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美学的空灵
中国美学的空灵
浙江●王建新
中国美学中的空灵,是一个相对于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如北大哲学系教授朱良志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所说:“中国艺术推崇空灵淡逸之美,走进中国艺术的世界,如在一座空山……一个空灵廓落的世界。”事实上我们说空灵,就是超越现实功利考虑,以无物无欲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各自呈现着它们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再直观一步来理解,“空”是指一种纯净的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灵”是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
美学上的空灵,可以从很多方面去体会,首先从心灵上去体会,所谓虚空的心灵,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艺术追求参悟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时,会顿觉内心世界有一种云散水流,寂然天地空的感觉。此时,其心量扩大到犹如虚空,照破十方,涵盖宇宙,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世间万物尽在其中。佛道两家都强调扫除心灵的灰尘,心胸开阔且洁净是人生追求的一个高点,一个顶峰。禅宗有云:“妙高峰顶,不容商量。”因此,中国古代画家也力求展现空灵之美,追求虚实相生。实处固然重要,虚处更是妙不可言,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中
74
恰到好处的留白,不着一墨的虚实,可以令人浮想联翩,妙不可言。中国音乐中的此处无声胜有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朱良志老师在《曲院风荷》中有这样的表述:“空的世界才是自由的,这样的境界中,生死不染,时空不停,物欲不存,一丝不挂,所以能够去住自由,随波逐浪。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只有虚空,才能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就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之一,个中真谛,一语道破。
其实空灵的审美观点是华夏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要究其哲学源头,当是受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最大。道佛二家对空灵的追求,对中国文化艺术及中国哲学的影响极大。众所周知,色空观念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重要思想之一。著名的佛教经典《心经》和《大智度议》等都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表述,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洁净,由于后天遭六尘污垢的复盖、淤积、经久迷性,使人的本觉智慧不能显性。空灵之美的灵感就不灵了,因此,需以般若之智来观照,照破五蕴,照破十八界,我们才会从心量扩大,我们才会心量扩大如虚空,才会达到涵盖宇宙的境地。以这样的心量去参与审美活动,即使是那些寻常不起眼的事物,也会显现出他们美的实相来。因为那是一种远离各种妄想的执着的审美之心,也是一种透彻玲珑的审美之心。只有这样的“空”才是佛家追求的真空,才能透出灵性。这种“空”渗透在艺术领域里就会显示出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灵性。所以,佛教哲学认为空与灵互为体用,空为灵之体,灵为空之用。只有在般若佛慧观照下的空才能不为法执,不为空缠,从而使艺术的灵性更为完美。
道家哲学中“惟道集虚”和“涤除玄
览”的学说,对中国美术中的空灵思想影
曲同工之妙,道家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说只有排除各种干扰,清除各种杂念,使心灵处于虚静状态,才能体悟到道的奥妙,把握道万物运动的规律。老子认为,相对实体来说,空虚的作用更大,实体之所以有用处,那是因为空虚在起作用。老子还认为,实有的世界不是我们所感觉的物象,而是那个永恒的静穆的“空”。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也提出“心斋”“坐忘”的观点。因此,我们能够理解道家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空灵的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个有意思的世界。在有与无二者之间,那个无的世界比有的世界重要的多,无的世界是有的世界意义的根源,无的世界是照耀有的世界的灵光,无的世界决定着有的世界的价值。
实际上,佛教的色空观念,无常思想以及道家的虚空哲学,是中国美学空灵思想的直接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也是从这种哲学的“空”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空灵活络,自在优游,即所谓:“青山不碍白云飞”的境界。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美学所谓的空灵,从广义上来看来源于宇宙空间,因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故它无处不存在空灵,山川、日月、云海、烟霾等都能显现出空灵,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都能透过空灵诠释一种思想和奥义。而中国书法、绘画、园林甚至诗词歌赋都可以通过空灵表现自然物象,达到美的境界。
