敞便?利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光线,能充分发挥?作者的技能?,所以此墓壁?画比迄今所?见任何汉墓?壁画更为精?工,设色用笔都?代表着汉代?绘画的较高水平。?的艺术
《卜千秋墓壁?画》中,先画的是女?娲,然后是卜千?秋夫妇。卜氏在图的?上方,卜千秋在图?
手捧三足鸟?,双目紧闭,凌空飞行;卜千秋乘龙?形舟,手持的下方;卜氏骑赤色?三头凤,
弓,闭目,前有一兔,后随奔狗,在云中飞奔?;卜千秋夫妇?的后面画的?才是伏羲。女娲和伏羲?被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墓?主人卜千秋?的人文观说?起。古代大凡王?宫贵族的墓?室及壁画,都是墓主人?生前就设计?建造的。由于生前卜?千秋对女性?十分尊重,夫妇间相亲?相爱,非常和谐,反映在墓壁?画上,女权便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卜千秋认为?,伏羲本是人?文的始祖,女娲是抟黄?土造人的人?类始祖,只有俩人各?司其职,才能创造出?人间净土,这也就是卜?千秋夫妇升?仙的理想境?地。
第二节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一、汉代的绘画?
1.汉代绘画的?内容
(1)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a.当时社会流?行的是对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企慕。
从秦皇汉武?多次派人寻?仙和求不死?之药以来,这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并?没有舍弃或?否定现实人?生的观念(如后代佛教?)。相反,而是希求这?个人生能够?永恒延续,是对它的全?面肯定和爱?恋。所以,这里的神仙?世界就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拟此?岸之中。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豹尾虎齿(《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并在,就并不奇怪?。这是一个古?代风味的浪?漫王国。
b.汉代的神仙?世界更具有?想象意愿的?力量。 汉代艺术中?的神仙观念?又毕竟不同?于远古图腾?,也区别于青?铜饕餮,它们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吓权势?,而毋宁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
c.汉代绘画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朗?的。 汉代艺术的?题材、图景尽管有?些是如此荒?诞不经,迷信至极,但其艺术风?格和美学基?调都既不恐?怖威吓,也不消沉颓?废,而毋宁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明?的。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毋宁是人?对神的征服?。
(2)对现实世界?的玩味和肯?定
a.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 与向往神仙?相交织并列?,是对现实世?间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汉石刻中,历史故事非?常之多。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相?”、“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侯赢朱亥劫?魏帅”、“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近代人物?,无不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其中,激情性、戏剧性的行?为、人物和场景?(例如行刺),更是兴趣和?意念所在。
最为著名的?是山东(武梁祠)、河南(南阳)、四川三处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
b.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 这不正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么?从幻想的神?话的仙人们?的世界,到现实人间?的贵族们的?享乐观赏的?世界,到社会下层?的奴隶们艰?苦劳动的世?界。从天上到地?下,从历史到现?实,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汉代艺?术所注意,所描绘,所欣赏。上层的求仙?、祭祀、宴乐、起居、出行、狩猎、仪仗、车马、建筑以及辟?鬼、禳灾、庖厨等等。下层的收割?、冶炼、屠宰、打柴、舂米、扛鼎、舞刀、走索、百戏等等。各种动物对?象——从经人们驯?服饲养的猪?、牛、狗、马,到人所猎取?捕获的雁、鱼、虎、鹿等等,各种人兽战?斗、兽兽格斗,如“持矛刺虎”“虎熊相斗”“虎吃大牛”等等。如果再联系?上面讲的神?话——历史故事、幻想的龙凤?图腾??,这不正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凤舞龙潜、人神杂陈、百物交错,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么?
补充注释:
拓片武氏祠?画像: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武梁祠现存?六石,即“武梁祠画像?”三石,“祥瑞图”二石,“武家林”断石柱一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上部,罗列四十余?则历史故事?,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壁
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
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十六石?,即原“前石室画像?”十二石,“后石室画像?”二石,“孔子见老子?”一石,供案一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一般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十七石?,即原“左石室画像?”八石,后石室画像?七石,残脊一石,花纹条一石?,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
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
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
二、汉赋:铺才逦文,体物写志
与这种艺术?相平行的文?学,便是汉赋。它虽从楚辞?脱胎而来,然而“不歌而诵谓?之赋”,却已是脱离?原始歌舞的?纯文学作品?了。被后代视为?类书、字典、味同嚼蜡的?这些皇皇大?赋,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时代精?神的体现。“赋体物
而浏?亮”,从《子虚》《上林》(西汉)到《两都》《两京》(东汉),都是状貌写?景,铺陈百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烦琐、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不无?刻意描写,着意夸扬。这与上述画?像石、壁画等等的?艺术精神不?正是完全一?致的么?
