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忆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醇;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
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
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
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孳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必须具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
老马
一、教学目标
(一)鉴赏《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
(二)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老马》这首诗并没有存心用老马去象征农民的命运,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分析: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所以要承认文学鉴赏中的差异性,也要承认欣赏者的理解可能超过或有别于作者的原意。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于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因此,《老马》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一)怎样理解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分析:《老马》歌咏的是一匹老马轭下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的重荷。全诗朴素凝炼,用词精彩传神。;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平中见奇;;横竖;、;咽;字,朴素、凝炼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
不用柔曼的音调来诉说个人的哀乐,也很少用热烈的呼声来抒发对于旧世界的愤懑,而是用经过锤炼的诗句,抒写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臧克家正是以此独特的风格,为三十年代的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老马》在形式上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
种;建筑美;和;音乐美;。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形象。
师生明确:;老马;是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艰辛,剥削阶级的贪婪与残忍,作者的同情与愤懑,都通过;老马;这雕塑一般的形象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二)整体感知。
1(笔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臧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2(感受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板书:
(三)课后练习
1(完成练习二、三。
2(课外阅读臧克家的部分诗作,把握其风格特点。
〖小资料〗
自己的
我的每一首诗,都是经验的结晶,都是在不吐不痛快的情况下写出来的,都是叫苦痛迎着,严冬深宵不成眠,一个人咬着牙龈在冷落的院子里,在吼叫的寒风下,一句句,一字字的磨出来的,压榨出来的。
——臧克家《我的诗生活》
再别康桥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潺潺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板书:
(三)课后练习。
1(完成练习第四题。
2(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小资料〗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的徐志摩
志摩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轮盘》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在《猛虎集》的自序里他又说:;但为了一些破烂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经燃断了多少根想象的长须。;所以一些极普通的字眼,一经从他笔下流出就标出了自己的分量。
* 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范文二:高一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简介 高一语文课本
高一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
本简介 高一语文课本
话题:高一语文课本 教学方法 和文化 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正逵为了系统地研究和探索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新途径,人教社中语室于1983年成立了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编写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方案,编写了一套全新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并根据原教育部(85)人教社厅字001号文件和原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从1985年至1997年,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所学校,800多个教学班,约40000名学生当中,有组织地进行了两轮试教,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综合效应显著;?高考成绩优秀;?能力强,后劲大。因此,受到广大教师和同学的欢迎,也得到语文教育界专家们的好评。目前,仍在湖北、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和宜昌市继续进行实验,各地要求使用这套教材的呼声越来越高,据统计,非正式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累计已超过20万。在编写这套教材和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始
终把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在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在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从1983年至1999年,这16年间,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国性的研讨会十余次,邀请实验地区的领导和教研员,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各方面的有关专家近一千人次,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状,就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方方面面的问题,反复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加深对语文教材改革问题的理解,不断地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学规律性的认识。在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又紧跟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及时地调整和修改实验教材,使之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最近刚刚修订的新大纲,制定教材修订计划,并着手修改高中一年级教材,力求使这套教材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这套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包括教材18册,教学指导书6册,总复习指导1册,共25册,作为体现高中阶段较高要求的语文教材,供全国重点高中以及条件较好的学校和班级自愿选用。现把新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思想简要介绍如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体现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性与实践性统一、科学性与民族性统一为基本原则。把握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采取能力分级、知识分类、训练分步、教材分
编等形式,力求使各项训练在纵向发展与横向配合上,都有相对合理的内在联系。全书构成一个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训练体系,摆脱以”文选系统”“文体循环”和”讲读中心”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训练系统”“能级递进”和”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所突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减少学时;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这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体现。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彻底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全部教学工作(包括教材编写工作)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写基本训练已经初步”过关”。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经验证明,在具备中等师资的条件下,只要认真改革教材,改革教法,从小学到初中,用九年的时间,进行严格训练,完成现代语文读写基本训练的任务,是完全可能的。(四)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生活体验、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核心是语文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文能力,重点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初步研读文化科学著作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会话、演讲、论辩和专题发言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进行各种应用性写作的能力。(五)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旧教材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文选系统”;?”文体循环”;?”讲读中心”。几十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更迭,体例不断改进,但这三个基本特征始终没有多大改变。从总体上说,这样的教材体系,不大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主要弊病是:?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缺乏严整的训练计划;?缺乏系统的训练内容;?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从根本上改革旧的教材体系,就打不开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更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材的改革,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必须紧紧抓住这个要害,奋力攻坚。教材体系的主要特点这套教材体系的主要特点是:读写分编,内外结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缓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一)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重点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高中阶段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在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
