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中国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之探析
——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为对象
摘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和城市两大部分,经过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在城镇建立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但目前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障发展过程的简单回顾,分析在现阶段为什么要建立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而对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更好的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有效结合,成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公平性 基本医疗保险
1、引言
医疗保险作为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于患病、受伤(非因工受伤)、年老等原因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检查和治疗时提供必要的费用及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随后在许多欧洲国家,如奥地利、挪威、英国、法国纷纷建立起这种保险制度。二战后,随着欧洲福利国家的建立,国民保健制度成为主流;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纷纷建立本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公费医疗两种形式。传统保险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职工医疗保险费用过度膨胀;覆盖面比较窄,社会化程度低,等等。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从1988年成立医疗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1994年更是对医疗制度改革的标志性的一年,改革有了原则和方案,全国选定了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作为试点,1997年推广到全国54个城市,到1998年《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成为正式建立该制度的标志。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历经了“两江式”、“海南式”、“三金式”和“深圳式”等模式,但这些模式都是仅用一种单项的医疗保险制度来代替50年代建立起来的公费医疗和
1
劳保医疗,虽有其合理性,却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因此,现阶段,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就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
2、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更加急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使得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例如,困难群体医疗保障和大病、慢性病患者医疗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针对新情况,我们正在初步建立起面向城乡各类社会人员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
第一,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整个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和基础。为了使有限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最大作用,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医药服务的支付范围,统筹基金设定了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
第二,补充医疗保险体系。它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医疗救助体系。医疗救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大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的救济和帮扶,维护社会公平。
也有学者将这种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细化为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困难企业的住院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
3、我国当前建立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根据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进行分配, 由此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使贫困者无力支付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卫生服务,有悖于公平原则的要求。在注重医疗保险运行效率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社会公平性,是保证
1医疗保障制度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以公平性原则作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我国现阶段强调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就更有其深刻的必要性。
1王鸿勇 邵明远 徐媛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5月
2
3(1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和各方面因素,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虽然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但是毕竟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差异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对整个国家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局部的改革方案。而且,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对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长远规划的前瞻性研究,导致医
1疗体系建设遭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因此,建立一个广覆盖、适应各类人群缴费水平和医疗需求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和谐共生和衔接互补,使医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人民的医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与保障水平的局限性
从覆盖范围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只覆盖了城镇职工,还有部分城镇人口未被覆盖,而未被覆盖人口中的一部分是属于应受社会保护人口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口,如鳏寡孤独、残疾人以及无业无收入人员等,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从保障水平来看,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职工实际医疗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对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还没有一种制度性的解决办法。基本医疗保险不但在用药、诊疗项目和医疗生活服务设置等方面规定了明确的支付项目和标准,而且制定了起付标准和“封顶线”。基本医疗保险对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主要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公平原则,而难以充分照顾不同人群对医疗消费需求的现实差别,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而且,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医疗消费水平的差异很大。由于基本医疗保险是“基本水平”起步,因此对于原来医疗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行业或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解决高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部分的医疗费用,以保证新旧制度的衔接和改革的平稳实施。
1郝佳 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保险 2007.5
3
3(3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与医疗服务供给的有限性
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难以承担大笔医疗费用。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八年来,全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 %,大大高于人均收人增长幅度,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不起病,看不起病,卫生部调查表明,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因住院而未住院。再加之,在稳定的时间内,医疗服务供给是有限的,且没有模仿性。费用的快速增长与供给有限性的双重压力不仅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而且也导致医院越来越多出现医疗欠费问题,影响医院的发展。
