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 争取民族解 放的斗争史。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主要包括以下五次:
1840— 1842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
1856— 1860年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斗争;
1883— 1885年反对法国侵略的斗争;
1894— 1895年反对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斗争;
1900年反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其间, 包括无数次下层民众的自发反抗, 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 由于清政府 腐败软弱, 虽然这些斗争最后都以签定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而告终, 但仍具有 巨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 通过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 教育了中国人民,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奋起 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 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 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 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 注意了解国际形势, 研究外国史地, 总结失败教训, 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和早 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人翻译西方 书刊,并编成《四洲志》一书。魏源又在此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思想,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以期富国强兵, 抵御外 国侵略,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 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 成、 马建忠、 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 的政治、 经济制度, 强烈反对外国侵略, 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 并在一定程 度上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这些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到甲午战争以后,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 的剌激, 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梁 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 ” 严复在其 《救亡决论》 中喊出了 “救亡” 口号, 在其 《天演论》 中用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 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 失去 民族生存权利。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济, 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 警世钟。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 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 在。
第二,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 粉碎了他们 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 而是为了 掠夺和扩大殖民地, 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 都伴随着更大 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使他们 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绕的爱
国主义斗争精神, 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 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 认识到, 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定一次又一次 不平等条约, 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 以后, 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 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 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 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 国的政策。
所以, 正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遏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狂妄野心, 是近 代中国虽然历经劫难而终未灭亡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吴雁南主编:《中国近代史纲》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敦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5月。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范文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吴育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河北,066004)
Email:WuFuture@126.com
摘要: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华儿女爆发了反侵略斗争。反侵略斗争具有以下历史意义:第一,为中国近代社会结构成功转型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第二,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第三,近代反侵略战争,用事实教育了中华儿女“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关键词:反侵略战争;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意义
1历史背景
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地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然而,中国却仍长期徘徊在封建主义道路上漫长地发展。
资本主义文明带动了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优势对软弱无能的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不断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中国人民富有光荣的反抗斗争传统,不甘忍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奴役和压迫,在外来侵略面前,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表明: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
2.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占天津、进北京,清帝逃往承德。它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等。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使得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2.2.3
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英勇战斗,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收复了谅山,就在前线胜利进军声中,腐败软弱、一味求和的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国侵略者加紧谈判,最后竟在1885年6月9日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
清政府乘胜求和,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新约》。
2五次反侵略战争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史实
2.1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后来,英国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的大量流入不仅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而且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然而,英国并不就此罢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为托辞,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最后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者简介:吴育文(1988-),男,福建长泰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数学。
4甲午战争2.2.4
1894年,日本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担任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2.2.5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
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对我国发起了恶名昭彰的侵华战争。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一
近代反侵略战争,为中国近代社会结构成
功转型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然而中国人民始终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第二近代反侵略战争,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列强一次
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他们无论在领土上还是经济上都对中国进行着侵略,甚至在思想上也进行着西方的腐蚀。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中国归为他们所领属。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帝国主义竭力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是中国人民所不允许的,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避免了中国殖民地命运。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三近代反侵略战争,用事实教育了中华儿女“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纲要丛书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纲要[M].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38.
[2]
汪云生.2012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讲义[M].北京:文都考研教学研究中心,2011:5-25.
范文三:论述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简简的简
原因,反侵略斗失简的原因首先是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腐简社制度争国会会决
定的。其次~是家简简特简是简简技简和作简能力的落后。 国
教挨从来翻国简,落后就要打~但是根本上简~不推腐朽的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会广众争的腐简社制度~要想泛地简简和简简人民群~去简行简利的反侵略简是不可
能的。
简简的简
原因,反侵略斗失简的原因首先是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腐简社制度争国会会决
