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职高一年级《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试题
职高一年级《数学》(基础模块) 上册试题
第一章:集合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元素-3与集合N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2、自然数集N 与整数集Z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3、用列举法表示小于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4、用列举法表示方程3x -4=2的解集5、用描述法表示不等式2x -6<>
6、集合N ={a , b }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 个
7、已知集合A ={1,2, 3, 4},集合B ={1, 3, 5, 7},则A B =,A B =
8、已知集合A ={1, 3, 5},集合B ={2, 4, 6},则A B = ,A B =
9、已知集合A ={x -2
10、已知全集U ={1, 2, 3, 4, 5, 6},集合A ={1, 2, 5},则C U A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设M ={a },则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
A .a =M B. a ∈M C. a ?M D. a ?M
2、设全集为R ,集合A=(-1,5],则 C U A = ( )
A .(-∞, -1] B. (5, +∞) C. (-∞, -1) (5, +∞) D. (-∞, -1] (5, +∞)
3、已知A =[-1, 4),集合B =(0, 5],则A B =( )
A .[-1, 5] B. (0, 4) C. [0, 4] D. (-1, 5)
4、已知A ={x x <2},则下列写法正确的是(>2},则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A .0?A B. {0}∈A C. φ∈A D. {0}?A
5、设全集U ={0, 1, 2, 3, 4, 5, 6},集合A ={3, 4, 5, 6},则C U A =( )
A .{0, 1, 2, 6} B. φ C. {3, 4, 5} D. {0, 1, 2}
6、已知集合A ={1, 2, 3},集合B ={1, 3, 5, 7},则A B =( )
A .{1, 3, 5} B. {1, 2, 3} C. {1, 3} D. φ
7、已知集合A ={x 0
A .A ={x 0
8、已知集合A ={1, 2, 3},集合B ={4, 5,6,7},则A B =( )
A .{2, 3} B. {1, 2, 3} C. {1, 2, 3, 4, 5,6,7} D. φ
三、解答题。(每题5分)
1、已知集合A ={1,2, 3, 4, 5},集合B ={4, 5, 6, 7,8,9},求A B 和A B
2、设集合M ={a , b , c },试写出M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集
3、设集合A ={x -1
4、设全集U ={1, 2, 3, 4, 5, 6, 7, 8},集合A ={5, 6, 7, 8},B ={2, 4, 6, 8},求A B ,
C U A 和C U B
第二章:不等式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设x -2<7,则x>7,则x>
2、设2x -3<7,则x>7,则x>
3、设a
4、不等式2x +4<>
5、不等式1-3x >2的解集为:
6、已知集合A =(2, 6) ,集合B =(-1, 7],则A B =,A B =
7、已知集合A =(0, 4) ,集合B =(-2, 2],则A B =,A B =
?x +3>58、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4<>
9、不等式x 2-x -6<>
10、不等式x +3>4的解集为: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不等式2x -3>7的解集为( )
A .x >5 B. x <5 c.="" x="">2 D. x <>
2、不等式x 2+4x -21≤0的解集为( )
A .(-∞, -7] [3, +∞) B. [-7, 3]
C. (-∞, -3] [7, +∞) D. [-3, 7]
3、不等式3x -2>1的解集为( )
1???1?A . -∞, -? (1, +∞) B. -, 1? 3???3?
1??C. -∞, ? (1, +∞) D. 3???1? , 1? ?3?
