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学校管理信息化
学校管理信息化
学校它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理想和追求的起点;无数儿女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更体现出学子们未来的卓越与辉煌。当前,信息化是一种浪潮和趋势,信息技术已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普及和推广是大势所趋,学校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学校信息化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效率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等具有深远意义。
一、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平台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熏染,能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这需要加强各方面的领导。我们要争取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本着为国教子,科学教子,教子成才的态度,一定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并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使学校发展向纵深方向跃进。下大力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与计划,使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普及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有敬业,乐业,专业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形成严谨扎实,勤奋的教风,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另外,要注重吸取先进的教学思路。学校要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教师,使他们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本岗位业务水平与能力,培养成为“用得上,留得住”的新人才。把孩子调整到一定程度基础上使他学会感恩做人,在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课堂学习方面的教育,学生就容易快速成才啦!
第三、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计算机课的教学也会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技能,为步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教师间资源共享大有益处,教师的课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对大屏幕的内容迅速浏览从而做出思考,再加上课上教师的启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会促进课堂气氛的浓厚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感到学的多,时间过的快,轻松自如,学生每天都快乐地学习,他们也幸福地生活着。基于上述我校对教学资源的整理,应用与共享等开发研究之后,学校领导又将学校各教研组成立学科教研组,进一步研究教学,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展开“学科共研”竞赛,评出大赛一二三等奖,然后对获奖教研组进行全区展示,反馈教研成果,每周各科都有一节课在学校公开教学展示,教务处及时查各组参加听课人数,并在第二天信息公布和揭示板公布,同事作为评选教研组的依据。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学校各科周周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有个案设计与作业批改评比;有听课记录评比;有公开课全程考勤量化评比等诸多内容对教师的考核。
三、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沟通
学校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家校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了解社会对学校的办学反响和评价,便于学校改进工作,为了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和理解,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讯平台和通讯运营公司通讯平台进行通信联络,这既能加强学校内部方方面面的沟通,也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便捷的联系。师生在校活动是离不开消费的,运用好校园一卡通系统,能方便地、高效地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好良好的服务。
四、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
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因此,我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广播网、监控网、网上阅卷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数字化校园硬件、软件系统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教师创建高效课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高效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提供充分的交互性,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共同学习和个别学习以及学习互动能自如运用,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趣,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也有不少学校在上述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但真正将上述各个方面的系统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开放的、实用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还很少。我校经过慎重考察、认真研究,将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确立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因此在学校管理信息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范文二:学校信息化管理
学校信息化管理解读
教学和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部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开拓性的课题,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对学生和社会的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教学管理方法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出对现行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实现教学管理的优质高效。教学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相比,在信息获取、加工、反馈、互动、交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充分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创设教学管理的优良环境,使各种教学管理资源、教学管理要素和教学管理环节,经过组合、重构、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结构转变为以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过程优质高效的目的。
2、促进教学管理的公开化和民主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促进教学管理方法、手段改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创新,给教学管理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教育教学管理形成数字化、开放化、民主化的学校教学管理新格局。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家长、教职员工和学生发布信息,实现“校务公开”,让家长和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僵化的管理模式,促使公众参与和监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3、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管理信息。教学决策来自于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掌握,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随时随地为学校领导提供教学方面的各种信息,也便于学校的各项决策能及时发布和执行。
4、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互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能促使教学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操作模式的形成,使日常教学管理、考试、作业批改和班级管理
