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
起承转合的文章例话
对于文章作法,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是“文无定法”。但这决不是说文章可以
毫无章法地随意挥写。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文章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今
天讲文章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就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要求。古人称之为
“起承转合”。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一篇之中,先立
大意,起承转合,三致意焉,则工致矣。”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
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
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
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
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
部论证的结束。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
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
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事实上,起承转合这种行文的格式,只要我们能古为今用,
灵活运用,不但能将观点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严密、深刻。在中学
作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很有可取之处。 【起部】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
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
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
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
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
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
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
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
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
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
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
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
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
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起部六式】
一、 材料开篇:“材料开篇,引入正题”是材料型作文最稳健的开头招式。
不过,以“材料开篇”,绝不是不动脑筋地照抄原材料。而是应该在整体把
握材料的基础上,精要地概述,合理地取舍,精选角度,突出重点,引入正
题。
丹麦人钓鱼会用尺子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是一种智慧,因为
他们不赶尽杀绝,以便收获更多、更大的鱼;孟子“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的教诲同样也是智慧的体现,因为他倡导的是确保资源长盛不衰、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中外共通的“钓鱼之道”对我们应该是莫大的启发和指导。 (《人生的大智慧》,2010上海高考)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
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
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
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
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
不能效仿。”(《传承与创新》,2009上海高考)
二、 引用开篇:引用与论题相匹配的古诗、佳对、名言,略加衔接和阐述引
出论点,使文首充盈丰富的内涵和人文气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
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含。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
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人生的选择》)
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
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
“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你
心中》)
三、 开掘题旨:题目中的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只有把题意阐释清楚,
方能清晰地推出论点。这就是所谓“是什么”。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千古佳话;自尊是志士不饮盗泉之
水的高风亮节;自尊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自尊是“富贵不能淫,贫*
不能移,威武有能屈”的浩然正气! (《自尊无价》)
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
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
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宽容的魅力》)
四、 提问切入: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往下看。你可
以在开始就给出答案(即先给出结论,再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通过逐步
深入的议论(议论的过程也就是释疑的过程)最终给出答案。
当虚荣蒙蔽了求真的双眼,当名牌充当了彰显身份的外衣,当攀比之风在校
园里蔚然盛行,我们不禁要问:攀比从何而来?有人说攀比源自财富,有人说攀
比源自虚荣,但我要说,攀比源自贫乏。(《攀比源自贫乏》)
忍是懦弱,还是坚强?是逃避的借口,还是另一种直面的方式?其实万事都
不绝对。忍与不忍的取舍,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灵活把握。(《忍》)
五、 创设情景:开头或创设情境,或描述形象,情感饱满,文采斐然,然后
引出论点,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取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
说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
微磕一下烟,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
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
们,是父亲。(《他们》,2008上海高考)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
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
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
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
余辉。这就是桑提亚斯——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
六、
这个世界,真的是“大”千世界。大人物,大环境,大趋势,大事等等,可
反面切入:从反面入手,经过抒写描叙,再由反入正,转到文章的主旨和中心上来,在相反相成、彼此映衬之中形成气势。
以说,一个“大”字,充斥了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凡是跟“大”沾上边,就是大新闻,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可那些细微之处呢?我们怎么能够忽略呢?无论是从艺术、科学,还是人生,
我们都无法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细微,才有深度。(《细微深处》,
2008上海春考)
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
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
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实行
的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余”味绵长》,
2010上海高考)
【承部】
文章中间的主干部分,通常被比作“猪肚”,就是说要像猪的肚子那样,充
实饱满。有的文章把重心放在“是什么”,重在概念的界定;有的文章把重心放
在“为什么”,重在分析原因;有的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层说理;
有的用逐层推进的思路,层层深入;或对比论证;或假设论证。各显其能,各尽
其妙。总之,文章主体部分的展开要做到四个“有”:
言之有理,分析道理,充分合理,自圆其说。更高一级,做到透彻辩证。
言之有物,材料充分,能结合具体实际。
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言之有文,有文采,语言流畅生动。
【承部六式】
一、 概念界定:名正则言顺,对于抽象的概念最好加以界定,从而明确对象,
便于下文有的放矢。在界定概念时,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具体内涵,包含有哪
些义项,涉及怎样的内容范畴,给予怎样的态度倾向(肯定还是否定,褒贬)。
概念一旦加以明确的界定后,后文就要注意概念的统一,一以贯之。
2008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
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
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
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
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
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
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
“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
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
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
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
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
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
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
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
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
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
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
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
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
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2008年广东高考高分作文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
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
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所
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
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
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
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
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时刻,他的“勇
于不敢”,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
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
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那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
解什么是“不”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
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
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
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
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
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而后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
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
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
力、残酷现实、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二、 求因问果:讲道理,从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
看到结果抑或后果时,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往往需要我们“打破
砂锅问到底”,探究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举例论证时,这一招也十分重要。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作结果或原因的
探究说理分析,进行“因果对举”。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
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
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
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
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
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
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
(《传承与创新》,2009上海高考)
磨难,能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
