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过河》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第三模块,教材创设了“学生过河”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体现了‘寻找疑问—发现疑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验证—汇报结果’这一教学流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 充分利用“过河”这个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从中发现数学疑问,再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孩子们通常会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着又小组合作交流,“能写成综合算式吗?”这时就有部分孩子出现这样的算式:29+25÷9,接着老师就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所在,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时候这样写出来就是不正确的,同时给孩子们介绍新的工具“小括号”,并让孩子知道:有小括号的时候,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个时候再让孩子们列算式,就会列出正确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运算的顺序了。接下来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们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疑和提出疑问后的思,同时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线,在各环节老师穿针引线(提醒为导疑—导思),关键处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3. 新课部分,在‘问题情境’的牵动下,当孩子们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后,又鼓励学生大胆的汇报自己的方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得以加强。在学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愿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与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养成。4.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及电子白板,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以及交互式等展现知识的过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本节课我运用到了电子白板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的节约了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不足之处:一、电子白板操作不熟练,一会能出来,一会出不来,耽误好多时间。二、学生对括号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如果这时候让学生讨论讨论,多交流交流,或许会好些。
范文二:二年级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让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带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贴五颗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记得有一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 、mi 、fa 、sol 、la 、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但是我发现他们在跟我做手势时,兴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音的高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说:”林老师,林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还有几个小朋友甚至离开座位来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于是,
我请了一个小朋友让他做”do、do 、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掌握的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小朋友同样为re 、mi 、fa 、sol 、la 、si 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孩子们编的动作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范文三:教学反思二年级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
《课标》中目标在问题解决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介于此我在学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将它体现在我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学这节课的前提复习中,出示了3道题。
1.二年级植树4棵,五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二年级的5倍。
(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算式的含义。)
2.小松鼠采了9个松果,大松鼠采的是小松鼠的3倍。
(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算式的含义。)
3.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一只大船坐几人?
(学生在图中找到相关条件,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三道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中要找到相关联的数学信息,从而分析问题,形成解决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方法。这个教学环节中出现了问题,由于课前对学生以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了解(不是本年级),出现了对所列算式的含义不明确,不能根据图意说出对应的数量关系。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老师的预设不足,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教学例2时,通过学生摆小棒,想让学生在动手摆小棒的过程中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倍”的含义。在摆飞机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是的几倍的问题转化成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本课中实现第一个转化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把直观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学生摆两架、三架、四架飞机,分别用了两个5根,就是10根??。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摆的几倍?学生直观看出摆两架飞机用了两个5根,用前面所学的“倍”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同学用的小棒是老师的两倍,也就是理解为10里面有2个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学生再摆3架飞机用多少根小棒(15根),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我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的几倍?),从而进一步理解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明确求15是5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解决。从摆到说,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此环节中,表现出得问题是,在这个环节中赋予的知识点过于集中,过高,出现了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理解知识不透彻的问题。
实现第二个“转化”是在例3,就是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说,突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数学术语的表述。在课件出示情景图时,学生根据图意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理解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也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35÷7=5)。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度关系,所以商5的后面不写倍字。
这节课也有做的不足之处的改进措施:
1、对学生的课前出现了对所列算式的含义不明确,不能根据图意说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可以配上两种数量的图,结合图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2、在教学例2时,可以只让学生加深理解“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可,在例3中去解决为什么用除法的原因。从而达到分散知识点的目的。
3、课前备课,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充分,教材研读的不透彻,今后要加强学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例4”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是在小学生学习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师傅烤面包的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了解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好计算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同时,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 重视情境的引入。
本节课在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师傅烤面包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 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 (90-36)÷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感到处理的有点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达标测评中,我设计了3道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接促能力,选出典型练习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 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 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
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 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中间应该参加一些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的活动,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是不是题目过于难呢?听课老师提议到:要充分利用和读懂教材的设计,把书本上的题目讲透彻才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 ,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除法竖式的计算
除法竖式的计算”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及
课后的反思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观察中探索,感受教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去经历。例如“教材上主题图的教学”。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把主题图里的所有内容、信息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去体验图中的每一种情境,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如何用除法竖式计算15除以5”时,要培养学生师生一起合作得出先写除号,除号里面写被除数,再把除数写在除号左边。15除以5的商是3。此时应该把3写在15的上面并与15的各位5对齐。然后用5乘3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表示原来15里分掉15,15-15=0。说明正好分完,这样就解释了0的含义。
3、在课堂练习中升华。本课堂后设计了一个“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去练习。把课本知识融入到一个更丰富的一个知识画面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教学工作中,我虽然做了许多的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与课后的反思,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置的课堂练习比较少,只限制在教材上的题,没有发展性的题。
2、对于商为什么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方的算理讲解不够透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范文四:二年级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 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 x这个节奏型,引导学生。
三、教具学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
1、教师多媒体出示几种图画背景,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2、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3、启发学生说出大海的景色?问:你现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4、问大海的模样是不是总是一样的?(学生:不是一样的,师:有那些不同的情景?)