?x +2>0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x -3<>
A .(-2, 3) B. (-3, 2) C. φ D. R
5、已知集合A =(-2, 2),集合B =(0, 4),则A B =( )
A .(-2, 4) B. (-2, 0) C. (2, 4) D. (0, 2)
6、要使函数y =x 2-4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 B. (-∞, -2] [2, +∞) C. [-2, 2] D. R
7、不等式x 2+2x +1≥0的解集是( )
A .{-1} B. R C. φ D. (-∞, -1) (-1, +∞)
8、不等式(x +3)(x -4)<0的解集为(>0的解集为(>
A .(-4, 3) B. (-∞, -4) (3, +∞)
C. (-3, 4) D. (-∞, -3) (4, +∞)
三、解答题:(每题5分)
1、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x -52x -7的值与代数式 的值之差不小于2 32
2、已知集合A =[-1, 2),集合B =(0, 3],求A B ,A B
3、设全集为R ,集合A =(0, 3],求C U A
4、x 是什么实数时,x 2-x -12有意义
5、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
(1)x 2-x -2>0 (2)x 2+x -12<>
7、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
(1)2x -<3 (2)3x="" +="">5
第三章:函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函数f (x ) =1的定义域是 x +1
2、函数f (x ) =x -2的定义域是
3、已知函数f (x ) =3x -2,则f (0) =f (2) =
4、已知函数f (x ) =x 2-1,则f (0) =f (-2) =
5、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即:
6、点P (-1, 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M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N (3, -3) 关于原点对称点坐标是
7、函数f (x ) =2x 2+1是函数;函数f (x ) =x 3-x 是 函数;
8、每瓶饮料的单价为2.5元,用解析法表示应付款和购买饮料瓶数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9、常用对数表中,表示对数与对数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的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点中,在函数y =3x -1的图像上的点是( )
A .(1,2) B. (3,4) C.(0,1) D.(5,6)
12、函数y =的定义域为( ) 2x -3
3??3???3?A .(-∞, +∞) B. -∞, ? , +∞? C. ?, +∞? D. 2??2???2??3? , +∞? ?2?
3、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 )
A .y =x +3 B. y =x 2+1 C. y =x 3 D. y =x 3+1
4、函数y =4x +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 +∞) B. (0, +∞) C. (-∞, 0) D. [0. +∞)
5、点P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2,-1) D.(-2,-1)
6、点P (-2,1)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2,-1) D.(-2,-1)
7、函数y =2-3x 的定义域是( )
2?2???A . -∞, ? B. -∞, ? C. 3?3????2??2? , +∞? D. ?, +∞? ?3??3?
8、已知函数f (x ) =x 2-7,则f (-3) =( )
A .-16 B.-13 C. 2 D.9
三、解答题:(每题5分)
1、求函数y =3x -6的定义域
2、求函数y =1的定义域 2x -5
3、已知函数f (x ) =2x 2-3,求f (-1) ,f (0) ,f (2) ,f (a )
4、作函数y =4x -2的图像,并判断其单调性
5、采购某种原料要支付固定的手续费50元,设这种原料的价格为20元/kg ,
请写出采购费y (元)与采购量x (kg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6、市场上土豆的价格是3.8元/kg ,应付款y 是购买土豆数量x 的函数,请用解析法表示这个函数
7、已知函数
?2x +1, x ≤0, f (x ) =?20
(1)求f (x ) 的定义域;
(2)求f (-2) ,f (0) ,f (3) 的值
第四章:指数函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将a 写成根式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2、将a 6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3、将251
a 3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1
3?1?4、(1)计算0. 125=(2)计算 ? ?2?
1 (3)计算(-1) 2=,(4)计算02012+20120= 2-1
5、a 1?a 2?a 3?a 4的化简结果为 .
6、(1)幂函数y =x -1的定义域为.
(2)幂函数y =x -2的定义域为 .
(3)幂函数y =x 的定义域为.
7、将指数32=9化成对数式可得.
将对数log 28=3化成指数式可得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2
1、将a 写成根式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
A .a B. a C.
2、将45a 4 D. a 5 1
a 4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为( )
7
4-4
7-7
4A .a B. a C. a 4
7 D. a 1
3、92化简的结果为( )
A .±3 B.3 C.-3 D. 9
2
3
4、3-2?814的计算结果为( )
A .3 B.9 C. 1
3 D.1
5、下列函数中,在(-∞, +∞)内是减函数的是(
x
A .y =2x B. y =3x C. y =? 1?
?2??
6、下列函数中,在(-∞, +∞)内是增函数的是(
x x
A .y =2x B. y =? 1?
?10?? C. y =? 1?
?2??
7、下列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 )
A .y =2x +5 B. y =2x C. y =x 3
三、解答题:(每题5分)
1、计算下列各题:
(1)? ?-5?
8???(-42)-0. 25?(-5)?(-4)3
(2)(-10)2-5?(-3)2?22+23?10
2
(3)20-2-2+? ?-1?