等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和互动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信息数据层层传达及教学资料手工存储的模式。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交流性,节省了大量的管理上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历史数据的储存、查询及使用提供方便。 二、目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滞后。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在教学管理上,习惯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反馈和交流;在管理内容上,没有从教学工作的各环节出发统筹兼顾;在建设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容易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被动和滞后。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算机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及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资金投入较大,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较大的经费投入,硬件和软件建设都不太符合要求,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含量不高。许多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较慢,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信息化管理仅局限于学校财务管理和成绩管理,其他大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考试、办公等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多媒体网络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教学管理效率低,管理手段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
4、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目前,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甚至包括学校领导的信息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理念和行为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处理、反馈、联系和发布等工作仍沿用手工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素质建设迫在眉睫。 5、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教育管理信息化在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给有意攻击网络系统安全的人增加了攻击的机会。管理系统的及时、快捷、共享是信息化的一大优点,但也是网络安全的漏洞,就目前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看,学校教学管理系统遭受人为破坏和黑客攻击的现象比较普遍,给教学管理信息化建
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的学校由于教学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干脆放弃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而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值得重视。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服务习惯和指导原则。要根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制定规范、严密、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要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充分吸收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途径。
2、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必然产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核心内容,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各校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实践实训信息、教学档案信息、教材信息等。 3、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技能,具备对教学管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具体来说,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是发布、获取、评价、存储、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能了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操作流程,还要具备计算机的维护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 4、将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整合,两种管理模式互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必须体现人本化,尤其是教学管理更应该体现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怀,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产生的管理效果是现代网络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将信息化教学管理和传统教学管理相结合,能促进两种管理模式的互补,达到更满意的管理效果。
范文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学校管理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是将学校做精做强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水平,笔者结合本校的一些做法,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更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德·博夏德(Peter Borscheid)在其名著《为甚么我们越来越快》中,强调“社会发展的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影响到管理、生产、交往与学习等方方面面,波及到所有追求更快、更广、更高的领域。”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校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依托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方面,学校校长和行政成员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要到位。在这方面,我校定位明确:以信息化引领学校教育现代化。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要求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校长和行政成员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二是带头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三是带头制作课件,建立个人博客、个人网站并经常性地加以维护;四是带头参与信息技术的科研工作,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研活动等。
另一方面,全体教师要有强烈的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意识。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人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必须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只有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爱用、想用、会用、用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我校将教师在信息化这方面的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引领教师更新理念,积极使用。学校以“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要求,按照“按需培训,讲究实效,分级负责,形成团队”的原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使所有教师树立现代教育信息化观念,具有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和教学需要的信息技能。现在,学校全体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能利用网络搜索资源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100%的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只有真正具备了高水准的专业化素质,教师才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以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教师,其专业化程度更高,更能赢得专业的尊严。
二、围绕科学实用性目标 架构信息综合化平台
要让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处于高位状态,学校应围绕科学与实用的目标,架构三套信息综合化平台:即网站系统、应用系统、保障系统。
