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大地”的希望
“大地”的希望
在距离陆良县城约25公里的高速公路旁边,整齐的绿油油的核桃苗连片铺展开来,“中国核桃云新良种产业园区”几个大字立于绿树中间格外醒目。走进园区,大棚育苗园、采穗园、良种产业化繁育园规整地分布在各个区域内。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这里参观后评价道:“这是个富民强县的产业,是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的产业。中国核桃云新良种产业园区走特色、规模、产业、品牌的路子,真正实现了产业化的发展。”
这是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预算投资21.9亿元的中国云新核桃产业化基地,作为我省“双百项目”,大地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省林业科学院在核桃产业上成熟的繁育技术和种植技术,实施5个云新系列核桃新品种的良种产业化繁育、良种集约化种植以及云新核桃的深加工,于2007年11月正式建设园区。 目前,该园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繁育园、示范园二个园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已基本完成。繁育园3850亩已经全部投产进入规模化种苗繁育,示范园1.2万亩,已示范种植60万株云新核桃。据了解,通过科技育苗,新品种种植后3年可挂果产生经济效益,5年进入盛产期,比传统核桃提前8年的时间。自2007年投产以来,园区的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1%以上,2008年出苗250万株,2009年出苗近860万株,预计到明年可繁育优质云新系列核桃苗3800万株,可供种植面积170万亩。
在国家推广建设木本油料基地,解决食用油不足的情况下,园区在产业延伸上,将逐步开发核桃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生产核桃食用油、核桃高级蛋白营养粉及乳饮料,研发药类、工业高档耐磨材料等。据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耿鹏翔介绍,新建成的加工车间,预计年处理42万吨以上的核桃仁,实现综合年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三年内还将建成1万亩油茶的丰产示范基地和3条油茶加工生产线,年生产1.1万公斤油茶油。
范文二:大地母亲的希望
大地母亲的希望
昆明 张兴洞
2014年12月25日
人们千万次地引吭高歌,呼唤幸福;人们祈求祷告,盼望幸福,幸福在那里!幸福仅只是衣食无忧?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的是种幸福;祸国殃民的坏人被揪出来,人民欢欣鼓舞是种幸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扑面迎来的赞许和掌声是种幸福!……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腐败根本铲除;社会核心价值的重振,给个人带来地位的提升,这才是大的长久的幸福!
当我们的领袖宣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铿锵的誓言,宏伟的担当,使这种幸福来得更加可贵和真实了!这正是母亲多年的夙愿和为我们奏响的春天的乐章!
大地母亲陪伴人类走过许多的朝代和数不清的日子,从远古的狩猎部落到农桑耕作的奴隶社会……再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哪个社会不充满危机和改革!大地母亲能为我们铺开苍穹的版图,但改变社会的发展与革新要靠我们自己! 社会精英及有识之士带领我们改天换地,为消除社会分配不公,让人民当家作主——人类付出了艰苦卓绝和不朽的代价。
我们的人民清楚地看到:有人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用奢糜和挥金如土来炫跃不可一世的享乐;但有史可鉴:这种堕落败坏带来的是病魔缠身,和用缩短人生之路为代价的痛苦经历!
在让社会的大多数富起来的同时,国家正带领各族人民根除一个个鲸吞社会财富的蠧虫,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社会的空气更加清新和纯凈了。
社会的福址其实就是让国家强盛,让绝大多数人共同致富,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明天!这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当母亲看到这一切时,她的欣喜和幸福之感是无法言表的——人类进了一大步,人类的境界升华了!
大地母亲的怀抱
昆明 张兴洞
2014年12月25日
在四季如春的西南边陲,草木葱绿,鲜花盛开,空气清新,天空湛蓝,这里民风淳朴,丰衣足食,真现彩云之南。
这里有和睦相处的五十六个民族,容得下数不清的远方客人,还有严寒所迫飞入的浩浩荡荡的鸥群及各地栖息的禽兽;也有世界各地为梦想和追求而进入的异乡人。
在包容、团结、奋进的大家庭里,人生的经历各不相同;是啊,人生并非苦短难足七十载,几多欢乐,几多愁;但在大地母亲的感召下,在国家民生的关爱中,凡事多为别人想,就能生活得充实和平安!就不愧有一颗赤诚善良的心。
母亲和地母乃一脈相承,我们忘不了生母的哺养之恩,也忘不了地母连绵不断的滋养之情;同为天下之恩母孰重孰轻无需分晓!
