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冒险的代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冒险的代价
作者:秦文君
来源:《文学少年 (初中版 ) 》 2016年第 08期
十个男生有九个半想当英雄,可世上又不能有那么多英雄,所以就得各显神通。人不可貌 相,谁说我就不会有一段刀剑生涯?
—— 摘自贾里日记
在贾里他们学校,高中部的男生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几乎都是高头大马,衣着入时,能 说会道。他们有时故意到初中部走一趟,引起低年级学生一阵肃静。而在初中部中,初一又是 最受轻视的,被叫做 “ 六一娃 ” ,仿佛他们和那些穿开裆裤吵着要糖的小家伙没什么区别。贾里 对这种不平等地位极为不满,倒是贾梅她们无所谓,说她们小,她们就越发奶声奶气起来。
初一男生想在校园内一举成名是多么困难,知名人士需要显示特点,但贾里没有任何特 征,若脸上长个大疤倒也能醒目几分。后来贾里发现,较优秀的成为大家偶像的男生几乎都集 中在篮球队。所以一看到海报说篮球队招考新队员,他立刻就热血沸腾。
入队考核实在简单,但出乎意外,不考弹跳,也不考反应,考官一脚把球踢得很远,让贾 里去捡,又拿出一大堆杂物叫贾里抱着走几步,然后拍拍他肩说:“ 祝贺你。 ”
贾里进校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妹妹贾梅更是热心的消息传播者,那些艺术团里搽惯洗面奶 的女孩们也知道了,见了贾里就叫他 “ 篮球新星 ” ,有几个还叽叽喳喳地叫道:“ 你该买糖请 客!多荣幸呀,进了校队! ”
“ 下次比赛我们给你当啦啦队! ”
贾里很愿意大家奔走相告,特别是艺术团那些女孩的轰动,还有鲁智胜的热情鼓励:“ 我 这体重是没法玩球了,你好好练,将来当国手,我嘛,当你经纪人也行,当保镖也行! ”
周六下午篮球队训练,贾里一身新运动服进场,不料,当即被人挡在场外,说:“ 今天捡 球的人有了,你在场外看衣服。 ”
“ 什么?!我是队员。 ” 贾里报出名字。
“ 知道,你们是编外队员,专管捡球和看守正式队员的衣服。 ”
一个晴天霹雳,贾里没昏过去就算是坚强的,他当下就来个不告而辞 — 当这种零杂工吗? 请另请高明。
范文二:初中记事作文范文精选:冒险的代价
话费充值省钱方法交流QQ群49234549
以下是考研屋www.kaoyanwu.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记事作文范文精选:冒险的代价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妈妈说过,很想要个文静的闺女,可惜没福气,偏偏生了冒失的我。
记得七岁那年,爸爸想买车,舅舅当参谋,两家人一起去桑塔纳 4S店。导购姐姐很热情,介绍罢这辆说那辆。爸爸和舅舅很兴奋,时不时地往车里钻。妈妈和舅妈站在一旁笑,因为妈妈才有决定权。我和小表弟呢,只顾玩,围着新车团团转。
玩着玩着玩疯了,小表弟泼劲地跑,我使劲地追,把4S店当成了大操场。跑着追着,发现有扇玻璃门,门里是间办公室,没人。我突然生出孬点子,想把小表弟关里头,看他哭不哭。主意拿定,立马引诱:“咦,里面的桌子上摆着小汽车。”说罢,装着往里进。
” 小表弟很好哄,肩膀一拱,抢先钻了进去。“哈,中计啦~”我一阵乐呵,使出浑身劲,“咚地关上玻璃门。
没想到,闯祸了~“轰”一声,玻璃门突然倒塌~又“咣”一响,砸在我的额头上,炸成大大小小的玻璃块,弹片似的在地上乱蹦。
这咔咔嚓嚓的大动静,吓呆了店里所有的人。片刻,妈妈和舅妈惊呼着跑过来,导购姐姐也跟着爸爸、舅舅围拢来。这时,我已抖掉浑身的碎渣渣,惊慌失措地瞅着躺在地下的小表弟,还有那块横在他脖子上的大玻璃。他已经晕乎了,直愣愣地瞅着我。
“别动”,舅舅一边喊,一边小心地拿开那块大玻璃。还好,衣裳领子挡着,没割破皮。
见小表弟没事,大伙又来看我。我无意间摸了摸脑门,嗯,咋有个小坑,还湿漉漉的。这一摸不要紧,血开始往下流。不一会儿,衣裳上尽是血斑点。
往后的事,就不细说了。先是去了附近的小诊所冲洗包扎,打吊针,抹药膏,白纱布在头上裹了一层又一层,我成了学校里众目睽睽的重伤员。
半个月后,白纱布卸了,脑门顶上幸好因为我们当时处理的即使没有留下疤。不然不知道以后很是怎样!
哦,冲动是魔鬼,冒失是妖怪。打那以后,每当我冒失劲儿一上来,大人们就会叨叨这件流血的事。再后来,我也会经常捋捋头发、摸摸被玻璃门砸过的脑门,提醒自己做事要冷静,别再当灾星。
互联网购物必备的省钱教程网站----省钱屋 www.5730.net
话费充值省钱方法交流QQ群49234549
省钱屋 www.5730.net 购物省钱交流必备的网站
在这里达人们会教你如何用80块钱充值100元钱话费的省钱计划
互联网购物必备的省钱教程网站----省钱屋 www.5730.net
范文三:BP之劫:冒险激进的代价
BP之劫:冒险激进的代价
0
田之劫:冒险激进的代价
"太阳花"凋零
一
张白色的床上,面容枯槁的老年女人 孤零零躺着,眼神无光.这样一幅描绘母亲 最后时刻的油画,6月份刚刚获得了由伦敦 国立肖像画廊颁发的本年度"BP肖像画奖". 达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因为人们原本 以为过去21年一直赞助这个奖项的英国石 油公司(BP),会尽量避免公司形象在这个 特殊时刻跟死亡搭上边——哪怕是用另外一 种方式描绘出的死亡.
这家百年石油帝国在现实中也确实到 了生死关头的悬崖边.
'
自4月20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发 生以来,有102年辉煌历史的BP公司命运 急转直下.截至7月5日,BP宣称在处理 漏油事故上的投入高达31.2亿美元,包括 阻漏行动,减压井钻探和对墨西哥湾沿岸各 州的赔偿等,其市值更是缩水一半还多,债 券评级已降至接近"垃圾"级.此外,BP 还面临着8万起以上的赔偿请求,已经偿付
的总金额达1.47亿美元.可以肯定的是,
赔偿起诉还会继续增多.
事故甚至还引发了对第二轮全球金融
危机的担心目前美联储已就主要华尔街金
融机构对BP的风险敞口展开调查,以确保
BP因为漏油事件而可能背负的沉重财务问
题不致给华尔街和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灾难.