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
三、汉代工艺品?:精美
与汉赋、画像石、壁画同样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而保?存下来的,是汉代极端?精美并且可?说空前绝后?的各种工艺?品。包括漆器、铜镜、织锦等等。所以说它们?空前绝后,是因为它们?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都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包括后来唐?、宋、明、清的工艺也?无法与之抗?衡(瓷器、木家具除外?)。所以能如此?,乃由于它们?是战国以来?到西汉已完?全成熟、处于顶峰状?态中的奴隶?集体手工业?(世代相袭,不计时间、工力,故技艺极高?)的成果所致?。象马王堆出?土的织锦和?几两重的纱?衫,象河北出土?的企图保持?尸体不朽的?金缕玉衣,象举世闻名?的汉镜和光?泽如新的漆?器,其工艺水平?都不是后代?中世纪的官?营或家庭手?工业所能达?到或仿效,这正如后世?不再可能建?造埃及金字?塔那样的工?程一样。作为以巨大?长期的世代?奴隶的集体?劳动的产物?,它们留下来?的只能是使?人瞠目结舌?的惊叹。汉代工艺品?正是那个琳?琅满目的世?界的具体而?微的显现,是在众多、繁杂的对象?上展现出来?的人们力量?和对物质世?界的直接的?巨大征服和?胜利。
补充注释: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第三节 气势与古拙?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泥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
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份弯的腰?,过份长的袖?,过份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范文五:[word格式]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与楚汉浪漫主义绘画之比较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与楚汉浪漫主义绘画之
比较
2010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汉文综合版)Ju1.2010第29卷第三期总第65期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与楚汉浪漫主义绘画之比较
曾红琳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1)
l摘要J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绘画的典型代表,
在l9世纪西方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
响,其文艺思想,创作题材,美学形态和表现形式在美术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
义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他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
艺术传统他主宰着两汉艺术的茭学思潮.本文旨在通过两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不
同特征和表现来认识东谣方两种浪漫主义绘画的不同内涵
【夫键倒j浪漫主义楚汉文化
一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的反驳.浪漫主义强调人的感官和情感的价值,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
自由,其文艺创作力主张扬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
界,艺术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染情绪的戏剧性效果
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绘画受浪漫
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创作题材,美学形态和表现形式
较之传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浪漫主义绘画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
陈腐的学院派体制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
自由,民主思想的文化需求,其文艺思想和美学形态在美术史上具
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1.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题材.(1)动物主义:德国的浪漫主义
也称动物主义,因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德拉克罗瓦和席里柯都热衷
于动物题材特别是马的描绘,他们描绘出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浪漫主义者,往往对充满动态活力的情景和异常的事物感兴趣,浪
漫主义的先驱席里柯自幼爱马,尔后又爱骑马,画马,直到骑马摔
死,一生部与马相伴,马是他艺术中的主要形象,他也创作出许多
跟马相关的作品,如《轻骑兵军官的冲锋》,《埃普森市的赛马》,
《牛市》等.德拉克罗瓦则跟席里柯有着柑似的兴趣和热情,也热
情洋溢地描绘许多动物生活的作品如《暴风雨中的惊马》.(2)历
史文学题材:在法固,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
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的德拉克洛瓦.如取材于拜仑的长诗的《沙尔
丹纳帕勒之死》,历史事件《希奥岛的屠杀》,历史人物《但_丁和
维吉尔》和反应大革命精神和场景的《自由引导人们》等,而席里
柯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搬有革命性,使其成为了最伟大
的浪漫主义画家其代表作如《美杜莎之筏》便是这一题材.(3)
不霞勾勒而用水晕染L叶J结构,留自以示干j1雪.石后中问是三竿粗
竹.挺拔茁壮,绌技逆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
竹了,豉糨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
变,情趣盎然.旁则现…段枯树,枝汉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
白,映衬景的萧瑟.而存刻域卜,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
墨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
来盛行的”绌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m格,
然而也更多变化,更亩情趣.
徐熙画花卉,多川”澄心堂纸”(纸质近于生宣,有吸水性).
