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血凝四项临床意义]血脂的各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临床意义]血脂的各项正常值及临
床意义
篇一 : 血脂的各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脂的各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学员ycxdbs,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总胆固醇
毫摩/升。
男性,3.2,7毫摩/升;女性,3.2,6.3毫摩/升。
生理性变化:40,50岁妇女升高10%,绝经期妇女升高10%,慢性饮酒者升高10%,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者升高6%,吸烟者升高4%;月经黄体期可降低20%,新生儿降低50%,素食者降低5%,B型血较O型血低5%。
病理性变化:增高,见于?型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腺炎、类脂性肾病、砷中毒性肝炎、胆管梗阻、动脉硬化、心肌局部缺血等;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中毒性肝炎、贫血、股骨头的骨软化病、甲状腺炎等。
2.血清胆固醇酯
毫摩/升。
2.34,3.38毫摩/升,血清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含量的60%,
80%。
严重的肝实质性病变时,血清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比例下降。
3.血清三酰甘油
毫摩/升。
酶法:低于1.69毫摩/升。
增高:三酰甘油高于2.26毫摩/升为增多,高于5.56毫摩/升为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
4.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毫摩/升。
酶法:男性大于1.03毫摩/升,女性大于1.16毫摩/升。
当成年男性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于1.03毫摩/升,成年女性低于1.16毫摩/升时,为偏低。当成年男性低于0.91毫摩/升,成年女性低于1.03毫摩/升时,为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三酰甘油血症、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及缺乏运动等。
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胆固醇
毫摩/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一胆固醇:男性毫摩/升,女性毫摩/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一胆固醇:男性毫摩/升,女性毫摩/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一胆固醇下降:见于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糖尿病、卒中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一胆固醇下降,见于肝功能不良时。
6.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毫摩/升。
各年龄组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参考值:1,9岁,男性1.99毫摩/升,女性2.10毫摩/升;10,19岁,男性1.61毫摩/升,女性1.63毫摩/升;20,29岁,男性2.37毫摩/升,女性2.18毫摩/升;30,39岁,男性2.67毫摩/升,女性2.3毫摩/升;40,49岁,男性2.93毫摩/升,女性2.62毫摩/升;50,59岁,男性3.03毫摩/升,女性3.16毫摩/升;60,69岁,男性2.98毫摩/升,女性3.28毫摩/升;70,79岁,男性2.98毫摩/升,女性3.24毫摩/升;80,89岁,男性3.00毫摩/升,女性3.28毫摩/升。
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总胆固醇正常,而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于1:3.5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7.脂蛋白[LP]
纳摩/升。
10,140纳摩/升。
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冠心病的预后指标。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大动脉瘤、某些癌等。
减低:见于肝脏疾病、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
8.血清脂蛋白电泳
百分比。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β-脂蛋白为50.8%?10.3%,前β-脂蛋白为26.1%土7.1%,α-脂蛋白为23.1%士9.8%。预染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β-脂蛋白为51.69%?9.17%,前β-脂蛋白为16.39%?5.19%,α-脂蛋白为32.46%?12.0%。
血清脂蛋白结合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测定,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型。?型:乳糜微粒增高,伴三酰甘油增高;?型:可分为两个亚型,即?a型为β-脂蛋白增高伴有胆固醇增高,?b型为β脂蛋白增高伴有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型:宽β脂蛋白带伴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增高;?型:前β-脂蛋白增高伴三酰甘油增高,胆固醇正常或增高;V型:乳糜微粒阳性.低脂蛋白血症:家族性的有a-脂蛋白缺乏症等;继发性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减退、重症肝实质损害、重症贫血、白血病、营养障碍等。
9.血清磷脂
克/升。
PLD-COD酶法:1.45,2.57克/升。
增高:常见于磷脂合成亢进、高脂血症、阻塞性黄疸及肾病综合
征。
降低:常见于磷脂合成低下、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营养障碍。
10.血清载脂蛋白AI
克/升。
1.10,1.58克/升。
载脂蛋白AI值反映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其减低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增高:见于酒精性肝炎、高α-脂蛋白血症等。
减低:见于冠心病、动脉硬化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活动性肝炎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外胆管阻塞、人工透析等。
14.血清载脂蛋白B100
单位/升。
O.75,0.85单位/升。
增加,主要预测冠心病的发病,肾病综合征、活动性肝炎、肝实质损害、糖尿病等也可见增高。
15.血清总脂
克/升
比色法:成人4,7克/升,儿童3,6克/升。
血清总脂增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血清总脂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6.血清游离脂肪酸
毫摩/升。
ACS-ACOD法:0.3,O.9毫摩/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单位/升。
速率法:为5,40单位/升。
增高,常见于急性与慢性肝炎、酒精性或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炎、胆管疾病等。
17.血清过氧化脂质
纳摩/升。
荧光法:为1.6,5.2纳摩/升。
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癌、肝硬化、酒精或药物性肝损害等。
降低:常见于慢性关节炎。
