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第2jD卷第5期
200O年10月
中IJJ大学论丛
SUPPUMEr1UTHEJOURNAL
OFSUNYArSENUNfvl豫S兀Y
文章编号:1007—1792(2000)05—0O27一O6
V01.2ONo.5
2OOoOct.
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李日红
(广东省茂名教育学院,广东茂名525(K10)
摘要: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的总体,它是构成人类生存
环境的重要成分.人们吃的五谷杂粮,蔬菜,果实,禽畜所需的饲料青草,都来源于植物.
因此.对植物群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发现更多的植物资源,可以确切估
计各种植物的分布,生物量和储量对于保护和改造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有着氩
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群落;生活型;成甚现象;水平分布;群落季相:演替;初级演替;次级演
替;顶极
中图分类号:Q941文献标识码:A
在自然界任何生有植物的地段上,植物很少单独生长,它们通常是由同种植物的个体
或不同植物的个体群居在一处.这些群居在一处的植物,彼此互相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
特的成分,外貌,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这一地段上,各种植物的个体大小不等,数
量不一,但在这群植物之间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对生存的空间,阳光,
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植物之间的附生,寄生和共生等.同时,这群植物还受生长地的环境
条件的制约.由于它们的存在,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群植物统称为植物群
落.一个树林,一片草原,一声荒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植物群落.因此,植物群落是植
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问形成具有一定相互关系的植物种类的集合体.它们在同一
或相似的生境下可以重复出现.本文仅就植物群落的基本特点和演
替过程,作一扼要论
述.
1植物群落的特点
植物群落主要特点包括种类成分,外貌特征,成层现象,水平分布,群落季相和物种
的多样性.
I.1种类成分
任何植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所组成.每种植物的个体都具有独自的形态和大
小,它们需要特定的生境,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反应.群落中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与生境
关系密切.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群落的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也丰富.土壤贫
刊芟稿日期:2000-08—20;作者简介:李日红(1955,),男,讲师
中山大学论丛
瘠地段上的植物群落的种类比不上土壤肥沃地段的丰富;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的种类远不
如水,热条件优越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不仅如此,在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植
物的丰富程度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特征,各种植物由于它的密度(单位面积的个体数)以及
盖度(植物枝叶的投影所覆盖的地面积)的不同,因而在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程度也不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华南地区山地上有马尾松(Pinusma$$ottialla),桉树(Eucalyptus),灌木
丛等多种植物生长在一起.在一具体地段上,当马尾松的数量和盖度占优势时,其它植物
相对较少,这类群落则称为马尾松群落或马尾松林.有些地段,没有马尾松出现或由于人
工砍伐,仅个别残存,桉树数目也很少,而以灌木为主,则称为灌木群落或灌木林.因
此,为了说明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的特点,不仅要研究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同时要说明
各种植物的优势程度.
1.2外貌特征
人们很容易从植物群落的外貌来区别各种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外貌,是群落长期
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外部特征,它决定于群落中在数量和地位上占优势的植物的生活
型.一个种类的生活型是由它的遗传特性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生活型的分类系统类别较
多,它是指植物的生长特点,如植物体的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寿命长短等.生活型的
狭义溉念是根据越冬芽在植物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一般分为高位芽植物(乔木),地上
芽植物(灌木),地面芽植物(禾本科草本,杂草),地下芽植物(球茎植物)和一年生植
物(草本).植物群落由于组成群落的植物生活型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群落外貌.我国
华南,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自然环境,水,热丰富,以各种大乔木,大灌木
构成的常绿阔叶林(如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林木生长茂密,
林冠郁闭,这些生长特点构成了林内阴暗的生境.林内耐阴的地上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也
很丰富,但它的优势植物是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由它们构成森林的外貌特征.而我国东
北地区的森林,则以云杉(Picea),冷杉(Abies)等针叶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主要由它们
构成东北森林的外貌特征.
1.3成层现象
植物群落在形成过程中,使许多不同生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生长在一起,它们各自必须
占据一定的空间和适应这一空间的气候条件.因此,各种植物的枝叶在空中所占据的位置
(高度)则不同的.例如,在森林群落中,最高大的树木占有森林的最上层,形成森林的
林冠;次高大的树木占有第二层;再次就轮到灌木和草丛了;苔藓是最下层,覆盖在地面
上.阳光从天空射人森林时,绝大部分被林冠所摄取.越是底层的植物,摄取的阳光就越
少,射到灌木层的阳光大概只有10%,而达到地面的阳光还不到1%.
