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3则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范文一》
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重点)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2.
3.
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尤其是思想道德内容与选择)
教育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 包括:
1.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3.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辨析题:
1.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观点是错误的。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虽然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
2
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发展水平。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重点)
1. 遗传(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并不是全部。)
2. 环境(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辨析题
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此说法不正确。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十佳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制度的含义(识记)
3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各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识记)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
规格和标准要求。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
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
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
教学的目标、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渐进和积累是向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课程理论流派(识记)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缺点:过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与实际生产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简答题:
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个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5
(二)活动课程中心论
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 活动中学习,教
师发挥协助作用。
缺点:活动中心课程不指定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教材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因此活动课程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主张围绕社会重大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认为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强调课程结构有意义的统一性,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缺点:
夸大了学校变革社会的功能,把课程设置的中心完全放在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其预想的课程目标很难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
1.
2.
3.
4.
5.
6.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的特点(理解识记)
第一,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 教学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育包含教学包好上课。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重点)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亲自活动)间接(他人成果)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 学生以学习经验为主
2.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7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上课的具体要求(一堂好课的标准)
1.
2.
3.
4.
5.
6.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气
氛热烈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8
1.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其目的在于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 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
语言直观
1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9
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 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
(三)、巩固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求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0
(4)
(四)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师要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的“学不遢等”“不陵节而拖”“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2.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求:
(1)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
1基本涵义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要求
(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指既要把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要求
(1) 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 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2
(4)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八)量力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要求
(1) 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4)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重点)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优缺点: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
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第二, 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
13
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
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第三, 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
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第四, 要组织学生听讲。
(2) 谈话法(问答法)(重点)
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优点:
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基本要求:
第一,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第三, 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四, 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重点)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惊醒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优缺点:
14
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基本要求:
第一, 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问题要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 讨论组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第三, 在讨论结束是要做好小结。教师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3)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2)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 练习法
(2) 实验法(重点)
指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知识和几梦的方法。(生物、化学、物理)
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 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第二, 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
15
导。
第三, 第三,做好实验小结。
(3) 实习作业法
(4) 实践活动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 欣赏教学法
(2) 情境教学法
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发现教学法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 乐观的儿童观。
第二, 强调内被动机的重要性。
第三, 教材内容的安排遵循“程序”原则。
第四, 重视强化的作用。
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 根据实施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 根据运用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绝对性评价(毕业考试,
合格考试,不适合甄选人才)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 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外部评价(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和内部评价(设计者和
16
使用者自己)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 学习材料的性质:
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 记忆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好
5. 时间因素:记忆的最初阶段忘记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 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影响。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2干扰说
3压抑(动机)说
4提取失败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17
4功能固着(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潜在功能)
5原型启发
6动机的强度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
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二)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18
3社会性
4动荡性
性情感发展的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要提醒中学生,既要告诉他们对异性的兴趣出于自然,不必紧张和自责,又要鼓励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学习知识,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为将来的生活旅途积累资本。
3异性眷恋阶段
4择偶尝试阶段
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一) 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教师可以采取恰当地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思想、认识、观念、态度上对这些问题给予正确的认识,并对科盟出现的性心理问题予以指导。使他们从科学认识的角度认识这些问题,消除盲目性和神秘感。
(二) 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与异性同伴的正常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家长和学校绝不应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更不该因噎废食,
