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巴蒂斯特太太
我走进卢班车站的候车室,第一眼是看钟。我还得等候两小时又十分钟才能乘上到巴黎去的快车。
我突然觉得很累,仿佛刚走了十法里路;我朝周围扫了一眼,好像要在四面墙上找出消磨时光的方法似的;随后我退了出来,在车站的门前站住,一心只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道有点类似林荫大道,种着瘦小的洋槐,夹在两排大小不一、式样不同的房子,是小城市的那种住家房子中间,向一个小山岗延伸上去,可以望见尽头有一片树木,那里似乎有个公园。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阳沟,从大街穿过去。一条小狗急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寻找厨房倒出来的残羹剩饭。我看不见任何一个人。
一种灰心泄气的情绪侵袭了我。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已经想到面对一杯简直不
能喝的啤酒,一张简直不能看的本地报纸,坐在铁路小咖啡馆里的那种没完没了,躲避不掉的情景了,这时,我望见一个送殡的行列从一条横街转过来,到了我所在的这条街上。
看见了灵车,我松了一口气。至少我可以消磨十分钟了。
可是突然我的好奇心增加了。因为跟在死者后边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有一位哭着,其余的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我心里说:这是一次世俗的葬礼。随后我想到像卢班这样的城市里至少也应该有百来个自由思想家,也许他们决心举行一次示威。接下来怎么办呢?行列走得那么匆忙,说明他们埋葬这个死者是一切从简,当然也没有宗教仪式。
我无所事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了各种最复杂的揣测。这时丧车已走到我的面前,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古怪的主意,就是和这八位先生一起跟着走,至少可以消磨一小时,我于是做出一副悲戚的神色,跟在他们后面走着。
最后面的两个人惊奇地朝后看了看,然后低声交谈起来。无疑地他们是在互相询问我是否本城的人。随后他们又向前面的两个人打听,他们也仔细地打量我。这种追根究底的注视弄得我很不自在,为了打消他们的这种注视,我走到靠近的两个人跟前行过礼以后,说:先生们,请原谅我打断你们的谈话。不过,我看见的是一次世俗的葬礼,就急忙跟上来了,虽然我连你们送的这位去世的先生都不认识。一位先生说:死的是一位太太。我感到奇怪,问道:不过,这的确是一次世俗的出殡啊,不对吗?
另一位先生显然是希望把事情告诉我,把话接了过去,说也是也不是。原因是教士们拒绝我们进教堂。这一次,我不由得惊奇地喊出了一声啊!我简直是堕入了五里雾中。
我旁边的那位热心肠的人压低声音告诉我:哦!说起来话长了。这位年轻的太太是自杀的,这就是我们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她的缘故。您看,走在最前头哭着的那一位就是她的丈夫。
我有点儿踌躇地说:您的话使我感到惊奇,也使我感到莫大兴趣,先生。如果要求您把这件事给我讲一讲,是否会显得失礼?如果我这话惹得您讨厌了,你就请您只当我什么也没有说过。
这位先生亲热地挽住我的胳膊,说:不,绝对不。这么办吧,咱们稍稍留在后面一点,我来讲给您听,事情很悲惨。您看见高处的那些树吗?那儿就是墓地,在到墓地以前,我们还来得及他它讲完,因为这个坡很陡。
他讲了起来:
您要知道,这个年轻女人,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她还小,在十一岁的那年,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奸污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而那个坏蛋,他的兽行本身就把他揭发出来。于是一场骇人听闻的诉讼开始,查出三个月以来可怜的受害人一直是那个畜生的卑鄙无耻的行为的牺牲品。他被判处终身服苦役。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没有伙伴,孤孤单单,慢慢地长大;大人们很少吻她,他们怕挨到她的前额会脏了他们的嘴唇。
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成了一种妖魔,一种怪物。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在街上,她走过的时候,人人都别转脸去。甚至于没法雇到领她去散步的女仆,别人家的女仆见了她就躲得远远的,仿佛这孩子身上有一种传染病,谁挨近她就会传给谁似的。
儿童们每天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去玩耍,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林荫大道的情形看了实在叫人可怜。她总是一个人挨着她的女仆站着,脸色凄怆地看别的孩子玩耍。有时候,想跟孩子们一起玩的愿望实在强烈,无法抗拒,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好像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一群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了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走。剩下了小丰塔内尔独自一个人,她惊慌失措,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伤心得哭了起来。随后她跑过去,把脸藏在女仆的围裙里,抽抽噎噎,哭个不停。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人们让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请想一想,这个年轻女人,不需要再教她什么了,什么也不用教她了;她已经没有权利戴那象征性的橙花了;她几乎在未识字以前就已经懂得了那个可怕的秘密,仅仅在女儿新婚的晚上做母亲的才隐隐约约透露给女儿听的那个秘密。
她每次上街都由她的女家庭教师陪着,好像老是提心吊胆,怕她再遭到什么可怕的意外,必须严密地守护她似的;她每次上街都在她感觉得到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耻辱的重压下,低垂着眼皮,其他的少女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天真,她们阴险地看着她,窃窃私语,暗暗冷笑,如果她偶然照望望她们,她们就装出不经意的样子赶快别转头去。
很少有人招呼她。只有几个男人见了她还脱帽致敬。那些母亲们假装没有看见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一个人知道她隐藏在内心里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就是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什么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一个规规矩矩的人是不大高兴跟一个被释放的苦役犯握手的,既使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对不对?丰塔内尔先生和夫人对待他们的女儿,就如同对待一个刚从苦役牢里放出来的儿子那样。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可是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的专区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据说,他曾经在拉丁区生活过。