构成林冠的植物大多为阳性树种或是耐阴性较弱的种类.由于林冠遮蔽厂阳光的强烈
照射,因而形成林内的小气候条件.由上而下,各层次内植物的耐阴性渐强,底层的光照
最弱,常常生长着最耐阴的植物.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主要决定于各种植物在长期历史
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遗传特性以及生态学特性,其次,促进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是光
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变异.群落地下部分的成层现象和层次关系与地面部分是相应
的.在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根系分布最浅,灌木和小树的树系分布较深,而乔木的根系
占据最深的土层.
植物群落的层状结构也导致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出现成层现象.例如,在我国西南河
第5期李日红: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29
谷的森林里,白翅拟蜡嘴雀总是成群在森林的最上层活动,吃滇藏方枝柏的种子,而血雉
和棕尾虹雉则在森林的底层活动,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山雀和黄莺却喜欢在森林的中层
营巢.
I.4水平分布
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在空间的分布,呈现出垂直分布和水平的分布.成层现象是垂直
的分布.水平分布是指群落内部的各种植物的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群落中各种植物
在地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森林中由于树冠的遮盖程度不同,在树冠阴蔽处,有…些
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聚合,它们经常出现在相似的小生境下;而在林窗明亮之处,又有另
…
些植物种类共同生长在一起.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称为小群落,植物群落就是由各种不
同的小群落镶嵌分布在地面上.小群落的形成原因是由群落内的环境不均匀性所引起,如
小地形或微地形变化,林冠的疏密度不均,土壤的温度不同以及动物
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
响.同时也决定于植物本身的生态学和繁殖,传播与定居的特性.
1.5群落季相
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问结构和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的成员由于所占据的空
间不同,常常呈现出垂直的分布和水平的分布.时间结构是指群落随着自然环境的节律性
的变化,而群落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树木和野草春天发芽,生长,然后开花,结
果,产生种子;到了冬季,则进行休眠或死亡.这种变化,年年如此,与气候的季节变化
配合一致.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四季气候的影响,因此植物群落的外貌也随季节性发生
变化.这种群落的外貌因季节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植物群落的季相.在冷,暖或干,湿交
替睨显的地区,群落季相变化更为明显.如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早春由于乔木层的树
木尚未长叶,林内光照较强,林下出现春季开花的草本层,构成春季季相.到了夏季,乔
木枝叶生长茂盛,树冠郁郁葱葱,早春开花的草本植物在林下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夏
季开花植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入秋以后,植物叶片由绿逐渐
变黄,树林的外貌
又发生变化,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的景象.”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秋季某些植物群落外貌
的真实写照.进入冬季,树叶脱落,空枝在寒风中屹立着,又是一番”傲骨迎冬”的景
观.这种外貌随着季节变化的特征,就是植物群落的季相.
1.6物种的多样性
在任何植物群落中,有些植物的个体数量总是比其它植物多些.如果有些植物,不仅
个体数量多,而且在群落结构中起主要作用,那么它们应成为优势种.由于地质的,气候
的或生物因素的限制,自然界的所有植物不是都能在同一地区出现的.在亚热带,热带
水,热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植物的种类丰富,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较大.但在严酷的环境
中,如北极的荒漠地区,或高寒地带,只有很少的植物种类生存,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很
小.但每种植物的个体数量都很大.一般的规律是,距赤道越远,物种的多样性就越小.
物种的多样性与群落的内部稳定性有关系.如果在一个群落中只有几种植物,那就只
会出现几个相互作用.相反,如果在一个群落中有许多种植物,那么它
们之间的竞争(包
括阳光,水分,营养元素的摄取以及占地面积等),共生,寄生等现象就比较复杂,各种
各样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可能出现.如果从中取走一种植物,对于全局的影响可能不
大,因而对于群落的性质不会引起急剧的变化.但是,对于一个简单的植物群落来说,情
况就不一样了.如近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更多地倾向使一个的区的作物单一化,这样,群
30中山大学论丛2O0o年
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就降低了,使动物的种类也减少,因而群落的稳定性就变得相当脆弱.
这样,害虫一旦摆脱控制它们的因素(如天敌等),就很容易发生植物群落濒临崩溃的局
面.
2植物群落的演替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植物群落也是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
统.每种植物都有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一个个体死亡了,另一个个体则代之
而兴起,整个群落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群落的生存和发展受周围环境
的制约,同时也不断
改变着周围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演进,环境的变化就越大,原来生活在这块地段上的植物
群落,由于不适应被改变了的环境而逐渐消失,而被另一类植物群落所替代.这种由一类
植物群落被另一类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植物群落的演替.演替最后终止在一种稳定
的状态,这种最终的稳定状态或稳定阶段,叫做顶极.植物群落的演替有两种类型:即初
级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级演替(次生演替).