2??+(-0. 25)10?410
(4)?9?27
(5)02012+12012+20120+20121 D. y =10x D. y =x 2 D. y =12x -3 ) )
范文二:职高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 数学 第 - 1 -页 共 2页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十二校联考试卷
职高一年级数学 (命题范围:第四 -六章)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将 72=x 化为对数式可表示为( )
A . x =2log 7 B . 7log 2=x C . 2log 7=x D . x =7log 2 2.下列各函数中,在(0,﹢ ∞)内为增函数的是( )
A . y =x ﹣ 2 B . y =log 2x C . y =2_x D . y =( 2
3x
3. =-3log 27log 33( ) A . 24log 3 B .
3
log 27
log 33 C . 2 D . 1 4.函数 ) 21(log 2
1x y -=的定义域是( )
A . ) , (+∞-∞ B . ) , 21
() 21, (+∞?-∞
C . ) , 21[+∞ D . ) 2
1
, (-∞
5.设 x >0, y >0,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 y x y x ln ln ) ln(+=+ B . y x xy ln ln ) ln(= C . y x xy ln ln ) ln(+= D . y
x y x ln ln ln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终边相同的角相等 B .第一象限角都是锐角 C .第二象限角比第一象限角大 D .小于 900的角不一定都是锐角 7.已知 α为第三象限角, 13
12
cos -
=α,则 αtan =________. A .
125 B . 512 C . 512- D . 12
5- 8.设 θ是第三象限角,则点 ) tan , (cosθθP 在第 ______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9.若 41log ) sin(8
=-απ,且 ) 0, 2
(π
α-∈,则 ) tan(
απ+=____. A . 2-
B . 2 C . 2 D . 2- 10.函数 x y sin 3=的单调增区间为 _____________.
A . ) (]2, 2[Z k k k ∈+πππ B . ) (]2
2, 2
2[Z k k k ∈+
-
π
ππ
π
C . ) (]2, 2[Z k k k ∈+-ππππ D . ) (]4, 4[Z k k k ∈+-ππππ 11.已知 5tan =α,则
α
αα
αcos 5sin 2cos 3sin +-=_________.
A . -2 B .
1225 C . 152 D . 9
22- 12.已知等差数列 }{n a 中 , , 2, 21, 31===d a a n 则项数 =n ( )
A . 7 B . 8 C . 9 D . 10
一年级 数学 第 - 2 -页 共 2页
13.等比数列中 , a1=1,a4=8, 则 a 7= ( )
A . 16 B . 32 C . 64 D . 128 14.数列
211?, 321?-, 431?, 5
4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 ) 1(1+=
n n a n B . )
1(1
) 1(1+-=-n n a n n
C . )
1(1
) 1(+-=n n a n
n D . 1) 1(+-=n n a n n
15.数列 }{n a 通项公式诶 52+=n a n ,则数列( )
A .是公差为 2的等差数列 B .是公差为 5的等差数列 C .是首项为 5的等差数列 D .是公差为 n 的等差数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15个空,每空 2分,共 30分) 16. =+5lg 24lg ____________ 17.求值:14
0391log 5
2log 2516e -??
-++-= ?
??
___________
18.若 ()) 00(log ≠>=a a x x f a 且 的图像经过点 , 2, 91??
?
??-则 ()27f 的值为 19.若 x 2
1log >0,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20.已知 3
tan 4
α=,且 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sin α=_________cos α=________
21. 角 α=3,则 α的终边在第 象限.
22.若 ()1
sin , 0, 22
x x π=∈,则 x =___________
23.化简:sin(5) cos() tan() πααπα+?-?+=_________。 24.函数 12s , y co x x R =-∈的值域是 ____________。 25.角 α为第一象限角,点(3, m )在角 α终边上且 5
3
cos =
α,则 m =_____ 26.已知 y =x sin 21-,当 x =_______时, y 有最大值为 ________
27.如果 ()1
sin 3, 2
A π+=-那么 ()sin 6A π-=_________
28.化简:1-cos 2156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个小题,共 45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 演算步骤)
29.已知 5
cos 13
α=-
, 求 sin , tan αα的值。 (7分) 30.求使函数 sin(3) 4
y x π
=-取得最小值的 x 的集合。 (7分)
31.求函数 ) 1lg(1
32x x x
y --+-=
的定义域(8分) 32.在 -3与 -48之间插入 3个数,使这 5个数成等比数列,求插入的 3个数。 (8分) 33.已知等差数列中 96S S =且 31+=+n n a a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7分)
34. α为第一象限角,且 53sin =α,求 )
2cos(2) 6sin()
5cos() sin(αππααπαπ++--++(8分)
范文三: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鸡公岭小学 张雪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认识钟面的构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2、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在课堂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自觉遵守和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自主探索认读整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
时。
教具学具:课件、钟面模型、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仔细听:滴答滴答……会说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来猜一猜?就是钟或者是表。和他想得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高手!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告诉我们时间)你说得真好,正因为有钟表为我们计时,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井井有条,忙碌而充实。既然钟表这样
重要,你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齐读课题)
二、认识钟面
1、钟表的哥哥姐姐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各种各样钟表)这么多钟表,漂亮吗?
