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能带的形成
一、固体的能带
1.2 能带的形成
第一种解释:晶体中电子共有化的结果,使得晶体内电子的能量状态不同于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晶体内电子的能量可以处于一些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允许的范围称为能带,而不能处于两个能带之间的区域,此区域称为禁带。
第二种解释:关于能带的形成,还可以从晶体中各个原子的能级的相互影响来说明。如下图所示,在单个原子中,电子具有分离的能级如1s,2s,2p 等,如果晶体内含有N 个相同的原子,那么原先每个原子中具有相同能量的所有价电子,现在处于共有化状态。这些被共有化的外层电子,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不能再处于相同的能级上,这就使得原来相同的能级分裂成N 个和原能级相近的新能级。由于N 很大,新能级中相邻两能级的能量差仅为10-22eV
,几乎可以看成是连续的,N 个新能级具有一定的能量范围,通常称为能带。
通常采用与原子能级相同的符号来表示能带,如1s 带,2p 带等。
范文二:[流星是怎么形成的]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流星是怎么形成的]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篇一 : 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简介
美丽的夜空划过一道流星真是很浪漫的事,据说流星划过时许愿便可实现,虽然无科学依据,却也是人的美好愿景。那么流星是怎么形成的呢。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详细知识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一
1 围绕太阳运动的宇宙尘粒或者固体块状物
太阳有强大的吸引力,周围会有很多随之运动的宇宙物体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二
2 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吸引力吸进大气层
这些物体经过地球附近时,由于地球强大的吸引力被吸进大气层,与之产生摩擦火花,形成非常亮眼的光。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三
3 流星雨的形成
很多小的流星从同一方向同时辐射过来好像地球上的下雨一样,产
生很美丽的景象。
[流星雨的形成]流星是怎么形成的——注意事项
非常简单的天文景象。大部分流星质量都很小的,特别亮的是火流星,质量偏大一些。篇二 : 流星是什么样的怎么形成的
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被称为流星体的行星际空间尘埃和固体块,一旦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通常将流星分为偶现流星和流星群。肉眼观察到流星在天球上的发光点的位置称为流星的出现点,其发光的最终点的位置成为流星的消失点,从出现点到消失点所经过的路径称为流星路径。亮度大于金星的流星称为火流星,有的火流星甚至白昼可见。
那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诡奇、壮丽的流星,常常被认为是“天外来客”。然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流星也可能是电离层或辐射带中的尘埃等离子体发生辐射复合的1种现象。
观测表明,大部分流星在离地面130,110千米时开始发光。而这恰恰是电离层中存在较高密度的金属离子的高度。另外,很多流星陨落时伴随“有声如雷”的现象。如: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六月十三夜,有流星光芒照地,坠于西南,其声如雷。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有大星如斗,自东而西,有声如雷随之。类似记载极为宏富。“有声如雷”正是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使空气振动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古籍中记载了许多流星出现时“有声如雷”的现象,现代人也听到过流星发出的种种不同的声音。1973年8月
10日,苏联鄂木斯克省,漆黑的夜空中突然闪出一道白色的电光,照得四周亮如白昼,在流星飞行的15,18秒钟期间,一直可以听见嘈杂的响声,好像一只巨大的鹫鹰从高空中猛扑下来。
目击者们对于流星之声的描述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诸如嗡嗡声、沙沙声、啾啾声、辘辘声、刺刺声、淙淙声,子弹炮弹火箭飞过时的啸声、惊鸟飞起时的扑棱声、群鸟起飞时的拍翅声、火药燃烧时的哧哧声,等等。研究者给这种流星起了1个确切的名字:电声流星。
雷声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电声”正是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使空气振动导致的。不同的声音显示了不同的离子成分和不同的电场状况。
流星中有1种被称为“火流星”,如:1962年7月3日晚9点15分左右,在我国北京地区上空出现了1个大火球,由东向西飞驰。火球头部如1个白炽的圆球,不断向四周喷溅出金色的光芒,一条橙黄色的长尾拖在其后……这样的火流星可能也正是电离层或辐射带中的等离子体形成1个复合单元并达到复合条件后的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也是1种辐射复合,所以会“喷溅出金色的光芒”。
在一年当中,主要流星群大都集中在7月份以后出现。据资料统计,在北半球每年4月偶现流星最少,9月最多。每天后半夜看到的流星数目比前半夜多,后半年的流星数比前半年多。
为什么主要流星群都集中在7月份以后出现,且北半球每年4月偶现流星最少,9月最多呢?因为7月份以后是北半球受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期,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密度升高,发生复合的几率也增
加。4月份是太阳向北回归线运动、北半球电离层电场强度持续上升的时期,此时电离层等离子体发生复合的几率较低,故偶现流星最少。
而9月份则是太阳向南回归线运动的时期,北半球电离层电场逐渐减弱,等离子体复合几率上升,故9月份偶现流星最多。下半夜比上半夜流星多,同样是由于下半夜电离层电场由于辐射而减弱后,有更多的等离子体团块发生了复合而形成流星。