5、教师多媒体出示不同情景的大海,有风平浪静的大海、涨潮退潮的大海、巨浪翻滚的大海、会舞蹈的大海。并欣赏各种大海的声音。(多媒体发出海浪的各种音响效果)
【寓教于乐】
1、欣赏歌曲《大海》(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做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教师一边弹琴一边范唱
4、欣赏视频歌曲《大海》,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5、出示歌谱,指出这首歌曲的难点--x. x这个节奏型,抽出来让学生掌握。教师弹琴教唱;熟唱后,启发学生有表情地唱《大海》这首歌(跟录音伴奏唱)让我们坐在船上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唱《大海》这首歌吧。
6、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海洋污染”的图片,请学生谈想法。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再请同学们看看多媒体出示“海洋污染”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
【完美结课】
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地球,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在困惑中逐渐有意识地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追寻“审美与情感共鸣”,让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分享,体验成功,共同提高。
第2课时
一、聆听《云》伴奏音乐
1、谜语:天上有个魔法师, 老爱喜欢做游戏; 变牛变马又变羊, 大家看得笑嘻嘻。
2、讨论:
(1)出示白云和乌云卡片。听音乐, 你觉得适合哪张图片? 为什么?(《海上风暴》片段)
(2)那你觉得“白云”的音乐应该是怎么样的?
(3)再听音乐, 你满意吗? 为什么?(歌曲伴奏)
3、随机反馈教学
(1)根据音乐想象情绪画旋律线
(2)自由探索听辨音乐节拍及感受节拍特点
(3)自由模拟“云飘”律动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师生互动创设音乐情境, 同时互动分析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为歌曲学习作好情感铺垫和知识铺垫。
二、寓教于乐
1、录音范唱教师范唱
2、看方格谱尝试按节奏念歌词
3、学唱歌词第一段,随机指导:
A 、一字多音及音准
B、高位置演唱及气息控制
4、自学歌词第二段:指导“点儿”儿化音的演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组尝试, 自学看谱用碰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7、自由组合表演: 分工情境表现:“白云”、“帆船”“雨点”。
8、组合表演:打击乐器、表演、演唱组合
挖掘教材资源, 引导学生运用方格谱进行歌词的尝试学习, 运用字母谱进行歌曲旋律的视唱练习, 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音乐课本的解读能力。随机指导解决演唱难点, 训练低年级学生初步的演唱技能。
9、谈话:“春雨落下来, 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 ”
10、自由组合创编填词练习。(小黑板出示)
11、按自由组合读拍填词。
12、配乐歌谣朗诵。(歌曲伴奏音乐)
13、尝试演唱填词的歌谣。
14、创编歌谣表演唱。挖掘教材内容, 学科综合进行音乐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开展填词、读拍、朗诵、演唱等系列尝试活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的歌曲演唱技能。
【拓展延伸】
1、讨论:“云变成雨, 那云是谁变的呢? ”
2、“超级变变变”:听组合音乐“水声〃云〃小雨沙沙”进行流水——云——雨的自由律动演唱。
3、听组合音乐律动出教室。通过游戏, 通过音乐进行有关学科知识渗透, 同时, 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课外音乐学习。
【教学反思】
《云》这首歌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抒情优美,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们真诚而美好的愿望,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
2、知识技能:(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过程方法:观看影像资料、聆听、讨论、画线条。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思路:
播放影像资料,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离学生较远的生活场景,便于后边的教学。欣赏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多次的聆听,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各有不同,所以采用画线条的方式跟方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磁带《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录音机、打击乐器、水彩笔或油画棒。
五、教学资料:
《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是农村青年,他爱幻想(换句难听话就是,他爱信口开河地撒谎),很穷。有一天,他在一个婚礼上,把新娘拐走了。但他并没有与那姑娘白头偕老,而是抛弃了她,开始满世界地流浪。他与山妖为伍,还与山妖的女儿有了私生子。他在老人院里为母亲送葬,然后闯荡天下,靠走私黑奴和珠宝成为富翁,又在一次沉船中失去了一切。他流落到阿拉伯,他被关进疯人院,最后,他踏上了回乡之旅,在家乡总结了一生的经验。
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导入】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像资料:(1)、风和日丽天气下的大海;(2)\出现风暴的大海
2、这两个资料片段表现了怎样的大海?
【聆听】
一、《大海摇篮》
1、完整播放音乐。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的心情怎样?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2、再听音乐,问:音乐的速度怎样?如果用更快或更慢的速度演唱,音乐的情绪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分别用两种速度演唱,唱后,请学生说说两种不同的感受。
4、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情绪。
5、播放录音,学生用彩笔再数P42上画符合音乐情绪的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理解。
6、展示几个学生画的线条,大家评一评,议一议。
【编创与活动】