更多的麻烦在于漏油事故发生后BP糟
糕的危机公关.无论是BP的CEO唐熙华
(TonyHayward)还是董事长思文凯(Carl—
HenricSvanberg),其一言一行在漏油事件发生后都可以掀起轩然大波. "如果换了我来做决定,早就让他卷铺盖走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唐熙 华在事故发生后的表现非常不满.在美国国会接受了长达4个小时的质询之后, 唐熙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俄罗斯,去化解克里姆林宫对BP在俄运营的担心.没
?谢钦却 想到会面甫一结束,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伊戈尔放出口风称唐熙华将辞职.BP不得不出来澄清,"近期内没有更换CEO的计划". 此刻下课也许是一种解脱.有报道称,BP此前为赔偿损失准备的200亿美 元信托基金远远不够,BP管理层目前又批准了500亿美元储备金的计划,计划 通过发债100亿美元,贷款200亿美元,未来两年内变卖200亿美元公司资产三 种方式来筹措.
7月6日,唐熙华出现在阿塞拜疆.市场纷纷猜测这是BP为出售其当地海 沙赫杰尼兹气田股权做调研.另据报道,如无意外的话,他还将飞抵北京,与手 握重金的中国石油巨头洽谈资产出售问题.
在BP断臂求生的危急时刻,趁机抄底收购BP的声音此起彼伏.6月10日,渣 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大胆建议中石油收购BP,并称"若中石油收购BP,将大 幅提高每股盈余,并从一家低成长性的公司变为全球石油巨擘".6月23日,美国《福 布斯》杂志则在一则报道中写道,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有可能成为BP的潜在买家. "三家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雪弗龙和康菲石油公司都有可能收购BP,但 是我觉得中国的石油公司机会似乎更大."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
米切
尔?伊科诺米季斯(MichaelEconomides)对《商务周干U》说,由于在英国和欧洲, 同情BP的舆论认为正是因为奥巴马政府对BP的大肆批评导致其损失不断加重,如
果再由美国公司收购BP,会非常不讨喜,而中国的石油公司则不会有这种担J."如 果让我给中石油建议的话,就是现在抓紧行动起来."他说.
真正行动起来的却是中海油.据报道,中海油目前正与BP公司商谈,拟收购 后者所持有的阿根廷泛美能源公司(PanAmericanEnergy)60%的股份.泛美能源 是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第一大原油出口商.通过今年上半年投资3l亿美元与 阿根廷布利达斯能源控股公司成立分别持股50%的合资公司后,中海油目前已间接
持有泛美能源20%的股权.
"全盘收购不太可能,收购部分资产还是有可能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千万不要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从纯商业 化角度,只要符合商业利益,中国的石油企
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当然,BP也并不希望被别人全盘收购.
近日BP表示,它将在未来几周内成功封堵
住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点.BP也已启动了
一
项寻找新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希望该计划
能够帮助其扞卫自身的独立性,抵制潜在的
被收购风险.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
前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话说,BP派出了大
批投资顾问去游说部分竞争对手及一些主权
财富基金,希望这些企业和机构能够出资收
购公司5%一lO%的股份,涉及金额最高达
6O亿英镑.
"BP不会因为这次事故就倒下,但肯
定会伤筋动骨."李俊峰对《商务周刊》评 价说.
环保先锋的不良记录
如果没有这次事故的发生,将自己的 英文简写标榜为"BeyondPetroleum"(超 越石油)的BP或许依然会被看作传统能源 巨头中少有的绿色环保典范.甚至在漏油事 故发生前不久,BP还刚刚成为获得美国矿 产资源管理局(MMS)年度离岸原油开采 安全生产奖的三家企业之一.
但几乎是一夜之间,"绿色先锋"BP 就变成了众矢之的.美国多个城市相继爆发 了民众抗议活动,纽约曼哈顿的BP加油站 前,愤怒的人们将黑色颜料浇在自己身上, 大声喊着"捉拿BP","让BP赔偿"等口号. 而在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海岸,数百民众 手拉手排成人链,抗议BP油井泄露导致的 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污染.
在BP的英国大本营,情况也好不到哪 里去.一名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偷偷爬上 BP的伦敦总部办公大楼,在楼顶竖起一面 旗子.旗上BP公司的标志"太阳花"被篡 改,外层花瓣涂成了黑色,另一些黑色"油渍" BP不会因为这次事故就倒下,
但肯定会伤筋动骨
?l覃》
洒在花上.这面被涂鸦的旗帜下方是"英国 污染源"的词语——它的缩写也正好是BP. 大厦将倾,并非没有前兆.实际上,
早在去年6月,多名工程师就向BP管理层 报告,这次事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 采用的油井套管可能在高压下崩溃,风险较 高.今年4月早些时候,也就是油井爆炸前 几天,又有多名工程师报告说,在油井套管 周围灌注水泥的作业"不太可能成功".然而, 这些报告都没有引起BP高层的重视. "无事故,无人身伤害,无环境破坏", 是BP在健康,安全和环保领域为自身设定 的终极目标.但讽刺的是,BP近年来可谓 是事故频发.2005年3月23日,BP位于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异构化装置发生了 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l5名员工丧生, 170余人受伤.其后一年不到,BP位于阿 拉斯加北坡的石油管道又发生泄漏,造成了 27万加仑的石油泄漏.
接连频发的安全事故最终导致了BP前 CEO约翰?布朗勋爵的提前黯然下台.所 以当2007年8月唐熙华掌舵BP之后,他 便宣称将像激光一样紧盯安全问题,2007 年l0月,他还创立了一个旨在坚持强化全 公司安全标准的管理体系.
实际上,在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 线井平台于4月20日发生爆炸之前,唐熙 华都一再表示他正在同时处理两项艰巨的任 务:导致出现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导致英 国石油公司落后于竞争对手荷兰皇家壳牌有 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的臃肿成本. 尽管表现出了高度重视,BP的安全记
录却也不见有多少改善.去年l1月,BP阿 拉斯加管道又接连发生两次泄露事故.最终 阿拉斯加州对BP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称该 公司糟糕的维护应对2006年以来发生的数 起漏油事故负责.
"尽管事故的最终原因还没有完全查 清,但据目前的消息,BP的确做了一些 错误的决策."独立期货经纪商新际集团 (Newedge)研究部副主管安东尼?哈尔 夫(AntoineHalff)对《商务周刊》说. 但唐熙华最初却没有意识到这次泄漏事 故的严重性,他坚称此次事故责任不在BP, 而是拥有和出租钻井平台并执行钻探工作的 承包商Transocean犯了错误.5月3日,他 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事 发前的现场设备和各类系统都不属于BP,并 认为需要对钻探设备进行更多监察.但在巨大 的压力之下,1个月之后,唐熙华不得不改口 承认BP对漏油事故准备不足,没有完全做好 应对深水石油泄漏的准备.