古人曾哀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广厦高楼比比皆是,如何再让天下寒士都欢颜?共和国的大厦连着千万家,党和人民心连心;我们这一代愿诚心为中青年把福祈:
愿房奴、孩奴的绳链不会把下一代束缚,共和国的建设需要他们尽力,请为他们减负!’愿他们不踌躇和悲观;只要肯努力,有人民的关爱和国家的操持,何愁明天不为楼房主。愿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教育体制能解除他们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母亲和祖国既然让你生在这片热土,就不会让你成为弃儿和落伍的孤雁!请相信:人民永远都会为你展开关爱的臂膀,祖国的怀抱永远是最温暖的,父母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只要国家更强大,人民何愁幸福和安康!
范文三:生命是大地的希望
生命是大地的希望,如春天里的嫩芽,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生命是秋天的硕果,如稻田里的金色麦穗,沉甸甸,洋溢着丰收和喜悦;生命是爱的源泉,如山涧里的涓涓细流,无声无息,滋润着大地万物。生命人寿也是如此,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穿着绿色的新装,活力四射,终会有一天也会长成参天大树,硕果累累,为员工、客户和社会播撒爱的种子和希望。
中建三局大厦就是一座金融大厦,走进它,无不感叹的气势恢宏。生命人寿能进驻此大厦,显示着生命人寿的雄厚实力和发展壮大的决心,让人值得信赖。生命人寿的办公区干净整洁,给人舒适的感觉。员工很年轻,态度也很好,接待我面试的那位助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的推荐人严经理也会发短信、打电话给我问候和提醒,让我感觉很温暖。因此,我有了加入这个团队的想法。
今天的培训让我对保险这个行业和生命人寿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保险起源于意大利,在英国有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最为全面的日本,保险行业为这个国家的人民解决着实际问题,为这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我国保险业真正的发展只有三十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观念的不断转变,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历史发展的经验,都显示着保险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它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做出重大贡献。而生命人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不断成长起来的。公司不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速度令业内人士惊叹,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公司雄厚的实力、卓越的管理、领先的产品以及一流的服务。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愿景,四合、四用、四法、四心的经营理念以及进军行业第二集团、公众化、国际化的发展远景都让人充满期待。
让生命感动每一个生命,让大爱温暖每一个伙伴,让我们一起呐喊吧,“我爱生命!”
范文四:太阳给大地温暖
太给大地暖~大地给泥土暖~泥土给花草暖~月亮给夜给暖~火苗给寒冬暖~父母给我给暖。春天~万阳温温温温温温
物给给~草给给给~是一美给的季给。而此给~父母也便给我给准给了漂亮的给衣~偶给也给我给拿一支给给~给柔和的春给给给吹给个会
着给给~我给感受到了春天暖的息。盛夏~天炎给~太像火球一般灸着大地。给给~父母便给给我给给一根雪温气气阳烤会你
糕个怕来啊清解暑。小给候~夜给的蚊子给是给不停~父母蚊子咬到我给~就拿扇子给给~等我给在给扇子给出的徐徐给中熟睡后~父母已是给给大汗了,秋天~在给给的秋雨中~里给着一给给寒意~给不禁打了寒给。下给了~父母便撑着气氛你个
雨给到了校。我给校给口出后~父母便把给给到了我给给给上。~那的一把给斜的给。回到家后~我给是有被雨来学从来哦没
淋到~而父母,他给的臂膀上是水淋淋的,冬天~外面刮着北给~给着雪花~冷了,下给回到家~父母便呢啊极当你
把拉到火给火~给不忘给端上一碗给给。给给~一定感到暖洋洋的给,一年四季~天天如此~给刻给我给感受你炉烤你你会吧
