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济学基础(笔记)
第二章
市场与价格: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需求与需求定理
a. 需求
b. 需求 -D —→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1.有购买欲望 2.支付能力
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是在一定时期内而不是永恒的 需求量是消费者能够买的数量
需求不同于需要
需求不同于需求量
c. 有效需求
强调: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集合,个别需求的叠加。
二 . 需求函数
1.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的自身价格 消费者收入 相关商品价格 消费者的偏爱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
反应需求规律
需求函数 :把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其他条件影响作为自变量
关于价格效应的需求函数
P Qd
$1 80
$2 55 需求规律
$3 35 Qd
$4 20
$5 10
特殊 P (纵轴)
Qd (横轴)
需求曲线 =D
3. 需求规律 P↑ Q ↓ P↓ Q ↑
例外:??性商品 收藏品 金融商品 投机性商品 在有些商品供不应求时
4.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 =其余相加
四 .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条件不变,而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内生变量, 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即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 而需求条件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外生变量, 需 求曲线的移动) 。
1. 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数量变化
需求↑→曲线上移
需求↓→曲线下移
/
消费者收入的变动:
当收入增加时 , 正常物品的需求增加。
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引起另一种替代品需求同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 P ↑,会引起替代商品的 Q ↑。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将引起互补品的需求反方向变动。
互补效应: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 P ↑(汽车) ,会引起互补商品的 Q ↓。
消费者偏好↑ Q↑
↓ Q↓
未来价格和收入
当预期商品的 P ↑,则现时商品的 Q ↑。
当预期商品的 P ↓,则现时商品的 Q ↓。
总结:
第二节 供给
一 .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
① 有出售的欲望 ②有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必须同时具备愿意与能够出售这两个方面。
一是商品的价格 二是商品的供给量
区别供给与供给量 Q
P ↑ 供给量↑
P ↓ 供给量↓ 供给规律
二 . 供给函数
商品本身的价格(P ) 生产要素(土地 N 、资本 K 、劳动 L 、企业?? E )
生产技术与??水平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Qs=F(P) 供给函数
供给量
S=供给表 1 5
2 20 = Qs
3 25
4 30
5 60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厂商利润最大化 P ↑→ Q ↑
P↑→成本 C 不变
供给规律的例外
① 某些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的产品
② 劳动力的供给劳动 力的工资↑→ 劳动力的供 给↑,但工资 增加到一定程 度,劳动 者???????→劳动力供给↓
③ 一些特殊的商品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条件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发生变化。
价格的变化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 供给曲线移动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
生产要素价格 P ↓下降将引起 Q ↑和供给曲线向右移
生产要素价格 P ↑→生产需求↑→利润↓→供给量 Q ↓→供给曲线向左移
供给 S
生产技术↑→成本↓→利润↑→供给量 Q ↑
相关商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商品供给↓。
预期看好→ Q ↑
预期悲观→ Q ↓
政府的税收政策,会影响生产者的供给。
第三节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均衡量 =S与 D 相交
当 P=P1时, Qs1>Qp 。
供大于求,过度的供给使产品过剩积压,生产者不满足,厂商不得不降价。
当价格下降至 P=P2时, Qs2<>
供不应求,过度的需求出现了供给的缺口,消费者不满足所以心甘情愿提高价格 P ↑。 这样由市场反复调节,最后达到均衡状态。
QE=QD=QS PE=PP=PS
大家都得到了满足。
会计科目与账户
资金运动的动态平衡
1会计等式
2举例
资产项目 一增一减相同金额等式也成立
商业汇票(商业收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用应付票据抵付应付账费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范文二:经济学基础笔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1.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
a. 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的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 b.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c. 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d. 公有制经济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e.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2. 2.
2. 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答:从以下三个“统一”上完整地把握:a. 全局的主体性与局部差异性统一 b. 质与量统一
c. 基本形式与多种形式统一
: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生产资料, 任何人或一部分人都不能充当所有者或拥有所有权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指通过法律程序向社社会 股份制经济: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形
【股份制经济特点与优势:】
式。
1. 产权关系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
有限责任公司:指出资人各方共同出资, 2. 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 每个出资人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公司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 以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企业组
3. 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织形式
b. 股份合作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经济基本特征:】
1. 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 2. 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 3. 盈利性和互助性相互兼顾。 4.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 股份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的区别
:1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而股份制经济仅仅实行资本合作。
2.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资本,而股份制企业则是资本支配劳动,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才能决定一切。
3. 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同时并存,劳动者除了劳动收入外,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剩余价值归投资的肥东所有
1.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2.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3. 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改组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3.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路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深
化企业改革同改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段,发挥企
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1.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是思想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 1. 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 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4. 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5. 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共存。
2. 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1. 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
2. 私营经济: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
第三章 分配结构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作出的实际贡献,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 体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处理两者关系,把握以下几点:
1. 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2. 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 3. 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1. 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分配;2. 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1.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 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对劳动个人进行分配。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第二节 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2. 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2. 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3. 3. 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综上三点,按劳分配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着它的历史进步性
4. 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工资,还有奖金、津贴等,农业集体经济中,主要采取联产承包计酬的形式(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分配
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1. 按劳分配收入2. 投资经营收入)
1. 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第三节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1. 资本收入2. 土地收益3. 经营才能收入4. 技术要素的收入)
1. 坚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
意义: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具体含义 第四节 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2. 效率优先,可以打破平均主义,促进资源利用,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
3. 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要求。兼顾公平可以为促进效率提供保障。
2.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2. 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3.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
3.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解决对策
1. 资源的含义: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资源分:1. 自由资源2. 经济资源{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是经济资源})
2. 资源的特征:1. 稀缺性 2. 多用性
1. 3. 资源配置: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1. 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
4.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1. 资源应该用于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东西2. 资源应该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5. 资源配置合理性判断:5.1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
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5.2. 机会成本(当把一事实上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
的最大收益)
1. 计划配置
1.1计划配置:政府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分配资源
1.2计划配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 产权统一假定;2. 单一利益主体假定;3. 完全信息假定
1.31. 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
第一节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 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3. 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 市场配置
2.1市场配置:由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来配置资源
2.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2.2人人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实行完全竞争 价格充分灵敏,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2.3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
答: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由它的作用特点所决定。其特点:
1. 自动调节。所谓自动调节,就是市场本身就具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需要人的推动。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市场一种内生的、潜在的力量。它不需要任何成本,或成本很小。
2. 利益调节。利益调节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因为它符合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当人们正当的经济利益得到了实现,就会有较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经济带来无穷活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市场经济可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
3.21. 调节功能
第一节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与选择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通过如下过程进行的: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利益结构改变而引起竞争—生产规模扩大—供求相对平衡,再出现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利益结构改变而引起竞争—生产规模缩小—供求相对平衡)
2. 信息导向功能 (它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向企业提供信息)
3. 刺激功能 (刺激各个生产者竞相改进生产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整个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4奖优罚劣功能
(市场经济的运行,首先要为每一个参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个前提下,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竞争中的胜利者获得较多的利益,而失败者则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和责任)
3.3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
答: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 它们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都是价值规律
3. 它们的市场客体都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功能。它们的市场主体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企业
4. 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先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后是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1市场性 5.2自主性 5.3竞争性 5.4开放性 5.5法治性4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答:1. 提高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使资源由效率低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向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合理
流动。这样,可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地理条件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合理的社会分工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2. 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得
到充分发展,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和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3. 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我国的国民财富积累很少,贫困人口仍然很
多,从全社会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 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我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经
济合作、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文化交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我国较好地利用了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趋势正日益明
1. 市场机制: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2. 市场机制特点:2.1联运性 2.2利益关联性 2.3客观性 2.4灵活性 2.5自发性 2.6盲目性
3. 市场机制由 3.1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
以下6 (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竞争的工具,它促进了同类产品不断改进质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
成本等;对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促进生产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的指示器;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调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信号;对宏观调控者来说,价格是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杠杆之一,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机制)
3.2供求机制: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使之趋于相互均衡的市场机制
(供求机制在均衡市场上的调节作用:1. 在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下降,会促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因而生
产者为打开销路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努力提高生产率。2. 在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上升,会促进企业增加生产,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余地较小. )
3.3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带动商品运动的功能,它表现为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随着供求、价格等的变动,彼此为争夺对
各自有利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较量动力机制
(有效的竞争机制对竞争主体产生动力作用。由于竞争的后果是优胜劣汰,因而它能够激励优胜者,淘汰劣败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
竞争机制的作用,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商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从而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3.4风险机制: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同盈利、亏损和破产等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第一节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风险机制以利益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主体。在微观上,风险机制可以减少市场主体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投资必须权衡自己行为的机
会与风险,认真分析经营风险与风险收益之间的关联度,强化风险管理,尽可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化。风险机制能够推动微观主体加快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并通过破产等方式淘汰落后企业。在宏观上,风险机制可以防止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时对国家作为投资方的投资行业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3.5利率机制:指利率变动与货币资本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上下浮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机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为利率水平能配合价格水平共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当社会需求过
大时,国家可以抽紧银根,使利率上升,控制货币资本供给,抑制需求,从而控制社会总需求规模,使其与总供给平衡。反之,则可以放松银根,使利率下降,投资者增加投资,消费者减少储蓄,最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对不同项目和部门采用贷款差别利率,可促使货币资本自由流动,保证社会再生产比例基本协调。)
3.6工资机制: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工资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工资信号配合价格信号、利率信号,起到强化和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
有效结合;工资机制通过工资水平的升降来吸纳和排斥劳动力,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各种素质的劳动为追逐理想收入而进行劳动岗位选择和竞争,从而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达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工资机制强调成本利润原则,促使用人单位尽可能改善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4. 市场机制的功能:4.1. 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即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实现优胜劣汰) 4.2. 信息传递功能 (即把信息传递给国家、企业、银行、商业和居民,为他们提供决策依据)
4. 3.利益分配功能 (即通过价格、利率、工资的变动,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企业和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
1. 市场体系: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 2. 市场体系地位: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答:1.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备条件。 2.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条件 3.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条件 3. 商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物质主体。
消费品市场:指从事消费资料商品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即为个人提供最终直接消费品的场所。其特点:消费者的广泛性;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消费品需
求弹性大,交易批量小,交易频率高且移动率大,消费品市场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第二节 市场体系 3.2生产资料市场:指从事生产资料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其特点:生产资料需求属于引发性需求,需求弹性小,交易相对集中,批量大,流通环节相对较少,
生产资料市场对商品的配套性、供给的时间性和交换中的技术服务有较高的要求,生产资料市场的分布、结构和规模因各地区资源状况、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
4. 生产要素市场:4.1资本市场: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作为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带来新的价值。 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商品。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使其持有者能定期获得一定收入的资本。 资本市场包括短期资本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
长期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他们是区别是:股票表示持股人对公司的所有权,持股人一般有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债券则没有;股票收益
依公司收益而定,股息量一般不固定,而债券利息则一股是固定不变的,股票收益期限是无阻的,而债券则是事先约定的,股票只付息,不偿还本金,因而风险较大,而债券则在付息时归还本金,风险较小
完善资本市场的意义:1. 它能聚集社会各种资本,挖掘和控制社会资本潜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2. 它有利于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 它有利于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金融业的相互竞争,提高资本融通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益。 4. 它能够为微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时提供和传递信息。
4.2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要素买卖双方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或空间。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3技术市场: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技术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形式主要有文字形式、实物形式和服务形式等等。
4.4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场所或领域 4.5 房地产市场:是土地市场与房产市场的统称
土地市场: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或转让的场所,我国已形成了三级土地市场体系。 房产市场:是房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或转让的场所。
房地产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房地产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保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消费者行为
1. 欲望:经济学家研究消费者行为通常是从对欲望的研究开始的。其可分五个层次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社会需要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偏好: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 需求: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3.1需求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消费者有购买的愿望或欲望 2. 消费者有购买能力;
第一节 需求和效用 3.2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 消费者的偏好 3. 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4.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 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4. 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4.1对于效用,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即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4.2基数效用:假设效用和重量、长度一样是可以测度的,可用基数1、2。。。等表示效用的大小 4.3充数效用: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程度排出次序或等级,并不涉及满足程度的量值有多大。