定的。其次~是家简简特简是简简技简和作简能力的落后。 简,落后就要打~但国教挨
是根本上简~不推腐朽的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腐简社制度~要想从来翻国会会
广众争泛地简简和简简人民群~去简行简利的反侵略简是不可能的。
中在近代简次反侵略简中的失简~根本原因不在于简简技简的落后~而在于简治国争并
集简的反简腐朽。简“和”、“简”简简~简具分析。但在外已简大简入侵的情当体国况下~“主和”简简上就是投降简。把“主和”简成“明智”、“简”是简简史的曲国国
解。近代中简民的自简反帝斗是以简简排外的形式表简出的~简有原始、落后国争来
的色彩~但本简上是简的、正简的、简步的~把他简的排外封建简固派的排外它国与
混简一简是简简的。同简~简“反排外”也简具分析~“反排外”的有简简西方体既极学~
简求救自强的先简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简不简一予国概
以肯定。中简史的简展已简简明~只有简简无简简简简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简革国
命走向社主简~才是中正的出路。简简“向西方简”是中“唯一的出会国真学国
路”的简点是简史事简相简背的。 与
中朝嘉简皇帝就简始简简简~简致近代简次反侵略简失简。 国从清国争
落后必然要打挨,简必然简致落后乱,只有强才能避免外的侵略国国. 简治政府的腐简
是根本原因 简治政府的腐简是根本原因中近代简次反侵略简失简的简, 国争教
第一~在中近代~要取家立和民族富强~必简改简帝主简、封建主简简合国争国独国
简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制度。中人民必简把反简帝主简的民族斗和反简会国国争
封建主简的简简斗简一起~才能完成近代中革命的任简。 争来国
第二~落后必然打~妥简必简~简是万古不覆的理。简简简西方的技简的道路是挨真学
行不通的~中简民族要简西方政治制度~改简中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学国独
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帝主简简中的反简简治~才能简行简代化建简~才能使翻国国国
家已强大起。 真来
中简史的简展已简简明~只有简简无简简简简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简革命走向社国
会国真学国主简~才是中正的出路。简简“向西方简”是中“唯一的出路”的简点是
与简史事简相简背
范文四:[精品]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沉思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沉思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沉思
摘 要:1840年至1901年,近代中国境内共发生多次反侵略战争。分别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丧失主权,丧失荣誉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领土的不完整。笔者在本文简略分析了数次
关键反侵略战争,提出自己关于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思考。 字:反侵略战争;沉思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概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序幕。其始于1839年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跳板。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而终。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事件严重危害中国的主权,并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此次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香港,一直至1997年才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趁着中国国内正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之际,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亚罗号事件与西林教案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依然以中国战败为终。清政府带着耻辱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多个条约。世界列强趁虚而入,加强了侵华战争。在中俄两国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我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60年。 1894至1895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此次战争使中国失去更多的领土,且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又一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涉及赔款款额为白银2亿两。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带来空前的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联合派遣远征军,以镇压中国国内义和团运动为名,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不仅消灭了义和团,也致使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竟迫使慈禧太后逃往陕西。最终,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也设定多条侮辱国内人民人权的款项。中国丧失多项主权。 二、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1.社会制度的弊端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仅指军事力量的较量,也需要国家社会制度与经济力量的对抗。战场上的胜利通常是国家政治经济强盛的直接反映。清朝坚持封闭的社会制度。闭关锁国没有带来国家领导者想要的宁静,却带来另中国人难忘的耻辱。至清朝后期,传统的封建生产制度明显显露出弊端。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拉开了与中国国家经济的距离。但是国内经济衰退的现象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警惕。而是依旧满足于地大物博的现状,自我封闭,朝廷也日益腐败。例如:在嘉庆、道光年间曾长期担任军机大臣的曹振镛,在其门生请教升官发财之术时,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此话在朝廷官员中传开,也竟成为官场的金科玉律。清朝官场充满不正之风。 从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依然不了解世界大势。国内政治腐败、经济文化保守。在第一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以光绪帝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沉溺于娱乐之中,完全没有没有国内外经济、政治动态的意象。封闭自守,妄自尊大。社会制度的溃散,直接影响到反侵华战争的指挥人员的心态。反侵略战争战中,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本来是一场取胜的战争,是一场赢回主权、树立威信的战争。本来清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团结起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赢回主权,树立中国威信。结果受制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忍气吞声,清政府选择了“求和”。 2.经济军事的落后 数次反侵略战争历史证明了法则:落后终将挨打。只有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挫败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让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东方大地高高飘扬,就是得益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国内经济力量的软弱与落后也是导致反侵华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火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国内人并没有充分重视火药的作用,没有进行继续研究创造,而是满足于现状。 清朝注重发展陆军,从八旗、绿营到湘军、防军等,虽然历经多次变更,但是军制却沿用了传统旧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制,没有根据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本质上的变化。且各军种存在较多的矛盾,不能统一调遣和互相配合。水军力量的薄弱也是清朝军事的薄弱点之一。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水军力量薄弱,战争指挥者缺乏指挥经验,导致北洋舰队的覆没。造成中国水军力量的损失。 3.西方列强的勾结 英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不作为,也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侵华的契机。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束后,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英法两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与权利。西方各国看到有利益可得,无法按捺蠢蠢欲动的侵略之心。中法战争充分体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与忍气吞声。表现出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日本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同样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西方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战争造成国内兵力的损失。最后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受益国达到了十一个国家。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西方列强勾结在一起,完全不顾中国人民主权,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经济战争,造成中国经济损失、主权丧失等结果。 三、结论与思考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为我们敲醒警钟。西方列强的侵华行为,令中国割地让土,多次进行赔偿,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笔者认为落后的政府制度是西方列强敢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基础。清政府一直满足于现状,不屑于了解国外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他国的政府机制。基于这种情况,清政府统治者拒绝任何变革活动,深怕变革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与权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朝晚期统治者的懦弱与自私。拒绝改革,拒绝进步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能力、军事能力、社交能力等不断退步。反侵略斗争的失败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民族荣誉。社会机制需要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变革。听取民众的心声,尊重民众的意愿,弘扬民主法制,才是社会机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海鹏、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施渡桥 晚清反侵略战争的战役指导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2004(02) [3] 刘向阳,张红军. 对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战略的比较考察[J]. 临沂师专学报. 1994(04)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范文五:关于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简析
南阳理工学院
关于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简析
作者:郭宁宁
摘要
自1840年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屈辱史,一部伤痛史,更是一部反抗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尽管有曲折,迷茫,失败,但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值得的,是可敬的,更是可歌可泣的。
