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企业伦理学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题,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念,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的一种思想。本文论述了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伦理道德;政策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1.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中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公司的社会责任更加强调的是对其他利益者的利益保护,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企业社会责任还强调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的社会价值,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首先,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石。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可以从效率和非效率两种视角去看。企业生存于技术和制度两种不同的环境之中,二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技术环境的影响下,效率好的企业能获得较高的回报,并保持较好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因此,从技术环境出发的效率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包含了销售收入、净利润等经济指标,也就是企业的经济责任,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核心、最基础的层面,没有经济责任作为基石,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金字塔便只能是空中楼阁。
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第三,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最后,是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二.中国目前企业责任的现状
1.中国目前企业关于责任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
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
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四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
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
六是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
七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
八是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
中国同仁堂企业,以“德、诚、信”为主要经营思想,“德”,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信”,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同仁堂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经过历代的精心经营,已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消费者最值得信任的企业和品牌。
同时,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还没有完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的时候,又相继查处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等在内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乳制品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在中国,诸如此类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屡见不鲜,社会危害极大。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暴露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少数企业将追求效益理解为唯利是图,而维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责任意识则严重缺失。公司以营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取向固然没错,但这种盈利的获取必须以合法为条件,且不能违背法律、伦理等为其设定的社会责任。
如不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的弊端,不但不能保证类似毒奶粉事件的再度发生,从而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应有的损害,而且也不利于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与此相反的,2008年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灾情严重,居民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这样的重大事件除了政府的及时反应之外,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共同支援。很多企业都在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见证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很多企业在得知四川发生地震灾害的第一时间就慷慨解囊,中国银行2300万元、建设银行和益海嘉里公司分别捐款2000万元、蒙牛集团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1000万元的牛奶、联想集团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奥克斯集团先后合计捐助600万元,此外,数以吨计的奶粉、药品、棉被、帐篷等生活用品和必需品,都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诚如牛根生所言:企业越大,社会责任越大。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的捐助行动仍在持续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次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企业应有的道德风范,表现出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同时增强了公众对于企业和企业品牌的认知与赞赏。
3.以此反映出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具体表现
(一)企业员工劳动权益、安全保护等方面
员工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企业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弱劳动、强资本的不公平
现象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争议还时有发生,工人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随意拖欠、克扣工资等情况还十分严重。。
(二)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
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责任。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满足消费欲望,核心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后不能因为使用该产品而身体或生命受到任何危害。“大头娃娃事件”、“毒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个别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的唯一标准,为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既得利益,漠视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在知情的情况下,给消费者造成终生痛苦,结果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些事件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应该考虑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命脉,水资源的恶化趋势要比人们的想象快得多。一些企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一些用水量或排污量大的工业企业规划建设在沿江、沿河地带,污染物被直接排入水中,结果导致水质严重下降。
我国许多石化、化工、印染、造纸等重污染企业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有的甚至建在饮用水源地附近,很多企业建厂早,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治污设施不健全,并且严重缺乏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但这还远远不够,某些城乡结合部地下水源受污染的程度并没有减轻多少。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而道德标准正在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内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国际标准和全球协定,这是无法回避的。
3.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过去只有ISO9000和ISO140000国际认证,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了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
4.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革新可首先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企业还可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以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尤其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
5.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企业也可通过慈善公益行为帮助落后地区的人民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既解决当地政府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帮助落后地区逐步发展社会
事业,又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告效应。
四.企业应该怎样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呢?