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
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
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
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
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
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
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
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必是另一片蓝天,生命将永远绽放光彩。(《前方必
定是一片蓝天》)
三、化虚为实:虚为抽象,实为具象。所谓化虚为实,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转
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写出抽象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运用好这一招,
能有效地避免不着边际和空洞的议论。
我觉得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
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
染染红山川。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
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
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
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
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最后一课》,2000全国高考)
王朔的“酷”,在于他对传统文学中的崇高意识的颠覆;王家卫的“酷”在
于他的意识流让人回味悠长;齐豫的“酷”是她那空灵清越的声音在森林深处滑
落;艾伦、金斯堡的“酷”是骨子里那压抑不住的青春的涌动??“酷”是村上
春树笔下的风的低吟浅唱;“酷”是安妮宝贝寻找梦想的文字;“酷”是欧文的一
脚远射;“酷”是梵高和他的印象派抑或是香奈儿的夏装展示??(《玩“酷”》)
四、分层并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来证明论点。有的将中心论点
分列成二、三个分论点,分角度论述;有的设置了并列的若干个论据展开论
述,使文章内容得到充实。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
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
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
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
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
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
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分论点一:洪战辉把自己雕琢成责任的天使)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
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
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
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
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
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
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
天使!(分论点一: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报恩的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
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
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
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分论点一: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执着的天使)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
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
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骄
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
的天使,是吗?(分论点一:邰丽华把自己雕琢成坚强的天使)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
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此句为全文的论点,无分论点,下面
三个事例是三个论据)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
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
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
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
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
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
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论据一)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
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
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
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论据二)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
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
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
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
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论
据三)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
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
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
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五、对比论述:对比分析,将不同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鲜明、直观地反映它们
之间的差异,表明态度,强化论点。辨别联系,讲清两者之间的关联。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
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
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
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
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
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
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
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
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
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
“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
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
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
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
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
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
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
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
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
制情感。
由于自然界的力量,大海潮起潮落;由于社会圈的原因,人生潮起潮落。
面对大海,面对潮汐,我们应有一种平和的心态。百川总归要归入大海,海
水的蒸发、降水又会回归百川;秋天总要落叶,但落叶又何尝不是一种“化作春
泥更护花”的平和?
面对人生,也应有这种平和。贾谊和苏轼极具才华,也都遭到当时朝廷的不
公待遇,但两人的心态却各不相同。贾谊被贬后自感怀才不遇,作了《吊屈原赋》
后便忧郁而终,年仅33岁;苏轼在“乌台诗案”的冤狱之后也遭放逐,却仍旧
成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我们应有子瞻的那份从容和
豁达,而不应在沉沦中自我毁灭。(《面对大海》,2002上海高考)
六、假设推演:从论点的反面去虚构假设的情景,从而达到对比反衬的说理效果,
使论点得以成立。
卧薪尝胆的勾践,如果不舍当年的帝王之尊,不舍大丈夫的豪气与尊严,也
许在沦为阶下囚之前就服毒自杀了,哪里会得到报仇雪恨的机会,成为子孙后代
敬仰的英雄?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如果不舍一时的自尊,就会惨死街头,如一
片落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哪会成为后来掀起时代风云的人物?
假如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不是理智地放弃辛辛苦
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去死守硬拼,那就没有今天的新中
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如果不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
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又怎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舍得的真谛》,2010辽宁高考)
攀比源自于贫乏,源于知识的贫乏,源于感恩的贫乏,源于精神的贫乏。如
果你学富五车,你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心存感恩,
你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精神高尚,你不会
攀比,由于物资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 (《攀比源自贫乏》)
【转部】
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文章要进一步深入,文意有所转折和提升。有
的需要讲究辩证的论述,防止认识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使说理更加合情合理;有
的需要借题发挥,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引申,以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需要将
说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深化理性的认识。
【转部三式】
一、 辩证析理:任何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正与反、得与失、利与弊、成与败等等。分析事物,不能仅仅看到一个方面,
还应该看到另一方面,也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
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
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
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
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周国平《丰富的安静》)
当然“过去属于死神”并不意味着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它只是让你把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都融进今天的奋斗中。“再回首”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回过头来,潇洒地迎接一个崭新的太阳。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才会坚定而自信地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未来属于你自己》)
二、 联系实际:我们写议论文论述道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正确看待生活中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也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那些在键盘上能将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或许在于他们只重视硬件升级而忘掉了软件的设计吧。所以,为了让曾经有过的的悲剧不再上演,人类啊,请不要忘记另一半。(《不要忘记那一半》)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卡梅隆的智慧是一种启迪。那些年轻的女作家,下班路上看见一个谈禅的乞丐便赶紧写一篇散文,发感慨,匆匆写成投寄出去,不被采纳就幽幽怨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些高校的教授,忙忙碌碌申报课题又忙忙碌碌在结题报告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画廊里艺术学院毕业生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却一年也卖不出去。这时侯,请想想卡梅隆的智慧。
(《卡梅隆的智慧》,2010上海高考)
三、 深化说理:把事理放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民族、国家、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哲理等)加以分析说理,此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况且就连王国维、钱钟书这些被尊为大学者的人尚不能获得文化宝藏之所有,更何况我们这些常人,更何况那些追求“浅阅读”的人们!因为阅读,人类得以思考;因为思考,人类得以进步。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可我们不能随之浮夸,肤浅啊!伏尔泰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灵魂入谜。可是,倘若没有文明和深层的文化积淀作基础,又如何真正地优雅起来呢?我们又如何奢求一个外表光鲜、内在空虚的民族战胜愈加严峻的困难走得更远呢?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已让我们渐渐远离了恬静平和的心境,轻松美好的休闲时光,难道还能为之奉上我们心灵的丰盛吗?
