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音乐课堂有效性
音乐课堂有效性浅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 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 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 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 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如何在课堂 40分钟里有效地组 织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全国优秀音 乐课堂教学的实例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 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情绪下学习。
一、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 要精心设计”导入”、 ” 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观 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具有了”磁性效应”,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导入要新颖
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 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 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生动地导入 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才会”长 久不衰”。如, 我在上《音乐的喜剧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 看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龙船调》 ,曲中宋祖英唱
范文二: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定义
张璐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一) 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
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二) 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 ;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 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一: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师生为一个目标协同努力,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师生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小组分配多样化,如根据学生友谊、不同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方案;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二:语言发展
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该通过应用与师生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加以培养,并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在这方面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不伤害学生;
3.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如谈话停顿、眼神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尽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
8.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语言。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与技能,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与学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8. 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
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当前的教学评价工具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有欠缺,使不同学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可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为了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整体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情有直接的反馈。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根据清晰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对话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7. 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 国外有效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五个标准,国外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
1.认知指导教学: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2.认知复杂性教学: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活动分小组进行,需要多种认知能力,活动程式多种多样。强调了除标准5以外的其他4个标准。
3.真实性教学: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教学材料联系起来) ,同时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
4.交互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强调运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策略。
5.一致性教学:综合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突出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及挑战性教学。
从上述国际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看到:①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受到重视;②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③学习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④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
范文三:课堂有效性论文
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长春中学 周蓉蓉
自我校开展 “分组合作,快乐高效”五板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有效教学观念便在教学上不断深入,那么怎么做到课堂有效教学呢?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五板块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向课堂有限的40分钟要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 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比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精心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但是反馈回来教师教的苦并没有换来学生学得好。虽然从七年重新开始英语学习,但是部分学生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完全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有知识积累的过程但是没有技能水平的提升。为什么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究竟离有效教学有多远呢?
现如今的教学中,有效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点要素,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兴趣是否有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是否已经养成等作为评价教学有效依据。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的喜悦。究其原因为教师情境创设有效吸引学生,分层展示汇报有效性强,课堂任务活动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贯穿始终,不仅轻松突破难点,也使课堂教学结构紧凑,真正做到了当堂质疑,有效训练。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如果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恰到好处,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效率提高。
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之所在,也是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课堂用语,避免问一些无意义或者有暗示的问题。如Do you understand ? Right?等,一定要根据
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2、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模式的主体中。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交流思想”,不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见解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通过互帮互学带动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是一个有效学习的捷径,课堂真真正正地动起来了。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合作,并不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一片激烈的争论声和下地忙碌,有的两三人一组,有的一组在听一个人发言,每位组员的职责不知道,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后坐回原位,汇报时互相推诿,或者每一组总是组长来汇报,其他同学好像不关他事。这样的合作就是无效的,失败的,我们不能搞合作的花架子,在正确的理论倡导下,一定要踏踏实实合作,值得合作的时候在合作,简单的问题不合作,困难的问题控制好合作的时间和汇报的人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对于那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 。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通过合作能让同学达成共识,或者两人互帮结对子优势互补,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 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每一名组员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科,竞选当成组内的课代表,负责督促组内本学科的学习。在合作中,组内七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发表意见,每组的正负组长汇总意见后达成统一结论,最后有一记录员做记录,和中心发言人做最后展示。人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 建立加扣分机制。全班共分为5个大组,每组6-8人,通过每组的口号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每当小组成员做题正确或者课前展示得分,全班同学会给予鼓励。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自主学习的问题都会听取反馈,或者口答,或者板答,或者抢答,并且根据难易程度为小组加上分数。长久下来,组间形成竞争之风,互勉共进,组内形成互帮之风,互助互学。
③ 适时引导。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
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参与学习指导,及时总结点拨。
3、加强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教学情节逻辑性不强,造成让时间浪费。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安排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动静交替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率提高。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训练密度加大,节奏加快,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做到当堂的有效训练。因此,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缓急交错,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备课是否充分全面,教学中的评价是否及时中肯,教学手段的单一、多样性与否等,都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作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自我,努力迎接挑战,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范文四:课堂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深圳市公明中学