1、网站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学校网站、班级网页、个人博客。我校做到了“学校有网站、班班有主页、个人有博客”。
我校的“门户网站”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更新迅速,点击率和应用率高,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对内管理的主要窗口。除了通知、新闻外,还设置了交通安全、家教专栏、班主任平台、教科研栏等,开展网上教学研究与交
流研讨。学校的主题网站荣获顺德区校园门户网站评比二等奖。
“班级网页”建设是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之一。我校通过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然后在校内进行推广,将“三人行”这种新型的网络沟通形式引入到班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并重点推进,从而形成了具有扁滘小学特色的“班级网页”文化。为了让网页更好地服务班级的教育教学,学校还举行了“班级网页”评比活动。其中:一(1)班、二(1)班、三(2)班、四(1)班、五(2)班、六(1)班的班级网页评为一等奖。
“个人博客”是教师个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时总结、反思教学经验,交流先进教育理念、研讨教学问题,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个人博客。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将博客主要设立“读书心得、互助社区、网络教研、家校联系、教学反思”等专题。学校不定期开展评比,从发文数量与质量、访问量、评论数等方面评价。教师的博客参加街道比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7人。
2、应用系统:对内主要是做好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设计、优秀训练题等。对外,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我校与结对学校——容边小学实现教育资源网上共享,建立了能供两校共同使用的质量评测监控系统。
应用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应用于学科教学,让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应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解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疑难,引领教育信息化沿正确方向发展,学校应重视课题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承担了基于信息化的省级课题研究:一是省电教馆立项的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策略的研究》;一是省教研室立项的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小学生习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究》。由于研究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信息技术成果。
3、保障系统:要用好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化在学校的推行,保障系统的建立必不可少。如:主机房、专用教室设备清单、工作日志等文档的建立以及设施使用和维护管理、机器使用与保养、系统运行与维护、防病毒、数据备份等制度。要安装上网审计系统,每月出一份校内上网分析报告。
我校积极实施《校园网管理制度》,加强校内计算机的应用监控,杜绝了教师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炒股等不良现象,严禁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散播不实消息、谣言等。主控室努力提高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FTP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对校园网内计算机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三、落实校园无纸化办公 促进学校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林君芬博士强调:“资源不会产生效益,只有人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出效益。”同样,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充分运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最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数字化管理,达到最优化的管理效能。
1、 依托校园网络,落实校园无纸化办公
学校以行政管理信息化为先导,从每周工作安排的发布开始,一项项任务
的落实,逐步过渡到依托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来进行督导、管理。学校的各类通知、学习材料、相关文件、校园新闻等,都在学校门户网上发布。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包括教育教学、校务、后勤等,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所有的公务都在校园网上能及时找到,管理高效、有序。
由于行政带头并习惯使用校园网,无纸化办公便得到落实。
2、 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
学校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发挥各大管理系统作用,提高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水平。学校对教育信息中心二期工程十大应用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教学仪器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系统、邮件系统、“校讯通”系统、资源库系统)能较好地使用。在顺德区统一平台上实现各办公环节和信息传送的完全网络化,实现办公电子化、通讯网络化、管理数字化。
管理的数字化,最终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电子备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考勤系统等涉及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模块,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为方便教师的工作,学校架设了专用的FTP服务器用于资源共享。
3、依托自主开发的网络系统,达成校际资源的共享双赢
学校在学生学籍、成绩管理上有自己的特色。除用好区信息中心的学籍管理外,学校门户网站还细化“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档案、成绩管理一条龙。此外,学校还自主开发与容边小学校际协作的“学生质量调查管理系统”,实现了两校管理自动化与网络化,共享双赢。
由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切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全面数字化。
四、强化资源合理性运用 倡导课堂信息化教学
分析目前的学习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班级授课制;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圈子”学习;三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体学习(个性化学习)。但不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教育最终需要落实到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丰富资源库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资源库内容的丰富与合理运用是关键。我校的资源库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区电教中心的资源库内容;二是学校购买一些教学软件、资料,如教学素材,音像资料,录像课光碟等;三是教师自主开发一些课件,建专题网站。目前已建成比较有特色的专题网站有《谢老师教语文》、《校园IT网》等。每学期组织教师自制课件评比,参评的课件在资源库中共享。另外,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高度适用性的“论文”、“教案”、“素材”、 “试题”、“案例”等资源进行动态资源分类入库,力求简便易用。
倡导电子备课。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模式中解脱出来。电子备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将统一存放在学校FTP校内资源库,以便共享。我们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学校特色资源库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综合运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备课、资源与网络化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
实现信息化教学。扁滘小学平台的使用率达到100%,教师能熟练应用
多媒体电教平台,应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各类软件、课件),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化的今天,要促成学生由班级授课学习向基于网络的“圈子”学习和个体学习发展。在这方面,“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值得推崇的。我校邀请电教中心张英华副主任做学术报告,请进修学校章焕东主任指导,教师参加顺德区“英特尔?未来教育”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求精神。