2.1初级演替
是指在光裸的岩石上,在河流的三角洲或者湖底所开始的演替过程.当达到顶极时,
演替过程便告结束.下面以裸地和湖底开始的演替过程,来说明初级演替.
(1)从裸地上开始的演替过程,例如,在形成一个阔叶林中出现的初级演替,会依次
出现下列几个阶段:
地衣阶段.地衣是在一些光裸裸的地方首先立足的植物,因为它们能够在极为严酷的
自然条件下生存,所以称它为开拓植物.这类植物可以生长在岩石的表面,能分泌地衣
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逐渐变
为土壤.
苔藓阶段.苔藓植物开始生长在上述这些浅薄的土壤中.苔藓植物比地衣高大,生长
茂密,它们可以接受大部分的日光,逐渐把地衣排挤掉,最后,苔藓植物取代了地衣.苔
藓植物死去后形成腐殖质,使岩石进一步分解,土壤厚度逐渐增加.
草本阶段.当土壤厚度增加到能保持足够温度的时候,草本植物就开始繁殖起来,并
与苔藓植物争夺阳光和水分,养分,最后以苔藓取代地衣的同样方式,取代了苔藓.草本
植物在这个地域占了优势,这时候,小型动物以及各种昆虫开始侵入这个地域,并且找到
了适宜的生态位.
灌木阶段.各种草本植物死去以后,使土壤的腐殖质不断加多,同时土壤继续增厚.
这时,各种灌木和小树生长起来了.而草本植物生长在灌木,小树的下层,由于得不到足
够的阳光而逐渐衰退.这时候,灌木及小树在这地域占优势.
树木阶段.随着时间的演进,各种树木生长起来,最终占了优势.这些树木的树冠连
成一片,摄取了这个地域的大部分阳光.生长在它们下层的灌木大部分消失了,只有少数
种类继续生存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树木枯死后腐生生物把枯木分解,加上脱落的树叶
腐烂以后,形成丰富的腐殖质.这样的生境,使各种树木得以迅速繁殖起来,最后,一个
阔叶林演替的顶极状态便达到了.依据特定的气候条件,会有一种或几种树木最终成为优
势种.
(2)从湖底开始的演替过程:可以水生植物来说明.在湖沼的深水处,通常没有植物
第5期李日红: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生长.在水深2,3m处,则分布着沉水植物群落,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dernersum),
眼子菜(Potamogeton[:rancheii)等水生植物所组成.这些植物的繁殖力很强,植物死亡后
的残体堆积在湖底,使湖底上升,湖水变浅.这样的生境使沉水植物不很适应了,而浮叶
植物群落相继出现.这些植物的叶子常常浮于水面或伸出水面,根系着生于变浅_『湖底污
泥之中.如水鳖(Hydrocharisasiatica),睡莲(Nymphaeatetyagona),蓿菜
(Nymphoides
peltatam)就是这些植物的代表.当浮叶植物生长茂密后,叶片遮盖了水面,使水下层的
阳光大大减弱,沉水植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阳光,逐渐消失这时候,浮叶植物占了优
势.浮叶植物死亡后,残体沉积于湖底,使湖水进一步变浅,沼生植物群落开始形成.常
见的沼生植物有芦苇(Phragmi~scornlnlJgEi$),香蒲(Typh~latifolia),
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等.此时的生境已不适应于需要较深水层的浮叶植物的生存,而被沼生植物群
落所替代.
通常在小湖或池塘中,从湖中央到岸边,随着湖水深度不同,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演替
阶段的植物群落.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水生环境,生长着其特有的植物种类.在没有人
为活动的影响下,由于植物残体或河流带来的沉积物的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逐渐
被填平成陆地,水生植物群落将被草甸,灌丛和树林所替代,它们所经历的时间是漫长
的.
2.2次级演替
次级演替是在一个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没有完全被消灭以后所发生的演替,原来群
落的-一些植物和有机质仍保留下来,因此这种演替过程不是从一无所有的阶段开始的.所
以,次级演替比初级演替所需的时问短.森林被火烧或被砍伐以后所经历的演替过程,就
是次级演替.例如,冷杉(Abies),云杉(Picea)林被采伐以后,由于原有的森林环境遭
到破坏,被砍伐的迹地上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使原来林下的草本植物及喜光植物大量发
展,繁殖,形成草本植物群落.原来生长在林缘,林窗的阳性灌丛,也迅速蔓延,逐渐遮
盖了草本植物,构成_r灌木群落.一些喜光的树种如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
(Populu~dauidiana)等幼树也逐渐生长起来,由于在原来森林土壤的条件下,它们生长很
快,形成桦木或山杨林.随着树冠的郁闭,下层的喜光灌木和草本受到抑制,森林小气候
又逐渐恢复.在阴蔽的环境条件下,冷杉和云杉的幼苗又开始生长发育.此时,幼苗在林
下的生长是缓慢的.需经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在桦杨林下构成乔木亚层.但随着桦,杨的
自然枯死稀疏,使云杉,冷杉逐渐占优势,树冠达到最上层,超过桦木和山杨.桦木和
山杨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逐渐死亡,这时候,桦木,山杨群落被冷杉,云杉群落所替
代.又恢复为冷杉,云杉林.