2、真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钟表,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吧。想想刚才欣赏过的钟表,钟面上有些什么呢?(钟面上有12个数)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呢?我们一起来边贴边数。12在钟面的正上方,6在钟面的正下方。(还有指针)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谁能当小老师介绍一下?(短而粗的是时针、细而长的是分针)分三大组齐认时针分针。生活中的钟表其实不止两根指针,还有更细的秒针,有的钟表上还有定时针,但今天只与时针分针来朋友。拿起你的钟面模型,认一认时针和分针,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时针长什么样,分针长什么样?老师这儿有个钟面模型,谁愿意把时针分针指给全班的同学看呢?
3、小闹钟上时针分针正在滴答滴答做运动呢?想去看看嘛?在看之前,老师先提两个要求:边看边用小手比划时针分针朝着那个方向转动?那个针走得快,那个针走得慢些?(引导学生发现:分针转动时,时针也在转动,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转动时是按照从1到12的顺序。同时提醒学生拨钟的时候要按此顺序。)
三、认识整时
1、小闹钟一刻也不停息地工作着,你们听(叮铃铃,起床图)。出示钟面(7时),小闹钟在催我们起床哦。谁会认识钟面上的这个时刻呢?(学生回答)生活经验真丰富,只是在数学上我们叫7点为7时。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呢?(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他是先看的是分针,有没有其他观察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师小结: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观察时针再观察分针。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就是7时。)谁能像这样观察观察?
吃过早饭,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你们看现在是什么时刻呢?(师贴)先看第一个钟面(8时),谁来认认这个钟面上的时刻?你怎么知道是8时呢?
学校的生活真愉快,转眼就到了下午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现在是什么时刻呢?第二个钟面(3时),(抽2人认后,男女分认)。
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吃晚饭了,那该是什么时刻呢?第三个钟面(6时),你会认这个时刻吗?悄悄地告诉给同桌。抽生说后。看着这两根指针的位置,你想说点什么?
观察这几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6就是6时,那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样的时刻我们就称为整时(板书)。
你们会认整时了吗?我要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师拨生认(4时(抽生认,一个人说想法) 9时 同桌悄悄互说齐说 12时 你发现了什么? 特殊钟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们会认整时了,那会拨整时吗?悄悄地快速地拿出钟面模型,在拨之前先想好时针该指着几,分针该指着几?(10时 11时 5时)轻轻地把学具钟放回桌子下,比比谁的动作最快!
四、记录整时。
我们已经会认会拨整时啦,那该怎么把钟面上的时刻记录下来呢?先看第一个钟面,我们用文字记录法记录这个时间8时。前面我们说到了还有一类钟表是电子表,那么在电子表上8时该怎么表示呢?(先写数字8,打上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0)用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你还在那些地方见到过?
剩下两个钟面上的时间你会用两种方式记录下来吗?我们来比赛比赛,男女生比赛,各请一名代表展示,后评价。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我们来休息休息吧!课间律动(时间像小马车)。
五、巩固练习
1、好朋友的游戏。
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 “找朋友”吧,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和电子表表示的时间如果一样,就可以连起来成为好朋友。
2、小钟表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可高兴了。我们的好朋友明明啊,在小闹钟的帮助下,快快乐乐的过着每一天。想去看看小明
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2页,先看第一幅图,几时明明在干什么?我们用两种记时法把钟面上的时刻记录下来。你能照样子记一记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吗?生汇报时用“几时,小明在干什么”说话。
了解了小明的星期天,你觉得他安排的怎样?那些地方安排得好?看来小明合理安排时间,真正做到了学习、锻炼、休息都不误。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3、明明啊,不光喜欢学习、锻炼,还喜欢画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画什么呢?(出示课件画一画)生汇报时,说清: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画时针分针时要注意什么?