老师你好~临床用药中,病人患有糖尿病。又有心功能不全,选择液体时。5%葡萄糖液250ml中加入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并加入3U胰岛素中和糖。是否可以,不会影响血糖吧1
学员fushunzhensuo,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糖尿病患者,输液时加了一定比例的胰岛素了,血糖波动不会太大。
?问题所属科目:卫生资格中级考试---基础知识
篇二 : 血凝四项:血凝四项-什么是凝血四项,血凝四项-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血凝四项_血凝四项 -什么是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出血、止血,是临床最常遇到的情况。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的检查、各种抗凝药的正确应用和预后估计,都离不开对凝血状态的了解。凝血4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这些问题。
凝血四项包括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凝四项_血凝四项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1种过筛试验,是用 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 ? ? ?缺乏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 ? ? ?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
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1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凝血活酶时间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临床意义:
1、 延长:
因子? ? 和?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 乙.因子?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严重的凝血酶原 因子? ?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降解物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或?抗体,SLE等.
2、 缩短
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纤维蛋白原
1、正常参考值:2―4g/L。
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和溶栓治疗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1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
往是机体的1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1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五、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六、注意事项
1、采血
1.1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
1.2尽快送检。
1.3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
1.4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 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
3.1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和?降解。
3.2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范文二:糖尿病患者血脂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血脂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
义
….
墨.焦…………………………………………2…0…11~……6……筻三蠖….筻………………………………….._医曼参量篓熊…;i;iji;;;;;i!!;;;i:i::;i;ii:::;ijji:ii;;ii;ii;;;;!iii:;;!i;i;!!!i;::;!j;:;ii;ii;;:!;!!;!;;:;!ii:
;;i::ii;;!;;;ii;;!;;iii;i
糖尿病患者血脂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覃宏志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脂四项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实验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
的血浆中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TC,TG,LDL—C,Fg的浓度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T,APTT,HDL—C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o.05);两组TT浓度接近,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高凝状态,并合并脂类代谢混乱,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和凝血
四项的检测,并对症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痛;凝血四项;血脂四项;高凝状态
【中图分类号1R446.11【文献标识码In【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6—0300—01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是一种终生需要
治疗的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
要特点的慢性代谢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占9O[“.DM是由多种原因
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极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损伤容易波及肾脏或(和)
肝脏,常出现血浆因子缺乏,脂质代谢混乱,并合并高血脂等综合症.作者
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和血脂四项,了解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及血
脂指标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A组)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是2007年1月至
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其中男41例,女39例;正常对照组(B组)
8O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31,72岁,平
均49.5岁,为本院体检合格者.糖尿病组为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
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的WHO标准[2],所有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于次
日早晨7时至9时空腹采血.凝血四项检测标本用真空血凝管采血,3000
r/min,离心15min,取血浆测定.血脂四项和血糖检测标本用真空普通生
化管采血,放水浴箱静止6Omin,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清测定.
