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现代文阅读小说
现代文阅读学案六 小说
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就江苏高考《侯银匠》07年高考模拟题中大量的小说阅读,尤其是广东、山东、海南等新高考试验区的模拟试卷中,小说阅读大有超过散文之势。
一、小说考查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指向及典题示例
归纳小说阅读题,命题采点大多一致,命题思路有着明显的雷同化和趋向性:
1.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一是“环境”
1.环境的作用
⑴自然环境的作用有:⑴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⑵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⑶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⑷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⑸深化主旨⑹象征和暗示。
⑵社会环境的作用有:⑴交待时代背景;⑵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⑶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而且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还为主题服务。
2.命题指向:
一般为:为什么要作环境描写;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采点,学生不怕,但基本上答不全。
3.环境类考题示例: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⑵二是“情节”
1.情节的特点:可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等。细节。
2.情节的一般作用:
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
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
无论材料的取舍,手法的运用,还是情节的设计,都是为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服务着。
3.试题指向:着重情节概括,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4.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6题: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155年,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17题:作者在结尾处写道:“玛姬幻想着古时候的孩子该会多么喜欢上学,不禁羡慕着他们的快乐时光。”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结尾的作用。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5.情节类探究考题示例:
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
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摸《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
⑶三是“人物”
1.命题指向:
指出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对塑造人物所起到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人物的辨析(热点);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2.表现人物的手法: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常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人物也容易出探究题。
3.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6题: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0题: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至少两方面特点。
07潮州二模《雉诱》16题: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04北京春季高考《雁阵》20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7题: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哪些弱点,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17题: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4.人物类探究题示例: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2题:作品中写了多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个形象最值得赞赏?请简要分析。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6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豪还是杰?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07宁夏《林冲见差拨》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07广州一模《蚂蚁》16题: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
07潮州二模《雉诱》17题: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
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7题:有人认为老人的行为是残忍的,令人恐惧和憎恶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中老人的形象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⑷四是“主旨”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思想意义。
1.命题指向:
或为何以此为题目,或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或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或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或小说主旨的合理性探究,或主要是对主题作辨析,或对主题作认识的生活实践拓展。
2.主旨类考题示例:
07汕头一模《雪夜》17题: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
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5题:文章通过一个神奇荒诞的故事,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07佛山二模《海龟》19题: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5题:标题“一步棋”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1题:摘录文中能够揭示主题的语句,然后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1题: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答题方法总结。
⑴四级概念解题
四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
↓
(情节,是人物的发展史)
↓
境的设计等。
⑵考题例析:
①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答案: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⑵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凶;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⑷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例2: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案:①突出了环境的美;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④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
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
③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指向主题)
(注意:第四点答案不好。“主题”是什么,没有说出来,如果答案从严,就要扣分) 例3: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⑴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⑵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情节)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人物)一片苍凉的心情。
⑶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主题)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间,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寄托,暗示,揭示)。当然,四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②情节类试题答题思路:
例1: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向情节)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例2: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说结局安排合理
⑴王教授工作认真负责,有胆量、魄力,有自己见解,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中善于采取灵活方法。他被提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指向人物)
⑵“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也说明学院改革已渐入正规,逐步认识到“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那种随意招聘临时工或“发配”闲置人员的做法已得到纠正,凸现了小说主题。(指向主题) 小说结局安排不很合理
⑴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环境充满尔虞我诈;王教授坚持原则,又不会曲意迎合,易招致某些“当权者”不满,这样的安排是作者一厢情愿,不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指向情节、人物)
⑵文末“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人依然存在,改革任重道远。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也不利于作者忧患意识的表达。(指向主题)
例3: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眀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
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我同意最佳双线这种说法。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头绪清楚,不仅使两个故事发生密切联系,造成悬念,让读者猜测不透,吸引读者看下去,(情节)而且不断丰富父亲的性格(人物),推动主题深刻化(主题)。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
我同意用单线这种说法。因为,小说要塑造的人物是父亲,而不是海龟,海龟只是父亲的一个陪衬物。让“父亲”由暗线走上明线,让海龟由明转为暗,故事情节容易集中和突出。更能刻画父亲的性格,突出“父亲”的悲剧,从而突出批判社会生活中不公正的一面,警醒世人要爱护、尊重有业绩的人才的主题。因而,将暗线改为明线,作品结构一样亮丽怡人。
由此,可以大致得出情节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③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例:07深圳二模《一步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毫,还是杰?
