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
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
现有知识的应用
文献评述既是活动也是结果。作为活动,它在某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大致的研究题目选定之后,占据了研究者大部分注意力。在这个研究阶段,研究者会埋头于那些与其研究题目有关的现有知识。
此后,研究报告撰写时通常包含一个独立的部分或章节(通常称为“文献综述”、“相关文献”或其他类似的名称)。这是一个研究者在考虑他人成果的过程中所获知识的书面总结,它包含那些影响其思路及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即使是新问题或因各种原因在过去不受关注或受关注不多的问题,也总是与那些已经被考察过的问题有些类似之处。相关课题研究的知识能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比如,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间,约会强暴(Date rape)以及我们对其成因、发生频率或影响的一无所知而造成的被动局面受到广泛关注。于是,对该课题的研究开始了。虽然最初有关该特定问题的经验性知识很少或没有,但是对许多相关课题领域文献的评述则提供了知识,这些知识对洞察约会强暴的特征和设计最佳的问题研究方法卓有成效。对以往上百个不同主题之研究报告的逐个考察,为新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每个报告都产生了重大的贡献,为研究者的探索节省了数不清的时间。这些考察的知识领域包括:
, 文明的约会行为
, 男性侵犯的方式
, 配偶强暴
, 家庭暴力
, 法制化和起诉强暴行为的司法处理
, 物质滥用和人际暴力行为
, 强暴定义的历史演变
, 两性暴力
, 男性的性确立仪式(gender validation rituals)
, 媒体对男女的描述
, 殴打配偶
, 乱伦和性虐待
研究者在1990年代后期指出了一个新问题,那些具有性活动能力而可能遭
受怀孕风险的少女不愿使用免费的注射型避孕药,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因
为此类注射剂(以及植入型避孕药具)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出现,所以
从表面上看来,想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者面前将漆黑一片。但是,大量相关
主题的文献则解答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和题目。相关的主题包括:
, 避孕法的历史演进
, 各种不同避孕方式的成功率
, 当前少女对使用避孕法的态度
, 当前少男对使用避孕法的态度
, 少女对注射药物的担忧
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 男女在避孕措施上的责任
, 在少女怀孕态度上的文化差异
, 男性的性确立仪式
, 公共健康服务使用的障碍
, 少女怀孕的社会奖惩
, 药物注射和未来生育的关系
对每一个研究问题以及相关的研究题目来说,都存在丰富的知识,这些
知识对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者大有裨益。无论何时研究者报告我们对问
题知之不多或没有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都表明:(1)他们可能不了解
文献评述的实质和目的,(2)他们没有在该研究过程的重要步骤上投入
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领域,没有现存的相关知识也就没有研究问
题和研究题目。虽然以前没有人可能刚好研究过其所选定的题目,但现
存的知识总是能启发和点拨研究者。
文献评述的重点源自所选定的大致的研究题目。如表4.1所示,它
具备若干相互补充的目标。
表4.1 文献评述的目的
在资料收集之前:
, 深入了解问题的历史、渊源和范畴;
, 了解相关研究题目已运用过的成功或不成功的研究方法; , 了解现存的一般研究题目的答案;
, 辨识需测量的变量,了解现有的测量方法;
, 确定何为获取所需资料的最佳途径,谁最有可能提供这些资料,以及何
为分析这些资料的最佳方式;
, 精简和进一步明确研究项目,并在这些题目明确之后,以假设的形式提
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资料收集之后:
, 试图解释当前结果与现有知识之间的差异;
, 辨识当前结果与现有知识一致并支持现有知识的方式; , 指明现有结果对知识的贡献;
, (在定性研究中)发展理论或形成理论。
在一般意义上,文献评述的作用是为研究者的当前工作提供全景。
基于现存的相关知识,文献评述为他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它还提出了
进一步扩展现有知识的最恰当途径。文献评述是一种认识,知识创建是
一个持续时间长的积累过程,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重新讨论这个原理。
对研究者来说,术语文献并不只是意味着印刷的文本。实际上,较
为描述性的说法就是相关知识。如我们所将看到的,文献会以不同的形
式出现与许多不同的地方。
一种资料来源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被纳入我们所称的“文献评述”
中呢,它必须能在研究问题和/或研究题目上启迪和点拨研究者(和研究
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第 3 页 共 12 页
报告的读者)。它还必须是可信的。人们对可信度的议题经常争执不休。
即使是最完美的来源,有时也容易受到政治或经济的影响。
最常用的文献评述来源(其中有些来源比其他来源更具有可信性)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部分:
, 标准的参考资料(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 电脑数据库(Computer-Accessible Databases)
, 国际互联网(The Internet)
, 著作(Books)
, 专业期刊论文(articles in Professional Journals)
, 对权威人物的个人采访(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Authorities)
, 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Research report and Monographs)
,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报告(Presentations at Conferences and
Symposia)
, 工作坊资料(Content of Workshops)
, 政府文件和政府会议记录(Public documents and Records of
Public Gatherings)
, 报纸(Newspapers)
, 广播和电视(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s)
, 杂志和期刊(Magazines and Periodicals)
, 标准的参考资料
对于书面相识的相关知识来说,各种不同的摘要书刊(如《社会工作摘要》、《社会学摘要》、《心理学摘要》、《国际学位论文摘要》或《SAGE城市研究摘要》等)总是进行文献检索的起点。它们按主题和作者排列,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概
上面有各种不同主题的最近出版物。摘要书刊的引用不能被用于文献评述报述,
告。它们并非要取代原稿,而只是为读者提供便利,以了解出版书刊的资料是否对自己有用。
其他标准的参考材料实际上是包含各种事实情况,因而可以为文献评述报告所引用。一般而言,它们往往比诸如来自因特网(见后面的部分)等的资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为它们经过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评审过程。不过,它们也常常相当概括,而且很快失去实效。它们可能是年历、百科图书、地图集、统计摘要、通讯录、年刊、年鉴、概要或其他类似的书名。社工们进行文献检索时常常会用到的两种来源是由全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和《社会工作年鉴》。这类标准的文献材料是很好的文献检索的起点,但是因为它们所涵盖的主题相当宽泛,所以它们无法提供所需的较为深入的知识。要达到文献评述的目标,探索那些较为现时或详细但可信度相对较低其他文献领域常常是有必要的。
, 电脑数据库
信息存储、检索和转移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研究者能获得知识量。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资料来源,可靠性好,而且内容变得愈益综合。