先行者的风险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 BP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发深海油气.诸多 业内人士认为,在风险较高的深海油气开发 方面过于冒进,太看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 期的风险,是BP酿成大祸的主因. 全球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 始于1970年代,几个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是 深海勘探开发的主力军,而BP的深海油气
储量更居世界十大跨国石油公司之首.早在 1960年代,BP在英国北海的钻井作业水深 已达120米.它率先在北海地区进行深水钻 探,并视自己为最出类拔萃的勘探家.1993 年发现的位于设特兰群岛西部的Foinaven
油田,作业水深达到4OO,5o0米,使BP 迈入深水作业领先行列.
1990年代起,深海勘探正式成为BP 勘探策略的重心.近年来,BP更是在深海 油气开发上孤注一掷.根据BP的计划,到 70JULY20,2010商务周刊
2012年,BP将有一半的油气新发现来自深 水,作业深度将达到2500---3000米甚至更 深.深水钻探排在BP优先任务清单上的第 一
位,而在截至2015年的42个规划新项目 中,有l1个位于墨西哥湾地区.
2009年9月,BP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 了Tiber油田,可能拥有30多亿桶的石油 储量,这意味着公司有望在2020年前把该 地区的油气产量提高50%,达到日产60万 桶油当量.Tiber油田光从海平面到海床的 水深就有1500多米,从海床往地下到油层 又有9.5公里,加起来有1万多米,比珠穆 朗玛峰还要高.
其后,BP管理层不顾工程师的劝阻, 仍执意从钻探承包商TransoceaI"1租借了 价值高达3.65亿美元,名为"深水地平线 (DeepwaterHorizon)"的钻井平台承担这
项艰巨的钻探业务.该平台规模相当于两个 足球场,可容纳130位员工,每日租金高达 5O万美元.这也是BP与Transocean有史 以来开采的最深水下油井.
这个利好消息让今年1月BP的市值在 最近3年多来首次超过皇家荷兰壳牌,成为 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
"BP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是一个先行 者,尽管其开发技术在全球领先,但却没有 同步投入在事故防范上."安东尼对《商务 周刊》说,"他们选择性忽略了这其中蕴含 的太多不可知的风险."
除了BP的命运未测之外,本次墨西哥 湾原油泄漏事故对海洋油气开发的影响也将 深不可测.美国政府在漏油事件后迅速发布 了暂缓石油钻探令.不过禁令颁布后,又引 发了石油行业的就业及收入损失.6月份奥 巴马政府再次表示,将会迅速采取措施公布 新的安全法规,以允许在浅水区域重新进行 近海油气勘探.
"这就跟一次空难一样,不能因为发 生了空难就不再飞行."米切尔?伊科诺 米季斯认为并不能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 就在海洋油气开发上因噎废食,因为在今 后一段时间,石油和天然气仍然将是人类 的主要能源,当然他相信,在技术进一步 成熟之前,政府和企业对深海油气开发将 变得更加审慎.>
灾难的发生更多是由于偶然因素,还
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安东尼:现在还很难明确认定这
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根据目前的媒
体报道和可获取的有效信息,BP在
事故发生前后的确做了一些错误的决
策.另外不可忽略的是,负责监督钻
井平台运作的联邦政府监管机构也肯
定有失责之处,无论是监督他人还是
自身方面.但不管BP还是相关合作
者,以及美国政府,都没有能预料到
这样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才导
致没有即刻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竟是如何发生的.现在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我们必须从这次事故中吸 取教训,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商务周刊近年来BP一直在强调环保和安全,"无事故,无人身伤害, 无环境破坏",也是BP在健康,安全和环保领域为自身设定的终极目标, 但为什幺/3P近年来却频发安全和环境事故,乃至这次巨大灾难? 安东尼:我想我们应该首先区分BP的绿色环保以及安全生产, 这是两回事.实际上,BP在布朗时代就是绿色环保方面的先锋. BP是第一家接受碳排放交易的能源公司,约翰?布朗勋爵也是所 有大能源公司中首个承认气候变化并且认为能源公司应该积极应对 的cEO.他促使了包括BP公司在内的整个能源界,由消极被动到 积极主动去应对气候变化的转变,也就是能源公司有责任去应对环 境变化并且理应为此而深刻转变的共识.BP一直在不断努力去向公 商务周刊JULY20,201071
_V]
,也毫无疑问的体到一家公司时,带来的肯定是巨大的灾难. 众传达这种信息,当然
现在它的形象塑造中.
但是,BP的安全生产记录却一直不尽 完美,包括他们在得克萨斯一家炼油厂的爆 炸事故,以及在阿拉斯加的原油管道泄漏. 在某种程度上,BP所面临的问题或许是其 创新体制的另一面.BP不仅在应对绿色环 保方面开拓创新,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同样也 走在前沿.例如,在过去20年美国原油产 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BP在深海油气开发 方面算得上是一个先行者.但是,这也就蕴 含了太多不可知的风险.
进一步的调查或许还可以发现BP在管 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单 BP存在,很多美国公司近年来都存在.安然, Qwest公司,信用评级机构,雷曼兄弟,贝 尔斯登,AIG……这些公司都存在一种冒险 激进的文化,太看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 的风险.这种短视行径,当有一天不幸袭击 《商务周刊》:近期渣打银行的一份报 告和《福布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都分析 了中国石油公司收购BP的可能性.您认为 这有可能吗?
安东尼:很多公司现在虎视眈眈的看 着BP.瓠目前为止,BP的市值已经损失了 1000亿美元以上,这使得BP的状况岌岌可 危.但是在BP的总负债未明晰之前,还不 好评估它的实际价值,这仍然充满悬念.同 样不甚明晰的还有,未来墨西哥湾和其他深 海的油气开发规则会怎样改变,这些都会对 BP的财产评估产生影响.但这次漏油事故
后,BP的公司形象无疑会大打折扣,即便 BP挺过了这次灾难,它再也不会是以前的 BP了.
BP很有可能要变卖它的一些资产,这 对很多公司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当然也 包括中国的石油公司.一些公
司看到BP这次漏油事故发生
后,都希望能够按手.在最
近我和我学生的一次模拟报告 中,我们认为中海油或将有可
能从BP手中接手部分资产.
商务周刊》:从这次
事故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
训?它对未来的全球石油行
业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安东尼:尽管发生了这
次灾难性的漏油事故,BP在
深海油气开发方面仍然有丰
富的经验和技术.但BP和整
个行业,以及政府监管者都
应该深深反思.这次事故对
BP和海洋油气开发都会有大
''BP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算得上 是一个先行者,但是,这也就蕴含 了太多不可知的风险9
的影响,比如BP以后至少要经历管理方式 的变化,而由于BP在行业内的重要性,这 肯定会产生扩散性的影响.