⑴杰是主要人物。主要从情节立论。从情节看,小说中杰对豪用尽心机,多方诱惑,诱使豪步步上钩,杰始终处于主动。全文塑造了一个狡黠的少年形象。(指向情节,人物)
⑵豪是主要人物。主要从主题与寓意立论。小说的主旨不是告诉人们怎样骗人,不是塑造骗子的形象,而是通过塑造“豪”这一棋坛高手因禁受不住诱惑致一步棋走错而落败
(指向人物,主题)
由此,可以大致得出人物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④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例1:07湛江一模《迎宾竹》21题: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首先,人物关系上,主人公是郑副市长的妻子淑芬,郑副市长的洁身自好,知错能改,都是从侧面烘托淑芬的形象,从而表现主题的。其次,情节安排上,小说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小说的重点是妻子淑芬“买菜回来”怎样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后,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
例2:07佛山二模《海龟》19题: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题目“海龟”,非常醒目、简洁、形象。海龟与父亲,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果,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的这一主题,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的审美特征。【分析“海龟”与“父亲”形象的关系,计2分;揭示小说的主题,计1分;揭示微型小说的特征,计1分:文字通顺,计1分】
答案指向:衬托人物(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揭示主题(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的这一主题),文体特征(体现
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的审美特征)
由此,可以大致得出主题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人物(明确主要人物及人物的主次关系,)→情节(怎样为主题服务)。
范文二:现代文阅读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一小说人物 1. 概括人物形象 《采浆果的人》1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先天愚钝智障1分但坚守传统和诺言1分或“老实本分”、“质朴”勤劳肯干1分热爱生活1分或“爱美”、“乐观”等的农民形象。 《马罗大叔》13.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 【评分建议】5分。每层1分。 《陆地上的船长》1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12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每点2分 《审丑》1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4晚景凄凉 《摔老盆》11、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村长的形象。 参考答案?为赵五爷张罗丧事因为摔老盆的孝子没有着落急得直搓手在院子里团团转甚至打算挺身而出为赵五爷掉老盆表现他古道热肠耿直粗率。?被吕四毛的举动感动得眼角湿了表现他粗中有细的一面。?托人把赵五爷留下的银元卖了好价钱给四毛做学费表现他主持公道精明能干。 2. 某物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太阳?老人?少女》11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描写太阳落
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
热爱?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4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每点2分前三点任答其二 二小说情节 1. 情节概括 2. 情节作用 《采浆果的人》11.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表现曹大平夫妇为了挣钱或“眼前利益”不惜冒险的形象?与大鲁二鲁的不为所动形成对比?承接了上文大多数金井人的表现?预示了金井人的悲剧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取向。6分一点2分得满6分为止。 《马罗大叔》14.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参考答案.?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 【评分建议】6分。答出一层得1分答出两层得3分答出三层得5分答出四层得6分。 《会上楼的牛仔裤》11. 第二段中作者说“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我”先后的情感变化“冷漠”——“兴奋”“感谢”形成对比突出爱心对“我”的感化效果。?“我”因为对这个城市“毫无好感”才会对牛仔裤屡屡被人“关爱”感到惊异这样写在情节展开上起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3. 划线处表现人物情感 《采浆果的人》12文中苍苍婆吃都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由都柿的“皱纹累累”和“蔫软”联想到自己的老迈“孤独”、“悲苦一生”内心充满凄凉或“由都柿的甜让她更加感觉到处境的苦”2分?把“都柿当酒吃”且“一发而不可收”是想要以酒解愁摆脱内心的苦楚2分。 《马罗大叔》1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5分 1咱们????好苦哇???? 参考答案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评分建议】3分。每层1分。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
下来了。 参考答案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评分建议】2分。每层1分。 《审丑》13. 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4. 对比及作用 《陆地上的船长》13概括小说中运用的两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13讴歌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却以疯子形象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沉船时船员纷纷逃命船长却坚守岗位与船共存亡凸显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我”对疯船长的理解、崇敬而其他人冷漠、嘲笑提醒人们对失败英雄要有宽广的胸襟多一份理解。每点2分答对任何两点即可 《摔老盆》12.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以村里其他老人死时的情景与赵五爷死时的情景作对比?赵五爷死后无人肯为他摔盆与吕四毛毅然担此角色作对比?赵五爷死时谁也不稀罕的家当与死后席下面意外发现的八块银元遗产情景作对比?以赵五爷死时谁也不愿当孝子摔老盆与得知八
12.刻画老人形象用了块银元后的羡慕、怨命的情景作对比。 《会上楼的牛仔裤》
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老人容颜苍老、行动病态的外表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对比 ?最初认为城市“冷漠”的看法与老人的“热心肠”的对比?“我”与“老人”对牛仔裤的态度的对比。每点2分 5. 某些文字是否多余 《太阳?老人?少女》12小说中对老人家庭生活的叙写是否多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多余。1分具体表现
“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反差更有助于深刻地老人落寞悲凉的生活境遇与下文老人的
刻画老人形象。3分 6. 情节安排的作用 《太阳?老人?少女》1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参考答案13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浅到深、由疏到亲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2分结尾交代更能突出老人的淡定坚强的性格特点对读者的震撼力更强。2分 《摔老盆》13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回。”请结合小说情节安排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村里没有年轻人愿意替赵五爷摔老盆村长急得团团转吕四毛这个人物的出场和他的举动使得小说情节继续发展这也从另一侧面表现赵五爷的为人为结尾的八块银元作了合理的铺垫结尾村里年轻人的怨叹与先前谁都不愿意当孝子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又留给读者回味思考。 三小说标题 1. 标题的好处 《陆地上的船长》11. 简要概括 “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 参考答案用看似矛盾的表述突出其职业精神2分标题充满悬念吸引读者。2分 《会上楼的牛仔裤》13.将“会上楼的牛仔裤”作为小说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标题用了比拟手法具有形象感?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4分 2. 标题的深刻意蕴 《审丑》14.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4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四小说环境 1. 描写的表现特色 《马罗大叔》1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参考答案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评分建议】4分。第一层2分。第二、三两层各1分。 《审丑》12 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参