19
将其作为不正当行为而一味驳斥。教育者应当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坚决摒弃对异性友谊和爱情“一刀切”的干预方式。
(三) 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青春期学生的一个特点是冲动和盲目,一次需要指导中学生按照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整自己的性欲望和性行为,恰当地处理与异性相处的关系。对于青少年的某些性欲望,如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欲望应该予以满足,而如性尝试的欲望,则应该加以约束。总之,一味压抑或放任自流都是错误的。
《简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二》
摘 要: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 权、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的目的而教育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0
关键词:政治 经济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19-01
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足可见教育与政治之间的联系。**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里所讲的文化当然也包括教育,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而教育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具体来说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21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总总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力,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力,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力等问题,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拥有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主流文化,并且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培养的是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例如,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儒家的伦理、政治观念,即“独尊儒术”。资本主义教育通过专门设置“公民课”“宗教教育”向年轻一代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宗教精神,并且利用国家机关建立教材审批制度等干预、控制教育内容。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体制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不存在固定僵化的模式,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如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新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建设要求,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新教育体制。此后,直到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都是保持高度集中型的。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起来,我
22
国也逐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可以说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一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6.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教育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这就意味着学校本身不可以忽视掉自身的办学宗旨和教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本身的教学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项有着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活动,教育本身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具有一定的维护、巩固和加强的反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任何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大量依据一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靠
23
着教育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作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仅会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借以影响群众,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意识,认识到民主的价值;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不仅是能够传播扩散人类文明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推进器,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关键部分和核心,它的建设推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24
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会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是教育,教育对人类自身内兴化、人类文化的传递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推进方面,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深刻把握和认识政治文明建设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能够使我们在新世纪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促进教育与政治制度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范文三》
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作为县委重要职能部门的县委组织部,担负着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职责,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组织工作永恒的主题,把创先争优贯穿于组织工作始终,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
在工作理念上创先争优,紧扣经济社会大发展建立“透明组工” 要破除“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定势,树立“大组工”、“大党建”的观念,敞开组织工作大门,跟时代对接,与社会融合,实现组织工作向社会各阶层的有效延伸。
一要摒弃官本位的思想,培育人性化工作理念。组织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党员和干部。这就要求广大组工干部改变严肃原则有余、灵活开放不足的
25
群体形象,真正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心灵广交朋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人性化思维融入到组织工作中,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二要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培育创新性工作理念。改革创新就是对过去不合时宜的陈旧思维和行为方式加以否定,
赋予思想和行为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组工干部要努力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要敢于在自己的惯性词典里用“反思”的视角探索一些工作思路上的突破,既不轻信,也不盲从,对已成模式和经验的要多一些疑问,让创新理念萌芽,让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
三要摒弃工作神秘化的思想,培育开放性工作理念。既要维护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和政策性,又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在保守必要的组织工作秘密的基础上实施“阳光作业”,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构建操作公平、处事公正、办事透明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26
四要摒弃形式主义的思想,培育实效性工作理念。要破除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注意研究创新过程中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统一,避免为创新而创新,使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到推动落实组织工作上来,使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成效体现到抚远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上来。
在工作内容上创先争优,融入经济社会大发展构筑“活力组工”
组织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对已经成熟的做法要尽快形成制度,对不太成熟的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积极探索新规律,使组织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要在建立发展有力的领导班子上下功夫。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大力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票决制、用人失误追究、党政干部辞职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在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要在夯实发展有序的基层组织上下功夫。要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适应社区党员数量增加的实
27
际,科学设置社区党组织,探索在城市街道设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增强城市党建工作力量。适应“两新”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在新经济领域的覆盖面。要努力建设致富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式”农村干部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及时抓好上岗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坚决突破党建工作“单兵推进”的传统思想,
统筹城乡党建,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城市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
三要在组建发展有为的人才队伍上下功夫。要结合抚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围绕抚远“四型经济”发展思路,主动出击,多方联络,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硬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要坚持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一起抓,构建梯次分布的人才格局,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消除地域、行业、部门、身份等界限,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
28
置;要围绕留得住人才,完善对人才的优惠服务政策,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推行“人才资源+事业平台”开发模式,发掘潜在人才和人才的潜在能量,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工作方法上创先争优,围绕经济社会大发展建造“务实组工”
要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思想,针对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运用民主化、
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变封闭为开放,变静态为动态,变管理为服务,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坚持用统筹协调的方法抓好组织工作。统筹的方法,是加大领导力度,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统筹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组织工作与党委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农村党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把社区党建与建设和谐社区相结合,把企业党建与企业的业务扩展、组织变革、文化建设等相结合,推进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共振。要统筹组织工作资源。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找准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抓好人力、资金、项目等的统筹和整合,实现各方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工作资源的有效利用。
29