空灵是一种禅意、一种超脱、一种心境、一种高迈的境界,一种绚丽之极又归于平淡的皈依,一种西方美学难以理解、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中国艺术的极致。
75
响很大,道家的虚空与佛家的色空应有异
范文二:诗歌的空灵美
诗歌的空灵美
诗歌的可贵价值在于诗歌的美。不同的人在阅读诗歌时所得到的美的感受是不同的。有
的人感动于诗歌创造的形象美,“大雪压轻松,青松挺且直”;有的人感动于诗歌营造的意境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有的人感动于诗歌的语言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而我,更愿意去领会诗歌中所蕴涵的空灵的美。
诗歌的空灵美是诗人才华的体现。空,固然不是空洞,也决然不是故弄玄虚,以致使人
觉得晦涩;灵,自然是灵动,活泼。诗歌的空灵,是高峡平湖上突然展现的一枝清水芙蓉,
是寂静山谷里倏忽而过的黄鹂的歌声,是诗人乃至读者枯寂的心灵中飒然吹起的一缕清风或
者顷刻间荡漾的一轮涟漪。
每一首好诗都是诗人灵魂的外化。诗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着色,将自己的灵魂揉碎
融合到某个物态上。这种揉碎和融合具有瞬时性,稍纵即逝,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过了这一刻,灵魂与物态的结合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当然,在诗人的眼里,
无时不在接纳万物的形态,但还不能够形成空灵的诗句,因为万物还没有被诗人着色,以及
揉碎诗人自己的灵魂。桂花之细碎,之淡黄,之轻柔,什么时候都可以被诗人再造出来,因
为桂花的物态早已经被诗人摄入自己的心扉。有一天,诗人待闲闺中,偶然触动了出人头地
的感想,也许是由于男人们噪噪于自己的功名,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又因为自己性别的局
限,让自己很是不平。不平则鸣,诗人的灵魂突然与馨香馥郁的桂花融为一体,于是就有了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赞美与欣赏。多么像诗人自己啊,无论容貌才情,诗人都可谓当朝极品,“画栏开处冠中秋”。但是欣赏归欣赏,诗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像男子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遗憾和郁闷成为诗人挥之不
去的感伤,幽怨也就“粉墨登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灵魂的外化无疑离不开想象,常言道,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屈原、李白就常常沉浸在自
己的天才的想象中,发达的想象力使诗人如同梦游一般徜徉在自己理想的天国里。他们是展
开了翅膀的大鹏,借助有力的翅膀,做自己瑰丽的飞行。无论是艰险无比的蜀道,也无论未
曾谋面的天姥山,李白都能够只凭借一缕气息,振翅高飞。而现实,树立又粉碎了李白政治
理想的现实,将诗人的灵魂揉碎,又涂抹在诗人的翅膀上。翅膀的每一次振动,都是在抖落
诗人灵魂的花雨,覆盖在诗人瞄准的物态上,浸润它,感化它,融合它,使其成为一体。物
态是熔铸着诗人灵魂的物态,灵魂是幻化成事物经络的灵魂。当我们随着诗人漫游了猿猴欲
度愁攀缘的蜀道,光顾了神仙才能光顾的天姥山,已经分不清诗人究竟是要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还是真的要表达蜀道之千难万险;究竟是要寻访天下之名山大川,还是要作别世俗的
官场。那时那刻:物也,我也;非物也,非我也。
诗歌的空灵,常常有意趣作伴。而意趣在诗歌中或隐或显。显时是因为空灵喷发而出,
隐时是空灵借“物”还魂。我们读诗歌可能往往喜欢直奔意趣,以为那是诗歌灵魂之所在,结
果是得其所而不得空灵之美。正如吟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片言只语,得其意而不得其趣一样。诗歌的空灵之美恰恰相反,在其趣而不在其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趣”在,
而意飘渺。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诗歌的空灵之美而言,大抵类似,
假如硬要赋予诗歌某种特定的内涵,反而扼杀了诗歌的空灵之美。
诗歌的空灵在于诗句的张力。其空灵之美来源于诗,也可以脱离诗。越是空灵,越可能
被领悟者化而用之。吟赏之余,竟至脱胎换骨而不辞。晚清学者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
所论治学三境界之说就化用宋代词作中若干句子,实在是化用之典范,其脱胎换骨之神韵让
人不禁击掌感叹。这是诗歌具有空灵之美趣而又富于张力的最确切之明证。
诚然,诗歌的空灵之美,未必是诗歌的必备要素,反言之,并不是写得不够空灵就不是
诗歌。许多诗歌作品的解读未必都要解读到空灵的层次,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由形入神,
由情入理,基本就进入了欣赏的层面。形、神、情、理,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甚至可以用
现代语言来翻译古代诗歌。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歌时难免会采用类似的做法。然而,这样处理
之后,总让人有欠缺感和遗憾。原诗中的汁,原诗中的味,似乎被蒸发掉了,像勾兑过的白
酒,脱过水的鲜花。其无尽之由,未尽之慨,道破而未破,已言而未言,强自为之,常有亵
渎之赧颜;努力修补,又与原诗相去甚远。空灵之美,终于还只有还原诗以原貌,吟诵之,
玩味之,体察之,似乎才觉得过瘾。唐代的许多诗歌必保持原貌才见诗歌空灵的美趣,“诗必盛唐”,也一定程度道出了唐诗的这一特点。
诗歌的空灵之美,赏读必经历若干阶段。吟诵之,囫囵吞枣好了,死记硬背好了;玩味
之,咬文嚼字好了,寻章断句好了;体察之,曾几何时,你走过了山山水水,经历人生的沟
壑风雨,蓦然看到诗人绘制过的类似风景,体验类似诗人曾经经历的心路历程,对诗歌也许
就有了更好的破解,或许要产生一些“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彻悟与喜悦。何等的亲切,何等的
惬意!而诗歌的空灵之美正是让你亲切的东西,惬意的东西,从而不由自主地仰视诗人的才
情!