群落的演替,除了人为活动对群落发生影响外,还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条件对群
落的发展产生各种作用.因此,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处于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总体,它是构成人类生
存环境的重要成分.人们吃的五谷杂粮,蔬菜果实,禽畜所需的饲料青草,都来源于植
物.因此,对植物群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发现更多的植物资源,可以
确切估计各种植物的分布,生物量和储量.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
源有着重要意义.
32中山大学论丛2000年
参考文献:
[1]徐晋铭.生物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王伯荪.植物种群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TheCharacteristicandSuccessionofPlantCommunity
H一鸭
Abstract:Plantcommunityisabasicunitofformingvegetation.Vegetationisatotalityofanareas
plants;itsthemajorcomponentofhumanliveenvironment.Thefoodcropspeopleeat,vegetables
fruits,theforagegrassfoolsdomesticanimalneeds,allcomefromtheplants.Therefore.there—
searchesofplantcontributetobringingtolightthelawsofnaturalstateanddiscoveringinoreplantre—
sources.Itcansdifinitelyestatethecontribution,biomassandreservesofeachkindofplants.Itis
sificanttoprotectandremaketheenvironmentsaJldtorationallydevelopanduseplantresources.
Keywords:plantcommunity;lifeformbiologicaltype;layering;horizontaldistribution;seasonalas—
pectofcommunity;succession;primasuccession;secondsuccession;climax
MaomingEducationInstitute,Maoming525000,China
范文二: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论 丛
20 卷 第 5 期 120 No15 第 VolSUPPL EMENT TO THE JOURNAL
2000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0 年 10 月Oct1
() 20027206 200005文章编号 : 100721792
Ξ
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李 日 红
() 广东省茂名教育学院 ,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 : 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的总体 , 它是构成人类生存
环境的重要成分 。人们吃的五谷杂粮 、蔬菜 、果实 , 禽畜所需的饲料青草 , 都来源于植物 。
因此 , 对植物群落的研究 , 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 , 发现更多的植物资源 , 可以确切估
计各种植物的分布 、生物量和储量 。对于保护和改造环境 , 合理开发 、利用植物资源有着重
要意义 。
关键词 : 植物群落 ; 生活型 ; 成层现 象 ; 水 平 分 布 ; 群 落 季 相 ; 演 替 ; 初 级 演 替 ; 次 级 演
替 ; 顶极
中图分类号 : Q 941文献标识码 : A
在自然界任何生有植物的地段上 , 植物很少单独生长 , 它们通常是由同种植物的个体 或不同植物的个体群居在一处 。这些群居在一处的植物 , 彼此互相作用 , 组成一个具有独 特的成分 、外貌 、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地段上 , 各种植物的个体大小不等 , 数 量不一 , 但在这群植物之间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对生存的空间 、阳光 、 水分和养分的利用 , 植物之间的附生 、寄生和共生等 。同时 , 这群植物还受生长地的环境
条件的制约 。由于它们的存在 , 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群植物统称为植物群
如水 、热条件优越的亚热带 、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 。不仅如此 , 在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植
() 物的丰富程度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特征 , 各种植物由于它的密度 单位面积的个体数以及
() 盖度 植物枝叶的投影所覆盖的地面积的不同 , 因而在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程度也不同 。
( ) (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华南地区山地上有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Eucalyptus、灌木 、桉树
丛等多种植物生长在一起 。在一具体地段上 , 当马尾松的数量和盖度占优势时 , 其它植物 相对较少 , 这类群落则称为马尾松群落或马尾松林 。有些地段 , 没有马尾松出现或由于人 工砍伐 , 仅个别残存 , 桉树数目也很少 , 而以灌木为主 , 则称为灌木群落或灌木林 。因 此 , 为了说明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的特点 , 不仅要研究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 , 同时要说明 各种植物的优势程度 。
112 外貌特征
人们很容易从植物群落的外貌来区别各种群落的类型 。植物群落的外貌 , 是群落长期 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外部特征 , 它决定于群落中在数量和地位上占优势的植物的生活 型 。一个种类的生活型是由它的遗传特性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 。生活型的分类系统类别较 多 , 它是指植物的生长特点 , 如植物体的大小 、形态 、组织结构 、寿命长短等 。生活型的
( ) 狭义概念是根据越冬芽在植物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 一般分为高位芽植物 乔木、地上
() () () 芽植物 灌木、地面芽植物 禾本科草本 、杂草、地下芽植物 球茎植物和一年生植
谷的森林里 , 白翅拟蜡嘴雀总是成群在森林的最上层活动 , 吃滇藏方枝柏的种子 , 而血雉 和棕尾虹雉则在森林的底层活动 , 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 山雀和黄莺却喜欢在森林的中层 营巢 。
114 水平分布
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在空间的分布 , 呈现出垂直分布和水平的分布 。成层现象是垂直 的分布 。水平分布是指群落内部的各种植物的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中各种植物
在地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森林中由于树冠的遮盖程度不同 , 在树冠阴蔽处 , 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聚合 , 它们经常出现在相似的小生境下 ; 而在林窗明亮之处 , 又有另 一些植物种类共同生长在一起 。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称为小群落 , 植物群落就是由各种不 同的小群落镶嵌分布在地面上 。小群落的形成原因是由群落内的环境不均匀性所引起 , 如 小地形或微地形变化 , 林冠的疏密度不均 , 土壤的温度不同以及动物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 响 。同时也决定于植物本身的生态学和繁殖 、传播与定居的特性 。
115 群落季相