今天,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拥有大量的电子数据库,可以通过CDROM进行检索。虽然昔日这些数据库基本上只是涵盖描述性的信息,如人口普查数据,但现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在其涵盖范围已经越来越宽广,包括了遍布全球的研究结果。CD-ROM包含了某一学科领域的上千种学术期刊论文、著作章节和学位论文摘要。例如,全国儿童虐待和照顾疏忽信息交换所(National Clearinghouse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就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了一个关于全美儿童虐待和照顾疏忽信息的CD-ROM数据库。此外,还有政府文件和主要报纸的CD-ROM数据库。CD-ROM数据库会经常更新,更新的周期通常是一年或一季度。
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终端向CD-ROM数据库。通过关键词进行电子检索,我们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资料的出处和摘要。我们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由此找到的资料来源,如果愿意,我们还可以把他们打印出来。电子文献检索对使用者来说非常便利。虽然不同的数据库和机构检索程序稍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一旦一个人进行一次CD-ROM检索后,其余的检索就相当简便,而且会满载而归。与标准的文献材料一样,电脑数据库通常在前期的文献评述过程中使用。它们提供了极佳的公开成果的概述。
就连许多摘要书刊(见前面所讨论的标准参考材料),如《社会工作摘要》(SWAB)、《社会学合订本》(,,;,, ,,,,)和,,,;,,,,,现在也可以通过,,,,,,进行检索。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电子文献也包括了这一特定的社会工作以及相关学科内的专业信息。
,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
通过国际互联网来检索现有知识已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资料丰富的特点,为文献检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那些常常在出版前就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的标准文献材料不同,国际互联网的资料可随时更新。不过同时它存在的最大缺陷是,谁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把知识放到网上。每个人都可
而不需要任何的评审程序。发言的自由以把其所希望放上去的任何资料放上去—
也表明人们可能会半真半假地处理实情,甚至平白无故地虚构事情。
假如因特网很容易引致错误信息,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把它当作一种文献的来源呢,这是因为因特网不只是包括完全不可靠的资料来源,也包括一些对社会工作研究者来说非常有用的资料。本章其他部分中所描述的许多其它文献来源现在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检索(如《议会档案》(Congressional Record)).毋庸置疑,这样的文献将越来越多。某些网站的特定任务是为社工们提供可靠的知识。例如,要检索与社会工作实物和教育相关的网络资源,一般的做法是先浏览那个访问量较高的社会工作资料网(Social Work Access Network, SWAN)。它是一个受欢迎的网站,它和许多其他因特网网站(这些网站也由专门的实务社会工作者和学者管理)建立了链接,而且大家公认其知识来源可靠。社会工作资料网也提供了一个社会工作期刊网站的目录,既有(来自电子期刊的)提供全文的数据库连接,也有只提摘要和目录的链接。
因特网上网站来去匆匆,网址也变化难测,因此,我们要避开这样的诱惑,提供明确的网站的信息位置(URL)。在本书成书之时,Un-Cover数据库正日渐为大部分社会工作学生和教授所接受。它是免费的,而且对使用者来说非常便利。不过,随着其他网站的发展和旧网站成为明日黄花,它将毫无疑问为其他网站所取代。
, 著作和专业期刊论文
某个领域的专业性文献(如供查阅的社会工作专业期刊的论文或有重要商业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第 5 页 共 12 页
出版社出版并为诸如《社会工作》(Social Work)或《社会工作教育》(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的期刊所评论的著作)这些文献一般都通过了同行评审的程序,虽然无法完全确保其学术性,但至少表明其他学者认为是值得发表的。不过,即使是这些文献来源也不完全可信,因而必须认真检查。
近年来社会工作和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有些所谓专业期刊的杂志没有评审机制,也就是说,它们没有采用盲评程序以确保作者的姓名或职称声望不会影响用稿决策。有些虽有评审机制。但由于现在来搞太少,以至于它们发表了大多数已收到的稿件。
对于那些涉及热点议题或涉及特定研究方法之运用的期刊论文来说,题目和发表之间的关系有时看起来好像比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更胜一筹。又是研究结果则可能是发表的决定因素。毋庸置疑,有些研究结果比其他研究结果更受人欢迎,特别要是这些研究结果与普遍的观点一致或是支持我们的观点,而不是与它唱反调,则更是如此。
同样,我们不能只是因为某个情况白纸黑字出现在著作中就认定它肯定是值得相信的。他也许未经过严格的评审。即使是大的出版社在决定是否出版一本著作时,也必须重点考察可能的销量和其他因素。内容是否准确的检查任务通常有一些学者承担,他们只获得很少的评阅报酬,而且可能并不是全心全意。还有一些垃圾出版社只要作者愿意支付足够的出版资金,他们会以著作的形式出版任何材料(包括教授的课堂笔记和其他书面材料)。
在某些形式的研究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以使文献能引导而不是误导研究者及其研究报告的读者。当研究者开展的是不同种族或文化团体或文化背景的研究的时候,文献会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在特定文化框架下的目标问题或研究议题的表现形式,这些文献特别有用。这也许需要额外的工作去寻找由本土社会学家、社会工作研究者,或对该研究主题有共同兴趣的实务工作者所撰写的文献。
如果文献是用外文撰写的,而且如果这些著作对了解所考察的问题非常重要,那么就需要找到英文的翻译或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就读于附近大学之助人性专业的双语和双文化学生,会是寻找和翻译相关文献的好帮手。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福利政策、教育、健康、家庭研究和儿童福利领域的国际性、分种族的期刊是绝佳的资源。表4.2列举了其中一些最好的期刊。
表4.2 具有不同种族或跨文化内容的学术期刊 非裔美国人
《黑人心理学杂志》的论文是为了深入了解黑人的经历和行为。其中包括经验性的研究报告、当前文献的讨论,以及来自研究或社会项目资料的原始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和项目主要来自认知、个性、社会行为、心理功能,儿童发展、教育和临床应用等领域。由加州千橡(Thousand Oaks)的圣哲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主办。
《黑人研究杂志》是一本跨学科的期刊,讨论和分析与美国、非洲和加勒比地区之非洲后裔的有关议题,涵盖广泛的社会科学题目。由加州千橡的圣哲出版社主办。
亚太岛国居民
《美亚人杂志》(Amerasia Journal)是一本全国性的跨学科的期刊,内容包括有关亚太美国人的学术成果、评论和文献。由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办。
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国居民健康杂志》主要致力于亚/太裔美国人的健康议题,内容包括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研究报告。由俄亥俄州都伯林的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国居民健康促进中心主办。
拉丁美洲人
《艾兹仑国际墨裔美国人研究杂志》(Aztl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cano Studies Research )是一本半年刊跨学科的评审型期刊,成了与墨西哥人口相关的研究和论文的论坛。其侧重点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墨西哥人研究方面的批判型分析、研究、理论和方法。由洛杉矶加州大学UULA墨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办。