着父母给予的暖。在我给生病的给候~父母日夜的守着我给~在我给失意的给候~父母给鼓我给~在我给遇到不温没没会励
解的给给给~父母给给重心给的给我给解答……给些不都是父母给我给的暖和给给给,也给~少年给期的我给有一点小小的叛会温青
逆~给是固给己给~不父母的给~因此~也给到父母的心。我也给常给给~父母提出的意给我给是不~给和他给给嘴~可给听会听
后~我就后悔了,父母给给做是给了我给好~我给又何必给给,给给我~孝何给,是~父母把暖的给给给了我给~我给又何呢啊温
不回给他给暖,给什给给要喝他给反抗~给他给的心,要知道~给人之给的相互给给凝聚起就只有字~那便是温呢呢来两个——温
暖。
2
成功~也给给给喜~但始给无法暖的心~金给~也给送给所给的一切~但始给无法给给心给上的会你来悦温你会你弥你灵
空~而一粗的手~却能令如沐春给般暖。虚双糙你温
有给给一手~伴着我的成给~有给给一手~给给了我成给的足迹。给手格外的“凹凸不平”给给其粗大~给得粗双随双双极
大有力~手指给也有了给给多多的给子~就如给了刺一般~给着了~准出血似的。那就是父给的手。给手是我碰会扎双挨
了不少打~因此~给给手有着由生的一番敬畏~而有那给一件事~改给了我的看法。双
正给暑假~我和表妹一起待在家里看给给~父母都不在家。原先和给融融的景象~一下子就给打破了~原是我来与表妹给生了分各自想要看的给目都给始了。我心里暗想,我是老大~就给我的给。于是~我一伸手控器歧——听随即将遥
给~也不甘落后~就在给我给中~意外给生了~我拉~~一不小心~我撞到了最心给的茶具~沸给来她你争她扯个爸爸
的给水给了起~向我和表妹“给射”~妹妹给不住疼痛~已给给大哭了。来
正我要收拾局给~我给看到回了~“给给给~给给,”火给的疼痛早已被当残从窗爸爸来怎怎呀乱混给的思给给迫了。正当个吧爸她将爸爸来我束手无策是~给子给给一念给,不如嫁给给表妹~反正老最疼了。于是~我准给着给就给~一给~我便到面跑爸爸爸爸坏概坏没前~殷勤地给,“~那茶具是表妹弄的。”而表妹只给着哭~大是疼了~所以有反给~但爸爸况泪来却朝妹妹的方向走去~给候情。刹那给~我的水似给泉般涌了出~心中给有一股给不出的滋味。
深深的意~歉爸爸清来脉没爸爸使我我又再一次走向面前~给了整件事情的给去~想到~给是伸出他那给大的手~好似要打我给~却落到了我的给上~给重心给地给,“其给我知道给件事是做的~只不给看看是不是你你你敢承给给了~要知道~犯了给给给不要逃避~勇敢地面给才是解的决双温既没方法。”那刻~我能感受得到那手的度~有像夏日那给的给给~也有像寒冬般的没温温泪双酷冷~却有着春天般的暖~无给无刻暖着我的心。我的仍不止~享受着父给那给朴的手~给我给的来温馨。
给月已在父给的给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根几扎双双白给已在他的给上根了~但始给不改的是那给朴的手~那能给给我温双爸爸暖的手~我给那给我给慰的手~但我更给有着给我给慰的手的。
点给,本文通给的手~出了父给的写爸爸写沉爸爸来深和给大~采用的是“以小给大”的手法~通给的手~给美父给~给给的切入点好。外~很另叙清晰个清没爸爸文章述给给~给次。不足之给,给句子给给不给楚~例如,“想到~给给伸
出他那给大的手~好似要打我给~却落到了我的给上”~是打了给部~给是给摸给部,给者不是很清没楚。可改给,“想到~给给伸出他那给大的手~好似要打我给~却给给给爸爸达确摸着我的给”~给给表更给准。
温温学温温暖~家庭的暖~校的暖~给情的暖 ...... 给如此给的暖温温永给不及外婆给予我的暖。
回想起那一年~是一炎给的夏天。我给回到家给。个荔荔挂气两枝枝给了给~密密麻麻的~给嘴的我一口吃了大串 。由于吃了太多荔伙奶奶躺枝我便给给了。炎给的夏季~伴给都在池塘里游泳~老给给老都在给底下乘凉。而我却在床上~外婆坐在床给照给我。外婆给得像是蜂给上的给给~在床上翻来抬来覆去。给给候外婆给我了一台给扇~只给外婆一拐一拐地走给房给~给给我心中有一给给不出的感激。给扇呼呼地给着~而我给是给得不住。给给候外沉气来冰帮婆端一盆水~用毛巾我擦汗。给给地~我给入了睡眠状给。
“给~什给给哎叮从梦惊来西我”我睡中醒了。原是那可给的蚊子。给给候~只给外婆在床给睡着了~手中给给给着大葵扇。大是概吧泪断断照给我累了,我不知不给给给~外婆给上又多了一给给给~骨瘦如柴的四肢。给给~眼像了给的珠子不往下滑落。看给汗流给背的外婆~我不禁感到羞愧。“外婆~上床睡一给,”我给地给外吧声啊啊你婆给。“~,醒啦你你乱离歉,”外婆给给地给道。“我给熬一些粥去~坐在床上不要给。”外婆给。看给外婆去的背影~我感到无比的意。一~外会儿笨来来你瑶舀婆拙地到房给给,“~吃粥。给给~所以我只放了一些干柱。”外婆给我了一碗粥~吹凉了~端给我喝。喝粥的给候~外婆命拼泪眶在旁给,“‘慢慢喝’~‘给咽着’~‘小心给’。”眼在一次在我眼中徘徊。
给光给给流逝~给件事给然相隔几当它温将年~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外婆给予我的暖~我永给埋藏在心中。
外婆~给给,您
范文五:十字架是大地的希望