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就一见钟情。有人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他仅仅这样回答:嗯,这正是对未来的一个保证。先发生总比后发生好。跟这个女人在一起,我可以高枕无忧。
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有些人回拜了,有些人就没有回拜。最后,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必须告诉您,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请您想一想,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使她重新回到公共法律保护之下,是他蔑视舆论,冲破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所以她对他的爱情是既热烈而又提心吊胆的。
她怀了孕。这个消息传开以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这件事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说起来很奇怪,但事实确是如此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有一天庆祝本地的主保圣人的节日。区长由他的慕僚和一些官吏簇拥着主持音乐比赛,他演说之后开始发奖,由他的私人秘书保尔.哈莫把奖牌发给得奖者。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有些人难免失去了分寸。
本城所有的太太们都在看台上。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的乐队只得了一个二等奖牌。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牌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你的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还应该像发给我一样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啊,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没有看见过。那么,我们可看到是怎么回事了。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好像她想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怒喊声。
只见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大家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可怜女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用双臂把自己的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儿童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惊慌失措地坐在豪华的靠背椅里,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象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跟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看见她这个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象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现在您明白为什么教士们不准进教堂了。噢!如果按照宗教仪式举行葬礼,全城的人都会来参加的。不过您当然明白,那桩事再加上自杀,那些人家就不便来了,还有,在这个地方,参加没有神父的丧葬,是很困难的。
我们这时已经走进了公墓的大门。我很激动地等着棺材放下墓穴以后,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范文二:巴蒂斯特太太[美文欣赏]
巴蒂斯特太太-美文欣赏
关键字:美文欣赏, 节日, 街道, 奖牌, 女仆, 太太,
我走进卢班车站的候车室,第一眼是看钟。我还得等候两小时又十分钟才能乘上到巴黎去的快车。
我突然觉得很累,仿佛刚走了十法里路;我朝周围扫了一眼,好像要在四面墙上找出消磨时光的方法似的;随后我退了出来,在车站的门前站住,一心只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道有点类似林荫大道,种着瘦小的洋槐,夹在两排大小不一、式样不同的房子,是小城市的那种住家房子中间,向一个小山岗延伸上去,可以望见尽头有一片树木,那里似乎有个公园。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阳沟,从大街穿过去。一条小狗急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寻找厨房倒出来的残羹剩饭。我看不见任何一个人。
一种灰心泄气的情绪侵袭了我。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已经想到面对一杯简直不
能喝的啤酒,一张简直不能看的本地报纸,坐在铁路小咖啡馆里的那种没完没了,躲避不掉的情景了,这时,我望见一个送殡的行列从一条横街转过来,到了我所在的这条街上。
看见了灵车,我松了一口气。至少我可以消磨十分钟了。
可是突然我的好奇心增加了。因为跟在死者后边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有一位哭着,其余的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我心里说:“这是一次世俗的葬礼。”随后我想到像卢班这样的城市里至少也应该有百来个自由思想家,也许他们决心举行一次示威。接下来怎么办呢?行列走得那么匆忙,说明他们埋葬这个死者是一切从简,当然也没有宗教仪式。
我无所事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了各种最复杂的揣测。这时丧车已走到我的面前,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古怪的主意,就是和这八位先生一起跟着走,至少可以消磨一小时,我于是做出一副悲戚的神色,跟在他们后面走着。
最后面的两个人惊奇地朝后看了看,然后低声交谈起来。无疑地他们是在互相询问我是否本城的人。随后他们又向前面的两个人打听,他们也仔细地打量我。这种追根究底的注视弄得我很不自在,为了打消他们的这种注视,我走到靠近的两个人跟前行过礼以后,说:“先生们,请原谅我打断你们的谈话。不过,我看见的是一次世俗的葬礼,就急忙跟上来了,虽然我连你们送的这位去世的先生都不认识。”一位先生说:“死的是一位太太。”我感到奇怪,问道:“不过,这的确是一次世俗的出殡啊,不对吗?”
