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输液滴数的计算方法
输液滴数的计算方法:
简易公式:
滴速=[(速度ml/h)*20滴]/3600s
=速度(滴)/180s
注:20为滴系数,1ml ≈20滴
如:60ml/h=60/180(滴/s)=1滴3秒
80ml/h=80/180(滴/s)=4/9(滴/s) ≈1滴2秒 100ml/h=100/180(滴/s)=5/9(滴/s) ≈1滴2秒 120ml/h=120/180(滴/s)=2/3(滴/s) =2滴3秒 150ml/h=150/180(滴/s)=5/6(滴/s) ≈1滴1秒
精密Bag 的滴速算法:
简易公式:
滴速=【(速度ml/h)*60滴】/3600s
=速度(滴)/60s
注:60为滴系数,1ml ≈60滴
如:
60ml/h=60滴/60s=1滴1秒
80ml/h=80滴/60s=4/3(滴/s)≈1滴1秒 100ml/h=100滴/60s=5/3(滴/s)≈1秒2滴 120ml/h=1秒2滴
150ml/h=150/60(滴/s)=2秒5滴 依此类推即可
王飞
范文二:分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 82% 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 小儿;输液速度;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医学论文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 方法 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2 结果
500例小儿输液病人中,输液滴速正常410例(82%),与实际滴速不符的90例(18%),其中速度过快50例(10%),速度过慢40例(8%)。滴速不符的原因:护士因素25例(27.8%),患儿不配合30例(33.3%),家属自行调节20例(22.2%),受外界温度影响15例(15.6%)。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士对准确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抽查发现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滴速不符的占27.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节滴速,而是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滴速;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或重新调节输液滴速后没有将更新的滴速填上。
3.1.2 护士对药物知识缺乏 由于新药物更新快,护士与药剂科人员对药物及信息交流少,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认真掌握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
忌、不良反应等,忽视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在抽查中有2例患儿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要求100ml液体在30min内点滴完,护士输液卡上输液滴速为45滴/min,但实际为35滴/min。
3.1.3 患儿依从性、配合能力差 3岁以下的患儿由于害怕恐惧,输液时会出现啼哭,注射后随意摆动注射部位,难以配合固定,并且家属将患儿抱高或大幅度改变体位使输液速度减慢。抽查中有20例患儿因哭闹家属将患儿抱高,由于输液距离缩小而导致输液速度偏慢。
3.1.4 患儿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 由于患儿家属对药物知识缺乏,特别是已经点滴2~3天的患儿家属,觉得前两天输液无不良反应发生,就随意调节滴速,忽视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按自己的认知习惯调节速度,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现象发生[2],抽查中有5例点滴阿奇霉素的家属觉得输液速度过慢,自行调节滴速,引起患儿呕吐、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
3.1.5 气温的影响 若气温过低,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偏低,由于低温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而使滴速减慢[3]。在气温低于8?时,输液速度普遍会减慢。
3.2 对策
3.2.1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提高护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在《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医护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患者死亡或人身严重损害的,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容易引起小儿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5],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2 提高护士的药物知识 科室成立用药安全小组,建立药物使用安全指引档案,使用新药物时及时收集新药物的相关信息,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的护士在指引档案自学后签名确认,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以使护士达到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保证患儿在输液时达到最好疗效。
3.2.3 加强巡视,特殊药物增设标识卡 我科每天输液患儿约600~800人次左右,高峰时达1000多人次。在高峰时段护士难以做到逐一巡视,针对以上该问题,我科对使用特殊药物的患儿挂上标识卡,如需点滴速度较快的药物挂上蓝色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挂上红色卡(如滴氨茶碱、立其丁等),使护士在巡视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2.4 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患儿的合作性差,对烦躁、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患儿护士主动指导家属如何固定注射部位,避免输液距离大幅度变动,并且护士根据患儿病情、使用的药物告知家属输液所需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滴速过
快或过慢的不良反应,使家属自觉配合并且不随意调节输液滴速,确保输液安全。
3.2.5 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 天气寒冷时,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输液速度减慢,可使用热水袋放在穿刺肢体旁边进行保暖(注意勿烫伤),有条件使用室内恒温设施,以使药物在规定速度点滴完毕,确保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翠杰,王清,宫培艳,等.护理程序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2,8(9):724.
2 杨竞群,杨建英,王红英.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8):361.
3 民瑞玲,赵志刚.关于静脉滴注给药速度的几个问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6):43-45.