所有的绢,绢纹硝粗.达非常适合他的画风南唐后主夺舁很重观
徐熙的作品,当时”英毁”II1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并常把徐熙
的绝鸟画挂于中,称其为”铺殿诧”或者”装堂花”.即以装镛j强
的化果铺满画而.宅门…身刘于徐熙的性格有潜在的影响,高贵的
地位及其他的”鬼斧神T”足以与黄筌相媲美的画史地位.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慨括了他们两人所处地位,接触的环
境的不同.用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总感情及审美观点,现手法的
不同.黄笙父子画珍禽瑞,奇仡怪右他们所画的花鸟都是培养
在”绣I壮拦,笼翠绿”之叶1的l:满}i叮坝的生物,适合甫二l,
贳的欣赏情趣,所以院抖刘发腰和重视,被北宋画院奉为
池,风靡自之夕,;黄家的甫H仃相比较,除熙的画被乃
异域风情:19世纪30年代,北非之行开拓了德拉克罗瓦的眼界,
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从此他绘制出
一
系列表现异域风情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希腊,罗马
的世界.那幅洋溢着宁静和神奇气息的《阿尔及尔的妇人》(1834),
呈现了远比安格尔《大宫女》真实的东方生活图景,其美妙的色彩
处理令印象主义者叹服不已.
2.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1)强调主观:重视个人感受,
促进了从模仿到客观世界到表现主观世界的转变,浪漫主义与新古
典主义的不同处是,浪漫主义首要根据自己的感受,追求新的,美
的世界,主张艺术即使面对相同对象,也因人而有干差万别,所以
浪漫主义与其说是重视理性的普遍性,毋宁说是重视感受的特殊性.
他们认为一般人所谓的丑,恐怖,如果能够诉诸自己的感受性,这
种艺术就是美,因此理想美所不被允许的怪异性,奇怪幻想,死亡
现象等在浪漫派世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张扬个性:浪漫主义
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
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以”个性美”
代替”理想美”提倡创作自由和想象力的发挥,反对以外部自然为
原型的被动模仿(3)缅怀古代,向往异国情调,随着浪漫主义的
登场,各式各样的个性美代替惟一绝对的理想美,于是艺术家的题
材是否具有独创性最受重视,但强调自己的个性,使艺术家常常倾
向于反抗一一般社会,这种反社会态度在某…方面便形成了逃避现实
的历史品味及异国晶味.这种品味引导了对中世纪的重新评价,发
现了东方艺术和原始艺术的价值.(4)热情奔放:热情,是法国浪
漫主义艺术的要素,首先是绘画中洋溢着的激情,这是遵循旧法,
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构图,光线,
色彩,人的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但可贵的是,
它的浪漫的想象,是建立在现实深入认识的基础t的,它所显示的
奔放的激情,是与积极的人生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够深入人
心而具有强大艺术力量.()重_}见色彩,为确立色彩中心主义的绘
画观念提供了基础.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画家们,认为在绘
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明暗,结构和体积,色彩是依赖于素描关系的,
安格尔更是仍未素描才是正在的艺术,色彩只是为了表现素描关系
而更多的表现为明度的变化.其中也有…些画家如提香,鲁本斯等
“野逸”.徐熙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所看到的是田野自然情
景,他画的花卉禽鱼,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粉饰,不失本来
面}{的生物,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说入宋后,黄筌在皇
家画院优势,硬将徐熙的画排斥在画院之外.但是宋太宗赵炅看
到徐的《石榴图》后,曾叹赏日:”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并
将此画遍永画院里的画家,说足”俾以标准”.
所谓”黄徐异体”,也就是指以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
{盘工笔花吗1阿,I一.两南师范久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采丹..川乐Ih人.乐li{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主
婴,事中{qI础研究收稿日期:2010.03.28
2l3
2010年《和嘲师范专科学校》(汉文综合版)Jul2010第29卷第三期总第65期
增强高校舞蹈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曹景
(新稿艺术学院舞蹈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妥J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展开,对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_,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
求c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围绕师资,课程,教材,教学量,必须引起社会【J』大舞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要积
方法与手段,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增强高校舞蹈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极探索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舞蹈;高校舞蹈教育;问题与对策一,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不断增舞蹈敦师是综合性的人才,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
多.为此,舞蹈教育学专业在许多高师院校应运而生,有力地推动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认为舞蹈教师除首先应具有教师职业
了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发腱和国民舞蹈艺术素质的提高.但目前我国
道德和责任心外,还应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具有舞蹈编导的创
高师舞蹈专业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师资不足:教育形式不够丰造能力;儿有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
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许多学生缺乏舞蹈基力.当前,面对舞蹈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在扩充数量上,各院校
础;教师教育研讨意识淡薄,尚未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等,有些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高素质
而的缺憾甚至直接关系到舞蹈教育的前途和生命力.以上这些问题的师资人才,建设和完善教师梯队,弥补舞蹈师资数量的暂时不足.