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指群落的成员由于所占据的空 间不同 , 常常呈现出垂直的分布和水平的分布 。时间结构是指群落随着自然环境的节律性 的变化 , 而群落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树木和野草春天发芽 、生长 , 然后开花 、结 果 , 产生种子 ; 到了冬季 , 则进行休眠或死亡 。这种变化 , 年年如此 , 与气候的季节变化 配合一致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四季气候的影响 , 因此植物群落的外貌也随季节性发生 变化 。这种群落的外貌因季节性发生的变化 , 称为植物群落的季相 。在冷 、暖或干 、湿交 替明显的地区 , 群落季相变化更为明显 。如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 , 早春由于乔木层的树 木尚未长叶 , 林内光照较强 , 林下出现春季开花的草本层 , 构成春季季相 。到了夏季 , 乔 木枝叶生长茂盛 , 树冠郁郁葱葱 , 早春开花的草本植物在林下逐渐消失 , 代之而起的是夏 季开花植物 , 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入秋以后 , 植物叶片由绿逐渐变黄 , 树林的外貌 又发生变化 , 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的景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秋季某些植物群落外貌 的真实写照 。进入冬季 , 树叶脱落 , 空枝在寒风中屹立着 , 又是一番 “傲骨迎冬”的景
() 这样 , 害虫一旦摆脱控制它们的因素 如天敌等, 就很容易发生植物群落濒临崩溃的局 面 。
植物群落的演替 2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植物群落也是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 统 。每种植物都有生长 、发育 、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一个个体死亡了 , 另一个个体则代之 而兴起 , 整个群落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群落的生存和发展受周围环境的制约 , 同时也不断 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演进 , 环境的变化就越大 , 原来生活在这块地段上的植物 群落 , 由于不适应被改变了的环境而逐渐消失 , 而被另一类植物群落所替代 。这种由一类 植物群落被另一类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 称为植物群落的演替 。演替最后终止在一种稳定 的状态 , 这种最终的稳定状态或稳定阶段 , 叫做顶极 。植物群落的演替有两种类型 : 即初
() () 级演替 原生演替和次级演替 次生演替。
211 初级演替
是指在光裸的岩石上 , 在河流的三角洲或者湖底所开始的演替过程 。当达到顶极时 ,
演替过程便告结束 。下面以裸地和湖底开始的演替过程 , 来说明初级演替 。
() 1从裸地上开始的演替过程 , 例如 , 在形成一个阔叶林中出现的初级演替 , 会依次
( ) 生长 。在水深 2,3 m 处 , 则分布着沉水植物群落 , 由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
( ) 眼子菜 Potamogeton f rancheii 等水生植物所组成 。这些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 植物死亡后 的残体堆积在湖底 , 使湖底上升 , 湖水变浅 。这样的生境使沉水植物不很适应了 , 而浮叶 植物群落相继出现 。这些植物的叶子常常浮于水面或伸出水面 , 根系着生于变浅了湖底污
( ( ) ( ) 泥之 中 。如 水 鳖 Hydrocharis asiatica 、睡 莲 Nymphaea tetyagona 、 菜 Nymphoides
) peltatam就是这些植物的代表 。当浮叶植物生长茂密后 , 叶片遮盖了水面 , 使水下层的 阳光大大减弱 , 沉水植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阳光 , 逐渐消失 。这时候 , 浮叶植物占了优 势 。浮叶植物死亡后 , 残体沉积于湖底 , 使湖水进一步变浅 , 沼生植物群落开始形成 。常
( ) ( ( ) 见的 沼 生 植 物 有 芦 苇 Phragmites communis 、香 蒲 Typha latif olia 、慈 菇 S agittaria
) sagittif olia等 。此时的生境已不适应于需要较深水层的浮叶植物的生存 , 而被沼生植物群
落所替代 。
通常在小湖或池塘中 , 从湖中央到岸边 , 随着湖水深度不同 , 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演替 阶段的植物群落 。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水生环境 , 生长着其特有的植物种类 。在没有人 为活动的影响下 , 由于植物残体或河流带来的沉积物的沉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湖泊逐渐 被填平成陆地 , 水生植物群落将被草甸 、灌丛和树林所替代 , 它们所经历的时间是漫长
的 。
212 次级演替
次级演替是在一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 但是没有完全被消灭以后所发生的演替 , 原来群 落的一些植物和有机质仍保留下来 , 因此这种演替过程不是从一无所有的阶段开始的 。所 以 , 次级演替比初级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森林被火烧或被砍伐以后所经历的演替过程 , 就
( ) ( ) 是次级演替 。例如 , 冷杉 Abies、云杉 Picea林被采伐以后 , 由于原有的森林环境遭 到破坏 , 被砍伐的迹地上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 , 使原来林下的草本植物及喜光植物大量发 展 、繁殖 , 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原来生长在林缘 、林窗的阳性灌丛 , 也迅速蔓延 , 逐渐遮
( ) 盖了草本 植 物 , 构 成 了 灌 木 群 落 。一 些 喜 光 的 树 种 如 白 桦 Betula platyphylla 、山 杨
( ) Populus dauidiana等幼树也逐渐生长起来 , 由于在原来森林土壤的条件下 , 它们生长很
1 徐晋铭 . 生物学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1. 王伯荪 . 植物种群学 . 广州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 2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uccession of Plant Community
Ξ L I Ri2hong
Abstract : Plant community is a basic unit of forming vegetation. Vegetation is a totality of an areas plants ; it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human live environment . The food crop s people eat , vegetables fruits , the forage grass fools domestic animal needs , all come from the plants. Therefore , the re2 searches of plant contribute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laws of natural state and discovering more plant re2 sources. It cans difinitely estate the contribution , biomass and reserves of each kind of plants. It is significant to protect and remake the environments and to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se plant resources. Key words : plant community ; life form biological type ; layering ;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 seasonal as2 pect of community ; succession ; prima succession ; second succession ; climax
范文三: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原生演替。而且,由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演替阶段)组成一个原生演替系列。一般对原生演替系列的描述,都是采用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和从湖地开始的水生演替。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生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却为水生环境。在这样生境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其早期阶段的群落中,植物生活型组成几乎到处都是非常近似的。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一种模式来加以描叙。
旱生演替系列:一块光秃的岩石表面,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生境是非常严酷的。
首先,没有土壤,而且,极为干燥,温度的变化幅度也极大。