那么,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来保障人们生存这一基本权利是否可取呢,历史和现实均证明是不可取的。世界经验表明:由财政提供给国民或市民免费医疗服务的地区,如英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等,也是不胜负荷,国民或市民所享受的医疗服务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政府财政支出外,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筹集医疗保障资源呢,
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必须通过政府、企业甚至保险公司各种力量的介入,才能够缓解压力,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共同经验。
3(4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更多弱势群体的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这部分人群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而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人困境、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据调查统计,目前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约1.2亿人。他们属于城市中生活水平低、基本上无任何保障的人口;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残疾人员,是一个最典型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1
大量困难群众患病后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因就医看病而负债累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医疗救助,并且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张仲晨 抓紧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探索 2008年第1期
4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不尽快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可能产生许多社会后果,一方面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非城镇职工转移支付的问题更加突出,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4、完善我国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途径
如何应对极低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费用,使“小病扛、大病拖”现象在城市、小城镇不再发生呢,
我国要建立结构完备、功能合理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来讲,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医疗保险的运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都通过有关医疗保障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对政府、雇主、公民个人以及卫生机构等有关各方在各项医疗保障活动中的责、权、利进行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行政方式推动的,从短期来看可能是有效的和快捷的,但从长远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尽快提高医保运行的法制化水平。医疗保障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卫生费用的筹集、分配和利用进行明确规定,对保方、供方、需方及单位的责、权、利加以界定,使这一触及社会各方利益格局刚性部分的社会政策长
1期平稳运行有更高的制度保证。
其次,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满足高收人阶层日益增长的特殊医疗服务需求问题;二是如何满足低收人阶层日趋相对弱化的基本医疗需求问题;三是中间收人阶层因收人增长速度落后于医疗服务价格增长速度,而产生的医疗
2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如何解决问题。具体来说,现阶段为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我们重点要做的是:
第一,完善现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保覆盖率。对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动态界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工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患病与健康状况以及医疗消费水平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水平。对城镇困难企业职工、 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适当降低缴费门槛,采用缴小钱、保大病的住院医疗保险办法,先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大病、住院等医疗保障问题;对非公有
1王鸿勇 邵明远 徐媛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5月 2吴华章,亦淑英,李江等 城镇居民医疗保津体系研充[J ] 卫生经济研究,2002 ( 4 ) :3 9 —40
5
1制单位职工,政府可以通过工商、税收执法部门确保其基本医疗保障。
此外,还应搞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形式的衔接,使医疗保险体系成为一个结构完善、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有机整体。
第二,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和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不同,补充医疗保险则依据特殊需要设立,根据权益享受相应待遇、依法独立承办、自负经营风险,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险是更大范围满足不同人群医疗保险需求的重要途径。下面对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区医疗保险进行重点说明。
对于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一种介于基本医疗保险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保险。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者,既有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也有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如社保机构和工会组织等,各地、各单位经营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险条款差别很大。由于各类补充医疗保险经营基础不同,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当前针对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应尽快从政策和法律上将其性质、地位和监管规则加以确定。
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体现出在构建城镇多层医疗保障体系时,应按照完全平等和比例平等的原则对卫生服务分配过程进行干预。一方面,使不同人群均等化地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根据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分配基本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对卫生领域的非基本需要的满足,应根据经济支付能力实现按比例平等。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或社会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主
2体和基础,以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而构成其基本结构。加强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管理,应规范基金的设立、筹集、经办和运营,降低由于保险市场失灵而带来的运行和经营风险。
对于社区医疗保险,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大力倡导与推行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都属于健康保障的范畴,即保障范围不仅包括疾病治疗,还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护理等项目,而我国当前保障的范围主要还是与疾病治疗直接相关的项目。在实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今天,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与疾病的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的投入,将更多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的范围中,才能更全方位的完善我国医疗保
1胡亚娣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 浙江金融 2005.12 2王鸿勇 邵明远 徐媛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5月
6
1障体系的建设。
