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兰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气候
兰州市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即北纬34°,东经 103°40’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气温9.1℃。
区域人口
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土地面积为13085.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有汉、回、满、东乡、藏、蒙、土家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占3.6%。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黄河不仅养育了兰州人民,也给这里带来丰富的特产,白兰瓜、软儿梨、冬果梨、白粉桃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使兰州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瓜果城。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
范文二: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填图。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名称的由来。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最后,在总结东南亚气候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填写下表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 东南亚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 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 南:澳大利亚?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 “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 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 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九章? 东南亚
第一节?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
2、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热带雨林气候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及图片
(导入??)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分析了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地形不同,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气候也有差异,下面我们分析气候的差异。
(板书)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有什么特点?这与什么因素关系密切?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分组讨论图中所示的含义。
(学生讨论活动)
(总结)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下,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收获。
(提问)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
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形图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
(小结)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或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转折)中南半岛与此不同
(读图)比较“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
引导学生分析两图: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点?
(讲解)中南半岛一年中风随季节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候影响,在每年6月至10月,西南季风从海上吹往陆地,降水丰沛,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称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是旱季。
展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景观照片
(提问)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提问)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分别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3
*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相关文章:
* 居民和经济
* 日本
* 东亚概述
*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 地形的变化
*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 查看更多>>
七年级地理教案
范文三: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 纬 度 位 置 和 海 陆 位 置 优 越 :北 京 地 处 中 纬 度 暖 温 带 , 虽 地 处 内 陆 但 距 海 不 远 , 这 样 的 地 理 位 置 使 北 京 有 适 合 城 市 发 展 的 冷 热 、干 湿 都 适 中 的 气 候 优 势 ;② 战 略 位 置 优 越 :北 京 的 地 形 地 势 决 定 了 北 京 市 战 争 年 代 易 守 难 攻 ,和 平 年 代 适 宜 经 济 发 展 、城 市 建 设 ;③ 经 济 区 位 优 越 :北 京 西 部 背 靠 我 国 黄 土 高 原 的 能 源 、原 材 料 基 地 ,南 邻 粮 、棉 、油 等 物 产 丰 富 的 黄 淮 海 平 原 ,北 抵 我 国 最 大 的 牧 区 内 蒙 古 牧 区 , 这 些 区 域 为 北 京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 城 市 建 设 和 人 民 生 活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物 质 基 础 .