?最先在岩面出现的是地衣植物群落。在这个演替阶段中,顺序出现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它们凭借所分泌的有机酸以腐蚀岩面。其残体也参加到土壤的聚集和水分的含蓄中去。岩面的生境开始改变。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在上一阶段地衣植物聚集的少量土壤上,能耐干旱的苔藓植物开始生长,形成群落。它们具有丛生性,成片密集生长,聚集土壤的能力更强。土壤、水分条件进一步有所改善。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在土壤稍多些的情况下,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如蕨类和一年生短命植物相继出现,代替苔藓植物群落。接着是多年生操植物定居和形成群落。到了这个阶段,原有岩面的环境已经大大改变:土壤增厚,有了遮荫,减少了蒸发,调节了温、湿度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小动物的活动也增加。生境再也不那么严酷了。于是创造了木本植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在森林分布的地区,演替继续向前进行。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以后形成灌木群落。继而,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荫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得以定居,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下消失。
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地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水生演替系列:在一般淡水湖泊中,水深4米以下,由于光照和空气的缺乏,就没有体形较大的绿色植物生长,只有一些浮游生物活动。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的残体堆积,加上从湖岸上冲刷下来到矿物质淤积,逐步抬高了湖底。在水深4米左右,定居了绿色植物,首先是以轮藻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湖底的逐步抬高,依次出现下列群落的演替系列:沉水植物群落阶段(在水深1-3米处,如金鱼藻、狐尾藻、水车前、苦草等)? 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在水深1米以内,如莲、水鳖等) ? 直立水生植物群落阶段(在水陆交界处,如芦苇、茭白、香蒲等) ?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主要是湿生的乔木树种,如杨、柳、 梣等) ? 中生森林群落。
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一个植物填平湖沼的过程。每一阶段的群落都以抬高湖底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群落出现创造条件。这种演替系列,经常可以在一般的湖沼周围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水生生境中,演替系列中各阶段的植物群落成环带状的分布。随着湖底抬高,它们逐个地向前推进。
上述群落原生性演替,只提供一个群落演替的模式过程。它反映了群落的演替实质上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环境的更替。每一个阶段的群落总是比上一阶段群落结构复杂,高度增大,因此,利用环境更为充分,改变环境的作用更强。这样,也就为下一个群落创造条件,使得新的群落得以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
这就是说,植物群落的演替,是由于群落内部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植物群落的发展,引起群落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植物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新群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于是新的代替旧的,演替就发生了。而我们对群落的利用和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在掌握群落演替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植物群落次生演替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次生演替的最初发生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除耕地放荒、森林采伐、草原放牧和割草以外,还有火烧、病虫害、严寒、干旱、淹水、冰雹打击,等等,但是,最主要和最大规模的,是人为的活动。因此,对于次生演替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在我们利用和改造植被的工作中,我们所涉及到的都是次生演替的问题。可是,认识和分析次生演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原生演替的一般了解。
次生演替的速度、趋向及所经过的阶段,决定于原生植被受到破坏的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首先,次生演替的速度问题。在大多数的次生裸地上还多少保存着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原来群落中某些植物的繁殖体。裸地附近也可能存在着未受破坏的群落。总之,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和种实来源。因此,次生演替系列中的各个阶段,演替速度一般都较快。
其次,次生演替的趋向。一般,当停止对次生植物群落继续作用时,次生植物群落的演替,仍然趋向于恢复到受破坏前原生群落的类型。什么是原生植物群落,例如云杉林就是我国东北地区山地,以及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亚高山的一种原生植物群落的类型;羊草草原则是我国北部温带干燥地区的一种原生植物群落。每一个自然区域中都有一定的原生织物群落的类型。它们为什么会具有复生的能力呢,这是由于他们是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形成的复杂整体,因而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当然,原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其复生的能力是极其相对的。次生演替一般趋向于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但过去所有的各种比例当然不可能完全重复出现。这就是说,复生后所形成的群落只是在类型上和原来的群落相同,但质量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最后,关于次生演替所经历的阶段。这完全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了。云杉林采伐,一次就消退到次生裸地阶段,但同时也就很快地开始了复生的过程。羊草草原的放牧消退(退化)过程却是逐渐进行的,在消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上,只要停止放牧,停止牲畜继续对群落的影响,群落就从那个阶段开始它的复生过程。
总之,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一个是土壤,一个是种子来源。因此,如果原生群落在其整个分布区都受到破坏,而且因持续时间很长而破坏得很彻底,那么,虽然气候条件适宜,但群落的复生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我国南方有这样的现象: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加上长期放牧,最后形成稀疏的低草地。这种草地下土壤板结、干燥,土壤有机质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转向原生演替的某一阶段,已经不
属于次生演替的范畴了。
综上所述,次生植物群落是外界因素,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各类次生 群落的性质以及演替特点,至少决定于:
?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方式,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原生植物群落受破坏的面积;
?次生群落中对原生群落的植物成分和土壤特性的保留程度;
?植物繁殖体的来源(种类、数量、距离);
?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及地形状况。
当我们研究次生群落时,可以根据以上各点去鉴别它们的特性、类型和掌握它们的演替特点。上述各点,同样适用于对裸地或荒山荒地的性质和类型鉴定。