看第一个钟面,现在是几时,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指导学生用“现在是几时,过一小时是几时”说话。小结:时间就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从我们身边溜走,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好好学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转眼就要结束了,回忆一下,你有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一起美美地计划一下星期天吧!
范文四: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1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符号“ >”、“ <”、“ =”,明白这些数学符号的="" 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2. 培养学生的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3. 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 “ >”、 “ <”、 “="”," 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分清问和答,并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具准备】猴子、桃子、梨、香蕉图片若干。
【课前谈话】
师:今天咱们刚刚认识,还不熟悉,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 了解一下我吗? (板书:问 ) 小朋友们问了我好多问题,我都一一
作了回答, (板书 :答 ) 可我还不了解咱们班的情况呢?我也有问题 想问你们,咱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男生和女生,谁多谁 少?通过刚才的问和答, 我也了解咱班的小朋友了。 有很多时候,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能提出问题的孩子 才是最聪明的。 咱们就比一比这节课谁能提出好问题, 做聪明的 孩子。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能在教师的指 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提,并尝试解决”。所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成为教学中很重 要的一个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 在幼儿园已习惯了“老师问, 我来答”, 而放手让他们去真正提问题的时候, 他们却茫然不知所措 了。 课前谈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理解和区分“问”和“答”, 并能 提出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 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 】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前有三只猴子在花果山上玩,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 于是就采了 很多果子,看他们正在草坪上分果子吃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 么?
生:我知道了图上有 3只猴子、 3个桃子、 2个香蕉、 4个梨。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几个问题吗?
生 1:猴子有几只?桃子有几个?
生 2:猴子和桃子,谁多谁少?
生 3:桃子、香蕉和梨一共有几个?
生 4:桃子和梨,谁多谁少?
生 5:梨比香蕉多几个?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 题: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分到一个桃、一个香蕉、一个梨,够吗? 【设计意图:创设孩子喜欢的故事情境, 极大地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去数数,引导学生 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比课前谈话中“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的要求又 高了一层。由于有课前谈话做铺垫,学生提起问题来就容易多了。这 一环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同时培养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
二、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学习“ =”
师:有说够的,有说不够的,那我们就亲自动手分一分吧。请小 朋友们快速的拿出 1号信封来分一分。
(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分 )
汇报交流:
生 1:我是竖着分的,一只猴子吃一个桃。
生 2:我是横着分的,一个对一个。
师: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对一个。
师:同学们觉得这两种分法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很整齐,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从这种分法里你知道些什么?
生:猴子有 3只,桃子有 3个,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师:猴子的数量是 3个一,桃子的数量的是 3个一, 3个一和 3个 一自然就同样多。有一个专门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同样多,“ =” 谁认识这个符号?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一个对一个地摆, 知道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同 样多,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符号等号。
【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孩子动手、动脑、
动口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并且 通过利用已经学过数数和一一对应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方法, 引出新 的知识,既复习巩固,有又让学生感悟到知识迁移。 】
2、学习“ >”
师:咱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分一分香蕉, 看香蕉够不够?快速收起 1号信封,拿出 2号信封分一分吧。
(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摆 )
师:同学们也是像他这样摆的吗?仔细观察这种摆法, 你知道了 什么 ?
生:我知道了猴子多,香蕉少。
师板书“比”,说:你能用上“比”这个字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吗?
生: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
师:谁听清楚了 ? 谁愿意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同位互相说一遍)
师:为什么说猴子比香蕉多?
生:因为猴子是 3只,香蕉是 2个,所以猴子比香蕉多。
师:猴子的数量是 3个一,香蕉的数量是 2个一,猴子比香蕉多, 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 >”,大口在前,尖头在后。 师:大于号还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呢,拿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食 指和中指,这就是大于号了。
师:这个算式谁会读?
3、学习“ <>
师:那梨到底够不够呢?拿出 3号信封来分一分吧!
(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分)
师:通过这种分法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猴比梨多,梨比猴少。
师:谁愿意再来完整地说一遍?比一比谁的耳朵灵。
师:小于号也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呢?谁愿意来试试
师:这个算式谁会读?谁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
师总结:通过刚才咱们一个对一个的分, 我们知道了猴子比香蕉 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还认识了两个数 学符号“ >”“ <”,仔细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仔细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关于大于号小于号的顺口溜呢。 谁愿意来 读给大家听?