目前,我校全部电脑已接入INTERNET网,全体教师及四年级以上学生能正确在网上查找与下载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我校在三楼图书馆里也设有电子图书阅览区,学生可以在电脑查找并阅览自己爱读的书。
五、借助家校互动性平台 实现家校一体化沟通
网络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借助家校互动平台的运行,实现家校近距离沟通。
校讯通,是沟通家校的最好的平台。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到家长,学校应大力倡导家长使用“校讯通”。
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校讯通的应用,力争有更广的普及率。学校与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告知学校的有关安排,提醒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项。由于推广与管理得力,学校一位校讯通管理员被评为2010年度顺德区新校讯通应用先进管理者。
学校门户网在家校联系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的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比如,二(2)班黄彩凤的家长容春梅写的《有张有弛 文武之道》很有水平;四(2)班吴子杰的家长霍瑞珍写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深受大家的欢迎。此外,在网站上设立“互动区”,让家长自由发表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与体会,效果好。
班级网页是沟通家校的又一好平台。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对小孩对班情的了解更直接,更具针对性。
我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开放日,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也将“教育信息化”的知识辐射到社会。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跨上新台阶。
范文四:学校信息化管理方案 学校信息化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1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2)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校园社区、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实训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
2
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
3
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
4
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职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 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五)不断加大硬件投入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电信光纤接入,100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配备进行教育教学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年度推进计划
1.2011年推进计划:
(1)达成指标:
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校园网的设备,
5
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学校的网站初具规模,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具体措施:
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淘汰一批老旧无法使用的设备,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育教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始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开展教学课件的评比、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上级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科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
2.2012年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
6
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2)具体措施: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基本达成,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保证24小时不断网。完成OA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教务、学籍、后勤、智能排课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实训管理信息化等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使校园网站在校园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新校区建设的目标,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体教师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
7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累本校的教学精品课例,以点带面,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
3.20@@年推进计划:
(1) 达成目标:
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制订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创建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
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网站建设多元化,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尝试
8
开创“网上名师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开设、发展特色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信息技术论文比赛赛、信息化大赛等活动。
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
9
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今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将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全年计划,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
-----------------www.92to.com--华丽丽的分割线------------------
1、开放性网络系统是学校信息化所必需的基础平台。
为了实现整个学校的计算机互连和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必须采用基于internet开放式体系结构。开放性好的网络系统可以让学校自由选择网络产品,能保证系统之间的可连接性、相互可操作性,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使得学校在应用和设备上的投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先进性和可靠性原则
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各类数据、网络系统必须具备数据高速传输和处理能力,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较高的吞吐量,因此网络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计算机网络要想发挥出它的作用,必须有建立在它之上的应用系统。这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网络就象路,而应用系统就象车,只修路但没车跑,路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必须跟据
10
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应用系统。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数据信息的发生是不定时的,要求网络系统必须长时间的运行。强调培训:老师是校园网的使用者,老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校园网使用情况。培训一定注重实效,而不能走过常培训计划要科学合理,注意老师的反溃
3、安全性和可扩充原则
在校园网络中,因为有大量学生的学籍信息和家长情况,所以,网络的安全性尤其重要。为了确保网络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正确,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提供多个层次的访问控制。
4.标准化原则
关于教师办公室电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为满足.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需要,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经研究决定,对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为充分发挥其作用,用好、管好电脑,特作如下规定。