人生有常,人生无常;诗也有常,诗也无常。又何须“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远行了,寂寞了,试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过节了,思亲了,请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跌倒了,郁闷了,味一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经历了,平淡了,唱一唱“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振奋了,有为了,再思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老了,迟暮了,不妨哼“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追逐诗情,感悟空灵,美在诗歌,悦在寸心。吟诵,玩味,体察,必然会使人在蓦然回
首时,发现灯火阑珊处的境外之景。
范文三:空灵飘逸的浪漫情歌
当代,我国的爱情歌曲铺天盖地,但多过于写实。不论是《让我欢喜让我忧》,还是《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等等,都是主人公真实心情的直白写照。其实爱情更需要含蓄和幻想,更需要浪漫激情,读读海涅的这首200年来唱遍全球的浪漫情歌,对我们大约会有很大启发。
文艺作品就创作方法而言,主要可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流。现实主义是按照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人类生活的原生态,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描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追求真实性、现实性乃至世俗性。我们今天歌坛上的绝大多数歌曲,不管何种题材,诸如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歌唱幸福以及开头提到的男女恋歌,几乎都属于此类。浪漫主义则不然,它同现实主义正相反,主张从作者的主观心愿出发,去描述那些理想中的生活,所以他们常常描写那些莫须有的、空灵飘渺的境界,在表现形式上,喜欢采用极度的夸张,大胆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华美的语言等不寻常的手法。这类作品其实是主人公主观心灵的真实体现,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曲折反映。从审美价值而言,它更带有丰富的想象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更耐人寻味。像屈原的《天问》,李白的《问月》,李贺的《梦天》等,就是古典诗歌中浪漫佳作的典范。这类作品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更为盛行,伴随着当时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曾涌现出一大批浪漫主义的艺术家,如英国诗人拜伦、雪莱。法国作家雨果、乔治?桑,波兰钢琴家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等,我们要评析的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词曲作者——德国诗人海涅和作曲家门德尔松正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佼佼者。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情歌,它的题目就充满着幻想的浪漫气息。作者并没有如实的去描写爱情的经历或真实的忧喜感受,却从一开头,就乘着歌声的翅膀把人带到一个连作者自己都从来没有去过的遥远的东方——印度的恒河原野。自然,接下来描写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就完全是虚幻的想象,在那里人们仿佛可以看到紫罗兰、玫瑰的艳丽,闻到白莲花的芳香,听到恒河水清澈的波浪的喧腾……此外,在那月光下的花园里,还有碧绿的棕榈,善良的羚羊,闪烁的星星,以及心爱的姑娘,这一切都融入到梦幻般的歌声里,营造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世外桃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秘的爱情世界。这首词回避了世俗老套的谈情说爱,却以一个富于神话和童话色彩的优美意境,渲染出爱情的纯净甜蜜和温馨浪漫,确实给人以轻松愉悦、无比新鲜的美感享受。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题目还极富于艺术张办。对它 需要说明的是,浪漫主义的想象,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海涅虽未亲身去过印度,但他在波恩大学时。曾听过德国梵语学家希普莱盖尔讲授关于印度的课程,以后在柏林时又在梵语专家波伯指导下研究过印度,所以对印度也比较熟悉向往,尤其是对印度的神奇风光充满憧憬之情。故而,他笔下神秘美丽的恒河风光并非毫无根据的荒诞虚无。
乘着歌声的翅膀
冯至译
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
笼罩着寂静的月光;
莲花在那儿等待,
它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调情,
抬头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
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
是善良聪颖的羚羊;
在远的地方喧腾着,
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
在那棕榈树的下边,
吸引爱情和寂静,
沉入幸福的梦幻。
范文四:烟雨中空灵的心魂
这雷打的,够吓人,好大的一场雨,是谁戳破了天河,让人间成了一征汪洋
连续七小时暴雨,在北京真的很少见~~!