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宜采取”读写结合”的办法,把二者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否则容易互相迁就、互相干扰,结果是顾此失彼,甚至两败俱伤。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教材改革的总体构想和高中阶段的整体训练计划,把全书分为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两个部分。阅读教材是根据高中阶段阅读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特点编写的,力求体现出高中阅读训练的规律。写作教材是根据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特点编写的,力求体现出高中写作训练的规律。二者统一规划,分进合击,貌离神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任务。(二)理想的阅读教材,应该做到典范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代表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但是要真正做到三个”统一”是有困难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高中阅读训练的统一计划,把阅读教材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教材,作为主体教材,是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依据。必须统筹兼顾,精益求精,使它尽可能保持高度的典范性、代表性和稳定性。课外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是课内训练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课内训练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凭借。应该既与课内紧密配合,又能充分放开手脚,使它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两种教材,虽有主次轻重之分和古时多少之别,但从阅读训练的实际需要来看,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
中阅读训练的任务。而从阅读教材的总体来看,则大体上可以做到既保持典范性,又具有时代性;既保持代表性,又具有多样性;既保持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这就基本上做到了上面提到的三个”统一”。(三)传统的阅读教材,只是注重选文(标准是思想好、文字好、适合教学)和划分单元(或按内容,或按文体,或按作家等),而对白话与文言,语言与文学,文章与文学等性质、要求、内容、方法各不相同的训练项目,往往不加区分,一律采取混合编排和混合教学的办法。这样做,容易造成各类知识概念的交叉,各种训练内容的交叉,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能形成一个严整的训练系统。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吸取了过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阅读训练的内容,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并初步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探索科学训练的序列。例如,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把整个阅读训练划分为文章阅读训练、文学阅读训练和文化科学著作阅读训练三大类,又把文章阅读训练划分为现代文阅读训练和文言文阅读训练两大类,等等。这些训练项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它们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训练序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仔细研究了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阅读能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读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
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阅读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应该成为阅读训练序列的主线。我们又仔细研究了学生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写作能力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书写能力-用语能力-构段能力-谋篇能力-立意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写作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应该成为写作训练序列的主线。我们也初步研究了在母语环境中,学生说话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际过程,认为学生一般说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正音能力-复述能力-会话能力-演讲能力-论辩能力。这五种能力,也是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说话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可以成为说话训练序列的主线。From:
范文三:人教版语文课本
第一册 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一)【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
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找太后】
第六单元:先前诸子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
第二册 第五单元:汉唐魏晋散文【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六单元:唐代散文【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
第三册 第三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二)【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和珍珠】
第四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三)【灯下漫笔(节选)、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宋代散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
第六单元:明清散文【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四册 第五单元:古代散文【窦娥冤、长亭送别、闺塾、哀江南】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文言小说【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
范文四:上海高一语文课本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 14.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和?民族心理——张同
道 一单元
第五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2.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5. 蒹葭——诗经 3.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16.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7. 病梅馆记——龚自珍 二单元 18. 诗二首:咏史——左思
饮酒——陶渊明 4. 边城(节选)——沈从文 5. 合欢树——史铁生 第六单元 6.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里柯克
19. 促织——蒲松龄 三单元 20. 香菱学诗——曹雪芹
21.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7.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2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8. 邂逅霍金——葛剑雄 2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9.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写作 四单元 口语交际
综合学习 10. 再别康桥——徐志摩 1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2. 双桅船——舒婷 注:红色为背诵? 13.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走出沙漠——沈宏 口语交际 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药》点评——原作:鲁迅 评点:吴中杰
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注:红色为背诵?
老王——杨绛 阿旁宫赋——杜牧
项链——莫泊桑 黄州快哉亭?记——苏轼
当炉女——臧克家 项脊轩志——归有光
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第二单元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登快阁——黄庭坚 小溪巴赫——肖复兴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 第五单元
第三单元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无作者)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
为了忘却的?记忆——鲁迅 登楼——杜甫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书愤——陆游
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
第四单元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哦,香雪——铁凝 诗赋论——袁行霈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 写作
范文五:上海高一语文课本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
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2.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3.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二单元
4. 边城(节选)——沈从文
5. 合欢树——史铁生
6.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里柯克
三单元
7.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8. 邂逅霍金——葛剑雄
9.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四单元
10. 再别康桥——徐志摩
1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2. 双桅船——舒婷
13.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14.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和民族心理——张同 道 第五单元 15. 蒹葭——诗经 16.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7. 病梅馆记——龚自珍 18. 诗二首:咏史——左思 饮酒——陶渊明 第六单元 19. 促织——蒲松龄 20. 香菱学诗——曹雪芹 21.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2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学习 注:红色为背诵
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第一单元
老王——杨绛
项链——莫泊桑
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小溪巴赫——肖复兴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
第三单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为了忘却的记忆——鲁迅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
哦,香雪——铁凝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药》点评——原作:鲁迅 评点:吴中杰 第五单元 阿旁宫赋——杜牧 黄州快哉亭记——苏轼 项脊轩志——归有光 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五单元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无作者)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 登楼——杜甫 书愤——陆游 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诗赋论——袁行霈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练习 注:红色为背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