第三,建立由政府财政支持为主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越来越关注医疗救助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 四中、六中全会以及近几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户纳人救助范围”。
构建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最关键的是“资金来源”问题,如何使医疗救助资金实现长期化、规范化的运作,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承担必要的财政支出和组织管理责任,实际上也更好的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同时,要在医疗机构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有利于社会医疗救助事业发展的规定;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倡和动员社会力量给予支持,例如,通过慈善事业、
2义捐活动作为一种扶持社会贫困弱者的民间群众性互助活动。也应注意规范基金管理和发放办法。
我们也应看到现实运行中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卫生费用的增长以及医疗需求的多层次性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制度,其确立和有效运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动力基础,即必须得到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新制度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以防止调整力度过大形成对新制度的严重冲击。在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制度变革对相关利益结构的调整,既要保证其基本方向和目标,又要选择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具有现实基础的政策设计作为改
3革的初始方案,以后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逐步进行调整。
5、结语
总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相一致,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与改革,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但有利于全体居民的健康,也有利于社会
1郝佳 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保险 2007.5 2张仲晨 抓紧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探索 2008年第1期 3王鸿勇 邵明远 徐媛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5月
7
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政府强调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在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全社会的资源,使各个层次的医疗保险有稳定的资金供给,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医疗保障,从而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8
参考文献:
[1]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仇雨临 孙树菡 《医疗保险》[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 刘岚 《医疗保障制度模式与改革方向》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7年4月 [4] 乌日图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 [5] 王鸿勇 邵明远 徐媛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5月
[6] 廖海燕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难点问题透析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第3 期 第6卷
[7] 石祥 周绿林 国外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11月第11期 第26卷(总第297 期)
[8] 张仲晨 抓紧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探索 2008年第1期 [9] 郝佳 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保险 2007.5 [10]吴华章,亦淑英,李江等.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体系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2 ( 4 )
[11] 郝林岩,刘晓鸥 对我国城城乡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的思考[J] 中国卫生经济 2006,25(12)
[12] 彭静,曾庆华,张美琼 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研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2月第21卷第2期
[13] 张立今 论弱势群体及其权利维护向题[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2006(5)
[14] 胡亚娣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 浙江金融 2005.12
9
范文二:创建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创建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摘要:大量的贫困大学生之所以在生病时先想到寻求社会资助,是因为高校、社会均尚未形成完善的医疗和救助机制,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存在隐忧。而XX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这对于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医疗保障需求的特点及大学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创建;大学生医结疗保障
一、大学生医疗保幄障需求分析
大学生健康问奉题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互的群体,从生理上来讲他们厨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精力鲶旺盛,身体处于人的生命周板期中最好的状态。相对与其薜他人群,呼吸系统、消化系惭统、意外伤害是学生高发疾落病,而重大疾病、慢性疾病为发病率要低很多。但是随着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礁式等方面的改变也使得这一恣群体的健康问题有呈现出新攻的特点。
高等学校学生健劐康状况有待提高。1985笞-XX年二十年间学生的身蜉高、体重、胸围、力量等素次质有明显提高,但视力
下降威、肥胖率明显上升,而在1鸢995年后五年,学生的生卯理机能发育呈停滞态势,以珥致1995-XX年,无论踵城乡男女,反映学生机能状栀况的指标(肺活量、握力等朕),整体上没有出现增长,慎且运动素质指标也全面下降拣。
由于面临严酷的就业压龚力,很多学生一进大学校门 就给自己定下了详细的学习醉目标,例如英语四、六级还 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这样?他们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剜业,还另外给自己加上了额怏外的任务,各种奖学金的评虞定也是大学生活的最为重要骘、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伐负担,从而使学生长期处于撒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过桨大可对机体多系统产生不良务影响,如心理性消化不良、坼溃疡、紧张性头痛、失眠、暑心动过速等。这些因素可能炜导致大学生身体基本素质下枯降。
大学生自律性较差,馔很难做到有规律地安排自己故的饮食起居,同时对这一问量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无 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消邳化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的幔主要原因之一。为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会在考试前一檩两个星期进行突击,进行“瓿开夜车”的通宵复习,这一腰现象在高校中也已非常普遍戬。长期无规律的饮食起居,悲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 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镲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 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医 疗需要及支付能力分析
从黯上述大学生健康问题分析中哦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縻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于耧医疗服务的需要呈上涨的趋锓势,而医疗服务需要的主要ц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门粳诊医疗服务,当然住院医疗帔服务也在逐年上涨并且医疗黄费用价格很高。从全国整体克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的数龈量逐年增加,医疗服务价格缋偏高,这些都将导致大学生糊群体的医疗服务消费需要大轧幅度上升。