本土印第安人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杂志》发表与北美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教育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强调基础和应用研究。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印第安人教育中心主办。
跨文化期刊
《国际跨文化关系杂志》是一本季刊,致力于提升知识和深入理解团体之间关系的理论、实务和研究。内容涵盖理论发展、培训技巧的实地评估和新培训方法的批判性描述。由英国牛津科林顿的艾泽维尔科学有限公司主办。
《跨文化心理学杂志》出版集中讨论文化和心理过程之相互关系的论文,其成果产生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或产生与其他类型的研究,这些其他研究探讨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如种族划分)影响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方式,以及个人思想、行为定义和反映文化内容的方式。由加州千橡的圣哲出版社主办。
《多文化社会工作杂志》集中讨论社会工作领域内的种族和少数民族议题,刊登社会工作议题、实务和问题方面的最新研究的理论。该杂志是为了帮助实务社会工作者了解那些涉及不同种族群体工作的基础文化议题。由纽约宾厄姆顿的霍沃思出版社主办。
, 对权威人物的个人采访
我们再利用前文所列的某些其他资料来源时应该特别小心。除非那些资料已经经过批判性的检验,否则研究者将为那些有问题的断言所误导,同时会损害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可信度。他们有时应该包括那些资料来源,有时则应排除。我们必须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来划定界限,哪些是可用知识,哪些不是,
读者会记得,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权威描述为一种不可信的非科学知识来源。但我们为什么要把它纳入知识的可能来源呢,因为有时权威的确了解一些要件。那些通过采访而得到的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家对谁是权威没有共识。遗憾的是,在某些西方社会,权威通常被认为是那些具有一定学术证书的个人(或任何一个行五十里路、手提公文包的个人)。对社会工作研究者来说,其意见值得在文献评述中引用的权威是那些对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具有深刻的知识,而且最好是使用科学的方法而获得知识。这大大的限制了应该被文献评述报告引用的权威的人数。
因为汇集于该专业的可得知识数量相当有限,殖民地美国的研究者要想引用牧师关于任何主题之言论时,都应该有一些合理的理由。但是因为知识只是以学术或其他正式的证书为基础,今天的研究者不应该对任何人自称的知识水平做任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第 7 页 共 12 页
何假设。那些文艺复兴时期几乎通晓所有领域的男女今日已不复存在。例如,要是认为任何医生的引言对医学题目都是恰当的,或律师的引言对法律问题都是适用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个医生可能主要医治老年病人,因此她对儿童培育问题的看法也许没有任何经验基础,甚至在讨论儿童虐待报告法所需改革的方面时,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而非真知灼见。这不是要指责这些专业人士,只是想指出,在大部分专业领域(包括社会工作)甚至它们的次级专业中,知识基础的增长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日新月异,已达到无人能样样精通的地步。
在研究报告的文献评述部分中,引用一些经过仔细选择的对权威人物的采访,通常不会损害研究工作的可信度。相反,它表明了最终结果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不过,在描述中简要介绍资料来源的专业性将是防止任何可能挑战权威之可信性的明智之举。例如,“一位医学研究者已开展了由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 )资助的有理使用和年轻人自杀之间关系的研究,其结论是??”诸如这样的陈述,能阐释在研究报告之文献评述部分引用那位医生的研究的原因。
, 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
一般认为,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能真实反映一个研究者的方法和研究结果。虽然研究结果和产生这些研究结果的方法一样好,但实际情况是,研究者的方法会受到公开的评判,重复的可行性能提升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的可信度。当然,假如研究是由某些机构或利益团体资助,而这可能对研究结果和/或研究报告施加不正当的影响,那么这些资料来源也不可信。例如,当研究是由那些为美国烟草制造商所雇用的研究者主持时,其关于吸烟对健康状况之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可信度较低。
,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报告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都会散播大量知识。不过同时也发表许多共同的未经证实的观点和错误信息。讲演可能经过盲评程序,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讲演者的名声或讲演题目(如果是个热门话题)通常是筛选的主要因素。会议讲演根本没有经验性研究基础的情况司空见惯,那不过是讲演者对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原因的公开展示。
参加大部分年度性会议如全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教育理事会、美国儿童福利同盟(Child Welfare League of America )等的讲演都经过严格的遴选程序。在所提交的论文申请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接受作为会议讲演内容。论文申请一般包括简单的摘要。但是,这些摘要可能由自愿人士评审,而他们对论文题目可能兴趣不大,而且缺乏评审该题目之讲演质量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集会的计划也给出一定的空间以邀请特别讲演者,他们在某个研究领域的专长已为会议规划委员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所承认。私交、礼尚往来或其他的政治性因素有时也是邀请这些专家的决定因素。
许多其他自称是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专业性会议基本没有可信性。(毕竟,只要他们愿意,任何组织都可以把他们的会议命名为“全国”或“国际”会议。)其中有些最值得怀疑,他们通常有一小股具有特别共同利益的人构成。他们选择宜人的地点,每年聚会一次,相互切磋(有时是炒上一年的冷饭)。与会者轮流坐庄主办这样的年度聚会,并相互发出邀请以介绍他们的工作。不容置疑,他们相互分享了一些知识,但同时又有大量的私人交情、休息和文娱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以及观光活动。
在大会上讲演并不总是要求讲演者是学术圈中的人。许多国家特别是国际会议常常听起来级别特别高,但只要提交论文并同意参加而且支付注册费,他们会一个不漏地接受并提交的论文申请。归根结底,会议注册费代表了某些组织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
地区、州、地方会议和研讨会所获得信息也具有相当不同的可信度。在完全采信会议所讲演的知识之前,我们应该考察讲演的遴选程序以及讲演者的资质。当然,批判性地评估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势在必行。
, 工作坊资料
工作坊资料可能是以经验性研究结果为基础的,也可能不是。通常工作坊的主持人签订了(薪酬)契约,因而要按与付着(通常是社会或其他机构)的意愿相符的方法发放资料。这使其中的知识易受影响,从而失真。研究者需要评审主持人所讲的内容是基于现有的最新知识,还是只是言听计从于工作坊赞助机构的知识,即按它们对与会者期望能听到的内容来讲授。若是前者,工作坊资料作为研究文献评述中的一部分是合适的。
, 政府文件和政府会议记录
