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红楼梦》人物形象
民勤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红楼梦人物形象》
研究班级:高一三班
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
组员:朱晓 刘嘉乐 张嘉骏 詹亚杰 梁瑞泽 甘文天 指导老师:何明宣
研究时间:2013年2月15日——2月25日
【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人物
确定研究方案
翻阅相关书籍,寻找相关内容
统一整理资料
编写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
《红楼梦》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生、命运、关爱的故事,并以一个大悲剧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曹雪芹可谓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了解《红楼梦》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小组决定研究《红楼梦》中人物的形象。
【研究目的】
更深层次地接近《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古老历史。
【关键词】 多愁 敏锐 才学横溢 叛逆 自主 解放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搜集法
林 黛 玉
? 多愁多病身,寄人篱下命
黛玉年幼丧母,后又丧父,只有寄居在贾府。由于
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十分敏感和多疑。虽然贾
家富甲天下,但在众姐妹中,黛玉属于外戚(宝钗虽然
也是外戚,但还有母亲和哥哥,且家道殷实,非黛玉之
能及),因而,时时感到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感。她本身又有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
在黛玉的骨子里是想拥有独立人格的,
可是在贾府她只不过是被接济、被怜悯的对象,这是黛玉最不想充当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造成黛玉敏感多疑的个性。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她进贾府之时就娇袭一身之病。由于体弱多病,进入贾府后又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未进行专门的治疗,所以病根未除,长期积郁,致其心浮气躁,敏感多疑。正如给宝玉看病的王太医在顺便给她瞧病时说的那样“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 ? 秀外慧中性,冰清玉洁情。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内慧外秀。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知道眼看心想,暗暗审视;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的人生目标是理想化的。她不像理智的人,看到花草凋零,会以为是大自然的规律;也不像乐观的人会从花谢想到花还会再开;更不像悲观的人看到花落只会徒生悲伤。她葬花,是为了给花一个美好洁净的结局,也隐喻着埋葬自己的青春;给花一个洁净的归宿,也就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美好的结局。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永远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向人们展露了一个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 虚伪亲情的敏锐,金玉良缘的威胁
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等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前的假慈悲;“薛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等等。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陷渠沟”的人生道路,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标傲世的真实的个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叛逆。“金玉良缘”之说使黛玉一度“情重再酌情。”她急切地想要了解宝玉是不是重视这种“邪说”,并为此深深苦恼,一有机会,她便不断地测量着爱情。她似乎是永无休止地拷问着宝玉的心。宝玉越是着急否认,她便越是怀疑他心里有“金玉”的念头,而当她把笃实的贾宝玉“逼得脸上紫涨”,她又暗自感到内疚,感到痛苦。这不祥之说,为黛玉和宝玉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使他们在大观园里共同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争吵笑闹或沉默使气之中。黛玉自视清高,不与凡尘众姐妹为伍,因此知音甚少,倾诉衷肠的对象仅宝玉一人。怎耐宝玉又是一个“情种”,四处寻花问柳、怜香惜玉,让她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只好紧锁闺房抚琴自叹,暗自神伤,以泪洗面。更有她喜欢宝玉,自己不便说,宝玉不明白,又找不到人替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因此,一腔心事只能暗藏在心里,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寄于诗词中,她的“桃花行”、“葬花词”等都是她身世、性格的真实写照。诗中篇篇孤独,字字寂寞,正值妙龄的女孩子是何等的身单影只呀!这大概也是黛玉对宝玉喜怒无常的原因所在吧。真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 才学横溢,心性甚高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抚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嵌怜咏絮才”、“冷月葬花魂”,则是将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
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
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
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
是通过她的诗人气质和诗作表现
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
钗远远高处于众裙钗,在博学多
识方面,她可能略逊宝钗,但在
才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
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确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的好,
是因为她具有极其敏感
的感受力、极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
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
是,她能够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
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
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
尤其是“娇羞脉脉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
海棠神态的描摹,又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刻心铭
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
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
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
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
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
她身世的漂泊和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
“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
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
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
心?”“孤标傲世诸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
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她的《葬
花辞》,是其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
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