范文四: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erritory of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它位于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陆—— 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 远。
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 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34′),最南境在广东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
(北纬3°51′),南北延伸5500 公里,跨纬度约50 度。由于纬度不同,
南北之间太阳入射角的大小和昼夜长短差别很大。由此导致辐射能和温度的
差异。从南到北,全国(除青藏高原高寒区外)跨越了赤道带、热带、亚热
带、暖(南)温带、中温带和寒(北)温带等6 个温度带。其中亚热带、暖
温带、中温带三者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又因位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
显著,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夏半年雨热同季, 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特别是占全国面积
26%的亚热带地区温度高而降水丰沛,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与常绿阔叶
林,适宜种植水稻和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这与大陆西部同纬度地区在回归
高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观迥然不同。在距海遥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的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则为干旱地区。
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
135°05′),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东西距离5200 公里,跨经度将近62°。时差在4 小时以上。在世界标准时
区中,中国国土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目前中国除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外,统一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并称其为“北
京时间”。(参见彩图插页第1、2、5 页)
中国国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 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
拿大,居第3 位。
中国陆地疆界长2 万多公里。同中国陆地接壤的邻国:东北有朝鲜,北 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和西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南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中国东部面临海洋,海岸线总长度为3.2 万多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 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 万多公里。环绕中国大陆边缘的海,
自北至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见中国的近
海)。中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近86%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
大陆近海和南海之中。台湾岛东部海岸及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的海岸直接
濒临太平洋(见中国的岛屿)。
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有韩国、日本,东南有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陈尔寿)
Zhongguo de dixiashui
中国的地下水(groundwater of China) 影响和控制中国地下水形 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质及与其有内在关系的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由于中国独特
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特别是
受昆仑—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的影响,使中国地下水在区域分布上不仅南北
有明显的不同,在东西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地下水类型按其形成主要可分为下列4 类:
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多分布有大型中、新生代构造 盆地和平原,有巨厚的松散沉积,地下水蕴藏丰富,如松辽平原、黄淮海平
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以及汾渭盆地、银川盆地、南
阳盆地、河西走廊等,中国南方则多为小型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松散沉积
较薄,含水相对较差。在北方西部多为内陆盆地,降水和常年积雪融化源源
汇集于盆地边缘的巨厚砾石层中,在地下水溢出带形成绿洲,而盆地中心则