许多用的信息来源是通过搜索取才获得的。政府文件和政府会议记录(如政府会议的摘录)通常是有用的资源。例如,研究者要想了解根植于当前或未决之立法的价值观和思想,研究《议会档案》中出现的各种个人和利益团体证言将受益良多。当然,因为这些文件是公布于众的,所以有时它们所蕴含的显示其正确性的政治姿态和努力,多于它们所容纳的知识量。其他政府文件和政府会议记录也可能经过粉饰过程,因而作为知识来源,其可信性就有些令人怀疑。
, 报纸
也许我们所论及的争议最大的资料来源就是那些因商业上成功而持续存在的来源。对报业老板来说,报纸的销量比科学的精确性更为重要。报纸报道的部分内容来自诸如政府赞助的研究报告等基本可靠的来源。但是它们也发表质量可疑的研究结果(有时是选择性的),以及来自那些据称是“优先来源”的研究结果。他们定期出版那些被公众认为不过是社论观点之类的内容,以及在“给编者的信”的标题下不分良莠的内容。一旦认为某个议题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那么报道事实看来就不如编造故事重要了。
除了可以认定一篇论文研究基础扎实并只包含第一手资料以外,我们再利用从报纸得来的知识时最好要加倍小心。这些知识常常最好是用来告诉我们,还存在其他人在这方面的知识创建工作。这样,就有可能找到最初的资料来源,获得全部报告,并根据研究者对其方法的描述来评估其优缺点。
, 广播和电视
其他媒体所提供的知识来源同样涉及科学的所有可能性问题。网络电台和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及其“权威”贵宾会慷慨的分享大量的知识和建议。这些知识和建议便能启发研究者或让其他人相信文献评述的学术性,这种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一些网络、公开电台和电视上的新闻专刊、纪录片的研究工作做得相当好,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第 9 页 共 12 页
而且也是极好的信息源。不过,1980年代某些类型的电视杂志和假新闻专刊的出现,以及1990年代某些纪录片所报道的内容由人为操作之状况的暴露,使得人们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越来越怀疑。现在他们看起来是为了满足与迎合观众和听众的低级兴趣,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如果要引用这些资料,我们特别注意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把知识从那些只会削弱研究者之科学可信度的内容中分离出来。
, 杂志和期刊
现在我们来考察最后一种文献来源。为了在超级市场和其他销售地签下订单和零售杂志,流行杂志和期刊常常加入许多完全子虚乌有的内容。而他们报道的知识数量则迥然不同。有些新闻杂志和流行科学杂志看起来想打擦边球,它们试图显示学术性和科学性,而同时话题和出版格式(如要求文章篇幅短小、话题热门并配备煽动性的图片)又明显反映出他们的眼光盯在销售量上,而不是在读者的知识需求上。某一时期也可能反映出实用主义的混合内容,如刊登受人尊敬的研究者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并配备其他的“废话文章”,而这些废话会以更多的有关该题目的表面知识来危害所有人的智力。这给那些正在就某个研究问题或题目进行文献评述的社会工作研究者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启示——在利用这些出版物时要仔细选择。你会订阅这些杂志,认真地阅读他们,学习一些有助于自己工作的知识,就连把它们放在矮茶几上也不会觉得尴尬。但是这并不是说,其中的每篇文章都能提供有用的知识来源,具有可信性,因而可以引用。
杂志和期刊的流行程度当然也不能保证其内容肯定是科学探索的产物,或者可以在文献评述中引述他们。事实上,我们可以推测出,销售量高和商业成功与其所采用的科学性和严格性程度是否呈正相关。
有些杂志和期刊不虚夸其学术性。它们的读者可能想表明自己拥有探索性思维,但他们通常只能读到一些休闲性读物或娱乐性东西。因此,他们购买那些以科学研究文章为主的期刊的可能性比购买这种期刊的可能性小,这种期刊即使不是完全在胡说八道,也是以最站不住脚的探索工作为基础的。他们可能不会购买(或阅读外借信息)铅印题目如“土著印第安人的外伤后压力综合症”的出版物,而是购买一些小报,这些小报愿意给出四个版面来分析诸如“埃尔维斯在奇克托瓦加当酒吧招待”或“沮丧的孪生哥哥误击弟弟”之类的小道消息。
在社会工作研究者的文献评述中,是否曾有地方承认过这些出版物是如此缺乏学术性以至于无法让人置信呢,通常来说没有。不过,这些出版物有一共同特点:销量大。老板和编辑时刻瞄准普通大众感兴趣的事物,并借此来维持大的销量。如果一个社会问题在某一时间段,以某些形式出现在超级市场结账台上的所有杂志中(如殴打配偶或出版社的活动等),那么表明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观察1998年8月8日的那个星期可以发现,美国90%的最流行杂志都至少刊登了一篇关于日益增加的慢性HTV感染状况的文章,这对文献评述来说也许是有用的,即使所引用的材料会让某些学者退缩。研究者当然不能说文中的所有材料(或甚至任何材料)都可被看做知识,而只是说明流行杂志的出版事实证明了公众对该议题的兴趣。
我们选择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研究者有时会如何来检索和使用文献评述的资料。显然,即使只使用了其中一个较为受人怀疑的资料来源,研究者的可信度以及其他人对研究者的发现与建议的评价都会产生严重损害。因此如果要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用,也要尽量少用,而且只为特定的目的而用。如果其他具有较高学术性的来源能达到同样目的,那么应该用他们取而代之。不过,在我们提出的半开玩笑似的例子中有一点很重要,即任何涉及研究问题和研究题目的资料来源都可能在某些方面启示研究者,即使这些资料所含的知识完全没有可信性。
文献评述的组织
检索了现有知识后,研究者通常发现自己拥有了大量的资料。这通常由一大堆文档卡构成,一面记录了有用的引言,另一面则记录了文献的全部信息(包括所有的页码、卷号和其他必须指明的细节)。(计算机支持的文档卡系统也十分普遍。)要厘清这些现有知识,坚持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些资料按若干个主题领域排序。这些主要领域在文献评述之前就已确定,否则只会在排序阶段让他们各自为政。以下的例子将有助于说明文献评述的方式。
假定某一研究者要就以下题目做文献评述:照顾这的角色转变与艾滋病日益慢性化的特征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按以下大纲格式来组织:
I. 历史上对致命疾病的反应
A(住院服务(In-Hospital Service)
B(善终运动(The House Movement)
C(家庭角色和责任
II. 艾滋病史
A(早期的诊断工作
B. 病症
C. 传播
D. 社会和政治反映
E. 易感人群
F. 以往的疗法
G. 探索疗法和疫苗的工作
H. 照顾者的传统角色
III. 最近的发展和变革
A(发生频率
B(当前艾滋病患者的状况
C(延命药的发展
D(生活质量的变化
E(对照顾着的依赖
把文献评述的资料按主题排列成大纲格式有许多好处。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有些知识看来是无法与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完全吻合的。这样我们可看出,这些资料可能没有如我们当初所想象的那样与研究问题或题目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删除它们。或者,尽管这些资料看似都独树一帜,但又明显能启发某些方面的研究问题或题目,因此我们要增加新的小标题把它们加进来,而这可能需要扩充新的文献,还可能需要回到文献资料以找到新增的参考文献。
如果当大纲列出来时,这些题目看起来缺乏逻辑次序(请注意上述主题在逻辑上的递进性),那么需要增加新的题目把其他已确定的题目串起来。一旦所有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第 11 页 共 12 页
题目以及小标题都已确定,他们必须是一个逻辑流程,通常是从最宽泛的题目到那些与当前研究问题或题目关系最密切的题目。在撰写文献评述报告之时,这些题目经常被用作标题和小标题。
文献评述报告的撰写
在研究报告中,好的文献评述有哪些特征呢,研究者能如何编辑、组织和展示现有知识以为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呢,
, 方向和流程
如前所述,读者期望在一开始就能找到与研究题目大致相关的主题(由小标题来确定)。例如,大致的研究题目是:快客可卡因的服用和青少年自杀之间有关系吗,在探讨这个题目的研究中,文献评述的前面部分可能主要是物质滥用的历史回顾,是我们所了解的青少年药物使用方面的小结,以及北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趋势的统计描述。那些与研究题目直接关联的知识—如近期自杀青少年验尸结果报告的小结,或探讨其他药物滥用和青少年自杀之关系的其他研究结果--应该放在后面。研究相同或非常详尽问题的研究报告应该在评述结尾前加以总结和讨论,这样现在的研究看起来是以往科学探索的逻辑延伸。