(《曲径通幽处》,2010全国卷Ⅱ高考)
他们用辛劳铸就了我们勤劳民族的智慧,用智慧浇灌了一方硕果累累的沃土。在崛起的东方大地上,他们是太阳,让这智慧之花常开不败的太阳。用心筑起巢的父辈在用心教会我们成长。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那一轮光辉。沧海桑田,无法预知的事情,父辈是用勤劳赢取了幸福。时光流转,幸福连绵,父辈是用甘
甜苦涩延续了幸福。锦江春色,幸福蔓延,父辈在用俭朴唤起那忘却的艰辛。朴实的父辈平实的话只告诉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民族,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却了艰辛,就意味着衰落。
(《我们忘却的艰辛》,2010全国卷Ⅰ高考)
【合部】
所谓“豹尾”,是水到渠成——收束全文,干脆利索;回扣材料,照应观点。或总结,或引用,或升华,或重申观点,或引发思考??
范文二: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起承转合是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
起承转合是入门级的立纲起草法宝,朱自清多有运用,现以其散文名作《荷塘月色》的结构加以解析——开头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起”;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欣赏恬静幽美朦胧的荷塘月色美景——这是“承”;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最后,文章巧妙一“合”,“这样想着,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受此启发,多年来我一直把起承转合的写作结构铭记于心,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每一篇文章当中去。下面以我写的一篇文章《奶酪·变化·机遇——重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来谈谈起承转合结构模式的运用。
题目,并列式,奶酪·变化·机遇,有副标题,重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起,开端,引出《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
言约意丰,微言大义,往往是写作者追求的境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一位洞察世情万象、社会经纬的智者。“奶酪”的故事简单中蕴涵着丰厚的生活哲理,貌似童稚寓言,实则行动指南。
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解读“奶酪”一词。
奶酪是诱人的,但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奶酪”。渴望变化,不断收获新的更鲜更美的“奶酪”,应该成为变革年代强者的品质。竞争的时代里,机遇只会垂青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人,那些有准备的人。
背负着四十多年积淀的油田教育逐步地融入地方教育的大舞台,教育的改革被动地驶入了快车道,改革的压力传递到了每一名职工身上。情由境生,广大胜利教育人读此书时,首先会把“奶酪”想为工作和岗位,想到的是失去“奶酪”以后的未来生活的变数,而绝不会把书中的“奶酪”想象为小资情调的时尚,诸如健康、情感之类。
转,转折,由写“奶酪”转到谈“变化”和“机遇”的辩证关系。
“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给我们的一个非常质朴的道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里,教育资源要重组,“大鱼要吃小鱼”,基层学校要合并,管理层要压扁,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了!一个职工昨天在A单位上班,今天就可能在B单位上班,今天在C岗位工作,明天就可能在D岗位工作。这就是变化,这就是生活!不必惶惑,不必悲观,“树挪死,人挪活”,以平和进取的心态去适应变化已成为变革年代对每一个人提出的时代要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的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与两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形象,在生活的变迁面前我们该怎样地活着,嗅嗅和匆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决定一切,与智商无绝对关系。不必苦苦追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要放下架子丢掉幻想扑下身子去寻找新的“奶酪”!尽管这可能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只有爱岗才能敬业,才能在工作中主动出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石油人熟知的这句话应该成为广大教职工化压力为动力的警示语!
生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和苦恼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能者上,庸者下;“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有了好的职业素质,有了强的岗位技能,就会在竞聘或竞岗时赢得主动,才能抓住机遇,促成飞跃。“武者不打无准备之仗”,机遇会垂青那些生活中“是金子但尚未发光”的幸运儿。“不破不立”,勇敢地面对挑战,勇于探索,敢于竞争,你认为于己不利的事很可能成为好事,你的生活因变化而精彩!《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两个并不绝顶聪明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敏锐地意识到了生活的变化,先行一步,赢得主动;两个智商比小老鼠高得多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坐吃山空,优柔寡断,不思进取,终落得被动和无奈!
合,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观念常常是行动的先导。在“山雨欲来”的时候,如何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如何在教育变革的风潮里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迎接新挑战,如何在改革与竞争中学校真正占领“有利的地形”,已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思考的课题。改革的大形势火热的生活已经不允许我们观望和等待下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奶酪的故事”的魅力,但愿斯宾塞的这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小故事不只成为抚慰职工群众心灵的一帖良药,更要成为胜利教育人转变观念迎接挑战的行动指南。真诚希望胜利教育明天更好,为辖区内的莘莘学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如此,将是双赢,是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福音。
我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因为起承转合是入门级的立纲起草法宝。
写作讲究立纲起草。“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列作文提纲是布局谋篇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起承转合的构思范式应提醒我们的学生在立纲起草阶段充分重视,审慎运用。
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荷塘月色》这样的名篇都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圆形结构”,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可以运用起承转合来立纲起草呢?