1.2仪器与试剂:仪器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法国sTA—
GO公司提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TT)
试剂均为STAGO公司的配套试剂,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日立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试剂由上
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L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x士s),计量资料采
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TC,TG,LDL—C,Fg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T,APTT,HDL—C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TT浓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凝血四项和血脂四项详见表1和表2.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又?S)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
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患者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
种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人
体细胞内能量代谢主要由血糖供给,多余阿血糖可转化为糖原,脂肪和蛋
白质储存.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肝糖原
降解和糖异生增多;并且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转移甘油三酯减
少,血脂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实验组
Tc,TG,LDL—C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既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乙一c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
糖尿病患者容易累及心血管系统.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系统的功能处于
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凝血系统包括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APTT是测定内源途径凝血因子?,?,?,
?的活性,同时也受I,?,V,X的影响.TT监测弥漫性血管凝血
(DIC),肝素治疗,纤维蛋白原数量和质量异常,纤溶活性增强.FIB是评
价糖尿病,DIC,肝脏疾病,炎症及肿瘤的有效指标L3].所以临床上经常检
测凝血四项来判断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状况.本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患
者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而F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O.05).以上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Fg作为
凝血因子I是参与止血,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质.它的升高可与脂质一样,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刺激因素H].Fg除本身参与凝血外,其升
高可使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减慢,损伤的内皮细胞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
径.导致凝血功能显着增强,凝血酶大量生成,纤维蛋白A肽(FPA)是凝
血酶作用于Fg后裂解下来的片段.因此,FPA水平的增高提示凝血因子
高度活化.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AT一?,使其水平显着降低.凝血功能
的显着增强,说明患者机体内高凝状态较为严重].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特别是糖,脂类
的代谢异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易激活机体凝血机制,导致高凝状态,促进
微血管病变.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及时检测凝血四项和血脂四项,对
症治疗,适当降低血糖浓度并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
展,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明淑,.田国华.糖尿病228例实验室观察及并发症分析[J].黑龙江
医学,2003,7(27):509—510.
[2]关子安.现代糖尿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
[3]王振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4:646—651.
[4]吕志刚,汤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J].江苏大
学(医学版).2002,12(3):252—253.
[5]刘杰远,陈振祥,白桦等.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
化口].上海医学检验学杂志,2002,17(3):17l,173.
作者单位:546300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敏感性最高,CT次之,x线平片较差,对中晚期病人
诊断差异均无显着性,但实际应用中三者各有优势:x线平片具有操作简
便,经济等优点,在显示关节间隙和骨性关节面及股骨头全貌方面优于CT
和MRI,目前仍作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常规检查和随访检查手段.CT能
较好地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不仅能通过观察骨小梁结构的异常变
化来
判断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坏死病灶,且能显示骨小梁微细骨折和关
节面塌陷MRI能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骨髓水肿,坏死及肉芽浸
润,但对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不如CT,且费用较高.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是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此病的关键,MRI是目前被公认的诊断早
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敏感的方法[t-sJ.
参考文献
一
3OO一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0-332
[2]余开湖,冯敢生.DR,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分期中
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3):151—153
[3]张敏,孙军辉,张伟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及CT诊断(附
412例分析)F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75—177
E4]周翔平.医学影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8
[5]刘吉华,高振华,徐爱德等.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对比
研究及检查途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44—248
作者单位:628000四川I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范文三:血脂七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胆固醇(TC,CHO)
参考值:
合适水平:?5.17mmol/L(200mg/dL)
5.66mmol/L(201,219mg/dL) 临界范围:5.20,
升高:?5.69mmol/L(22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
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TG)
参考值:
合适水平:,1.69mmol/L(150mg/dL)
临界范围:1.69,2.25mmol/L(150,200mg/dL)
升高:2.26,5.63mmol/L(200,500mg/dL)
极高:?5.64mmol/L(50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1.04mmol/L(40mg/dL)
减低:?0.91mmol/L(35mg/dL)
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HDL-C水平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水平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小。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
合适水平:?3.10mmol/L(120mgd/L)
边缘升高:3.13,3.59mmol/L(121,139mg/dL)
升高:?3.62mmol/L(14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的危害: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
降低: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Lp(a), 五、脂蛋白(a),
参考值:10,140mmol,L(0,300mg,L)
病理性升高:?300mg/L
临床意义:Lp(a)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其浓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六、载脂蛋白A?(apoA?)
