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现代交际礼仪的原则
现代交际礼仪的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惯例
俗话说:“礼轻情义重”。在必要时候送一些礼物给对方,是公关活动的一项内容。
馈赠要注意时间,要把握好时间和机会,最好能在传统的馈赠时间。传统的馈赠时间有以下几个:
第一,传统的节日或重大纪念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元旦等。重大的纪念日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
第二,厂庆、校庆等。在这样的日子馈赠礼物给对方,能表达自己的一份祝福。
第三,老人的诞辰或孩子的生日。
第四,一些富有意义的活动。如:职工大会、联欢会、表彰会等。
馈赠要注意礼物的选择。选择礼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场合。如给孩子可送些糖果或玩具等,给老人可送些寿糕或保健用品等;给病人可以送些食品、花束等;厂庆、酒会、招待会可送些花篮、花束等;逢新年、圣诞节,可送年历、烟、酒、糖、茶等;而到外地出差或从外地归来,则可适时地送些当地的土特产,如北京的果脯、新疆的葡萄干、沿海的海产品等。
馈赠时要注意方式,馈赠的礼品要用礼品纸包装。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像祝贺节日、赠送年礼等,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
当代流行的花语。送花已渐渐地成为一种时尚,与此相联系,在国际上也形成了公认的花语,即各种花所代表的含义。如: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表示诚实、朴素,白菊代表真实,白桑表示智慧,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橄榄表示和平,百合花表示高洁,康乃馨象征母亲,牡丹花象征富贵,菟丝花表示战胜困难,万年青表示友情长存等等。所以,送花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送不同的花束。如探望病人时,多用红罂粟和野百合花组成花束,表示祝他早日康复;勉励别人时,常用鸟不宿、红丁香、菟丝子组成花束,表示愿君成功;送别亲友时,常用松枝、胭脂花组成花束,表示友情长存。
商务往来中的交际礼仪
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商务往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
该了解和学习一些商务往来中的礼仪知识。但是,商务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是非常多的,并且各个国家也还有各自的特殊礼仪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一讲到,这里只就一般性的、最常用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礼仪知识做些简要的介绍。
第一,在初次商务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这里所说的商务往来,不是指一般的商业零售活动,而是指商务活动中的批发商与销售商、商场、商店和商业公司与生产企业或公司间的买卖活动。了解对方的方式很多,如交谈、询问、调查、查找有关资料、实地考察、通过有关部门查询等。通过这些方式,掌握对方目前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发展潜力、发展规则等。对商家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厂家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成本情况以及数量等。有人认为,商务活动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什么礼仪可讲。这种认识是浮浅的,是因为对礼仪缺乏认识。事实上,大宗的商务活动,钱与货的易位不是同时进行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即使是钱与货的易位同时进行,商品买卖实质上是人们行为的交换,是当事人的行为交换,是劳动的交换,所以必须体现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来,这样就必须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这本质上就是礼仪的要求。
第二,商务洽谈中,必须按章办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有些人认为是认识的人、了解的人、或是老同事、老部下、老上级、老朋友、老相识,邻居、乡亲或者是经过熟悉人介绍、引荐来的,就有求必应,满口承诺,不好意思拒绝,也不好意思提出一些条件,更不好意思提出签订合约之类的事情。这些都是感情用事的表现。商务洽谈中所涉及到的一切实质内容,必须从商业活动的实际出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迁就,不能简单从事,更不能图省事而简化手续。洽谈之前要做好准备,有关的资料要预备齐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反复思考成熟,细节问题也不能忽略。在商务活动中,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能轻信漂亮的言词,一切以事实为根据按规律进行。
第三,商务进行过程中,必须按约办事,信守承诺。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必须更改合约时,要事前与对方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最好要有书面材料或文字为据。信誉是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商务往来中礼仪修养的关键点。无信誉的商务活动只能是一槌子买卖,而且仅这一槌子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失败。要树立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宁可赔本,也要坚守信誉,只要信誉在,这次亏了本,下次就有可能赚回来,或许还会赚得更多。如果失去了信誉,在短时间里是无法再重新树立起来的。所以,商务活动中的信誉比赚钱更重要。
第四,商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进行商务谈判时,按照事前约定的时间,必须准时到达洽谈地点。这可是分秒必争的事,千万不能马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就是由于耽误了几分钟时间,一大笔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在商务进行过程中,时间观念必须恪守不移,什么时间发货,什么时间付款,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万一出现特殊情况,货或款要拖延几天,就要主动要求按照合同规定接受罚款处理或赔偿。
第五,文明经商是商务活动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文明经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的内容很宽,这里主要指狭义而言,即举止文雅,行为文明,语言得体。前几年报端曾经披露过这样一条消息,说某一家乡镇企业的厂长与外商洽谈一笔生意,本来生意已经基本上谈妥了,但是,由于这位厂长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当着外商的面随便吐了一口痰,外商立即要求终止谈判,好端端的一笔生意最终因为一口痰而告吹。我们中国人的随地吐痰,随地丢弃废物的习惯很不好,有损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应该在商务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克服和改正。
电话中的现代交际礼仪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信息量猛增,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充分利用这个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对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应该人人学会熟练地使用电话,有礼貌地、文明地通过电话与各方面的人士取得联系,这就需要了解一般性打电话的礼仪知识和规矩。
第一,给某人打电话时,要事前做好准备,想好要说的事情。比如要谈一笔生意,从何处说起,用什么方式交谈,说到什么程度,还要估计对方的情况,考虑好应变的方法等,这样才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目的,而不浪费对方的时间。
第二,在电话里说话和平时说话没有什么不同,就一般的电话设施来说,虽然打电话双方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见形象,但是双方都能感觉得到,所以,打电话时,也要面带笑容,语气要温和、缓慢,口齿要清楚,语言要简洁,第一句话要说“您好”,紧接着进入正题。如果是代表单位或公司打电话,就要说明白领导的意图和目的,或者厂长、经理、主任、书记有什么具体要求、希望。最后要把重要内容确认一下,或者必要时录下音来,然后再结束通话。
第三,持电话时要轻,一般情况下要等对方先放下电话机后,你再轻轻挂断电话。特别是与长辈、领导、女士通话后,一定要等他们挂断电话后,你再轻轻放下话筒。
第四,接电话时,要用温柔的语调先说“您好”,再问是哪位,找谁,或某单位,如果被找的人正巧不在,就说明情况,问一下有什么重要事情,要不要传达或留一字条等。
第五,一般情况下,电话铃响三遍后立即接通,且在铃响的间隙拿起话筒。如果电话铃响了好几遍之后接通时,就要先说“久等了”、“对不起”之类的抱歉话。如果在接电话的过程中,有紧急事情插入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稍等”,然后可以用手按住话筒,以免传到对方。电话不清楚时,不要大声吼叫,要把说话的速度放慢,口齿再清晰些。有些人打电话时,出现听不清楚或者有杂音时,就用手使劲拍打电话机,这个做法和习惯不好,如果电话机有毛病时,可以立即修理,等故障排除以后再打。通话结束时都要说“再见”、“谢谢”之类的礼貌语。
餐桌上的交际礼仪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时喜欢用劲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人喝汤时,也用嘴使劲吹,弄出嗦喽嗦喽的声音来,这也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现在商海如潮涌,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所以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总之,和客人、长辈等众人一起进餐时,要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气氛和谐。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这里说的进餐礼仪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约会中的交际礼仪
第一,不论是什么性质的约会都要事先商定好,把约会的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最后在约会前夕再互通电话确认一下时间和地点,并且问明白行走路线。