此外,事故发生后,各国可能都要重
新评估他们的海洋油气开发计划.在美国 这种变化最为明显,不单是因为这起事故 发生在美国,更因为它已经暴露出美国在 这方面的一些监管漏洞.比起巴西,挪威 和英国等国家,美国的监管不够严格.这 起事故之后,每个国家都会更加严格的审 查和监管,至少深海油气开发的成本会提 高,进度方面可能会有明显的耽搁.但从 另一个方面讲,这也将促使未来的深海油 气开发更加安全可靠.> 72JULY20,2010商务周刊
范文四:哈佛案例佳宝冒险的代价
哈佛案例佳宝冒险的代价
佳宝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衣衫褴缕的穷人如何变成一个富翁的传奇经历。佳宝出生于加
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市一个出产矿石的小镇上。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共有13个孩子,
佳宝排行第八,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由于家境贫困,佳不得不在14岁时就退学挑起了养 家的担子。他归初的工作是为当地的矿物公司清扫车库地板。
1949年,罗伯特?佳宝当了某工厂的监工,他用空闲时间在渥太华为妻子、孩子建了
一所房子,但最后他们自己并不有搬进去住,而是以两倍于成本的价格把房子卖了出去,由
此赚了3000美元。正是这3000美元大大鼓舞了佳宝,他在这一年又连续盖了40所房子,
开始向财富进军。在50年代和60-年代,佳宝不仅获得了大量财富,而且还拥有了建筑大
师的美誉。他在沃伏华周围修建了两万幢别墅,并且是在多伦多湖前修建别墅的第一个人。
现在这片地区已成为渥太华市最豪华昂贵的别墅区。佳宝很快成为加拿大政府的主要地产开
发者,他与皮尔?特鲁都结为好友,两人经常结伴滑雪。
佳宝野心勃勃,他曾在加拿大尝试过几次收购行动,包括收购当时美国最有资历且资本
极为雄厚的信托公司——皇家信托公司,但这些尝试都失败了。他把失败归因于大不列颠血
统的投资家对于他这一加拿大籍法国人的偏见,不久他将视线又转移到了南方。
收购联盟百货以后,佳宝已拥有382家商店,而此时他的私人生活却一塌糊涂,由于公
司的权力争斗,他正起诉自己的大儿子,与妻子离了婚,又马上娶了自己的情妇。在此之前
他早与情妇生了两个孩子,而家里人却毫不知晓。
罗伯特?佳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他怪僻、自我为主、爱激动,也有人说他性格
狡诈。总之,他不是一人容易合作的人。罗伯特?摩 斯盖为有限百货商店的前副董事长,在他手下只忍受了两个月,就因再也无法和他相处而离去。据说佳宝曾在凌晨三点召集所有
的雇员开会。他公开责骂经理,甚至朝他们尖声大骂,他以前的朋友还批评过他在高尔夫球
场上作弊。一个曾为佳宝工作过几天的经理曾把他形容为恐怖的伊万斯管理模式。很显然,
在这种管理环境中,佳宝无法留住那些真正有才能管理者。
在加拿大的收购尝试失败后,佳宝于1986年带着一颗复仇的心将注意力转向了美国。
在一次收购尝试中,他结识了高价收购第一波士顿公司的专家兼投资银行家布鲁斯?韦斯特
恩及纽约法律事务公司的合伙人艾伦?菲克森。他们发现佳宝是一个不顾债务缠身和性情急
躁的冒险家。
虽然佳宝对零售业一窍不通,但他却在19868年12月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买了联盟百货公司。接着又历时10周年于1988年5月,在引人注目的联邦百货及其布洛明戴尔斯分部
的收购竞标争斗中获胜,最高标价为66亿美元。佳宝此举耗资巨大,其中由前联邦百货公
司官员手中收购“金伞”等股票花费1.67亿美元。对投资银行业务及法律等其它费用耗资
超过2亿美元。还有1.5亿美元用于临时贷款费用,以支付第一波士顿公司及其它两家银行
的利息。
对于那些敢于承担巨额债务的收购者来讲,他们惯用的作法就是出售自己的部分财产,
其中包括出售收购来的公司的一些部门,用以偿还部分债务。这样,他们可以解决剩余债务
的利率问题。佳宝也不例外。
1988年,佳宝通过出售联盟及联邦公司的一些部门将债务减少了60亿美元。他出售布鲁克斯兄弟商店,安?泰勒商店等一些分公司,筹集了12亿美元。佳宝试图保留住乔丹?马斯和马斯兄弟两个部门。因为在收购以前这两个部门的利润占了联盟公司的2/3,佳宝想留
下的联邦商业公司主要商店有:布洛明戴尔斯、拉扎洛斯、伯丁等。佳宝通过削减雇员把联
盟公司的经营费用削减了1.25亿美元,把联邦公司的费用削减了2.5亿美元。仅联邦公司就有5000人丢了饭碗。到1989年初,联邦百货公司的专营和折价商店的收入预计可以将债务
减少到56亿美元。这样两个商业公司的总流动资金将达到12亿美元,是贷款利率的两倍。看来,前景非常乐观。
佳宝另外还有一个计划,他认为联盟与联邦商业公司的管理经营可以合二为一,从而大
大提高办公效率,他认识到房地产业务与零售经营的协同作用。为了实现这一协同作用,佳
宝计划与爱德华?迪巴特罗合作,每年开设三至五家购物中心。爱德华?迪巴特罗是经营购
物中心的权威人士,他以前曾向佳宝贷款4.8亿美元。由于佳宝的著名商店都将位于这些购
物中心内,所以不必担心吸引不来租赁者,佳宝还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将布洛明戴尔斯扩展到
17家。
仅仅在收购联邦商业公司18个月以后,佳宝的美梦就变成了噩梦,到1989年9月,佳
宝急需大笔现金。此时公司背负的长、短期贷款高达110亿美元。仅年息就超过10亿美元。
佳宝第一波士顿公司的4.01亿美元贷款也将到期。
早在一年前,这种灾难的征兆就出现了。1988年12月,正是圣诞节来临之际,也是各大公司忙于短期借款之时。而此时的佳宝却根本无力偿还以前的债务。由第一波士顿公司发
行的联邦商业公司的债券远远没有达到发行15亿美元的目标,波士顿公司后来将数目减至
7.5亿美元,但仍找不到足够的投资者,只好自己持有大部分债券。不久,联邦的债券很快
降了20%,联盟商店的债券也下跌了45%。由于各种债券纷纷落马,人们对债券的态度也
由热变冷。
联盟和联邦两家商业公司的运营资金迅速减少。与此同时,尽管佳宝用了最大的努力减
少经营费用,但成本并没有明显下降。当佳宝勉强度过1988年圣诞借款高峰之后,又一个
圣诞节临近了。由于用于购货的资金必须于10月份支付,因此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佳宝公
司面临着圣诞节购物高峰期货源不足的危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佳宝只好向奥林匹亚和
约春公司求救,在佳宝忙于收购时,大笔贷款都来自奥林匹亚和约克公司。
1989年9月11日,《今日美国》杂志在封面故事中报导了佳宝零售王国的珍珠布洛明
戴尔斯资金已被冻结,正准备拍卖。事实上,佳宝只有一次性卖掉布洛明戴尔斯,才能在规
定的期限内付清贷款利息。分析家们认为布洛明戴尔斯的售价将在10亿到15亿美元之间,佳宝公司其它的商店都卖不到这么高。而布洛明戴尔斯也是佳宝收购所得中最引以自豪,且
期望值最高的商店。
到了周末,各报纸头条又报道佳宝最终挽救了自己的零售王国,他说服了里奇曼家族,
一次性得到2.5亿美元的贷款以维持公司的运行。然而,此举的代价是佳宝必须放弃对公司
的控制权。奥林匹亚和约克公司的一个叫里奥那?G?多德的经理被任命为重组公司的四人
领导小组主席。佳宝被排除在四人小组之外。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更多的佳宝公司的商店将出
售的消息。
在动荡不定的发展过程中,佳宝期望能够付清债券,但最终结果并未能如愿。到底哪些
地方错了呢?佳宝遇到的麻烦一部分是因为商店的利润比自己想象的要小,另一部分在于整
个美国服装销售不景气。同时,佳宝在经营策略上也有总是比如精简机构的做法在减少员工、
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大伤了商店的元气,一下裁减掉几千份工作虽说减少了经营成本,但给管
理及日常经营却造成了极大创伤。员工的士气被严重破坏,他们无法专心工作,而是提心下
一斧子是否会砍到自己头上,他们忙于整理个人简历,寻找其它的工作,以防后患,即使大
大裁员,但佳宝削减2亿美元的成本计划还是显得过于乐观了。
佳宝收购联邦商业的价钱太高。华尔街的一家杂志声称佳宝多花了5亿美元,这是后来出现一系列资金困难问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最初佳宝对联邦的开价只是42亿美元,而最后在竞过程中却高达66亿美元。
佳宝最初的财产拍卖很顺利。1988年春,布洛克?I?马格林、福革等商店以27.5亿美元卖出,拉费斯商店8亿美元的股本也被全部转让。但后来的拍卖却很令人失望。佳宝计划
以7.27亿美元出售金图、大路、儿童世界以及其它一些地产,可最后他只卖了5.62亿美元。
由于财产出售不利,成本削减计划不尽人意,加上服装经营出现失误,在此时发行15亿美元的联邦商业债券可谓时机不佳。这些高成本高利息的债券只卖了7.5亿美元,佳宝的灾难便降临了。很明显,造成佳宝一切麻烦的核心在于盲目借贷,那些在80年代初发家的公司收购者现在都不那么顺利,许多人由于收购公司而债务累累,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履行债
务,他们的债券发生了危机,而这些正都是他们资金的主要来源。收购家的战术就是“用别
人的钱收购公司,让自己发财”,他们无拘无束、敢作敢为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零售业对于运营资本的需求非常独特,由于经营受到资金的相关影响,所以经营零售的
风险更大。如在美国,一个零售商店在圣诞节的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额的1/3,利润占1/2。因此商店必须有足够的库存商品,这就需要大笔短期投资资金。对佳宝公司来讲,联邦联盟
两家分部还需要对一些长期项目支付另外的费用,发发展私人标签商品(其利润更高)以及
商店的重新装修等。由于受资金影响,公司根本没有资金可投。到1990年初,佳宝公司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资金和名声都一落千丈。罗伯特?佳宝的权力仅限于房地产经营方面。他
一生积累的财富损失殆尽。与金钱同时流走的还有佳宝显赫一时的声望。
里奇曼家族由于错误分析了佳宝公司的形势,也受到牵连损失,他们总共贷给佳宝7亿多美元,大部分无法收回。在佳宝收购商店以及经营过程中提供贷款的第一波士顿公司不
仅损失了几亿美元,而且经营无能的名声也远扬在外,以至于被降低了贷款利率。与此同时,
由于布鲁斯?韦斯特恩曾指导过佳宝,因而信誉度及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1990年1月15日,佳宝公司根据破产法第11条登记破产,以寻求债务保护。