参考值:1.20,1.60g/L
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apoA?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低于1.20g/L比高于1.60g/L的人群有易患冠心病的倾向。
七、载脂蛋白B(apoB)
参考值:0.80,1.20g/L
临床意义: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apoB升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高于1.20g/L比小于1.00g/L有易患冠心病的倾向,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体重指数和BMI指数是同义词,已合并。
BMI指数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目录
定义
BMI值
指标
体重指数小笑话
测测你的体重指数是否标准
定义
BMI值
指标
体重指数小笑话
测测你的体重指数是否标准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
(kg)/身高m2 (m) 体质指数(BMI)=体重
EX:70kg/1.75/1.75=22.86
编辑本段BMI值
BMI值原来的设计是一个用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工具。当我们需要知道肥胖是否对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时,我们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体重换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数值及病发率是否有线性关联。不过,随着科技进步,现时BMI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还需要利用微电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断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变,从医学上的用途,变为一般大众的纤体指标。 成人的BMI数值
体重指数, 男性, 女性
过轻, 低于20, 低于19
适中, 20-25, 19-24
过重, 25-30, 24-29
肥胖, 30-35, 29-34
非常肥胖, 高于35, 高于34
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全美卫生研究所(NIH)推荐医生参照以下三项因素评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 腰围——测量腹部脂肪 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LDL(“恶性”)胆固醇过高、HDL(“良性”)胆固醇过低、高血糖和吸烟。
由于BMI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
轻体重:BMI<18.5
健康体重: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28<=BMI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编辑本段体重指数小笑话
关于体重,还有这样一个小笑话:“请携带115斤重的物品,在30层楼上同该物品同时跳下。如该物品先于你落地,则你体重偏轻怎样才算肥胖呢,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规定有肥胖的标准,但这是以西方人群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制定的,不适合亚洲人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在刚出版的《大众医学》A7期上撰文介绍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
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
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腹部肥胖标准。
目前,国际上通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肥胖。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积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积与一系列代谢异常有关。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这项汇总分析报告表明:体重指数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每增加2,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5.4%、6.1%和18.8%。 一旦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4时,患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几项危险因素集于一身的概率会增加。
症状
一、腹部肥胖或超重;
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关书籍
醇(HDL-C)]低下;
三、高血压;
四、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五、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编辑本段定义过程
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 ”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 ATP ?)、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
代谢综合征
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定义
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
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
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
(1)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
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女性,50mg/dl(
(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
(4)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1、超重和(或)肥胖 BMI?25.0Kg/M2
2、高血糖 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 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4、血脂紊乱 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女)
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和青少年诊断标准
1、6?年龄<10(岁):
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
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但腹型肥胖者建议减肥;而有下列家族史者建议进一步检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
代谢综合征漫画
2、10?年龄<16(岁):
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若成人界点较低则取成人界点
同时至少2项:
(1)FPG?5.6mmol/L(100mg/dL)(建议葡萄糖耐量试验)或已是2型糖尿病
?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 (2)收缩压
(3)HDL-C(mmol/L)<1.03
(4)TG(mmol/L)?1.70
3、年龄?16(岁):
肥胖:腰围值因人种、性别不同
同时至少2项:
(1)FPG?5.6mmol/L(100mg/dL)或已是2型糖尿病
(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3)HDL-C(mmol/L)<1.03(男),<1.29(女)或已调脂治疗者
(4)TG(mmol/L)?1.70或已调脂治疗者
4、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
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过腰围而获得,下表是按照性别和种族(不是居住地)分组,IDF认为这些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切点很实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不断更新使腰围的切点更能够充分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为了将来更好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欧洲起源的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应该采用欧洲和北美这样两个切点。