二要坚持用公开民主的方法推进组织工作。民主公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对组织工作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台等新闻媒体把有关政策公开,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了解和认知;要把组织工作的步骤向群众公开,增强群众程序监督;要把工作标准公开,以便党员和群众有针对性的根据标准加以对照;要把工作过程公开,考察干部有公告,任用干部有公示,
让整个过程都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要把工作结果公开,探索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差额考察结果公开制度,增强群众参与组织工作的责任感。
三要坚持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改进组织工作。要善于把那些与党的中心任务和大局工作对接程度高、联系紧、关系大的工作,作为组织部门的重点工作,抓住重点工作中的主要方面,从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实事求是确定重点。确定工作重点时,既要通观全局,注意从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带全局性的问题,使其它工作紧紧围绕所确定的工作重点来运行;又要全面兼顾,既要抓住中心环节,又要兼顾其它各项工作,做到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工作重点一经确定,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0
31
范文二:区域经济环境决定着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区域经济环境决定着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摘要: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绝对的决定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能动作用。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校所在地的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7104248.htm
关键词:区域经济 职业教育 持续发展
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的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的地域单位。而区域经济是以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殊性的国民经济。
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职业教育普及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总体上说,目前贵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很不适应,与东部及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职业教育存在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中,其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换,由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可为职业教育支付多少资金,提供多少人口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使不同区域对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数据参看下表:
表1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关指标
从表1中可分析得出,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是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明显呈正比。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经济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在现实中一定要避免只看到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忽视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的现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2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层次结构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我院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凯里市,在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争取把凯里经济开发区办成国家级开发区,把洛贯产业承接区创建为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把黔东、炉山、金钟等工业区建成省级开发区,支持每县办成一个以上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文化、高档林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外包等产业园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必须要为我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适应我州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根据区域需求重新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
目前,我州已基本形成了以凯里市为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补协作发展的格局。州政府支持每县办成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县大都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且一、二、三产业并存,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大、层次多。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的特色。例如我校能否通过“学校――工业园区合作计划”,努力做到在培养目标上同各工业园保持一致,在专业设置上同经济发展同步,在前期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和沿海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伴随着我州工业发展的脚步,接下来我们可以和本地企业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形成,促进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方“特色工业规模化发展”。
3 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进而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内容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实现“两升一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7.7%上升到32.2%,第三产业由41.4%上升到46.7%,第一产业由30.9%调整到21.1%。以蔬菜、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业等为重点的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政府始终把推进工业强州作为第一战略来抓,全州工业增加值从36亿元提高到92亿元,增长1.5倍以上。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规模扩大,黔东电厂、三板溪电站建成投产,装机总规模超过300万千瓦。以冶金、化工、建材、森工为重点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高载能--------------------------------------------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工业扩能技改工程全面完成。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亚铝业、西蒙斯电梯、兴富祥精密机床等一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我州把建设文化旅游大州作为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接待国内外游客由637万人次增加到23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由48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黔东南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闭门造车式的框架,开始注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在两所高职院校开办起来。比如,黔东南作为原生态旅游胜地,游客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外国游客,熟悉外语的导游人才是旅游业需求的热点,所以导游、商务英语等专业纷纷开设;我州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故近年来还开设了民族医药研究专业,在开发苗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对苗族医药的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苗族医药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083系统的老牌学校,我院也开始进行了专业调整,根据黔东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设想,面向制造业中的核心产业设置了--------------------------------------------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数控、机械、汽车、电气等专业;面向制造业关联产业设置了材料、模具CAD/CAM等专业;面向附加产业设置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楼宇智能化技术等专业。
4 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决定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随着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高职毕业生就业门路广泛起来,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走向基层,走向一线,分布在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及民营、股份、私营等企业中,而后者愈来愈多。这些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一方面,技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招聘会上是比较吃香的,能够很轻松地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甚至出现用人单位到校后,毕业生已被全部预订的情况。另一方面,那些很多学校都设置的大类专业以及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如计算机及应用、管理类和会计学等大类专业就业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由于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所以我校大多数往届毕业生只能选择沿海就业,背井离乡的生活对于才踏出校门的他们而言,又有着太多的不稳定,所以导致工作没多久就又失业或--------------------------------------------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是频繁跳槽。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大开发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贵州落户生根,这给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他们再也不用远离父母,在省内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而且工资收入比较下来,并不比在沿海就业差,使得他们能安心的工作。企业有了稳定的员工,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这又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职业院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以后的专业设置过程中加强市场调查,认真研究本区域的职业岗位总体变动走势,超前调整专业结构,增加复合型专业设置比例,培养更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黔东南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3]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范文三: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
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在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进程中,?教育被高度地?重视了起来,?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了?时代的主题。?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刺激?着教育,个人?和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分裂着教育。?终于,教育的?工具化倾向被?凸现出来了。? ?家长送子女上学主要是为??了使其获得谋生的本领,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考试的成?绩及能否考入?大学,以便在?日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最佳的位置;学生被身不由?己地卷入知识?与技能的理性?训练之中;教?师或主动或不?情愿地充当着?应试教育的帮?凶??? 长期以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目光集??中在了少数
?——在个别学校也可能?是多数?