范文五:妥协与冒险的代价(1)-(11)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1)
向左,向左,再向左,把国民革命引向工农民主专政。
国民党人中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西山会议派”揭竿而起,到廖仲恺被暗杀,到“左派”领袖**发动三·二O事变,炮制《整理党务案》,直至走上军事独裁,急剧右转,再到国民党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追随**,公开排斥打击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国共关系迅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急关头。按照中共中央的说法,目前的形势“较之三月二十日之事尤为严重数倍”《中央委员会关于政治问题之报告》1927年1月26日,转见《苏联阴谋文证汇编》(一)。
十分明显,国民党领袖摆脱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的影响,乃至反目成仇的可悲结局已经隐隐浮出水面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国民党北伐在军事上的胜利,使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领导人一直沉浸在一种极度的兴奋之中,仿佛这一胜利足以改变一切,甚至会使已经开始**的国民党大踏步地向左跃进。
几个月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一直在连篇累牍地为国民党的军队大唱赞歌,不仅相信“它在组织方面和士兵群众的政治觉悟方面与中国军阀的武装截然不同”《真理报》1927年1月16日,见《1919~1927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256~259页。,而且干脆称赞它是“一支优秀的、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的”、“真正的人民军队”《真理报》1926年12月5日,见《1919~1927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247~251页。斯大林则进一步宣称:欧洲式的人民起义和暴动,在中国已经不适用了,中国革命将靠军队取胜。因为,“在中国,和旧政府的军队对抗的,不是没有武装的人民,而是以革命军队为代表的武装的人民。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见《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第266~267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2)
依据这样一种指导方针,中共中央对形势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开始相信:“中国革命是为我们意料不到的局势”,“中国民族革命已到稳固时期,无产阶级已到夺取领导权的时期”,“中国工人确有力量,确可革命”,“可以担负世界革命的责任”,中国革命必须“一气呵成”,而上海工人暴动成功,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中共上海区委召开活动分子大会记录》,1927年3月19日;《特委会议记录》,1927年3月24~25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7~345、385~390页。当然,陈独秀清楚地知道:“中国革命如不把代表资产阶级的武装打倒,中国就不要想革命;同时只有把此武装打倒,资产阶级就(才)可以服从革命的力量。”目前,工人群众还未必有这个力量。但他仍旧主张:共产党“要马上动作”,要准备一个抵抗,在上海工人起义胜利,**右派军队试图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之际,坚决“与之决斗”。“此决斗或许胜利,即失败则**的政治生命〔也〕完全断绝”《特委会议记录》,1927年3月25日,见《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388~389页。 3月下旬,随着工人武装起义成功和北伐军开入,在上海的共产党人开始“准备一个很大的防御的流血的牺牲”,“严阵以待”,决心保持手中的武装,并建立由共产党和左派国民党人控制的临时市政府,争取把上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中共上海区委会议记录》,1927年3月26日,见《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391~392页。不难断言,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真正尝试独立地掌握武装和政权,和与国民党军队抗衡的问题。所有人都已经开始懂得,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否则在军队**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共产党人说话的地位。3月初,江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惨遭杀害,南昌、九江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主持的市党部遭暴徒捣毁的情况,无疑向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事实上,就连对中国革命和国民党内部形势十分乐观的苏共中央,这时也在悄悄地告诫中国共产党:必须加紧发展群众运动,“必须把我们的方针指向武装工农,把各省农民委员会改造成为有自卫武装的、名符其实的权力机关”,还必须“驱逐国民党右派分子,使他们在政治上名誉扫地,撤销他们的领导职务”转见艾亨瓦尔德:《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策略方针》,《真理报》1927年5月11日,见《1919~1927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430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3)
难道还有必要进行“考验”吗?对于鲍罗廷来说,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为了避免自己被军阀势力所推翻,“实行退却是正确的”,“应当支持”;对于陈独秀来说,同这些左派领导人的关系充其量只是相互利用,在目前自己还没有力量单独进行革命的条件下,这种“考验”只能使自己被军人打败。无论如何,每个共产党人这时都清楚:“我们迟早必须退出国民党”,他们其实只是渴望能够胜利地退出,而不是失败地退出。因此,他们仍旧决心采取让步策略。
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接连通过了两个决议,明令限制工会和农会的司法权,并提出没收土地必须在确保军官中立等条件下进行。否则即应停留在宣传阶段,以首先建立乡村政权为“现时农民革命运动之主要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湖南工农运动的态度》,1927年5月25日,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136~137页。
从土地革命的立场上后退,这在托洛茨基反对派看来完全是不能容忍的。处于苏共党内斗争风口浪尖的斯大林,也不能在这种问题上后退。不论这种后退是不是暂时的,它毕竟违反了共产国际,特别是斯大林所描绘的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而且承认它,势必会为一直在激烈谴责斯大林等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妥协退让的反对派提供炮弹。
因此,当共产国际获悉谭平山在担任国民政府农政部长的就职演说里居然没有提到没收土地问题,而且还同意用和平方式“查办”长沙许克祥叛变问题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致电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要求立即予以纠正。他们在后来被称为“五月指示”的信中指示说:“没收土地的口号对于被猛烈的土地运动所席卷的省份,如湖南、广东等省,是十分及时的。”“没有土地革命,就不可能胜利。没有土地革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就会变成不可靠的将军们的可怜的玩物。”信中认为:只有通过土地革命,才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以至“建立一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广泛而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大军”,这正是“革命和国民党成功的基础”。因此,他们明确表示赞同罗易“从下面实际夺取土地”和“从下面吸收更多的新的工农领袖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里去”的主张,反对用和平的方式来对待诸如许克祥之类的反动军官。而为了避免继续依赖于不可靠的将军们,他们更是明确提议:“动员两万左右的共产党员,加上湖南、湖北约五万的革命工农,编成几个新军,用军官学校的学生来充当指挥人员。”并且要组织军事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电报特别注明:这样做“目前还不迟”《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信》,1927年5月,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5),第446~447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4)
罗易VS鲍罗廷:防御还是进攻?中共中央准备后事。