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范文三: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
你的文章起承转合了吗?曾记得自己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认识到文章有这样一种结构。写作十年的青岁月转瞬即逝,能够留下来的是那些或稚嫩或深沉或有液或只是一个躯体的文字。多年来,我一直把起承转合的写作结构铭记于心,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每一种文体当中来。为了更好地深化这种写作的意念,今时间出来结合自己的写作,抛砖引玉地总结一番,以便
后“对症下”,运用自如。
一、什么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 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简言之:起,是起因,文章的开
;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二、起承转合的意义
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接,或正接起,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乘;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主要体现在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我元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
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采用了这种结构。开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走过的荷塘”——这是“起”。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门出去”,欣赏恬静幽美朦胧的荷塘月美景——这是“承”。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最后,文章巧妙一“合”:
“这样想着,一抬,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由此可见,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小桥梁大格局的作用,每一座木桥泅渡事件发生的五个w ,由此而形
到果,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
三、起承转合的运用 一种由因
这种“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可以在变通、变迁中综合运用,可以体现在每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中。
(一)一句话语
一句完整的话语,当然少不了主谓宾。当然,有时我们写文章为了增加表达的效果,采取断句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了断。这种况在散文诗中时有发生,譬如笔者在《面朝石》一文中写道:“石。石。石。我看见了石
,看见了石做的亲在山坡。”三个石为三句话,三个念叨为起的部分,“我看见了石”是承接石来写,似乎写出我看到石的惊喜,然后笔锋一转,写到石另一个层面的涵义,这句话中有转也有合。这些断句连贯很强,完全可以整体的一句话来看待。
如何在一句话中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那么首先要从表达的内容和联系这两方面来入手。如《屋檐下》开这样写道:“屋檐下,雨在敲打心窗。是风推开门,把忧伤抱进来了。”屋檐下,三个字可以作为一句话的“起”,写出要表达的主题;“雨在敲打心窗”即为“承”,写出当时屋檐下的
最后特出一种动态的结果“把忧伤抱进来了。” 景,“是风推开门”一句则是由雨转到“风”,
一句话中有时起中有承,承中有转,转中已合。这要看如何运用词语来达到要表达的效果了。
(二)一个段落
一个段落用这种章法可以让行文条理更清晰,以达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效果。譬如我在《流诗歌》中以断句的方式来呈现。我把它们合一个段落来分析。“和现实围困的孤岛,住满了诗的眼泪。,黑的眼眸,噙着诗忧伤的灯光,一步步地问候黎明。现实的森林,残瓣凋谢。一朵。两朵。无数朵。锋芒布满了视,一节。两节。无数节。你前世的宿命呵,背驮着一支笔,问津荒园,一路踽踽独行。瞧,有在半跳舞,有在白天打鼓。惟有诗歌,不分昼地流感。”“和现实围困的孤岛,住满了诗的眼泪。”这是一句概括的语句,这是文章的开,为写流诗歌铺下基石。“,黑的眼眸,噙着诗忧伤的灯光,一步步地问候黎明。”这句话承接着眼泪来写,用眼眸的动态来呈现诗的执着。“现实的森林,残瓣凋谢。一朵。两朵。无数朵。锋芒布满了视,一节。两节。无数节。”这句话转到现实中写,由内心活动过渡到现实状态。“你前世的宿命呵,背驮着一支笔,问津荒园,一路踽踽独行。”又来一转,深化了现实的艰难和诗的坚守。最后一句“瞧,
有在半跳舞,有在白天打鼓。惟有诗歌,不分昼地流感。”两种结果形了鲜明的对比。
(三)一篇文章
下面以我写的一篇文章《异度空间》来谈谈起承转合的运用。
①南,早已草长莺飞。我的思念锁在小小的空间,近乎窒息。只有心在律动,一一下,一左一右。但我依然感觉到它的度,和一样暖,谢绝了冰冷的无。
②心若在,就在。亲的,不是我想你不够多呵,是风在堵住我的。我的两个鼻子,只因思念你而呼吸感染严重,再先进的也无法根除。
③残留的心半醉半醒,跟着思念在喘息。我不够青么?现实包围的诺言,时间无法解救。请不要担忧,我的力量是为你准备的。我不够坚强么?我的臂弯很瘦弱,但还可以为你遮风挡雨。就算天塌下来,我也是第一个死去。我会在天堂远远发来问候,你可安好?
④这小小的空间哦,住满了诗歌和。这小小的空间哦,思念不想搬家走。这小小的空间哦,没有你就没有世界。这小小的空间哦,困住了一条河流,还有一块心病。
你说它小吗?小小的空间,深深的目光。它的墙裂开了道道缝,是被昨
英雄。再大的风再大的雨再长的路也无法割断他的狠心之策。
的思念戳穿了。为了你,它用泪问津
①写出思念在异度空间中的状态,代了起因。无论思念多么狼狈,是暖的。
②承接来写。进一步写思念的狼狈,以富有个的表达写出这种思念与众不同。
③虽然狼狈,但依然抵挡不住我的追求。这一转,让承的部分有了具体的内容。
④先对空间的总结,然后写到我要的结果可以通过我的痴
四、起承转合在各种文体中运用的例举
●起承转合在诗歌中的运用
换来真。
元. 范德玑《诗格》:“做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容,转要变化,合要渊。”
我写的诗歌往往采取了四、五节的方式来写,主要是为了让诗歌在语言的铺展中能够做到散而不,每一小节都能够顺理“章”。譬如我写的《远方的远方》就是其中一举证。
①我还没来得及和故乡说再见
脚步已经被梦想迁走
临别的种子裹着土豆的叮咛
乖乖地踏 远方的征途 ②远方好像神奇的魔咒 我手握住一支命运的接力
追赶青的风速和天空的高度
有一种力量正在背向而行
③我的根将归宿何方
故乡的亲没有告诉我
他们只会关心我的体
关注我在泥土里长大的诗句
④我不敢相信
远方可以给予我什么
回首那一段段苍茫的路途
我就会不自地想起
那个巢做的故乡
⑤何时故乡为梦里的远方
思念时常穿越过悠悠星空
——能够抵达的远方
会不会就是不能说再见的故乡
①首先以一种辞别的景来牵引出远方这个话题。
②承接最后一句话“远方的征途”来写出我在远方的状态。
③由远方转到故乡。写出我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悟。
④这一节也是承的部分,为了刻画我在远方的心理活动。
⑤诗歌的结尾一定要有力度,首尾呼应。这正应和了合的意义,或揭示题旨,或耐
取胜。
●起承转合在散文中的运用 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
简单说说起承转合在散文中的运用。我在《到坟边走一趟》错
起:正是有这样的心境,让自己想要到外面走一走。 地运用这种结构。