远离水源,降水又少,多为沙丘覆盖。东部为平原地区,新老河道纵横,沉
积了厚层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地下水蕴藏丰富。在上述东部平原和西部内陆
盆地之间的黄河中游地区,分布有巨厚的黄土沉积,形成中国独特的黄土高
原黄土孔隙-裂隙水。 碳酸盐岩类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在南北方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北 方喀斯特裂隙溶洞水主要发育在下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喀斯特
水以大泉或泉群泄出。南方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粤、桂、湘、
鄂等省区,多分布在上古生代和下中生代的地层中,形成一系列的地下暗河
和规模巨大的溶洞。
南北方浅层地下水(包括潜水与浅部微承压水)南北方浅层地下水水质 变化不同。北方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常大于1 克/升,西北内陆盆地有时可高达
几十克/升;而在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矿化度多小于1 克/升。此外在北方
不论平原地区或大型内陆盆地,由山区到平原均具有较明显的地下水水化学
水平分带与垂直分带,而在南方一些山间盆地中,这种分带现象极不明显。 多年冻土地下水除在黑龙江省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地区有少量永久冻土和 季节冻土地下水分布外,在青藏高原出现世界中、低纬度地带少见的低纬度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下水。
根据各地区含水岩层空隙性质、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结构的不 同,可将地下水划分为4 种类型:①松散沉积孔隙水。②喀斯特(岩溶)裂
隙溶洞水。③基岩裂隙水。④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水。
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可分为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地下水、喀斯特(岩溶)
分布区地下水、基岩山区地下水和多年冻土区地下水4 大类。 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的地下水又可分为以下4 种:
东部平原区 包括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及江汉平原等地
区。砂砾石松散堆积厚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为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创造
了有利条件。以河北平原为例,由山前到滨海一般可分为3 大水文地质单元:
①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由第四系砂砾石组成的冲、洪积扇群十分发育, 含水层厚达40~60 米,多为潜水或浅部微承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普遍大于
30 立方米/时·米,最大可达200 立方米/时·米(即每小时水位下降1 米的
涌水量),水质良好,多属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均小于0.5 克/升,
为极好的供水水源。②中部冲积大平原,多由古河道和近代河道冲积形成, 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和粉细砂,单层厚度较薄,水量不大,但在深部常有3~
4 层颗粒较粗的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一般大于10 立方米/时·米,为区
内主要供水水源。③滨海地区,主要为冲、湖积和海相沉积的互层,由细粉
砂和亚粘土所构成,含水层多为透镜体状,水量普遍小于1 立方米/时·米,
矿化度大于3 克/升,但在深部100~200 米以下,常见有承压淡水。其他平
原亦均与此类似,唯江汉平原地下水普遍含铁离子较高,并有由北向南递增
趋势,最高平均含量达10.8 毫克/升。长江三角洲共有4 个承压含水层,分
上下两组,中间有一较为稳定的粘土隔水层,上部两个承压含水层为海相和
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两个含水层均为陆相沉积,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西北内陆盆地及山前倾斜平原区西北地区的几个大型内陆盆地,周边山 区降水及常年积雪融水,通过潜流和渗流补给盆地。盆地周边广布有山前倾
斜平原,其顶部一般为沉积巨厚的戈壁砾石层,地下水位埋深均在50 米以
下,河流出山后即潜入地下,至冲、洪积扇前缘溢出地表,形成绿洲。一般
盆地南缘松散沉积物较北缘发育,如准噶尔盆地在天山山麓前,沉积有厚达
300~500 米的第四系砂砾石层,含水丰富,钻孔单位涌水量达30 立方米/
时·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 克/升,地下水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与垂直
分带特点。从戈壁带到绿洲带,地下水由埋藏很深的潜水过渡为多层结构的
承压水,然后再到盆地中心的沙漠带。水量逐渐由大到小,水质由淡到咸, 沙漠带淡水仅见于河流两侧。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北麓形成巨厚的山前松散沉
积,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走廊平原被分割成南北向展布的两排小盆地, 其总的特点是南部各盆地砂砾卵石的堆积较北部盆地宽广,厚度大,颗粒粗,
地下水的质与量均好。
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有的地方虽然严重缺水,但近年来调查证实以下地
区仍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源:①河谷平原冲积层潜水。如泾河,祖厉河等河各
地区,单井出水量可达100~1000 立方米/日,一般埋藏较浅,便于开采。②
黄土塬区的地下水。含水层多为连续分布,如六盘山以东的董志塬,面积广
阔平坦,常有蝶形凹地分布其间,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汇集渗入补给地下水。 一般塬面积愈大,富水程度愈强,距沟谷愈近,水位愈深,潜水常以下降泉
的形式排入塬边的沟谷中,矿化度多小于1 克/升。③黄土塬下伏深层承压
水。六盘山以东黄土层下主要为一套白垩纪地层,形成一向斜自流盆地,深