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的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时时刻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耐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 钟情诗书音乐,反思礼教异化。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中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清贵之家”,官僚的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把这个独生女儿提到男子的待遇抚养,从小便教她读书识字,爱之如掌上明珠。她有着一段比较娇惯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
由于
她母亲的早丧,清贵的官僚家庭,没来得及对她进行更多的阶级教育,也没有来得及让她充分感受那一社会给女人所规定的一切,而是只给她终身留一个空洞而温暖的回忆。她进入贾府后,也没有人教她怎样做人或是读书,在她的身上,竟形成了一段教育的真空,因此,她才得以保持率直、纯真的性格。黛玉博览群书,像李白、陆游、陶渊明等人的诗她都熟读成诵,这些诗人大多品行高洁、性情恬淡、与世无争,黛玉喜欢他们的诗,因此在性情上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再加之她又喜欢音乐,音乐能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所以,黛玉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方静土,由此形成她率真的性格。 坚贞的爱
情信念,自由人格的卫护。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是一种新型的,
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
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
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
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
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她
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
使黛玉十分痛苦,一次次“还泪”。她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
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
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林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永远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林黛玉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叛逆精神。她的选择是绝对的,要么是零要么是全部,既然最终要分离还不如不相聚,既然花要谢还不如不盛开,即使理想不能完全实现,也决不委曲求全。她用这样的标准要求一切。她将自己的一切投入感情追求,同时也要宝玉和她一样专情于他们的爱。黛玉对当时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决不妥协,如果得不到完整的爱,她宁可不要一份残缺的感情,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坚持自由人格的卫护。爱情只是林黛玉人生理想的一部分。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自由,人格平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贾 宝 玉
? 身于凡世俗尘,欲求一方“宁静”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实就是说他不
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
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
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
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
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
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
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
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
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宝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贾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研究结论】
贾宝玉是贯串全书始终的人物。根据考证,这一形象中,有作者的亲身体验。贾宝玉生长在贵族之家,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束缚他的家庭,充满叛逆精神。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生活在下层的女性饱含同情。
林黛玉这个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弱女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所扼杀。
【研究心得】
阎旭君:
《红楼梦》即使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中国封建社会下,女性的不平等已有千年,仅有曹雪芹看得出来,那是因为他对女性的尊重。所以他写了《红楼梦》,贾宝玉眼中的悲剧世界。我想,这也是世人喜欢《红楼梦》的原因之所在了。
朱晓:
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和性格解放,这是现代青年才具有的权利,他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注重男女平等。这是在当时社会下极其罕见的,使我想到许多具有超前意识的艺术家,思想家,他们在自己所处社会中不被人们所理解,而后世却倍受人敬仰。我觉得这是尤为可赞的。他坚持自我,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解析》
范文二:红楼梦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
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
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
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五)皇室人物:
男九人,女六人。宫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医生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九)外国人:女二人。(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有人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如下: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范文三:红楼梦人物形象
1(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答: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2(请用三个四?宇短语来概?括晴雯的性?格特征。
答: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
3(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答:?善良的老人?家门?勤劳的劳动?者。?热心的好心?肠。?智慧的公关?师。?幽默的老太?太。?率直的好脾气。?乐观的生存者。(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4(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答:温顺乖巧,善解人意,清醒自尊。
5、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
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可谓“
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f
6(读《红楼梦》判词,猜猜都是谁?。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绮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
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答:?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秦可卿。
7、说说探春、宝钗、黛玉、元春的一个?故事
?探春勇斗赵?姨娘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第五十六回?)