“百无聊赖的晚,谈不高兴,也算不忧伤。就是这样,命运和天一样变幻莫测。子其实和往
常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太要等到明天才能升腾起来,只有融融月相伴。”
承:由心到行动以及到进一步的心理活动。
“走乡村那条静谧的山道,一个的漫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平时熟悉的景物到了晚就显得陌生了许多。是在作怪了?还是心理在作怪了?当一切都披了黑的面纱,就算月光也带有诡秘的彩,双脚踩在石径发出来的声音,近似遥远的召唤。”
转:由眼前看到的遐想到现实。
“我然想到了生的话题。我先想到死,死亡是最后一个驿站。但很多活着的时候,不是在生活中忙碌就是在忙碌中沉,还有谁想过死亡这样不吉利的事呢。”
合:写出了那一次到坟边行走得到的心灵洗。
“那,至今回想起来,依然美丽动。一次漫步给我思想一次清澈的洗。不虚度年华,不抛弃时光,学会珍惜生活,问心无愧地工作,把活着的意义用心动加行动来诠释。
朋友,当你厌倦
投降。”
生或者是遭遇挫折,请到坟边走一趟吧,你会从中找到活着的艺术——于死亡面前,我们注定
●起承转合在小说中的运用
小说中的起承转合正是小说的开始、发展、高*、结局。
我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写的《为了不能忘却的怀念》以“起承转合”四个字作为标题来跟着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来一边叙述一边抒。
小说《今天你还好吗?》以《影子来临》、《影子对话》、《追溯影子》、《影子定律》和《从今天起》这样的小标题来体现出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
●起承转合在通讯中的运用
写通讯稿,一般常用到小标题。由于报告文学篇幅比较长,以小标题的方式来呈现出事件的过程更让读者明了。 譬如我在通讯稿《十三岁少女撑起一个家》中以这种结构来写。“家园:霾密布雷声滚滚”,“天秤:左边生活右边梦想”,“
长:风很大天也很黑”,“愿望:天你在哪里”这四个标题一种结构的四个章法来写。
●起承转合在实用文中的运用
这种结构应用在企业策划中,达到的效果也明显。由于策划方案内容比较杂,如果用这种思维套进去,不但起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效果。譬如我在一份石材策划方案《一个中心、两边延伸、三方网》中从当地石材的概况、石材存在问题、石材发展方向,然后提出港物流的重要,再到某企业的概况、企业文化以及他们的服务和优势作
为基础,再提出“一个中心,两边延伸,三方
的策略。
网”的构图,再进一步诠释这种构图的特点和优势,最后提出了规划
以是我简陋粗略的谈论,仅作参考之用。其实,文无定法,理论只是作为一种写作的意念,能够将这种意念融会贯通,那么你在写作中就会自如驾驭。
(2010年4月5
晚。)
范文四:“起承转合”文章点评
谈意气(2006湖南卷满分作文)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起】
这一义项曾被**在《沁园春?长沙》中用过,原句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成就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青史留名的伟大领袖,这足见这“意气”二字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承】
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转一】
在汉朝的朝堂之上,说过汉王刘邦,我们便不能不谈韩信与司马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沙场点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依然记得他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气概让他压下心中的愤怒,成就今日的辉煌。
“大丈夫能屈能升”是意气,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如果当初司马迁没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气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们就不可能到如今依旧轻哼着这无韵的《离骚》了。
这意气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瞧。 【转二】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至。 【转三】
古往今来,这意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二人升空,中国的意气让世界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气让我们感动。从生命的谷底登上艺术高峰的邰丽华,一个人,一匹马送信的邮递员王顺友,用瘦弱的肩膀担起家庭与抚养毫无血缘关系妹妹的洪战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处处都体现伟大的意气。
“太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一如意气,造就了这个世界上许多的美好事物。 【合】
“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公则生明
**总理曾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起】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承】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曰:“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这段结合材料分析~也是“承”】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从本段起开始转~用了两个例子】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
才在青史上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 【转一】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
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
纪按军法处臵~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
上下~无人不服~无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
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
熠熠生辉。 【转二】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
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
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辩
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合】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摒除感情的干
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合二】
高招试评小组专家对这篇作文的评语是:
“这是一篇满分卷。内容上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认为要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做到“公则生明”,然后分析寓言材料,再举包拯断案公正无私、岳飞带兵不徇私情为例证。行文思路清楚,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但文采上稍显平平,材料也不新鲜。”13日,记者采访了蒋璐。蒋璐说,当她将主题确定为正确克服感情疏远才能客观认识事物后,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构思,大约用了10-20分钟。构思完后则一气呵成,行文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她当时的构思经过是:我们在生活中处理事物不受到感情亲疏影响时,才能公正无私,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安徽考生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干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从一位作家的话引起~摆出自己的观点。】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臵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承。承上文对“几何图形”的选择、玫瑰园、下雨三种现象进行初议~证明观点。】
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 【正转】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正转】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幢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碑。【正转。由上文面的议论转入“点”的议论~一是自然界的玫瑰~二是素质教育~侧重谈对韩寒的看法~比之上文~这是由面及点的推进式深“转”。】
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说扼杀个性的危害~从反面来证明论点。】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结束全文~再次强调论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跟发生的事情~重修岳阳楼的原因。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起。“览物之情”的“情”是这一段文章的文眼~也是起笔。】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承。这一段写悲情~要制造悲伤的气氛。所以~写景要有声、有色、有立体感~天上的、水上的、有远、有近、视觉、听觉、味觉都有。以“悲”承前段的“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转。这一段换了布景~写欢乐的情景。由前段的“悲”转“喜”。】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合。“居”、“处”是同义换字。这一段表达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结。】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呼应第一段的「明年」作为补叙。】
四季走廊
阿红(《文学报》2000年9月28日)
?我那小村的履历总是从冬天开始到春天结束。【起。回忆小村四季变化的缘由。】
?冬天~卖豆腐的老汉“橐橐”地敲着椿木梆子~雪街上的狗们撒欢踩出朵朵绽放的“白梅”~夜就缓缓地漫过了黄昏的河床。家家的门同黄昏一起深阖~有风吹得谁家的门“嗒嗒”地响~是在奏天籁之弦吗,
?暖炕的土灶彤红的炉火渐渐地暗下去~而烤地瓜的香味已经弥漫开来~早早钻进被窝的我急不可耐地趿拉着鞋子~用火筷三下五除二扒拉出来。焦黄流油的地瓜~那个甜呀~简直是吮蜜:
?冬天~是最适宜栽植童话的季节。暖炕上姥姥的臂弯里总是窝着小小的我和一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诡奇梦幻的狐仙鬼怪老藏在三百六十五天的黑夜里朝我神秘地眨眼睛。巴不得什么时候也遇上一个“青蛙王子”~做他美丽幸福的新娘。
?冬天漫长的雪路印满稠密的星光~悠然翻飞的雪朵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痕迹来。直到有一天~村东阿婆那边响起了行云流水般的敲门声~那是阿婆的儿子回来过年了。各家的檐角坠起一盏红灯笼~用那摇呀曳呀的光~照着我们的花衣裳和狮子鞋~染红了阿公的白胡子、阿婆的白头发,照着我们鼓鼓囊囊的衣兜~农家的孩子只有这时候衣袋里才是丰满的~那里面装满了菱角、葵花籽还有平常不多见的糖块。饺子在沸腾的水里翻滚~像白白胖胖的小猪在学游泳。因了这小小的收获~我们几乎盼望天天过年。然而~这年总在四季的后头不急不慢地走来。
?站在秋天一望无垠的田地里~几行归鸟衔着黄昏耳垂上那枚很美的夕阳滑进含黛的远山里去~蓝色的烟岚弥漫了远处的村落~俨然是“太虚幻境”一般~袅袅炊烟深一层浅一层~朦胧了秋天五彩缤纷的颜色~只有玉米和大豆成熟的气息愈浓愈烈~撩得裸着筋骨的父亲们忘了回家吃饭~只顾忙碌只顾听满世界的蛩鸣。月在中天~将圆未圆似的~像一滴黄颜料滴在宣纸上洇出氤氲的水影来。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声”。露重霜浓~冬天很轻快地到来~夏天晕染绿荫的日子怎么不令人怀想呢,
?当高榆老柳的枝桠间响起入夏以来的第一道蝉鸣~村头的井湄便涂满了青青绿苔~小溪里丝绒一般的藻荇是鱼虾嬉戏的乐园。伙伴们牵手赶着鹅到坡里去~等到“过家家”的成了亲~牛们鹅们水饱草足~悠然见南山去了。村里老墙班驳~瓦楞青草蓬蓬~街边树叶葳蕤~老槐树底下老汉们边喝茶边对奕~杀得难分难解~不见了小孙孙~任凭千呼万唤不见孩儿面~却原来在槐树洞里看蚂蚁搬家呢。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场院里刈麦的婆娘回来~顶着一头麦芒给孩子喂奶水~又火烧火
燎地回家喂兔子喂猪喂狗。收割后的大地裸露着胸膛接受太阳的亲吻~我那“草长鸢飞二月天”的茵茵绿坪呢,那时候我们是麦浪中一页页快乐的小舢板~八卦、蜈蚣、燕子、蝴蝶……一只只风筝连同幼小的心一起飞翔。槐花梧桐朴素的韵致在参差的屋廊上芬芳~蜜蜂在花影间徜徉~拉开素花窗帘是满眼嫩生生的绿~阖上素花窗帘是叶声悄然潇潇语。鸡母唤雏的时候~母亲烧好了榆钱豆汁~一家人泡上大煎饼~就着小青葱~吃个热火朝天~就此积蓄一年的力气酿造生活。
?我的思念今夜跌落那些长长短短的街巷。恍惚之间那一双略带一丝忧郁、如一钵古陶掬着一捧清水的眼眸又浮现出来。那日回去给姥姥上坟~郊野中一捧新土~已经覆了荒烟蔓草~感觉分外凄凉。天阴着~阴得不浓~远远的我的小村庄笼了一层淡淡的烟霭。姥姥已经老去~讲故事的阿婆已经老态龙钟~只有满地乱跑的娃娃在诉说我的小村依旧年轻~往昔我洒下汗水的土地依旧生长着同过去一样的淳朴。【承。记忆中四季的变化。】
?小村是地球这架古老的风车上一页小小风轮。
?小村的额头刻满岁月的更漏。
?小村的掌上栖息着春夏秋冬。【转。现在的感受。】
?而自己的四季走廊一棵伸展枝桠的树~尽管冠如华盖~而脚下依然是小村那片坚实的土地。其实~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不也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四季走廊吗,生长些幸福~微带些忧伤~只要用心品味~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总能咂出些滋味来。【合。要用心去品味生命的四季。】
范文五: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doc
起承转合的文章例话