这样做已经太迟了。自**叛变,鲍罗廷就已经意识到,共产党在军事发展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中共五大即明确决定要发展自己的武装,此后并确实大力动员工农加入军队,试图用这种办法改变军队的社会关系,使之革命化。与此同时,共产党人还设法控制了在武汉的联合军校,并积极发展工农自卫武装。但是,要武装,必须有枪弹;要军队,必须有军官。而枪弹、军官统统控制在国民党人手里。湖南工农组织武器最多,亦不过千余支枪。参见《党史研究资料》第1辑,第368~370页。另据1927年彭公达报告,湖南各团体请愿代表之报告和1929年潘心源报告,可知当时长沙工人有枪不满400支,浏阳约600支,衡阳约100支,株洲160支,水口山200支,郴州100支,岳州100支,余均甚少。而中共可信赖的指挥官,这时也只有叶挺等几个人。不仅如此,由于长期以来军队都是雇佣军性质的,采取的是募兵制,一般有生活来源者决不当兵,动员工农参军十分困难。而且即便参军,因缺少军官和避免国民党及将军们无端怀疑,只能往现有军队中送,结果依旧是为他人嫁衣裳,根本变不成自己的军队。加上组织军队,即须训练,当时训练至少要三个月时间,否则根本没有战斗力。联合军校的学生就因训练不足,在配合叶挺部队抵抗夏斗寅部的战斗中,临阵慌乱,打伤自己指挥官多人,被叶挺下令连毙几人才压住阵脚,但仍不能作战。参见《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第1186~1187页。此事足以说明适当训练之必要与重要。因此,鲍罗廷及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指示立即组建几万军队一点,都颇不能解。军队、武装既不能建,其他改造国民党中央,组织“革命军事法庭”,“从下面实际夺取土地”,等等,自然都是纸上谈兵。
6月4日,罗易在中共中央常务会议上宣读了共产国际的来电,并提议组织特别委员会准备湖南暴动。同时,中共中央遵照国际来电精神,发出了致国民党书和告全国农民书,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明令宣布许克祥之流为“反革命”,并火速派兵予以讨伐,呼吁农民夺取大地主、反动豪绅以及庙宇祠堂的土地,但对于小地主、革命军人、士兵的家属和土地财产,绝对不能侵害。《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1927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就长沙政变告全国农民群众》,1927年6月4日。见《罗易赴华使命》,第303~307页。随后,中共中央派**、周以栗去湖南组织临时省委,共产国际代表团则派两名苏联代表前往湖南实地考察组织暴动的可能性。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5)
6月26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团再度召开联席会议,并通过决议,给共产国际去电表示不能接受其指示。陈独秀明确讲:只有允许退出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上才可能做到独立自主。否则,向右或向左“我们都将垮台”,继续目前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只好再去寻找第四条出路。事已至此,还有没有第四条道路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1927年6月26日。
于是,尽管各地发生的几乎所有暴动都是仓促举事,全靠各地党员骨干抛头洒血来点起那些瞬间即逝的火花,人员、组织、资财的损失难以数计;尽管莫斯科仍旧在告诫说,“我们正处于积聚力量的阶段”,阶级力量对比还“十分不利”,出现革命浪潮迅速高涨的前景还只是“极有可能”,但是,几乎没有人不相信,应该把中国革命推到一个新的更激进的台阶上去。因此,在中国实行苏维埃的方针和办法的问题马上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莫斯科并为此公开声称:在中国,“直接的革命形势依然存在”《真理报》1927年9月27日、11月29日,见《1927~1937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87~89、93~104页。何谓“直接的革命形势依然存在”?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说中共全面夺取政权的形势依然存在。
9月中旬,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罗明那兹起草了《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明确宣告:鉴于国民党的旗帜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地主及反革命的象征”,“彻底的民权革命——扫除封建制度的土地革命,已经不用国民党做自己的旗帜”,共产党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当然,“为着不要失掉苏维埃政权的真意”,决议强调苏维埃的组织应当在“我们有决定的巩固的胜利的时候”,建立“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城市,而决不应首先在小县城里组织苏维埃。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70~371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6)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决议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修改通过后的9月下旬,正是两湖暴动先后失利和南昌起义军在广东陷于困境,生死不明之际。不仅中共中央,就连罗明那兹等国际代表,亦对胜利前景不再乐观。因此,当中共中央宣布开始进行苏维埃革命的同时,却被迫离开“中国土地革命的中心区域”,秘密迁到白色恐怖的上海去了。它并且承认,从前于短时期内暴动夺取广大政权的希望,暂时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的策略虽仍是继续暴动,但大城市的暴动计划应暂时停止,两湖农民暴动的形势,也只是“某几县的农民可握得某几县的政权”《中央对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1927年10月1日,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76~377页。而不存在夺取中心城市的条件。
俄国人指挥中国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成为中共特有名词与象征。
“苏维埃”,俄语为(Soviet),其实只是“会议”的意思。它成为特有名词,完全是俄国革命本身的产物。它是在俄国1905年革命高潮中出现的工人代表会议的一种简称,最初只是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很快则变成具有工人起义机关和工人自治政府性质的一种权力机构。到1917年,这种劳动群众自治政府性质的政治机构再度出现,并且渐成为和上层立宪会议相抗衡,乃至与政府相并立的一种事实上的政府。布尔什维克进而利用它在苏维埃中逐渐取得的优势地位,把苏维埃变成了反政府的革命起义机关,并在革命胜利后以苏维埃作为苏联权力机构的形式和名称。
作为一种权力机构,苏维埃的特点在于:(1)它不是按区域,而是以生产单位为基础来选举代表,从而保证了代表同工业生产劳动者间的密切联系;(2)它废除了三权分立,使代表会议本身成为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各种权力高度集中的高效率的独裁机关;(3)它完全剥夺了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剥削阶级在政治上的发言权,从而使共产党人找到了实现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因此,列宁对它十分推崇,并极力推而广之。
不过,由于苏维埃有着作为起义机关和政权机构的两种形式,因此人们对于苏维埃的认识也颇为矛盾。尽管斯大林断言它既是“起义机关”,又是“政权机关”见《列宁斯大林论中国》,第205页。,事实上,二者之间仍有区别。其一,作为起义机关,苏维埃是适应俄国工人斗争需要自发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作为一种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它则是布尔什维克根据阶级斗争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造。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7)
其二,作为自发的起义机关,苏维埃是充分民主的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事实上它是一种包容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各种革命党派代表在内的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而作为布尔什维克用来掌权的权力机关,它则是以阶级专政乃至一党专政为特点的,十月革命成功不久,布尔什维克就把它变成了一种独裁机构,排斥了非布尔什维克的一切党派团体的代表在其中发挥作用。不难看出,要把二者同时推广到中国来是相当困难的。
实际上,不论斯大林怎样强调苏维埃的二重性,作为具有自发性和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性质等重要特点的群众斗争组织的苏维埃,在群众组织程度较低,白色恐怖又相当严重的中国,显然缺乏客观的生长条件。因此,苏维埃从它被引入中国之日起,就变成了苏式革命权力机关的代名词。只不过鉴于中国阶级分化不够充分,以及农民占国民绝大多数的情况,共产国际根据列宁1905年的提法,认为它只能叫“工农苏维埃”而已。