一、课题背景与内涵
当前的普通初中课堂教学,不论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都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背景
1.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代课题。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前景初见辉煌,它是继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之后的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二次社会转型,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它的发展依靠知识,特别是知识的创新。教育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事业,学校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课堂教学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好人才,快出人才,是人类社会的时代课题。
2.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激烈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的基础地位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一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风雷激荡,波澜壮阔。中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努
力克服应试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尽管各国的改革理论不同,模式不同,方式方法不同,手段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又多又好的人才。
3.我校自身发展的状况,需要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我校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初级中学,随着区域经济和光明新区跨越式发展,我校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经完成了由镇办学校向新区直属学校的转制。如何在变化中平稳过渡,如何在变化中提升学校的品位,需要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来自于真实的校本研究。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处于“纲举目张”的地位,成为我校办学的主要抓手。
4.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使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出现很多新困惑。如何使我校教师顺利适应新课改,借新课改的平台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缩小平行班级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审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少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模糊性,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意义非常模糊,缺乏基本的认识;二是肤浅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深刻,难于付诸课堂教学的实践;三是滞后性,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大多体现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缺乏实际行动的研究;四是矛盾性,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处于是否坚持传统教育观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之间徘徊,担心新课程实施后,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
1. 有效教学
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①
2. 有效的教学活动
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教育领域里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它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生成,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针对一些课堂教学的低效、无①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效、甚至有害而提出的。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效水平,有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课堂教学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追求单位时间里的产出率高;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价值的实现情况。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教得有效和学生学得有效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②
(三)文献综述
1.国外: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当时的学者认为: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于是,人们开始用观察、试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注教师特征。20世纪上半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的教师?主要研究了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几乎忽视了课堂的实际。②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在近来的研究中,已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更多地关注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②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师生的交往,关注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③关注环境的影响。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除去教师、学生、内容外还有一个环境因素,宽敞、轻松、舒适、有序和学习材料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④关注微格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微格教学通过在控制条件下的练习,为培养新教师迅速成长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教学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教学环境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③
2.国内:国内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它是受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在这一领域影响较大的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教授,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钟启泉教授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依据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对《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行解读,并将有效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各地中小学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方兴未艾,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更换新教材,采用新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当代教育把 ,《美国有效教学原则及能力要求的教学论意义探寻》,<>>2006年 第05期 ③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当作优先发展的目标,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主张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民主化。
目前这一研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国外的研究固然有其科学性、进步性,由于文化的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国的课堂教学;二是国内的研究多为文献方面的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的基础。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如何把国内的理论研究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都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空间,也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理论根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教育要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思想:叶圣陶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不能为少数选手而设计;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生命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应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命相联系;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生成。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求在“做中学”,把“教学做合一”。在
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课内外相结合,创建民主化、生成性课堂,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性,注重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5.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6.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概念的理解、问题的解决个体间存在着很的的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与“递进”的方法。“分层”保证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的实践,因此,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特色,打造知名品牌。
4.总结新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和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推动本地区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有效课堂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和实践有效教学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水平和理论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自主、智慧”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效益。
二、研究内容
(一)内容
1.教学预设策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的规律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2.教学实施过程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反馈,有效活动,有效管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
3.教学评价策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改变过去甄别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 本课题作为学校教学系统的总课题,分设以下子课题:
子课题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4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5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6 提高体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思路
首先,对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实际情况,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其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再次,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校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正确地引领,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制度保证;最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构“自主、智慧、高效”的课堂。
此处是否可以补充?