层承压水广泛分布,范围大致在陕北安塞、宜君、彬县一线以西。东部含水
层埋藏较浅,一般100~200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 立方米/日以上。向西
深度渐大,至环县、庆阳一带,深达700~850 米,水质变咸,矿化度3~5
克/升。南部地区含水层顶板埋深300~500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2000~10000
立方米/日,矿化度1~2 克/升。
沙漠区 中国沙漠中常见的地下水类型有:①沙丘潜水。其潜水水位一般 小于1~10 米不等,随沙丘的高度而变深,如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沙丘中含
水层由粉细砂组成,厚度由沙丘边缘1~2 米至内部增厚到10~20 米,钻孔
单位涌水量小于1 立方米/时·米,水质良好。在丘间洼地,水位埋深可达
10~15 米,水量较小。毛乌素沙漠中,沙丘含水层以中细沙为主,水位埋深
1~3 米,受季节影响较大,并与下伏的冲、湖积层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或者
构成统一的含水层,水量小于10 立方米/时·米,水质良好。②沙丘下伏层
孔隙水。在沙漠地区除沙丘淡水外,由于沙漠边缘地带埋藏有古冲积平原、 古河湖平原等,故往往在沙丘下有较厚的早、中期第四纪堆积物,其来源或
为山前冲、洪积层向盆地内的延伸,或为深入到沙漠腹地的河谷堆积以及沙
丘覆盖下的冲、湖积层,其中常有淡承压水分布,如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 在透水性较差的侏罗纪沙质泥岩上,覆盖有较厚的冲、湖积层,形成泉群, 泉水流量每小时达数十立方米,水质良好。此外在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沙丘下普遍分布有高水头的淡承压水,在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沙漠,
也有类似情况。
喀斯特分布区地下水即喀斯特裂隙溶洞水,又可分为裸露及半裸露型和 隐伏型2 种:
裸露及半裸露型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又可分为以下3 种类型:① 峰丛峰林裂隙溶侗水。多分布在两广及云贵。如广西由中泥盆纪至下三叠纪
碳酸盐岩层总厚度达8000 余米,出露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0%,桂林地区
有80%的溶洞发育于上泥盆纪的融县灰岩中,有无山不洞之说。贵州由下古
生代至中生代的岩层总厚度近万米,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0%。此外,
地下暗河广泛发育,仅广西一区流量大于100 立方米/时的地下河即有百余
条,枯水总流量约为36 万立方米/时,如都安地区地下河系长达50 余公里,
补给面积1000 多平方公里,洪水期最大流量为140 万立方米/时,枯水期最
小流量为1.4 万立方米/时。贵州独山南部地下河系长40 公里,补给面积近
350 平方公里,出口处枯水流量为4320 立方米/时。此外,在中国南海的西
沙群岛,珊瑚灰岩发育广泛,厚达900 多米,钻孔单位涌水量24 立方米/
时·米,但矿化度高达30 克/升。②喀斯特丘陵溶洞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长
江中下游,如四川东部及南部碳酸盐岩层总厚度达千米左右,喀斯特现象十
分发育,溶洞大者高可达30 米。在南部长兴灰岩中有一地下暗河流量达4212
立方米/时,泉流量最大为432 立方米/时,但随季节的不同流量变化很大,
如湖北南津关灰岩中的白马洞泉汛期流量为228 立方米/时,旱季则减少为
0.072 立方米/时;发育在石龙硐灰岩中的鲤鱼潭,汛期最大流量为1404 立
方米/时,旱季则仅有10.8 立方米/时,相差悬殊。③喀斯特山地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在东北和西北亦零星可见。地表喀斯特现象不很显著,
以大型喀斯特泉群出露为其主要特征。但因补给区范围广阔,泉水流量大而
稳定,如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泉群,泉域面积达4480 平方公里,流量为9~
16 立方米/秒;山西平朔神头泉,泉域面积2910 平方公里,流量为7~9 立
方米/秒;河北峰峰黑龙洞泉,泉域面积2140 平方公里,流量达6~9 立方米
/秒;山东济南附近有百余处泉水出露,总流量为1.4 万立方米/时。 隐伏型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又可分为以下2 种类型:①浅埋型隐 伏喀斯特裂隙溶洞水。多分布于中国南部与东部地区,如广东的广花盆地和
湖北江汉平原东北部,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36~28.1 立方米/时·米。山东
淄博盆地中共有3 层隐伏的碳酸盐岩层,其中第1 和第3 层的裂隙喀斯特水
较为丰富,钻孔单位涌水量为72 立方米/时·米,属硫酸钙型水。此外在粤
北、江西、湖南、湖北、淮北及太行山山前等地亦均有分布,水量一般较丰
富。②深埋型隐伏喀斯特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的下
部。在四川盆地巨厚的红色岩层下隐伏有多层的二叠、三叠系石灰岩承压含
水层,多为高矿化度的盐水及盐卤水,单井出水量可达122 立方米/时。华北
平原在深埋的寒武、奥陶系灰岩中亦蕴藏有较丰富的喀斯特裂隙溶洞水。 属基岩山区地下水的有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玄武岩等岩层中的地 下水,主要含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仅在局部碎屑岩中有孔隙-裂隙水。 岩浆岩为主的裂隙水岩浆岩类浅部常含有风化裂隙潜水。多分布于东北
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为华力西期的花岗岩及火山岩类,水质良好,但
泉水流量较小。在中国东南沿海广布的为侏罗纪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泉
水多以下降泉沿微弱的风化带出露,流量0.3~0.9 立方米/时,浙东火山岩
地区泉水较多,流量为0.1~3.6 立方米/时;粤东裂隙发育,风化层较厚,
泉水流量为1~3 立方米/时,在局部构造破碎带可达30 立方米左右。 变质岩为主的裂隙水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及秦岭山 区及东南沿海的变质岩带,地下水常埋藏于构造裂隙带中。西北山地泉水出
露较多,在天山流量一般为5~30 立方米/时。闽北、闽西及江西等地变质岩
类含水微弱,泉水流量多小于3 立方米/时。若变质岩中夹有大理岩时,常有
层间裂隙水,如安徽合肥的龙泉流量达2.7 立方米/时,水质良好,均为低矿
化的重碳酸盐型淡水。