另一位先生显然是希望把事情告诉我,把话接了过去,说“也是也不是。原因是教士们拒绝我们进教堂。”这一次,我不由得惊奇地喊出了一声“啊!”我简直是堕入了五里雾中。
我旁边的那位热心肠的人压低声音告诉我:“哦!说起来话长了。这位年轻的太太是自杀的,这就是我们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她的缘故。您看,走在最前头哭着的那一位就是她的丈夫。”
我有点儿踌躇地说:“您的话使我感到惊奇,也使我感到莫大兴趣,先生。如果要求您把这件事给我讲一讲,是否会显得失礼?如果我这话惹得您讨厌了,你就请您只当我什么也没有说过。”
这位先生亲热地挽住我的胳膊,说:“不,绝对不。这么办吧,咱们稍稍留在后面一点,我来讲给您听,事情很悲惨。您看见高处的那些树吗?那儿就是墓地,在到墓地以前,我们还来得及他它讲完,因为这个坡很陡。”
他讲了起来:
您要知道,这个年轻女人,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她还小,在十一岁的那年,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奸污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而那个坏蛋,他的兽行本身就把他揭发出来。于是一场骇人听闻的诉讼开始,查出三个月以来可怜的受害人一直是那个畜生的卑鄙无耻的行为的牺牲品。他被判处终身服苦役。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没有伙伴,孤孤单单,慢慢地长大;大人们很少吻她,他们怕挨到她的前额会脏了他们的嘴唇。
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成了一种妖魔,一种怪物。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在街上,她走过的时候,人人都别转脸去。甚至于没法雇到领她去散步的女仆,别人家的女仆见了她就躲得远远的,仿佛这孩子身上有一种传染病,谁挨近她就会传给谁似的。
儿童们每天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去玩耍,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林荫大道的情形看了实在叫人可怜。她总是一个人挨着她的女仆站着,脸色凄怆地看别的孩子玩耍。有时候,想跟孩子们一起玩的愿望实在强烈,无法抗拒,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好像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一群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了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
拉走。剩下了小丰塔内尔独自一个人,她惊慌失措,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伤心得哭了起来。随后她跑过去,把脸藏在女仆的围裙里,抽抽噎噎,哭个不停。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人们让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请想一想,这个年轻女人,不需要再教她什么了,什么也不用教她了;她已经没有权利戴那象征性的橙花了;她几乎在未识字以前就已经懂得了那个可怕的秘密,仅仅在女儿新婚的晚上做母亲的才隐隐约约透露给女儿听的那个秘密。
她每次上街都由她的女家庭教师陪着,好像老是提心吊胆,怕她再遭到什么可怕的意外,必须严密地守护她似的;她每次上街都在她感觉得到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耻辱的重压下,低垂着眼皮,其他的少女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天真,她们阴险地看着她,窃窃私语,暗暗冷笑,如果她偶然照望望她们,她们就装出不经意的样子赶快别转头去。
很少有人招呼她。只有几个男人见了她还脱帽致敬。那些母亲们假装没有看见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一个人知道她隐藏在内心里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就是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什么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一个规规矩矩的人是不大高兴跟一个被释放的苦役犯握手的,既使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对不对?丰塔内尔先生和夫人对待他们的女儿,就如同对待一个刚从苦役牢里放出来的儿子那样。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可是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的专区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据说,他曾经在拉丁区生活过。
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就一见钟情。有人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他仅仅这样回答:“嗯,这正是对未来的一个保证。先发生总比后发生好。跟这个女人在一起,我可以高枕无忧。”
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有些人回拜了,有些人就没有回拜。最后,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必须告诉您,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请您想一想,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使她重新回到公共法律保护之下,是他蔑视舆论,冲破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所以她对他的爱情是既热烈而又提心吊胆的。
她怀了孕。这个消息传开以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这件事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说起来很奇怪,但事实确是如此