虽然美国在临床诊断代谢综合症时对所有种族的人群均采用较高的切点,但是我们强烈推荐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时对于不同的种族要使用不同的腰围的切点。同样,日本或南亚人采用的腰围的标准也适用于移居国外的日本和南亚人,而与其居住地无关。
编辑本段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
欧洲国家
欧洲(在美国临床操作中仍会采用ATP?的参考)男性腰围?94CM
亚洲国家
来处中国、马来西亚和亚洲的印第安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中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日本,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90CM
其他地区
同种族的中南部美国人,暂时参考南亚的推荐值
亚撒哈拉非洲人,暂时参考欧洲的推荐值
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暂时参考欧洲的推荐值
备注
1、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与ATP ?的定义最接近, 包含有完全相同的
参数:中心性肥胖、TG、HDL-C、高血压和高血糖。其主要区别是新标准以中心性肥胖作为基本条件,且腰围值低于ATP ?标准,并有种族地区的不同。
2、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中血压和血脂的切点没变,但空腹高血糖切点采纳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最新的空腹血糖异常标准。新定义不包括任何胰岛素抵抗指标的测定,高血糖也不是一项必须指标,这不同于WHO和EGIR。
3、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的核心是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欧洲人男性?94cm, 女性?80cm, 中国人、日本人及南亚人不同。美国人仍采用ATP ?标准,男性?102cm,女性?88cm。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群腰围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中国上海市和香港的流行病学资料,男性?90cm, 女?80cm。
简便、全球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研究资料的直接比较,对了解代谢综合征所有组份对心血管危险的确切影响;如何在不同人群中能够更好地确定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集聚与心血管终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的最佳、最具预测能力的定义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及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有遗传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基因缺陷可发生在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各个途径,获得性因素包括胰岛素受体抗体、某些升糖激素、胰岛淀粉样多肽、慢性高血糖、高血脂毒性、生活方式西方化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从普通意义上来说,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能
代谢综合征成因
力的下降。由于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继而胰岛素代偿性增多,表现为高
胰岛素血症,这是胰岛素抵抗的直接表现。
目前测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方法主要有: 1、胰岛素钳夹试验; 2、歇采样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 3、OMA-IR 测定,它的计算公式为:IR=胰岛素(μU/mL)×葡萄糖(mmol/L)?22.5;
4、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其中高胰岛素钳夹试验是检验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操作繁琐,难以在临床上施行,所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HOMA-IR测定。
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胰岛素抵抗会引起一系列的后果,对重要器官产生损害,胰腺也是胰岛素抵抗受累的主要器官。为了代偿对胰岛素需求增加,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存在糖尿病遗传易感因素的个体胰腺β细胞的凋亡速度就会加快,非常容易出现高血糖,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同时启动了胰岛细胞上的一系列炎症反应。高糖毒性和脂毒性都对β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胰岛中胰淀素沉积增多,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
胰岛素抵抗还会造成全身性的影响。胰岛素抵抗会启动一系列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个体其炎症因子标记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
水平会明显升高。 胰岛素抵抗还通过对内皮功能的损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胰岛素抵抗个体的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粘附因子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血管扩张功能下降。这一系列改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胰岛素抵抗还引起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失衡,出现高凝状态:由于纤维蛋白原、
PAI-1)水平明显增加,一旦体内发生血液凝固,患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
者不能正常启动纤溶过程,极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脂肪代谢和代谢综合征
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内脏脂肪含量受遗传背景的影响,亚裔人群就具有脂肪容易堆积在内脏的特点。在内脏脂肪堆积的个体中,首先受累的脏器是肝脏。过多游离脂肪酸的沉积即可导致脂肪肝,并会引起肝酶水平升高,甚至肝脏结构的改变。同样,脂肪在胰腺堆积后可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脂肪在内脏堆积还会引起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血管紧张素、PAI-1等。
目前认为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脂联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及TG浓度以解除高脂血症所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还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增殖及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而抑制TNF-α基因表达,对炎症
代谢综合征
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受损部位编辑本段防治
综述
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1、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2、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3、肥药物: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奥利司他(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二甲双胍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内脏脂肪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2、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降低血压