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教师命题:早晨的大海
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
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二、聆听《海上风暴》
1、问:说说你知道的海上风暴是怎样的?
2、初听全曲。问:音乐表现的海上风暴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3、再听,问: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
4、请个别学生模仿其中的声音。
5、学生评议,
6、再听。学生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创编与活动】
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教师命题:海上风暴
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
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完美结课】
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周的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等等。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范文五:二年级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学反思
《杯子的设计》教学反思
《杯子的设计》是五年级的美术课,课前让学生搜集准备各种杯子,教师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本课教师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有杯子知识比一比、杯子设计想一想、杯子创作赛一赛、神奇之杯赏一赏四个闯关过程,学生对于闯关极感兴趣。教学中,先从欣赏观察多种杯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各种杯子,让学生对杯子有详细的了解。在学生充分了解杯子后,组织学生讨论杯子设计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杯子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功能性。学生设计的杯子多种多样,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本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还是感觉少了点,少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深深感到在美术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实践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40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推敲,把握住重难点,掌控好课堂节奏。
《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
《绘画中的节日》: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绘画表现方法。
《刷牙》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创设刷牙时的快乐情境,让学生体验了解刷牙时的有趣摸样,感悟刷牙情趣,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作品特色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发散想象,创造绘画作品。
开始我在课前做充分的环境布置,用有关刷牙的图片贴于教室周围或在桌上布置一些款式新颖、形象有趣的刷牙用具,这些环境的布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了完美的教育情境,渲染了教学气氛,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然后,以一首有趣儿歌导入,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及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接着请他们模仿表演自己或家人刷牙的动作,这种把表演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探究、发现、体会到了刷牙时的乐趣,而且得到了感知觉的体验和满足。创作过程中,《刷牙歌》的播放,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轻松、愉悦、平静,更给学生的创造思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为后面的创作积累了素材。学生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互相欣赏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结合自评、互评和我的总评,这样提高了他们的评价能力,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升华了兴趣,增长了自信。
《茂密的花》教学反思
《茂密的花》一课是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分析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花的造型特点,并能抓住不同的花的造型特点表现一幅茂密的百花园作品。结合这次综合组教研活动目标细化的研究方向,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在课前布置作业时,主要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的花的造型特征,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花,在授新课时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不同的花表现得更加茂密,并创作一幅完整的茂密的花图。
在这一课题的美术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美术技能的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他们天真烂漫,思想无拘无束,孩子会喜欢这样较之以前更为严谨的课吗?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在第一课时中,如何抓住特征来表现不同的花的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他们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观察,观察花的形状、花瓣的数量、花的颜色、花的整体造型等,了解了这些特征之后再来表现不同特征的花。但在表现这些花的时候,学生又出现了眼高手低、不太自信的现象。这跟孩子们以前在绘画课上的表现不太一样。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大树的故事》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树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导观察,欣赏与绘制大树的故事后。同学们有了对树的了解及大树所带来的好处、作用、美观与故事有了很好的认识。在正确认识到大树的主体结构与动物之间,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后,从思想上就开始对树的保护认识了。