首先,法律约束是根本。目前我国缺乏健全、完善、明确、系统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时不能有效地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政府引导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好环境和条件。政府一方面可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税收、信贷、审批等方面给予更好支持,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再次,企业自律是基础。企业强化了社会责任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组织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企业可以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企业的良好形象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更加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最后,社会监督是保障。社会公众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受益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直接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也最有发言权,同时公众又是企业的上帝,他们对企业的支持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扩大公众的参与权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大的外在压力。
五.总结
企业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主体,做它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企业只讲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那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的负担;反之,如果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那就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声誉,从而扩大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发展空间。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张永源 西南政法大学
(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 作者:黄晓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李洪彦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11
(4)《浅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张舒华 管理观察 2009.9
(5)《企业理论新论》 廖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6)《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周智年、傅正前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市场营销1112 姓名:陈哲
学号:1120404205
范文二:企业伦理学
企业伦理学:员工权利:
1: 员工权利及历史
一员工权利的发展历程
自从企业存在着企业雇佣员工和员工被企业雇佣的关系之后,员工争取权利的斗争就没有间断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费城宣言》确定了宗旨为“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命与健康。”二战结束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劳资关系的政策和法律,旨在缓缓社规矛盾,稳定工人队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一国范围内的劳资平衡,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削减劳动权利的经济政策。1993年发表了《国际劳工组织奔向二十一世纪》1995年发表《行动纲领》,到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将“工人基本权利”明确分为四个方面,即结社自由和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关于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关于有效废除童工等方面的权利,该《宣言》迎来了员工权利的里程碑。
2: 员工权利具体内容(受雇前,中,解雇后)
员工权利具体内容
一:员工受雇前权利
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两项权利不仅是维系个体生命的基础,也是维系人赖以存在的社会伦理关系的重要保障。
员工与雇主形成契约关系之前,最重要因素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彼此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就是求职者可以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或者根本“不需要”提供理由的情况下,放弃这个工作的机会;同样的,一个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或者根本“不需要”提供理由的情况下,自由的雇佣员工或者解雇他们。整个雇佣过程是相互和自由的。
员工有获得工作的权利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人权,并未获得一致的认同:1,一些学者认为获得工作的权利来源于人的生存权。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工作以维系生存,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工作以维系生存。2,一些学者认为获得工作的权利来源于人的发展权。但是,一个人即使不通过工作,也可以通过教育、体育、娱乐活动使得自己在身心方面得到双重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获得工作的权利来源于人的被尊重权。健全的社会是每个人都能比较充分的发挥自己作用的社会。但是一个社会中并非所有的人整天考虑“更高层次”生活方式的问题,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在于生存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社会中只有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甚至出现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时候,才会出现工作权利的问题。当一个求职者必须依靠工作来维系生活的必需品,他有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基本权利,还对于自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表示感激。这个时候,员工受雇前权利的行使必然有很大的困难。
二:员工受雇中权利
1, 职位晋升和合理工资
员工在进入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后,没有权利要求得到晋升,但是,有权要求在职位晋升竞争中获得公平的待遇,也就是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以及平等的竞争机会。员工在职位晋升过程中也不能因为性别、种族、信仰等与职位无关的因素而受到歧视性待遇。同时,员工即便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也不能因为上述因素而得到不公正的评价。
同时,在一个企业内部,无论员工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企业从事相
同的工作,他们具有同要的技术能力和工作年限,企业就应该给他们相同的工资。但当两个员工在同一个企业做着相同的工作,一个工龄长一个工龄短,一个职位高一个职位低,得到的工资可能是不同的,这种做法是出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考虑的,就不是不道德的。
2, 工作时间之外的公民权
在工作时间之外,员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除利用工作之便泄露本该保守的企业秘密外,在下班后批评企业、企业领导以及管理人员的权利。同时,员工还有包括有权参加自己选择的教会,有权加入自己喜欢的其他社团或组织,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的自由权。
3, 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
员工有权组织工会,这种公会只能在员工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基础之上行使职能,并不具备超过个人权利的特殊权利。一样的,加入公会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工会应该在员工收到不公正待遇以及被迫接受某种条件来维持工作时,主张罢工维护他们的权利。与此同时,罢工也会侵犯其他公民的权利,因此,员工和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考虑短期利益的同时,考察长远利益,这将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发展。
三:员工被解雇时的权利
员工在受雇前有货的工作的权利,在受雇中有受到平等待遇的权利,在被解雇时同样也有一定的权利。
企业在解雇员工时应当给出一定的理由,对理由持有异议的员工有权利按照正当的程序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诉,并有权要求得到公正的裁决。
对于受雇时间较短的员工,工会应该与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工作时间要达到一定的期限并且要求企业在这个期限内只能以“正当理由”解雇他们。对于受雇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在企业没有经济衰退或者财政困难时,应当得到帮助,应当受到鼓励,应当被给予职位晋升的机会。
3: 员工权利维护现状
4: 员工如何维权(国家应该怎么做,企业,员工自己)
范文三:企业伦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伦理:“伦”是指人、组织、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规则和原则。“伦”与“理”合起来就是处理人、组织、社会、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道是指规范,德是对该种规范的认识、情感、意志、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和一贯的行为。
伦理相关行为:伦理相关行为是指受一定意识支配且涉及有害或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意义、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
伦理无关行为:伦理无关行为不受一定的意识支配或不涉及有害或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无道德意义、不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
不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是指伦理上不可以接受的行为,一般来说,是有害于他人、社会的行为。
合乎伦理的行为:合乎伦理的行为是指伦理上可以接受或值得赞赏的行为,一般来说,是有利于或无害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底线伦理:底线伦理是指基本的道德义务,或者说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意味着某些基本的不应逾越的行为界限或约束。
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超越基本道德义务的目标。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指可能对组织的决策和活动施加影响或可能受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群体和组织。投资者、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公众、竞争者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伦理:企业伦理就是调节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包括四个方面: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企业伦理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企业伦理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理念和内部规范来起作用的。