4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
范文三:分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
http://www.docin.com/afeidoc81
分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82%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 小儿;输液速度;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医学论文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方法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
1
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2结果
500例小儿输液病人中,输液滴速正常410例(82%),与实际滴速不符的90例(18%),其中速度过快50例(10%),速度过慢40例(8%)。滴速不符的原因:护士因素25例(27.8%),患儿不配合30例(33.3%),家属自行调节20例(22.2%),受外界温度影响15例(15.6%)。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护士对准确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抽查发现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滴速不符的占27.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节滴速,而是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滴速;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或重新调节输液滴速后没有将更新的滴速填上。
3.1.2护士对药物知识缺乏由于新药物更新快,护士与药剂科人员对药物及信息交流少,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认真掌握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忽视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在抽查中有2例患儿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要求100ml液体在30min内点滴完,护士输液卡上输液滴速为45滴/min,但实际为35滴/min。
3.1.3患儿依从性、配合能力差3岁以下的患儿由于害怕
2
恐惧,输液时会出现啼哭,注射后随意摆动注射部位,难以配合固定,并且家属将患儿抱高或大幅度改变体位使输液速度减慢。抽查中有20例患儿因哭闹家属将患儿抱高,由于输液距离缩小而导致输液速度偏慢。
3.1.4患儿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由于患儿家属对药物知识缺乏,特别是已经点滴2~3天的患儿家属,觉得前两天输液无不良反应发生,就随意调节滴速,忽视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按自己的认知习惯调节速度,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现象发生[2],抽查中有5例点滴阿奇霉素的家属觉得输液速度过慢,自行调节滴速,引起患儿呕吐、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
3.1.5气温的影响若气温过低,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偏低,由于低温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而使滴速减慢[3]。在气温低于8?时,输液速度普遍会减慢。
3.2对策
3.2.1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提高护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医护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患者死亡或人身严重损害的,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容易引起小儿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5],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
3
作中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2提高护士的药物知识科室成立用药安全小组,建立药物使用安全指引档案,使用新药物时及时收集新药物的相关信息,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的护士在指引档案自学后签名确认,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以使护士达到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保证患儿在输液时达到最好疗效。
3.2.3加强巡视,特殊药物增设标识卡我科每天输液患儿约600~800人次左右,高峰时达1000多人次。在高峰时段护士难以做到逐一巡视,针对以上该问题,我科对使用特殊药物的患儿挂上标识卡,如需点滴速度较快的药物挂上蓝色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挂上红色卡(如滴氨茶碱、立其丁等),使护士在巡视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2.4加强护患沟通由于患儿的合作性差,对烦躁、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患儿护士主动指导家属如何固定注射部位,避免输液距离大幅度变动,并且护士根据患儿病情、使用的药物告知家属输液所需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滴速过快或过慢的不良反应,使家属自觉配合并且不随意调节输液滴速,确保输液安全。
3.2.5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天气寒冷时,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输液速度减慢,可使用热水袋放在穿刺肢体旁边进行保暖(注意勿烫伤),有条件使用室内恒温设施,以
4
使药物在规定速度点滴完毕,确保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翠杰,王清,宫培艳,等.护理程序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XX,8(9):724.
2杨竞群,杨建英,王红英.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XX,19(8):361.
3民瑞玲,赵志刚.关于静脉滴注给药速度的几个问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XX,5(6):43-45.
4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4
5
范文四:.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 www.zkhead.com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 82% 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 小儿;输液速度;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 方法 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2 结果
500例小儿输液病人中,输液滴速正常410例(82%),与实际滴速不符的90例(18%),其中速度过快50例(10%),速度过慢40例(8%)。滴速不符的原因:护士因素25例(27.8%),患儿不配合30例(33.3%),家属自行调节20例(22.2%),受外界温度影响15例(15.6%)。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 www.zkhead.com
3.1.1 护士对准确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抽查发现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滴速不符的占27.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节滴速,而是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滴速;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或重新调节输液滴速后没有将更新的滴速填上。
3.1.2 护士对药物知识缺乏 由于新药物更新快,护士与药剂科人员对药物及信息交流少,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认真掌握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忽视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在抽查中有2例患儿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要求100ml液体在30min内点滴完,护士输液卡上输液滴速为45滴/min,但实际为35滴/min。
3.1.3 患儿依从性、配合能力差 3岁以下的患儿由于恐惧、害怕,输液时会出现啼哭,注射后随意摆动注射部位,难以配合固定,并且家属将患儿抱高或大幅度改变体位使输液速度减慢。抽查中有20例患儿因哭闹家属将患儿抱高,由于输液距离缩小而导致输液速度偏慢。
3.1.4 患儿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 由于患儿家属对药物知识缺乏,特别是已经点滴2,3天的患儿家属,觉得前两天输液无不良反应发生,就随意调节滴速,忽视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按自己的认知习惯调节速度,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现象发生[2],抽查中有5例点滴阿奇霉素的家属觉得输液速度过慢,自行调节滴速,引起患儿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
3.1.5 气温的影响 若气温过低,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偏低,由于低温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而使滴速减慢[3]。在气温低于8?时,输液速度普遍会减慢。
转贴于 上一页1 2下一页
下一篇: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
3.2 对策
3.2.1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提高护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医护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患者死亡或人身严重损害的,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容易引起小儿急性肺水肿、心
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 www.zkhead.com 力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5],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2 提高护士的药物知识 科室成立用药安全小组,建立药物使用安全指引档案,使用新药物时及时收集新药物的相关信息,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的护士在指引档案自学后签名确认,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以使护士达到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保证患儿在输液时达到最好疗效。
3.2.3 加强巡视,特殊药物增设标识卡 我科每天输液患儿约600,800人次左右,高峰时达1000多人次。在高峰时段护士难以做到逐一巡视,针对以上该问题,我科对使用特殊药物的患儿挂上标识卡,如需点滴速度较快的药物挂上蓝色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挂上红色卡(如滴氨茶碱、立其丁等),使护士在巡视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2.4 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患儿的合作性差,对情绪不稳定、烦躁、哭闹的患儿护士主动指导家属如何固定注射部位,避免输液距离大幅度变动,并且护士根据患儿病情、使用的药物告知家属输液所需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滴速过快或过慢的不良反应,使家属自觉配合并且不随意调节输液滴速,确保输液安全。
3.2.5 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 天气寒冷时,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输液速度减慢,可使用热水袋放在穿刺肢体旁边进行保暖(注意勿烫伤),有条件使用室内恒温设施,以使药物在规定速度点滴完毕,确保药物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翠杰,王清,宫培艳,等.护理程序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2,8(9):724.