在研究次生演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次生植物群落,要按其利用价值分别对待,对有一定经济价值者采用留优去劣的办法加以培育,以提高次生群落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次生群落,则采用人工播种和种植的方法,以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代替原来的植物,也就是说,对原有群落加以改造;对于一些已经达到可以利用程度的次生群落(如次生林)则进行利用;对于一些具有保持水土、保护堤岸、防风固沙等等作用的次生群落则加以保护。
当然,特别是在直接利用次生群落时,一方面要掌握它生长速度快,具有较大可塑性,因此容易加以改造这样的一些特点,同时,又要注意它的不稳定性。这就是说,任何次生群落只是次生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如果利用不当,它会不断地继续消退,而且不大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类型。
人类对于天然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最为广泛和经常的是森林采伐和草场放牧或割草。森林被采伐或草原强度放牧以后,就引起这些类型的植物群落深刻变化,使原来的群落变成另外一种类型。但是这种变化的方向却和群落在自然条件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自然发展相反,因此,当采伐、放牧、割草等对群落的干扰作用继续进行时,植物群落的性状就朝着低级群落的类型退化,这就是群落的消退,甚至造成“人为荒漠化”。要恢复消退的植物群落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例如被皆伐的云杉林,如果靠其自然演替,从采伐迹地恢复成林,要80-100年的复生过程。而且,复生不等于复原。
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植物物种特性将改变群落的自然演替进程,加快裸地的改造和群落建设,恢复植被并改善环境。但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还是应该首先保护好天然植被和群落。
范文四:群落的演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知识结构
初级演替
次级演替 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二、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解决方法]
⑴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讲解光裸的岩地上的和弃耕的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⑵分析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2、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解决方法]
同上。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七、学生活动
1、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2、实地考察。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问题探讨]教材P78相关内容。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投影教材P79图片。学生思考讨论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讲解归纳: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3、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草木植物阶段: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木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木植物占据了优势。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5、灌木阶段:灌木和小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木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阳、避风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6、森林阶段: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在弃耕的农田上,也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投影教材P80相关图片。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
教师归纳:
农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会得到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土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了更多的空间,灌木逐渐减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需要数十年时间。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由于它发生于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因此它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一种次生演替,它发生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因此它相对容易些。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⑴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⑵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学生上网调查下列资料并讨论:
⑴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⑵《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⑶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总结:
⑴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⑵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⑶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到2001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生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四、水生演替(选学)
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一个植物填平湖沼的过程。每一阶段的群落都以抬高湖底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群落出现创造条件。这种演替系列,经常可以在一般的湖沼周围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水生环境中,演替系列中各阶段的植物群落成环带状的分布。随着湖底抬高,它们逐个地向前推进。最终导致水生生物群落演变为陆地生物群落。
(三)总结
群落演替的类型、阶段,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道理。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2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光裸的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初生演替
4 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四、水生演替(选学)
范文五:群落的演替4
【必修3第四章 第4节】
一课时: 群落的演替 复旦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陈虎
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知道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 能列举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和演替过程; (3) 能说明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阅读教材能描述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
(2) 通过分析喀拉喀托火山裸岩演替的数据,能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