做过一些光线和色彩的画的尝试,但都是小心翼翼的.德拉克罗瓦调既不恐怖威吓,也Icfil沉颓唆,毋宁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朗
是一位色彩的革新者,他想用色彩来补充素捕的不足,丁是一改传的.人问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
统先画素描,再层层上色的画法,直接用色彩塑造形象,使色彩不是更为tt-:机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这是一种
再是依附于素描关系,具有了独立意义.在德拉克罗瓦的基础之上,人对神的征服.人对界的征服表现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一往无
印象派补充进环境色和光源色的新观念,走出了绘画史的一大步,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到了后印象派,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和明暗,色彩服务于表现,气势.而依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来表现,
彻底解放了色彩.粗轮廓的写实造就丫汉代绘I曲j的又一特点——
古拙.构图丰满朴实
二,楚汉浪漫主义绘画但造型往往却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这使得粗矿的气势不受任何柬
楚汉文化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之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
一
伟大艺术传统,当先秦理性精神在北中困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柬渺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
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强有力的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便是汉代
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艺术的特征本色.
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一一神话三,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与楚汉浪漫主义绘画之异同
世界之中.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法凼浪漫主义绘画问楚汉浪漫主义绘画同属于浪漫主义的艺术
充满着幻想的楚国人的心理结构孕育了我国艺术的浪漫主义传表现形式,在注重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感性表达和自由的
统,构造了中国文化史上楚汉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和美学思想和一创作形式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区别.
个包罗万象的琳琅满目的世界.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也i.法目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
是现代中国文化艺术蓬勃生机的血缘.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以人为中心,而中国楚汉浪漫主义绘画的精
虽说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汉承秦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神更多的却是人种合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目的不同.
汉代则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在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2.如果说法团浪漫义绘画更多的是表现对大革命的热情,对
弥漫的仍然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他们儿乎成了当现实的展示和披露和对异国生活的向往的话,中国浪漫主义则表现
时不可缺少的主题或题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是对天上人间的祈愿j痴迷,虽然是说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相对于
1.楚汉绘画艺术的内容与主题:楚汉绘画的种类繁多,有帛画,德国两面派,更动荡,热情,豪放,感性成分多一点,但相对于中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器物装饰绘画,等另外据史书记载还国更7J『l夸张,富j幺J想的表达,可能楚汉浪漫主义绘画的感性成分
有壁画,人物肖像等,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其内齐也相当丰富,一更多,因为法困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是建立在现实和历史基础之上的,
一
上层的求仙,祭祀,宴乐,起居,出行,狩猎,仪仗,车马,建二楚汉浪漫绘画则更多是天马行空的臆想,更加浪漫夸张.
筑以及劈鬼,禳灾,喧厨等等,都是汉代艺术关注的对象.其主要3.尽管法围浪漫丰义绘画任内容和题材上比前人走得更远,但
的绘面题材,归纳起来人慨以下几方面:(1)原始神话,神仙ff{=界是在
表现手法依然遵循的_足具象实的传统,依赖于自文艺复兴以
的畅想:如《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帛画》,《轩侯妻墓帛画(T来的解剖,透视等法则,存形式语言L没有更新的探索.更传统的
型帛画)》,千秋墓壁画——《青龙和白虎》,《月寓》,下秋墓室艺术表现形式是脉相承的,他是两方传统艺r术脉络中注入的新的
主室脊顶壁画(干秋,其毒,羲,阳,黄蛇)等(2)羽化神仙,血液.但楚汉浪漫主义却是,lI~.fk方重理性重实际的艺术形式完全不
驱疫逐牙f』的渲染:如画像石:粱武利王母,草事鼙画…驱鬼网同的思想念和风格,儒家与道教并行不悖,楚汉浪漫主义艺术史
等.(3)历史故事,古平先贤的颂扬:如画像砖一,刑轲剌秦王,_{】国文化艺术的义血脉.
周公辅成王,--A<II彖三上等:(4)世俗生活,自然环境的描绘:如参考文献:
墓壁石刻一一咆厨罔,砖刻一犁田图,弋鹅收扶画像等,汉代艺:lj利单安?7ilJti%~,.李今译.浪漫j.义:昆仑出版社.
术丰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对自己征服世界牛存的歌颂.121李泽尊.美的协程.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2.楚汉绘的特点:汉代艺术没有受儒家功利信条的束缚,]3i李慧.法图浪柽丰义绘:的艺术特征新探:J].山东教育学院,2008
此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伸,人与糟州台演}fJ的丰满的(1).
形象画嘶,掀囱?气魄地展示了个五彩续纷,琳琅满日的世界,返:4彭黻雌:E19n}纪法漫义绘画的特征及其影响[J:.辽宁工程技
个世址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小质的埘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术大学(哲学科学版),2003t1).
?
机的躯体表蚬着的,是人对客世界的f服.泌代芝术题材,作者简介:曾红琳1982J.,西南石油大学机电1:程学院工业设
罔景尽管仃些是如此荒诞不经,逃信,其4乙4.术风侪和美学基训教研拿教收稿日期:2010.03.19
2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