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等水准测量
(备注:都是小于等于,单位为mm)
顺序: “后前前后 (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子交替使用。(备注:后指黑 前指黑 前指红 后指红)
读数: 黑面读“三丝”(上、中、下三丝) 红后面仅读中丝。
视距=100×|上丝-下丝|
前后视距离差=后视差-前视差
视距差累计值=前站的视距差累计值+后站的视距差累计值 红面高差=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后视距离 【9】=(【1】-[2])×100 前视距离 【10】=(【4】-【5】)×100
累计差 【12】=上一站【12】+本站【11】 视距差 【11】=【9】-【10】小于等于5M
前尺 【13】=【6】+K-【7】 (备注:K为4.687 或4.787) 后尺 【14】=【3】+K-【8】 高前 【15】=【3】-【6】 【16】=【8】-【7】 高差之差 【17】=【15】-【16】±0.1 =【14】-【13】
【18】=(【15】+【16】±0.1)÷2
后视为4.787时减0.1 后视为4.687时加0.1
范文二:三等水准测量
水准观测手簿
测自 至 年 月 日 时间 始 时 分 。 末 时 分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测 站 编 后尺
下丝 上丝 后距 前尺
下丝 上丝 前距 基本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基+k减辅
备注
辅助(一号 视距差d
1
2 9 11 1
2
3
4
5
6
7
8
d 5 后 6 前 10 后-前 12
分化
分划 3 8 4 7 15 16
减二) 14 13
17
18
9
10
11
12
13
14
15
测站技术要求
(1)视线长度(9)、(10)≤l00m。 (2)前后视距差(11)≤2.0 m。
(3)前后视距累积差(12)≤5.0 m。
(4)基辅分划读数之差(13)、(14)≤1 mm。 (5)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17)≤1.5 mm。 2.路线技术要求
高差容许闭合差f h 容 = ±12 mm,L 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范文三:三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 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 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4)、(5)、(6); (3) 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 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三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其优点是可消除或减弱仪器和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100 前视距离:(10)=[(4)—(5)]×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累积差:本站(12)=本站(11)+上站(12) 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 前尺:(13)=(6)+K1—(7) 后尺:(14)=(3)+K2—(8) 高差计算及校核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校核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 高差中数:(18)=[(15)+(16) ±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 ,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 时,取+0.100;反之,取-0.100。
范文四:三等水准测量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离前、后视距离累红、黑面读书红、黑面高差
差 计差 差 之差 三等 65 3 6 2 3 四等 80 5 10 3 5
(备注:都是小于等于,单位为mm)
等级 每公里高差符合路线长水准仪级别 往返测高差符合路线或
中误差mm 度 km 不符值mm 环线合差mm 三等 ?6 45 S1 S3 ?12倍根号?12倍根号
R L 4倍根号
N 四等 ?10 15 S1 S3 ?20倍根号?20倍根号
R L 6倍根号
N
顺序: “后前前后 (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子交替使用。(备注:后指黑 前指黑 前
后指红) 指红
读数: 黑面读“三丝”(上、中、下三丝) 红后面仅读中丝。
上、下为视距丝,测水平距离。
后 (黑) 上丝 下丝 中丝 前 (黑) 上丝 下丝 中丝 前 (红) 中丝 后 (红) 中丝
视距=100×|上丝,下丝|
前后视距离差=后视差,前视差
视距差累计值=前站的视距差累计值,后站的视距差累计值
红面高差=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后视距离 【9】=(【1】-[2])×100
前视距离 【10】=(【4】-【5】)×100
累计差 【12】=上一站【12】+本站【11】
视距差 【11】=【9】-【10】小于等于5M
前尺 【13】=【6】+K-【7】 (备注:K为4.687 或4.787) 后尺 【14】=【3】+K-【8】
高前 【15】=【3】-【6】
【16】=【8】-【7】
高差之差 【17】=【15】-【16】?0.1
=【14】-【13】
【18】=(【15】+【16】?0.1)?2
后视为4.787时减0.1
后视为4.687时加0.1
范文五:三等水准测量试题
姓名 单位编号 月 日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届工程测量青年技能大赛
三等水准测量试卷
已知水准点A、D,检测点B和待定点C, (i=1,2,3,4,5,6)。示意图iiii
如下:
A B C D iiii
要求:
1(比赛时间:60分钟内完成外业测量及内业计算,不得延时,在规定时间内将测量仪器整齐摆放至规定地点并将计算成果交给监考人员。
2.精度不低于DSZ3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或精度不低于DS3气泡式水准仪1台;配套工具:脚架1个、红黑双面水准板尺(木质)1副,100米皮尺(或钢卷尺)1把,不小于1kg尺垫2个。
3(三等水准测量前必须进行i角检校。
4(检测Bi点的高程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计算出Ci点的高程。
5(按规范规定的三等水准测量各项外业指标要求,进行测量内业计算。距离取位:1米,其它取位按规范要求。选手按大赛规定的水准线路采用中丝读数法往返观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评定各项限差和精度,采用手工记录,简易平差(按要求填写完整的表格)。
6(皮尺(或钢卷尺)量距作为选择置境点的依据。
7(辅助测量人员由选手所在组的其他选手担任,辅助人员不得超过3人(立尺2人,协助拉尺1人);辅助人员只协助外业数据采集,外业完成后不得在选手计算区域内;本单位的其余参赛人员不准留在比赛区域。
1
姓名 单位编号 月 日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已知数据详见下表
点 名 高程值(m) 点 名 高程值(m) 点 名 高程值(m)
10.000 11.836 8.690 A1 B1 D1
10.015 11.861 8.714 A2 B2 D2
10.030 11.887 8.735 A3 B3 D3
10.037 11.912 8.760 A4 B4 D4
10.032 11.910 8.756 A5 B5 D5
10.019 11.883 8.723 A6 B6 D6
i角的检校
仪器: 方法: 观测者:
日期: 时间: 呈像: 记录者:
仪器距近标尺距离D1= m,仪器距远标尺距离D2= m。
仪器站 I1 I2
观测次序 A尺读数a1 B尺读数b1 A尺读数a2 B尺读数b2
1
2
3
4
中数
高差 (a-b)/mm
计算i角: 点位示意图:
2
姓名 单位编号 月 日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自,,至,, ,,,年,,月,,日 时刻 始:,,时,,分 终:,,时,,分
仪器,,,, 成像,,,,, 扶尺,,,,,,,,,,,,
下丝 下丝 后 前 测标尺读数 方向 尺 尺 上丝 上丝 站K+黑 高差 备 及 编,红 中数 注 后视 前视 尺号 黑面 红面 号 视距差d ?d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司镜:,,,, 记录:,,,, 计算:,,,, 复核:,,,,
3
单位编号姓名 月 日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高程控制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点 名 已知点高程(m) 高 差(m) 距离(km) 改正值(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水准路线
布设图
? ? ?
辅
助
计
算
计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