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2. 描写的寓意及作用 五小说主题 1. 小说的深刻意蕴/寓意 《采浆果的人》14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6分 参考答案?隐喻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或“批评现代人对金钱的崇拜”等?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或“遵循传统的生活和劳动方式”?启示人们要控制欲望或“抵制金钱诱惑”、“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舍本逐末”等。6分每点2分。其他理解如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太阳?老人?少女》1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1写一位盲目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表现平凡人物内心的坚强。2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3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4写少女与老人的邂逅表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启迪。6分答出任3点即可 《陆地上的船长》1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世俗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并不是每一个执著追求的人都能成功执著奋斗的失败者应受到尊敬同样是英雄英雄成其为英雄不是因为某件事的成功而是其忠于职守、敬业的崇高精神。每点2分 2. 创作意图 《摔老盆》14.请统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表现了以老村长、赵五爷为代表的村里人的古道热肠、正直仁义?褒扬吕四毛尊敬老人、知恩图报的美德?对村里年轻人的重利轻情表示否定对年轻人价值取向的改变和传统道德的式微表示担忧。 3. 启示 《会上楼的牛仔裤》14. 结合小说主旨谈谈“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也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接受它罢了”这句话的启示。 参考答案依据主旨扣住句意言之有理。主要观点有?人间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慧眼。?大胆走向世界敞开心扉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拥有爱和幸福的人。
范文三:现代文(小说)阅读
第一节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一:情节概括类
【命题揭秘】
高考对于“情节概括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知识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概括情节题,一般只说出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等内容,即采用主谓宾形式,不可叙述细节。
2.对于梳理情节(脉络)题,可以根据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概括。
【知识精要】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
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遵循基本模式:即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2)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摇摆。
(3)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的生动性。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果模式
(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开展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
(3)按照心理开展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二、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1.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双线(明线暗线)两种。
2.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照应悬念过渡伏笔铺垫点题等等。
考点二 情节作用类
【命题揭秘】
高考对于“情节作用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分析;
2.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3.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知识方法】
1.情节作用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分析情节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等。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从情节自身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转折、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等。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2.情节作用类的题目常见答题模式有
(1)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或和上(下文)相照应。(结构上)
(2)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内容上)
(3)揭示(提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主题。(内容上)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照应前文。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起线索作用。 ⑨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知识精要】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1.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1)悬念式。在作品开头设置悬念,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揭出“谜底”。作用是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定下感情基调。
2.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四种:
(1)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令人感伤的悲剧结局。这类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禁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摄人心魄,引人思考。
(3)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从表现效果上,使人欢欣鼓舞,令人激动兴奋,耐人寻味;从阅读的感情看体验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针对小说中间的某个情节安排作用的考查,也是近年小说情节结构考查的重点。这一作用可以从三点进行考虑:
(1)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2)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命运。
(3)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录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第二节 分析环境描写
【命题揭秘】
高考对于“分析环境描写”题主要有以下的命题形式:
1.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5.本文第X(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多次出现对XXX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7.本文第X段和第X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知识方法】
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1.答题思路
解答环境描写的题目,首先要要掌握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其次要辨清它属于哪类环境描写,弄清它在小说中的位置,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人物、情节、主题作全面、准确的考量。
2.答题范式:
(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
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思想(情感)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知识精要】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自然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描写可以对社会环境作全面的介绍,又可以对具体的生活场景作细致详尽的描绘。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环境。小说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样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2)暗示/象征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小说里的环境描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3)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或(“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有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书籍、茶具等,显示出他保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5)烘托/衬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自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了,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舒畅。
(6)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如《祝福》中多次对祝福的描写,特定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深化文章/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