成功的文献评述既反映出研究的方向,有反应逻辑上的递进性。它们显示出研究者是如何使用现有知识来考虑研究问题和题目的,以及明确的题目和/或假设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他们也应该清楚地显示出研究者是如何利用文献来得出探讨研究问题的最合适方法的。他们的研究思路对报告的读者来说必须是清晰的。这样,我们就能使读者相信研究者的结论是符合逻辑、论证合理,还是刚好相反。
, 原文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著录
文献评述重要尽量少直接也能用原文。对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他人所说的内容实质,而不是具体的文字。过多的直接引用会误导读者,因为这些引用往往直接引自原文。而且,因为所有著者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直接引用会使文章变得不流畅,而且使读者觉得其过于具细。
著录参考书文献在文献评述中总是恰当的。他们用于解释研究者形成思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及理由。不过,和直接引用一样,只有引用的参考文献确实有助于研究的思路,而不只是为了证明研究者发现了相关的知识来源,我们才能引用参考文献。
想把所发现的每个知识点都用起来的倾向很自然。毕竟,找到它们就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假如10篇论文的观点和内容本质上一致,那么我们没有理由要全部引用他们----这是过分的做法。引用一两篇论文就足够了,而且这样做不会损害文章的流畅性。
合适或引用的只是应该具有怎样的相关性呢,引用多少其他人的成果才是需要的或希望的,达里尔.本姆(Dary Bem)指出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指导方针:
只引用契合所研究之特定议题的论文;强调主要结论、研究结果或相关的方法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长篇大论。如果其他人已经发表了关于概论体的文献评述文章,你只需在你自己的报告中向读者指出该文献评述,并提出最相关的要点。即使你在必须描述整个研究,也要尽量精简,以免损伤文章的清晰度。
那么,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是否有好有坏呢,是的。不过,有机的综合运用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方式常常受人欢迎。(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佳的参考文献可能是那些最近发表的严谨的科学研究(这与那些稍微过时或经验性基础不强的研究相反)。但是,纳入一些较早的参考文献也是完全无可厚非的(特别是如果该文献对后来有关议题或议题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话,更应该如此)。较早的参考文献对研究某个问题或事件的历史角度非常有用。他们反映了某一历史时刻的知识、信念和态度的人文状态。
到现在为止,我们应该清楚了解到。文献评述报告中的原文引用和参考文献著录,能帮助解释研究者是如何有论点A转向论点B的。它们不是为了给其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好的研究报告,那么肯定是研究的客观性和开放性。
客观性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它可看成愿意纳入具有对立观点和结论的其他研究的做法,而不同观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事实。把反映某个议题的两方面论点都纳入参考文献中,表明研究者的文献评述既是完整的,也是客观的。
, 研究者在文献评述报告中的作用
我们并非要建议,研究者必须总是躲藏在文献评述的幕后,或不表达任何观点和结论。事实刚好相反。尽管一篇好的文献评述不应该有明显的偏见,但是思维过程必须既是清晰的,又是欢迎批判的。读者应该能感到研究者存在于文章中。一篇好的文献评述是作者对知识的精心组织,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吸收消化。
导读可能是有帮助的,研究者把大家感兴趣的和认为重要的知识综把研究者看作
合并组织起来,这为其他人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但是导读并不是告诉其他人将看到什么或那应该如何理解或解释。文献综述将帮助读者游曳于现有的相关知识之间,并沿途驻足以综合所有结论并评估那些最重要的文献。作为一个导读,研究者尽量不要对读者施加太多的影响任何时候只要可能就应让文献不言而喻。不过,如果文献评述写得好,读者会得出与研究者相同或类似的结论,并会同意文献关于研究题目及其最佳研究方法的论述。这毫不为奇。任何结论看来都不是突如其来的。
如果我们把研究者的作用定位于导读,那么文献评述中经常发生的两个问题都不可能发生。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是,研究者的思想统治了文献评述,而且看来不为文献所左右。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明显。读者充满了疑问,现有知识对所得出的结论几乎没什么作用。一是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并不少,但他们并不反映均衡的结果。看起来研究者只是选择性的利用了那些支持现存之偏见的文献,而没有深化对研究问题或题目的了解。研究者在文献评述之后并没有改变信念。于是,感到这点的读者就会质疑,研究过程的其他阶段能否以毫无偏见的方式开展。
另一个问题有时也很会发生。在文献评述中,研究者的思维发展很不清晰,不过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文献评述看来不过是引用一长列的参考文献,因为我们期望他们看起来具有学术性,故而把它们都放入研究报告中,但其实没有其他的明显意图。这使读者无法了解研究者的思维过程。这甚至不足以证明研究者已经吸收消化了收集到的知识。
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表明,研究者并未富有成果地利用所积累的文献。研究的可信度可能会不可救药地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作者承担的是导读的功能,那么显然,不同文献的正确引用反映出相关知识的运用是为了精炼研究论题的思路。文献评述将是一个为读者带路的统一整体。
issued on behalf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speed up the compilation progress, is now called Pingliang information complete draft writing tasks and lower local extens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Jingning
范文二: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98.09
教師,孫世維
研究室,社科大樓七樓
教科書,Neuman & Kreuger (2003):Socail Work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參考書,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王佳煌等譯,學富,
社會工作研究法 (簡春安、鄒平儀合著,巨流)
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趙碧華、
朱美珍編譯,學富,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石志偉等譯,洪葉,
??????
?課程大要?
??????
這門課的主旨是在介紹進行社會工作研究的原理、方法與技術。首先我們將針對社會工作科學研究的根基做概念性的瞭解,包括科學研究的特性、研究的各個面向、理論與研究的關係、方法論的意義、研究的倫理與政治等,,接著我們將進展到可以實際操作的層次,探討如何進行研究前的規劃與準備,上學期,研究問題的提煉與研究設計、測量,下學期,抽取樣本,,最後則是學習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各種方法,下學期,實驗法、調查法、非反應式研究及次級分析、田野研究、方案評估等,。在整個課程的進行中,我們將會兼顧質化與量化的研究取向,並不時檢視社會工作研究的特質、重要性、倫理及限制等課題。在本課程結束時,希望同學們能達成以下三項學習目標,
1. 了解社會工作研究的性質、重要性、倫理及限制
2. 具備從事社會工作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術
3. 具備閱讀及評估社會工作研究結果的基本能力
?????? ?課程要求? ??????
1.隨堂小考 20%
2.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3.提出一項團體研究計劃 20% (供下學期執行)
4.出席與參與小組討論 5%
????????
?課程進行計劃?
????????