?——“成功”学生的身上,?而那些被遗忘?的失败者只有?带着沮丧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走上社会,那?不甘的“升学?情结”便会变??本加厉地追加在下一代的身?上。教育对于?受教育主体?
?——学生的意义到底应?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展开,??还是应放在尚?未触及的未来实现,如果说?那些“成功”?的学生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也算成功?了,而那些处?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学生,他?们得到了什么?,? 受应试困扰的基础教育?如此,那相对?自由的高等教?育如何呢,?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背景?下,作为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和生产并传播?知识的大学,?浮躁之风日渐?盛行。教师忙?于科研疏于教?育,学生也急?于投入社会一??显身手,没有硝烟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专业化知识?的加深,使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快餐知?识”却炙手可?热。各种资格??证书漫天飞舞,人格证书却?难觅踪影。先?天不良,后天?欠补,难怪有?人惊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太贫乏了。不?知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使然,??还是为了使迷航的心灵得到?慰籍,投身新?一轮更加实际?的功利性追求?成了大学生消?除迷茫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一下今??天的教育。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活动本身已经逐渐成为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活?动。特别是生?
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专业化?知识更显示出?了其优越的经?济价值。由于?知识本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 ?于是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其高。教育??成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也抓住了挽?救教育补给不?足,促进教育?规模发展的救?命稻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运行方式冲进?了校园,仿佛?一夜之间,学?校、教师、学?生都赤裸裸地?置身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了。教?育的经费来源?、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分配、内外部?管理体制等开?始转向了经济?的要求,学校?创收、开发不?得不列入学校?的主要工作日?程。盲目的扩?招、合并、设?立分校成了某?些部门、某些?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合理的运?行方式。教育?的这种功利性?追求不但在形?式上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更?深入的影响着??教育的其他方面。? 由此,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教育与社会诸关系中?正超乎寻常地?凸现出来,教?育的功能被狭?隘地以经济上?的功利主义所?涵盖。正在膨?胀的功利性追?求越来越模糊?和遮障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取向的视线。?仅在教育与经?济关系圈内争?论的,经济决?定教育还是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无异于?置身庐山而欲?辨其本来面目?,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对经济的依?附,使教育沦?为经济的附庸?,从而使教育?丧失了其在建?构人的精神上?的主体独立性?。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得不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受?制于不健全的?社会需求及评?价,从而导致?教育的裂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举办和发展正在以?片面地追求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日益??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在教育的诸功??能中,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相对忽?视教育的其他?功能的经济主?义倾向已经出?现。? 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在批量地?生产着“技术??理性工具”的话,那么,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却在更高层?次上快节奏地?生产着“知识?理性工具”。??如果说教育的社会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忽视??着个体的人的话,那么,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则把所有?的人拉回到了?“经济人”的?樊篱之中。这?样的教育不但?违背了为社会?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初衷,?长远地看,也?未必会对健全?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既然,知识已成为??了一种经济因素而通过教育?再生产和传播?,?