对于文章作法,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是“文无定法”。但这决不是说文章可以毫无章法地随意挥写。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文章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今天讲文章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就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要求。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合,三致意焉,则工致矣。”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事实上,起承转合这种行文的格式,只要我们能古为今用,灵活运用,不但能将观点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严密、深刻。在中学作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很有可取之处。
【起部】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起部六式】
一、 材料开篇:“材料开篇,引入正题”是材料型作文最稳健的开头招式。
不过,以“材料开篇”,绝不是不动脑筋地照抄原材料。而是应该在整体把
握材料的基础上,精要地概述,合理地取舍,精选角度,突出重点,引入正
题。
丹麦人钓鱼会用尺子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是一种智慧,因为他们不赶尽杀绝,以便收获更多、更大的鱼;孟子“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的教诲同样也是智慧的体现,因为他倡导的是确保资源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外共通的“钓鱼之道”对我们应该是莫大的启发和指导。
(《人生的大智慧》,2010上海高考)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传承与创新》,2009上海高考)
二、 引用开篇:引用与论题相匹配的古诗、佳对、名言,略加衔接和阐述引
出论点,使文首充盈丰富的内涵和人文气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含。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人生的选择》)
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你心中》)
三、 开掘题旨:题目中的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只有把题意阐释清楚,
方能清晰地推出论点。这就是所谓“是什么”。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千古佳话;自尊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高风亮节;自尊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自尊是“富贵不能淫,贫*
不能移,威武有能屈”的浩然正气~ (《自尊无价》)
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宽容的魅力》)
四、 提问切入: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往下看。你可
以在开始就给出答案(即先给出结论,再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通过逐步
深入的议论(议论的过程也就是释疑的过程)最终给出答案。
当虚荣蒙蔽了求真的双眼,当名牌充当了彰显身份的外衣,当攀比之风在校园里蔚然盛行,我们不禁要问:攀比从何而来,有人说攀比源自财富,有人说攀比源自虚荣,但我要说,攀比源自贫乏。(《攀比源自贫乏》)
忍是懦弱,还是坚强,是逃避的借口,还是另一种直面的方式,其实万事都不绝对。忍与不忍的取舍,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灵活把握。(《忍》)
五、 创设情景:开头或创设情境,或描述形象,情感饱满,文采斐然,然后
引出论点,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取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磕一下烟,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他们》,2008上海高考)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
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辉。这就是桑提亚斯——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
六、 反面切入:从反面入手,经过抒写描叙,再由反入正,转到文章的主旨
和中心上来,在相反相成、彼此映衬之中形成气势。
这个世界,真的是“大”千世界。大人物,大环境,大趋势,大事等等,可
以说,一个“大”字,充斥了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凡是跟“大”沾上边,就是大新闻,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可那些细微之处呢,我们怎么能够忽略呢,无论是从艺术、科学,还是人生,我们都无法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细微,才有深度。(《细微深处》,2008上海春考)
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实行的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余”味绵长》,2010上海高考)
【承部】
文章中间的主干部分,通常被比作“猪肚”,就是说要像猪的肚子那样,充实饱满。有的文章把重心放在“是什么”,重在概念的界定;有的文章把重心放在“为什么”,重在分析原因;有的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层说理;有的用逐层推进的思路,层层深入;或对比论证;或假设论证。各显其能,各尽其妙。总之,文章主体部分的展开要做到四个“有”:
言之有理,分析道理,充分合理,自圆其说。更高一级,做到透彻辩证。
言之有物,材料充分,能结合具体实际。
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言之有文,有文采,语言流畅生动。
【承部六式】
一、 概念界定:名正则言顺,对于抽象的概念最好加以界定,从而明确对象,
便于下文有的放矢。在界定概念时,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具体内涵,包含有哪
些义项,涉及怎样的内容范畴,给予怎样的态度倾向(肯定还是否定,褒贬)。
概念一旦加以明确的界定后,后文就要注意概念的统一,一以贯之。
2008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2008年广东高考高分作文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
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时刻,他的“勇于不敢”,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那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
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而后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
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奇迹??