5. 采用基数效用分析法,商品或劳务的效用可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5.1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而得到的效用总和 5.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5.3 边际效用=总效用增量/消费量的增量
5.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接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5.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1. 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2. 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消费数量成反比
3. 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 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有负效用 5. 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主观标准。
1. 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一定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相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1.1无差异曲线特点:1.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二节 2. 边际替代率: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Y商品或劳务的变化量/X商品或劳务的变化量 边际替代率=X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Y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
3. 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组合
3.1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组合是既在预算线上又在可能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组合,因而是在既定条件下的最大效用点。
3.2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例者相等。 X 商品的边际效用/X商品的价格=Y商品的边际效用/Y商品的价格 4.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商品或劳务边际效用的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与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便出差的差额。
1.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体系下降,需求量上升。
2. 替代效应: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多购跌价商品以替代价格上涨商品的现象。
3. 收入效应:因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升降而带来的当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减少或增加,从而使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现象。
4. 需求规律特殊性:1. “吉芬商品” 2. 炫耀性商品 3. 不规则商品
5. 需求弹性:表示某一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也称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需求弹性(系数)=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5.1根据需求弹性的数值,需求弹性可分为五种:1. 需求弹性等于零,即需求完全无弹性 2. 需求弹性无穷大,即需求完全弹性或需求无限弹性 3. 需求弹性等于1,即需求单一弹性
4. 需求弹性大于1,即需求富有弹性 5. 需求弹性小于1,即需求缺乏弹性
第三节 6. 德国19世纪统计学家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7. 需求的收入弹性:测量的是某一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8. 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商品或劳务的不同性质出发,可将恩格尔曲线分三类:
8.1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斜率较大,表示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也要增加,但是却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的并小于1
8.2高档消费吕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斜率较小,表示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档消费品需求的增加速度要快于收入的增加速度,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的并大于1
8.3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示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在不断下降,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
9. 消费政策 9.1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1. 正确的消费宣传 2. 保证商品或劳务的质量 3. 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类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 限制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
9.2限制消费的政策{1. 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消费 2. 对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消费 3. 败坏社会风气的消费
第七章 生产者行为
1. 生产: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生产可分两类(1. 商品生产 2. 劳务生产) 生产活动分三大产业(1. 初级产品 2. 加工工业 3. 提供各种劳务和服务的部门)
2.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两个条件:1. 愿意出售 2有供给能力)
3. 供给规律: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 供给弹性也叫供给价格弹性 公式:供给弹性(系数)=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4.1根据供给弹性的数值,供给弹性可分五类:1. 供给弹性等于零,即供给完全无弹性。这种情况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供给量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是罕见的特殊情况。 2. 供给弹性无穷大,即供给完全弹性或供给无限弹性。这种情况表示,只要价格既定,供给者可以无限地提供商品,这也是罕见特殊情况。
3. 供给弹性等于1,即单一供给弹性,这情况表示,供给量与价格成等比例变动,这也是极为罕见情况。
4. 供给弹性大于1,即供给富有弹性,这情况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5. 供给弹性小于1,即供给缺乏弹性,这情况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5. 生产要素: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 (生产四要素:1. 劳动 2. 土地 3. 资本 4. 企业家才能)
6.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第一节 (分析的是,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要一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给生产量带来的影响)
7. 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用边际收益递减解释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或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样生产者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答: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说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后减的,且还说明了生产者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假定生产者不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的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L2为最恰当,因为这时总产量最大。
假定生产者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不希望得到最大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L1为最恰当,因为这时平均产量最大。
如生产要素投入量超过L2,边际产量小于零,即投入量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这对生产者来说属于“禁区”;如生产要素投入量尚未达到L1水平,则生产者未能得到本来可以得到的好处,因为增
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总是能使平均产量有所提高。所以,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就在L1和L2之间。
8.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指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的是,当整个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发生的收益的变动情况。)
8.1内在经济: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速写为的收益增加。
9规模收益的变动一般有:1. 规模收益递减 2. 规模收益递增 3. 规模收益不变
10. 适度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应使其规模收益的递增达到最大,而不能使规模收益递减。
1. 成本:即生产费用,指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是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的总和
2. 机会成本:当把一事实上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3. 成本种类1.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2. 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3.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4.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第二节 5. 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4. 4.1成本分析中短期: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不能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
4.2成本分析中长期: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能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
4.3短期和长期不是按时间的长短而是按生产要素的调整范围来划分的。
5. 收益:指生产者销售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5.1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或劳务的价格既等于平均收益,又等于边际收益
5.2在价格递减的条件下,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只等于平均收益,而不等于边际收益
5.3由于总收益等于产品或劳务的价格乘以销售量,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引起销售量的变动,所以,当需求弹性不同时,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5.3.1 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5.3.2 需求弹性小于1,即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1.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同等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点的轨迹。
1.1等产量曲线特点:1.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 假定产量可以无限细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3.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能相交。 4.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2. 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3. 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以一定量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这些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就是等成本线。
第三节 生产者决策 3.1等成本线位置的决定因素:其位置取决于生产者预算支出的总成本,而等成本线的斜率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增加预算总支出,可以购买到更多
的劳动和资本,等成本线就向右上方移动。如果总预算支出既定,而劳动或资本的价格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则等成本线就斜率就发生变化。如果劳动的价格相对于资本的价格更高
了,则等成本线的斜率就会增大,反之,等成本线就会更平坦些。
4.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在既定产量下,达到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或在总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4.1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才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点:它表明,在既定成本下,可以使产量达到最高;或在既定产量下,可使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些时,切点便处于一个使生
产者满意的状态,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4.2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即两者的斜率相等。根据数学知识可推导: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用两种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表示。而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
5. 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的目标
5.1利润最大化:指当生产者所能运用的投入资源既定时,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多少产品,按什么价格销售,才能使生产者获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值。
5.2利润最大化从两方面考察:1. 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只要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生产者就获得了最大利润
2. 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判断实现最大利润的产量
第八章 现代企业制度 1. 现代企业具备两大支柱:1. 现代技术 2. 现代管理
2. 企业制度由:1. 企业产权制度 2. 企业组织制度 3. 企业管理制度
1. 3.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是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权责明确是组织制度所要解
决的问题;管理科学是管理制度要解决的问题;而政企分开则是这三方面的基础和前提,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各个环节上。
1. 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其出资者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国有资产出资人以其向企业的全部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承担所有者责任。
第一节 现 2. 法人财产制度:企业的法人财产由股东所投入的股本形成,然而,它一旦形成后,便具有了独立的生命。企业的盈亏表现为法人财产的盈缩。企业依法享有对
企
业财产的经营经,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2. 3. 对出资者来说,出资者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对企业来说,企业以其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4. 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
1. 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在公司制度下,所有权与控制权进一步分离,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由公司治理结构担当
3. 2. 其目的是既保证经营专家的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致推动出资者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
4. 如何形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矛盾与激励约束机制?
答: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关系。而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追求的目标是有不同之处的。作为委托人的董事会,
要求经理人员尽职尽责,执行好经营管理职能,以便为公司取得更多的剩余收入;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所追求的,则是他们的人力资本的增值和提供人力资本进行
指挥劳动所取得的收入的最大化。综上所述,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最
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
1. 有限责任公司: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公司
5
2. 股份有限公司:指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发行代表股份的有价证券——股票,且股票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公司形式。
第八章 现代企业制度
1. 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
答:1. 传统国有企业不具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只是一个进行成本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市场变动作出资源最优配置
的决策,实现中心签约人和合约执行的监督者的功能
2. 在现代社会大生产中,需求结构极为复杂,瞬息万变,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经理人员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指令的执行者,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都由
远离市场的上级主管机关通过计划指令决策。
3. 企业与国家处于父子关系之中:一方面,国家对企业施以襁褓般的束缚;另一方面,又给予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
4.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态,给对这种企业制度进行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答:1. 1978-1983年,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增加国有企业留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起步试点阶段,简称“放权让利”阶段
2. 1983-1986年,试行两步“利改税”改革阶段
3. 1987-1991年,以承包制为主导的企业改革阶段
4. 1992年至今,以转机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全面改革阶段。
第二节 现 3.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
答:1. 根据企业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改革途径。在选择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方式时,不宜搞一刀切,而应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选择不同的企业制度。
1.1大量的竞争性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改造为国有资本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1.2提供公共物品和特殊产品的国有企业可选择国有独资公司模式
1.3在某些行业特别是基础产业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宜采取国有控股公司模式
1.4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托管、出售等多种形式推向市场。
2. 理顺企业政企关系,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组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
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做到“两分开”,即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国有资产的运营分开,从而实现了政企分
开的要求。
3.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其他难点和配套措施。
3.1. 实施战略性改组
3.2. 创造条件,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问题
3.3. 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
3.4.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分离企业所承担的过多的社会责任。
第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
1. 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是国家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并予以干预的一系列政府行为。
2. 1. 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节 2. 市场配置资源也有缺陷,对某些问题无能为力,主要是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市场对具有长期性性和社会总量性的经济活动很难有效调节、市
场调节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
3. 市场经济缺陷:1. 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 市场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 3. 对具有长期性和社会总量性的国民经济活动市场很难有效调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及总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 优化经济结构 , 调节收入的公平分配
2.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有:1. 经济增长目标:它不仅仅是一个速度概念,而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且宏观经济调控中经济增长是均衡增长。
第二节 2. 经济稳定目标构成:它是由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三方面构成
2.1经济稳定目标的内容(熟读P138-139)
3. 经济公平目标:从狭义上理解,经济公平指的是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从广义上理解,经济公平有:市场机会公平、竞争条件公平、收入分配结果公平
3.1衡量经济结果公司的两大指标:1. 基尼系数 2. 贫困指数
3. 1. 经济调控手段:指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引导市场主体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其调控手段有: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 法律调控手段:指利用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调控社会经济活动。其具有强制性、严密性、刚性和反复适用性及稳定性。
3. 行政调控手段: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的力量,采用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条件等方式调控社会经济活动。
与以上两者比其优点是:手段效果明显,实施时间短,能迅速控制和扭转局势,缺点:主观性强,违背经济规律,灵活性差
4.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理:1. 刺激机制 2. 诱导机制 3. 强制机制
第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
略目标的经济政策
1.1产业政策 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其中,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是主要内容。
1.21. 产业政策是侧重于调节总供给的经济政策 2. 产业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3. 产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间接指导性 4. 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动态性
5. 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跨度是中长期的
1.3产业政策的作用:1. 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够调控经济总量 2. 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够优化产业结构 3. 正确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4. 正确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
2.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宏观调控目标而制订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方针、准则。财政政策 包括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手段
2.1 财政政策的特点:针对性、时效性、间接性、系统性
2.2 财政政策的作用:1. 调节经济总量平衡 2. 调整经济结构 3. 调节收入分配
2.3 财政政策手段:预算 、税收 、财政支出 、 公债
2.4 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3. 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3.1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订关于供给和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3.2货币政策作用:以调节总需求为主的短期性经济政策,特点: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3.3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稳定币值,同时兼顾其他宏观经济目标
3.4货币政策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保持稳定协调关系,进而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使其大体平衡
3.5货币政策手段: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 再贴现率 3. 公开市场业务
3.6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3.6.1货币政策搭配与协调 (P149-P150)
4. 收入分配政策:也称公平分配政策,是通过合理调节不同经济主体的可配收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一系列措施。
4.1收入分配政策的作用范围主要是:再分配环节
4.2收入分配政策的措施:1. 完善税制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章 社会保障制度
1. 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得以维持,从而保证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各种社 会政策措施的总和
2. 市场经济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答:1.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保证 3.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1. 强制性 2. 社会性 3. 公平性 4. 福利性
4.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1. 国家保障型模式 2. 社会保障型模式 3. 自我保障型模式
5. 社会保障制度的融资方式:1. 现收现付制 2. 完全基金制 3. 部分基金制
6. 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方式(就社会保障的主干即社会保险,尤其养老保险而言有三种):1. 单一价格制 2. 所得比例制 3. 混合制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 (P169-17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公平性差 2. 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3. 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政出多门
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设想p168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值。它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2.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加,而且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等 全面进步过程。所以经济发展是比经济增长涵义更宽广的概念。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
第一节 概述 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工农业总产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和
2. 社会总产值:指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时期(通常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产值
3. 国民收入:又称为社会净产值,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4.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 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5.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考虑对外经济交往因素后提出的一个统计指标。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 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1.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1. 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叫外延型,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2. 集约型经济增长:也叫内涵型,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 从只注重增加投资,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转到利用现有基础,充分挖掘潜力上来