作者:刘小枫????发布时间:2009-03-11????点击数:74
赫胥黎在他著名的反面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引用著名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为开卷题辞:“乌托邦似乎比我们过去所想像的更容易达到了。而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另一个痛苦的问题:如何去避免它的最终实现?”别尔嘉耶夫青年时曾是有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当然熟悉正是马克思主义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改造成了有历史根据的合理性理想。然而,与布尔加科夫等一批早年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别尔嘉耶夫在不惑之年忽然转向基督教末世主义立场。在此,乌托邦之历史规划遭到了另一种景观的未来学说的批判。
乌托邦观念源于希腊思想,它与基督教的末世观念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乌托邦论与末世论的确又共同关涉到一些基本的价值范畴,这些价值范畴如今已成为不少人诅咒或憎恶的对象,它们是:希望、未来、理想,乃至解放。
自从乌托邦被纳入历史规划,这个世界中已有无数真诚的男男女女为实现理想的未来、美好的希望,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说得切近一些,在这些人中就有我们的亲人和前辈。他们临刑前的微笑和激动人心的口号至今萦留在我们的心际。
奥威尔早在四十五年前就提醒人们在做噩梦。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乌托邦的观念史已几经嬗变,有了质的变化。温斯顿·史密斯的被痛苦撕裂的脸相与那些为在历史进程中实现理想未来而献身者的临刑微笑,令人苦痛不堪地叠合在一起。从噩梦中醒来的人把希望、理想、未来、解放判为潘多拉的盒子,当然顺理成章。
然而,究竟是谁之罪?是希望、理想、未来、解放这些价值范畴本身吗?人类在经受磨难之后应该唾弃、诋毁、诅咒的是这些价值范畴本身吗?不仅对我们这些十年动乱的劫后余生者来说,即便对那些富裕得恐惧未来的西方人而言,是否应该低毁、拒斥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的盼望,都不是一个可以存而不论的问题。
当今时代,不抱希望已成美德,嘲讽谈论理想的未来已成时髦,即时行乐的清醒已成最高智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当代著名基督教神学家莫尔特曼站出来为希望、未来、理想和解放正名。他宣称,在基督教神学中只有一个真正的问题:未来的问题,希望而非绝望————绝望即罪——才是属人的美德。
二
在二十世纪诸多杰出的神学论著中,莫尔特曼的《希望神学》(一九六四)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当然是因为作者并非作为世纪的局外人抽象地谈论希望,而是从自己的时代经历出发,与时代一起反省希望及其与之相关的理想、未来和解放。莫尔特曼申言:基督教就是希望,就是对当前进行革命和改造,就是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复活中得到真实的理想,并追求基督所应许的普遍未来。这一体认并非莫尔特曼生而有之,亦非从书本中搬来。
正如**十年造就了整整一代青年学者的精神品格一样,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也造就过整整一代德国杰出的学者。莫尔特曼即是这代学者中在神学领域的代表之一。盟军轰炸汉堡时,莫尔特曼刚中学毕业,战争的创伤从小就印在莫尔特曼的心中。德军投降的前一年,莫尔特曼已年满十八岁,应征上了前线,随后又成了盟军的俘虏。
在比利时的盟军战俘营里,莫尔特曼过了三年囚俘生活。正是在这里,莫尔特曼才开始心灵的转向,从基督教信仰中获得新生命的希望。据莫尔特曼回忆,基督教信仰赐畀的希望,使他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生理上战胜了绝望、怀疑和自弃。从十字架上投下的希望之光使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未来。从战俘营释出后,莫尔特曼立志攻读神学。