第二,如果是对方提出的约会要求,目的和内容不清楚时,就要问一下有什么事,要不要事先准备些什么东西。如果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约会要求,就要向对方说明白约会的用意,请对方事先做些什么准备,带些什么东西,使约会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其效果必然是较好的。如果对方有拒绝之意,就不要勉强,为难对方,可以有礼貌地问问以后什么时候方便再进行约会,并表示歉意。
第三,赴约时,必须准时到达约会地点,最好能提前几分钟,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迟到了,就要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请对方谅解。
第四,赴约时,必须服饰整洁合体,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如季节、早晚、约会场所、约会对象等进行简单的化妆和修饰,如果是男士,就需要刮胡子,理理发,剪剪指甲,擦擦皮鞋之类;如果是女性的话,除了把头发理好之外,还需要适当抹些口红、擦些粉之类。
总之,依据约会的具体情况,事先做好准备,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约会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不仅使约会双方都能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而且使约会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邻里相处和往来的礼仪
第一,从思想上要重视与邻里和睦相处与友好往来。不论生活在哪里,总是离不开邻里
相处,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相处一般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做到和睦共处。由于邻里靠近,免不了你来他往,这就需要以礼相待,以礼相交,相互关照,相互谦让,和善相处。
第二,邻里之间每次相遇都要亲切地打招呼,相互尊重生活习惯,防止互相干扰。特别是有上夜班的人,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时,就需要保持安静、相互照应。邻居家的一草一木、小动物、小孩子等都要如同自己家的一样爱护。离家外出时要招呼一声,请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家庭,回来时可以买点纪念品作为礼物送上。
第三,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有损坏要说明情况,最好不借贵重的东西。邻里有事要相互帮忙,如送病人去医院,搬运较重的东西,农村里的盖新房、婚丧嫁娶等,都要相互帮助,应酬、祝贺,多说些祝福和安慰的话。经常帮助邻居干些琐碎的杂活,像帮邻居把牲口赶到泉上去饮水等。
男女交往的礼仪和艺术
男女异性间的交往,首要问题是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和比自己年纪大些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师长、兄长、大姐;同自己年纪相当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同学、同事、战友、兄弟、姊妹;和比自己年纪小些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论是与什么样的异性交往都要大方、自然、有礼貌和有分寸的热情。有些人与异性交往就表现出拘谨的样子,有些人与异性交往则表现出冷淡的样子,有些人与异性交往表现得过于热情,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既不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也不符合现代国际间通行的礼仪要求。应该怎么做,下面分两个方面简单加以叙述。
女士的礼仪修养
第一,女士要庄重、沉稳,切不可轻浮、随便。这是有教养、有知识的女性共有的特点,也是礼仪修养的要求。不管与什么样的男士交往,这一点是绝对需要的。有些女性见到男士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样子,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女士与男士交往分寸感要强。这里所说的分寸感就是指要掌握一定的度,以合适为好,不要太热情,也不要太冷淡。即使是熟悉的人,或者关系亲密的人,但在公共场合交往时,也不要表现出亲密无间的样子,更不要给别人以亲昵的感觉,以免给别人造成错觉,留下难以挽回的不良印象。
第三,女士得到男士的照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明察秋毫,弄明白男士是出于礼仪还是有其他什么用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处理。
第四,女士要自尊自爱,要光明正大,自强不息,工作中不要挑肥拣瘦,拈轻怕重,随便把重活推给男士,使男士产生反感。女士也不要轻易给男士增添麻烦或造成额外的负担,也不要随便接受男士的邀请或约会,一般不要随便与男士一起进餐,更不要让男士掏钱请客,俗话说,好吃难消化,谨防出现不良后果。
第五,要公私分明,在办公室里,在工作时间就专心致志地办理公务,私人的事不要在工作时处理,特别是与男士有私事商量不要在公众面前进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与可信赖的男士多交往,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六,青年女性,或大中专女学生与异性交往要保持自己的年龄特征,即纯朴、自然、大方、活泼的本性,切忌弄虚作假和装腔作势。有些女青年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艳丽出众,与异性交往就表现出矫揉造作,卖弄风情的样子,正直的男性是很讨厌这种做法的。有的女学生把自己打扮成贵妇人的样子,与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称,给人以老练油滑的感觉,是不可取的。
男士的礼仪修养
第一,男性一定要正直、正派,使人感到你是一位一身充满正气的人,这样就会自然、大方地和女士交往,如果是照顾女士就必须从礼仪出发。当然具体做法还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恰当处理,我国与外国不同,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也很不一样。就国内来说,大城市
与小城市不同,城市与农村就更不相同了。因此,在原则上,要把国际通行的礼仪要求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上要区别对待,例如进出门,要把女士让在前面,上下车为女士打开车门,在使用体力的情况下把轻活让给女士等,都要根据当时的环境而恰当处理。
第二,男士要把信誉放在第一位,说话算数,办事负责,工作认真,与女士交往要谦虚、和气、有礼貌、有责任感,这样就会取得女士的信任。清朝的李子潜编写的《弟子规》一书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不仅说话必须讲信用,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得有诈与妄的行为。交待事情必须说得清清楚楚,便于女士理解和帮忙。
第三,大度是男性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从大处着眼,目光远大,胸怀大志,不计较小是小非,宽厚待人,这样就很能赢得周围人们的好感,更会获得女性的赞赏和亲近。
第四,男性要刚柔相济,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尤其与女性交往和接触,必须善于体察其实际情况和需要,以礼相待,给与必要的关心、照顾。
n(一)日常礼仪
n1、 购物礼仪:
n(1) 礼貌称呼:先生、小姐(丫头)、师傅、营业员;
n(2) 文明购物:不要一窝蜂似地拥到柜台前,要爱护商品。轻拿轻放。
n2、进餐礼仪:
n(1)独自进餐礼仪:
n A.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
n B.男士尽量避免挨着独坐一桌的陌生女子坐。
n C.进餐动作文雅;
n D.吃自助餐: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按需所取。
n(2)集体进餐礼仪:
n A.客随主便(主宾先让女宾点菜)。
n B.平心静气( 陈老总吃馒头的故事)
3、住宿礼仪:
n(1) 按章办事:(自觉遵守旅馆、饭店的规章制度,不要玩到深更半夜才回。)
n(2)讲究卫生:(叙利亚专家楼,中国学者、日本学者 风格迥然。)
n(3)礼待室友:互相关照,看电视。
(二)公共场所礼仪:
n1、在影剧院
n(1) 着装整齐 (不要穿拖鞋、背心,更不要光膀子。)
n(2)提前入场 (看戏迟到了,最好在幕间入场,或等演出告一段落时再悄然入座。)
n(3)文明观看 (不要摇头晃脑,不吃带响声的食物;忌起哄、吹口哨和怪声尖叫。)
n(4)善始善终 (不中途退场,等演员谢幕后再井然离场。)
2、在图书馆
n(1)衣着整洁 (夏天不穿背心、拖鞋;阿拉伯人不一样,开车也穿拖鞋。)
n(2)遵守规章制度(图书馆多数工作人员是不同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比较辛苦。读者应当尊重图书馆员。在图书馆走路、翻书、起座要轻。尽可能不在阅览室使用手机。)
n(3)爱护公物设施,不在书刊上涂画,不开天窗。
3、在博物馆(军事、美术、省市博物馆)
n(1) 爱护展品(不随便照像、触摸。)
n(2)文明参观(虚心听讲解,不要出言不逊、妄加评论,尽量从别人身后经过。)
4、 在体育场
n(1)讲究卫生(不翻越栏杆,乱踩座位,乱扔果皮、瓜子壳。)
n(2)尊重运动员、裁判员(为每位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喝彩,不喝倒彩,不故意起哄。)
5、在公园
n(1)讲究游园礼仪: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树摘枝、掐花摘果。
n(2)不要在公物上刻画、书写自己的名字,张三李四到此一游。“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志者靠劳动成果留名。
n(3)互相关照na、 公园长椅 b、景点拍照 c、小秋千
6、在医院
n(1) 看病礼仪:
na、排队挂号;
nb、尊重医生
nc、按先后次序取药。
n(2) 住院礼仪
na、 尊重医护人员;
nb、 遵守作息制度;
nc、与病友和睦相处。
n(3) 探望病人礼仪
na、选择恰当的时间:下午4点左右。
nb、携带合适的礼品:鲜花、小说、水果、点心、营养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例如,有的病人对一些花和食品过敏。)n讲些安慰的话语,表情轻松、自然、乐观,不要在病人面前流泪或唉声叹气。
(三)交通礼仪
n1、乘公共汽车礼仪:
n(1)依次上车(在阿拉伯国家,女子乘公共汽车从后门上,原因何在呢,)
n(2)主动购票
n (3)互谅互让(打毛衣、伞尖;)让座的故事:a、为老太太让座; b、为老同志让座。
n(4)注意卫生(包好鱼、肉等;不要对着别人咳嗽。)
2、乘火车礼仪:
n(1)对号入座(卧)
n(2)互相关照(行李架、帮一把,不要大声说话)。
3、乘客轮(船)礼仪:
n(1)遵守规则:
na、白天不要在船头或甲板上挥舞衣服或手帕(打旗语)。
nb.晚上则不可拿手电筒乱照(发灯光信号)。
n(2)彬彬有礼:上船时,让老人、女士走在前面;下船时,男士、年轻者走在前面。
4、乘飞机礼仪:
n (1)致意(上下飞机时);
n (2)积极配合:系上安全带,递盘子、空杯等。
n (3)为他人着想:a、烟民(吸烟区)征得邻座同意。b、座椅后面的托板。
范文二:现代社交礼仪的原则11
现代社交礼仪的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惯例
俗话说:“礼轻情义重”。在必要时候送一些礼物给对方,是公关活动的一项内容。