2.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 从不要依靠物质生产要素投入,转到主要依靠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
效果上来
3. 从主要靠大量消耗资源,增加产品数量,转到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类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着力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来
第二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从投资项目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复建设,转到按高效益的经济规模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不断优化产
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来
5. 从偏重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4. 粗放型增长与集约型增长的关系。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从来都是同时存在的。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应该主要通过提高生
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取得,同时,考虑到我国技术总体水平低,资金短缺,人口众多,就业压力
大的具体国情,也要适当通过增加劳动力,技术开改造等必要投入来取得经济增长。
2. 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全国来说,应该实现从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
分析。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产业的合理规划,以优质、高效、低能耗的要求发展经济。
3. 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同产业、不同行为各自发展的情况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增长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要点:1. 推进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1. 秣环境制约着经济增长 2. 在我国经济高增长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我们为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3. 环境及资源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提高决策科学性 5.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1. 产业:是指根据产业集合的阶段性和产业规定的使用性所形成的两个特征,既是具有某各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2. 三次产业分类法(P204)
3. 产业结构: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顺序选择问题
4. 产业组织:一般指生产或提供同一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即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称为产业组织。
第二节 产业调整与优化P205-206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范文三:经济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简答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有;
1, 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论述题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我们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判断每项工作的成败
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所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的标准,是因为他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的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东西当做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拒绝。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简答题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辩证统一,所有权决定经营权,经营权对所有权具有反作用,所有权与经营权既可以统一,又可以分离。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答:第一,产权关系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
第二,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
第三,实行有限责任制,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生产资料归私人企业主所有,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全由企业主决策和调控,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生产经营过程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雇主对雇工的生产活动有绝对的支配权。 第三,企业主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着剥削
与被剥削的关系,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企业。
论述题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
第一, 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的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 第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第三, 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 公有制经济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第五,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是思想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
第一, 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二, 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第三,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第四, 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五, 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共存。
第三章 分配结构
简答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
答:1,通过企业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2,按劳分配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
3,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2,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先富的带动和激励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简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答:1,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2,矛盾性表现为:要提高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产生发展机会及收入结果的不公平,要公平,却又会降低效率。
3,统一性表现为:提高效率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坚持公平,能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
论述题
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营方式的特点决定的。
1, 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3, 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具体含义
2,效率优先,可以打破平均主义,促进资源利用,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
3,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要求,兼顾公平可以为促进效率提供保障。
1---3总结
名词解释
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等量劳动获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
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生产资料,任何个人或者一部分人都不能充当所有者和拥有所有权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工劳动为基础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经济类型。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质上与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势。
级差地租I
级差地租I 是指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兼顾公平
其基本含义是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简答题
论述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答: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简答题
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分配方式?
答: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由他的作用特点所决定,其特点:
1,自动调节,所谓自动调节,就是市场本身就具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不需要人的推动,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市场一种内生的,潜在的力量,他不需要任何成本,或者成本很小。
1,利益调节。利益调节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调节手段,因为他符合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当人们正当的经济利益得到了实现,就会有较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给经济带来无穷的活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计划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弊端?
答:1,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
2,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3,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
简述市场经济的功能?
答:1,调节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通过如下过程进行的:??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利益结构改变而引起竞争——生产规模扩大——供求相对平衡,再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益结构改变而引起竞争——生产规模缩小——供求相对平衡??
2,信息导向功能。他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向企业提供信息
3,刺激功能。刺激各个生产者竞相改进生产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4,奖优罚劣功能。市场经济的运行,首先要为每一个参与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个前提下,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竞争中的胜利者获得较多的利益,而失败者则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和责任。
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答: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
1,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它们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都是价值规律
3,它们的市场客体都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功能,它们的市场主体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
4,它们都要体现自由竞争的原则
二者的区别如下:
1,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3,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4,市场经济师开放的商品经济
论述题
论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答: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使资源由效率低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向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和企业流动,这样,可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地理条件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合理社会分工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在此基础上 ,才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2,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1992年,党中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和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3,更好的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国民财富积累很少,贫困人口仍然很多,从全社会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我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文化交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我国较好地利用了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趋势正日益明显。
第五章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简答题
供求机制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
答:1,供求机制在均衡市场上的调节作用:
在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下降,会促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因而生产者为打开销路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努力提高生产率。 在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引起的市场价格上升,会促进企业增加生产,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余地较小。
2,供求机制在非均衡市场上的调节作用:
在卖方市场上,生产者因产品的供给紧张,在与消费者的竞争中可以单方面定出对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购买者因急于求购,而失去了市场选择和与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买方市场上,购买者选择余地较大,生产者之间展开竞争,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更新产品。总之,当市场上供过于求时,卖方竞争激烈,价格会下跌,形成对买方有利的市场,;反之,则形成对卖方有利的市场。
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答: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备条件
2,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条件
3,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条件
简述完善资本市场的意义?
答:1,它能聚集社会各种资本,挖掘和控制社会资本潜力,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 发展服务
2,它有利于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它有利于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金融业的相互竞争,提高资本融通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益。
4, 它能够为微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时提供和传递信息。
劳动力市场有何特点?
答:1,一切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洽谈和签约。
2,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流量,流速和流向。
3,工资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
4,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5,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业,职业,地点,信息等的制约和限制 6, 劳动力市场受工会,政府等组织的干预较强。
如何理解“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答:1,价格机制就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
2,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着市场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则下跌,因此,市场价格要反应供求关系。
3,要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必须形成以企业为主的价格决策主体,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市场价格,完善市场体系,开展公平竞争,健全市场法制。
4,当前 ,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价格不反映价值等价格欺诈行为,不正当价格竞争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着重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保护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的正当合法权益。
论述题
论述市场机制的功能?
答:市场机制有如下功能:
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即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实现优胜略汰。
2,信息传递功能。即把信息传递给国家,企业,银行,商业和居民,为他们提供决策依据。
3,利益分配功能。即通过价格,利率,工资的变动 ,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企业和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
4,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功能。即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按需生产。
第六章 消费者行为
简答题
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或者说,是在特定条件下,消费者对应于某一商品或劳务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并能买进的数量。需求是一种有购买力的需要,不仅同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密切相关,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需求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或劳务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等。
什么是效用,对于效用有哪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答: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该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经济学中一般以效用理论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于效用,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即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假设效用同重量,长度一样,也是可以测量的。可以用基数1,2,3,…. 等表示效用的大小,计量效用大小的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而叙述效用则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效用是次序的概念,不是数量概念,它强调的是排列次序先后,如第一, 第二,第三。。。而不是量值的大小。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简要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征?
答: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续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2, 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欲望强度成反比
3, 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 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有负效用
5, 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主观标准
什么是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 从商品或劳务的不同性质出发,可以将恩格尔曲线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生活必须品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斜率较大。
第二种类型是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斜率较小。
第三种类型是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向下倾斜,斜率为负。
请分别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替代,收入效应来解释需求规律?
答: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知: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从消费者效用最大的角度看,商品或劳务的购买价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如果某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最大,就会支付较高的价格,反之,就会支付较低的价格,而边际效用是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所以,价格也就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即价格和需求量成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规律还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即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化之所以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因为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效果,由于价格的变化,会引起消
费者多购跌价商品替代价格相对上涨商品。从而使价格相对上涨的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减少,这称为替代效应。因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升降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或增加,从而使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现象,称为收入效应。
各国政府常用的保护消费者的政策有哪些?哪些消费者行为要受到政府的限制?
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正确引导消费,各国政府常采用的政策有:正确的消费宣传,保证商品或劳务的质量,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类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限制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所谓限制消费,是指政府对一些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这些不良消费行为主要有: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消费,对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消费,败坏社会风气的消费。
第七章
简答题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生产者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什么是机会成本?举例说明在经济分析中考虑机会成本的重要意义?
答: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不是生产者实际支出的成本,但采用机会成本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现实因素。(举例略记得看书)
区分短期和长期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以时间为标准?
答:成本分析中经常用到长期和短期的概念。短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不能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长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能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对于不同的行业,短期和长期所包含的时间是不同的,对于手工作业较多的行业,可能几天就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就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成本分析中,短期和长期不是按时间的长短,而是按生产要素的调整范围来划分的。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答: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只要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达到了最大,就算生产者获得了最大利润,二是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判断实现最大利润的产量。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方法二常常做为经济分析中考察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指生产者增加一单位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而增加的收益,而边际成本是指生产者增加一单位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而增加的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继续增加一单位产量就会使总收益的增量大于总成本的增量,于是利润增加。既然增加产量有利于增加利润,生产者就不会满足于原有的产量水平,而要设法继续增加要素投入,增加产出。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继续增加一单位产量就会使总收益增量小于总成本的增量。使总利润减少。这时只有减少产量,才能使利润增加,直到使产量减少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为止。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使生产者的利润达到最大,这时,生产者已经把能够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达到了在现有资源投入的技术条件下所可能实现的最大利润。
生产者行为
第四——第七 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资源配置
答: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生产可能性曲线
答:生产可能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讲,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市场机制
答: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债券
答:债券是债务人开始债权人的债务证书,持有人可凭此证书,在债务期满时向发行人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
生产要素市场
答:生产要素市场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
股票
答:股票是股份公司变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一种证明书,是投资者投资并据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表示股票购买者即股东拥有公司的股份所有权,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效用
答: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恩格尔曲线
答: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
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供给价格弹性
答: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映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经济成本
答:经济成本是指生产者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等产量曲线
答:等产量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简答题
简述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又称市场取向经济,即资源配置上是由市场为导向的,所以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运行的方式,市场经济通行的准则,规律,适用于一切国家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主要特征如下:市场性,自主性,开放性,法治型,竞争性。
简述市场经济的属性?
答:市场经济的属性为中性,他不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专利,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即不姓“资”,也不姓“社”
简述房产市场的特点与完善房产市场的意义?
答:第一,由于房产商品价值大,使用周期长,故房产交易方式以出售和出租为主,
第二,在房地产市场中,房屋商品的买卖不发生交换对象的空间移动,只有房屋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变更,
第三 ,受土地资源稀缺性影响,房产市场的价格具有不断上扬的特性。。
简述总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简述等产量线和等成本曲线的特点?
简述等产量线的特点?