(三)重要观点
1. 好学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的学业水平层次不齐,但是在提升学生学力水平的基础上,全体学生学业水平将获得长足进步。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须以学生学力水平为基础,同时降低学业水平的门槛。
2. 学科教学须以科学的课型为基础
无论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均存在符合该学科教学规律的“课型”,“科学的课型”必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渠道是专家引领和合作交流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师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沟通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其重要。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业有所进步,教师要通过培训使这三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是一个与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人际智慧在这里非常重要,教师人际智慧的高低是由教师所具有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沟通力表现出来的。而专家引领、教师间相互合作交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方案的论证及开题,2008.08~2009.01
1.选题论证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方案进行反复论证、修改,使课题方案科学化、规范化、操作性强、可行性大,为课题研究做好规划工作。
2.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编制项目齐全、针对性强、规范化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调查报告,使课题研究贴近教学第一线,来源于实际,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第一阶段,2009.02~2009.08
1.子课题编写实施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实施方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并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相结合,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前的预设、课中的体验生成、课后的激励性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构建“自主、智慧”的课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准备操作性的方案。
2. 主要运用课堂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训练、有效评价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
3.2009年8月,完成课题一期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第二阶段,2009.09~2010.08
1. 在中期论证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第二期实验。
2.2010年8月,完成课题二期报告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2010.09~2011. 2
1.比较研究。将一期和二期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对研究的效果进行评价。
2.对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课例进行整理,结集付印。
3.撰写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发表(在校园网)。
4.编写论著。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结集出版。
5.撰写实验报告。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既总结经验,使之发扬光大;也总结教训,使今后的研究少走弯路。对研究工作进行理论的探讨,使之具有推广的价值。
6.结题。使研究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为以后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纵的研究理清本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通过横的研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使本课题的研究处于前沿水平,有针对性、有特色地进行。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高效、低效、无效现象及原因。
3.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行为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的实践中,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
1.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试卷及调查报告显现出成果;
2.形成普通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案;
3.撰写相关论文;
4.出版论著;
5.完成研究报告;
6.实物展示;
7.学校教学成绩提高;
8.教学群体性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产生出一批名优教师。
(四)可行性论证
1.课题主持人情况介绍
薛森强副校长(主管教学),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有效性强,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共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共有六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曾参与或主持过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
2.课题组成员简介
梁吉清:中学高级教师,原宝安区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多本论著。
舒才友: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教科研主任,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谭旭环:中学高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陈竞:中学高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曾宇宁:中学一级教师,语文科组长,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课题工作。
姚红阳: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科组长,教科研能力强,有多篇论文发表。
刘颖异:中学二级教师,英语科组长,教科研能力强。
方锡添:中学一级教师,科学科组长,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王锐:中学一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多部。
陈坚达:中学二级教师,体艺科组长,教学成绩突出。
潘佳群:中学一级教师,教学有特色,研究有专长。
3.前期准备工作
文献搜集:我们搜集的材料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搜集有关新课程理论的资料,并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第二,搜集有关教育科研方法的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第三,运用历史研究法搜集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前沿的水平,形成特色;第四,学习借鉴外地先活的经验,取他山之石而攻玉。采用三种方法:第一,查找报刊、书籍、网上的资料;第二,实地调查;第三,吸收外地的资料。
调研工作:我们既在本校进行教育调研活动,又在外地开展教育调研,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包括:教育考核只看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记忆与内化,教师的
教法欠丰,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较少;课堂教学形式是“结构化”和“封闭”的,没有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不能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的培养创设有利的环境。上述弊端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甚至无效益。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4.保障条件:
科研经费:本课题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总课题,属于学校重点科研内容,学校将拨出专款,在研究经费上给予保障,添臵设备,购买资料,提供培训。
时间保障:学校将适当减轻课题组成员的课业量,使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在排课程表的时候,把课题组成员的课程表排得相对集中,便于他们开展研究;在假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研究。
师资保障:我校将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师资培训、科研中心组、课题组、教育论坛、派教师到外地进修、聘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自学等形式培训教师,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制度保障:我校将废除甄别性的评价,对课堂教学实行激励性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于方向性地引领,在制度上保证。
奖励机制:我校将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于奖励,在年终考核、评先进、评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严亮