企业道德:企业道德不是个体成员的道德的简单之和或个体成员道德的平均水平。企业的道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员工的道德品质和企业整体的道德,后者主要通过企业道德文化表现出来。
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包含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而道德意识又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正确的道德认识要求员工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评价和选择。
道德情感:当道德认识转化为内在的情感时,才会对人们的行为和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推动人们主动趋善避恶,追求自己情感上尊崇向往的美德,反对情感上无法接受的恶行。 道德意志:员工在履行企业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时,往往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在这些情况出现时,如果没有坚定的道德意志,就可能在行为选择时放弃初衷,在行为过程中知难而退,甚至屈服于外部压力和眼前利益,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感情和坚定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促使人们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道德习惯:一个员工若养成了企业道德习惯,那么,其行为无需外来监督就能符合企业所推崇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描述伦理学:描述伦理学采用社会研究方法对道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归纳和分类,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各种道德史,某些社会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不同道德体系、准则、现象等的比较,都属于描述伦理学的内容。
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紧密联系的道德体系,其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面:将一个社会的道德中各种标准、规则以及价值观念融合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寻找能派生出各种具体道德标准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道德的基本原则进行合理的论证与判断。
元伦理学:元伦理学侧重于分析,又称分析伦理学。它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探讨道德术语的含义;而是考察道德推理的逻辑和伦理规范的证明。
第二章:
不完全竞争: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地流动、信息充分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受完全竞争驱动的经济导致投入和产出达到一种有效率的配置。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缘上。但是,一旦出现不完全竞争,社会就可能向其生产可能性边缘的内部移动。 外部效果:外部效果包含积极的效果和消极的效果。积极的效果如企业的科学研究、知识、技能培训间接地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和人员的素质,施惠于社会和他人,消极的外部效果包含工作条件差、假冒伪劣或不安全的产品和污染。
价格信号失真:自由经济模型认为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个人偏好的满足也达到最大化。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带着确定的、现成的偏好进入市场。即使我们假定价格有时的确能够反映个人的偏好,但它仍然无法说明什么是有道德价值的偏好。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 穷人及其他处于不利条件的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他们不能充分地参与市场。由此产生了价格信号失真。
底线责任:底线责任,亦可称之为完全责任,是强制的责任。达不到底线责任要求,应该受到批评、谴责;达到了底线责任要求,既不该表扬,也不该指责。
超越底线责任:超越底线责任,亦可称之为不完全责任,是自愿的。积极履行超越底线责任,应该受到肯定、赞扬。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造福于社会而应当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承担的包括底线责任和超越底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 企业慈善:公司慈善是社会责任的内容,但它不仅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它是企业承担的自行处理的责任。
企业公民:企业公民是满足企业对包括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以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即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创业:企业创业是用创新的方式整合和运用资源以寻求促进社会变革或解决社会问题的机会的过程。创新性和社会性是社会创业的两个关键特征。
企业社会响应:企业社会响应是企业对社会期望的反应,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策略和过程。 企业社会业绩:企业社会业绩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采取社会响应策略的结果,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企业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应当合乎伦理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并承担没有达到伦理要求的后果。
市场调节: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者获得正常的平均利润,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购买到价格最合理的商品,实现效用最大化;市场达到了资源有限配置的最佳状态。但市场调节也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性,价格信号失真等局限性。
法律调节:法律作为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的社会的价值观和准则,是调节人类行为的强有力工具。但法律的局限性表现在: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只能惩恶不能劝善、立法滞后、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漏洞和实施上有难度。
公民社会调节: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机制,以解决政府和市场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第三部门的介入成为可能和必要,这第三部
门就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通过参与和集体行动进行规范。公民社会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的不足。同时,公民社会监督也有局限性。首先,公民社会进行监督所依据的社会习俗和规范未必总是合理的;其次,实施上也会有困难。
企业道德自律:企业道德自律是指企业自觉地去做符合伦理的事情,不做违背伦理的事情。也就是说,既是一个企业确信能逃脱市场的、法律的、行政的、舆论的责罚,只要认为是不符合伦理的,仍然不去做。
第三章:
道德评价: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行为、制度等所做的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 事前评价:决策都是有意识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对他人产生厉害影响,因此, 需要对角色做伦理分析。
事后评价:人们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回顾和总结,好的行为应该得到肯
定、表扬,一边鼓励自己或他人从事该行为,不好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谴责,以减少和避免此类行为发生。
道德评价的主观性:由于评价标准不同,对同一行为的评价结果也会存在差异,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道德评价的客观性:道德行为的对错不能以个人的看法为依据,而应该取决于是否符合适当的伦理标准和道德法则;伦理标准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道德发展阶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分为前习俗层次、习俗层次和后习俗层次三个层次。
结果论:主张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作为评论行为对错的标准。
道义论:主张以义务作为评价道德的依据,认为义务独立于行为结果而存在,一种行为对或错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性质,或属于特定的种类。
功利主义:当且只有当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大于行为主体在当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任何其他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显见义务:显见义务由罗斯提出的,是绝对不可违反的,在冲突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决定那个义务压倒其他义务。即使在具体情形下被其它义务所盖过,显见义务总是客观存在的。共有7中基本的显见义务:忠诚义务、赔偿义务、感恩义务、公正义务、行善义务、自新义务、不伤害义务。
消极的权利或自由的权利:每一项权利都要求我们履行不干涉他人的义务,如隐私权,生命不被剥夺权,处置私有财产权等。
积极的或福利的权利:要求我们主动地帮助人拥有某种东西或帮助他做什么事,包括受教育的权利,取得食物的权利,医疗服务的权利,住房的权利,工作的权利等。
交易公正:交易信息对交易双方充分透明;交易双方出于完全自愿的目的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均可从交易中获益。
程序公正:普惠性,社会所有成员受益;平等性,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参与性,多方参与;公开性,信息透明;科学性,保证信息真实充分和必要的评估修正机制。
分配公正:指相同的人应该受到相同的对待,不同的人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在与某种对待有关的所以方面都相似的人们,应该享受相似的利益和分担相似的负担,即使在其他方面他们是不同的;而在与某种对待有关方面是不同的人们,则应该根据差异的程度区别对待。 惩罚公正:是指对一个做错事情的人怎样惩罚才算公正的问题。这包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免除道德责任,在不知情和无能力的情况下不承担道德责任;确实做错事情的人才应该是受惩罚的人;惩罚必须是一贯的,与所做事情是相称的。
补偿公正:一个人损害了另一个人,则加害者有道德义务给受害者某种补偿
美德:是习得的、体现在个人行为习惯中的,构成道德高尚的人的特征的一种品质。
简答:
1. 什么是伦理?
伦理是处理人、组织、社会、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2. 什么是道德?