1、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备注
降压药物宜选用不影响糖和脂肪代谢者。
1、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尚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均为每日一次用药。ARB制剂有科素亚、安搏维和代文。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剂量偏大时可影响糖耐量及增加胰岛素抵抗,升高TC和TG。
2、钙离子拮抗剂:宜选用长效者。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硝苯定控释片。
2010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特殊情况的处理作了较多的更新,内容也增加了较多,其中推荐意见的分项由2005版《指南》的4条增加到10条。在本版,我们摘要刊登2010版《指南》的特殊情况处理部分的推荐意见,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欣欣教授进行点评。敬请关注。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经过规范的IFN类治疗无应答的CHB患者
? 若有治疗指征可选用NA进行再治疗(?) 。
对于NA规范治疗后原发性无应答者
? 即治疗?6个月时HBV DNA降低<2 log10 copies/ml,应改变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 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HBsAg;若为阳性,即使HBV DNA阴性和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LAM或其他NA。
? 对于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给予长期或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特别是针对B或T淋巴细胞单抗)治疗时,应密切监测HBV DNA和HBsAg,若出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 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停药时间(?-1,?-3):? 对于基线HBV DNA<2000 IU/ml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应继续治疗6个月(?);? 基线HBV DNA水平较高(>2000 IU/ml)者,应持续治疗到与免疫功能正常的CHB患者同样的停药标准(?);? 对于预期疗程?12个月者,可选用LAM(?)或替比夫定(?);? 对于预期疗程更长者,
?);? NA药物停用后可出现复发,甚至病情应优先选用恩替卡韦或ADV(
恶化,应予以高度重视;? IFN类有骨髓抑制作用,应当避免选用。
HB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 对于此类患者,应先确定是哪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再决定如何治疗。如患者HBV DNA?104 copies/ml,而HCV RNA测不到,则应先治疗HBV感染;对HBV DNA水平高且可检测到HCV RNA者,应先用标准剂量Peg-IFNα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HBV DNA无应答或升高,则加用LAM或恩替卡韦或ADV治疗。
HB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 对于符合CHB抗病毒治疗标准者应实施治疗(?)。对一过性或轻微ALT升高[(1,2)×ULN] 者,应当考虑肝活检(?-3)。对于未接受HAART者和近期无须接受HAART者,应选用无抗HIV活性的药物进行抗HBV治疗,如Peg-IFNα或ADV。对于须同时接受抗HBV和抗HIV治疗者,应优先选用LAM加TDF,或恩曲他滨加TDF(?-3)。对于正在接受有效HAART者,若HAART方案中无抗HBV药物,则可选用Peg-IFNα或ADV治疗(?-3)。对于LAM耐药者,应加用TDF或ADV治疗(?) 。当需要改变HAART 方案时,除非患者已获HBeAg血清转换,并完成了足够的巩固治疗时间,不应当在无有效药物替代前就中断抗HBV的有效药物(?-3) 。
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
? 由于大部分急性乙型肝炎呈自限性经过,因此不需要常规抗病毒治疗。但对部分重度或迁延、有重症倾向者,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 。
?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包括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只要HBV DNA可检出,均应使用NA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导致的HCC
? 初步研究显示,HCC肝切除术时HBV DNA水平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HCC患者生存期,因此,对HBV DNA阳性的非终末期HCC患者建议应用NA抗病毒治疗。
肝移植患者
? 对于拟接受肝移植手术的HBV相关疾病患者,如HBV DNA可检测到,最好于肝移植术前1,3个月开始服用LAM,每日100 mg;术中无肝期给予HBIG;术后长期使用LAM和小剂量HBIG(第1周每日800 IU,以后每周800 IU至每月800 IU)(?),并根据抗-HBs水平调整HBIG剂量和用药间隔(一般抗-HBs谷值浓度应>100,150 IU/L,术后半年 ? 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者,若应用的是LAM或其他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TDF),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
? 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使用LAM、替比夫定或TDF治疗(?)。
儿童患者
? 对于12 岁以上( 体重?35 kg)CHB患儿,其普通IFNα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3,6 MU/m2 , 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U/m2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程用LAM(?)或ADV治疗。
?专家点评
关注特殊人群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欣欣
2010版《指南》将特殊情况的处理作为一大点单独列出,其中的分项也由2005版《指南》的4条增至10条,主要补充了HBV合并HCV或HIV感染者的治疗,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及原发性HCC的治疗及妊娠相关情况的处理,对接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及肝移植患者的治疗推荐意见也更为详细全面。这些都说明特殊人群治疗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对接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更强调严密监测和及时治疗
对于HBsAg阳性者,因其他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因这些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原来体内潜伏的HBV大量复制,引起肝炎活动。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尽管其肝功能正常,甚至HBV DNA阴性,也必须在放、化疗开始前给予NA治疗,以抑制HBV复制,避免乙型肝炎发作而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因HBV大量复制而造成的重型肝炎发生。
2010版《指南》中除了HBsAg阳性者,还新增加了对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者的HBV DNA及HBsAg的监测,一但发现阳转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此外,2010版《指南》增加了对抗病毒的疗程及治疗药物的选择意见。
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考虑妊娠妇女的抗病毒治疗