副组长:薛森强、叶兆波
组员:梁吉清、舒才友、陈竞、谭旭环、曾宇宁、姚红阳、刘颖异、方锡添、王锐、潘佳群、陈坚达
课题主持人:薛森强
课题方案设计:梁吉清、舒才友
调查报告:陈竞、曾宇宁
活动组织:谭旭环、姚红阳
课例集编写:刘颖异、王锐
论文、论著:潘佳群、陈坚达
研究报告:薛森强、方锡添
课题组分工:
1、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曾宇宁)
2、数理学科(数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姚红阳、方锡添)
3、外语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陈竞、刘颖异)
4、体艺学科(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陈坚达等)
5、综合学科(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王锐、潘佳群)
6、教师的教学观念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舒才友)
7、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及指导策略。(谭旭环)
8、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梁吉清)
四、课题第一、二阶段研究实施细则
(一) 第一阶段(2008年8月~2009年1月):准备阶段。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本校 “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工作有:
1.建课题公共文件夹,收集文献资料、课题研究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教师对照文献资料、课题研究信息学习反思,备课组、科组组织内部研讨,各位教师上交自己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和表现调查表,课题组综合后写出教师部分调查报告。
3.进行本校 “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学生问卷调查,课题组形成分析报告。
4.邀请有该课题实验经验的山东、上海的专家、教师来校培训,做具体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5.完成课题试验方案,上送市教科所论证并立项,组织课题组
成员学习研讨。
6.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配合学校教学开放日,紧紧围绕课题理念,全面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实践中找原因、找方法、树典型、出成果。
7.制订附件一,全面指导第一、第二阶段的课题实验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行动研究阶段。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我们准备作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质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低效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栏目。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准备实施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准备采用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
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要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能积累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能体现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能有力地提升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即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特别是对于结对子教师的教学研究,更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既能体现结对子教师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又能体现他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要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等。
(三)研究措施
1. 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学校首先要聘请市以上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由严
亮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严亮校长亲自担任该课题组长,主管教学的薛森强副校长为课题主持人,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采用择优录用的方法,保证课题组成员素质。课题组要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并要组织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2. 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页理论学习笔记、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构建平台,以研促研。
我们要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学习的平台。①学专业书籍,丰富教师的学养。学校要购买一定量的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并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提供教师阅读。②组织外出听课,增长教师的见识。除了参加市、区安排的教研活动,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研究教师赴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该类型课题实验效果理想、成绩突出的学校聆听名师新课堂、新理念,并要求撰写心得,在实践中移植。(2)交流的平台。①建立课题公共文件夹,让它成为课题组成员热心建设和乐于交流的心灵家园,以主人翁的姿态多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进程发表感悟,交流心得,提出质疑,作出评价。②我们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请骨干力量进行
解疑和指导。(3)展示的平台。我们要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评比活动,并陆续邀请市以上有关专家莅临指导;邀请兄弟学校的行家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我们共同探讨研究的主题。
(四)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策略
1、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现象:①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②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③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④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⑤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6. 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原因:① 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② 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③ 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务必理清研究的思路,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又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我们把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
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中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要求。
3、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1)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合理的教学期望
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②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
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③优化教学结构
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④兼顾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2)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课题组要对这一难题组织多次的专题讨论,进一步转变观念,正视现实,寻求对策,并坚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使这一现象得到逐步改观,力争达到如下效果:
一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三
是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五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3) 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第一,我在做什么?第二,我为什么做?第三,我做得怎样?第四,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②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五)预期成效分析