但是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所需忘的医疗费用如果没有完善的铣外在解决机制,就只能由家柑庭、亲友承担。对于大多数懒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伶所花费的成本相对于我国目跄前的人均收入已经是一个较园重的负担,再加上医疗费用廓上涨迅速,大部分大学生还皎是看不起病的,如果生病了幸往往是到药店购药或采取自恁我医疗。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杨对于医疗保障的支付能力非咀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ィ制了医疗消费的需要转化成戒医疗保险的需求。
因此, 设立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砣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需求问陴题的关键所在,下面分析一 下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医疗保鲐障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 生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榈
学校医疗费用超支,商业詈医疗保险作用有限
在上述?这种医疗保障模式下,学校 把国家拨付的公费医疗费用坤于普通的门、急诊,超支的锨现象仍很普遍。这主要是由巢于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上涨镯、医疗服务需求增加。
在褒这种情况下,商业医疗保险丑发挥了多大作用呢,目前,纲大学生系列保险含大学生平锲安保险、大学生住院医疗保褊险、大学生住院补贴保险、钝团体重大疾病保险等险种。叫但考虑到学生经济能力有限 ,保险公司设计相关保险产撂品时又要考虑到赢利性,所礻以保费较低,也就不可能有八太高额度的赔付。同时保障喊内容一般就是意外伤害、住聊院医疗费用等,除了规定哪酡些项目可以报销,保险公司,还限定了最高限额,一般最?高赔付6万元。对于门诊费偃用,一般不包括在保险责任瘾范围内,而对于重大疾病动缓辄花费几十万元,这点钱又浮根本不够。
社会捐助
在?沉重的医疗负担下,学生社瞒团组织大学生走上街头为重瘰病学生募捐已不是什么新鲜徽事。爱心与团结互助的精神僦固然可贵,但这种方式作为咣一种非正规制度,具有很大磺的不稳定性,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大学生享受的菥医疗服务满意度低
由于医灬疗经费的紧张,一些校医院拶的治疗水平自然无法提高。校学校为了节约医药费,学生患去校医院看病,一般只是开眸些常用性廉价药,较复杂的ほ病症可以转院,但要经校医钆院的同意。由于往往顾虑学陕校应支付的医疗费用,因而农会尽量少转院。因此,药品蠓质量较低、医疗服务质量不慷高、治愈率下降、转诊条件鞘严格等缺陷已成为校医院普琥遍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耽误 对病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卷疗,学生的生命安全得不到辔有效保障。
三、创建大学 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校、喾政府、保险机构等各方面要
共诸同做出努力,建立一个完备躬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让大鹌学生真正安心地在校学习,尊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将固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体系
XX年10月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岳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茕导意见,按照这一指导意见容,XX市的大学生已经被纳吏入当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历保险,XX市政府已经颁发踟了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XX年9月份已经启动了浣。通过这一制度,大学生了殴获得更加切实的医疗保障。料
首先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堂参保学生住院以及规定病种ァ门
诊费用根据其费用段,由涤医保基金中的个人账户支付汜64,-88,。之前若高巾校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学 校总是要通过组织募捐或向浦新闻媒体求助等方式对患病 学生进行帮助,实行了这样羰的措施之后,患病学生的医徙药费就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铷来源,对学生和学校而言,憷压力都将大大减轻。因此,髀学生入保之后,一旦发生重Е大疾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剧可以获得帮助。同时将大学庾生纳入医保体系,他们就业 以后能够自然过渡到城镇职 工医保体系中,还可以实现佬参保的规模效益和个人积累鼙。
但是目前的医疗保险待然遇仍处于低水平,这决定了 入保后的大学生看病就医仍隍有困难,所能得到的保障也啊将是有限的。门诊医疗费用逛并没有纳入可报销的范围, 而这部分医疗费用对大多数金学生来说是经常性的支出, 大学生医疗保险在这一方面π并没有发挥作用。另外,医 保基金将医疗药品分成了甲酬乙丙三类,而一些治疗重大宗疾病的特效药品通常则属于搪丙类药,需要自费。近年来将大学生患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剔逐年升高,对于这些自费药雁品还是要自掏腰包,加之现祥在药品价格虚高的情况,对芫患病学生而言仍然有巨大经崦济压力,有些学生会因此将圩在可报销的药品范围内选择尖用药,从而延误治疗或得不艺到有效的治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勉群体规模也将越来
也大,大 学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水平途较低,纳入医保基金统筹后 将使人均基金占有量减少。寇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臭加剧、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苣、社会上困难群体的存在等株问题已经给医保基金带来了 沉重的压力。这些都需要中耨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扶持美力度,不然这一体系将难以膳为继,这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从上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将大学盏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蝇系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钮障问题最切实有效的办法,专但是这一解决办法在当前的垦经济发展条件下有其局限性搔,还需要其他措施的有效补,充。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有抿效补充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汕处理疾病风险的一种方法,韧对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囡也是大有作为的。针对当前垃“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伙体系,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 助于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 品开发优势,开发出对大学疾生自负医疗费用部分的医疗 保险产品,特别是适合大学 生群体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佝,这将成为大学生的医疗保椿障的有效补充。由于是短期漂险种,保险公司承担的保险怪责任是有限的而且大学生患翻病率比普通人群低,该类产点品的价格可以比市场上类似襁产品价格低一些,这样可以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愿购买 ,而保险公司也可以以此为痘契机宣传自己的品牌,为获骂取大量优质的潜在客户
打下囚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期,需要学校、政府部门的积 极配合、引导,提供便利措 施。
大学生互助保险基金愤
互助保险也是分散疾病风?险的一种方式,更能体现团鄱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是弱势缳群体自愿集合起来抵御风险芰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为政烯府减轻财政负担。而这一方虐式在各大高校也具有很强的拂操作性。
按照统一规范管嬴理,参保自愿的原则,以学囗校为单位,学生自愿参与建ㄍ立起来的大病互助保险基金耆,主要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蕖不能解决的高额医疗费用和?经济贫困学生的医疗费用问 题。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倜资助、学校补贴、社会捐助桄、学生缴费。对于学生缴费典额度,应当按照本地的经济社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缴费金棉额,确定最低缴费标准,并盖根据在校大学生该年龄段人鄯群发病率和大病医疗费支出 水平,制定统一的待遇支出,水平,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Р稳健运行。
从运作管理上戥来看,学校可以依托校级医惮疗机构为参保学生建立个人 档案,这个档案中不仅包括锞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缴蝌费情况等个人信息,还包括蒽其健康信息,并定期进行体Л检,为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疃科学管理。而筹集到的互助酴保险基金可以是学校与社保脓部门合作共同管理,也可以涓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代管,拇主要负责基金的收支管理。臃当基金形
成一定规模后,还司可以进行保值增值。这样当暹学生重大疾病或经济困难时嗲,可以得到大学生互助保险脍基金的帮助,切实解决了他臁们看不起病的问题。
以上 三个部分应该说构成了大学皑生医疗保障的一个完整体系莫,它们分工明确,功能互补 ,能够为大学生这一弱势群鹊体提供完备的医疗保障。在埙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需挪要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出台苡相关的政策措施,学校方面鼗积极配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徽实处,各个保障层次之间界舨限清晰、互相配合,才能真匆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榷文献:
1、魏新民.大学讴生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分析[捅J].中国学校卫生,19 99(20).