答:等产量线又被称为生产的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点:
1,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 假定产量可以无限细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不同的等产量曲
线代表不同的产量。
3,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能相交
4,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论述题 论述市场机制的功能?
论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第八章 现代企业制度
简答题
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内容:
1, 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并以其
向企业的全部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承担所有者责任。
2, 法人财产制度,企业的法人财产由股东所投入的股本形成,然而,他一旦形成后,便具
有了独立的使命,企业的盈亏表现为法人财产的盈缩,企业依法享有对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3, 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对出资者来说,出资者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为限对
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对企业来说,企业以其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4, 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应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科
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
简述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
答: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表现在:
1, 企业不具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只是一个进行成本核算的基
层生产单位,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市场变动作出资源最优配置的决策,来实现中心签约人和合约执行的监督者的功能。
2, 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经理人员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指令的执行者,企业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如何生产等,都由远离市场的上级主管机关通过计划指令决策,
3, 企业与国家处于父子关系之中,国家对企业既施以襁褓般的束缚,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
怀,企业面临预算软约束。
4,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态还为对这种企业制度进行改
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
答:法人治理结构也称公司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领薪经理阶层是公司的生产经营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在公司制度下,由于所有与控制进一步分离,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由上述公司治理结构担当,其目的是既保证作为经营专家的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致失去出资者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从而形成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 论述题
论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和配套措施?
答: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
1, 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改革的具体方式,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参股控股公司,以
及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托管 ,出售等其他形式。
2, 理顺企业政企关系,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 主要配套措施“
1, 实施战略性改组,缩小国有资产投资战线,改善国有资产投资的空间布局,优化国有企
业组织结构,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
2, 创造条件,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问题
3, 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
4,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分离企业所承担的过多的社会责任。
如何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答: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的所有者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也是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主体,负责国有资产的投资,参股,转让,参与企业收入分配和财产清算,并向投资参股企业,派遣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这样,实际上做到了“两分开”,即政府的社会 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国有资产的运营分开,从而实现了政企分开的要求,而企业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由公司治理结构负责其决策,经营和生产管理活动。
第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
简答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还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有以下缺陷: 1, 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 市场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
3, 对具有长期性和社会总量性的国民经济活动市场很难有效调节
什么是产业政策?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促使产业部门的均衡与发展,实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的经济决策。
产业政策的内容: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等,其中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主要内容,产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产业政策是侧重于调节总供给的经济政策
2, 产业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3, 产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间接指导性
4, 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动态性
5, 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跨度是中长期的
简析财政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总需求调节多的作效用?
答:购买支出是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直接购买,是总需求的直接组成部分,尤其是购买支出中的政府投资购买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与经济调整具有更强的影响作用,而转移支出是把财政资金单方面向个人,企业进行转移,转移支出只有在受益者进行购买时才对社会生产和就业发生影响。
简析经济增长与稳定币值的关系?
答: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与稳定币值应该是一致的,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币值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又是稳定货币的基础。只有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货币稳定,即币值的稳定。在实践中 ,两者之间往往会出现矛盾,比如要经济增长,
有时需要适度投放货币加以推动,但,一旦货币投放过多,则不但会影响货币的稳定,而且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论述题
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配合形式?
答: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状态
1, 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通常是在总需求
严重落后于总供给,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采用的政策
2,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通常是在总
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压力大,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采取的对策
3,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
扩大就业,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这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存在严重的事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只有轻度的通货膨胀的状态下,较理想的政策组合。
4,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避免消费过热,
需求过度,同时,银行系统放松银根,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又可以满足投资需求,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中的经济增长目标?
答:1,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经济增长不是日常讲的速度概念,它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应当是有效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
2,宏观调控中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均衡的增长,当然,它不否认某些产业部门应通过优先增长,发挥其主导作用,但各经济部门之间应在保持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均衡增长,否则,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稳定目标就是相互冲突的。
具体表现为:
1,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这是经济增长目标最直观的表现
2,保持经济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的条件下健康发展,最优的经济增长,必须以优化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为基础,同时,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又为产业结构优化,技术结构优化提供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经济增长目标内涵的延伸,要防止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增长。
第十章 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题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法律强制性,同时,也突出表现在,社会保
障基金所采取的税收课征形式和社会统筹形式两种不同的强制性征集形式上。
2, 社会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实施的对象的社会性,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社会性,社
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3, 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任何基本生存受到威胁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均等
的获得社会保障帮助的机会和权力,其二,社会保障分配在客观上会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由此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与财富消费的公平。
4, 福利性,社会保障旨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力,他是一项造福于社会成员的,
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简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暂时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救助的内容主要有: 1, 孤寡病残救助,即在社会成员因生理原因丧失正常劳动能力,而缺乏生活来源时,由国
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经济来源的社会救助项目。
2, 城乡贫困户救助,即在社会成员因个人能力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导致家庭贫困的情
况下,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帮助的社会救助项目,
3, 自然灾害救助,即在社会成员因遭受自然灾害而无法维持其最低生活来源时,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救助项目。
论述题
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答: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
1,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失败者,总有一部分社会成员会因竞争失败而丧失工作机会及维持其本人和家庭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证社会成员不至于因一时的竞争失败而遭受灭顶之灾,并在维持其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重振旗鼓,再次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2,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保证。公平与效率是市场经济国
家的经济政策目标,竞争机制有利于保证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按因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和财产私有制却往往有悖于社会公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征集社会保障资金和以受益能力原则使用资金,可以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在保证经济效率的同时,兼顾应有的公平。
3,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
实施,可以通过调节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和消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有效的化解社会成员因遇到如: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各种因素而造成收入损失或中断的风险,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为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得到满足提供保障,最后,当社会保障制度采用完全或部分基金制的融资方式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保证。 试分析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
答: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
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公平性差,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覆盖城乡所有单位与个人,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范围仍主要限于城镇居民,养老等一些社会保险虽已在农村开展,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远没有 纳入 “安全网”
2,社会保障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其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巨额资金,但目前财政困难,许多经济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也普遍感觉到压力过大,其二:失业和提前退休的人数急剧增加,一方面减少了社会保险费的征集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社会保险金的支出量,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其三,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中,
“空账”现象普遍存在,说明融资方式转轨尚未真正到位,更表明了基金收支矛盾的客观存在,如果“空账”不能及时转变为“实账”,我国养老保险的融资方式也就无法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制得转变,这种变革对缓解下个世纪即将到来的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来说,显然是于事无补的。
3,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政出多门,除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人事部,民政部等分别承担了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和义务外,财政,计划,计划生育,银行,商业保险等部门也参与其中,由于有关各部门所处的角度不尽相同,加上难免的会较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从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摩擦,矛盾和相互掣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并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有机结合的,覆盖面广,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标准适度,社会化程度高,管理体制协调统一,城乡体制基本一体化,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八章——第十章 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企业制度
答:企业制度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准则
公司治理结构
答: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
在册股东
答:在册股东是指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其姓名,地址和其他简况的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
答: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发行代表股份的有价证券——股票。并且股票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筹资组成的公司
宏观经济调控
答:经济宏观调控是国家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并予以干预的一系列政府行为。
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市场上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不能很快或完全适应需求变化,使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出现不相符合的状态而导致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情况下的失业。
自愿失业
答:自愿失业是指人们认为市场一般工资率低于个人的期望,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的,剧烈的上升,是许多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非
暂时性的大幅度上升
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自我保障型
答:自我保障型是以政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发起人,但以雇员或劳资双方为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保障型
答:社会保障型是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但以个人,单位和政府为共同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现收现付制
答: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且社会保障收支基本平衡的融资方式
单一价格制
答:单一价格制,社会成员只要符合养老保险的给付资格条件(一般指必须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获得同样金额的养老金待遇,这种待遇给付方式称为单一价格机制 社会救助制度
答: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题
简述我国企业改革先后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1,1978——1983年,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增加国有企业留力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起步试点阶段,简称“放权让利“阶段
2,1983——1986年,试行两步“利改税”改革阶段。
3,1987——1991年,以承包制为主导的企业改革阶段。
4,1992年至今,以转机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全面改革阶段,
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相对其他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他是筹集大规模资本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为广大公众提供了简便,灵活的投资场所,为企业提供了筹资渠道,使某些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得以建立。
2,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特别是在企业规模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情况下,他可以使每个投资者承担较小的风险。
3,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资本产权的社会化和公众化,把大企业的经营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配套措施?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符合的条件?
简述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手段?
答:财政政策具有以下作用:
1, 调节经济总量平衡
2, 调整经济结构
3, 调节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财政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国债等四个方面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答: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
1,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保证。
3,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论述题 如何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配合的形式?
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简答题
决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次)
2,建立合理的经济体制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要点有哪些?
答:
1, 农民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
2, 改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制度创新
3,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 形成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因素,并发挥其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
1, 推进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
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5,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论述题
试论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具体内涵?
答:必要性:
1, 资源约束
2,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3,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具体内涵:
1, 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
2, 从依靠投入转到提高要素使用效果上来
3, 从资源消耗多转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来
4, 从低效益,重复建设转到提高效益,优化结构上来
5, 从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试论述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答:
1, 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增长
2, 在我国经济高增长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我们为此付
出了较大的代价
3, 环境及资源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简答题
试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
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加强以钢铁,交通,电信,水电,矿产为主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使这些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扶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低度产业结构下粗放增长的格局。
论述题
试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答: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 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但国民经济增长中来自农
业的贡献在下降。
2, 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高,发展也较快,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加工产
业能力过大,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不足,一般加工产业生产能力过大,高水平加工能力不足,高技术产业和产品比重不高。
3,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 的比重过低
4, 产业素质低,组织结构不合理
5,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转换速度过低
6, 产业的地区结构趋同问题非常严重
7, 产业结构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生产与消费相脱节,产业结构变化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
化。
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1, 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概念,
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 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适应居民需求结构的新变化
3,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使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5,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简答题
试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答:
1,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源泉和动力,工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
能集中布局,形成城市,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工业化,城市可以产生聚集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降低
成本,增加利润,而且,城市通过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带动整个区域工业化的开展和深入。
简述四种工业化模式?
答:总结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 可归纳为四种模式:
1,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 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什么是二元社会结构?它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何影响?
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居民社会身份,地位和待遇存在巨大差异的一种社会结构,这种差异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规定并维持,它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及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它限制了人口及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特别是限制了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战略的内容有哪些?
答:1,坚持农轻重及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实行工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3,逐步减少工业对农业的剥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4,通过工业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为什么说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
答:1,在二元社会结构下,为了使农民能够参加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和“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政策,乡镇企业营运而生。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2,我国人口众多,要想通过建立大城市来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城市化是不可能的,为了避免“城市病”,就必须加快小城市建设
3,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
11——13章复习题
名词解释
经济发展
答: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成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经济增长速度
答: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的增长率,他可以由产品产量,工农业总产值,社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增长率指标来综合反映
经济效益
答: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劳动占有,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生态效益
答: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获得物质和能量转换的最大效率。从而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条件。
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又称社会净产值,是社会物质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粗放型经济增长
答: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叫外延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也叫内涵型,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产业
答: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门 产业结构
答: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组织
答:产业组织一般是指生产或提供同一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即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称为产业组织。
狭义的工业化
答:狭义的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 为主的经济的过程,它的结果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广义的工业化
答:广义的工业换则包含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其中现代工业的产生与成长是核心的内容,随着现代工业的成长,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现代化。
城市化
答:城市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及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地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也是把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改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
简答题
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答:首先,经济发展包含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再次,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条件。
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有: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简述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标准?