1. 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
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要让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能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从而产生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能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从而为我们选编课题论文集、随笔反思集和优秀教学设计集提供材料。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要让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素,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3.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能有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尊重,学习的空间
得到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形成。
范文五:提高课堂有效性
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从教十几年来,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从初中一年级到小学一年级全教了个遍,有的年级甚至教了几遍,在课堂上挥洒的年月久了,思维有了定势,课堂流于形式,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总是照搬照套,特别是近几年一直教低年级,教学也不肯动脑,总是按以往的老一套来教,每节课除了学写生字就是讲读课文,以不变应万变。假期中的培训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构建有效课堂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迫在眉睫。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听芦博士的报告已经是第二次,早就被她那从容、睿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她缜密的思维,一环扣一环的紧逼追问更是令人惊叹。报告开始时,芦博士就给我们抛出了问题:在教学四环节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你认为哪一项是最重要的?大多数老师说是教学目标,芦博士肯定了我们的回答,紧接着她又提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传递知识(目的)?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而获得其它?“知识是载体(手段)?从而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教学为了什么?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教学影响着人的生命发展,与生命的对话、影响一个人生命的发展那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她)的生活质量。我们教学所面对的个体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在有效的目标下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反思我们的课堂上,提问也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但现在回头想想那些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吗?我不禁汗颜,因为经常是我们想到哪儿提到哪儿?有
时甚至是明知故问。芦博士列举了一位老师在讲《田忌赛马》中关于课题的提问,其实这样的提问在我的课堂中也常见,比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读完课题后,我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了爬山虎长在哪儿?它的脚是什么样的?爬山虎为什么能爬?这一系列问题,其实对于已经读过课文的同学来说已经是“小菜”了,但他们为了配合老师的课堂,却仍然装作不懂的样子,协助老师把这堂课“演”完。
王岚校长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入手,也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大智慧(无知状态)和装傻术(启发式教学的母版)。他自己设置问题,然后紧紧逼问,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王校长说这不是知识的传输,而是思维的碰撞。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找到生命的源,那就要问一问自己: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对于人生如此,对于课堂更应如此。王校长的课堂总是在不断的精彩的追问中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办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按照我们老师的思维一步步讲解,教出结论。王校长所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在这堂课中我们充分看到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由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同样是一节课,王岚校长通过一步步的设问,让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教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节好课,它的教学过程必定是有实效的。还记得上次听芦博士的报告中提供了这样两个案例:第一节课课堂设计完美无缺,老师素质很高,把这堂课给完美地展现出来。而第二堂课上,老师只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实际参与者是学生,整节课学生们几乎都动了起来,同桌互抽读生字,
写写划划理解课文。这堂课中老师是轻松的,只是在教室中游走,对个别同学略做指导,而课堂效果却截然不同。第一堂课上学生只是课堂上的小听众,课堂主角是老师,而第二堂课,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只是个组织者,干的类似于导演的工作。这两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哪堂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只有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了,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芦博士带来的另一案例:一位老师在讲《田忌赛马》一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再来逐步讲解课文,课堂就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有序地进行,本来学生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还要装作不懂的样子听老师白费口舌,而学生心中的疑惑——“如果再赛一次,田忌还会赢吗?”却只能深深地藏在心底,就因为老师对这样的问题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不敢讲出来,这样的课堂能称为有效的课堂吗?所以有效的课堂还应该是生成课堂。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语文教学姓“语”,不管怎样创新,要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课不能上得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评价做为一种评价机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鼓励与激发,真正实现课堂的主体性。还记得在杨主任的课上,她对学生的评价总是能做到恰如其分,真正调动了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如学生比较紧张时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可以说:“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当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时可以说:“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等等一些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学生听了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课堂
中来。在我的课堂上评价多是“你真棒!”“非常好!”那么到底棒在哪 儿、好在哪儿,学生莫名其妙、无从知晓。
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梁婕老师带来的漫画《秘密》对我的启示也很大:一个被罚站的小男生,他的秘密没有人知道,不是老师所期望的那样面壁思过、企求饶恕,而是独具一番别外洞天,怡人的风雨、翩翩的蝴蝶、美丽的彩虹。这就是一个孩子的独有的生命体验,任凭我们教师如“凶神恶煞”般“摧残”,他们仍独享一片纯净的蓝天。无论是芦咏莉博士、王岚校长还是梁婕老师,她们都特别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分数,眼前的利益,与她们相比,我做得真是差得很多,同为一名教育者,她们关心的是下一代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发展,她们共同发出了不要培养“跪拜的奴隶”的呼声,“知识为人的生长服务”,“既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正如朱小蔓所言:“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见识,见识不是智慧。”现在的学生会搜集信息已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形成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做重点来研究,但是构建有效课堂的路还很远很远,仍需我们不断摸索前进,相信有了“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育人”的心境,我们定会冲破重重阻碍,撑起“有效课堂”这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