馈赠要注意时间,要把握好时间和机会,最好能在传统的馈赠时间。传统的馈赠时间有以下几个:
第一,传统的节日或重大纪念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元旦等。重大的纪念日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
第二,厂庆、校庆等。在这样的日子馈赠礼物给对方,能表达自己的一份祝福。
第三,老人的诞辰或孩子的生日。
第四,一些富有意义的活动。如:职工大会、联欢会、表彰会等。
馈赠要注意礼物的选择。选择礼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场合。如给孩子可送些糖果或玩具等,给老人可送些寿糕或保健用品等;给病人可以送些食品、花束等;厂庆、酒会、招待会可送些花篮、花束等;逢新年、圣诞节,可送年历、烟、酒、糖、茶等;而到外地出差或从外地归来,则可适时地送些当地的土特产,如北京的果脯、新疆的葡萄干、沿海的海产品等。
馈赠时要注意方式,馈赠的礼品要用礼品纸包装。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像祝贺节日、赠送年礼等,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
当代流行的花语。送花已渐渐地成为一种时尚,与此相联系,在国际上也形成了公认的花语,即各种花所代表的含义。如: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表示诚实、朴素,白菊代表真实,白桑表示智慧,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橄榄表示和平,百合花表示高洁,康乃馨象征母亲,牡丹花象征富贵,菟丝花表示战胜困难,万年青表示友情长存等等。所以,送花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送不同的花束。如探望病人时,多用红罂粟和野百合花组成花束,表示祝他早日康复;勉励别人时,常用鸟不宿、红丁香、菟丝子组成花束,表示愿君成功;送别亲友时,常用松枝、胭脂花组成花束,表示友情长存。
范文三:司法的功能和原则
第二节 司法的功能和原则一、司法的功能1.惩罚功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此打击敌人、惩罚犯罪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首要功能。在我国现阶段,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但“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敌特分子,有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并且这种现象在长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消失。” 因此,司法机关必须运用法律武器,对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予以有效的惩罚,以有力地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如果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照刑法规定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则应判决被告人有罪,并判处相应的刑罚,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应得的惩罚。由此可见,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实现我国刑罚的惩罚功能,有力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卫人民民主专政。2.调整功能。我国司法制度的调整功能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来实现的。人民法院审判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关于公民的婚姻家庭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方面的纠纷案件;二是关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经济损害赔偿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经济纠纷案件;三是关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有关劳动争议的案件;四是关于涉外经济纠纷案件,包括涉外合同、海事商事案件。普通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审判民事或海事、海商案件,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合同法、房地产法、海商法等法律、法规,查呵案件事实,分清责任,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制裁违法行为,从而调整人身、财产等社会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3.保障功能。所谓保障功能,是指司法制度对社会关系的保护作用。司法制度的保障功能是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的各项司法活动发挥出来的。首先,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律师组织通过刑事诉讼活动,不仅要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还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人民法院通过民事审判活动,可以依法确认、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从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进而保障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再次,公证机构通过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可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4.服务功能。所谓服务功能,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对活动对象所具有的服从、服务作用。司法制度的服务功能是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实现其宗旨和目的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应努力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据此,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进行司法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方便群众,为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以及群众旁听审判和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审判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崇高目的。当然,除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外,司法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如律师、公证员等,也必须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为社会和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应当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于这一中心工作。因此,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地打击犯罪,惩治违法,保护人民,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教育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司法机关的活动对公民所具有的教育、感化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司法不同于资本主义司法的显著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同时,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由此可见,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司法机关进行司法活动所应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其应当完成的法定任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卫国家政权,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仅必须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还必须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加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只有人民群众了解了法律,懂得法律保护什么,禁止什么,以及违法犯罪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性,才能自觉遵守法律,并积极协助司法机关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有人民群众了解了司法活动的原则、制度和程序,才能监督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因此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就要求司法机关通过起诉、审判、执行等各项诉讼活动以及张贴布告、印发典型案例、电视直播法庭审判、举办罪证展览等有关活动,使广大群众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不是违法犯罪,以及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时也使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人受到威慑,悬崖勒马,不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而实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目的。二、司法的原则1.司法统一原则。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02年秦始皇打败六国,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以后历经各封建朝代,虽然合久必分,但更多的是分久必合,合多于分,基本达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封建国家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什么时候国家统一,什么时候国家就强大和先进;什么时候国家分裂,什么时候国家就贫弱和落后。