?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回?) 。
?探微恙互看?金玉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元春省亲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范文四:《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颠峰之作,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其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与着密切关系,据研究者统计,《红楼梦》小说人物有名有姓者达四百八十余人,其中塑造得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也有几十人,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红楼梦》人物形象外部描写的真实性。
《红楼梦》中人物多为年轻女性,个个美丽动人,我们先从贾府的小姐说起,贾府小姐的排行老大的是贾元春,书中没有对她容貌的正面描写,但肯定美丽,否则不会选为贵妃,我们就从老二贾迎春说起。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我们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是一个观之可亲的少女形象,但作者同时却也写了迎春外貌的不足:肌肤微丰,迎春性格内向,喜静不好动,皮肤下蓄积了脂肪,所以身材稍胖。我们下面再看大观园中的另一位小姐,史湘云,史湘云性格开朗,爱大说大笑,作者对她非常喜欢,亲昵称她为“憨湘云”。这里说的憨不是痴呆,而是指少女的娇憨,单纯。但作者却也写了这位美丽可爱姑娘的不足:咬舌子,她叫贾宝玉二哥哥为“爱哥哥”。《红楼梦》的下层丫环也是非常美丽的,例如鸳鸯,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身材苗条,脸形好看,头发乌黑,无须用潘婷、海菲丝,鼻梁高挺,非常漂亮。以至贾府统治者老色鬼贾赦年过花甲还要逼迫她去做妾。但她也有缺陷: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通过以上 三个例子,我们看到,《红楼梦》描写书中美丽可爱的姑娘时,总是要提及她们的缺点的,这是符合生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真正美人总有自已的缺陷,比如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也不例外,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但她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缺陷,西施长着一双大脚,所以是长裙落地,昭君溜肩,所以常穿有垫肩的披氅,杨玉环不仅胖,而且有狐臭,所以要到华清池去洗温泉浴。凡是活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写这些年轻女子的缺陷,不仅无损她们的美丽形象,反而让人感到真实。以上举的例子都是关于女子外部描写,下边看对男性的描写。生得腰圆背厚,面
这个人可谓是相貌堂堂,仪表轩昂,好象有一身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正气。这人是谁呢,他的品行到底如何呢,是否真是清风高节,让人仰止敬服呢,这人是贾雨村,徇情枉法品行低劣他为讨好薛家、贾家,铺平自己升迁之路,他徇情枉法,让 徇情枉法 品行低劣
无辜的冯渊白白被打死,而让行凶者薛蟠逍遥法外,甄士隐对他有知已之恩,他品行恶劣,本靠投靠贾府获得升迁,应天府五品知府,在贾府逢难时,他不仅不去营救,反而要落井下 石。虽然贾雨村人格低劣,卑鄙无耻,但《红楼梦》并未象以前的小说那样,将这个人写得獐眉鼠目,贼眉鼠眼,外形猥琐,反而将其写得一表人材,这也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品格的龌龊不会写在脸上,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还是个美男子。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看出,《红楼梦》描写人物不是脸谱化,而是力求符合生活真实,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好人全好,坏人全坏传统描写方式,这也是塑造人物成功的原因之一。《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否仅仅停留在外部描写的真实性这个层面上呢,不是的,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成功更表现在其追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薛宝钗。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的人物之一,清朝人邹弢和自己友人评价薛宝钗和林黛玉孰优孰劣时发生争执,“一言不合”“几乎老拳”,结果两人誓不共谈《红楼》。薛宝钗非常美丽,脸如银盘,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宝钗聪明富有才情,宝钗精通诗琴棋画,大观园历次结社诗会,她和黛玉伯仲之间。她有持家的才能。宝钗早年丧父,而哥哥薛蟠是混世太宝,薛家一切事都靠她主持,薛姨妈有什么事都和她商量。王熙凤有病,她帮助李纨治理贾府。她温柔敦厚,同情体贴他人。大观园诗会轮到湘云作东,湘云父母双无,靠婶母过活,用钱不方便,宝钗用自家螃蟹、茶酒、水果帮她作东,她对贫寒姑娘邢岫烟处处体贴照顾。她的宽容大度主要体现在对黛玉的态度上。林黛玉可谓把宝钗作真正的情敌来看,多次嫉妒挖苦她,处处针锋相对。但宝钗对她宽厚为怀,对她十