那我们就更应重视另一个?古老的话题:?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促??进完整的人和健全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知识?最有价值。能?克服单面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产生的知识??最有价值。能引领人求真、?求善、求美而?不致于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的知?识在今天看来?更有价值。? ?我们毫不怀疑教育在经济发?展及社会物质?财富生产中应?起的作用,也?不否认教育在?个体的人生存?与发展中应有?的功利价值。?但是,我们决?不能无视那种?过分突出教育?外在的经济取?向,忽视其内?在的对人的精?神和情感构建?的功能,从而?分裂教育整体?,割裂社会及?人格的急功近?利的教育。?
?
《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
范文四: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在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进程中,教育被高度地重视了起来,教育要
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了时代的主题。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刺激着
教育,个人和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分裂着教育。终于,教育的工具化倾向
被凸现出来了。
家长送子女上学主要是为了使其获得谋生的本领,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考
试的成绩及能否考入大学,以便在日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最佳的位置;学
生被身不由己地卷入知识与技能的理性训练之中;教师或主动或不情愿地充当
着应试教育的帮凶......
长期以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目光集中在了少数--在个别学校也
可能是多数--"成功"学生的身上,而那些被遗忘的失败者只有带着沮丧的心情
忐忑不安地走上社会,那不甘的"升学情结"便会变本加厉地追加在下一代的身上。教育对于受教育主体--学生的意义到底应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展开,还是
应放在尚未触及的未来实现?如果说那些"成功"的学生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毕
竟也算成功了,而那些处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学生,他们得到了什么?
受应试困扰的基础教育如此,那相对自由的高等教育如何呢?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背景下,作为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和生产并传播知识
的大学,浮躁之风日渐盛行。教师忙于科研疏于教育,学生也急于投入社会一
显身手,没有硝烟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专业化知识的加深,使人文知识相
对贫乏,"快餐知识"却炙手可热。各种资格证书漫天飞舞,人格证书却难觅踪
影。先天不良,后天欠补,难怪有人惊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太贫乏了。不知
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使然,还是为了使迷航的心灵得到慰籍,投身新一轮更加实
际的功利性追求成了大学生消除迷茫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一下今天的教育。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活动本身已经逐渐
成为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活动。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在一
定程度上的分离,使专业化知识更显示出了其优越的经济价值。由于知识本身
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
于是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其高。教育成了刺激需求、拉动
经济增长的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也抓住了挽救教育补给不
足,促进教育规模发展的救命稻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运行方式冲进了校园,
仿佛一夜之间,学校、教师、学生都赤裸裸地置身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
场了。教育的经费来源、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分配、内外部
管理体制等开始转向了经济的要求,学校创收、开发不得不列入学校的主要工
作日程。盲目的扩招、合并、设立分校成了某些部门、某些人追求经济利益的
合理的运行方式。教育的这种功利性追求不但在形式上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更
深入的影响着教育的其他方面。
由此,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教育与社会诸关系中正超乎寻常地凸现出来,
教育的功能被狭隘地以经济上的功利主义所涵盖。正在膨胀的功利性追求越来
越模糊和遮障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取向的视线。仅在教育与经济关系圈内争论
的,经济决定教育还是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无异于置身庐山而欲辨其本来面
目,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对经济的依附,使教育沦为经济的附庸,从而
使教育丧失了其在建构人的精神上的主体独立性。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得不服从
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受制于不健全的社会需求及评价,从而导致教育的裂
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举办和发展正在以片面地追求和促进经
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日益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在
教育的诸功能中,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相对忽视教育的其他功能的经济
主义倾向已经出现。
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在批量地生产着"技术理性工具"的话,那么,信
息化时代的教育却在更高层次上快节奏地生产着"知识理性工具"。如果说教育
的社会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忽视着个体的人的话,那么,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则
把所有的人拉回到了"经济人"的樊篱之中。这样的教育不但违背了为社会培养
和谐发展的人的初衷,长远地看,也未必会对健全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
动力。
既然,知识已成为了一种经济因素而通过教育再生产和传播,那我们就更
应重视另一个古老的话题: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促进完整的人和健全的社
会全面发展的知识最有价值。能克服单面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产生的知识最有
价值。能引领人求真、求善、求美而不致于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的知
识在今天看来更有价值。
我们毫不怀疑教育在经济发展及社会物质财富生产中应起的作用,也不否
认教育在个体的人生存与发展中应有的功利价值。但是,我们决不能无视那种
过分突出教育外在的经济取向,忽视其内在的对人的精神和情感构建的功能,
从而分裂教育整体,割裂社会及人格的急功近利的教育。
?? ?? ?? ?? 政治论文--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1 2 "classcn"--"Title" 1
1
范文五:区域经济环境决定着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摘要: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绝对的决定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能动作用。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校所在地的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 职业教育 持续发展
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的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的地域单位。而区域经济是以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殊性的国民经济。