道德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道——(道德)规范;德——对规范有所得,表现为(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仰和习惯等;以及由“道”转化为“德”的途径与方法,即(道德)评价、教育、修养等。
3. 企业行为是伦理相关行为还是伦理无关行为?为什么?
企业行为是伦理相关行为。
因为企业的几乎所有行为,都是受一定意识支配且涉及有害或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因而是伦理相关行为,即是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4. 什么是不道德行为?
不道德行为是指伦理上不可以接受的行为,一般来说,是有害于他人、社会的行为。
5. 什么是合乎伦理的行为?
合乎伦理的行为是指伦理上可以接受或值得赞赏的行为,一般来说,是有益于或无害于他人、社会的行为。
6. 区分底线伦理与道德理想有何意义?
(1)底线伦理是指基本的道德义务,或者说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意味着某些不应逾越的行为界限或约束。
(2)道德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超越基本道德义务的目标。
(3)如果我们只把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看作是合乎道德的话,那么,我们不是在密切而是在疏远道德与普通人的关系,我们不是在强化而是在削弱道德的作用;相反,如果我们否认高尚道德的存在,就看不到人性的光辉,就会迷失努力的方向。
7. 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经营中拥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利益的个人或群体。
投资者、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公众、竞争者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8. 为什么说企业是道德行为主体?
企业是道德行为主体,是指企业能够而且应该讲求伦理,能够而且应该承担道德责任。
(1)讲求伦理就是在行为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把基本道德规范融合到企业目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中,融合到计划、控制系统中,融合到日常活动中。
(2)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企业本身不会存在耻辱感或良心的谴责,但是,道德处罚对企业仍然起作用。社会舆论谴责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形象受损,而企业形象受损必然导致企业绩效下降。舆论监督与经管业绩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企业不会对此等闲视之。而说到经济赔偿,则企业比个人往往更有能力,可见,企业能够承担道德责任。
9. 什么是企业伦理?
10. 什么是企业道德?
11. 企业伦理学的分析性研究典型地研究那些问题?
12. 企业伦理学的规范性研究典型地研究那些问题?
13. 企业伦理学的描述性研究典型地研究那些问题?
描述伦理学采用社会研究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归纳和分类,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各种道德史,某些社会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不同道德体系、准则、现象等的比较。
14. 为什么说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书本21页中间
15. 为什么说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成就卓越的企业?
书本21页下面
16. 有人说,“现实中没有企业能完全按照伦理要求来经营,因而学习企业伦理学没有意
义”,你对此有何评价?
17. 密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游戏规则包括哪些内容?
游戏规则即指公开的,自由的,没有诡计与欺诈的竞争。
18. 阿基·B.卡罗提出了哪四种责任,怎么看待这四种责任之间的关系?
卡罗提出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期望等四种责任。这四个责任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相关者模型。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叠,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但也不是并列和递进关系。
19. ISO是如何定义社会责任的?
ISO定义:组织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对其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责任。
20. 企业社会责任有哪四个基本问题?
谁负责,对谁负责,负责什么,负责到什么程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基本问题。
21. 为什么说企业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是因为企业的所有行为都是和利益相关者有关的,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2. 为什么说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
对社会负责是因为企业存在于社会中,要想长足发展,就要考虑社会的影响,促进社会环境的发展,才能造福社会。
23. 企业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什么?
对利益相关者夫负责就是要维护和增进他们的正当权益。
24. 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什么?
对社会负责就是要考虑企业一举一动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影响,使企业对社会施加尽可能多的正面影响,尽可能少的负面影响。就是要造福社会。
25. 什么是底线责任?
底线责任,亦可称之为完全责任,是强制性的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要求。达不到底线责任的要求,应该受到批评谴责;仅仅是达到了底线责任要求的行为,不该表扬也不该指责。
26. 底线责任即法律责任吗?
1.底线责任不等同于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是指不违反法律而做出的行为,即尊重法律。底线责任,亦可称之为完全责任,是强制性的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要求。
3.底线责任包含法律责任,但不等同于法律责任。法律对企业行为的调控本身就是具有局限性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企业没有触犯法律,并不代表着它就承担起了对社会和对利益相关者所应当承担起的全部底线责任。
27. 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为了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造福于社会而应当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承担的包括底线责任和超越底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
28. 企业慈善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关系?
慈善活动不仅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它是企业承担的自行处理的责任。
29. 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活动有何不妥?
慈善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因为有的公司慈善做得多,但企业经营的日常活动却严重损害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的正当权利.
30. 企业公民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关系?
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两种观点:
一是企业公民局部观,即企业公民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二是企业公民等同观,即企业公民等同于社会责任.
在目前的应用上,更常见的情形是,企业公民包含的内容与企业社会责任几乎是等同的。
3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关系?
它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它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应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什么是社会创业?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关系?
社会创业是用创新的方式整合和运用资源以寻求促进社会变革或解决社会问题的机会的过程。社会创业针对被社会忽视的弱势社会人群。它以社会利益为优先目标,社会创业把传统创业手段与改变社会的使命结合起来。
都有造福于社会的目的。
33. 什么是企业社会响应?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关系?
企业社会响应指的是企业对社会压力做出反应的能力。企业社会响应是企业对社会期望的反应,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策略和过程。
34. 什么是企业社会业绩?它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社会业绩引起较多讨论 1979阿基B卡罗三维概念模型社会责任社会响应策略和涉及的社会或利益相关者问题。还有三个模型 学者们试图通过企业业绩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响应等概念整合起来,但从字面上说 企业社会业绩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35. 什么是企业伦理责任?