因此,社会主义中国只有走统一的道路,才能发展,才有希望,才会繁荣昌盛。统一的国家需要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必然要求法制的统一。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为了保证法制的统一,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我国审判机关的统一性对于保障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而且,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是监督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为了保证检察机关能够切实履行其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地完成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任务,宪法和法律为检察机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与制度保障。现行宪法对于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在受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同时,还须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二是实行检察独立原则,即“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刑法、民法、行政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时,只能以这些法律作为活动的准则和处理案件的依据。其中刑法、民法和三大诉讼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其制定的统一性亦保证了司法机构适用的统一性。行政法虽然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外,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以及省会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也都有权制定,但它们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规章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也有力地保证着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统一性。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诉讼法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法第3条第2款规定,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确立了我国司法工作“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所谓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时,只能以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其中,前一种事实属于客观事实的范围,它由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证据予以证明;后一种事实是在案件事实真相无法查明的情况下,依照法律中有关举证责任的规定和法律原则推定的事实。尽管推定的事实可能与客观事实有所不同,但在法律上能够引起同样的效果。以事实为根据,意味着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案件时只能以上述客观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主观想象、怀疑、猜测和看法或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作为根据。而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就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从实际出发,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和当事人的陈述。无论是何种证据,都必须经过仔细查证,不能有任何马虎大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说明,只有事实才是办案的惟一依据,才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所谓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作为处理案件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的惟一标准与尺度。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案件性质,区分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以及情节的轻重和损害的大小等,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裁定或决定。以法律为准绳,意味着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只能以实体法和程序法作为惟一的尺度,而不能以红头文件、领导讲话或指示作为处理案件的标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果不以事实为根据,不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就根本不可能正确适用法律,以法律为准绳就会失去意义。反之,如果不遵守法定程序,就不能保证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即使查明了案件事实,如果不以法律为标准,也不能准确地定罪量刑或公正地解决争议,因而以事实为根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在司法活动中全面贯彻执行。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年制定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也把这一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加以规定。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一原则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受到批判,实际上被取消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视,这一原则才得以重新确立。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以及重新制定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这一司法原则均作了明确规定。后来制定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律师法等对这一原则亦作了相同或相似的规定。其中,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行政诉讼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这些规定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公民都应当一视同仁,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和差别。也就是说,对一切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职务等有何差别,也不论其出身、政治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有何不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公民个人,也适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它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任何违法犯罪的机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既不能让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也不允许使无辜的人受到法律追究。第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所有诉讼参与人都应当平等地适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既不能剥夺或限制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也不得免除或减少其应尽的诉讼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行这一原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惩治司法腐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尊严和统一,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速我国的法治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保障人权原则。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他们宣称人是自然状态中最自由、平等的,自然赋予人以人权,人权与生俱来,不可剥夺,不可让渡,亦不可许诺;他们把人权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视为人所固有的天然权利,甚至是连上帝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在1776年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中,人权成了最响亮的词语,马克思将它称为“第一人权宣言”。它宣称:“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政府,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与公民宣言》以法律的形式对人权予以肯定,其第10条明确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许多国家在革命胜利后纷纷效仿美国和法国,制定宪法,确立了保障人权的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33条第3款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第2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及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劳动、休息和受教育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等等。