hellip;
hellip;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有一天庆祝本地的主保圣人的节日。区长由他的慕僚和一些官吏簇拥着主持音乐比赛,他演说之后开始发奖,由他的私人秘书保尔.哈莫把奖牌发给得奖者。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有些人难免失去了分寸。
本城所有的太太们都在看台上。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的乐队只得了一个二等奖牌。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牌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你的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还应该像发给我一样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啊,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没有看见过。那么,我们可看到是怎么回事了。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好像她想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怒喊声。
只见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大家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可怜女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用双臂把自己的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儿童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惊慌失措地坐在豪华的靠背椅里,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象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跟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看见她这个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象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现在您明白为什么教士们不准进教堂了。噢!如果按照宗教仪式举行葬礼,全城的人都会来参加的。不过您当然明白,那桩事再加上自杀,那些人家就不便来了,还有,在这个地方,参加没有神父的丧葬,是很困难的。”
我们这时已经走进了公墓的大门。我很激动地等着棺材放下墓穴以后,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阅读相关文档:一个窃贼的坦白 找个频率相同的爱人很重要 为什么男人只想上床 情感美文:如果还有机会,你会和谁结婚 其实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愿你的青春不留遗憾 既然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 美文: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向上爬 美文:时光从来不回头 压力是成长的开始 70、80、90生活方式与代沟有多大 途经爱情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那些年我们一起挥霍的青春 最彪悍的爱情,是最丑的时间遇见你 中菜馆里的常餐 成长,是时光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在撕扯的生活中挣扎前行 人在落魄时才知道谁的手最暖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绪成熟的人 当我谈婚礼时,我在谈些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范文三:让·巴蒂斯特·毕
毕奥生平及其科学生涯
摘要:毕奥(Jean Baptist Biot)是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当时法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在那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毕奥就是很出色的一位,他的研究领域很广,一生中的成就有300多项。为世界科学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可是,我国科学史届对他的介绍很少,系统的介绍几乎没有。本文拟从毕奥的生平和他的科学生涯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毕奥光辉的一生。
关键词:毕奥 生平 科研生涯 物理学家
前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大革命在科学体制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直接后果是:改组了法国科学院,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中心;废除了贵族当权的名誉院士制度;统一了度量衡;创办了巴黎综合工艺学校。特别是综合工艺学校为19世纪初的法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毕奥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的杰出科学家,他发现电流元磁力定律;他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奥定律;发明了旋光计等大量的很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毕奥从事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对他的研究和介绍将有助于开拓科学工作者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他的科学生涯漫长而具传奇色彩。