窗外雨滴滴落落,急急疏疏,直落心菲。这声声碎念是不是因为思念谁?纵使它不远万里,腾空坠下,只为这砰然的一声心动,还是为这一刻与大地的身心交融。烟雨迷朦间,歌舞升平,也不能疗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溺水三千,固执的我就取你一瓢饮。如烟似雾的雨,如泣如诉。凌乱的坠落,伤感成河。
淡淡的灯光拥簇着我微凉的身体,伴着沙沙的雨声痴痴地等你。潮湿的心事一如这雨夜低沉迷离,看你明明灭灭,来了又回。凉凉的风穿窗而过,吹乱着窗前的花朵,也吹乱了心情。本以为已经走过了花开的季节,可以冷眼看世间情。一度善感的心已是心茧重重,任风霜雨雪,电击雷鸣,亦都无惧无怕,宠辱不惊。也不以物喜,不为己悲。
却不知,你是心里最深的一抹心动,零零落落,直抵心底。看镜中的容颜,有着不曾相识的憔悴。即便是东篱把酒消愁,也抵不过你一个不羁的眼神。苦心经营的矜持与坚强,嘴终也没能禁住你一个指尖的触摸。淡然冷漠的心在你眼前一泄而出,泪眼婆娑。有多少心事,欲语还休!
一场遇见,不倾城,也不倾国,却倾我所有,倾注了我此生所有的气力!世间万物,皆有因有果,有起有落。就像今天的这场大雨,终会有停下的时刻。宁愿踏遍红尘,穿越海角,情愿为你画地为牢,只为与你到天涯;望尽沧海蝴蝶,飞过千山,情愿为你慢慢变老,只为看到你最幸福的微笑
你就像一团气,怕自己轻轻的鼻息都会把你惊散开来,以至于我不敢呼吸。是我太在乎了?还是你本来就不把我放心上!一如着坠落的雨滴,明明看它落在手心里,张开手来,却什么也没有。你就是那朵随风而来的云,暂时飘过我的窗口。我为你悲喜,为你痴狂。我知道我是你万千花中一朵,是你寂寞时,手中的那颗烟卷。为解你孤寂甘愿将自己在你指尖燃烧,任在你唇齿间吞吐。化作薄烟,牵强着不肯离去,将你轻绕。浓渐变淡,丝丝缕缕,灰飞烟灭,最终还是无法将你穿越。
推开窗,万家灯火在雨中迷离成一片晕黄。一怀幽绪在这夜色阑珊里随着雨丝漫无目的飞扬
范文五:空灵的北欧音乐之旅
北欧,是童话世界,是丹麦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北欧,是自然世界,是挪威壮阔的峡湾,绝色的山光水色;北欧,是创意世界,是瑞典堪称经典的设计师在帮我们打造一个简约的理想时代。北欧像一个世外桃源,它的音乐也总给人两袖清风的感觉,淡淡的节奏,空灵的曲调,使听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斯堪的纳维亚的奇葩
当游艇在峡湾中前行时,你会听到怦然心动的声音。这里的水澄如镜,天蓝似海,广阔的森林、湖泊孕育了多少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单一个神秘园,就足于让她树立属于挪威自己的那块音乐丰碑。挪威是一个比较注重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国度,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享有世界的艺术成就,在流行音乐上的造诣,也是独树一帜,个性鲜明,为世人所喜爱。
北极圈里的童话王国
是颜色亮丽的屋顶,家家摆满鲜花的窗台,还是小巧别致的庭院,丹麦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果真富有童话气质。如同皇宫前的卫兵,闪闪发亮的银扣军装,是那么符合我们对安徒生童话的想象。童话王国里的音乐就象万花筒,清新的曲风,柔慢的节奏,静谧中唱着这样的曲调,仿佛沉睡的树在梦中和着大地的轻快节律。 清凉如水的国度
海水和湖水安静地在瑞典的城中汇合,如同浸入清泉似水晶,清凉、透彻。水让瑞典有了灵气,而浑厚的历史沉淀更让她闪烁光泽。这里的音乐,也如水一样清澈迷离。低回的女声吟唱和若有似无的吉他拨弹间,表现出如置身五里雾中的深沉——瑞典音乐就是这样悠扬、淡雅、飘逸而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