2、王保镌真,张笑天.医疗保险原理 与方法[M].中国人民出驸版社,1996.
3、傅掏国祥,孙胜梅.浙江大学生滢医疗保障现状调查[J].穴浙江预防医学,XX(20 ).
4、袁玲,赵峻,张诔艳.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探轷讨[J].中国卫生资源,劬XX(9).
5、杜鹃.,发展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 三位一体化研究[J].中经华保险网,XX(3).
范文三:浅析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作者:王保真
卫生经济研究 2009年01期
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成员健康、保障劳动力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明确提出实现“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预示着我国的医保制度改革,已经从1994年的“两江”试点,至1998年的全面推开,再经由2000年的“三医联动”,发展到当前将实现三驾马车并驱(即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民医保”目标;其改革已经从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升为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已经从行政的单项推进,深入到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及相关领域(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卫生建筑、医德医风与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等)的新一轮改革。体现了政府举办让城乡所有公民都能参加的基本医保制度的信心和决心,意味着这一制度将覆盖到所有地方、所有人群,没有漏洞和缝隙。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和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很有必要对医保制度进行回顾总结,以促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一、医疗保障体系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支柱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一轮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及医药生产流通等相关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这一目标,2020年将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从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新一轮改革总体目标方案的解读,得知其方案好比“一个大厦,四梁八柱”。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座大厦,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以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大厦的四根大梁,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监管体制、信息系统、人才保障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法律制度等则是上述制度体系良性运转的八大柱石。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包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现全民医保属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是整个制度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厦的核心与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就像“三张网”,共同构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三大制度与补充医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已形成了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医疗福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互助医疗等。
(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经过14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社会统筹医疗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保制度,初步解决了职工与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职工医保的各项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人群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职工医保的人数为18020万人(其中职工13420万人、退休人员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8万人①。同时,实现了制度的平稳运行,基金收支总体平衡。2007年,全国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统筹基金收入1332亿元,个人账户收入882亿元;基金支出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统筹基金支出869亿元,个人账户支出683亿元①。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是我国医保体系的主体形式和基础。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使长期以来依靠“自费医疗”的2.4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获得了政府举办的医保制度安排。截至2007年底,国务院确定的88个试点城市全部按照要求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参保人数4291万人,181万参保居民开始享受医保待遇①。2008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15个省(自治区)的229个扩大试点的城市已确定,2008年6月底前启动实施。
3.其他特殊人群医疗保障制度。包括一些地区针对不同人群设立的保障制度,如灵活就业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医疗保险、离休人员医疗保障、高等院校教职工和大学生的公费医疗等。
(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辅助制度——企业、公务员、地方与商业补充医保
补充医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医保实践中主要建立的是狭义的补充医保,即企业、行业在职工基本医保之外,再筹集建立的医保计划。主要形式有:(1)按保险内容,分为住院、门诊、门诊特殊病种补充医保等;(2)按经营性质,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补充医保;(3)按承办机构,分为企业和单位自办、社会医保机构单独承办、社会医保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承办,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单独承办的补充医保;(4)按保险层次,分为企业补充医保、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医疗互助和商业医保等。
商业医疗保险是补充医保的重要形式,其险种有:普通、意外伤害、住院、手术及特种疾病保险等。它与社会医保虽有本质区别,但两者可并行不悖、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不能互相替代。随着我国基本医保进程的加快,商业医保的发展面临机遇,潜在市场也在急剧扩大。
(三)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是保障城乡居民生存权和健康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处于医疗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帮助救助对象摆脱贫困或者生活极度困难的重要手段,既属于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救助行为。
1.城市医疗救助。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解决“三无”人员、特殊救济对象、低保无业人员、农村灾民、重点优抚对象等弱势贫困群体的看病就医难题,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2%。另外,民政部发布的《民政事业统计季报(2007年4季度)》显示,2007年1-12月,城市医疗救助支出为12.5亿元。
2.农村医疗救助。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目前,医疗救助的主要任务是资助贫困农民在已开展新农合的试点地区参合。2007年,农村医疗救助人次达到607万人次,比2006年的343万人次增长了77%;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9.7亿元,比2006年的15亿元增长了98%;共资助2957.2万人参加新农合,比2006年的1479.9万人增长了99.8%。2007年城乡医疗救助共计支出36亿元。