答: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符合效益最佳原则,产业结构变化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原则,符合技术进步原则,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和产业结构软化原则,符合开放性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收入弹性标准,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主导部门序列标准,增长后劲标准。
简述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
答:二元经济特征,产业内结构的趋稳定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的存量刚性特征,外延发展与边际不平衡特征,近几年趋于弱化的特征包括:短缺特征,周期性特征,超前转换特征, 简述实现我国农业产业产业化的措施?
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论述题
论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具体内涵?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方向,重点?
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
1, 调整要减少经济波动的机构性因素,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提高经济效益。 2, 调整要有利于改善供给对需求多层次性,多样化结构的适应性与反应性能力。
3, 调整要有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
经济素质。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加强以钢铁,交通,电信,水电,矿产为主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使这些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扶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低度产业结构下粗放增长的格局。
论述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的内容,如何实现这一城市化战略?
答: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的内容是使城市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的要求,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镇,为了实现这一城市化战略,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户籍制度,根据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差距,确定不同的城镇网络体系,还要搞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十四章 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简答题
简述乡镇企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主要表现是:一是盲目铺摊子,上新项目,造成高成本,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二是,“遍地开花,分散投资”小而全。小而散,三是,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形成“三多三少”的格局,四是,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低
试述《乡镇企业法》为乡镇企业道德发展提供了哪些法律保障?
答:主要有:首先,肯定了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方面,规定乡镇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干预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撤销乡镇企业的负责人,不得侵占和无偿占用乡镇企业财产,不得违法向乡镇企业收取费用和进行摊派,同时,对侵犯乡镇企业权益的行为做出了处理和处罚规定,最后,提出了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些措施
试述乡镇企业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答:产业结构调整应放在建立城乡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上,解决内部部门结构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以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与农业的产业关联度,推进企业规模化,集中化。
论述题
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你对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
答: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我国已由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的格局步入买方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使其竞争力与日俱增,“三资企业”大量进入和私营经济长足发展,这些使乡镇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
第二: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乡镇企业正在失去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如何用科技改造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 。
第三:国家税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等,使乡镇企业失去许多政策优势。
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深化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的规模化,集中化,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战略调整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 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的关系
第三, 内向发展和外向拓展的关系
第四, 提高自我积累能力与利用社会资金的关系
第五,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和扶持的关系
第十五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简答题
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答: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最明显的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和其他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上,这些都使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相互合作日益扩大,一国经济越来越 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因此,经济一体化必须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
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理论与现实依据如下:
1, 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
2,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
3,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需要
4, 为了取信于外国投资者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各有什么优点?
答: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1, 可以促使发达国家由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转向投资,从而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
金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带动本国工业发展。
2, 本国生产的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是现成的,投资和经营风险较小
3, 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本国 替代进口部门的保护来发展本国生产,比要求发达国家降低关
税来扩大出口更为主动和可靠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1, 可以使国内生产单位直接面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促使国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
高,带动国内的工业发展
2, 在国内市场相对狭窄的条件下,可以突破市场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本国工业
以至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
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答:国际技术合作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实现,国际技术转让可分为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两种类型
借鉴东南亚金融危机,论述我国应如何利用外资?
答: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众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利用外资上出了问题,因此,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外资,遵循以下原则:
1, 平等互利的原则
2,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 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
4, 改善投资环境的原则
怎样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
答:我国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并非政治特区,它仍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特区的政策和法令,它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必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首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其次,它对内地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论述题
论述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
1,坚持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所必须的,否则,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
2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建设。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有效的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否则,一味盲目排外,其结果只能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如果片面的夸大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单纯依赖外力,迷信外国,也是十分有害的
3,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因此,把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14——15复习题
名词解释
经济一体化
答: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答: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
进口替代
答: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
出口导向
答:出口导向也称“出口主导”,是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际贸易
答: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自由贸易政策
答:自由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促进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其实质是“不干预政策”
国际技术合作
答:国际技术上合作就是各国通过技术引进,技术转让等方式,从对方输入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须的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科技水平,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简答题
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简述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类型,政策?
答: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分为三个类型: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
国际贸易政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论述题
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述乡镇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并阐述该战略调整应处理的几大重大关系?
论述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特点以及作用?
答:我国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并非政治特区,它仍然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特区的政策和法令,它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必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
1, 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 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 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
4, 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首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其次,它对内地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预测卷
名词解释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消费者剩余
机会成本
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化
简答题
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简述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有哪些弊端?
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简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
论述题
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述我国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范文四:经济学基础笔记
经济学基础笔记
做题方法
价格变动率x ed(需求弹性)=需求变量(Pb/δPb)
弹性为x时价格变动一倍,需求变动x倍
收入变化率x em(收入弹性)=需求变量
交叉弹性:
(δQa/Qa)x
总弹性系数为分系数加权平均数 比如a物品弹性为3 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b6 2/3
E=(3x1/3)+(6x2)
富有弹性时降价获得高收入
用收入M=PxX+PyY来列方程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点斜率绝对值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交点连线,消费者效用最大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斜率
与等成本线交点
MU1/MU2=P1/P2消费者均衡
长期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提升 规模经济
进一步扩大就下降 规模不经济
TR=PxQAR=TR/Q
与前者相同MR=TR求导
MR=MC利润最大化sm
sac与smc相交点是没有实际收入的时候 支出相抵
MR>avc时 亏损但是继续生产,弥补可变成本
MR=avc时恰好等于可变成本生产和不生产的临界点
MR
MR=AR
可以看到,SMC和Q线交点拉出的大矩形是厂商接受的实际的总收入
而在SMC之下的面积是 可以接受的最小收入
二者差值即阴影面积即是生产者剩余,即收益
OGFQ是总可变成本 在短期中,只要收入大于总可变成本厂商就有经济效益
一、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
增加货币供给:购买
减少:出售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
增加:减少准备金
减少:增加准备金
改变贴现率
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增加货币:降低贴现率
通货膨胀: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古典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r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 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 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量变动就是价格导致
1.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情况的曲线。
3.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科技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4.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5.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6. 需求定理: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7. 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价格改变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8.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l 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9.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某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10. 边际成本:MC 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1. 长期总成本:LTC 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2. 长期平均成本:LAC 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13.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商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 供给定理: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15.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布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6.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7.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18.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9. 完全竞争市场 :大量买者与卖者 信息完全 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 厂商产品同质量是一个点曲线上的自由变动 需求或者供给是一条完整的曲线
供求部分
1、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
(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 ②消费者的偏好;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P-Q 曲线左上到右下 D线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 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等。p-Q 曲线左下到右上 S线
2、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 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 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 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 即增产不增收。低弹性价格,线斜率大更改价格Q 变量小收入变量同时小,因此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将上涨。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造成损失。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3、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 ,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储蓄)。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储蓄)。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 ,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 。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可以排序,并满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不饱和性等公理假定。
(2)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X1-X2曲线,两种物品互相替代。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进预算约束线分析。一条直线,左上到右下。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下消费者实现的效用最大化。这一均衡点可以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表示:RCS1,2=P1/P2 P1X1+P2X2=M M=消费者收入 一般以此来推导题 找到X1 X2的关系,来代入问题解决问题
即:当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 ;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 。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6、何为吉芬商品(降价时人们会减少购买的一种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 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 ;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 。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成本部分
会计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机会成本
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又称支出成本。
?例:工人工资、原材料费、资本的利息等等
隐性成本又称为非支出成本,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为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隐性成本事实上就是一个正常利润的概念。
?例:自己开店本该领取的工资、自己资本投入本该获得的利息、自己店铺本该得到的租金等
显性成本直接导致了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形成了经济利润,这些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
会计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 =总收益-经济成本
(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因此有: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获得超额利润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在经济学意义上出现亏损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 = 0 获得正常利润
长期生产没有固定成本
AC=TC/Q=AVC+AFC
MC=TC求导
LAC就是L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所形成的曲线。
也可以根据LTC曲线推出LMC曲线。
LMC就是LTC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所形成的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的形状、与AVC、MC曲线一样,为U型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为各条短期边际成本的包络线,
厂商的生产点既在SAC曲线上,也在LAC曲线上
即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
长期总成本曲线也为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市场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基本特征:
1. 市场上存在众多规模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2. 产品是同质的。3. 资源能够自由流动。4. 市场信息充分畅通。(信息对称)
1.总收益(TR)是指厂商出售商品后所获得的总的货币收入。1.总收益
TR=PQ,其中价格P为一固定值。因此,总收益曲线表现为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价格的直线。
2.平均收益2.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量商品后,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AR)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量商品后,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
AR=TR/Q=PQ/Q=P ,由于价格为一定值,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3.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而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3.边际收益
MR=△TR/△Q=dTR/dQ=P ,因此,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
MR=AC时收入与成本达到均衡
无收益无亏损状态
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垂直距离最大时利润最大,此时,有MC=MR
当MR>MC时,说明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能带来的总收益增量超过增加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量,因而扩大产量会使利润增加。
当MR<>
于是,只有在MR=MC时,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差额最大,也就是利润最大
当价格线降到与平均成本线只有一个交点即相切时,除此点外,其他产量位置总收益均小于总成本,会出现经济亏损,因此,只有此点是利润最佳的状态,但此时是经济利润为零,厂商仅
仅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收入等于成本)。此时,仍然是MC=MR
厂商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
随着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当低于任何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也就是价格线降到平均成本线以下时,此时,总收益在任何产量水平下都低于总成本,厂商出现亏损。若此时厂商停止生产,则由于在短期其不能迅速调整固定成本,所以厂商即使停止生产,也要支付其固定成本的损耗,所以,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收回其即期可变成本投入,同时收回部分固定成本),厂商就会继续生产。当厂商出现亏损时,什么时候亏损最小呢?此时,也是MC=MR.