在动手操作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上都有了很好的表现。在作品的故事展现上突出了树与人类、动物的和谐生活气氛,也充满了对故事的想象与制作。本课是一节集欣赏、绘画为一体的课程,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体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比较另人满意。作业展评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每位同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如:你真行!你们真棒!)等形式,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最后小结时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 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了。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抓住动物的形态特征,用粘、接技法进行创作。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内容,师生较配合,大部分学生都能捏出小动物,知道自己捏的小动物的形态,并可以用揉捏粘等技法完成作品,培养了热爱生活,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创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探究设计的不够,没有体现出来,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较欠缺,因此,至于课堂上孩子们学会捏小动物了,但大部分是学会老师示范的小动物,还有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没有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再开发思维方面有点局限性。还有在教学准备方面没有完全的达到效果,例如课题的字体偏小,偏花,会影响孩子辨别能力,过度语和应变能力比较欠缺。
《节日的装饰》教学反思
在教学《节日的装饰》这一课后,我根据同事的提点,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实践与思考的行动中,我有了新的领悟。
师傅提出的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应该是渗透美的感受的;应该是教师具有极大凝聚力的;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巧妙、精准;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提点等等。这让我在此后的教学中进行了诸多的关注。我能明显感受到课堂上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们的整体的进步,这让我非常惊喜。教师的每一点关注和用心,都会让每个孩子得到受益。那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过春节 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提问:①春节有关知识。②春节有关习俗。学生讨论二、讲授新课(一)提问: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我们身边的痕迹》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
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这节课利用生活中的肌理做效果,超越绘画的范围,达到新的视觉效果。
本课以新的艺术形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拓印的方法去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也许常常会被我们忽视的许多奇妙的痕迹,发现生活的美,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并思考这些奇妙的痕迹将来可以怎样巧妙的运用到我们美术创造中去。我们在对童年的记忆中,大概都会记得“拓硬币”的游戏,它令我们迷恋而神往。我们的孩子在扔下画笔轻松地在摩擦中获得艺术作品。这是一件奇妙无比、情趣盎然的事,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主动去发现艺术,创造美,加深对艺术领域的认识。
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落实教学。本课目的是能够发现、采集不同的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是拓印的技巧。学生们在课前应采集树叶,查阅资料,收集带有纹理的物品。以探究合作的形式学习本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导课环节我利用了学生喜欢而又有神秘感的魔术形式,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变完后,让一名同学去触摸,用感官体验告诉急不可待的学生们是一个有纹理的瓶盖,如
此简单明了地点明了课题“痕迹”。
课题的明确,加上教师引导性的语言“你们都见到过那些带有痕迹的物品”同学们的脑海中飞快地搜索这类信息,然后积极地宣布所知道的事物,如钥匙、钱币、鞋底等。这时再出示与其相对应的拓印,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有纹理的物品会变成一张画。有了这种新奇的兴趣,再去欣赏更美的艺术品,这时同学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此时告诉同学们它不是画的而是印的,然后让他们去动笔探究拓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拓印的结果学生间大不相同,这样同学们探索出了拓印的方法,也暴露了拓印的不正确方法,教师加以指点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最后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在教室寻找有痕迹的东西。既完善了课题,又布置了课堂作业。
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是那样的轻松,加上不用画的画,他们是那样的兴奋,最后让他们的作品组成一幅大画,落实了合作创造的精神。提升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在轻松愉悦兴奋的气氛中进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大增,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创新意识及审美情趣,为