09/18 課程介紹
09/25 科學與社會工作研究 ,ch.1,
10/02 社會工作研究的各面向 ,ch.2,
10/09 社會工作研究的各面向 ,ch.2,
10/16 理論與研究,ch.3,
10/23 理論與研究,ch.3,
10/30 方法論的意義,ch.4,
11/06 方法論的意義,ch.4,
11/13 期中考試
11/20 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與政治 ,ch.5,
11/27 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與政治 ,ch.5,
12/04 質化與量化研究設計,ch.6,
12/11 質化與量化研究設計,ch.6,
12/18 質化與量化研究測量,ch.7,
12/25 質化與量化研究測量,ch.7, 小組報告,一,
01/01 開國紀念日
01/08 小組報告,二,
01/15 期末考試
范文三: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是一个具有逻辑的自愿活动~为社工查阅文献、着手设计和推行研究~并在一个问责性日益突出的年代对实务进行评估~以反馈给个人或提升计划效果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那么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1、问卷调查方法(1)问卷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2)问卷结构:?封面信:调查者的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塬则~署名研究机构的名称;? 指导语:说明问题细节及回答要求; ?问题和答案:问题是核心~有态度、行为和状态叁种类型;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3)问卷设计塬则:?以回答者视角为主~即问题和答案容易被回答者认可~容易理解和回答~用时长度恰当;? 考虑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如回答者是否愿意、有无能力等; ?整合研究目的、内容、样本和资料处理方法等因素~保证调查的可行性;(4)问卷设计步骤:?进行探索性工作;? 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和框图法);?试用和修改;(5)答案设计: 封闭式问题答案必须满足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开放性问题~空间大小要合适;(6)关于语言:简短明了~避免双重含义~不要有倾向性~对敏感问题注意提问方式;(7)关于排序:被访者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可以置于前面~行为、态度、背景、敏感的问题放在
1 / 3
后面~从而利于被调查者进入答题状态~提高问卷回答的完整度;(8)关于题数:所花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 30 分钟左右完成为宜。2、个案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从整体上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组织、社区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寻找塬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和提升绩效是个案研究的目标;(2)个案研究特性:?非正式~即可以不拘时间、地点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手段和资料多样化;?详尽深入~即对个人生活史及有关文献都加以考虑~注重主观感受;?强调应用性研究~注重改变行为的模式;3、行动研究: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特点:?目标在于解决问题~改善实践本身和优化实务工作者之工作情境; ? 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研究者就是实务工作者~通过研究与行动的配合~提高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研究成果不具有推论性;? 研究效果在于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实务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增强实践能力;(2)行动研究类型:按照研究侧重点分类: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根据参与者对自己行动的反思: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
2 / 3
[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相关文章:
1.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年社会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年社会工作实务家庭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备考习题及解析
5.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_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练习备考题及答案
7.社会工作的性质
8.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
9.社会工作预估主要方法
10.社会工作目标及功能
3 / 3
范文四:研究报告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1.缅怀往事疗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
3.验证疗法
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
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
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1)现实辨识小组
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
(2)动机激发小组
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
3.注意事项
包括: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对老人造成伤害时采取介入措施等。
三(老年机构照顾
1.老年机构照顾理论
包括: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前者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人身体功能的减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后者则强调老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2.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
(1)爱登选择模式
是摒弃养老机构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其要点是:?认为孤独和无助造成了长期机构照顾的大部分问题;?建立一个“人性化居住”模式;?充实日常生活;?不强调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威等。
(2)住房与服务模式
其要点是:?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当与家类似,有私人空间;?对空间的使用和照顾工作
的安排,这方面要比家居环境多一些限制,但也在最大限度内给老人提供选择和自由;?服务的性质及可获得性。总之,这一模式认为越容易得到服务,照顾就越好。
(3)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
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展给老人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增加老人的选择余地,从而达到使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老年社区照顾 老年人社区照顾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医疗性照顾主要由医学专业的人负责实施,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重点是社会性照顾。目前,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即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社区照顾的步骤是:
1.了解本地社区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2.制订相应的服务方案。
3.落实服务方案并追踪和评估服务的结果。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
(3)发展支持性服务。
(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
(4)做丧亲辅导。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丧亲视为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系列调整过程,使其有生活方式和态度上有所改变。此外,还有一些支持性服务。
案例一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张先生面临着老年人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因受肛瘘困扰,病情加重,急需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其次,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常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加上长期独居,张先生感到无助、焦虑,急需情绪疏导。
再次,人到老年,更感孤独寂寞,更加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张先生也不例外,他渴望再婚,却又有顾虑。
第四,因为记忆力衰退引发了安全问题。
2、主要介入策略
第一,针对老人的疾病困扰,工作者应协调医院和社区,制定医疗方案;
第二,与老人进行沟通,倾听老人内心所想,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状态;
第三,教给老人健康知识,鼓励老人积极应对老年生活;
第三,联系社区机构和志愿者,关心老人,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并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
第四,协助老人与子女沟通,解决顾虑,使老人达成再婚;
第五,通过相关训练,帮助老人保持学习,以减缓记忆衰退。
通过以上方案,最终使老人能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内容:问题是什么 ? 问题发生的原因 ? 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 ? 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 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
d) 撰写预估报告
2)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
?社会生态系统图
?社会网络分析
3. 计划
1) 服务计划的构成: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
?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 ; 微观、中观或宏观
?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
?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2) 介入
?特点:?有计划、有目的 ; ?干预是核心 ; ?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 ?有短期效果
和长期效果
?分类:?直接介入 ; ?间接介入
?原则: ?以人为本 ; ?个别化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瞄准服务目标 ; ?考虑经济效益 3)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进行危机介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调解行动
?运用影响力
4)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改变环境
?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 5) 评估
?目的和作用
?类型:
?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补充:?目标定位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基线测量
社工服务的流程
1. 接案
1) 此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和非自愿性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
?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a) 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b) 面谈: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c) 收集资料: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 d) 初步预估
e) 建立专业关系: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f) 决定工作进程:结案、转介、预估
g) 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口头
3)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2. 预估
?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
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 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 ; 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
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 ; 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
1) 预估的基本步骤
a) 收集资料: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b) 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
方法: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c) 认定问题
内容:问题是什么 ? 问题发生的原因 ? 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 ? 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
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
d) 撰写预估报告
2)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
?社会生态系统图
?社会网络分析
3. 计划
1) 服务计划的构成: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
?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 ; 微观、中观或宏观
?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
?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2) 介入
?特点:?有计划、有目的 ; ?干预是核心 ; ?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 ?有短期效果
和长期效果
?分类:?直接介入 ; ?间接介入
?原则: ?以人为本 ; ?个别化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与服务