(1、)电脑是学校贵重的教育教学设备,办公室的每位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维护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各办公室的负责人是本办公室电脑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每天早上要及时浏览学校主页,重点关注“本周工作”和“学校公告”栏目。
(2、)计算机内不得装有游戏程序,电脑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时间内使用电脑不准做与此无关的事情。禁止上网聊天,禁止访问黄色、反动等不良网站,禁止玩电脑游戏,
11
禁止观看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光盘影视和网上影视,禁止教师子女使用学校电脑。以上情况,发现一次扣款10元,并纳入考核之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 3、)教师使用电脑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不准删除、改名、移动系统文件和他人有用的文件,不准使用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u盘,不准私自对计算机进行开箱拆装。坚决禁止使用中热插拔内外设备(包括插拔电源开关机)。凡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定要求操作,造成硬、软件损坏,给学校、教师造成损失的,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罚。
( 4、)各办公室电脑管-理-员(室长)应做好查、杀毒工作,每个星期至少查毒一次,电脑使用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向站长反映,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需保存的信息,保存在c盘外的其他硬盘,重要信息还应进行备份,以免电脑坏时所有的资料都丢失。同一办公室的教师应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既充分使用好电脑,又共同提高电脑应用操作水平。
(6、)原则上禁止教师使用他人办公室的电脑,有特殊情况,必须征得他人办公室负责人的同意。对我校重要的数据资料、软件及网络设置等做好保密工作,禁止外泄。未经校长室同意,外来人员不得使用本单位的电脑及网络设备。
12
( 7、)教师下班离开办公室,应将电脑的电源关闭、门窗关好。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电脑零配件、电脑整机丢失的,责任由使用、管理电脑的办公室承担,承担的赔偿费由校长室决定,由办公室负责人与本办公室的教师协商解决。
( 8、)网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办公室的电脑使用情况,负责电脑的安全使用、电子邮件管理、防病毒管理、上网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维护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9、)总务处负责对学校所有电脑、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备案和维修。
( 10、)各部门应定期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清洁,并做好防晒、防水、防尘和防震工作。
(二) 校园网络线路建设,把原有的服务器改换可网管路由器控制。(屏蔽游戏qq等)
(三) 学校学生机房电脑管理方案和教学软件的更新方案,使机房信息教学更完善和有序化。
(1) 更换学生机房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用联想传奇软件进行课务教学)
(2) 学校计算机机房学生使用管理制度
1、学生上机必须穿鞋套有秩序地进入机房,严禁大声喧哗、跑动,以保证安静良好学习环境。
2. 为了保证机房的安全和卫生,学生上机不得将食品、饮料、水杯等带入机房。
13
3、上机需按指定位置入座。使用前先检查设备完好情况,若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向老师报告情况。
4、正确开关机。在操作过程中不得随便或频繁开关机。如遇死机可采用热启动或系统复位方式重新启动系统。迫不得已关机后需至少半分钟后才可开机。
5、文明操作,严禁随便拔插各类插头;严禁用力击打键盘;严禁在驱动器红灯亮时作插取盘操作;学生上机应使用学校提供统一管理的软盘,严禁私自携带各种磁盘及u盘、mp3等移动存储设备进入机房并上机操作,以防病毒侵入。对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设备损坏,要按原价赔偿。
6、操作完成后应正常退出所使用的软件,正确关闭计算机。将耳机、键盘、鼠标、椅子等放置归位,认真填写设备记录后,方可离开。
7 .爱护机房设备,不得乱涂乱写乱画或故意损坏。
8、对违法上述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作书面检查,屡教不改者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
(四) 创建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室.为了加快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教学的互动性,将引入电子白板的进行教学。
以电子互动白板产品为核心将计算机、投影机、影碟机、音响等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图形、影像、文字、声音、肢体等语言方式,实现动态过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领会理解,教师可利用课件讲解,任意圈点重点,
14
可以事先准备课程,节省备课和板书时间;随时调用图片,演示,使讲课内容更形象化,理精彩,透过肢体语言强调讲解,教师在板面上直接控制电脑,白板在中间位置,兼顾两侧同学的观看,复习时,可当天讲课内容任意翻回、记录、拷贝。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字化:通过电子白板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教学,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互动化:在白板上书写、注释并操控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进行动态过程教学,并可通过网络实现真正的远程互动教学。
二 软件建设
(一) 学校教育基础平台资源要不停的更新和补充,让每个办公室利用学校教育基础平台(学校网内)办公效率化。
1.教学资源要由站长更新,建立学校数字图书馆,方便老师在校内网中找到教学资料。
2.学生的学籍管理更新权限要下发各班主任那里。
3.老师的档案管理权限下发到校长室那里进行更新和管理。
(二) 校园网站管理和建设
校园网站管理:
1. 学校通告,学校新闻,学校简介,荣誉看台栏目的资源
15
更新权限是由校长室和站长来进行。
2. 光荣升旗手和雏鹰展翅栏目更新权限是由大队部负责。
3. 教育科研栏目的权限是由教务处进行更新负责。
4. 教海探航的是由学校每个老师来更新和上传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论文,备课教案,试卷共享等资源。
5. 教学资源是分各个科室来负责:数学组,语文组,英语组,和综合组教研组长来负责。
6. 所有后台技术支持和维护由站长来负责。
校园网站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1. 在3月底开通个班级主页和班级论坛。班级主页的维护由班主任和班级信息课代表来支持负责。
2. 校园bolg:教师bolg在三月底进行实验开通,每个老师建立自己的bolg,进行网上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培训由站长来负责。学生的bole是由自己来建立。所有的bolg的内容是由校长和站长审查才可以通过。
三. 在三月底向家长进行学校网站公布,让家长利用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教务等活动。将学校的网站和家长互动起来。
四 学校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都由校长总负责和审核通过
16
范文五: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实施环节或职能, 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 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为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 境, 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 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准确度要求很高, 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 按照传统的 管理模式,用手工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务排课、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已 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 开展科 学高效的管理教务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利用计 算机技术, 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 使用信息化管理教务, 将会有以下优 点。
1.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现在的教学相关数据网上输 入, 直接存储进数据服务器中, 过程不再经过其他人, 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 性。
2.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方便了教师、 学生及时查询教学信息。 利用网络技 术,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相 关教学信息和数据,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及时、方便和高效性。