图中,当MC=MR时,矩形FOQ3E的面积=总成本,矩形GOQ3H的面积=总收益,则二者之差矩形FGHE的面积就是亏损最小值。此时,由于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厂商总收益虽然小于总成本,但是仍然大于可变成本投入,即能够收回部分固定成本投入,厂商的生产仍然是有意义的。
厂商停止生产的临界点在价格线与平均可变成本线相切的产量水平。
此时,总收益只等于可变成本投入,厂商生产的结果和不生产是一样的,都是损失全部固定成本。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均为MC=MR,这称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供给曲线问题: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
的移动)LS为供给曲线(横向的移动)(右下1成本不变行业 产量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2成本递增行业 产量变化,使生产要素的价格递增3成本递减行业 产量变化,使生产要素的价格递减(左上的移动)垄断市场分析完全垄断市场
特征是指没有任何竞争因素,市场处于一家厂商控制的状态。
1. 行业体现为垄断厂商2. 产品不能替代3. 垄断厂商单独决定价格4. 存在进入壁垒
一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个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确定不同的售价。
此时,消费需求曲线成为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一级价格差别事实上就是垄断厂商将消费者剩余转
化为自己的收益。
如图: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原来的消费者剩余
现在也成了厂商的收益。
二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而收取不同的价格。
?举例:批量购买优惠、手机费消费量越多单价越低等
如图:当消费者消费OQ1时,价格为P1,当消费量为OQ2时,OQ1部分的价格仍为P1,而Q1Q2部分
的价格为P2,同样如果消费量为Q3,则Q2Q3部分定价P3。多买则多买部分降价。
对于总消费量为OQ3的消费者,垄断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为:
矩形OP1AQ1面积+矩形Q1RBQ2面积+矩形Q2SCQ3面积,此时,
消费者剩余比非价格歧视下的三角形P3DC的面积减少了。
由此可见,在二级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只能获得部分消
费者剩余。从而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要比一级价格歧视下少。
3.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影响
差别定价主要有利于垄断者,可以使垄断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消费者有利有弊。因为具有歧视性,它对于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待遇,即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价格歧视,会使一部分消费群体获得利益。(学生票)有促进或抑制消费的作用。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比较
缺点: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都是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可以使生产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配置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完全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
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外部激励机能较差。由于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所以他改进技术、管理水平的动力就减弱了,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优点:完全垄断市场有利于专利保护
完全垄断的一般规模都比较大,这样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会可能以廉价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享受较多的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垄断一定带来低价格,有时也会有高额价格。
政府的价格管制1.边际成本定价法
这是通过边际成本来制定价格。
就是将价格确定在边际成本与需求曲线相交的产量点上,
此时的价格低于厂商自己长期均衡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以较低价格购买商品。
由于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仍然大于平均成本,所以厂商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若政府想进一步控制垄断厂商的利润,达到与完全竞争同样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消除其超额利润。
2.平均成本定价法
这是按照平均成本来制定垄断厂商的出卖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当用边际成本定价导致
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从而使厂商出现亏损,
厂商生产积极性下降。这时,政府便将价格定
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交点的产量水平所对应
的价格上。
如图,在Q1产量点上,总收益=总成本,这时厂
商可以收回全部成本,而且没有超额利润,与完
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了。
四种市场
要素价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所有者可以通过要素的占有量,按照要素的价格得到收入。
1)在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供给来自生产者;要素市场情形正好相反。2
)在产品市场,属于直接需求,要素市场属于派生需求。
3)产品市场价格指产品本身价格,购买后归购买者所有;要素市场价格指使用要素的价格,购买者只有一定期限使用权。
4)产品市场价格决定了厂商的收益;要素市场价格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5)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互相依存。
边际产值
(VMP (production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品销售值的增量。
VMP=P*MP
边际要素成本
(MFC )是指每追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MFC=dTC/dL或dTC/dK TC对K (资本要素)或者L (劳动力)求导
它与MC 不同,它的自变量是投入要素。
在要素市场上,为了使利润最大,厂商将按照VMP= MFC的原则来使用投入要素。也就是说,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产值=边际要素成本。
VMP〈MFC时,则表示继续增加投入要素反而会使支付的成本大于收入,因而使利润总额减少,这样厂商必定会减少要素的投入。反之可证
劳动成本理论
替代效应
就是当工资提高后,休闲成本增加,从而劳动者会增加部分劳动时间以替代休闲时间。
收入效应
工资提高使人们收入增加,这样人们会增加对于休闲这种特殊商品的消费,休闲时间增多,劳动时间减少。
两种效应同时存在,作用相反,因此,最终劳动供给量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差量。
当工资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会最终增加;反之,劳动供给最终
将会减少。
现实的劳动市场中,起初当工资提高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供给量会随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后,工资再提高产生的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减少。这是因为,高工资使人们物质生活已达到一定水平,接下来将会进行追求休闲生活的享乐,从而人们会增加更多休闲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因而劳动供给曲线总体上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曲线纵轴为工资,横轴为劳动供给量
利息理论此处我有疑问
资本主要指借贷资本,其价格表现为利息。
利息在理论分析中一般用利率来表示。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利率的高低决定于资本的供求状况。
资本的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上方上升,表示高利率,低折旧,储蓄者00愿意提供的储蓄,资本的供给越
多。资本的需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二者的交
点就是均衡利率。均衡利率是实际利率的基础,政
府总是采取措施管制利率,影响利率水平,但不会
偏离均衡利率太远。
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排污之类)外部不经济解决办法:内在化(第三方 政府 机构 )(进行兼并 收购)科斯定理(明确产权,不需要纳税)
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竞争性(更多人消费会产生边际成本,不能同时消费) 排他性(把没有支付价格者排除在外)
(边际成本很小可忽略也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失灵搭便车行为(Free ride):产生于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即不支付费用,其他人支付以后我可以享受收益。人们会压低显示其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因而公共物品不能采用通常市场机制获得有效配置。
公共商品最初所具备的非竞争性,前提是在没有发生过渡消费之前,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时,公共物品商品的过度使用而导致资源耗竭。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将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只能由政府来统一供给公共物品。政府特征是具有强制性权力,因而有可能超越“搭便车”困难。
垄断是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市场效率低下且造成资源浪费垄断不仅大大减少消费者剩余,而且造成了社会净福利的损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能形成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信息充分:即市场上交易双方对交易产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即有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相关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信息成本大;2、经济主体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差异性;3、信息优势方刻意隐瞒真实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1、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2、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
一、劳动需求--以竞争性企业为例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这些投入的价格与数量是由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
生产要素市场分析类似于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分析然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企业向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最终需求派生需求 比如对服装的需求是对布的需求以及对其他要素的最终需求
或者,由消费者对产品的最终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它的某生产要素的需求
分为原始要素和中间要素
两个假设
所有市场是竞争的
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工资和收益怎么比较
收益MPL转化为美元VMP=Px MP
MP=Q/L (L劳动力数量)
VMP曲线单调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
以曲线和w(工资相交,相交点为劳动需求)
产品价格不会因为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时才会适用
劳动需求曲线w(vmp)-L
价格升高mp增加劳动曲线向上移动
使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一产品价格的变动(P变动)
技术变革(MP变动)
其他要素的供给(MP变动)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二 要素需求和产量供给之间的联系
三劳动供给
四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变动
五其他要素
MC=W/MP
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上涨机会成本上升需求减少
市场的均衡:土地和资本
第二节
一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二高于均衡工资
宏观篇
宏观经济现象及其相互间关系
经济学体系一是经济学流派(观点,方法,政策互不相同的学说)二是经济学基本原理(从各种经济学流派学说中抽象出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 失业率 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 国际经济对外政策
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曲线上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影响
经济周期
1982-1990 第一周期 经济发展与转型周期
1990-2000 第二周期
通货膨胀较经济增长会滞后
膨胀后果:紧缩政策影响经济发展,汇率贬值 降低本国商品竞争率
经济发展常常伴随周期性变化
奥肯定律
GDP增长百分之二失业率下降百分之一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的交替关系)
(PC曲线)
纵轴通胀率横轴失业ln函数关于x轴对称函数
GDP 一国或一地区内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必须指市场交换活动产生的价值(黑市 色情 家务 赌博不算)黑市为生产性非市场交易 色情是非生产性市场交易
必须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能再用于生产过程或者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但不会被一次性消耗或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产品)
流量 一个时期内所发生的变化量个人储蓄 新增大学生 赤字
存量 一个时间点上所存在的数量个人财富 全部有学位者 债务金额
不动产不可以计入GDP2016/01/03 21:31
租金可以计入
总收入=总支出
总产出=总收入
总产出=总支出
收入法 生产法 支出法
只算支出法- -从产品使用去向出发=w=
按支出法:个人购买GDP 个人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或债券 企业支付的企业股票和债券利息 政府向国债购买者支付的政府债券利息
{消费者购买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 国外购买支出 企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支出}
C:消费支出 耐用非耐用消费品 劳务 (建造住宅支出(算作投资支出)不算)
I:投资支出 资本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原材料(当时未使用) 零部件 燃料 再制作品 (统统为在当时未使用未创造价值))
G: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转移支付不算)
X-M :净出口 进出口差额GDP=C+I+G+(X-M)
GDP不能反映社会福利 不能反映收入结构 不能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以及非生产性市场交易 不能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 不能反映社会政府廉洁 公民道德素养社会公正 和自由名义GDP 是以当年显性价格计算的GDP 他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的价格乘积的总和=
那个公式在我老婆的课件里。
t为时间 i为第几个
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除以一个gdp 平减指数
相当于GDP也称充分就业以及潜在产量
宏微经关系与曲別
宏观出现原因市场失灵
需求与需求量
ADAS曲线弹性消费者理论,右下倾斜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企业存在的意义
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成本会计与经济利润
生产函数成本曲线营业点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短期供给曲线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关系
要素需求与生产偌給的关系市场失灵原因
十大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失业治理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孬朥朥朱耉诛徴览绕浔孬诛卽A
一、单项选择题: (15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2、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1981年失业率超过9% B、联邦所得税对中等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C、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3、所有下列因素中,除哪一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购买者收入变化 B、商品自身价格下降
C、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4、预算线反映了(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C、货币的购买力 D、消费者人数
5、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
A、MRTSLK > PL/PK B、MPL / PL < mpk/="">
C、等总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述都不正确
6、某先生辞去月薪2,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 100,000元(月息 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
A、3,000元 B、100,000 C、2,000元 D、1,000元
7、如果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3K1L2 (其中,Q为产量,K、L为资本、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则该产品的规模收益类型为( )。
A、规模收益递增 B、规模收益递减 C、规模收益不变 D、不能确定
8、某企业产品总收入TR与产量Q的函数TR = -4Q2 + 80Q - 108,那么总收入最大时的产量Q为( )。
A、40 B、30 C、20 D、10
9、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
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 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10、要能有效地实行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以外都是具备的条件( )。
A、分割市场的能力 B、保持市场分割以防止商品在较有弹性的需求时被雇客再售卖
C、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D、每个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11、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是长期均衡的( )。
A、P=ACmin B、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C、P=AC D、主观需求曲线与客观需求曲线相交
12、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3、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两种产品市场相比较,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14、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边际成本递减 B、边际生产力递减 C、边际效用递减 D、规模报酬递减
15、外部效应可以产生于( )。
A、人的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B、人的生产行为而非消费行为
C、人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 D、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题:(20分,要求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10小题。)
1.( )如果需求量增加,需求一定增加。
2.(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3.( )假定两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8,那么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4.(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交点的效用无法判断。
5.( )就经济学意义而言,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6.( )如果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平均产量一定也是递减的。
7.( )平均固定成本在所有产量上都是不变的。
8.( )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9.(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会花费许多金钱为产品作广告。
10.( )古诺双头垄断下的产量高于串谋时的产量。
三、简答题:(24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8分,共3小题。)
1、简述需求规律及其原因。
2、作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 )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试用工资上升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四、计算题:(26分。本大题共3小题,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1、(6分)某产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
供给:QS=-4.5+16P , 需求:QD=13.5-8P ,试求:
(1) 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2、(6分)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 Q3-10Q2+17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函数:AVC(Q),AFC(Q),AC(Q),MC(Q)。
3、(14分)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
(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均衡的状况,并评价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
微观经济学试卷A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D ; 2、B ; 3、B ; 4、B ; 5、C ; 6、A ; 7、A 、; 8、D ;
9、B ; 10、C ; 11、B ; 12、C ; 13、C ; 14、B ; 15、C 。
二、判断题:(20分,要求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10小题。)
1.( × ); 2.(√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 10. ( √ )。