一 毕奥生平
让?巴蒂斯特?毕奥(Jean Baptist Biot,1774—1862)1774年4月21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法国财政部的财务官,在当时社会上
圣路易斯:很有声望。毕奥进入了巴黎的Louis-le-Grand)学院学习。并且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791年他从该校退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这时他开始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数学。他父亲希望毕奥在商业上发展。可是毕奥对商业不感兴趣,不愿意遵循他父亲的意见。革命战争给毕奥提供了一个摆脱麻烦的机
第 1 页 共 8 页
1
会,他自愿参军。1792年9月他成为一名炮兵,在军队服役一年,当时欧洲其他封建国家惧怕法国革命会波及其封建统治;英国也惧怕在自己的旁边出现一个强大的法国, 故组成反法同盟。毕奥所在的部队同英军作战。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他参加了Ecole des ponts et chanssees入学考试,并于1794年1月被录取。不久后,巴黎综合工艺学校建立,毕奥转入该校。在拉格朗日和贝托莱指导下学习。他还在该校的一个学生团体担任了部分领导组织工作。1794年11月毕奥的杰出才能引起蒙日的注意。他和马吕斯参加了1795年10月的街头暴乱,当时他们两是同班同学。这次暴乱轻而易举地被拿破仑用武力镇压下去了,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1789—1894)的结束。拿破仑从此迈出了崛起的第一步。毕奥为此坐了一段时间牢。以后,毕奥始终反对拿破仑,也许与此事有关。1797年他毕业于巴黎综合工艺学校。毕业后,他成为比沃中学的数学教授。1797年,他娶了Beauvaisd 的Antoine Francois Brisson的女儿为妻,他是一个普通商业性产品的检查人员,他的儿子是毕奥在巴黎综合技术学校的同学。婚后,夫妻关系非常和睦。毕奥教授他妻子科学方面的课程和数学。又由于她是一位有潜力的语言学家,使她有能力和毕奥合作把
E?G?Fischer的物理教科书翻译成法文。1803年他们生下一子,就是有名的法国工程师、天文学家和汉学家毕奥(Edouard-Constant
Biot,1803—1850)。从1799年起他成了综合技术学院入学考试审查者。但他于1800年重新返回巴黎,因为当时法兰西学院任命他为数学物理教授。毕奥于1801年提议,并认真地校对了拉普拉斯的巨著《天体力学》,因而使的拉普拉斯非常高兴。便提名让毕奥去法兰西研究院任物理教授,毕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职务。从此他走上了教学科研的道路。在拉普拉斯的支持下,1806年毕奥在经度局(Bureau des longitudes)获得了天文学副教授的职位。同年成为大地测量委员会委员。当拿破仑于1808年建立法兰西大学的时候,他被聘为天文学教授。之后,他被娉为正式的天文学教授。这期间他从事天文学的教学工作。但是从1816年到—1826年他又请求去教授一些与他的研究相关的课
第 2 页 共 8 页
2
程。在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鉴于他长期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服务,他被授予荣誉军团(薛瓦利埃)( Legion of honor(Chevalier)) ,并且顺利地被提拔为军队的指挥官。1840年,他荣获朗福德奖章。在1841年由于他研究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的天文学,而被选为The Acade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 Lettes的成员。从1840年直到1849年退休,他一直是系主任。退休后,他仍然坚持科学研究,于1856年,他取得了作为一名科学家难得的荣誉,他被选入法国科学院(The Academie Francaise)。于1862年2月3日逝世于巴黎。后人为了纪念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把电流单位以毕奥的名字来命名,1毕奥=10安培。现在这一单位基本上已经不用。毕奥的一生并不象他的同时代其他科学家一样,基本上没有参与政治,而是长期地积极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二 毕奥的科研生涯
让?巴蒂斯特?毕奥是法国大革命(1789—1894)后成长起来的著名科学家。他和他同时代的许多法国著名科学家一样,既有非常扎实的数理理论基础又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还具有冒险家的探索精神。他的工作处处体现出理论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理论创作与实践应运相结合;基础科学应努力为应运科学服务的现代科学思想。他孜孜以求、永不卷怠、敢于冒险、实地考察、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更是非常难得的。
在数学方面,他发表了论文《关于二次曲面和曲线的解析理论》,他提出了所有三种类型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式的切线方程的最简形式;他最先阐述了用单位圆上的点座标表示角的正弦和余弦的思想。
1803年4月26日,在法国东北部巴黎以西约160千米的莱格勒村的人们,受到一场席卷村庄的暴风雨的惊吓。这不是通常的风雨,而是一场陨石雨,它沿着一条13千米长的径迹倾泻而下。 2300多块石头雨点般落在莱格勒村,每块石头重量为7克~9千克不等,没有人员伤亡。但它对村民们来说是一场可怕的经历。陨石雨发生在白天,有许多目击者。有些人说,在陨石雨开始前,他们听到巨大的爆炸声,看
第 3 页 共 8 页
3
到天空中明亮的光线。另一些曾捡起过石头的人说,当时石头还是热的。这一年让?巴蒂斯特?毕奥对此进行了调查。他对一些陨石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这些石头的成分。他证实它们是来自外层空间的固态物质。