基督教的信仰和学说不是供人清谈或书斋玄思的对象,它与人的生命和生活处境紧密相关。在莫尔特曼看来,与基督教信仰相关联的生活处境并非仅是个人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因此,个人生命获得了新生,并不等于信仰已经完成。莫尔特曼的神学旨趣的动因与他同时代受害一代的生活境况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激发莫尔特曼神学思考的首先而且一直主要是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当奥斯维茨集中营的惨情发生时,上帝在哪里?奥斯维茨之后,我们如何还能谈论上帝?莫尔特曼感到,如果我们必得谈论希望、未来以至上帝,就必须无愧于在灾难中死去的朋友、亲人和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男男女女。
三
在战后充满失意、悲痛和无望的日子里,萦怀莫尔特曼心际的一直是希望与未来的问题。“由于我不是被圣经和教义问答手册唤醒的,我至今感到,我必须在神学中发现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一切。”由时代的感受出发,莫尔特曼的神学研究的目光一开始就投向末世论。在他看来,末世论不仅是基督教关于希望的学说,而且是基督教信仰的基调。基督教神学必须从末世论的未来希望出发来思考,因此,末世论理应是基督教神学的起点,而不是其终点。
正如莫尔特曼在哥庭根大学学习神学时的老师克塞曼所言:《启示录》虽为新约圣经的末篇,却是基督教神学之母。
一九六○年,莫尔特曼到瑞士度假,无意中读到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的《希望原理》。这部长达一千六百多页的三卷本巨著顿时使莫尔特曼入迷,以致无暇观赏瑞士的美丽山峦。布洛赫的《希望原理》不仅给莫尔特曼极大的刺激,使他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基督教神学为何要放弃希望这一原始的课题?当今神学中,希望这一原始基督教精神究竟应处于什么位置?而且,布洛赫哲学的无神论立场也迫使莫尔特曼马上着手重理基督教的希望原理。
布洛赫对莫尔特曼的影响不宜过分强调。布洛赫把近代无神论作为希望原理的基础来看待。布洛赫认定:没有无神论,弥赛亚的救世希望就没有地盘,因而,无神论是一副解毒剂。尽管他主张,有希望,就有宗教,并充分肯定圣经精神,但布洛赫的中心命题是“没有超验的超越”,不要上帝的人的自我完成。由于布洛赫把社会乌托邦重新置于社会法权的规划中,将社会主义视为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布洛赫就在马克思的将乌托邦变成历史规划的道路上并未多迈一步。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将乌托邦如何历史规划化,因为,未来的实现必须从历史的现在做起。实质性的地方在于:未来由什么来引导,希望由什么来支持以及希望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布洛赫抽掉希望的本源,将希望本身形而上学化,进而又历史规划化,只会使奥威尔的乌托邦再次成为历史现实。莫尔特曼一再强调,希望之源乃是使被钉死的基督复活的上帝,希望指向死者的复活、永恒的生命、爱和正义的实现,只有追随那从受难中、从遭上帝离弃的死亡与坟墓中复活的基督,才能见到真正的希望。这绝非理论上的争辩问题。
四
进而我们必须谈论乌托邦与末世论的差异。
乌托邦的原义为“乌有之地”(Nowhere),末世论的未来是人所盼望的曾有而失落的天国,由此,趋向未来的出发点就已经不同。莫尔特曼指出:基督教谈论未来不是从历史中某个确定的现实出发并宣布那个现实的未来及其历史的可能性,而是以基督的位格、复活的历史性为基础,这是基督教末世论与乌托邦相区别的试金石。
基督教对未来的盼望和希望,不是指向一个空洞的未来,而是指向上帝所应许过的未来,不是以历史的发展进程或制度化手段为基础,而是以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为基础。这一与乌托邦式的未来学说的根本区别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希望神学》中,莫尔特曼业已阐明,与信仰相结合的希望在基督的复活中看到的不是天国的永恒,而是基督的十字架矗立其上的大地的未来。换言之,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与复活,是希望的唯一根基。从神学上讲,十字架神学是希望神学的前提和基础。继《希望神学》之后,莫尔特曼发表了《被钉十字架的上帝》(一九七二)一书,专门阐明这一问题。