指企业在从事各项活动时 应当合乎伦理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并应当承担没有达到伦理要求而引起的后果。
36. 企业在社会中的存在理由是什么?
(1) 企业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的一个细胞。
(2) 企业是社会资源的受托管理者,企业应该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合理运用资源,而不是所有者利润最大化。
(3) 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
37.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有哪些影响力?
1、经济影响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特别是物质财富的控制来影响事件、活动和人们的能力,是一种获得资源并把他们转换成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文化影响力:是影响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比如家庭、风俗、生活方式及个人习惯等能力。
3、对个人的影响力:企业直接对于内部环境中的员工、经理以及股东的作用,也包括对于消费者和居民的作用。
4、技术影响力:是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特征等影响能力。
5、环境影响力:是一个公司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能力。
6、政治影响力:是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
38. 市场调节有何局限性?
市场存在缺陷,不足以引导人们去实现公共的最好福利。具体来说:
1.不完全竞争。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利益得到维护和增加,是要有条件的,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2.存在消极的外部效果,包括工作条件差,假冒伪劣或不安全的产品,污染等。
3.价格信号失真
39. 法律调节有何局限性?
1.法律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
2.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
3.立法滞后。
4.法律不能能面面俱到。
5法律有漏洞。
6.实施上有难度。
40. 公民社会调节有何局限性?
①公民社会通常依据社会习俗与规范来进行监督,而社会习俗与规范未必总是合理的 ②实施上存在困难,民间组织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且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对调节企业常显得力不从心
41. 什么是企业道德自律?
企业自觉地去做符合伦理的事情,不做违背伦理的事情,即即使一个企业确信能逃脱市 场、法律、行政、舆论的处罚,只要认为是不符伦理的,仍然不去做
42. 为什么说企业道德自律是可能的?
由于企业行为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为,所以企业道德自律可能与否,首先要看个人道德自律是否可能
人是自利的但并非自私的
由于损人使人不快,利他使人快乐,而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对于自利的人,利他与避免损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
损人使人不快,利他使人快乐之因:
①人有同情心
②人一旦建立了行为对错的标准,若做了不符标准之事便会内疚,否则会愉悦
说人有道德自律的可能,并不是说其在任何压力与诱惑面前都能自律,也不是说人人自律程度相同,只是说一定程度的道德自律是可能的
因此,个人可能道德自律,而由于企业决策归根到底是人做的,所以企业也可道德自律
43. 有人说,“密尔顿·弗里德曼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你对此有何评价?
弗里德曼认为,企业有且仅有一种责任,即在游戏规则范围内为增加利润而运用资源、开展活动。其的确明确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调管理者只应对所有者负责,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常受批判
但在评价其观点时需注意:
其反对怎样的社会责任——反对的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从事的活动
其是否只考虑利润最大化——其强调在游戏规则而非无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是否认为不违法即可——其提出的游戏规则除法律外还包括伦理习惯中的社会准则
44. 有人说,“企业能活下去就是履行了基本的社会责任”,你对此有何评价?
反对
企业的底线责任,是不有意做任何有损于利益相关者之事,且在的确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时对行为加以改正,其内涵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存活下去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包含底线责任与超越底线责任,除底线责任外还有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即超越社会义务的企业行为,因此,企业存活下去能够算是企业社会二的一部分,但不能够与履行了基本社会责任等同
45. 有人说,“企业的责任就是合法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你对此有何评价? 片面
我们以卡罗的社会责任观点来反驳此观点
卡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慈善、道德期望 其中,经济责任包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容,而法律责任也确是遵纪守法
但是,题中观点忽略了企业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并不恰当
此外,企业经济责任还包括将社会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概括经济责任
综上,观点片面
46. 有人说,“企业生存的根本是经济,所以首先应该是经济责任的考虑,如果没有经济基
础,那么企业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责任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企业有了经济基础之后,也必然要考虑它的社会责任。”你对此有何评价?
片面
经济条件确可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但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伦理责任,非经济责任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恰恰正是要企业不单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还需考虑对利益相关者与社会的影响
经济责任本身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社会责任中其它部分(法律、慈善、道德)的履行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有积极影响
47. 何为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行为、制度等所做出的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可分为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还可分为对己(自己)评价和对人(他人)评价。
48. 为什么要进行道德评价?
原因:事前评价: 决策都是有意识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对他人产生利害影响,因此,需要对决策做伦理分析,不做伦理分析,可能出现损人利己的后果,或者尽管没有出现损人利己的后果,也可能错失了利人利己的机会。
事后评价: 人们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回顾与总结,好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表扬,以便鼓励自己或他人从事该行为,不好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谴责,以便减少和避免此类行为发生。
49. 道德评价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道德评价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
由于评价标准不同,对同一行为的评价结果也会存在差异,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这是道德评价具有主观性的一面;但是,道德上的对错不能以个人的看法为依据,也不能以多数人的看法为依据,而且取决于是否符合适当的伦理标准,伦理标准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50.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个人道德发展分为哪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层次一:前习俗层次
①逃避惩罚导向:认为能逃避惩罚的行为是正当的;
②寻求奖赏导向:认为能获得奖赏的行为是正当的;
层次二:习俗层次
③良好关系导向:认为那些能获得家庭、朋友、上司、同事赞同或能使他们高兴的行为是正当的;
④守法导向:认为履行个人的义务,尊重权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正当的;
层次三:后习俗层次
⑤社会契约论导向:认为虽然规则和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遵从,但一些根本的价值,如生命、自由,更应该得到维护。
⑥普遍伦理原则导向:认为正当的行为是由个人基于普遍伦理原则的良心决定的。
51. 为什么需要学习道德推理理论?