?他的调查结果终于使持怀疑态度的科学界相信陨石的存在。然而,他最初的真正声誉与其说是来自科学本身,不如说是来自一次冒险行动。1804年,拿破仑的埃及之役留下的一个气球到了科学家们手里。这真是研究大气的天赐良机,毕奥和他的好友盖-吕萨克携带着各种仪器和各种小动物于1804年8月23日乘气球升空。从而证明了在他们所升到的高度上地磁和空气的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对上层大气的一次试验性科学探索。毕奥和盖-吕萨克在一到三英里之间的高空做了许多实验,收集到许多观察数据,气球的降落是危险的,很难驾驭,据说具有冒险精神的毕奥也十分惊慌。同年,盖-吕萨克在洪堡的鼓励下又做了一次升空,高度达四英里。仍然没有发现高空磁场有减弱的趋势,这次毕奥没有参加。毕奥进一步与科学家洪堡合作研究地磁学,洪堡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1804年被应用于他们俩合作的论文集中。毕奥应用他数学的特长尝试去得到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来统领这种变化的趋势。他的理论对于说明地磁变化的趋势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的公式与洪堡观察的数据很好地符合,特别是在北半球。在1804年毕奥在热传导方面,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毕奥和阿拉果于1805—1806年合作,精确地确定了各种气体和蒸汽在不同压强下的折射率。毕奥也记录了地平线附近光线的折射。他还对海市蜃楼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超过了握拉斯顿(Wollaston)1803年这方面的工作。1806年,阿拉果和毕奥受托测完西班牙东北部最危险和艰苦的一段子午线测量,到1808年测定福尔门特拉岛纬度后,毕奥回国,留下阿拉果完成该岛和马略卡、伊萨维三岛的三角测量。他们对标准米制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1818,1819年,阿拉果又和毕奥一起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大地测量,对利
第 4 页 共 8 页
4
兹和设德兰群岛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两是十年的好朋友,后来,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使光的波动说复活,使物理学界陷入混乱。原先阿拉果和毕奥都热烈地拥护粒子说,毕奥还对微粒说作了巧妙的数学论述,使他的老恩师拉普拉斯大为高兴。后来,阿拉果放弃了原来的观点,变成了波动说的主要支持者,这两个朋友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的友谊也随之化为云烟。毕奥最重要的研究属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偏振光领域。巴托林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发现了双折射现象。人们发现从冰洲石透射出的两束光性质不同,这一差异得到了尼科耳的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只能用光的波动说做出合理的解释,菲涅耳便是作出这种合理解释的人,但搞具体研究的人,并不一定先要自己作出解释,毕奥虽不承认菲涅耳的理论,但却利用偏振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815年,他证明液态有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溶液实际上有可能使偏振光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他提出这可能是由于分子结构本身存在着不对称性造成的。到1835年,他发现根据偏振光的强度变化判明蔗糖水解程度的方法。从创立了测偏振术。他活到了亲眼看到巴斯德证明有机晶体的不对称现象,这种晶体的非对称性使偏振光产生这种旋转效应。他虽长寿但也未来得及看到他所预言的分子不对称现象通过范托夫和勒贝尔的研究变成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毕奥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他于1820年与萨伐尔合作完成的著名定律,即毕奥—萨伐尔定律。这一定律成为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与库仑定理一起奠定了电动力学的基础。
毕奥对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除了对物理学的各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外,在数学,天文学,科学史,大地测量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羡慕的贡献。在科学史的研究方面尤其以对牛顿的研究著名,于1813年他写了关于牛顿百页传记,由于他是一位牛顿的坚决拥护者。所以他把牛顿描述成一位思想观念远远超过一般科学家的人。没有语言能表达牛顿那深奥的惊人的印象和其伟大的人生经历。在这本牛顿的传记中,他认为牛顿的所有自然哲学和神学问题的所有原创性的科学著作,都是牛顿在早年完成的,仅仅在他患精神病之后,他才
第 5 页 共 8 页
5
变得对神学产生了兴趣。毕奥后来和Brewsler就牛顿的解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毕奥晚年还写了对盖-吕萨克和科西的评论。他一生中的著作很多,其中著名的有:?《论实验物理学与数学》(Traité de physique expe-rimentale et mathematique,1816);?《论大气的真实成分》 (Memoire sur la vrale consti-tution de làtmosphere(1841);?《论天体物理学》(Traitéd astronomie physique);?《中国和印度的天文学》(Astronomielndienne et Chinoise)等多部专著。此外毕奥还编写了十九世纪初叶一本主要的物理教课书《物理教程》。
注释:
? 毕奥是一不长用电流单位,毕奥这种单位制未被正式采用,现在
我们知道电流的基本单位为安培。
参见 http://www.losn.com.cn/calamity/5.htm ?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380页,391页。
2 宋德生,李国栋, 电磁学发展史 广西人民出版社,157页,161页。