分关心。春分秋分之际,黛玉身体虚弱,必犯嗽疾,宝钗从家里给她带来燕窝,给她保养身子。但我们也应看到薛宝钗的另一方面,她藏愚守拙,克己复礼,从不表现自己的真实意愿, 如在她过生日时,她总时揣度贾母的喜好来点戏,来吃食物。对待男女感情也是这样,她对才貌兼备、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贾宝玉内心并非毫无波澜,只是她恪守礼教,把这种感情深深地压抑在心里,不让爱情种子萌发。这让我们感到她有城府。她自觉地用礼教规则待人接物,有时让我们感到她的冷漠和残酷。金钏被王夫人羞辱后跳井自杀,她说金钏是不小心自掉下去的,若是真因王夫人辱打而跳井,那她“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若是王夫人实在过意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当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失踪时,连薛蟠这个混世太宝都为之可惜,痛哭了一场。而宝钗听后却并不在意,说这是他们前生命定,让薛蟠去忙正事,而薛宝钗说的正事是什么呢,是酬谢酬谢跟着薛蟠做生意辛苦一场的伙计是她所说正事。
《红楼梦》中不仅那些主子小姐性格复杂,连下层丫环也是如此。袭人,是贾宝玉身边 的一个丫环,她身上即有着中国东方女性温顺贤惠善良的一方面,当宝玉乳妈排挤她,晴雯讽刺挖苦她时,身边的姐妹嘲笑她时,她都竭力容让。她照顾宝玉无微不至,认劳认怨,比其他丫环细心、周到。春燕的干娘闹事被撵,求情时“袭人又早心软了”。但她身上又有着世故、工于心计的一面,她希望能够出人头地,而做宝玉的妾是她一生“争荣夸耀”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的,是她和宝玉初试云雨情,但却又到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诬陷他人。以后抄检大观园,晴雯被逐,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即便《红楼梦》一些出场不多次要人物,也都表现了出了复杂的性格。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她即有历经世事磨练所形成的狡黠、贪占便宜的一面,另外也有农村老太所有幽默、开朗、厚道的一面。
可以说,《红》人物性格是复杂的,血肉丰满的,是立体圆形的,而非扁平的贴标签式的人物。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那么,《红楼梦》中人物为何能表现如此复杂的性格,她们的性格这样复杂,我们为什么仍又感到她们仍然是可亲可近的呢,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三方面,
《红楼梦》人物人性的写实性
王熙凤 美丽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精明能干,把贾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作者在描绘王熙凤这一形象时,写她美丽精明强干的同时,也如实地描写了她的心狠手辣,尤其是驱除尤二姐,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下面我们对她的这一行为进行分析。
王熙凤要驱除尤二姐,最终目的是维护她的地位。我们先从王熙凤的地位说起。古时女人有地位,一般是借助丈夫,夫贵妻荣,王熙凤在贾府中当家管事,地位显赫,是不是借助丈夫贾琏呢,不是,只是她突出的才干使她受到贾母的宠爱。她丈夫贾琏贪图享乐,无所作为,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淫滥好色,不仅淫滥好色,而且由于王熙凤限制他到处偷情,他对凤姐恨之入骨,在与鲍二家的偷情时,偷娶尤二姐时,都流露了盼望王熙凤早点死掉,以便纵其淫欲想法。夫妻情薄、丈夫厌烦、所嫁非人,这对王熙凤来说应是人生一大不幸。
王熙凤要想筑固并维持自己的地位,她丈夫贾琏是靠不上了。那么她有儿子吗,没有,这对王熙凤来说又是人生一大悲哀。凤姐嫁给贾琏几年以来,只生一女,并无子嗣。在当时,无子是“七出”之首,虽然凤姐在贾府中位高权重,上有贾母、王夫人宠爱,下有奴仆俯首听从,处境不至于此,但这是她的潜在祸患,是她的一大心病。凤姐这种担心并非多虑,事实上,按照《十二钗》判词,王熙凤的命运是“一从二令三人木”,正是被贾家休掉的。一旦贾琏娶妾生子,她的后半生只能任凭他人宰割,这是王熙凤所不愿看到的。正因如此,她百般阻挠贾琏娶妾,在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对她来说不啻晴于霹雳,致命一击。
下面有两段话,请猜测其出处:
但尽管这样,她仍决定接回尤二姐,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她被迫的,在当时的社会,男子三妻四妾是得到社会认可的,王熙凤又偏偏没有子嗣,贾琏纳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凤姐没有子嗣,这对争荣好强凤姐来又是多么无奈啊。但不管怎样,她要被迫要接受这样的现实。这同时也是她的精明之处。凤姐的精明就在于她对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贾琏偷娶行为无异于把凤姐的缺陷与限制贾琏纳妾的妒妇行为公开,这把王熙凤置于不利的境地,所以她接回尤二姐,就是由被动变主动,把丈夫被迫偷娶的事实变成自己替夫纳妾。可 这对凤姐又是多么无情的折磨啊~她对丈夫的妾尤二恨之入骨,不仅不能理直气壮把尤二姐赶走,还不得不低声下气,强作欢颜;她气得“浑身乱颤”,还得笑容满面地领着尤二姐拜见贾母。她在亲自去接尤二姐时,说了番让人动容的话,“奴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也愿意。”(第68回)这番话固然是用来欺骗二姐的,但如果王熙凤对局势不加以控制,她将来的真实处境会的确如此。内心的焦虑与惧怕,使凤姐在描述自己未来的处境时表述得特别动情,“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那眼泪并非完全伪装,没有子嗣的悲哀,被丈夫厌弃的痛苦,自己平日苦苦经营所遭受的委屈,都化作了此时的泪水,尽情地流淌出来。正因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才深深地感动了尤二姐,使尤二姐上了当。这个有着同情笔调细节描写,使读者对这个一向刚强的王熙凤不禁产生怜悯。让我们体会到,凤姐不仅仅单纯出嫉妒,而是有她难以言说的苦衷与辛酸。
总之,《红楼梦》在如实描写王熙凤这样令人发指的恶行时,没有站在社会道德立场判她的行为,而是从人性出发,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同情她的处境,理解她的动机,揣磨她的复杂情感,王熙凤也就不再是简单的心狠手辣的妒妇形象。这也是我们读者“不见凤姐想凤姐,见了凤姐恨凤姐。”对王熙凤又恨又爱的原因。俞平伯先生评《红楼梦》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作者曹雪芹对于十二钗,一半是他的恋人,但他却爱而知其恶的。我们说,对于书中其他女性人物,也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以道德的立场单纯评判她们的行为,如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宝钗的城府世故,书中的人物才塑造得如此真实、复杂,但又让人喜爱的。
结语:《红楼梦》以尊重和同情的态度塑造了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的女性群像,这是其塑造人物最突出成就。这在以前的四部长篇小说名著里是没有。
范文五: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第二次修改)
程海艳 20101811008 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工程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运用了现代心理学分析性格的方法,通过专家学者的分析及作者的浅谈,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做了一个具体的分析,剖析林黛玉的性格悲剧及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及冷月葬花魂的命运悲剧的必然性。分析出了林黛玉的抑郁质性格形成的偶然与必然,及悲剧性格造成的宝黛悲剧和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关键词: 林黛玉 悲剧性格 宝黛悲剧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的判词。这也是曹雪芹先生对林黛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林黛玉的性格悲剧有宿命的情痴,自卑多疑、小性儿的抑郁性格,孤僻、敏感,也有纯真与善良。
哲学中讲世界上的所有事都是时间的偶然与历史的必然,所以林黛玉的性格悲剧也是有其自身和当时社会的原因。
宿命的情痴
曹雪芹先生为林黛玉塑造了一个悲剧性格,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文章的开篇,曾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还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曹雪芹先生新颖的杜撰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也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时,指引他的有四大仙姑,其中,林黛玉便是其中的痴情仙姑,在曹雪芹的写作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便是由于痴情而起。从而才有了她们的悲剧,因为封建时代主张的是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的自由爱情是会被扼杀的。
抑郁性格的原因
从精神医学来说,情绪波动与环境因素有关。 一个素质正常的人在遭到的突然的强烈的精神刺激时,如亲人死亡、家庭巨变、失业或意外事故时,也会产生情绪抑郁,这种抑郁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这种抑郁反应仅持续不长时间就会消失。但如果一个人无法从一生遭受的苦难中走出来,便形成了抑郁质性格。
她天生就是弱者,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好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又因林黛玉从小并无兄弟姐妹,其父林如海是世袭官员,并无儿子,所以从