同时,我国还制定了集会游行示威法、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予以具体规定和有力保障。我国刑法第1条将“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作为刑法的重要任务。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大原则,废除了类推制度。我国刑法保留死刑,但同时设立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制度。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刑法还设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侵犯财产罪”专章。我国刑法既依法惩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的各种犯罪行为,保护广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又依法惩罚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各种犯罪行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将“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作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司法机关追究犯罪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旨在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等各类犯罪分子,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加强了对被害人的保护,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并依法赋予其申请回避、参加法庭调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委托代理人、对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或向法院起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检察机关抗诉等一系列诉讼权利。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被追诉者基本人权的保护,将公诉案件中的被追诉者区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取消收容审查制度,确立r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定罪的原则、疑罪从无原则、辩护原则、公开审判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赋予被告人自行辩护、委托他人辩护、申请回避、不受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不受非法逮捕或拘留、提出上诉等一系列诉讼权利。除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外,我国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有规定与保障人权的丰富内容。例如,1994年制定的监狱法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未被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对成年男犯、女犯和未成年犯实行分开关押和管理;女犯由女性警察直接管理;罪犯居住的监舍应当坚固、通风、透光、清洁、保暖。1995年制定的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法官、检察官不得进行刑讯逼供;不得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得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如法官、检察官违反上述规定的,均应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拘留、罚款、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或者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均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上可见,保障人权已成为我国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重要内容,从而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5.接受监督原则。接受监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接受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切实纠正自己的违法行为,预防司法腐败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监督司法活动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根据宪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年均应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的审议和监督;对于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审判人员和检察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予以罢免;对于司法人员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或枉法裁判等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举报,由有关国家机关调查处理;对f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办案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进行监督,提出批评、意见或建议,以督促司法机关纠正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发现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违法的情况,有权提出纠正意见或通知其纠正;对于审判、执行人员贪赃枉法的犯罪行为,有权立案侦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为了贯彻落实接受监督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12月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采取各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司法公正,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审判任务。按照该意见,人民法院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应当做好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接受人大代表依法提出的质询,接受和邀请人大代表视察,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执法检查,认真复查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监督程序提出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做好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的信访工作,接受人大代表检查法院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法院工作的评议等。总之,司法机关应当主动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与人事监督、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实行接受监督原则,有利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纠正违法行为,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预防司法腐败的发生,进而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范文四:现代礼仪功能
篇一:现代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文学院08级王会文
孔子提出“成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礼能使人循规蹈矩,乐能使人化于规矩。在当今摒除封建礼规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礼仪会被不少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人误解。真正的现代礼仪更加需要人们加强内在修养,对人们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劳动技能素质等进行全面的培养,不但形成理论更要付诸实践。
从礼的起源和发展看,原始社会长幼摆序、到夏商周形成,春秋变革,再到秦汉时期强化,直至今日注重衣着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历史在发展,礼规在完善。苏格拉底曾说过“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用正当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现代礼仪正是把真诚尊重作为首要原则。礼仪规范人们行为,尊重个人集体民族的差异,调和人们行为,用细节尊重关心弱者。它的特征和原则体现了
1
人本主义思想,涵养着美德,是和谐社会内涵的外化。
在研究现代礼仪对人际关系影响前,我们来看看人际关系真正存在的必要性,这只是为追求自由个体的部分人提供另一种参考。人无法离开人存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在这个不断变动的社会,人心复杂的环境下,我们怎样在遵守社会潜规则又不丢失自我呢,特别是当礼仪仅仅只是外在的礼仪,失去了它内核真诚的时候。尼采说他人即是地狱,可以说不少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如今的社会欺诈失信的事情每每发生,造成不少人不敢相信所谓的人情。在抛妻弃子不择手段危机四伏的人际关系有何存在的必要呢,我认为有两点1.识人锻炼思维积累经验2.与人互相支撑,获得人世的幸福。在让我们看看现代礼仪为这两个目标所做的努力吧。
我们在现代礼仪上共9堂课,其中一讲主要是阐释礼仪的定义,后面的8堂课大致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外在修养,包括仪容仪表、着装,行为举止言谈,二是从社会约定俗成惯礼,包括宴会礼仪,待人接物礼仪,涉外礼仪惯例和国际馈赠礼仪。从这些课上,我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小的细节就渗透多少礼仪知识。比如人的外在修养的培养,仅就仪容仪表举例,外在的形象影射内在气质,不仅关系你健康的生活,还有健康心态。保持整洁干净的仪容,不仅让身体少遭受病毒侵袭,也让人更加自信。