莫尔特曼强调指出:基督的十字架乃是基督教神学的基础和批判,整个十字架事件必须作为上帝的事件来理解。“耶稣在十字架上惨死,是整个基督教神学的中心。它不是神学的唯一课题,但却是进入神学问题的入口和对尘世的回答。基督教所有关于上帝、关于创造、关于罪和死的陈说,都要指向这位被钉十字架者。基督教所有关于历史、教会、信仰、拯救、未来和希望的陈说,都来自这位被钉十字架者。”布洛赫以为,上帝乃是在其现实性上尚未成形的人类本质的拟人化理想,乃是灵魂的乌托邦式的圆满实现。这是道地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观念。受这种观念支配,当然不能理解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奥义及其与希望的关联。
上帝绝非人的本质之理想性投射和完成,他是至高神圣。然而上帝关怀人类,在十字架上成人并惨死。莫尔特曼指出,上帝绝非是按我们做人的观念的尺度成人的。上帝成为我们不愿做的人,一个被唾弃者、被诅咒者、被钉十字架者。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和受难,就是上帝承受的痛苦和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不可见的上帝的相似形象,受难耶稣表明,上帝就是如此。“上帝没有比这种自甘受屈辱更伟大的行为,上帝没有比这种自愿献身更辉煌的成就,上帝没有比在这种无能软弱中更强有力的时候,上帝的神性没有比在这种人性中显得更多的时候。”
莫尔特曼在此遵循着路德的Theologia crucis(十字架神学)和众多二十世纪神学家对“上帝的痛苦”的强调。马丁·路德早就说过,上帝不是以强力和荣耀来显示自己,而是以自己的苦难和十字架来显示自己。莫尔特曼的推进在于,他把十字架神学与希望神学结合起来。莫尔特曼主张,我们应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伸出的双臂中去理解整个人寰,理解我们人类的苦难史和希望。
五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谈论希望。
在莫尔特曼看来,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十字架才是大地的希望:Crux-unica spes(十字架即唯一的希望),这种希望忠实地支持遭到劫掠的世界和遭受折磨的人类的事业。如此希望着的人绝不同这个世界的历史规律和必然相妥协,既不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相妥协,也不同经常制造新的更大罪恶的罪恶相妥协。如此希望在十字架上所发现的并非仅是痛苦的安慰,也发现神圣的应许对苦难的抗议。
因此,不仅奥斯维茨的受难者与上帝同在,而且,人类在经历过种种奥斯维茨之后,也能够而且应该谈论上帝。因为,上帝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和惨死参与了人类对种种苦难和罪恶的抗议,并给予人类以战胜苦难和罪恶的希望。
莫尔特曼坚决主张,圣经是贫困者、被欺压者、绝望者的书,是给绝望者带来希望和应许、给罪人带来福音的书。因而,我们应以贫困者、无神者、绝望者的眼晴来读它,而且应与这些人结伴来读它。对圣经不仅要“解神话”,而且要解历史化(de-historicize),解神权化(de-theocratize),以使我们从中发现上帝的未来,看到上帝一直在以自己的受难分担人类的受苦,参与把人类从强暴和不义中解放出来的事业。十字架上的惨情始终与人的苦难和悲痛依偎在一起。
将希望植根于十字架受难的启示信仰之中,其重大的实践性意义正在于此。这意味着,由十字架的受难所引导的希望绝不允许谈论空洞的未来,而必须是提出与我们当前的痛苦、罪恶和死亡的经验相矛盾的陈述。换言之,如是希望既不允许倡言为了一个历史的未来而强掠现在,不允许为了未来把现实的不义合理化,也不允许与任何现存状况妥协,听任现世中的一切。十字架的希望由上帝的应许为对象,而上帝应许的是永恒的至爱、正义与和平。通过耶稣的受难,上帝在十字架上许诺,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在自然中、历史中以及政治生活中遭受折磨,总有一天,我们会进入一个没有眼泪、悲哀、痛苦的新天新地。然而,只要这一天还没有到来,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哭泣和悲哀,我们就必须怀着对神圣许诺的希望参与反抗现世的罪恶、死亡、苦难和纷争的斗争。
对于二十世纪来说,最令人痛苦地不堪回想之处在于:一些人曾为了一种据说是神圣的未来而犯下了罪恶和不义,并曾将它们合法化,如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所描绘的:无知即力量、战争即和平、爱即恨。问题的关键恐怕在于,未来的价值形态上的基础究竟在哪里?如果我们认可这价值形态的基础在历史形态及其规律之中,我们就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向历史中的罪恶和不义及其人在历史中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提起公诉!