(大口对着大数笑,尖头对着小数翘)
【设计意图:孩子们用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物体数量的 多少,虽然由于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起来不好控制,但学生亲自参 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 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认 识了这三种数学符号,并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 >”“ <”的区分是 这节课的重点,="" 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加以概括成="">”的区分是>
三、 练习巩固
1、 做游戏
师:大于号、小于号我们都会用手势来表示了,那等号你会能用 手势来表示吗?
师:老师说哪个符号你就赶快用手势表示出来, 现在咱们比一比, 看谁的反应快。
2、在 里填上“ >”“ <”或者“>”或者“>
3、每人一块月饼够吗?为什么?
【 练习的层次性很强,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既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
趣, 又能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 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
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不打无准备之仗
—— 《比多少》教后反思
古人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准备,我们教师的 工作,上课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相当多的时间是用来备课的。特别是 上公开课的时候, 需要我们更加精心的备课, 备课需要备什么呢?通 常情况下我们会花大部分时间来“备”教材、 教法, 而用在“备”学 生的时间却少之有少。 这就造成了讲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机智的 去处理, 学生精彩的回答我们没有很好的抓住, 课堂生成的的信息白 白流掉??我在教学《比多少》这节课时深有体会。
刚接到任务时真的是一筹莫展, 只有一晚上的准备时间, 第二天 就得试讲,时间紧,任务也很重,在教学《比多少》这节课时,除了 原有的教学目标, 还要贯穿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目标。 这是
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以前都没有尝试过,我更是拿捏不准。几乎一 夜无眠,反复揣摩、备课、做课件。第二天试讲,居然出奇的顺利, 学生反映还不错,除了语言不够精炼、缺少动手环节之外,其他问题 不大。在赵老师和颜老师的肯定下,我信心倍增。在接下来不到一周 的时间里,我都在反复试讲、反复的修改教案,这时一个非常严重的 问题却出现了:在大环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 之后再去试讲的时候, 总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 当我的教学设计被一 次次否定之后,一次次被修改,我几乎都没有什么信心了。在我一次 试讲之后,颜老师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节 课第一次试讲不错,后来的效果却一次不如一次了呢 ? 因为你准备得 不够充分, 你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流程上, 而对于学生会出现的学 习效果预设不够, 当学生出现的情况与你的预想的不同时, 仅凭我们 一时的反应是无法灵活应对的, 所以在处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上就显 得那么力不从心。”颜老师的话让我犹如醍醐灌顶,是啊,我总是把 太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流程上, 对于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是预 想成最完美的, 忘记自己所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且各方面能力都有 着极大差别的孩子, 而一年级孩子的变数则会更大, 这就要求老师有 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接下来再去备课的时候, 我把每一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 一一列出来, 然后再把每一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再一一记录下来。 就算 是这样,在正式讲课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我没有预想到的情况。
《比多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经过本节课,学生除了 认识符号 “ >”、“ <”、“ =”,="" 知道它们的含义之外,他们="" 能分清="" “问”和“答”,="" 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和简单的数学问题,="" 有了初步="" 的问题意识。="" 这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了不起啊!="" 我这="" 才意识到赵玉香老师在这节课就提前加入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
一、 课的开始, 我的心理素质不够硬, 表现出紧张、 语速过快。
二、 课的节奏有点儿快,这就导致了每一个环节不够扎实,特 别是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猴子与香蕉的大小关系时, 没有给 学生充足的时间 。
三、 在汇报展示的时候应把一一对应的过程更完整地展示出 来, 为了节省时间我把这一展示环节去掉了, 这一环节非常 重要,不可省略。
四、 本节课出现最大的失误是让学生读“ 3>2”时,有一小男 孩读成了“ 2小于 3”,这两个算式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而小于号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我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 马上和孩子一起学习“ <”,多么顺其自然的教学环节啊。 可我当时我只是略加讲解便把这一宝贵的生成信息生生给="" 错过了,="" 现在想想真是可惜。="" 出现这一失误的原因主要还是="" 备课时准备得不够细,="" 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又太差,="">”,多么顺其自然的教学环节啊。>
理这一细节时才出现了问题。
这节课虽然已经结束, 但带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机会只 青睐有准备的人, 可见这句话同样应用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 只有更 加细致全面的备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会少一些 遗憾,少错过一些精彩。
范文五:一年级上册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9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 1—— 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 2—— 5页的内容,第 2、 3页是一幅美 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 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 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 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 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 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 1节
教学内容:第 2—— 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 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 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 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 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 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 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 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 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 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出示书中第 2—— 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 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 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出示教材第 2—— 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 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 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完成练习一(数一数)
2、完成练习一(连一连)
3、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4、按方位数数
5、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五、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第 2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 [此文转于网 taojiaoan.com]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 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用所看到的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 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 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组内交流。说一说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 4个萝卜、 3个苹果、 4只小兔、 3只小猪、 4根木头、 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 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 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 都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摆“同样多”的物品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猪: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大于号
3<4>4>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4、填一填:
A :7○ 3 4○ 9 3○ 3 5○ 8 10○ 1
B :2>□ 6>□ 6=□ □=8 □<>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把 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 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 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 ,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 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 3— 4节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位臵” 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 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是人们更好 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 下、 前、 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臵, 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 臵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 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 牌、 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 探索的活动中, 观察、 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 历物体的位臵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 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 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单元课时安排:约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 5节
教学内容:上下(位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臵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臵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 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臵关系的相对性
A :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臵吗?先跟你的同伴 说说看
C :再观察汽车的位臵: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臵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臵也不同。
2、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上下位臵关系的相对性) 。
交换了位臵:现在, 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臵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臵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臵,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第 6节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臵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臵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臵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 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臵(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 依次往 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 的位臵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 ” “ ()在最前面”等 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 (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臵与顺序,因 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
2、老师出示:小动物赛跑
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臵发生了改 变。
(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臵变化)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 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 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 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改变位臵的游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第 7节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臵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臵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 ,其实生活中的“左” 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 “左”字下边是个“工”字, “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按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 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填 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 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 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出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
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五、总结