(3) 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种类型演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 通过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检视,理解改变自身不良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类型; (2)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教学准备】投影、视频资料等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过程】
【拓展与思考】
二、教案设计说明
发生在自然界中的群落演替通常需要巨大的历史时间跨度,因此这一内容很难动态地直观呈现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能认识到群落演替的过程,认识到人的行为正在不断地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呢?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提供较多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来使这些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内容变得更具象一些。
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教材上的介绍较详细,因此注重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初生演替的阶段、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
对于群落演替的特点,设计是采用通过对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群落演替的相关数据观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演替的特点。
这两个问题的意图是说明人的行为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人的行为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人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就决定了人类必须谨慎地考虑自身的行为可能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学习知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书面知识内化为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行动,通过对生活行为的检视来发现我们的行为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并加以改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内容的学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如何改善过往的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行为。
本节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本节的引入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之后进行。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火山爆发录象资料片(或类似题材),阅读课文提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了解演替的现象和概念,并由此引入课题。
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课文和相关图片,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本质的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种演替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同时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让学生加深理解。
组织学生就近实地考察“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或投影图片)。让学生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引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举例等方式提出相关资料、图片、现象,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和措施”部分的教学。可在课前组织几位学生上网调查、到图书馆查阅书刊汇集有关资料,课上介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这堂课中应尽量鼓励孩子思考与回答问题,分享彼此的信息。教法上主要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结合直观教学法和谈话法等进行。
三、教学反思 四、学习背景材料
五、教学辅助材料(PPT、多媒体课件)、相关网页材料等
1. ppt 2. 学习单:
板书设计: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二、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阳光、土壤、水分、有机质等 三、 群落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四、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发生在自然界中的群落演替通常需要巨大的历史时间跨度,因此这一内容很难动态地直观呈现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能认识到群落演替的过程,认识到人的行为正在不断地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呢?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提供较多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来使这些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内容变得更具象一些。
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教材上的介绍较详细,因此注重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初生演替的阶段、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本质的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种演替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对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群落演替的相关数据观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演替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通过对路边小草的变化的讨论来提高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通过国家推动退耕还林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人的行为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人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就决定了人类必须谨慎地考虑自身的行为可能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天津实验中学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较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学设计时将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安排为学生自学,并在学生自学前给予思考问题的指导以便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此外,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获得知识点的本身,而是同时应能应用所用的知识影响改变自身的行为,因此,设计时通过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这一环节的问题思考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
生物圈二号 说明现破坏后治理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人类很难复制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结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