2
现代礼仪不仅使你在他人面前有个良好状态,而且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用集体内规缩小人的差异带来的误解。比如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就体现这点。二,用秩序约束人的行为向着合理方向发展。三,人的卑微渺小,需要现代礼仪去调节。如馈赠礼物,和待人接物都强调先为他人着想。涉外礼仪惯例中就有,女士优先,以右为尊。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爱和尊重会让我们更坚强的活着。现代礼仪满足人际交往中人的多重需要,又让这种需要合理有序。人的差异性、自由、渺小,在强大集体规范中会趋向更和谐的状态。我们人人只有真正懂礼知礼用礼,人与人将减少太多的误会,互相理解,用爱和真诚构建我们和谐的社会。
篇二:现代礼仪的重要性
——《现代礼仪》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夫子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古人云:“礼兴人和”,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
1.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
法。是现代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3
2.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现代社会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3.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意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
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4. 从团体的角度来说,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这样内容是企业形象的
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这样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这样软件。
学习礼仪,懂得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例)坐火车时,如有车厢里人少,一个人占一个长座位,可以躺下来很舒服的休息。等下边车站陆续有人上车了,躺着的人不愿起来让座,后上车的人看你躺着,而自己连坐都不能,于是发牢骚、吵闹就避免不了。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小事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人们的礼仪修养,这是人们发展中普遍悟出的共同认识。如果每个人除了考虑自己的利益还
4
能考虑别人的利益,则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了别人。如果那位躺着的人想到“我躺着倒挺舒服,可是别人连坐下都不能,这可不对”,便赶快起来,让别人坐;而对方一看你这样客气的给他让座,也要赶快说声“谢谢”。于是双方都觉得心里挺高兴,聊聊天,互相关照,一路上旅途愉快。这就是礼仪的功能。
从小到大,在电视剧里面不乏看到那些优雅的女主角,主持人,心中总会萌发一丝丝的悸动,总会被她们身上那中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曾经在心里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她们的言谈举止是那么的合体,大方,甚至还会偶尔透漏着高贵的气息。总之,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那种焕然一新的神清气爽,是自己身上所看不到的,我深知,那就是距离,是一段很遥远的距离。也明白了,她们身上这种独特的气质是礼仪所赋予她们的,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今后踏入社会打好基础,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现代礼仪这门课程。
另外,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作为一个大学生,要“知礼、学礼、懂礼、行礼”这是现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为人要“真诚、热情、温和、宽容、大方、幽默、礼貌”。但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从未意识到“礼仪”重要性,等到临近就业才匆匆忙忙从表象上对自身的谈吐、着装、应变、能力及礼仪规范等进行速成式改造,因缺乏一个正确的
5
认识,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即将步入社会,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如今残酷的职场,要想在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得不学会各项职能,而职场礼仪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在职场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怎样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面对上司,面对同事、面对客户,我们需要用不同的礼仪去处理问题。所以我认为职场礼仪是一门需要我认真学习的课程,为了以后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真的对待与学习它。
篇三:现代礼仪课
现代礼仪之就餐礼仪
一( 教学目标
掌握用餐礼仪的基本概念
认识就餐礼仪的功能和作用
把握用餐礼仪的原则和特征
二( 教学内容
就餐礼仪的由来与发展
就餐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中西就餐的原则和特征
中西就餐礼仪的异同与应用
三( 教学重点:就餐礼仪在现代交往中的作用和功能
四(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就餐中对个人行为举止的严格要
6
求和特殊做法,学会应用所学细节到实际就餐中。
五( 学时:4学时(理论2课时+实训2课时)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1、 导入
提问学生有没有被邀请参加宴会或主动宴请别人的经历,分享宴会就餐记忆深刻趣闻。吃饭的时候会不会玩手机,会不会含着饭说话,引出课堂主题——就餐礼仪。
2、 理论介绍
人的行为举止,和我们身体的骨架一样重要,骨架不正,则身体就会歪斜;外表穿着再光鲜亮丽,如果举止行为不得体,绝不会让人显得高尚。外在昂贵配饰充其量只能让别人知道你很有钱,有能力购买许多东西包装自己;即使再名贵的配饰,也只是身外之物,其实一个人的气质,高雅的谈吐举止胜于此,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要想拥有这些财富一点也不难,那就要注重个人平时的行为举止,尤其要在吃饭时稍微用心,多加注意,以得体的用餐礼仪进食,让别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你优雅高尚的进餐举止。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就餐礼仪自古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中国餐饮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中餐宴会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宴会,遵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
7
仪规范。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宴请吃饭,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许是解闷打发时间,也许是老友相聚话家常,也许是投桃报李感谢帮助,也许是找人帮忙沟通关系,还可能是庆祝过生日、结婚、乔迁、考上重点大学等,当然更可能是为了找对象、追朋友而请客。钱钟书先生在其《吃饭》一文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宴请活动就其目的性质而言,大约分为三种:一种是礼仪性质的,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或举行一项重要的仪式等举行的宴会,都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另一种是交谊性的,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再一种是工作性质的,主人或参加宴会的人味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这三种情况又常会交相为用兼而有之。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
8
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宴会的目的形式性质不同,但宾主所遵循的基本礼仪是一致的。
一、宴前礼仪
一、应邀与赴约
接到餐宴邀请,无论能否出席,礼貌上一定要尽快回复,可以采取打
电话回复或信函答复的方式。接受了邀请就不要轻易更改,如果真的遇到临时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一定要即刻向主人解释、道歉。赴宴前要清楚地知道餐宴地点如何到达,有无对出席者服装的特殊要求,有无邀请配偶出席等。赴宴要准时,服装仪容要得体,女士应该适度化妆,发型也要梳理美观。一般而言,男士穿深色西装打领带即可,女士穿着洋装、套装皆可,再搭配皮鞋、皮包及适当饰品;切勿穿着牛仔裤、球鞋出席,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这场宴席,也不懂得基本餐饮礼仪。应邀赴宴还要注意,不要临时带些不相干且未受邀请的其他人一同出席,会让主人临时不好安排,并且觉得你有不识相、打秋风、蹭饭的嫌疑。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用餐
礼仪进行个人修饰。总的要求是:整洁、优雅、个性化。一般而言,男士可穿套装并剃须。女士则应穿时装或旗袍并化淡妆。倘若不加任何修饰,甚至仪容不洁、着装不雅,则
9
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不重视此次聚餐或宴请的表现。
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
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入座和排席
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
方可从左侧入座;入座时,必要时为长者和女士(尤其是右边)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排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
10
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
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途离席