3.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随着日常教务管理工 作的日益繁重, 使用信息化管理后, 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 整理、 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 担, 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使教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 管理中 去。
4.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信息的交换。 原有的教学管理所涉 及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 所拥有的教学信息也是单独的, 信息的交互、 反馈、 处理需要经过繁杂的人工传递, 对于紧急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 现在实现教务信 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 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了各部门对 数据的共享要求。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应基于 WEB 技术平台而构建,选择以 B/S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框架。通过 SQL 数据库来实现,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直接通 过浏览器进行网上查询信息和输入信息。 不需要开发用户端界面。 其中数据库用 于存储教学、教师、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选择 B/S体系是因为:由于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存在灵活性差、 升级困难、 维护工作量大 等缺陷, 已较难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 WEB 技术的日益 成熟, B/S结构已成为取代 C/S结构的一种全新技术。采用该结构软件的优势在 于:(1)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维护和升级方便; (2)可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机 器只要装有 WWW 浏览器软件,均可作为客户机来访问系统; (3)具有良好的开放 性和可扩充性; (4)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适应了当前 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 因此该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获得飞速 发展, 成为应用软件研制中一种流行的体系结构。 教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教务管 理的自动化,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务管 理的各个环节, 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的可移植性
和可扩展性较强, 用户可在多地域、 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教务系统中的 数据, 为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 信息化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提高学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 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有教务处管理人 员、教师、学生。不同的使用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而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 涉及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系统中, 访问控制权限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人员。同一级别的不同人员具有自己的私有权限,例如:不同的学生只 能查看他自己的个人成绩等信息; (2)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人员,像超级管理 员和普通管理员对同一操作对象会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3)不同业务,管理的 业务不同,所允许的访问权限集合就不同,例如:教学计划、成绩管理等有各自 允许的访问权限。
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以下一些功能模块:学籍管理、 注 册管理、 教学计划、 成绩管理、 智能排课、 师资管理、 教学辅助管理等多个模块。 (1)学籍管理:本模块结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标准而设计,学生学 籍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基本档案、学籍变动档案、社会关系档案、上学简 历档案、学籍档案信息等内容。此模块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2)注册管理:主要是对本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设置的,包括对本系统的用户 注册进行审核、设置用户使用的权限、变更各级用户的密码等。
(3)教学计划:包括各年级学生培养计划;设定不同课程的开课号、教学大纲、 学期各课程一览表等上网公布。
(4)成绩管理:学生的成绩,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在该课程结束时把成绩录入 并校对提交,成绩一旦提交,不可修改即为只读,学生用本人 ID 号,在任何地 方和时间,只要能上网即可查询信息,该模块可以实现学生成绩录入 (任课教师 提交 ) 、学生成绩检索、学生成绩排名、不及格成绩名单、成绩单打印、统计分 析报表等。
(5)智能排课: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和约束条件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对课程 表自动合理的编排,灵活快捷的调整,形式多样的输出和方便实用的日常管理。 编排课程表时,系统将自动获取各年级、班级的课程开设、课时要求、任课老师 等信息,对教学场地、学科信息、课时安排、合班情况、教师安排等等多项条件 进行设置, 并可为设定的条件指定不同优先级, 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和优先级进 行自动排课。
(6)师资管理:对教师情况简介、教师层次、师资培训计划进行管理。处理 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
(7)教学辅助管理:主要对教材、图书馆、公共设备等信息进行管理。
三、教务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和面临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 需要学校各级领导 的重视和广大教职员工的配合与支持, 经过试运行, 发现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存在 很强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 排课管理:比以往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减少了教 务管理的工作量; 2. 成绩管理:任课教师可从网上直接录入成绩, 由教务部门审 核成绩, 改变了以往由老师提交成绩单, 教务人员统一录入成绩的状况, 工作量 大大减少,出错率也相应降低; 3. 评教方便;系统通过网上在线填写调查表,就 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评教统计结果, 学生可以在学期中随时通过系统向老师提出 有关教学的各种建议, 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 4. 教材管理:在网上填写资
料,查找教材,系统自动计算教材数量及金额,查找广泛快捷; 5. 报表统计和查 询; 对于教务管理中的使用的大量报表, 系统都可以自动产生统计结果, 各个行 政部门均可自行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 数据全面准确。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入和工作量的不断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观念不强。 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涉及全校师生, 只有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更 好地进行。 这就需要全体师生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观念, 努力学习计算机基础 知识, 重视信息化建设, 在不断的使用中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见解; 2. 制度不 规范。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的、科学的、严谨的工程,在使用信 息系统时也需要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 化、科学化、现代化; 3. 设备落后。随着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推广,数据 信息量飞速增长, 原有的硬件设施会限制系统的扩展和运行速度, 必须改善硬件 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结束语
面对 21世纪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强 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努力学习先进的、 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 加强现代管 理技术的训练,在实践中研究新的情况,探索新的思路,总结新的经验,充分发 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 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 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