原因: 1尽管一般伦理规范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应付自如,但也确实存在一些无能为力的情况。掌握伦理学理论,有助于个人解决自身可能面临的复杂的道德问题。
2对于一些常常需要做出道德评价的人来说,掌握伦理学理论有助于他们向他人阐述自己行为的依据及合理性。
3伦理学理论致力于对传统道德合理性的探讨,借助于伦理学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内容应当被接受,为什么对其他的一些内容要做必要的修正或摒弃。伦理学理论提现出了其批判性的特征。
52. 对行为的评价有哪两大伦理学流派?
两大流派:结果论(目的论)和道义论(非结果论)
53. 功利主义分析步骤有哪些?
(1)对需要评价的行为进行详细而清晰的描述。
(2)对受到该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群范围分别加以界定。
(3)考虑是否存在一些明显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超过其他影响因素。
(4)将该行为对直接相关人群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描述,考察每一后果可能产生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及其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
(5)为利益因素与损害因素分配权重,需要分别考虑每一种收益或损害的数量、持续时间、确定性、临近性、繁衍性、纯粹性、幅度。
(6)考虑当准则得到普遍遵循时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如有必要,对那些受到该行为间接影响的人群以及总体社会做同样的分析。
(7)对所有正面及负面效应进行加权计总。
(8)考虑除“非此即彼”的选择外,是否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如果有,则需要对每一种方案进行如上的分析步骤。
(9)比较所有备选方案的分析结果,能够产出最大收益净值的行为作为最终方案。
54. 罗斯的显见义务包含哪些内容?
诚实义务——依赖于一个承诺或者可以公平地被称为一个含蓄的承诺的义务。
赔偿义务——依赖于先前做错的行为的义务。
感恩义务——某些义务依赖于他人的先前行为,即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义务。这些可以被松散地描述为感恩义务。
公正义务——依赖于对快乐或幸福的分配的事实或可能性,而这种分配没有与相关人员的优点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个推翻或制止这样一种分配的义务。
行善义务——依赖于纯粹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有其他存在者,我们可以在美德、智利或快乐方面使他们的状况变得更好。
自新义务——某些义务依赖于我们可以在美德或智力方面改善自己的条件这一事实。
不损害他人义务——损害他人无疑是附带地没有做到与人为善;但不做坏事被理解为一个不同于行善义务的义务,并且被理解为一个如有更大迫切性的义务。
55. 康德关于绝对命令的三条表述是什么?
(1)“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是道德原则形式上的可普遍化要求。以定言判断表示的绝对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的综合命题,它的必然性,不是来自前提,也不是来自经验,其必然性、约束性、强制力只能来自行为准则符合规律的普遍性。在此条件之下,“我应该做什么”,主语人称的置换丝毫不会影响宾语的内容。
(2)“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这是道德准则质料方面的要求。它是依据第一条准则推衍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目的,具有价值。因此,以普遍化原则推之,他也应该同样地对待其他理性存在者。
(3)“全部准则通过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国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国一样。”这是从整体上对全部准则作完整的规定。它所表达的涵义实际上就是“意志的自律”:人既是道德法则的制定者,又是其执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动物听任本能的摆布,而人则由道德律统率,克服欲望的支配从而使人超脱于动物。诚如梯利所言:“道德规律表现人的最内在的自我,道德规律是他的命令,是每一个有理性的人的命令。人要求遵守道德规律,也就是他的自律。
56. 道义论分析步骤有哪些?
(1)陈述需评价的行为,不要过于狭隘
(2)是否可以通过普遍接受的显见义务,如只存在一项则运用该义务进行分析;如果存在疑问,则转为第3步;如存在多项义务则转入第5步或吧该行为描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例外再转入第3步
(3)对该行为进行三项检验:
1.每个人都从事该行为而不至于使该行为无法持续进行下去吗?如果不是则该行为不道德否则进入第2项检验
2.该行为是否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是否把人视为目的而不仅仅当做工具?如果不是则不道德否则进行第3项检验
3.是否所有的理性人无论是行为的实施者还是行为的接受者都希望所有人都这么做?如果不是则不道德否则道德。
(4)该行为被初步判断为合乎道德之后,还需要追问:它是否与其它显见义务相冲突,使之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如果不是可确定该行为的道德性否则进入下一步。
(5)在具体情形下,考虑支持与反对每一项显见义务的理由,选择理由最充分的显见义务作为实际义务。
57. 什么是权利论原则?
权利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两类,法律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等。道德权利通常被认为是作为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都应该有的权利。
权利论的道德原则是:当行为人有道德权利从事某一行为,或者从事某一行为没有侵害他人的道德权利,或从事某一行为增进了他人的道德权利,则该行为是道德的。
58. 交易公正的条件有哪些?