《雄伟的塔》教学反思
《雄伟的塔》是二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由于学生平时观察少,再加上本地古塔并不多见。所以在讲解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认识塔,我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塔的图片先让同学们欣赏,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了解塔,认识塔的组成部分。塔有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这些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他们看到我展示的中外塔的图片大声欢呼,只是惊诧于塔与平时建筑的不同,以及那些古今中外的塔在周围环境衬托下的美丽。所以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的阅历直接的影响着教学,想让他们很好的去理解,只有开拓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学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很多人认为美术只是画画,但怎么画,画什么?却不理解,所以很多兴趣班培养出来的不是小画家,而是劣质的复印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很重要,塔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塔的作用,孩子们的视觉中只知道塔很高,却不知塔的用途。所以,一点点的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灌输一些古文化很重要。
这节课,是非常费劲的一节,除了展示各种塔,还要讲解中外塔的不同用途,慢慢的让学生体会塔的雄伟。从应县木塔到巴黎埃菲尔铁塔,我慢慢的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了中国古塔和外国塔的作用。并搜集了北海白塔以及仰光大金塔
等等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塔的外形,从而认识塔并不是一种造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尖尖顶和高耸如云,但不同点也有很多,譬如材质的不同,作用的不同,外观造型的不同。 欣赏完古今中外,世界各地不同造型的塔,我又让同学们欣赏了画家笔下的塔,从线条和疏密让他们看画家笔下塔的雄伟。又引申到我们家乡周围白马寺东的齐云塔和少林寺的塔林以及登封的嵩岳寺塔,让同学们课外进一步的去了解塔,认识塔,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设计心中的塔以及画出见到过的塔。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明确了生本教育对美术课堂的意义,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美术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美术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美术课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美术便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里美好东西。
但这节课也存在了一些不足, 课堂上过多的让同学们去认识塔,忽略了课题的理解。作业中构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够饱满,不够雄伟。在互相评价时,不能说出作业的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正。
《漂亮的小钟表》教学反思
《漂亮的小钟表》我一共制作了三个范作:白色纸盒盖上用绘画法制作的伽菲猫钟表、废旧光盘上 粘贴的小熊钟表、将旧纸杯剪切改造的小兔子钟表,三个范作材料和制作
方法不 同,表针的固定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用铅丝固定,有的用图钉穿过,背后用橡皮泥堵住。通过对三种范作的分析,学生在自行制作时也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制 作的小闹钟也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说十分精美。
《下雨了》教学反思
《下雨了》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情趣的课,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课标中谈到:“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在本课中,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讨论生活中下雨的情景,利用不同疏密的点、线、和生动的人物动态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美景与真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的能力。记得一位美术教育专家曾经指出:“(美术的)好课有两种:一种是创意上的好课,一种是技能上的好课。”这两种好课,都是能够使学生受益非浅的。本课在培养学生表现人物动态、组织画面关系的基础上,力争以独特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美、自然美。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美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本阶段学生要求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孩子们天性爱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闹,这何尝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呢?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美术课堂的意义早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这么一个方寸大小的空间,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这是以往的教学思想所缺乏的。丰富的、综合性的课堂内容安排,使学生在课堂里通过听、看、闻、触、画、说、唱、玩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多角度、多侧面的体验了下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涨。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画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表现雨中的情景、人物的动态这一环节中,体现 “轻松愉快,活泼民主的美术新课堂教育理念”。