所谓“工农苏维埃”,纯粹是列宁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后的一种别出心裁的创造。因为当时的俄国工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工人人数占人口比例较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俄国革命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以推翻沙皇专制,创造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条件为目标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列宁既不认为俄国的资产阶级可以引导这场革命获胜,也不希望看到这种结果。他坚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亦即社会民主工党即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布尔什维克的前身。)手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他就必须借助于俄国农民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列宁会提出创造“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即“工农专政”或“工农苏维埃”的关键所在。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年,见《列宁选集》,第1卷,第600~602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8)
比照俄国革命当年的情况,斯大林等显然认为,“工农苏维埃”是最适合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程度的一种革命政权形式。因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很薄弱,现代工业的发展只在沿海少数城市中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地区都还属于自然经济状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因此要指望共产党领导城市中少量的产业工人来进行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农民必须要在中国革命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既然如此,根据列宁的观点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当然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标也只能是创立“工农苏维埃”。由此不难看出,尽管共产党人一度寄希望于在中国马上实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前景,但斯大林明确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革命阶段、革命形式和革命内容只能保持在一种不尽相同的水平上。
中国究竟处在怎样的一种革命阶段呢?根据斯大林在国共分裂后针对中国革命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和演说可知,他认为中国革命应该是按照三个阶段一级一级地向上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就是所谓“广州时期”、“武汉时期”和“苏维埃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全民族联合战线的革命”,斗争的中心任务是反帝,革命阵营包括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近似于俄国的1905年革命。到第二个阶段,革命开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成为典型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产阶级“转到了反革命营垒”,革命阵营内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它近似于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到第三个阶段,即土地革命深入发展,开始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把社会引向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苏维埃革命阶段,“不大可靠和动摇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已出于“对日益增长的土地革命的恐惧和封建主对武汉政府的压迫”,而“脱离革命”,革命阵营就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了。它近似于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只是依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它并不就是社会革命,而仍旧只能是民主革命,或曰土地革命。参见斯大林:《时事问题简评》,1927年7月28日;《国际形势与苏联国防》,1927年8月1日;《中国问题》,1927年8月5日。见《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291~324页;第10卷,第5~54、56~77页。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9)
按照斯大林所勾勒的这幅革命发展趋向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在理论上明显地相信中国革命必定会和俄国革命一样,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按照几乎同样的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演进,不断地走向深入和彻底。其基本的逻辑就是,革命最初可以是几个阶级联合组成革命阵营。随着革命深入,革命阵营就会一步步发生分化,并不断走向分裂,革命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但越来越单纯,革命的对象就会越来越多,革命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会越来越激烈。唯有如此,革命才能走向彻底和达到最终胜利的目标。
革命——“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大中地主工贼农贼国民党右派贪官污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斯大林所论述的这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形式和革命阶段论的内在理论关系。自国共分裂以来,中共领导层内部在新形势面前始终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和理论的混乱,对眼前发生的巨大变动难以适应。到了1927年11月中共中央紧急扩大会议前后,这种认识上的混乱更加突出,以至出现了组织上分裂的严重迹象。
首先是关于革命的阶段和策略问题。中国革命现阶段是不是到了俄国革命的1917年?革命是不是应该采取苏维埃的暴动方针?最激进的如共青团中央扩大会议中的一些与会者,干脆认为中国革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已经达到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的程度。其他如湘南特委书记**等,对中国革命的阶段和性质的认识也大体相同。罗明那兹和中共中央虽坚持中国革命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阶段的看法,但在把握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决议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以便直接导向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论断见《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第274、284页。时,实际上也陷入了思想混乱的状态。因为他们其实并不认为有区分所谓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界限的必要性,不仅提出由民主革命到社会革命必须是“无间断革命”的观点,而且主张“现在”就“必须要超越民权主义的范围而急遽的进展”,“彻底解决民权主义任务而急转直下的进于社会主义的道路”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70页。
显然,多数基层党部和普通党员却看不出这种前景。他们“大半消极并离开党,不赞成新方针,以为CP没有出路”同上。而另外一些从苏联回国,受到苏共反对派观点影响的党员,虽然相信中国革命必须将民主革命的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毕其功于一役,反对工农专政的口号,主张现在就应当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但他们同时反对把中国革命现阶段看成是俄国的1917年,认为中国革命充其量只能以俄国革命的1905年为参照。在广州暴动失败之后,托洛茨基更明确地认为中国工农群众革命已经失败,暴动及苏维埃政策应当停止,共产党应仿照俄国1905年革命之后的策略,争取通过合法运动,提出国民会议口号,引导群众重新走入政治生活。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10)
其次是对待小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早在罗明那兹来华之际,他就曾明确地转达过斯大林的意见:不要顾惜小资产阶级。但是,这种主张在强调中国远未达到俄国1917年的人看来,颇难接受。有些人甚至对暴动起来要杀人放火很反感,他们说:“我们要革命原本是对的,但是我们革命为什么要听俄国人的指挥?为什么要杀人放火做土匪一般的行为呢?”