(四)以新农合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处于自费医疗境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严重缺失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2年10月在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建立新农合制度的重大决策。从2003年开始,确定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一批304个试点县,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农民由此开始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
2007年,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51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6%,参合人数达7.3亿人;筹集新农合基金428.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14亿元,地方财政212亿元,农民个人缴费96亿元,其他社会筹资6.3亿元。全国人均筹资达到58.6元。2003-2007年,全国累计有9.2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591亿元。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以新农合为主体,呈现出多种医疗保险形式共存的新格局,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医疗、健康保险、单项的计划免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等。
由此可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是覆盖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制度,在制度层面可以说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而人群的全覆盖,还有待时日。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基本形成。
三、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客观性与特点
(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客观性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都呈现多层次,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层次性所决定的。多层次(或曰“多支柱”、“多维”)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方面源于医疗保障筹资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医疗保障现实需求。
从筹资来源与渠道看,有的依靠政府财政筹资;有的需要政府、企业和雇员共同筹资;有的根据个人意愿筹资;有的依赖社会成员的爱心捐赠与济贫救困等。多元化的筹资结构客观上要求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多形式,它较之单一的医疗福利项目或单一性医疗制度有明显优势。从医保的需求看,基本医保难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公民的不同医疗需求,在基本医保之外,还有部分特殊需求的市场份额应由其他形式的医保来填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沿海大中城市已接近中等发达水平,有的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还有些地区尚处于农业自然经济阶段。目前在我国不仅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加大,即使同一地区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其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大。从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看,绝大多数居民温饱已经解决并逐步富裕;部分居民达到小康水平;少数人群已经达到富裕或很富裕;但仍有极少数人群处于低收入、无收入或是贫困阶段。无论从国家财力还是从居民收入来看,目前还难以迅速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
为此,在建立医保体系的过程中,设计了多维的基本框架与多样化的保障模式,以适应各类人群多层次的需求。这一方面是总结传统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的教训(基本医保不能统包统揽,而要保障绝大多数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国家只能确定一个适宜保障水平的基本医保制度),分别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三大医保制度,这是医保体系的核心;另一方面是为了鼓励竞争,满足有不同支付能力的社会群体客观上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也需要鼓励发展补充、商业医保等多层次体系。这不仅是国外发展社会保险的成功经验和一贯做法,也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二)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与我国是一个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国家,目前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呈现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还是一个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由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以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并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与领域不断增大,并正在向完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国家。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及条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与制约着医保体系的进程与发展,也决定了我国医保体系的特点。
1.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决定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些经济指标已进入世界的前列,但由于底子薄、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依然较低。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0333亿元,到2005年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2010美元,2007年增至2200美元,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按这个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人均3000美元②。尽管如此,我国在世界的位置,也才由1999年前的低收入国家行列,刚刚跨入中下收入国家行列③。
再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名次虽然靠前,但按照美元计算的购买力平价,经济总量大约只占世界总量的10%左右。即使达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般大都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经济发展能顺利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所以,我国还需为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医保体系付出艰苦的努力。
另外,根据科学发展观关于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我国的社会发展、人文、资源与环境等指标,也还不尽如人意;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既是国际上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之间人均CDP的差距较大,且难以缩小,只能努力缓解差距扩大的强度。近年来,东、中、西部差距扩大的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各个省、自治区内部不同市、县之间的差距,以及人均GDP、物价水平的差异仍然比较大。在这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建立的医保体系,只能从解决最基本的做起,且保障水平也比较低,医保体系与各项制度的完善也才刚刚起步,还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情,逐步得到提高。
2.具有明显的福利性。基本医保体系中,除了以商业医保为主的附加保险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医保均属于医疗福利范畴。福利的本质是以政府作为最大的买主为前提的。国家不仅要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财政资金,而且还要对基本医保、公务员医疗补助、城镇居民医保以及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资金补贴或担保。