三、简答题:(24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8分,共3小题。)
1、简述需求规律及其原因。
答:含义:在需求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P↓ 下降会引起 Q↑ 提高。(4分)
原因:收入效应:即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化后,相当于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相对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需求量;(2分)替代效应: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转而购买降价商品,使得降价商品的需求量上升。(2分)
说明:解释也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样得4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总的满足程度(即总效用)会增加,但总效用会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增加,即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边际效样卷B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主观评价商品价值的依据。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作用,边际购买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必然递减。在假定单位货币的效用量不变,消费者愿意为该边际购买支付的货币量必然要下降,边际购买量的货币支付即为价格。从而导致随着购买量的增加必然价格下降,即需求规律的存在。)
2、作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 )的TPL 曲线、APL 曲线和MP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过程中MP 、TP 、AP 之间的关系如图。(3分)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2分)
1)由MP = ΔTP/ΔL = dTP/dL可知,当投入为L 时,MP 为TP 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
2)MP >0时,TP 上升, MPAP 时,AP 上升;
2)MP <AP 时,AP 下降;
3)MP =AP 时,AP 达到最大。
显然,边际产量决定总产量和平均产量。
3、试用工资上升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答: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而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则取决于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就使得劳动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使劳动时间减少。(2分)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2分)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1分)一般情况,在工资率较低阶段,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高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3分)
说明:作图正确同样可得4分。
四、计算题:(26分。本大题共3小题,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1、(6分)某产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
供给:QS=-4.5+16P , 需求:QD=13.5-8P ,试求:
(1) 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解:(1)Qs= Qd,得P=0.75,Q=7.5(3分);
(2)Ed=(△Q/△P)*(P/Q)=-8*0.75/7.5=-0.8(3分)
2、(6分)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 (Q )= Q3-10Q2+17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函数:AVC (Q ),AFC (Q ),AC (Q ),MC (Q )。
解:(1)可变成本部分为:Q3-10Q2+17Q; (1分)
不变成本部分为:66 (1分)
(2)AVC (Q )= Q2-10Q+17; (1分)
AFC (Q )=66/Q; (1分)
AC (Q )= Q2-10Q+17+66/Q; (1分)
MC (Q )= 3Q2-20Q+17; (1分)
3、(14分)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 。试求:
(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
解:(1)根据题意,有:LMC= 3Q2-24Q+40 ( 1 分)
完全竞争厂商的P=MR,所以由P=MR=LMC,得:
3Q2-24Q+40=100
解得 Q=10 ( 2 分)
又因平均成本AC= Q2-12Q+40,将Q=10代入,得AC=20 (2分)
利润π= TR-TC=800 (2 分)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LACmin
令LAC’=0,得Q=6
将Q=6代入LAC ,得LACmin=4 (4分)
(3)将P=4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得市场均衡产量为Q=600
单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6,所以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为600/6=100(家)(3分)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均衡的状况,并评价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
答: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1)厂商数目很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2)产品是标准化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3)不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4)有关交易的信息是充分的,(任何交易方都可以实现最优决策)(4分)(说明:最重要的特点是:完全竞争厂商只是价格的接受者。答出这一点可得三分)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重合,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可写为P=MC。(2分)
在短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等,是否停产取决于价格与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1分)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MR=SMC=LMC=SAC=LAC。此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2分)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价格的自由波动,这些特点使资源的配置具有高效率,但是它的限制条件非常严格,使它更多的是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基础之上的。从长期来看,完全竞争市场同时存在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厂商为了在既定的产量下花费最小的成本,将不断调整短期内不变的生产要素,使得成本为最低。另一方面,行业中厂商的数目成为变量:行业如果存在超额利润、会引起厂商的进入;行业中代表必厂商出现亏损,行业的厂商将离开该行业。就单个厂商而言,边际收益既定,而厂商的边际成本在经过调整之后趋向于长期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都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1分)
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最优。(2分)
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同时,也说明企业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可能降低生产成本。(2分)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1分)
缺陷:产品无差异,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要;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不一定得到满足等。
一、单项选择题: (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经济学是研究( )。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下列( )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畴的。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应该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3、当其它条件不变,而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4、供给规律可以反映在( )。
A、 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如果某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充足,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价格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6、某企业产品总收入TR与产量Q的函数TR = -4Q2 + 80Q - 108,那么总收入最大时的产量Q为( )。
A、40 B、30 C、20 D、10
7、下面除了( )外,都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
A、 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D D、数学表达式为MU=
8、某先生辞去月薪1,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 100,000元(月息 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
A、2,000元 B、100,000 C、1,000元 D、101,000元
9、当Q=2.5L0.7K0.8时,其规模报酬应该是( )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如果增加一单位劳动可减少三单位资本且能使产量不变,则MRTSLK为:( )
A、 1/3 B、 3 C、 1 D、 6
11、就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来说( )。
A、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下降;
B、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则平均成本上升;
D、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12、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的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
A、左端 B、右端 C、最低点 D、无法确定
13、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则( )。
A、 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B、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B、 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1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是长期均衡的( )
A、 P=ACmin B、P=AC
C、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D、主观需求曲线与客观需求曲线相交
15、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 )。
A、P=MR=MC B、P=MR=AC
C、P=MR=MC D、P=MC=AC
1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7、假设某企业实行第三种差别定价法,如果分市场A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分市场B的需求价格弹性,则A市场的价格(PA)与B市场的价格(PB)关系是( )。
A、 PA =PB B、PA < pb="" c、="" pa=""> PB D、无法确定。
18、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边际成本递减 B、边际生产力递减
C、边际效用递减 D、规模报酬递减
19、假设某影星的年收入为10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20万元,那么,该影星所获的经济租为:( )
A 、100万元 B、20 万元 C、80万元 D、120万元
20、外部效应可以产生于( )。
A、人的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B、人的生产行为而非消费行为
C、人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 D、以上都不是。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小题,32分)
1、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如果猪肉价格下降,对猪肉的需求为什么会增加。
2、简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条件、原因及意义。
3、结合图形分析说明厂商的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企业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位置、获利状况。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21分)
1、如果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增加。
2、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是完全竞争。
3、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四、填表题:(5分)
产量
Q
1
2
3
4
5
6
7
五、计算题:(22分)
1、(8分)假定某地的棉布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供给函数Qs= 0.5P,市场需求函数Qd=10 -2P.试求:(1)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2)求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3)写出厂商的需求函数。
2、(14分)在一个成本不变的市场中,有大量企业,且每家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相同,为LTC=8 q — 4q2 + q3。
(1) 写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2) 试求该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的价格;
(3) 写出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4) 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2000-100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市场交易量是多少?容纳的厂商数量?
固定成本FC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1626530506370变动成本VC0154总成本T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变动成本AVC --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
孬朥朥朱耉诛徴览绕浔孬诛卽﹢B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20小题)
1、B; 2、B; 3、A; 4、D; 5、A; 6、D; 7、C; 8、A; 9、A; 10、B; 11、B; 12
、C; 13、D; 14、C; 15、C; 16、C; 17、B; 18、B; 19、C; 20、C。
二、简答题:(32分,共4小题,每小题8分)
1、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如果猪肉价格下降,对猪肉的需求为什么会增加。
答:猪肉价格的下降会增加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
结果。因为当猪肉的价格下降后(其他商品如牛肉、鸡肉和鸡蛋等到的价格不变),人们在
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这些肉蛋类商品,而把原来用于购买这些商品的钱转而用于购买猪肉。
就是说,猪肉价格下降会促使人们用猪肉支替代上述肉蛋类商品,从而引起对猪肉需求量的
增加。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3分)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的
,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猪肉的价格下降,这意味
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猪肉。因为猪肉价格
的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就是说,猪肉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增加对包括
猪肉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收入效应。(3分)因此,当作为正常商品的猪肉的价
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
。(2分)
说明:若学生用无差异曲线图形进行分析正确,也得分。
2、简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条件、原因及意义。
答:1)含义: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达到
一定水平后,边际产量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它具有普遍性。(3分)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2分)
技术必须保持不变;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是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
后才出现的;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是同质的。
2).原因: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具有一定的限度。(1分)
3).意义:靠可变要素投入增加产量是有限的,投入水平应该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技术进步
是增加产量的根本出路。(2分)
3、结合图形分析说明厂商的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企业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过程中MP 、TP 、AP 之间的关系,可将
可变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5分)
设产品价格P 、要素价格W 、固定成本FC 不随可变要素投入和产量增加而变化,由利润函数
π=PQ-WL -FC = Q(P -W/AP-FC/Q)可知,在生产函数的第一阶段,由于Q 和AP 随L 的
增加而提高,π会增加;在第三阶段,π会减少;第二阶段为技术合理阶段。(3分)
(若未作图或作图错误,但语言描述正确也可得5-6分。)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时的条件、位置、获利状况。
答:第一,二者的均衡条件不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P=MR=SMC=LMC=SAC=LAC。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
=SMC。(3分)
第二,获得的利润不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厂商由于其
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可能获得超额垄断利润;(3分)。
第三,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LAC的最低点,而垄断厂商
不可能产生于LAC最低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均优于完全垄断。(2分
)。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21分)
1、如果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增加。
答:错误。(1分)。注意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不同。需求反映的是在影响需求的条件不变时
,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2分)需求增加意味着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影
响需求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2分)而需求量的增加是因为商品
自身价格下降而引进的。(2分)
2、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是完全竞争。
答:正确。(1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1)厂商数目很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影
响市场价格);2)产品是标准化的、无差别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3)
不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4)有关交易的信息是充分的(任何交易方
都可以实现最优决策)(4分)。产品无差别是完全竞争的特点之一,因此厂商面临的需求
曲线为水平的直线;若产品有差别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方
倾斜。(2分)。
3、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
劳动的供给。
答:错误(1分)。劳动的供给曲线分为两部份:先向右上方上升(正斜率)部份和向左上方
弯曲的(负斜率)部份。(3分)正斜率部份表示当工资水平较低时,随着工资增加,劳动者
愿意多劳动,少休息,此时工资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随
着工资增加,劳动者愿意少劳动,多休闲,此时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3分)
。
四、填表题:(5分)
Q
1
2
3
4
5
6
7FC 120120120120120120120120VC 0346390116145180230TC 120154183210236265300350AFC --120604030242017.1AVC --3431.53029293032.9AC ---15491.57059535050MC --34292726293550
填错1-4空扣1分。
五、计算题:(22分)
1、(8分)假定某地的棉布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供给函数Qs= 0.5P,市场需求函数Qd=
10 -2P.试求:(1)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2)求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3)写出厂商的
需求函数。
解:(1)由Qs= Qd,得P=4,Q=2(3分);
(2) E=(△Q/△P)*(P/Q)=-2*4/2=-4(3分);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4(2分)。
2、(14分)在一个成本不变的市场中,有大量企业,且每家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相同,为LT
C=8 q — 4q2 + q3。
(1) 写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2) 试求该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的价格;
(3) 写出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4) 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2000-100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市场交易量是多少?容纳的厂商
数量?