?用餐一半,若需暂时离席,应向同桌人致歉,且男士应主动为女士
拉椅子。
?中途暂离席,应将餐巾布折叠好放在餐桌上或搭在椅背上。勿将餐
巾布弄得皱巴巴的,使人感到凌乱、肮脏不舒服。
?参加餐宴,最好不要提早离席,若真有要事在身必须离开,须对同
桌人和主人说明,表示歉意,并请同桌人待久一点继续享用,以免扫了大家的兴。
?提早离席不能一声不响地偷偷离开,至少要和主人打声招呼,并表
达谢意和歉意。
三、点餐和布菜
11
到餐厅吃饭,目的不但是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因此在点菜的时
候,要注意不铺张、不浪费、不超支、不打肿脸充胖子,把菜肴数量点得恰到好处,让来宾吃得尽兴而归。餐宴客人如果年长者或女士居多,热炒菜肴点菜数量大约与就餐人数相当即可;若年轻人居多,则点菜数量大约以就餐人数加2为原则;如果是商务餐宴,那么热炒菜数量可以控制在就餐人数加1。当然还可以适量加点一些冷盘小菜,这样在热炒菜上桌前,台面不空,大家不会无聊,可以边吃开胃增进食欲,边饮酒叙旧沟通感情。
一般来说,入席后主人会请在座客人点菜,点菜如果是由客人主导,
那么可以每人轮点一道菜,或尊重女士意见由女宾来点,或由长官、领导来点菜皆可;客人点菜的原则是不要有“敲竹杠”的心理专点贵菜,要点一些价格适中,大家都可以吃的菜,而且对别人点的菜,不要挑三拣四地嫌这嫌那。
点菜若是由主人来点,那么要先问问在座者有无特殊忌口,有无特殊
偏好口味,然后再挑选1/3高档菜肴,搭配2/3中低档菜肴,并在其中注意选取该店的特色菜式;点选的菜肴还要注意需有不同材料、不同烹调法、不同味道、荤素兼具等,充分考虑到膳食平衡结构。点菜主人,有如餐桌上的设计师,
12
搭配布置全系于他一人,因此对于菜肴的布局必须考虑周详,才能让每位宾客都满意而归。点完菜后紧接着要点主食,通常北方人爱吃面食,如面条、馒头、花卷、水饺、面饼等,南方人则爱吃米饭或米类制品。
上菜:现代宴席一般是以10~12个人为一(圆)桌,每桌菜肴以12~14
道为原则,菜肴可以区分为六个项目:冷盘、热炒、大菜、汤类、点心、水果。冷盘是开胃凉菜,通常在开席前就已经放置在餐桌上,数量不拘,可多可少,分量不一,可大可小。开席后先上热炒菜肴,有2~4道,烹调方式以爆、炒、煎、炸、烹等快速方法为主,菜肴一般热鲜爽口、色泽丰润,搭配饮酒非常适当。大菜是宴席中的主角,主角若是鱼翅则整个筵席称为鱼翅席,主角如果是鲍鱼则整个筵席称为鲍鱼席,大菜成本占整个宴席的一半左右,是整套宴席的精华重头戏。甜汤或甜羹,是宴席中爽口解
腻的配角,所占
比重不高,但仍然不可或缺,视季节和需要,可以安排在用餐中或汤品后上桌。点心有甜有咸,是在宴席结束前、大菜和汤品之后上桌,点心道数多寡不拘,通常是一些糕、粉、面、饺子、包子等食物。最后一道水果,是为了让客人助消化、润喉、解腻、醒酒用的,如此这般将宴席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13
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四、敬酒
(6)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
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在饮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类的话甚至主人和主宾还要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按照一般情况应首先敬在座的辈份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敬酒时长辈可以同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晚辈喝但是晚辈不能同时和两个以上长辈喝,一般敬酒的顺序是顺时针敬。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由主宾先敬主人,然后副主宾,依次由位次高高位次低进行。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
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
14
的理由,就
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
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
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
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
够”, “感情浅,舔一舔。”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
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
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15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16
范文五:现代礼仪原则尊重
现代礼仪原则尊重
篇一:举例论述礼仪的尊重的原则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 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自律原则。其中,尊重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上海有一家电影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一个茶话会。会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生活录相片,会上放给大家看。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
常感动。原则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今天
他们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自己走上银幕,感到电影院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一辈子的辛苦,他们能不感动吗,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
要想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仪的形式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与人交往,要热情而真诚。热情的态度,意味着对别人的隆重接纳,会给人留下受欢迎、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而这本来就是礼仪的初衷和要旨。当然,热情不能过火,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和缺乏诚意。所以,待人热情一定要出自真诚,是尊重他人的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心存不敬,却又要故意表现出热情,只会让人感到做作,引起反感。这一点在与客户及其他来访者打交道时尤为重要。不论来访者是不是客户,客户部的工作人员应都要热情接待;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客户,我们都要热情真诚的为其服务。
第二,要给他人留有面子。所谓面子,即自尊心。即便一个毫无廉耻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难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失礼的行为。
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表现自身的愿望。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弘扬个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丰富的个性色彩和多元思想的共存,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现代礼仪中的互尊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学会
彼此宽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和个性。
篇二:现代礼仪作业
现代礼仪期末考核试题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日期:
1.如何理解现代礼仪关于尊重为本,善于表达的基本理念, 尊重为本
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
一、自尊:
首先,要尊重自己。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
最后,要尊重自己的单位。
二、要尊重他人。
只有你尊重了别人,他人才会给予那份你应得的尊重。别人是会回敬你的。
三、尊重要有道。你要了解对方的信息。
善于表达
1.谢绝一个人时 经验告诉我们,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我们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语气要自谦。出色的表达能力会让别人在被拒绝的时候仍感觉到心情舒适。
2.与人交谈时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语言要诚实、客
观。
3.请答要恭敬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2.阐述TPO原则的基本含义并谈谈服饰得体与时尚流行的关系。 答:一、TPO原则的基本含义。
TPO,也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 时间(Time)、地点(Place)和场合(Occasion)。
TPO原则,即着装要考虑到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总的说来,着装要规范、得体,就要牢记并严守TPO原则。TPO原则,是有关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考虑其具体款式时,首先应当兼顾时间、地点、目的,并应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及其具体款式与
着装的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较为和谐般配。
二、服饰得体与时尚流行的关系。 每个人,对服饰的观赏,都是不尽相同
的。从礼仪的角度看,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它是着装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选择、搭配和组合。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
1、文明大方。
2、搭配得体。
3、个性特征。
多么新款的时装若不够整洁,将大大影响穿着者的仪容,无论是上班抑或普通上街的便服,均以整齐清洁为原则。
配合身份:既符合经济原则,又不会给人突兀感。与不同身份的人接触,也有不
同的穿着技巧,既要配合自己的身份,也要配合对方的身份,这样会有助于彼此的沟通。
配合环境:着装技巧是懂得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
配合体型:衣不合身会给人留下可笑的印象,每个人均要明了自己体型的
优点和缺点,不要强撑。
配合年龄:穿衣切忌忽略年龄的配合。
3.简单阐述电话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接电话礼仪
1、及时接电话;2、确认对方;3、讲究艺术。不可“啪——”的一下扔回原处,这极不礼貌。最好是在对方之后挂电话;4、调整心态。