2 杨竞群,杨建英,王红英.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8):361.
3 民瑞玲,赵志刚.关于静脉滴注给药速度的几个问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6):43-45.
4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
5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252.
转贴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 www.zkhead.com
下一篇: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
范文五:浅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 82% 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 小儿;输液速度;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 方法 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2 结果
500例小儿输液病人中,输液滴速正常410例(82%),与实际滴速不符的90例(18%),其中速度过快50例(10%),速度过慢40例(8%)。滴速不符的原因:护士因素25例(27.8%),患儿不配合30例(33.3%),家属自行调节20例(22.2%),受外界温度影响15例(15.6%)。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士对准确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抽查发现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滴速不符的占27.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节滴速,而是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滴速;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或重新调节输液滴速后没有将更新的滴速填上。
3.1.2 护士对药物知识缺乏 由于新药物更新快,护士与药剂科人员对药物及信息交流少,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认真掌握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忽视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在抽查中有2例患儿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要求100ml液体在30min内点滴完,护士输液卡上输液滴速为45滴/min,但实际为35滴/min。
3.1.3 患儿依从性、配合能力差 3岁以下的患儿由于恐惧、害怕,输液时会出现啼哭,注射后随意摆动注射部位,难以配合固定,并且家属将患儿抱高或大幅度改变体位使输液速度减慢。抽查中有20例患儿因哭闹家属将患儿抱高,由于输液距离缩小而导致输液速度偏慢。
3.1.4 患儿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 由于患儿家属对药物知识缺乏,特别是已经点滴2,3天的患儿家属,觉得前两天输液无不良反应发生,就随意调节滴速,忽视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按自己的认知习惯调节速度,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现象发生[2],抽查中有5例点滴阿奇霉素的家属觉得输液速度过慢,自行调节滴速,引起患儿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
3.1.5 气温的影响 若气温过低,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偏低,由于低温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而使滴速减慢[3]。在气温低于8?时,输液速度普遍会减慢。
3.2 对策
3.2.1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提高护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医护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患者死亡或人身严重损害的,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容易引起小儿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5],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2 提高护士的药物知识 科室成立用药安全小组,建立药物使用安全指引档案,使用新药物时及时收集新药物的相关信息,组织护士进行学习,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的护士在指引档案自学后签名确认,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以使护士达到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保证患儿在输液时达到最好疗效。
3.2.3 加强巡视,特殊药物增设标识卡 我科每天输液患儿约600,800人次左右,高峰时达1000多人次。在高峰时段护士难以做到逐一巡视,针对以上该问题,我科对使用特殊药物的患儿挂上标识卡,如需点滴速度较快的药物挂上蓝色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挂上红色卡(如滴氨茶碱、立其丁等),使护士在巡视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2.4 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患儿的合作性差,对情绪不稳定、烦躁、哭闹的患儿护士主动指导家属如何固定注射部位,避免输液距离大幅度变动,并且护士根据患儿病情、使用的药物告知家属输液所需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滴速过快或过慢的不良反应,使家属自觉配合并且不随意调节输液滴速,确保输液安全。
3.2.5 避免外界温度影响输液速度 天气寒冷时,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输液
速度减慢,可使用热水袋放在穿刺肢体旁边进行保暖(注意勿烫伤),有条件使用室内恒温设施,以使药物在规定速度点滴完毕,确保药物的疗效。
1 陈翠杰,王清,宫培艳,等.护理程序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2,8(9):724.
2 杨竞群,杨建英,王红英.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8):361.
3 民瑞玲,赵志刚.关于静脉滴注给药速度的几个问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6):43-45.
4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
5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252.资料库 Www.ZlCOOL.CoM 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