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中国的各阶级、各阶层都作出了有力的反抗,对国家的出路也做了一些探索,但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性质,究其原因,作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主力军,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他们是传统力量,他们不能处理好反侵略与反封建斗争的关系,找不到冲击现实社会的正确道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认识到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的主张和作为都是行不通的,最后都以血的代价而结束,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是有积极意义的,为近代史上壮烈而绚烂的一笔。
关键词:独立 富强 失败 原因 教训
- 1 -
南阳理工学院
纵观百年史,中国的各阶级都为抵御外国的侵略做出了反抗,可分为三大阶级,即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在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他们的斗争和探索,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一、农民阶级
农民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最底层,也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主要的压迫和剥削对象,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剥削,广大农民生活极其困苦,民不聊生,于是纷纷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一) 天平天国运动
天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影响遍及18省,建立了政权,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一次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有农民固有的阶级局限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比较完整地表达力出来,也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资政新篇》虽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法案,但鉴于当时形势,并问付诸实施;农民阶级也无法制止和客服领导集团内部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诸王为 “繁华所迷,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天平天国内部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诸王之间“彼此暌隔,猜忌日生”。
天平天国运动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删去的主要是与天平天国宗教不相符的内容,却把封建纲常伦理保留了下来;天平天国的领袖们不
- 2 -
南阳理工学院
承认不平等条约,但谈们不能西方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分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以上也充分说明“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1】
(二) 义和团运动
它起源于山东一带,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他们不畏强暴,敢于同外国侵略者血战到死,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但最终也失败,究其原因,同样,他们也无法摆脱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人民的实质,一味地排外,同时,义和团还存在迷信、落后的倾向。
天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封建地主阶级
(一)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成员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仿造和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他们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如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裳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等,也发展一批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建立了新式的海陆军;洋务派还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最早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重本抑末”、商为“四民”的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民为目标的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洋务运动在却在中日甲午海战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2
中宣告失败,原因何在,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在“中学西用”这一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吸取近代西方的生产技术,而不触及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就决定必然失
- 3 -
南阳理工学院
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于西方国家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式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一切企业依靠外国,企图依靠外国“自强”、“求富”,无异于与虎为谋。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其管理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官吏腐败,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所以洋务运动不可避免的遭受失败。
(二) 清末新政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开始改革。于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同年,实行“预备仿行宪政”,在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新政并不能是中国摆脱贫弱。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宪政”都未触及封建社会的本质,都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都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失败。
三、资产阶级
(一) 戊戌变法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文化。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等,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但它最终如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说起,主观方面,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维新派人士期望用和平合法的手段,通过自上下的改良,达到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严密
- 4 -
南阳理工学院
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他们既不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腐政权,又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仅仅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这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失败。从客观方面来说,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十分弱小,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派势力强大。正如“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可能有。”【3】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仅维持了103天,充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也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也暴露清王朝的腐朽与顽固。
(二) 辛亥革命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明显地发展,此时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地需要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形成阶级基础。与此同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确立了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选择了以武装起义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产生了中华民国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
】,但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也可从主客并产生了一个临时约法。”【4
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方面来说,还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他们没有提出侧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取得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也不能充分地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5】,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建立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
- 5 -
南阳理工学院
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也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不能够救中国的,但进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自1840年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各阶级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摆脱贫弱做了有力的探索与斗争,但都同样遭到失败,正如**所说“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但前者是根本原因,正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变,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愚昧无知,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造成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面落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地妥协主和,导致战争节节失利,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于是我们也不难得出,在中国近代,要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建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万古不变的真理。也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真正地国家强大起来。
四、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袁伟时:《破解洋务运动的遗恨——袁伟时教授答问录》【J】.《南风窗》,2002(13)
【3】**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4】**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