3 (美)I?阿西摩夫著,古今科技名人辞典,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143页。
4 韩琦,段异兵,毕奥对中国天象记录的研究及其对西方天文学的贡献 ,中国科技史料 1997年第一期。
5 (捷)托?博列梓著,四十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34—37页。
6 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2),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133—139
第 6 页 共 8 页
6
页。
7 李艳平,科学与军事的一次结合,物理学史丛刊,1996年辑,远方出版社,
1996年,呼和浩特。
8 童 鹰著, 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9
月第一版,244——247,154——164。
严济慈,世界科学家辞典,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37页。9
郑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189页,155—165页,10
259页。
第 7 页 共 8 页
7
11
第 8 页 共 8 页
8
范文四: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1796-1875)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科罗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才华横溢的优秀诗篇。1796年他诞生的那一年,是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和拿破仑战争之间的过渡时期。他在流血和恐吓、野心和偏执、仇恨、欺诈报复的年代中成长。但他并没有被那年代的野蛮和愚昧所玷污。他的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是位服装师,勉强也算个艺术家。父母希望儿子成为商人,父亲愿意出10万法郎让儿子去经商,可是科罗没有接受这个实惠的建议,他从事了画画。科罗直到44岁时才卖掉他的第一幅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蒙特枫丹的回忆》《林中仙女之舞》、《珍珠女》、《拉提琴的修道士》、《芝特的桥》、《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芒特的嫩叶》等。
柯罗曾两次去过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轻的画家,常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进行创作。卢梭、米勒和柯罗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同卢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画家一样,柯罗在对大自然的讴歌中,展现了自己温柔多情的性格。他毕生徜徉在大自然中,着意临摹自然界的神奇与妙曼,他将大自然造化的一切进行艺术的再现。他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柯罗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田园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新颖,明朗,清俊,柔美,散发着诗一样的情趣。这与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悉心领会大自然一丝一微的变化不无关系。《蒙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的代表作,这幅画充满了忧伤的情绪。画中,一棵巨大的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干枯的树与之遥相呼应,两棵树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着。透过倾斜的树干,我们看到,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丛林的虚影。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妇女,正在采树上的蘑菇,她的身边有两个女孩在帮她一起采摘。画面情节很简单,但是你能从柯罗纤细的笔触上,听到柔弱的树枝,发出的瑟瑟响声;能从倾斜的树干上,想到山区的农妇,生活是何等困苦。这幅人与景交融的画作,不是画家特意渲染的理想化的风景,而是通过景物,表现了一种比大自然更抒情的内心感受。
《摩特枫丹的回忆》
《林中仙女之舞》
《芒特的嫩叶》
《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
《夏尔莫瓦夫人》
《芝特的桥》
《维纳斯和小爱神》
《拉提琴的修道士》
《珍珠女》
《蓝衣夫人》
范文五:【海外绘画】法国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作品(上)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科罗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才华横溢的优秀诗篇。1796年他诞生的那一年,是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和拿破仑战争之间的过渡时期。他在流血和恐吓、野心和偏执、仇恨、欺诈报复的年代中成长。但他并没有被那年代的野蛮和愚昧所玷污。他的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是位服装师,勉强也算个艺术家。父母希望儿子成为商人,父亲愿意出10万法郎让儿子去经商,可是科罗没有接受这个实惠的建议,他从事了画画。科罗直到44岁时才卖掉他的第一幅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蒙特枫丹的回忆》《林中仙女之舞》、《珍珠女》、《拉提琴的修道士》、《芝特的桥》、《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芒特的嫩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