二、打电话礼仪
1、要选好时间;2、要掌握通话时间;3、要态度友好;4、不能及时回电话最为常见。一般应在24小时之内对电话留言给予答复,如果回电话时恰遇对方不在,也要留言,表明你已经回过电话了。如果自己确实无法亲自回电,应托付他人代办。5、留言五要素:
致:即给谁的留言
发自:谁想要留言
日期:最好也包括具体时间
记录者签名:有助于寻找线索,或弄清不明白的地方
内容: XXXX
三、手机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在医院或者是在机场用手
机,以免影响机场及医院的电子设备。
2、打电话时,请注意一下,有些地方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如加油站,一些餐馆,酒吧,剧院,电影院以及火车行李站都禁止使用手机。
4.大学生求职面试时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一、着装礼仪:
1、头发干净自然,如要染发则注意颜色和发型不可太标新立异。
2、服饰大方整齐合身。男女皆以时尚大方的套服为宜。
3、面试前一天修剪指甲,忌涂指甲油。
4、不要佩戴标新立异的装饰物。
5、选择平时习惯穿的皮鞋,出门办事前一定要清洁擦拭。
二、注意你的身体语言
1、求职者站姿的基本要求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挺直、舒展,站得直,立得正,线条优美,精神焕发。
2、求职者坐姿的基本要求
坐姿是仪态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坐姿能够传递出求职者自信练达、积极热情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展示出求职者高雅庄重、尊重他人的良好风范。求职者
坐姿的基本要求是端庄、文雅、得体、大方。
3、求职的走姿要求标准
行走时,头部要抬起,目光平视对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并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摆动。上身挺拨,腿部伸直,腰部放松,腿幅适度,脚步宜清且富有弹性和节奏感。
三、面试礼仪
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礼相待;入室敲门;微笑示人;莫先伸手;举止大方;忌不拘小节。
篇三: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
现代礼仪与现代生活
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2010级1班-张琳娜
回溯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毋庸置疑,在古代世界,中国曾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中国传统
礼仪的熏陶。中国古代礼仪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中瑰丽的遗产。然而,时至今日,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几乎沦亡草泽了。
现在的社会上,不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平日里也身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举止夸张;他们言语傲慢无礼,出口伤人;与他人交往时,他们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自大浮夸;在公共场所时,他们也不遵守公共秩序,恣意妄为??????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礼仪有时确实体现出了一些局限之处,但是,现代社会是否真的不需要礼仪的约束了呢,这些对礼仪鲜有认知的年轻人真的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吗,现实告诉我们,不是的,现代生活同样需要礼仪,需要现代礼仪的重建。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期望不仅没有降低,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现代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
及彼,不仅是我们这个群体,现代礼仪的普及可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礼仪应该从何学起,从何做起呢,
一、 关于个人仪容、仪表、仪态:
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反映他的审美情趣。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
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
尤其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的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
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二、关于言谈礼仪:
言谈是人际交往中最迅速、最直接的一种沟通方式,在传递信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谈话中不仅要注意表情、态度、用词,还要讲究交谈的方式和技巧。言谈的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交谈方面的规则和要求,以礼待人。
言谈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是:
(1)保持正确的礼仪距离
在与人交流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即在谈话时让双方都感到自在的合适距离。
(2)经常使用基本的礼仪用语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充分的
尊重,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而礼仪用语最能体现这种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和关怀。在日常使用中,被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
“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看上去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却能够让交往的对象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将交流置于和谐的氛围中。
(3)充分聆听的原则
充分聆听即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是起码的礼节要求,同时,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只有充分聆听才可以有根据地进行回应,也才会激发起讲话者的兴趣。
许多杰出的人物都很注意在交谈中运用听的技巧。尼克松就非常赞赏**在谈话中听的专注神态,形容他是“海水覆盖下的一座大山”。松下幸之助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经营诀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2)言语有度的原则
在言谈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言语有度。这种“有度”主要体现在“适时、适量和适当”。
适时,即要求讲话的时机要合乎时宜,要相机而言,不可不分场合。要避免不该讲时讲话,该讲时又不讲话的现象。
适量,即要求讲话的内容和长短要适量,时间宽裕可以多讲一些,讲细一点,时间不够,则应删繁就简,简明扼要,突出重
点。避免东拉西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
适当,即要求讲话的内容要适宜,主题要恰当,话题要准确。交谈的话题一般不涉及他人的隐私,如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否、衣饰价格等,也不要用“身体”、“保养好”等含糊词语,不直接询问对方的家庭财产、工资收入、个人履历等私人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言语有度的原则还要求谈话时要尽可能实事求是,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捏造、吹嘘和欺骗。谈话不可武断、绝对,要留有余地,要适度地含蓄,有时甚至要“点到为止”,不可“一览无余”。
比如在说服别人时,应尽量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使用武断的词句。比如,
将“我认为”改为“您是否认为”,把“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改为“您可能还没有考虑到??”,把“现在我向您证明”改为”您已经了解了很多的情况,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吧”等等。这样,对方在接受你的意见时就不会感到勉强和有压力了。
三、关于社交礼仪: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社交的重要性。而在现代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所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社交礼仪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真诚尊重的原则;
(2) 平等适度的原则;
(3) 自信自律的原则;
(4) 信用宽容的原则。
在种种复杂的社交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恐怕是最过敏感和慎重的。而我国的外交奇才—**在社交礼仪上是最好的典范。在外交活动中,饮酒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
翁达访华的国宴上,他举杯、碰杯、干杯。**同人干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关系”。而他自己却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自己已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决不应付人。正是遵循了社交原则中的真诚尊重原则,来宾们都感受到了**的诚挚热情,气氛显得热烈友好。
四、关于公共场所礼仪与公德意识:
公共场所礼仪体现社会公德。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公共礼仪可以使人际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并且公共场所礼仪的普及,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公德意识的人,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甚至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在日常的生活中,公共场所礼仪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
果皮纸屑,不喧哗打闹,遵守秩序,主
动让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