解:(1)(4分)LAC=LTC/q=8-4q+q2 ;LMC=dLTC/dq=8-8q+3q2
(2)(4分)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价格是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令LAC ‘
=0,得q=2时,LAC 最低点=4=P
(3) (2分) 因为是成本不变的行业, 行业的供给曲线为P=LAC 最低点=4
(4)(4分)将P=4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得行业长期均衡时市场交易量为Q=1600 ; 容纳的厂商
数量为 Q/q=800。
孬朥朥朱耉诛徴览绕浔孬诛卽﹢C﹣
一、单项选择题: (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下列问题(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联邦所得税对中等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C、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3、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4、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
A、 由于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 由于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C、 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D、由于鸡蛋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增加
5、如果某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则该商品的需求( )。
A、完全有弹性 B、相对有弹性 C、相对无弹性 D、完全无弹性
6、假定X、Y的价格Px、Py已定,当MRSxy < px="" 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7、某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总收入TR=P?Q,由此得平均收入AR=P,因此可得平均收入曲线(即
AR 曲线)的形状是( )。
A、一条水平直线 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9、如果连续地增加劳动(L)的投入,在总产量下降时,( )。
A、APL为零 B、AP L 与MPL 相交
C、MPL 极大 D、MPL为负
10、假定销售价15元/件不变,销售量为10件时的边际收入为( )。
A、150 B、15
C、10 D、25
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 )。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C、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 D、生产的一般规律
12、如果增加一单位劳动可减少二个单位资本且能使产量不变,则MRTSLK为:( )。
A、 1/2 B、 2 C、 1 D、 413、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是( )。
A、产品异质程度 B、 市场中厂商的数量
C、长期中厂商获得的利润率 D、 以上都正确
14、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
美元,则该厂商( )。
A、 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未得最大利润
C、 是否得最大利润不能确定 D、已得超额利润
15、对于一个垄断厂商而言,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一个厂商提供全部的市场供给量;
B、在利润最大化水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
D、垄断厂商有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16、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 )。
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17、如果完全垄断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中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那么垄断厂商( )。
A、 可以施行差别 B、不施行差别价格
C、既能也不能实行差别价格 D、上述都不对
18、假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收益均等于8元,
且此时,厂商得到了最大利润,则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为:( )
A、4; B、1; C、8; D不可确知
19、设有甲、乙两类工人,甲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250元/月,乙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200
元/月。某工厂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必须雇佣所有甲、乙两类的工人,并支付每个工人250元/
月的工资。由此可见,甲、乙两类工人得到的月经济租金( )。
A 、分别为250元、200元 B、均为250元
C、均为200元 D、分别为50元、0元20、外部效应可以产生于( )。
A、人的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B、人的生产行为而非消费行为
C、人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 D、以上都不是。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小题,32分)
1、叙述并解释需求规律。
2、运用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斯威齐模型)作图分析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
3、运用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说明其对劳动供给曲线形状的影响。
4、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长期均衡的状况。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21分)
1、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变动。
2、如果要素L、K的价格PL、PK已定,当MRTSLK < pl="">
增加要素对L的投入,减少对要素K的投入。
3、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为10%的银行贷
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因为后者不用付利息,因而成本较低,所以应该选择后者。
四、填表题:(5分)
产量
Q
1
2
3
4
5
五、计算题:(22分)
1、(8分)某农产品市场近似完全竞争市场,需求函数Qd = 4500-250P,, 供给函数 Qs =20
0P,
(1)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求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3)写出厂商的需求函数。
2、(14分)某成本不变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的产品单价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
TC=240 Q — 20 Q2 + Q3。
(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此时的平均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该行业中有代表性,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3)如果这个行业目前尚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达到均衡时这家企业的产量是多少?单位
成本是多少?产品单价是多少?
(4)写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7070总固定成本TFC100总变动成本TVC50总成本TC 边际成本 MC—3040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变动成本AVC平均成本ATC
孬朥朥朱耉诛徴览绕浔孬诛卽﹢C﹣又耉筚桎
一、单项选择题:20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小题)
1、C; 2、B、 3、C; 4、B; 5、D; 6、B; 7、A;8、B; 9、D; 10、B; 11、C; 12、B; 13、A; 14、A;15、D; 16、B; 17、B; 18、B; 19、D; 20、C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小题,32分)
1、叙述并解释需求规律。
答:含义:在需求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P ↓ 下降会引起 Q↑ 提高。(4分)
原因:收入效应:即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化后,相当于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相对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需求量;(2分)替代效应: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它效用相同的产品,转而购买降价商品,使得降价商品的需求量上升。(2分)
(解释也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总的满足程度(即总效用)会增加,但总效用会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增加,即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主观评价商品价值的依据。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作用,边际购买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必然递减。在假定单位货币的效用量不变,消费者愿意为该边际购买支付的货币量必然要下降,边际购买量的货币支付即为价格。从而导致随着购买量的增加必然价格下降,即需求规律的存在。)
2、运用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斯威齐模型)作图分析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
答:作图正确(4分)说明(4分)
斯维齐模型——“价格战”导致寡头厂商面临带折(扭结)的需求曲线。
根据竞争对手对厂商调整价格是否作出反应,寡头垄断厂商面临两条需求曲线。平坦的D1代表竞争对手不反应,陡峭的D2代表对手反应。
假设 厂商提价时竞争对手不提价, D1起作用;厂商降价时竞争对手降价,D2起作用。形成了拐折的需求曲线
间断的边际收益线:与拐折的需求曲线相对应,厂商的MR 曲线分为两段。
价格刚性:由于MR 曲线间断,在生产成本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3、运用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说明其对劳动供给曲线形状的影响。
答: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而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则取决于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就使得劳动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使劳动时间减少。(2分)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2分)
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1分)一般情况,在工资率较低阶段,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高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3分)
(作图正确同样可得4分)
4、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长期均衡的状况。
答;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厂商数量较多,进入行业容易。但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厂商之间的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是存在差别的,这种差别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排斥竞争者的垄断力量。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需求曲线不同。(4分)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只能获正常利润,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一致。(1分)。但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倾斜的需求曲线不可能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最低点,而是在最低点左侧,因此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均衡时的产量,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2分)因此说明垄断竞争厂商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但产品的差别对丰富消费者生活有利。(1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21分)
1、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变动。
答:错误(1分)。要区别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supply)是指生产者能够而且愿意生产并向市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市场关系。(1分)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向市场供应商品和服务的实物量。(1分)一般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供给影响因素统称为供给条件,假设供给条件为既定,则供给函数简化为:Qs = f(P ),它反映商品自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供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由商品价格变化引起供给量的变化。是在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移。(2分)供给的变化:指由供给条件变化引起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整体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的推移。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2分)
2、如果要素L、K的价格PL、PK已定,当MRTSLK < pl="">
答:错误(1分)。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RTSLK = PL / PK,(2分)
此时MRTSLK < pl="" pk,,说明生产者此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即mpl="">
要素L 的投入过多,而要素K 投入较少(2分)
因此,此时应增加对K 的投入而减少对L 的投入。(2分)
3、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因为后者不用付利息,因而成本较低,所以应该选择后者。
答:错误(1分)在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或机会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用途来计算(3分)。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款给其他人经营,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此题错在决策时没有考虑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3分)
四、填表题:(5分)
产量Q
1
2
3
4
5
填错1-4个扣1分。
四、计算题:(22分)
1、(8分)某农产品市场近似完全竞争市场,需求函数Qd = 4500-250P,, 供给函数 Qs =200P,(1)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求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3)写出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1)Qs= Qd,得P=10,Q=2000(3分);
(2)Ed=(△Q/△P)*(P/Q)=-250*10/2000=-1.25(3分);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10(2分)。
2、(14分)某成本不变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的产品单价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
TC=240 Q — 20 Q2 + Q3。
(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此时的平均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该行业中有代表性,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3)如果这个行业目前尚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达到均衡时这家企业的产量是多少?单位成本是多少?产品单价是多少?
(4)写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解:(1)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的条件为P=MC(1分),
MC=240-40Q+3Q2 (1分),
由P=MC,得,Q=-20/3(舍去),Q=20 (2分),
代入AC=240-20Q+ Q2 = 240 ( 1分),
总利润=Q*(P-AC)=20*(640-240)=8000(1分)
(2)因为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 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而此时厂商有超额利润, 因此未处于均衡状态 (2分)
(3)当P=LACmin时, 行业才能均衡. 令LAC ’=O,得Q=10 (2分)
代入LACmin=140,P=140 (2分)
(4)因为是成本不变的行业, 因此, 长期供给曲线为P= LACmin=140 (2分)/`1/1/TFC 100100100100100TVC 5080120170250TC 150180220270350MC —30405080AFC 1005033.32520AVC 50404042.550ATC 1509073.367.570
范文五:大一经济学基础期中复习
考试题型:
1. 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市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组合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或外在性,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需求(Demand):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主观意愿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 ):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需求定理的理解: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
收入效应: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更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 替代效应:如果苹果太贵,就转而买梨,就降低了对苹果的需求。
机会成本: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可能的最大收益,称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如苹果与梨。
互补品( complements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如电脑和软件。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 ):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一定时期内,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物品量。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物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供给定理的含义:增加产出必定提高成本(资源越来越稀缺),此时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增加利润,才能诱使更多的厂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
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在价格达到均衡时,供给与需求量
(The quantity supplied and the quantity demanded at the equilibrium price. )
供给与需求曲线交点的数量
(On a graph it is the quantity at which the supply and demand curves intersect. )
效用(Utility):就是对人们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快乐或满足感的一种度量。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人们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总量TU.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从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增加一个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量MU.
大题:
简答题
1.为什么需求量同价格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供求同理)
答:第一,较低的价格能吸引更多新的消费者;第二,较低的价格也能吸引每一消费者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
2.具体说明影响需求的非价格因素有哪几个?
答:(1)消费者的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预期;(5)购买者的数量;(6)广告推销;(7)其他因素。
3.具体说明影响供给的非价格因素有哪几个? 、
答:(1)技术水平;(2)生产费用(成本);(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者预期;
(5)税收和补贴;(6)卖家数量;(7)其他因素。
4.什么是效用和边际效用?举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
答: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们欲望的性能,也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或劳务中获 得的满足和快乐。效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消费一单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所提供的效用。如果从与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单位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一个消费者在一定时期里不断消费同一物品或劳务时,他所获得的总效用会 相应增加,但却以越来越小的比率增加,也就是说同一物品随着其消费数量的增 加,每增加消费一单位物品所增加的效用在减少,或者说其边际效用趋于递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分析题
1.人类是否应该通过降低欲望来解决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答:不对。人类在解决这对矛盾时,从来就没有想到降低人的欲望。事实上, 人的欲望和生活水平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解决这对矛盾是通过科 技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来实现的。
2.中专毕业后应该选择上大学还是找工作?请用机会成本概念来分析说明。
答: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工作。从短期看,上大学没有获得什么收入,还要增加成本:书费和学费等,而且机会成本又是很大的:放弃工作意味着放弃收入,所以显然不是理性决策。但从长期看,上大学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是很高的。现在许多家长舍得为孩子上学花钱就是从将来孩子大学毕业后能获得高收入考虑的。
3.什么因素会提高空调销量?
答:(1)价格因素,例如空调价格下降。(2)非价格因素:①消费者收入增加; ②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空调;③替代产品例如风扇、暖风机价格上涨,或者互补产品例如电力价格下降;④市场上,预期空调将会上涨,所以,在短期内空调需求量上涨;⑤空调的广告、宣传和一些优惠手段;⑥天气特别热或冷,或节假日
等因素。
4.政府为了公众的健康,想减少吸烟者的数量,请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两种以上方案并用坐标来说明你的方案是有效的?
答:(1)提高烟价,就可以减少烟的需求量;(2)限制烟的产量,减少烟的供给量;(3)进行公益性广告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5.假设某一年夏季有三天天气特别热,而且由于停电使几家大型冷饮厂停三天,请画图说明渡三天冷饮市场的行情.
这三天天气特别热,需求量上升,由于停电,供给量
下降,则这三天冷饮的价格上涨,交易量不确定。
6. 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答:价格是在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中形成的。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O_AQB商品过剩,这时生产者竞相降价销
售,使市场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就会增加购买量,生产者就会减少供
给量。这时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就等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Q心c商品短缺,这时消费者提价抢购,使市场价格上扬。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就会减少需求量,生产者就会增加供给量,这时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就等于均衡价格。
7.假如你是一位电影院的经理,一天会计室主任向你报告缺乏资金,并建议 你考虑改变电影票价格以增加总收入。你将怎么办?是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请用弹性理论来分析说明你的决策。
答:降低票价。因为电影票是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强度小而且可替代程度 高)。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更多,电影院的总收入就会提高。
8.为什么我们每天必需大量使用的水的价格很低,而使用很少的钻石的价格却很高?
答: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要喝水、要用水;农民种地必须要用水灌溉,庄稼才能生长;工业生产的用水量更是惊人。水对于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但它的价格却很便宜,原因是:地球上水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东西多了,人们对于获取水的迫切的需求欲望降低了,每增加一单位水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降低,水的价格也就便宜了。
钻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矿藏资源,人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颗,它对于人们的效用极高。人们在欢庆之余,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或者说,一颗钻石的边际效用极高,人们当然舍不得马上把它卖掉,要卖掉当然要卖高价。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水的价格如此便宜,而钻石的价格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