医疗保障的社会福利性,是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的核心支柱政策决定的。这就使它区别于其他的分配形式和保险形式。首先,它不同于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是社会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成员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需要;而医疗保障只能逐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其次,它也不同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以社会成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和标准分配医疗服务消费品;而医疗保障只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医疗为前提和标准分配基本医疗服务消费品。再次,它还不同于商业医保,社会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它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依据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强制实施的福利项目。
在多层次的医保体系中,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的经济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及新农合制度上。其中,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城市社区与农村卫生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资金来源,均由各级政府的财政直接拨付与补贴,是卫生福利性的明显体现;同时,政府对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参保也给予直接资金补贴;对城镇职工等三大医保制度的管理运行费用也予以补助,这也是福利性的具体体现。另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筹资或接受社会团体捐助,扩大政府履行责任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3.形式的多样性。(1)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本身就要求其形式多样化。(2)基本医保难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不同医疗需求,在基本医保之外,还有特殊或享受型的医疗需求,应由其他形式的医保来填补。(3)不仅医保体系中的每一项制度或项目不同,而且每一个制度在各地实施时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4)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客观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项目的医保体系。当前我国公民的就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动,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应改变按照正规就业单位设计的医保方案,从保障方式、待遇水平、管理方式及完善制度设计等方面,尽快适应各类人员灵活多样的医保需要,尤其是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需求。
4.家庭医疗保障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最原始的医疗保障方式,是家庭成员的法定责任和道德义务,是医疗风险分散、化解的基础,具有保障面广、形式多样、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等特点,是现代医保体系不容忽视的重要层次,即使我国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它的功能也不应削弱。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医疗保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公平性更要提升,管理更加人性化,城乡公民不仅要“获得”,还要“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对照这一目标要求,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太窄、受益程度较低、公平性也较差。其问题表现在:(1)虽有明确的覆盖全体公民的制度目标,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但缺乏实现目标的制度建设规划与方案;(2)现行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受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不同人群为覆盖对象,使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呈现“碎片式”与“打补丁”格局,造成参保对象在筹资标准、缴费与偿付比例以及享有的医保待遇等方面高低悬殊,缺乏公平机制;(3)各项制度受行政区划、财政补助、部门管理等限制,政策不一,制度之间缺乏相互衔接;(4)医保资金结余率较高,参保者受益程度较低;(5)医疗救助体系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救助率不高,救助比例和标准偏低;(6)三大医保制度的衔接整合与管理体制归属矛盾多,体制不顺,影响管理效率,不适应城乡一体化、人口流动性和全民医保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一个能够有效满足现实需要的社会医保体系,应具备:全覆盖、保基本、多补充、重救助、管理型、社会化、一体化等七项基本特征。
(一)全覆盖
不仅要实现制度的全覆盖,还要实现参保人群的全覆盖,以及参保机会的全覆盖。实践表明,仅仅覆盖部分人群难以改变我国医保筹资公平性在国际上的落后地位。要实现医保的公平性和“广覆盖”,首先,必须实现制度的非歧视性,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获得基本医保的同等权利。其次,在多层次制度安排上,设置综合(统账结合)医保、住院医保、合作医保等不同缴费标准、不同医保待遇的公共类险种,供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参保,所有险种应具有开放性,城乡居民均有权参保,没有人为设置的壁垒。再次,在险种与险种之间留有相互接口,以便参保人在个人身份、经济情况改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险种时可以转接或续接,不留后遗症与盲点。
(二)保基本
基本医保只是“保”,不是“包”,更不能包揽过多、超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不能一味强调“低水平”、使群众必需的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保基本”决定基金支付以住院和门诊高额医疗费用为主。“保基本”的“基本”即指科学确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诊疗项目、基本服务设施等三个目录,既要满足基本诊疗所必需,又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搞“贪大求洋”。“基本医疗”是参保人医疗服务需要与地方经济承受能力相权衡的产物,并非越低越好,也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越有效率越好。
(三)重救助
国际上有不实行社会医疗保险的国家,但没有不重视社会医疗救助的政府。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安排应优于、重于社会医保制度安排。医疗救助要以政府财政预算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家庭个人部分分担的形式筹集资金,帮助困难人群参加基本医保,以提高其救助的公平、效率、可及性与可持续性。救助城市“三无”人员参加综合医保,救助城市低保人员参加住院医保,救助农村“五保户”、低保人员参加新农合,并对必需的高额医疗费用予以再救助。
(四)多补充
根据现行基本医保对补充医保的定位,补充的重点应放在基本医保封顶线以上的费用、门诊高额医疗费用、目录外个人自付费用。基本医保内个人自付的部分费用,一般不宜再搞补充医保。如果基本医保中个人负担过重,也可用补充医保来减负,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度补充,甚至补充成无缝隙保险,以致冲击基本医保的个人分担机制。
(五)强管理
医保管理机构通过医疗费用付费模式,引导和激励供方主动改变医疗行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取得需、供、保三方共赢的结果。可采取三种类型:一是适用于大城市的集团管理型医疗,或者供参保者自主选择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分布合理、足够数量、功能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医疗集团;二是适用于中小城市,病人自由就医,指标管理型医疗;三是适用于农村乡镇、边远地区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分健全的社区管理型医疗。
(六)服务社会化
重视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设社区服务平台,将管理与服务向老百姓身边延伸,以方便群众,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同时,还应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共济能力。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的统筹地区最底层大都在县(区)级,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区)级统筹地区,抵抗基金运行风险的能力极其微弱。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8.0级汶川地震,反映出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的突出问题。由于地震发生在工作时段,在全部伤亡总人数中,职工伤亡人数较多,工亡、工伤及遗属待遇总支出是一笔巨额费用。由于很多地区工伤、医疗等保险还是县(区)级统筹,面对如此重大灾难,有限的基金结余根本无力承担出险损失。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国家承担了紧急救治与救助的费用,但转入常规治疗后,医疗保险就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此,随着人口在城乡和地区间的转移,必须加快提高统筹层次的步伐,可按照县(区)—市(地)—省(自治区)级逐步提高,以利于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利于医保资金统一调度,利于区域内居民的负担公平。统筹层次提高后需建立地区间基金平衡调节机制,以化解地区间因人口转移带来的基金结构性失衡。