《百变团花》教学反思
《百变团花》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制作简便和便于学生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折纸和剪纸的技能。教学中采用小组内的探究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该课设计符合美术新课标,较好地体现了
《摆花样》教学反思
在教学此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开阔思路和有更好的创意,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利用容易找的的东西(如:学具盒里的东西、彩笔等),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随意去拼摆一些东西(有具体形象的动物、植物、静物等)。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这样摆的好处是什么等等?紧接着让学生出座位,相互走动轮流看看每个人的作品,并评论交流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这样呢,既可以让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经验,开拓创作思路,又可
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其兴趣同时也被大大提高。
其次,让学生在命题创作的环境下,完成练习。通过加以命题,让学生明白要想把事物拼摆象了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去拼摆。为了解决这一枯燥而又不宜掌握的难点,我采用先猜谜在拼摆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我描述一种动物(提示),请同学们猜想老师描述的是什么?1、它是在陆地上生活的;2、它身体很小;3、他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说到这里时,学生的思路和学习积极性已经相当活跃了,想象力被充分调动)4、它身体细长而且腿特别的多;5、鸡特别喜欢吃它。最后学生一下子说出是:蜈蚣。紧接着说:对了,我描述的就是蜈蚣,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以及自己的知道的蜈蚣的特征将它拼摆出来。这样呢,通过描述外貌特征,潜意识里刺激了学生要想把事物拼摆象了必须抓住其外貌特征,还有就是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好奇,自然而然就能创作出更多的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相长,兴趣倍增。学生在良好的、积极的、快乐的、渴望的环境下学习新知。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此教学方法适合本年龄段学生学习。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痕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
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油画棒等工具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教材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我在教学过程通过欣赏教材提供给学生的一些实物拓印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这些作品是画出来的吗?作品中这些奇特的肌理效果真有意思他们是借助什么帮助作出来的?并根据之际的判断试一试,互相交流一下经验。结合教材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情,用拓印的方法去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也许常常会被我们忽视的许多奇妙的痕迹,发现生活的美,并且想一想这些奇妙的痕迹将来可以怎样可以巧妙运用到我们美术创作中去。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教材中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以拓出美丽痕迹的东西,然后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寻找可以拓出美丽痕迹的东西,并将它的痕迹拓印下来。学生回到教室,展示自己拓印的作品并欣赏用拓品与绘画相结合所创作的作品。最后通过欣赏,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和所带工具。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可以进行拓印的事物时,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不清楚到底怎样的事物可以进行拓印;
2、学生在拓印时手忙脚乱,不能清楚地拓出痕迹;
3、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我发现大家千篇一律,几乎全是在拓印操场上方砖的花纹,毫无新意可言。
面对这几个未能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我自问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轻松地解决这几个问题。经过回忆思考,找到了几个突破口:
1、课题揭示过晚,在总结出什么是拓印活动后,即可揭示课题;
2、在室外实践活动前,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准备性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拓印活动时具有目的性和准确性;
3、分清主次,重点突出,课堂教学中的一般问题点到即可。
调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后,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在课题揭示后,我加入了两个新的探索活动环节: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桌子上的每样东西,给手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用不同的笔试着去拓一拓。这样,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与老师的引导,学生就明白了怎样的事物可以进行拓印,并对如何拓印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同时,在欣赏可以拓出痕迹的事物时,教师加入语言提示,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放矢,清楚哪里能找到可拓出痕迹的事物。在学生室外活动前,明确指出划分几个地点去寻找——花坛、操场、教室内、车棚里。这样,学生寻找的目的性强,没有再出现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二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