第二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 8— 9节 第三单元: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 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 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 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 5以内 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 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 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 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 語="" (大于、小于、等于)="" 来描述="">”>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以内的加减法。
5、 能运用 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初步建立数感, 运用数学来 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 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 1―― 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 10节
教学内容:1――― 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 1――― 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1――― 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 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 1――― 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 1――― 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 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 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 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1表示的?
(3)请你拿出 1根小棒
2、认识 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 3、 4、 5(教学方法同上)
(二) 、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 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 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 、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 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 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 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 1―― 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 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 16页的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第 11节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 語="" (大于、小于、等于)="" 来描述="">”>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 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 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 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
3等于 3 3大于 2 3小于 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 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
谁会读?
(4) 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 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再增加一个 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 19页的第 6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 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第 12节
教学内容:第几(第 20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 23页的第 1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 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 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书中第 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 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三位呢?
(3)你是怎么知道小朋友排在第 2的?
(4)请你说一说:排在第 4和第 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 5是谁?
(2)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 4?小朋友排第几?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 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 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 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 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 20页“做一做”的第 1、 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
第几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第 13节
教学内容:分与合(第 21页和 22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能够掌握 4和 5的有关组成, 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 4和 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 (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 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 并请 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 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 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 并 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 4。
(4)请你比一比:4和 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 ) :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 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 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
3、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教师板书 )
4 4 4
1 3 2 2 3 1
4、读 4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 1 和 3,1和 3 组成 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 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再发言 ) (先分成 1和几, 再分成 2和几, 再分成 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 要记 2个就可以了 )
(二 ) 学生合作:学习 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 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 5根小 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 ! 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 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 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 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 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
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 4个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 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 听)
5、 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 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 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 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 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 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 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 21、 22页的做一做:
集体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第 14节
教学内容:
加法第 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 P28页的第 1― 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插图
2、问:老师想知道小丑右手有几个气球,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观察:小丑左手有一个气球(学生观察)
4、 “一共有几个气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 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 4和 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 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 “做一做”第 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 2+2=4 , 4+1=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臵,和不变的规律)
2、 “做一做”第 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 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 28页的第 1———— 4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第 15节
教学内容:
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 27页的第 1— 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 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 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3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树上 5只松鼠,跑走 3只)
师:像这样,从 5只里面去掉 3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 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5只松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跑走 3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跑走 3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5-3=
问:5-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 法?请你说一说。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 5-3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第 27页 1-3题,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教学反思:
第 7课时 第 16节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 29页的第 5— 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 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3 4 ()
5 () () 2 1
() () 3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 P29页的第 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 5条丝瓜,奶奶摘 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 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2、 P29页第 6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 5-3和 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 29页的第 7、 9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 1、 2、 3、 4、 5,每个同学根 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 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教学反思:
第 8课时 第 17节
教学内容:P30页: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 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 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 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 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 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 謎 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
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 ――― 什么也没有
出示 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 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 2
出示 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 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 卡片 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 0并领读“ 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 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 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 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 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 ―――― 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 0,直尺上也有 0,看看 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 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 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 0就表示起点。要用 0对齐物体的 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 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 0” 。见过跳远吗? 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 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 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 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 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 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 0 在书中第 30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 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 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 31页的第 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六、小结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第 18节