2010版《指南》增加了对妊娠相关情况处理的意见,并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对于尚未妊娠的育龄妇女,应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先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可选用IFN类或NA,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二是对于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的妇女,如果服用的是LAM或其他两种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和TDF),可向患者告知服药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继续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停药,因为停药的风险可能更大。三是对于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者,应评估其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服用妊娠B级药物。
《指南》中未提及妊娠妇女的HBV母婴传播阻断问题。有限的临床研究表明,
妊娠B级药物对HBV的母婴传播阻断有效。但这也存在争论,其治疗对婴儿出生后是否有长期不良影响尚未可知。因此,对于这类人群的治疗,特别强调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 本版所用英语缩写
NA:核苷 CHB:慢性乙型肝炎;IFN:干扰素;Peg-IFNα:聚乙二醇IFNα;( 酸)类似物;HBV:乙型肝炎病毒;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c:乙肝核心抗原;HCV: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LAM:拉米夫定;ADV:阿德福韦酯;TDF:替诺福韦酯;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正常值上限;HCC:肝细胞癌。
范文四: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脂类分脂肪和类脂, 脂肪又称甘油三脂,功能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类脂包括胆固醇(Ch),磷脂(PC)和糖脂等,功能是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甘油三酯(TG) 临床意义: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 血甘油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於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等。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0.56~1.69mmol/L
2.胆固醇(CH) 临床意义: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等影响。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降低血清胆固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及停止粥样斑块的进展。 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外、血清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和胆道梗阻等。 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2.23~5.17mmol/L
3.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临床意义:约25%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参考值:男 0.90~1.45 mmol/L, 女 1.15~1.68 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LDL-C) 临床意义: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参考值:1.3~4.0 mmol/L 5.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临床意义:ApoA1和B可直接反应映HDL和LDL的含量。 血清apoA1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但在一些病理状态下apoA1的含量不一定与HDL-C成比例。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1偏低。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1与HDL-C都会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apoA1缺乏症(如Tangier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1与 HDL-C极低。 血清apoB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但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小而密LDL(B型LDL) 增高,与大而轻LDL (A型LDL)相比,则apoB含量较多而胆固醇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的所谓“高apoB脂蛋白血症”,它反映B型LDL增多。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参考值:ApoA1 1.00~1.60 g/L ApoB 0.60~1.10 g/L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
1.病人应空腹。要求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随访时可以在非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而进食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8~12小时后进行检测(可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
2.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而且,采用血清时无须进行抗凝。
3.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进行血脂测定时,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10min,这是一种标准化的姿势。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果高9%-10%。
4.采血技术也要规范。采血时不要让血液阻滞的时间过长,插入针头前使用止血带尽可能轻,采血前应放开止血带。
5.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3个月内在同一检验科(或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值非常接近,取其平均值即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
6.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少数可大于30%,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
7.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和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
范文五: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外医学研究
影像与特检ll黪|g每20O9年7月第7卷第7期
CHINEsEANDF0REIGNMEDICALRESEARcH l-一:誊碧蟊一季?'ll—l誊?.?:誊.毒曩.ll露?_l曩孽|ll多0孽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张雪玲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医院(黑龙江嫩江l56321)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 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 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 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 白a(Lpa).其中,LDL,HDL和Lpa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1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1.1TC升高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 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吸烟,饮酒,紧张,血液 浓缩,妊娠末3个月等.