碎屑岩为主的裂隙水多分布于西北的一些山区,内蒙古高原及藏东、川 西等地。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均分布有不同地质时代的碎屑
岩类,泉水流量5~30 立方米/时,水质良好。天山北麓山前地带主要为承压
水,局部自流,钻孔涌水量大于10 立方米/时,矿化度随深度而增高,祁连
山和秦岭山地主要为泥岩、页岩、砂岩及砂砾岩互层,富水中等,在构造与
地貌条件控制下,形成很多小的山间自流盆地,泉水流量为5~30 立方米/
时,若出露于断裂带上则可达80 立方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 克/升。
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属于中、新生代构造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白垩系及
第三系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水量较丰富,水质良好,但至陕北高原西部含水
层逐渐变薄,矿化度增高,水质变差。在藏东、川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中广布
有轻变质的中、新生代砂页岩、砾岩等,地下水多富集于砂岩裂隙和层间裂
隙中,在山区的构造盆地中,常在薄层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碎屑岩中形成自
流盆地,水量一般不大。四川褶皱地带浅部普遍富集自流水,水头高度一般
不超过20 米,自流量11 立方米/时左右。在台湾中央山地及其毗连的丘陵地
区,也有中新生代碎屑岩分布,一般含水程度较差,属弱矿化的重碳酸盐型
水。
玄武岩类地区的孔隙-裂隙水中国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的玄武岩喷 发,主要分布于吉林东部、内蒙古、雷州半岛、滇西及澎湖列岛等地。玄武
岩在形成过程中常伴随有发育良好的柱状节理和产生气孔构造,为地下水的
蓄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吉林东部玄武岩出露于地势低洼的河谷中,受降水
及地表水的补给,属中等富水。内蒙古熔岩台地玄武岩直接覆盖于第三系红
土或第四系粘土层上,往往沿古沟谷形成富水地段。雷州半岛玄武岩与松散
砂层呈互层为底部的古风化红士层所隔,成为被玄武岩所穿插的自流盆地,
其中浅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水质水量均佳。澎湖列岛表层有玄武岩分
布,底部为砂、页岩互层,降水通过玄武岩的风化带渗透补给到底部岩层中,
具有透水而不含水的特征。
最后为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中国的多年冻土区地下水可分为高纬度山地 多年冻土地下水及中、低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地下水,前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省的大、小兴安岭及新疆阿尔泰山地等,黑龙江省北部由北往南冻土由连续
分布渐变为断续分布的岛状冻土,冻土层厚度由120 米渐减至30 米左右,地
下水按埋藏条件由上至下可分为冻结层上水,水质较好,水量不大;次为冻
结层间水,主要埋藏于冻土层内的融区,含水层厚度变化不大,水量较小; 最下为冻结层下水,多属承压水,质好量大,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13 立方米
/时·米,是较为可靠的供水水源。中、低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地下水主要分布
在天山、祁连山及青藏高原,冻结层上水普遍分布,多在地形相对低洼或山
坡地带,水质好但水量较小。冻结层下水具有承压性,一些断陷谷地和盆地,
往往为冻结层下水富集的良好场所,如位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温泉断陷谷地,
在厚约10~15 米的多年冻土层下,承压水或自流水分布普遍,钻孔涌水量为
10.8 立方米/时,属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 克/升。
热水与矿水 中国出露地面的温泉和矿泉即有2600 多处。热、矿水有从 内陆向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及青藏高原温泉数量逐渐增多,水温逐渐增高的
趋势。仅粤、闽、台3 省就有温泉500 多处,温度多在50~60℃以上,属中、
高温热水。广东东山湖温泉区已发现有104℃的高腾冲火山温泉温热水,福
州市钻孔孔口水温达98℃,台湾屏东温泉高达140℃。云南温泉最为集中, 计有480 处左右,仅滇西著名的腾冲火山温泉,在南北长115 公里,东西宽
55 公里的范围内,即有温泉50 多处,最高温度105~110℃,有些属间歇性
喷泉。西藏高原也分布有许多高温间歇性喷泉,水温在80℃以上(相当于当
地水的沸点),著名的羊八井温泉属高温气泉,水温92℃。在雅鲁藏布江中
游两岸均有大量温泉出露。四川热水分布多集中盆地东部及西部的边缘山 地,计250 多处,东部多中、低温热泉,如重庆市的南、北温泉,水温37~
41℃;西部则分布于甘孜、理塘、康定、西昌和会理一带,以中、高温较多,
如甘孜气泉96℃,康定92℃。其他较集中的地区还有湖南70 多处,最高温
度91℃;江西50 多处,水温82℃;辽东半岛60 多处,水温多在50℃以上; 山东半岛的东部,温度高达96℃。此外在太行山、吕梁山、秦岭东段、渭河
谷地等均有温泉出露,如著名的陕西临潼华清池,水温50℃。在天山北麓、
昆仑山、青海东部等地也有不少温泉出露,如青海贵德热水沟温泉,水温达
93.5℃。
在中国许多大平原如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四 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都发现了丰富的地下热水,在四川、柴达木等内陆
盆地中还发现有高矿化的浓热卤水,矿化度高达350 克/升以上,含有碘、溴、
硼、锂、铷、铯、锶、钡等微量元素。
中国的冷矿水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及内蒙古高原, 青海东部等地,大多为碳酸泉,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冷碳酸矿水,游离Co2
含量达1475.5~1760 毫克/升;内蒙古高原在下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含碳质岩
层中有较广泛的分布,游离CO2 含量一般均在350 毫克/升以上。其他还有吉
林的药水泉、辽宁的皮子窝矿泉、甘肃的白浪沟矿泉。台湾省也有20 多处冷
矿泉。综上所述,中国大致可划分为以下6 个地热构造带:①滇、藏地热带;
②台湾地热带,多为高温水与湿蒸气型为主的地热田;③东南沿海地热带; ④郯城—庐江断裂地热带,北起黑龙江省,经辽、吉向南至山东、江苏,为
中国东部主要地热带,江苏东海温泉区钻孔水温94℃(孔深545 米),地热
梯度3.42~4.57℃/100 米;⑤川滇南北向地热带;⑥祁吕弧形地热带,自河