教学内容:第 31页的 2― 5题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 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 0的含义和 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 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 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 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 P30页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 :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 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 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出示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老师左手拿 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 算式)
四、综合练习:
1、 P31页的第 5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第 31页的第 2-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 19— 20节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 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 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 ――― 知识的教学 ――― 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 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 ―― 表象 ―― 抽象的过程,所以 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 ―― 抽象为一般模型 ―― 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 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 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 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 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 正方 形、 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 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 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第一课时 第 21节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 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 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 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说学具:
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 试看。
二、操作感知
A :分 ――― 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 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 :摸 ――― 感知长方体
a :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 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 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 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 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 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出示第 35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
②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 你还认识它吗?(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
f :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 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 就用你们的、 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第 22节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 36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 P37页的第 1、 2、 3、 4、 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 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敢于创新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 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 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 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 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 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 然后展 示在大黑板上。
4、 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 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演示, 从长方体、 正方体、 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 打声招呼吧! (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小 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 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 天学的本领, 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 来了哪些图形, 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 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 )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评估与检测 第 23、 24节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 6、 7的认识和加减法” 、 “ 8、 9的认识和加减法” 、 “ 10的认识和有关 10的加减法” 、 “连加和连减” 、 “加减混合” 等内容构成。这些内 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以内数 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 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 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 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 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各数, 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臵。
2、 使学生掌握 6-10数顺序,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熟练地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 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 “<” 、=""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 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 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 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约 21课时
1、 6、 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 8、 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 10的认识和有关 10的加减法 3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 25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9页有关 6、 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标:
1、认识 6、 7, 能正确地书写 6、 7
2、能用 6、 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6、 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难点: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 39页认识 6和 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 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 1把。 )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 1、 2、 3、 4、 5、 6、 7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 5个以后再数 1个就是 6个,接着 6再数 1个就是 7, 7比 6多 1, 6比 5多 1。
二、新授
1、认识 6和 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 6和 7,板书课题 :6和 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 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 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 展 示 )
你知道 6是怎么来的吗? 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 5拨上 1是 6。
6的后面再加 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 4的学具吗?并摆 出你喜欢的图形。
3、 比较大小, 前面我们认识了 5, 今天又认识了 6和 7, 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 6比谁多谁少? 6和 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 6比 7小反过来可以怎 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 7吗?从 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 1呢?
(2)观察 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 (分组活动 )
(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 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
(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 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 6、 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 6像什么? 6是一笔写完的, 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 面再画个圆后完成, 7像什么?
三、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 6或 7来表示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第 26节
教学内容:第 41页 6和 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 6和 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 6、 7的组成
一、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 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 (或小猴 ) 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 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 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 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 7个, 7个苹果怎样分给 2个小朋友的?请 拿出 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一生出 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 6(7)
2、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 6和 7
四、作业
第三课时 第 27节
教学内容:6和 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 10以内加减法,进行 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 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 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 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 (拿出 6个 )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 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 (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 你能 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 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 43页练习题。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第 28节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 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 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 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小兔们出去采蘑菇。
课件出示左边 4只,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再出示 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小兔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分步出示:
1、左边 4人
2、右边 2人 3、大括号和问号。
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出示青蛙图,看,这是什么?
出示出示大括号和 7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48页 1、 2、 3、 4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第 29节
教学目标:
1、熟练数出 8和 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和位臵。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 8和 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 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 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8和 9
板书课题:8和 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 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职高一年级《数学》(基础模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