1.2TG升高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 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 阻,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1.3HDL—C降低HDL—C值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 加,还可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1.41JDL—c升高最常用于判断患冠心病危险性,也是血脂异 常防治的首要靶标.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Apo B缺陷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 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妊娠,多发性
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由于血 脂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血症也就是高脂蛋白血 症.另外,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此,统 称为血脂异常.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 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可将高脂血症简单分 为4类:?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混合型高脂血 症(血清Tc与TG水平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 增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2血脂检测对象
由于AS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血脂异常通常没有症 状,所以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建议2O岁以上一般成年人,至 少每5年检查1次空腹血脂;4O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 至少检查1次.
下列成年人最需要进行血脂检查:(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 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 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皮肤黄色瘤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 症者.
儿童的血脂异常也应引起重视.可从l0岁开始监测,若血 清TC<4.4mmoI/L,仅需从饮食和减少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预 防,5年后再测Tc;若4.5,5.1mmoL/L,应间隔1周于同一实验 室再测Tc,两次结果的均值<4.4mmoL/L,即正常;若?4.4 mmo1/L,应再力?澳0HDL—c,LDL—c,TG等.
3血脂测定的合理选择
目前国内外均要求临床常规血脂测定至少须包括血清总胆 固醇(Tc),甘油__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HDL—c)四项,有条件者可测定ApoA,ApoB及 Lpa.其他血脂检查项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实验室的
条件合理选择与应用,特别要注意所选项目测定的方法学与合适 范围的正确确定.
4减少变异对血脂测定的影响
为减少血脂检测结果的误差,临床医生必须注意以下情况: ?血脂分析前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测定 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如血脂检测异常,在进一步 处理前,应于2个月内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 少要相隔1周;?对于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需至少禁食12h采 血;?除卧床不起者外,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试者至少应 坐位休息5min;?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1min;? 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血脂,脂蛋白测定,但现在主张一律用 血清,如用EDTA抗凝分离血浆后应立即2,8qC保存,测定结果 需×1.03;?血清标本应及时测定,如24h内不能完成测定,可密 封置于4qC保存l周,一20?可保存数月,一70?至少可保存半 年,应避免标本反复冻溶.
此外,抽血前最好停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 药,某些降压药,激素等),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妊娠后期各项 血脂都会增高,应在产后或终止哺乳后3个月检查.急性冠状事 件发生后,应在24h内抽血检查.
参考文献
[1]周新.动脉粥样硬化与生物化学检验.武汉:湖北出版社, 1997:245249
[2]鄢盛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匀相测定法及技术要求. 临床检验杂志,2o02,20:325,328
[3]李健斋.血脂分析临床应用若干基本问题.国外医学:I临床生 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O02,23:315一,317
【收稿日期】2009—04—13
[2]赵庆春,赵金会,曹丽叶,等.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河 北职工医学院,2007,24(4):20,21
[3]冯静华,陈苑,范宁,等.超声检查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值得 注意的问题.川北医学院第,2008,23(1):58,60 —
172一
【收稿日期】2009—04—1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血凝四项临床意义]血脂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