当电离层或辐射带中的等离子体含有较多的碳离子、氮离子、氢离子、氧离子时,就会复合为某种有机物或类似有机物的物体,这种复合过程通常也会以“流星”的形式表现出来。流星产生的这类物体通常被称为“凝胶体”、“天雨肉”、“雨血”等。有大量资料记载了这类现象。
自从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其基本现象一直是相同的。人们看到一颗流星落在附近,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相近的地方有一团像胶体一样的东西。
1844年10月8日,在德国科布伦茨附近,天黑后,有2个德国人在犁过的一片干旱田地里漫步,他们突然看到1个发光物体径直地降落在离他们不到20米处,并清楚地听到它撞击地面的声音。他们把现场做了记号,第二天1大早,发现1个非常粘黏的灰色凝胶物,用柴棍拨弄它时就整个颤动。
当电离层或辐射带中由于某种原因而聚集了大量硫离子并发生复合时,就会形成“硫磺雨”、“火硫星”、酸雨等。1873年6月17日,匈牙利和奥地利报道了一次奇特的自然现象。据完全可靠的消息
说,在席坦及其邻近地区上空,一颗流星爆破之后不久,一颗像拳头大小燃烧着的硫熔体坠落在莱金堡以南约6千米的1个名叫普劳斯奇伟兹村庄的道路上,那颗流星几乎就在该村的天空爆炸。燃烧的硫熔体被一群村民扑灭了。
1867年10月18日,休莱地区的居民在夜里目睹了一次非常稀奇的现象——“火阵雨”。这场火雨下了大约10分钟就停止了,火雨不断地降落时发出1种亮光。第二天早上,发现在村里的一些水坑和水桶里浮盖上一[)层厚厚的硫的沉积物。
同样,当电离层和辐射带中由于诸如海水蒸发而使钠离子进入大气层等原因而聚集了大量钠离子时,还可能会下“盐暴”,如1815年袭击马萨诸塞州海岸的那次“盐暴雨”,据当地老百姓描述,那天刮起大风,大雨滂沱,在周围1千米多的范围之内房屋和所有东西都蒙上了一层盐。
由此可知,史书上大量记载的“流星”、“陨石”、“陨石雨”,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电离层或辐射带等离子体复合”事件。
范文三:雀斑是怎么形成的
以下资料由杭州维多利亚整形美容医院的专家为大家提供整理,仅针对一般情况,仅供参考。
雀斑的出现严重的影响着爱美女性的形象,雀斑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来说,雀斑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内分泌失调:女人最常见的是雀斑,斑点的生成首先与女性肌体本身的疾病和腺体有关,如卵巢、乳腺、脑垂体等关系密切,因为这些器官都分泌雌激素,一旦这些器官发生病变,体内激素就会失去平衡,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雀斑。多见于长期服用避孕药、患有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症的妇女。
二、体内毒素积攒:在正常人体内含有许多毒素,特别是在肠道内。当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尤其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肠液的分泌减少,肠的蠕动减弱,粪便在肠内长期停留,毒素被吸收,当这些毒素含量过高时,便会随着血液循环沉积在皮肤上,从而形成雀斑或青春痘。
三、长期使用某些护肤品:还有一些人长期使用含铅、汞等化学金属成分多或者是添加香料的护肤品,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吸光的作用,很容易引起皮肤的黑色团,产生雀斑。
范文四: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2004-2-27 来源:飞华心理网 不祥 浏览:9275 评论:4
关于性格的形成,英国临床催眠研究所的学者最近提出这样一种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某种渴望,三种不同的渴望造就了三种不同性格的人:一种是战士型的,以争斗为主;第二种是定居型的,习惯于安居乐业;第三种是游牧型的,这类人居无定所,喜欢漂泊。
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之所以把人类分成这三种性格,归因于人类早期的演化历史。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人一生下来其性格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性格印记。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他今天的性格。这一理论认为,原始人类最初分为两大族群:一个族群势力强大,并且具有征服欲,属于战士型的;另一个族群相对处于弱势,且性情比较温和,喜欢安定的生活,属于定居型的。这两种不同性格的族群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属于定居型的人开始懂得耕种,总是在外面打猎的战士型的人看到定居型的人学会耕种并有收成,于是就开始强迫定居型的人为他们生产劳作,希望统治定居型的人。结果,这两个族群就有了矛盾,终于有一些定居型的人不愿意受战士型的人统治,他们选择了逃亡,这样就产生了第三种性格的族群――游牧型性格的人群。这种性格的人生活不固定,属于夹在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性格的人。
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三种性格类型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类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在这三种类型的性格里面。比如:战士型的性格,比较好斗、有攻击性;定居型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争斗;游牧型的性格,则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喜欢一成不变。在现代社会里,战士型的人对生活采取积极的直接面对的态度,并且懂得怎么去做完一件事情。不过战士型的人无法容忍那些跟他不相同的人,因为他们做事有条不紊,理智,说到做到,所以看到优柔寡断的人就觉得受不了。这种类型的人也不太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他们要追求出人头地时,常常会用一些无情的手段去达到目的。研究人员说,现代社会中大部分政界的人物都是属于战士型的。定居型的人平易近人,平时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别人分享,善于沟通,对生活乐观,多是很平常的人。游牧型的人性格善变,喜欢新鲜的东西,很多演艺界的人都属于游牧型性格。