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烈日暴雨的情景。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拉车挣钱,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地步,祥子还不得不挣命。这样的环环境描写,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结为某一种作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北京。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就起到了这种作用。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小团圆媳妇之死》“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这段描写,揭示小说的所讲故事的环境氛围——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角色。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为下文人物性格塑造做铺垫。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对立明显。展示孔乙己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另类形象。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小说往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功能有:
(1)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3)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引导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可能揭示人物的性格。
(5)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第三节 人物形象
考点一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命题揭秘】
对小说形象的分析是重点考查内容。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二是结合文中人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对情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总而言之,高考对于“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性格特征?
4.某某人与某人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这种方式多从对比、衬托的角度来写,通过某人对比(衬托)出某某人的××特点。
【知识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题”的答题技法: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结。“几个方面”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答题模板】
模板―: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XX的性格特点:①+分析;②+分析;③??
模板三:阐述(在原文中找)+观点(思想性格是什么)。
【知识精要】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他(她)对比生活的原型,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的代表性。小说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的方法:
1.从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中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能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3)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5)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教养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着人物的性格。
3.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与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方法。
4.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地把握人物。人是复杂的动物,他的气质德行、性格品质总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有时甚至是变化的,很难用好坏善恶来作简单性评价。因此,分析人物就要注意这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把握,而这—点正是衡量学生会不会分析人物,尤其是会不会用现代眼光体会人性的复杂隐晦曲折的重要尺度。
考点二 鉴赏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揭秘】
高考对于“鉴赏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小说塑造XX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XX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XX,请分析其作用。
“鉴赏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题的解题技
1.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
2.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揭示或暗示主题,(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第四节 概括作品主旨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主题思想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范例】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第五节 分析文章的结构
考点一 探究标题的意蕴
【命题揭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此类题目的题型有: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知识方法】
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
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知识精要】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⑥修辞。具有象征意义或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⑧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考点二
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第六节 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范文四:现代文阅读(小说)
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与鉴赏
(二)揣摩人物形象
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题模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解题思路
①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②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解题思路
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四)概括主题内容
1.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六)分析文章结构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1)分析小说的标题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二是点明主题。 三是能吸引人读下去.
(2)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4)分析小说的结尾
①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B.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C.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③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常见的作用有:
A.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
B.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思维方向)好处: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②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特色。
(2)解题思路
首先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七)分析写作技巧
1.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文章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解题思路
①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艺术技巧: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②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A.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B.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C.有何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范文五:现代文阅读小说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 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竞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 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幔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候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
2、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描写的场景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
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
1.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4分)
2.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6分)
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
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