基督教的末世论中,未来的价值形态的基础在上帝之国,是爱与和平和正义的未来。
在这个未来面前,一切此世的罪恶、不义、苦难、死亡都将受到指控,并激发人们为实现与罪恶对立的公义、与苦难对立的荣耀、与死亡对立的生命、与纷争对立的和平的未来而斗争。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莫尔特曼要直接追随中世纪的“爱的神学”和宗教改革时代的“信仰神学”来建立希望神学的陈述,并反对乌托邦式的指向“尚未”的希望和乌托邦的历史具体实践。
基督教的希望一向是与信仰和爱联系在一切的,信、望、爱之三位一体赐予人的现世态度,不是逃世或逆来顺受,不是从涕泪之谷超升到想象中的天国福乐中去,而是参预上帝拯救此世的事业。莫尔特曼主张,基督教神学应日益成为实践神学、政治神学。上帝在十字架上伸出的双手是要把人寰的边界合拢,在莫尔特曼看来,这一象征乃是向我们发出的邀请。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基督教神学的重大发展是政治神学、革命神学的兴起,与之相伴随的是第三世界(主要为南部非洲、拉丁美洲)实践性的解放神学的兴起。当代西德天主教神学家默茨(J·B·Metz)首倡政治神学的独立课题。他主张,十字架事件是一个政治事件,耶稣的末世启示与社会政治现实有直接的关系,末世允诺不是宗教期望的空无所有的地平线,而是一种批判并解放当今社会的无上命令。
莫尔特曼对神学的政治功能的关注,早在他的哥庭根神学学习之初就产生了。这与德国二战前后的政治境况及整整一、两代人的政治灾难有关。莫尔特曼在投身神学研究之始就认定,要把神学与政治绝然分开,在他是很困难的事,神学的政治规定性和责任,是耶稣的十字架受难已然显明的。莫尔特曼据此提出了十字架的政治神学,在六十年代以来的政治神学趋向中,莫尔特曼的影响极为突出。
莫尔特曼主张,信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本身就是一个公开的政治考验,即考验信仰者是否敢于在民族、国家、种族和阶级的政治要求甚至压力面前宣认被钉十字架的真理。不仅如此,认同于十字架受难的真理,必然会激发人们趋向解放的行动,因为,十字架事件本身就在警醒人处于剥削、压迫、奴役和异化中的痛苦的苦难意识。十字架受难本身就包括着政治要素,圣经乃是一部解放史。
从十字架的政治神学出发,莫尔特曼积极支持革命神学和解放神学的主张,声称它们正体现出神学的现世生命力。他激进地宣称:革命神学并非主教们的神学,而是世界上受苦受难的、斗争着的普通基督徒的神学。如今许多人抛弃教会,正因为他们只有同被压迫者和叛逆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他告诫道:“我们不能忘了,末世论的希望最初是在流放途中或去竞技场路上的基督教殉教者的希望,这希望与殉教的政治实践相关。”
但革命不是奴仆反抗主人的造反,因为在这种造反中,双方都没有采取真正人的立场;革命亦非以暴易暴,因为它不可能使暴力在革命后被取消,“试问,谁见过自动消亡的专政、秘密警察、审查和官僚政治?假如监督取代了信任、审查代替了自由,那么革命就遭到了背叛。”革命必须是由上帝的爱和基督的人道来引导的批判和抗议,以至由正义来引导的暴力,这种革命孕含着的希望是使梦寐以求的神圣未来干预当前的苦难。
说到底,从十字架受难中感禀到的希望,并不减轻现实给我们带来的重负,上帝之爱和基督的人道站在含辛茹苦、步履艰辛的人一边,站在卑贱者与被侮辱者一边。信仰十字架受难的人们,理应参予反抗苦难的革命。但上帝在十字架受难中显示出来的神圣之爱,使一切遭受磨难的人们能够承受痛苦与被抛弃的毁灭性后果,因为他们从无中生有的希望中得到爱的力量。
(《希望神学》,〔德〕莫尔特曼著,安希孟译,已收入“文化:中国与世界:学术文库”,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原载于《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三联书店出版
文章来源于http://www.methodfirst.cn/cl_in.html?id=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