(1)保证契约权利和义务
(2)契约规范是保证个体信守承诺的一种途径
(3)义务不能无限夸大,管理者义务受制于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伦理规则
(4)交易信息对双方充分透明
(5)交易双方出于完全自愿的目的进行交易
(6)交易双方均可从交易中获取利益
59. 程序公正的原则是什么?
普惠性、公平对待、多方参与、公开性、科学性
60. 平均分配、按贡献分配、按需要分配和按能力分配各有什么利弊?
平均分配原则是社会或群体的利益和负担应该在每个人之间平均地分配,它将平均视为公正,可以使人们之间更倾向于团结、更加乐于合作,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智力、品德等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并不相同,平均主义没有把需要、能力、努力考虑进去,会打击勤奋的人的积极性,进而降低社会生产率和效率。
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是:利益应该按每个人对社会、群体、任务的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会降低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甚至会形成竞争,人们不大情愿分享资源和信息;而且很难去评价和衡量一个人贡献的价值。
按需要和能力分配的原则是应该根据人的能力分配负担,根据人的需要分配利益。但是这一原则使得工作努力程度与报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工人会因此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同时,根据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自由的选择来分配工作,则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
61. 公正处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道德责任?道德责任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因素:行为的后果大小;行为的不道德性;在行为中的作用;行为的自由度。2.谁是该受处罚的人?3.惩罚的力度多大合适?
62. 关怀论的基础是什么?
人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基础之上:离开了与其他人的关系,个人就不能存在。只要自我是有价值的,那么使得自我得以存在所必需的关系也一定是有价值的,也应该得到培育和维护。但是并非所有的关系都有价值,都会产生关怀的义务。那种能展示同情、关心、爱、友谊和忠诚等美德的关系,是我们有义务培育和维护的。
63. 美德论怎样用于判断行为的道德与否?
如果实施某项行为能使行为主体实践、展示和培育高尚的品德,那么,该行为便是道德的,如果通过实施某项行为,行为主体实践、展示和发展了邪恶,那么,该行为是不道德的。
64.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尊重人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承认人的差别;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人尽其才;把其他人看做是目的,认真对待他们,承认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愿望。
关心人就是关心每个人的物质福利和精神文化生活。
4)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生存和发展所期望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2)以人为本原则与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相一致,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3)在企业经营中的四个内涵
第一,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上,要求企业努力开发对社会有益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企业和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企业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三,企业和人的关系上,要求企业真切关注并尽可能满足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要求。
第四,人和人的关系上,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处事公正,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既讲效率,又讲团结、互助、友爱的关系。
65. 企业伦理准则有哪些?
1、公正公平
公正公平的本质含义是一视同仁和得所当得。公正公平要求机会均等,公正公平要求按劳分配,公正公平要求公平竞争,公正公平要求互利互惠。
2、诚实守信
诚信原则是企业经营之本,诚信原则要求讲真话,不欺诈。诚信原则还要求一诺千金,说话算数。
3、竞争合作
竞争能给人带来压力,同时根据压力理论,压力与工作绩效有“倒U”的关系,过低或者过高的压力都会影响工作绩效,只有当压力适度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好的工作业绩,所以为了提高部门护和个人的绩效,需要创造一种内部的竞争机制。公平的竞争能刺激企业不断改进各项工作,努力向市场提供品种更新,质量更高,价格更低,服务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给顾客和社会带来实惠。但他们之间也需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营业风气。
4、创新进取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创新也是企业履行社会使命的重要方式。
5、环境保护与服务社会
企业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开展经营活动,努力使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协调,使企业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企业是为特定的社会需要服务并经公众同意而存在的。只有当社会公众满意企业提供的服务,它才能生存下去,进而兴旺发达起来。服务社会强调的是应该以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获得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是不要企业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66. 伦理分析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①获得有关该案例的全部事实
②确定需要解决的道德问题
③运用道德想象思考可能的其他选择
④确定受行为影响的所有各方
⑤确定你考虑的行动属于道德义务还是道德理想(道德义务是必须做到的,道德理想则不然)
⑥如果是道德义务,在最有可能选择的方案中,是否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道德义务,如不能偷盗、不能欺骗?如有,请运用
⑦是否还存在是非不明的问题,如果没有,采取行动,请继续进行第8步
⑧如果行为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道德义务,且这些义务之间相互冲突,是否有那个义务明显应该优先考虑?如果有,按此去做,如果没有,请继续进行第9步
⑨该案例或行为是否明显的适合运用功利主义分析还是道义论(包括义务论、权力论、公正论)?运用明显适合的理论进行分析
⑩考虑一下第9步中未用到的义务,权利、公正或结果对辨明是非是否有帮助,如果有,请补充分析
?设想那些对你的分析持不同意见的人会怎样和你辩论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如果发现你的分析存在错误,请改正,否则回应反对意见并指出其分析中的错误和不足
?到此为止选择的行为是否展现了美德?是否会被你视为道德榜样的人所选择?如果不是,重新选择,直到又能符合上述条件的方案
?确定如果你目前考虑采取的行为被公开的话,你是否会很坦然。如果不是,分析原因,并消除这种不自在的方法。如果感到坦然,而照此行动。
以上是伦理分析的一般步骤。无疑,并非所有伦理判断都要经过这些步骤,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凭直觉、经验就可以作出判断,然而,对于复杂的是非不明的问题,或者需要我们给出充分的判断理由时,上述伦理分析步骤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67. 有人说,“不存在伦理上的对错,因为对同样的行为不同的人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评
价”,你对此有何评价?