(七)体制一体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快速变化,参保人员经常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中发生身份转换,但当前三项医保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接续与必要的统筹,当参保人员身份发生变化时,医保待遇难以衔接与持续。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但医保关系跨地区转移与接续困难重重,成为制约人才流动的瓶颈之一。另外,异地养老人员逐步增多,但异地就医管理限于体制和机制障碍难以取得突破。三项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员之间,迫切需要整合和衔接。为了降低经办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城乡所有基本医疗保险也应一体化管理。
医保制度管理体制一体化不是简单的部门机构的归并与调整,而是涉及基本医保、补充医保、医疗救助、医疗服务体系复杂关系的调整,是涉及利益机制的协调。倘若仅仅单纯调整现行各项制度,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各项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对制度体系框架、基金筹集、参保者待遇、基金运行规则、医保信息管理平台构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等在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制定有利于全民利益的一体化管理配套政策,促使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和相关制度的整合。
从管理体制上看,不论是采取体制内的“一手托两家”、“管办分离”的医保管理体制(如新农合),还是体制外的“第三方付费”的管理体制,哪种体制更有利于保障参保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供方“诱导需求、过度服务”的费用不合理增长,尚待理论实证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收稿日期:2008-08-27
注释:
①2007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http://www.cnss.cn/xwzx/ttxw/200806/t20080613-192294.html,2008-06-13.
②证券时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1364/6733166.html,2008-01-04.
③据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组标准,人均GDP在745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46~2975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976~9205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920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作者介绍:王保真,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范文四:试论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内容提要】现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单一性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疗保险改革的唯一出路,它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水平,符合医疗需求本身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充分体现社会
医疗保险的性质。同时,它是目前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原则的“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
相结合的基本医疗改革方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应当是以基本医疗保
险为基本保证、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为延伸,商业医疗保险、互助医疗基金、老人医疗专
项基金为补充的“五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险体系。【关键词】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单一性弊
端/多层次体系【正文】中图分类号:F84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448(2000)01-0050-04一现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一方面缺乏对医院和个人的有
效约束机制,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国家和企业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又没有覆盖到非
公有制单位的职工,使非公有制职工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满足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立的需要。这些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难以为继,到
了非改不可的程度。那么,到底用什么样的制度来替代50年代建立起来的单一的、高保障、
低覆盖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呢?是用另一项单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来代替,还是用
一个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来代替?很显然,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医疗
保险改革的唯一出路。首先,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满足城
镇职工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需求的保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
对医疗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不仅有治疗疾病的需要,而且有强身健体、购买各种保健营养药
品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来满足人们不同的医疗需要。如果企图由
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来满足包括保健在内的所有医疗需求,一方面过高的医疗费用政府和企业
无法承担,另一方面加大了医疗费用控制和管理的难度,更易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使
得有的人医疗消费满足过度,有些人的疾病又得不到治疗的现象更为突出。这不仅不能消除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弊端,反而使其“雪上加霜”,更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这与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是相背离的。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患病的概率
也各不一样,有些患大病、重病的人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有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如退休职工。如果强行用一种单一的保障水平低的制度来代替另一种保障程度高的制度,势
必会导致一些有客观需要的人群的医疗得不到保障,给医疗保险体制转换带来困难。老年人
由于身体不断衰老,抵抗力下降,除了生病的概率大之外,一旦得了病,病情多比较重,所
需的医疗费用也较高。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因疾病在医疗抢救无效的情况下辞世的。因此,老
年人身体状况,决定其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广泛和特殊。这些都要求我们应针对老年人口这
一特殊的医疗消费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多层次的适合他们特点的医疗保障措施。对于
现在的退休职工来说,还不仅仅如此,由于在传统医疗保险体制中,政府或企业把职工医疗
的费用都包下来了,因而,发给职工的工资中就不包括这部分资金,同时职工也没有为自己
将来看病积攒医疗费的意识。如今要在这种无积累、无准备的情况下过渡到新的医疗保险制
度,他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很难适应。因此必须根据各个群体的客观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医
疗保障制度,即用一个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代替单一的“全包型”的医疗保险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