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充当男子,又兼聪明秀丽,颇具才华,这就形成了日后的孤标傲世的性格。因为她是家中的小姐,但又与其他人不同,他有先生教她读书,写字,她小时候的生活并无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从小便不喜功名利禄,但又由于少年丧母,不久其父也去世,这就又造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她来荣国府时就谨记母亲的教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所以凡事小心,步步留心,时时提防,恐被别人耻笑了去。但由于寄人篱下,再加上远离家乡,父母双亡,所以她会有多疑,小性儿,多愁善感的抑郁型性格。
进入贾府后的孤僻、敏感性格
在荣国府这个是非之地,主子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笑里藏刀。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就连有些奴婢也是趋炎附势,奉承拍马明争暗斗。林黛玉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里,不得不加之林黛玉无财无势,体弱多病,性格中又增添了“自卑”的情绪。而这种与她“自傲”为一面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剧烈的内心冲突。所以,她用自傲来掩饰她的自卑,来顾及她的自尊。所以,送宫花时她会耍小性儿;史湘云比她作戏子时她又会生气。葬花时她又会落泪,与宝玉闹矛盾时,她又会折磨自己。当她生病期间听到一婆婆骂自己的外孙女时,她却差点晕过去,她知道虽然是在自己舅舅家,但毕竟不是自己家,吃穿用的全是别人的,他会不自主的产生小心谨慎,多疑敏感的性格。
她的自卑与敏感,多疑与叛逆,小性儿与孤傲,其原因在于她所处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个体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寄人篱下,她感觉低人一等,处处小心行事,看别人脸色行事。另一方面,她又是大家闺秀,自然与其他人不同,身上自然少不了孤傲之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与林黛玉身上,便造就了她的孤僻、敏感的悲剧性格。
林黛玉的纯真、善良
虽然林黛玉性格看似孤僻,但她其实最有同情心,她最善良。她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让读者感动。当紫鹃试探宝玉时,黛玉虽然教训了紫鹃,但还是可以看出紫鹃对黛玉是一种少有的对主人的真情挤兑他们爱情的支持。而黛玉对紫鹃也是亲如姐妹;史湘云拿她比戏子,她生气只是因为宝玉心里玷污她,后来又和湘云说笑去了;而薛宝钗有一回正好偷听见小红和一丫鬟说悄悄话,她却装作找黛玉的样子,让丫鬟们误会了黛玉;香菱学习作诗,宝钗讥笑他,不愿讲解。黛玉却不厌其烦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黛玉不厌其烦,她给香菱讲解诗歌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看,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
现代红学探佚的林黛玉结局
《牡丹亭—离魂》正是林黛玉的缩影。也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所以晴雯之死也暗示了黛玉的悲凉结局。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此时的黛玉已日趋成熟,也越来越趋近于对禅意更深的了解。她开始领悟生活,对自己和宝玉的爱情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耍小性儿,而是很理性的和宝玉交心。
现在有很多学者赞同黛玉冷月葬花魂的结局,他们更赞同正是由于向王夫人、赵姨娘诸如此类的人的误解,所以黛玉会选择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其实晴雯是黛玉的副本,晴雯被冤死的结局也是黛玉的侧影,照应了“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花落水流红,万艳同悲。
我不赞同高鹗给黛玉的结局。我很赞同探佚的黛玉结局。这可以从黛玉的诗中看出来。大观园的中秋之夜。凹晶馆前,人声寂静,幽幽笛韵,皎皎月光。两位客居贾府的少女──史湘云和林黛玉,触景感怀,临水赋诗。史湘云俯首长吟“寒塘渡鹤引”,林黛玉仰面悲歌“冷月葬诗魂”。“冷月葬诗魂”。这悲凉的诗句,预示了这位诗情洋溢、孤苦无依。她最后在别人的误解中证明自己与宝玉的清白,所以有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结局。
二、悲剧性格引发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叛逆性格,相同的理想性格。他们在开篇就被写成神奇的“木石联盟”.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又由于抑郁质性格的人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压抑,郁闷沮丧,整日愁眉苦脸,高兴不起来,易于哭泣。林黛玉的猜疑也造成宝黛爱情的绊脚石。