力、残酷现实、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二、 求因问果:讲道理,从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
看到结果抑或后果时,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往往需要我们“打破
砂锅问到底”,探究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举例论证时,这一招也十分重要。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作结果或原因的
探究说理分析,进行“因果对举”。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
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 (《传承与创新》,2009上海高考)
磨难,能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必是另一片蓝天,生命将永远绽放光彩。(《前方必定是一片蓝天》)
三、化虚为实:虚为抽象,实为具象。所谓化虚为实,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写出抽象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运用好这一招,能有效地避免不着边际和空洞的议论。
我觉得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
染染红山川。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
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最后一课》,2000全国高考)
王朔的“酷”,在于他对传统文学中的崇高意识的颠覆;王家卫的“酷”在于他的意识流让人回味悠长;齐豫的“酷”是她那空灵清越的声音在森林深处滑落;艾伦、金斯堡的“酷”是骨子里那压抑不住的青春的涌动??“酷”是村上春树笔下的风的低吟浅唱;“酷”是安妮宝贝寻找梦想的文字;“酷”是欧文的一脚远射;“酷”是梵高和他的印象派抑或是香奈儿的夏装展示??(《玩“酷”》)
四、分层并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来证明论点。有的将中心论点
分列成二、三个分论点,分角度论述;有的设置了并列的若干个论据展开论
述,使文章内容得到充实。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分论点一:洪战辉把自己雕琢成责任的天使)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分论点一: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报恩的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分论点一: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执着的天使)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骄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分论点一:邰丽华把自己雕琢成坚强的天使)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此句为全文的论点,无分论点,下面三个事例是三个论据)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论据一)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论据二)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论据三)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五、对比论述:对比分析,将不同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鲜明、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差异,表明态度,强化论点。辨别联系,讲清两者之间的关联。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由于自然界的力量,大海潮起潮落;由于社会圈的原因,人生潮起潮落。
面对大海,面对潮汐,我们应有一种平和的心态。百川总归要归入大海,海水的蒸发、降水又会回归百川;秋天总要落叶,但落叶又何尝不是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和,
面对人生,也应有这种平和。贾谊和苏轼极具才华,也都遭到当时朝廷的不公待遇,但两人的心态却各不相同。贾谊被贬后自感怀才不遇,作了《吊屈原赋》后便忧郁而终,年仅33岁;苏轼在“乌台诗案”的冤狱之后也遭放逐,却仍旧成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我们应有子瞻的那份从容和豁达,而不应在沉沦中自我毁灭。(《面对大海》,2002上海高考)
六、假设推演:从论点的反面去虚构假设的情景,从而达到对比反衬的说理效果,
使论点得以成立。
卧薪尝胆的勾践,如果不舍当年的帝王之尊,不舍大丈夫的豪气与尊严,也许在沦为阶下囚之前就服毒自杀了,哪里会得到报仇雪恨的机会,成为子孙后代敬仰的英雄,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如果不舍一时的自尊,就会惨死街头,如一片落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哪会成为后来掀起时代风云的人物,
假如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不是理智地放弃辛辛苦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去死守硬拼,那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如果不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又怎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舍得的真谛》,2010辽宁高考)
攀比源自于贫乏,源于知识的贫乏,源于感恩的贫乏,源于精神的贫乏。如果你学富五车,你不会攀比,因为知识的华彩已足够让你发光;如果你心存感恩,你不会攀比,因为金钱的背后是父母日以继夜的辛劳;如果你精神高尚,你不会攀比,由于物资财富的多少已无法将你的价值衡量。 (《攀比源自贫乏》)
【转部】
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文章要进一步深入,文意有所转折和提升。有的需要讲究辩证的论述,防止认识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使说理更加合情合理;有的需要借题发挥,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引申,以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需要将说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深化理性的认识。
【转部三式】
一、 辩证析理:任何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正与反、得与失、利与弊、成与败等等。分析事物,不能仅仅看到一个方面,
还应该看到另一方面,也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周国平《丰富的安静》)
当然“过去属于死神”并不意味着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它只是让你把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都融进今天的奋斗中。“再回首”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回过头来,潇洒地迎接一个崭新的太阳。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才会坚定而自信地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未来属于你自己》)
联系实际:我们写议论文论述道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正确看待二、
生活中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也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那些在键盘上能将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或许在于他们只重视硬件升级而忘掉了软件的设计吧。所以,为了让曾经有过的的悲剧不再上演,人类啊,请不要忘记另一半。(《不要忘记那一半》)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卡梅隆的智慧是一种启迪。那些年轻的女作家,下班路上看见一个谈禅的乞丐便赶紧写一篇散文,发感慨,匆匆写成投寄出去,不被采纳就幽幽怨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些高校的教授,忙忙碌碌申报课题又忙忙碌碌在结题报告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画廊里艺术学院毕业生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却一年也卖不出去。这时侯,请想想卡梅隆的智慧。
(《卡梅隆的智慧》,2010上海高考)
三、 深化说理:把事理放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民族、国家、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哲理等)加以分析说理,此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况且就连王国维、钱钟书这些被尊为大学者的人尚不能获得文化宝藏之所有,更何况我们这些常人,更何况那些追求“浅阅读”的人们~因为阅读,人类得以思考;因为思考,人类得以进步。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可我们不能随之浮夸,肤浅啊~伏尔泰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灵魂入谜。可是,倘若没有文明和深层的文化积淀作基础,又如何真正地优雅起来呢,我们又如何奢求一个外表光鲜、内在空虚的民族战胜愈加严峻的困难走得更远呢,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已让我们渐渐远离了恬静平和的心境,轻松美好的休闲时光,难道还能为之奉上我们心灵的丰盛吗,
(《曲径通幽处》,2010全国卷?高考)
他们用辛劳铸就了我们勤劳民族的智慧,用智慧浇灌了一方硕果累累的沃土。在崛起的东方大地上,他们是太阳,让这智慧之花常开不败的太阳。用心筑起巢的父辈在用心教会我们成长。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那一轮光辉。沧海桑田,
无法预知的事情,父辈是用勤劳赢取了幸福。时光流转,幸福连绵,父辈是用甘甜苦涩延续了幸福。锦江春色,幸福蔓延,父辈在用俭朴唤起那忘却的艰辛。朴实的父辈平实的话只告诉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民族,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却了艰辛,就意味着衰落。
?高考) (《我们忘却的艰辛》,2010全国卷
【合部】
所谓“豹尾”,是水到渠成——收束全文,干脆利索;回扣材料,照应观点。或总结,或引用,或升华,或重申观点,或引发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
谁动了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