对象相互依赖 ; ?瞄准服务目标 ; ?考虑经济效益 3)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进行危机介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调解行动
?运用影响力
4)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改变环境
?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
5) 评估
?目的和作用
?类型:
?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补充:?目标定位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基线测量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介入影响的测量
6) 结案
?类型:?目标实现的结案 ; ?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 ; ?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 ?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
1.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 多元因素决定论
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 2) 生理 -心理 -社会视角
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
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3) 环境中的人视角
主要观点:
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
介入方法: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 4) 系统理论
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
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 ;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
5) 优势视角
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 ;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 ;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 ;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 ;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2.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综合的理论取向;
工作过程的阶段化;
工作任务的阶段化;
整合的价值观。
3.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有弹性;
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4.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
目标系统: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行动系统:社工的的合作者
会谈时,引领性技巧有哪些 引领性技巧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引领性技巧主要有澄清、对焦、摘要等。
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沟通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不是通过几句话就可以了解的。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是一般的人际沟通,而是要深入地互动,工作者必须对案主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按照其需要提供帮助。
对焦
对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可以使会谈减少跑题、多头绪的干扰,使会谈能够集中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但工作者在运用对焦时应注意与鼓励技巧的冲突,鼓励技巧的理念主张让案主多说话、尽量表达自己,这就免不了会出现谈话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
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摘要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理清自己混乱的思路,突出案主在想法、感受、行为、经验上的特点或模式,促进案主对自己有较清晰的了解。另外,工作者作完摘要后,还应向案主查证摘要是否准确,容许案主否定、接纳或更正工作者的摘要。
案会谈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
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影响性技巧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信息包括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工作者在提供信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自我披露
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自我披露可以引导案主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自我披露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工作者的坦诚开放。
沟通要掌握什么技巧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
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
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 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主要有哪些?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当知道朋友有至亲离世,正处哀伤期间,你应该怎样去表达关心?不少人会怕问多错多,索性对方不讲自己就不问。这样做是冷静,还是冷漠?又有些人只一味劝说“看开点”、“不要那么伤心”,这些话真的有用吗? 心理医生指出,“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作为哀悼陪伴的人选,例如一些本身性格比较负面、工作太忙没时间,又或者思维比较理性的人,都不一定合适”。但医生也表示,就算不是“最适合”的谈心人选,朋友之间也不要回避当事人的哀伤,应按对方的步伐,了解其需要,分担自己适合的陪伴角色。
丧亲情绪3个阶段
一般而言,丧亲情绪可分为3个阶段。
丧亲初期:当事人刚知道亲人离世的消息,情绪处于震惊、不真实的阶段,很需要一个让他安心的人陪在身边,作为“定心丸”,朋友最好整日陪伴着他,但重点在“陪伴”,而不是“开导”。
陪伴方式:这个阶段,丧亲者可能会有很多不理性的话比如“是我害死他的”等,也有丧亲者会控制感受表现极为平静,其实这些夸张的自责,又或过分冷静的言行,都是个人情绪防卫机制的表现,希望借此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忧虑和震惊的感觉,身边的朋友不需要刻意判断这些表现是否正常,只要行为没有失常伤害自己,只需陪在对方身边,聆听他的话语,给他空间表达伤痛就足够了。
丧礼前期:当事人情绪不稳定,而偏偏此时有很多后事要处理,如丧礼安排等,朋友如果能适当帮忙分担事务,可减轻其压力。
陪伴方式:朋友千万不要帮当事人做完所有决定,因为处理丧亲程序的经验,有助当事人接受“亲人已离世”的信息,如果全由他人代劳,反而让他更难接受事实。
丧礼后期:丧礼办完后,很多人(甚至当事人)都会觉得事情已完结,但其实忙乱过后,当事人才会有更多时间面对内心感受,家中每件事物都时刻在提醒他已失去亲人,会有很多具体的生活不适应。
陪伴方式:留意当事人细节上的需要,比如多和他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睹物思人的影响。尽量协助当事人适应丧亲后的生活。
哪些话你应/不应说?
应该说的话:
“可能这一刻你不知道说什么,不过可以慢慢来,不用心急”、“我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很担心你的情况”等。
不应说的话:
“节哀顺变”、“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结束”等。原因:这些陈腔滥调的说话,背后有着一种“不明白”的表现,令当事人更感没人理解心情,倍觉难受。
“不要哭啦,哭得再多他都不会回来??”原因:哭是人无助时的正常表达反应,当事人也控制不了,硬是提醒对方要自制,只是“不明白”对方内心伤痛的表现。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原因:每个人面对丧亲的伤痛,没有人能真的完全明白,只管急于用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明白”,反会忽略了要体会当事人的情绪。
哀悼陪伴有技巧
丧亲情绪反应一般在3,4个月后可以缓和,如身边的朋友观察到当事人的生活作息有例如持续失眠、逃避社交、突然发胖或消瘦等,必须建议当事人看心理医生,并陪同接受辅导。但医生也强调,每个人抒发情绪的方式因人而异,倾谈分享是成年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哀悼陪伴的过程中,朋友只要注意以下技巧,也可减少刺激当事人的情绪:
回应的重点在接纳、肯定对方的感受,才再表示关心,而非执着于事情或字眼的对错。
聆听是最重要的技巧。
作伴者需要冷静而不是冷酷,因此伤心时,也可陪着当事人流泪。但为免增加当事人的情绪压力,也应该控制情绪,表达清楚是“我也很难过,但你不用担心影响到我??”之类的话。
一(老年期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
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二(老年人的需要
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人的问题
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
(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
(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
(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
(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四(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还有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社会中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对老人厌恶、歧视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2.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人的反应。
3.老年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首先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本文
做老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 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
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 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案主类型:自愿案主
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评估途径: 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
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
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 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
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 (二) 评估问题 1(收集资料:
(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案主的老伴及儿女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3)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附注:需了解的情况:
(1)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 (2)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 (3)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
2(理论分析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
(2.从理论上认为一个人适应的良好与不好,是常以个体与环境中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同时也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 在案例中,案主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及心理的关怀,与老伴相依为命。尤其是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下来,他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社工应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其与儿女的接触交流,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3).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个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
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因而社工注意让案
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趣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
(4).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理论对于科学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改进个体的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归因的类型可以外归因和内归因。 在本案例中,外归因是案主退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如以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主的行为。而内归因则是案主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案主缺乏积极的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亦造就了案主消极的行为。