贾宝玉是林黛玉唯一的意中人。这在封建社会里,对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来说,无疑是一巨大的精神依托。但封建的伦理纲常,又成了实现她美好愿望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她和贾宝玉之间,又插进个薛宝钗,加之林黛玉本性多疑,有嫉妒心理,便常常任性怄气,自已折磨自己,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增添了许多伤感。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然而,封建势力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爱情,注定会充满艰辛与坎坷。在金陵十二钗林黛玉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虽然他们的爱情有贾母和王熙凤这一类人的保护,但形如贾政、元妃、赵姨娘之类的人还是占相当一大部分,在这样的封建势力下,他们这种自由恋爱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他们的爱情悲剧在封建势力那样的环境中注定是要毁灭的。
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是悲剧,曹雪芹先生用还泪之说来来铺设悲剧氛围。之后虽然他们耳鬓厮磨,一块儿读西厢记,一块儿葬花,但又因为有金玉良缘之说,薛宝钗和史湘云的出现,让本来就多疑的颦儿多了伤感,多了误会。
三、悲剧性格造就了林黛玉的横溢才学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林黛玉的美体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是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林黛玉的诗人气质是从小就被培育成的,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的对事物敏感的性格,也由于这种对生活细心,精心的性格,所以曹雪芹先生用自己的才学给林黛玉裹上了诗人气质的外衣。
也是由于她的叛逆性格,她什么书都读,因此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而且能精确剖析;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林黛玉有着古代才女一样的气质与内心之美。有李清照写诗的风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是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的体现。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都被称为下凡的仙女儿。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独竖一帜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也是林黛玉的形象的描写,她不像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黛玉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她喜欢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喻,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看似写花,实则在写自己,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她真实命运的写照。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诗,对于她来说,是她生命的全部。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达她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四、我对林黛玉的认识
黛玉用他对一个时代的反抗来要求自己,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前辈的作品和被封建礼教所禁止的爱情元杂剧,她是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诗的艺术世界。
林黛玉的美不仅体现在她的如花似玉的外貌,更多的是她的精神之美,她的爱情,她的诗,她的对生活的感悟。这位潇湘妃子用尽她的一生来爱,来写诗,来还她的眼泪。我们要想更深刻的了解她,就需要从她的性格、爱情、精神世界层面去真正的了解她的形象。林黛玉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她的形象之所以让我们终生难忘,是因为她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毁灭,黛玉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朽的光辉形象,她的悲剧唤起我们的惋惜和痛苦,激励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梦想,并坚持它。
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正是曹雪芹先生的没有结局,让红楼梦多了份朦胧美,给了我们太多的遐想空间,黛玉的形象,黛玉的美,体现在了很多方面,她的形象在世人心中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位诗人的心情之旅。凸显了一个时代,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与此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历经世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