从理论上,中共中央及多数中高层领导干部对此是能够解释的,他们专门散发了相关教材,告诫下级:“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利害完全一致,世界革命成功了,大家都有好处,所以我们也帮助外国的革命,外国工友也帮助中国的革命。这个世界革命的总机关就叫做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这里面做事的各国人统统有,不过俄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老资格,能干的人多些,所以在里面办事的人也多些。现在中国共产党就是第三国际一个支部,所以必须受第三国际指挥,并不是受俄国的指挥。”“至于杀人放火,这是阶级斗争到你死我活的时候,必须用的手段,这是不能避免也不应避免的。中国革命到了现在,你不杀他,他就杀你;你不烧他,他就烧你。我们看一看各地豪绅地主资本家军阀的白色恐怖就可相信这句话了,我们还怕杀了敌人以后没有人吃饭吗?我们还怕烧了狗窝以后便造不出洋楼吗?”《中共江苏省委改造组织问题的报告材料》,1928年2月1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藏,石叟文库,XIX-9/23。
道理归道理,即使是在中共中央的一些领导人的头脑中,对该杀什么人,该烧什么房,认识也还是十分模糊。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出走,这或许不值得特别重视。因为共产党人历来只是习惯于把资产阶级看成是自己潜在的敌人,并视之为软弱无力的依附者。但放走小资产阶级,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几乎谁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一旦让整个小资产阶级站到革命的反面,革命队伍势将陷于孤立。
当然,和国民党关系破裂后,不会有人敢于重蹈鲍罗廷和陈独秀的覆辙。况且此前经验已经证明,土地革命稍一彻底,就将吓跑小资产阶级。因此,中共中央领导人也不能不同意,只要坚持彻底的土地革命,就很难顾惜小资产阶级。但是,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伤害一部分拥有少量土地的小地主、小商人是一回事,整个地把一切拥有财产房屋者统统当成打击的对象,剥夺之、杀害之,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对富农当如何,对中农当如何,对城市小商人、店主以及手工业主又当如何呢?实际上自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当前政策的“中心问题”。在苏维埃革命的方针提出之前,这个问题并不紧迫,因为当时的政策还是继续要利用国民党的旗号,团结争取小资产阶级是理所当然的。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11)
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36~337,404页。而苏维埃革命的方针一经提出,这个问题就变得异常严重了。中共一些领导人尽管多少还有些犹豫,对小资产阶级的群众,仍旧希望“吸引他们参加革命”,对小商人、小店主等,也不主张没收财产,但苏维埃革命发动后的现实是,既然连那些“革命的暂时的同道者”都必须排斥,那么,对小资产阶级从整体上要予以压制和打击,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革命的暴动政策从一开始就照搬了俄国革命红色恐怖的经验见安东尼拉·萨洛莫尼着,卡佳等译:《列宁与俄国革命》,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93~94页。,提出了“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大中地主工贼农贼国民党右派贪官污吏”,“大杀大灭豪绅资产阶级的权势与势力”的激烈口号参见《中央复湖南省委函》,1927年8月23日;《中央常委关于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1927年8月29日;《中央通告第十三号》,1927年10月24日;《中央致两湖省委信》,1927年11月15日。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351、366~367、399、523页。《河南目前政治与暴动工作大纲决议案》,1927年9月29日,见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编:《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984年版,第113页。因为要求“必须极严厉的实行歼灭政策”,故不仅要尽量杀戮,还要摧毁包括官府、银行、工厂、店铺和房屋在内的一切“反革命工具”。如此恐怖手段,自然也就注定了“小资产阶级是要动摇甚至反动的”,当然不能迁就和顾惜。《中央通告第十三号》,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第403~404页。
这一政策推行的结果,是多数地方暴动后都“大烧大杀”。
湘南暴动“不但烧衙门机关、土豪劣绅的房子,而且连县城的整条街道和商店,甚至衡阳至坪石公路两侧十五华里的所有村庄都烧掉”见《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湖南平江暴动后,“杀戮豪劣和反动分子,计在数千,而同志和革命民众殉难的,亦不下数千人”,以至“数十里或百数十里,几无一栋完善的房屋,无一处尽青的山,共计全县被烧的房子,总在十分之四五”《滕代远向湖南省委的报告》,1929年1月12日,见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选编组编:《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第1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45页。
广西左右江暴动的农民赤卫军“攻下豪绅地主的寨子,凡寨子里面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杀一个精光”见雷经天:《广西的苏维埃运动——广西党与苏维埃红军运动简史》,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1954年,第30页。
广东海陆丰地区暴动,农民“对任何反动分子都毫不客气地就地杀戮”,“剖腹割头”,“财产一概没收,房屋一律焚毁”。两县地主早已逃之夭夭,却还是杀了2400多人,其中许多自然是些“不能顾惜”的小资产阶级,甚或穷人了。见汕尾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2、58、65、157、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