(5).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的看法解析评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在案例中,A是指案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下降。B是指案主在这些情况下,感到自己的价值已经失去,在家庭里的地位下降。C是指案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消极、悲观。正是由于案主在A事件的客观世界和B事件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影响,因而案主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为异常消极、悲观。借鉴于此,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调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上门心理陪聊,帮助案主转变为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6).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互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或社会联系构成社会网的纽带。社会纽带既可以形成社会结构也可以破坏社会结构。个人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二人关系的作用,而个人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二人关系发挥作用的环境。当一种关系建立以后,它就为其成员提供了直接接近其他人或其他资源的机会。 在案例中,案主案主与自己单位的同事,儿女,邻居等建立的社会纽带。退休,儿女的离开,都相继断裂或变弱,案主得不到社会网络支持,会影响到案主身心健康和其对生活的热忱和信心。社工应该帮助案主改善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案主的社会网。
(7)危机理论。危机指一个人在正常生活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时间,带来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每一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危机。危机主要由一些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一系列困难所引发。有些事变是可以预料的,个人无法解决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困难时,危机就会出现。成长危机是人在成长阶段过程中所遇到的。
在案例中,案主就遭遇了成长危机。他的退休是他在成年后期这一阶段必定遭遇到的。社工人员应该帮助案主了解问题,对危机性做出迅速判断,先稳定案主情绪,获得案主信任,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8)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随家庭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历程: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完成收缩期、家庭解体期。在完成收缩期阶段,子女离巢,夫妻俩面对空巢,要重新建立二人世界。面对年老、健康恶化及退休的生活。在子女家中,学习做附属角色。家庭在不同的历程会遭受不同的挑战、危机和困难。社工应及时介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
在案例中,案主家庭处在了完成收缩期。案主退休,子女离巢,案主的家庭地位下降。社工应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帮着案主接受这一现实,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变化。 (三)计划及合约 1.制定目标
(1)短期目标:
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案主与家人、邻居及朋友的接触交流,使案主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2)长期目标:
使案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老年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2.具体行动方案: (1)个案会谈。与案主进行个案会谈,时间约为每个星两次,以便了解和掌握案主各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并帮助案主及时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个案会谈中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BC理论,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等理论引导案主思考自己现在出现的行为想法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
个案会谈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案主与子女关系是否和谐,与邻里、朋友是否常有交流,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 个案会谈需要讨论到的话题:
1(对退休的看法 2(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看法 3(对于子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独立生活的看法 4(对于老年的看法
(2)社区访谈。根据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社区的生活与案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在社区访谈中要了解案主在社区的活跃指数和资料,分别向案主的邻居,社区中心以及案主的好朋友进行访问,从不同角度了解案主在社区生活的情况,协助有关人员了解案主目前的问题,求得他们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得到各种的资源支持。
社区访谈中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有:案主的经济状况,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如何,与邻里的关系,案主以前的生活,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老伴、子女们的关系,及之前的身体状况,生活爱好等等。
(3)家庭访谈。(进行电话访谈)家庭生活与案主个人的行为心理有着重要的关联。在此过程,
通过案主的子女了解他们简要的工作情况,案主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他们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家庭访谈中需要了解的情况有:了解子女们简要的工作情况,他们与案主的关系好不好,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态度。与案主的沟通频率,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4)组织案主与子女进行一次交心的会谈,让子女明白父亲的处境,面临的困难。增进子女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期间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以防出现情绪激动,场面失控)让子女更清楚了解案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打电话给案主,增多案主与子女的交流减少案主的孤独感,为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提供条件,继而用家庭的温暖来感化案主,逐步改变案主消极的生存观。
(5)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项目,增进案主与社区同龄人的交流,广交朋友。建议案主多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6)中期评估。 通过案主本人对社工的评价,以及案主的老伴,子女,朋友,社区的有关人员对案主的评价来做一个综合性的小结,撰写评估报告,根据实际情况来反思以及调整方案。
附表:具体行动方案时间表:行动时间 参与人员 方式 访谈内容 1 2009年4月15日 社工 案主 个案访谈 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案主的最近的身体状况,饮食、休息、运动情况。
2 2009年4月15日 社工 案主老伴 个案访谈 向案主老伴了解案主最近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与儿女的关系,与朋友、邻里的关系。案主的兴趣爱好等 3 2009年4月18日 社工 社区有关人员 社区访谈 了解案主的性格,人际关系状况,与子女及老伴关系状况
4 2009年4月19日 社工 案主子女 电话访谈 了解案主经济状况,与子女关系状况,子女与案主联系的频率,对案主的关心程度,并与子女约定五一放假期间回家与案主进行一次见面
5 2009年4月20日 社工 案主 个案访谈 了解案主自上次谈话以来的状况,了解案主对退休,对子女离家工作的看法。尽量引导案主以客观理性的思想去看待这些问题。向案主介绍一些运动、养生的小知识。鼓励案主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 6 2009年4月22日 社工 案主 当地医院检查 带领案主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案主主要存在
哪些健康问题。
7 2009年4月25日 社工 案主 社区有关人员 社区活动中心参与活动 社工鼓励案主在周末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这里的老年象棋大赛。案主体会到参加社会活动的乐趣,结交一些棋友。
8 2009年4月27日 社工 案主 个案访谈 这次社工与案主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对前一段时间的服务进行了中期评估,了解案主还有什么新的要求,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进行了简单介绍。与案主交谈了对于生命,死亡的看法。与案主谈论了价值观。引导案主在这一阶段正视自己的现状,重新树立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9 2009年5月1日 社工 案主 案主老伴 案主子女 小组会谈 使案主子女明白父亲的处境,面临的困难。增进子女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期间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以防出现情绪激动,场面失控)让子女更清楚了解案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打电话给案主,增多案主与子女的交流,减少案主的孤独感
10 2009年5月3日 社工 案主 个案访谈 了解案主最近各方面状况,还有哪些需求,暗示案主即将结案。
11 2009年5月5日 社工 案主 个案访谈 与案主回顾了案主的变化,肯定案主的改变。总结案主的进步与不足,安抚好案主结案的情绪波动。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案主的家人不参与个案工作中。
解决方法:社工给案主家人谈案主所遇到的问题的严重性,向他们提供关于这种案例的资料。极力劝导他们参与。
问题2:案主的儿女在会谈中可能会与案主出现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帮助他们调解,缓和他们的矛盾,建议他们多从案主方面考虑,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案主。
问题3:案主儿女可能在过程中与社工发生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调解双方关系,如果不行,转由本机构内的其他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提供帮助。
(四)工作介入
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应要坚信: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人具有自我实现的义务,自我决定的权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案主的意愿。同时社工要以一种客观,体谅的心态去接受案主的实际情况,与案主一起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社工与案主应建立平等,接纳,尊重的价值观。接纳不是鄙视或排斥,
而是理解。接纳同时还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在正视现状的前提下,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质,因而有责任鼓励及协助个人在顾及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并促使案主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改变现状,真正做到从案主的利益出发。与此同时,社工应给案主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并监督其完成各项计划,必要时进行情绪疏导,更正观念,减少疑虑,提供必要的有利信息,改善环境,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调整和谐社会关系等等。在实施过程中社工还要对原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查补缺漏,及时与案主共同商讨更正,从而使工作的介入达到更好的效果,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五)评估总结及结案反思
当案主基本上完成了以上的工作计划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案主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和家人和睦相处 ,正确看待自己退休的事实,能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很好地与社会上的人交流,融入周围的环境,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此时,社工就开始与案主商讨结案。结束工作关系,总结案主的进步与不足,安抚好案主结案的情绪波动。社工通过和案主,案主的家人的深度访谈,与案主共同总结评估个案,评估报告由社工撰写。 同时,社工在结案阶段也要对这一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个案计划和行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社工自己在实施行动中有没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伦理守则,有没有很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的技巧。
(六)回访
在结案后一定时期内拜访案主及家人,帮助案主回顾工作过程,根据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跟进服务。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与案主的分享,强调案主已经取得成绩,鼓励案主,增强案主自信心,帮助案主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案主结案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范文五:社会工作的方法
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什么
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有多种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程度,可以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直接服务方法就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在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中运用专业技术。间接服务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者并不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
(2)按照服务对象大小,可以分为微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由于对象规模较小,主要采用相应的互动、聆听、激励等技术达成工作目标。宏观社会工作包括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由于范围较大,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策划、教育、政策等可以解决和舒缓大规模人群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技术。
(3)按照社会工作的目的,可以分为实务性社会工作和理论性社会工作。实务性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政策,旨在解决和舒缓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理论性社会工作包括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为实务性社会工作提供指南,也可以将实务性社会工作经验提升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