学生应警惕的病态心理
2004-4-2 来源:学生心理在线 不祥 浏览:8241 评论:6
偏执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情感不稳定,易躁易怒,心胸狭隘好嫉妒,易钻牛角尖,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大多是贬低。
分裂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喜欢独处,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不爱社交,缺少朋友。
情感性人格 可以表现为持续性情绪抑郁低落,和持续性的情绪高涨交替出现。
爆发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情绪冲动,容易无节制的发生愤怒、仇恨和暴力行为,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甚至会出现十分暴烈的攻击性行为,自控力极差。
强迫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在平时有个人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过分的自我克制,过分的自我关注。
病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人格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喜欢表现自己,常故意用过分做作、夸张和戏剧性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衰弱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能力低下,性格懦弱,缺乏主动精神,被动的服从别人的愿望占优势。他们常感精力不足, 易疲劳,情绪易波动,缺乏生活乐趣,常为小事伤感。
无情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对人虚伪,不坦率,不可信赖,不肯尽社会义务,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范文五: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碧波荡漾的蔚蓝色大海,不停地进行着自己的潮汐变化。大海退潮时,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海底裸露出来,水下那些五光十色的水产动物,贝壳、鱼、虫,五颜六彩,色彩斑斓,煞是好看。涨潮的时候,海水随着海风和波浪慢慢地向海滩上延伸,不断侵吞,美丽的五彩图又重新回到了大海的怀抱,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潮汐现象。世界上所有的海水,每天都有两次涨落,而且涨落的时间也一定。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傍晚海水上涨,叫做“汐”。不过,平时把潮和汐都叫做“潮”。
各地海水涨落的高低可不一样,在波罗的海与黑海,潮水的涨落,几乎看不出来。在俄罗斯的彼得格勒,潮水的涨落,总共也只相差5厘米。而在白海和巴伦支海的潮水,却是“峰拥而涨”,“‘急流勇退”,涨潮与落潮的海面,要相差4,7米。芬地湾潮汐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芬地湾位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和美国最东北部的缅因州和加拿大新布伦斯威克省之间。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米纳斯低地的布恩科特赫德潮汐的最大振幅平均为14.5米,最高达16.3米。
海水为什么会时涨、时落呢,
在国外,第一个研究这个问题的是古希腊的航海家彼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科学的道理揭穿了潮水的秘密。他证明:引起潮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月亮对海水有很大的引力。
在我国古代,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总结历史代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和自己亲身观察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曾对潮汐和日、月运行之间的本质联系有过许多独创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同时期阿拉伯等地各个民族对海潮的认识比较起来,不但毫不逊色,而且在许多方面还有所超越: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我国古代关于潮汐成因的某些见解,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著名唯物论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在《论衡》一书里说:“涛(按即“潮”,古代涛、潮二字通用)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以月为节也。”
王充的这种关于潮随月盛衰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起源于商( 公元前16,前11世纪)、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之际的《易经》和后来战国、秦汉时期的一些著作。
地球表面上的海水,随时随刻都被无形的三只大手在争夺着。一只大手是地球对海水的引力(也称万有引力);另外两只大手是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这三个引力相比较,地球
的引力最大,使海水永恒地依附在地球表面上。太阳虽然比月亮大,但是太阳距离地球,比月亮距离地球要远4OO倍,所以月亮对海水的引力比太阳大。据计算,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会使地球表面升高0.563米,太阳的引力作用使地球表升高0.264米,这样加起来可知海水最大潮差应为0.8米左右。但是,由于海水容量增减和各地区地形的不同,潮差往往是千差万别,有些地方的潮差竟高达19.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