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职业教育普及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②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③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总体上说,目前贵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很不适应,与东部及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职业教育存在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中,其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换,由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可为职业教育支付多少资金,提供多少人口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使不同区域对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数据参看下表:
表1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关指标(2010年)
从表1中可分析得出,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是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明显呈正比。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经济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在现实中一定要避免只看到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忽视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的现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2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层次结构
我院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凯里市,在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争取把凯里经济开发区办成国家级开发区,把洛贯产业承接区创建为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把黔东、炉山、金钟等工业区建成省级开发区,支持每县办成一个以上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文化、高档林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外包等产业园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必须要为我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培养适应我州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根据区域需求重新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
目前,我州已基本形成了以凯里市为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补协作发展的格局。州政府支持每县办成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县大都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且一、二、三产业并存,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大、层次多。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的特色。例如我校能否通过“学校――工业园区合作计划”,努力做到在培养目标上同各工业园保持一致,在专业设置上同经济发展(调整)同步,在前期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和沿海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伴随着我州工业发展的脚步,接下来我们可以和本地企业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形成,促进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方“特色工业规模化发展”。
3 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进而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内容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实现“两升一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7.7%上升到32.2%,第三产业由41.4%上升到46.7%,第一产业由30.9%调整到21.1%。以蔬菜、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业等为重点的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政府始终把推进工业强州作为第一战略来抓,全州工业增加值从36亿元提高到92亿元,增长1.5倍以上。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规模扩大,黔东电厂、三板溪电站建成投产,装机总规模超过300万千瓦。以冶金、化工、建材、森工为重点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高载能工业扩能技改工程全面完成。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亚铝业、西蒙斯电梯、兴富祥精密机床等一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我州把建设文化旅游大州作为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接待国内外游客由637万人次增加到23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由48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黔东南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闭门造车式的框架,开始注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在两所高职院校开办起来。比如,黔东南作为原生态旅游胜地,游客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外国游客,熟悉外语的导游人才是旅游业需求的热点,所以导游、商务英语等专业纷纷开设;我州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故近年来还开设了民族医药研究专业,在开发苗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对苗族医药的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苗族医药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083系统的老牌学校,我院也开始进行了专业调整,根据黔东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设想,面向制造业中的核心产业设置了数控、机械、汽车、电气等专业;面向制造业关联产业设置了材料、模具CAD/CAM等专业;面向附加产业设置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楼宇智能化技术等专业。
4 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决定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随着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高职毕业生就业门路广泛起来,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走向基层,走向一线,分布在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及民营、股份、私营等企业中,而后者愈来愈多。这些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一方面,技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招聘会上是比较吃香的,能够很轻松地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甚至出现用人单位到校后,毕业生已被全部预订的情况。另一方面,那些很多学校都设置的大类专业以及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如计算机及应用、管理类和会计学等大类专业就业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由于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所以我校大多数往届毕业生只能选择沿海就业,背井离乡的生活对于才踏出校门的他们而言,又有着太多的不稳定,所以导致工作没多久就又失业或是频繁跳槽。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大开发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贵州落户生根,这给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他们再也不用远离父母,在省内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而且工资收入比较下来,并不比在沿海就业差,使得他们能安心的工作。企业有了稳定的员工,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这又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职业院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以后的专业设置过程中加强市场调查,认真研究本区域的职业岗位总体变动走势,超前调整专业结构,增加复合型专业设置比例,培养更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黔东南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3]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