西走廊、甘肃中部到太行山地区,包括汾渭谷地等,一般多为低温热水。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国家之一。水井的 开凿利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的木结构水井)可上溯到5700 年前的仰韶
文化时期。汉朝四川自贡地区在中生代坚硬岩层中开凿了深达百米以上的自
流井以汲盐卤水,比法国和意大利12 世纪出现的自流井至少要早千年。中国
西北干旱地区的“坎儿井”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一直延用至今仍不失为当地
引用地下水灌溉的有效方法。中国地下水年径流量约为8288 亿立方米,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各地区均已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了地下水作为城市生活用
水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如河北平原自从大力发展井灌以来,已成井40
多万眼,年开采地下水量约100 亿立方米,井灌面积200 多万公顷,占全区
水浇地面积的60%,耕地面积的1/3 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机井化和井渠双保
险。此外,在解决缺水山区人畜供水、发展草原畜牧业供水、沙漠地区的开
发治理,以及滨海及沿海岛屿地区、西北黄土地区、南方红层分布地区、喀
斯特缺水地区等的工农业供水问题,都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在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方面,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已完成了1:20 万或1:50 万比例尺的测
绘工作,获得了地下水的基础资料。在水资源计算,热、矿水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和防止地面沉降方面也都有了良好开端
范文五: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http://www.abroad.org.cn/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 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 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位于这一地理区的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最大的半岛。 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西侧,基本与海岸平行,长约2300多公里,一般海拔1000,1500米,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 内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长的美国与加拿大边界,南达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兰德河一带。 西部山系由西部两条山脉所组成,东部为落基山脉,西部为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旧褶曲运动后的产物。内华达山脉的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为美国大陆最高点,喀
西部山间高原由科罗拉斯喀特山脉的雷尼尔山海拔4392米,仅次于惠特尼峰。
多高原、怀俄明高原、哥伦比亚高原与大峡谷组成,为美国西部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山峡和深谷组成,气势雄伟,岩壁陡峭,为世界上罕见的自然景观。 美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复杂,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 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 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气候
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温适宜、降水丰富。由于本土范围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变化比较复杂。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美国东北部
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http://www.abroad.org.cn/ 沿海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6?左右,夏季温和多雨,7月份平均温度为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美国东南部
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1月份平均温度为96?,7月份平均温度为24,27?,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呈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14?左右,夏季炎热,7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7,3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炎热,属内陆性气候,高原上年温差较大,科罗拉多高原的年温差高达2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下,高原荒漠地带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北段全年湿润多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夏季却干旱无雨。这一区域冬暖夏凉,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气温在4?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0,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
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