(1)我们通常按照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伦理标准对自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而不同的人依据的伦理标准不尽相同,由于评价标准不同,对同一行为的评价结果也会存在差异,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这是道德评价具有主观性的一面。
(2)但是,认为道德评价完全是主观的是片面的。道德上的对错不能以个人的看法为依据,也不能以多数人的看法为依据,而是取决于是否符合适当的伦理标准,伦理标准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3)伦理标准应该有广泛的适用性。如果某种行为对某个人来讲是正确的,那么,在同样条件下该行为对其他任何人都是正确的。如果某种行为对某个人来讲是错误的,那么,在同样条件下该行为对其他任何人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有一些伦理标准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另外,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些规范,如不故意伤害他人等。
(4)我们谁也无法保证对于什么是伦理上对的,什么是伦理上错的有了完全的认识和把握。人难免犯错误,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进行道德评价是尽可能客观谨慎,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
68. 有人说,“生存权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可以(即伦理上允许)
不择手段”,你对此有何评价?
当一个企业面临危机,它所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方式就可能涉及伦理的问题了,生存权的确重要,但并不代表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就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企业的经营中,遵守诚实守信,创新进取以及不损伤他人利益等伦理准则是十分必要的,面临生存危机,企业如果能在这方面处理得当,这应该就会变成发展的转机,而如果为求生存不择手段,只会使企业慢慢走向末路,而本身,极端的做法,只会使一个企业失去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因此,即使面临危机,企业不择手段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在伦理上,其实也不算正确的方式。
69. 有人说,“伦理并不要求自我牺牲,但它要求具备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能力,督促
自己起码能够承认他们的合理要求”,你对此有何评价?
道义论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包含了不损害他人义务
康德的义务论提出了绝对命令的三条具体原则,阐明了符合道德行为必须符合的三个形式的条件,包括了对人的尊重,当且只有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时,不把他人仅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而是尊重并发展他人自由选择的能力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权利论
道德权利与义务紧密相连。
道德权利赋予个人自主、平等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承认一个人的道德权利,就是承认在权利允许范围内,我的意志不能强加给他,而且他的利益并不从属于我的利益。
道德权利是证明一个人行为正当性及保护或帮助他人的基础。
权利论的道德原则是:当行为人有道德权利从事某一行为,或从事某一行为没有侵害他人的道德权利,或从事某一行为增进了他人的道德权利,则该行为是道德的。
情景题:
1. 新客户,老客户:张经理感到自己背叛了公司、客户、业务员和自己的职业原则。他并
不想丢掉这份工作,他也不想再失去更多的客户。这样对待老客户公平吗?
这样对待老客户不公平,因为如果不通知老客户价格已调整,使老客户从降低后的价格中受益,就违背了企业“尊重客户,维护客户的尊严”的价值观,也损害了老客户的利
益。这类似于歧视性定价,对老客户收取3倍以上的费用也够成了暴利价格,这种行为虽然可能短期内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但如果老客户因为感到不公平对待和价格欺诈而投诉或停止购买服务,公司最终会失去客源和面临巨大的舆论指责,破环公司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实报实销:作为经理,怎样才能使那个员工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呢?
首先,经理应该向该员工道歉,说明企业调查该员工的行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企业的做法有失妥当。但企业派该员工外出工作,主要是为了公司的发展,给予员工的资金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公司有权对这笔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查。
因此,公司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主观上并不是想要获取该员工的隐私。
其次,该员工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每个员工都在利益冲突面前,选择损害公司的利益,将公司的利益向外输送,从而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效益不好,最后受到损失的,也会是每个员工。该员工将省下来的钱给了没有经济来源的父母,将公司的利益向外输送,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公司的效益下降,最终会影响该员工的利益。所以,不实报实销的做法是错误的。
3. 调帐:但小李还是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认为小李该怎么办?
我认为小李不应该帮助财务人员调帐,虚增销售从而虚增利润。
1. 会计职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职业服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经营
者、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会计必须对有利益联系的各方负责。该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涉及到相当多的利益主体,如果仅仅因公司的利益而进行调帐,会损害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投资者、供货商等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因此小李不应该帮助财务人员调帐;
2.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搞好服务、
保守秘密、廉洁自律。如果小李帮助财务人员调帐,会违背上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给自己的职业经历上留下污点,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造假的财务信息传播出去后,还会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误导,如果被审计机构查明造假,企业的发展还会造成严重影响,调帐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 企业财务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给信息使用者和整个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带来行
业不良之风、破坏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资源的配置,还会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小李的行为会造成企业的长期利益受到损害,损害投资者、供货商的利益,因此不应该帮助财务人员调帐,进行财务造假。
4. 热带雨林:你认为A公司该怎么办?
我认为A公司应主动停止使用这种木材,积极寻找该木材的替代品生产该产品。
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社会、对资源所承担的责任有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的有效利
用;控制污染;环境保护。A公司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会加速热带雨林的消亡,因此虽然国家并没有明令禁止不准砍伐,但立法具有滞后性、法律有漏洞,作为企业,要自觉地承担环境责任,从而主动停止使用这种木材;
2. 企业之所以承担环境责任,是因为:1.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2.谁引起问题谁就有解
决问题的责任3.企业有专长解决环境问题。因此A企业有责任保护环境。所以,A企业应主动停止使用这种木材,积极寻找该木材的替代品生产该产品。
5. 好处费:你认为该公司的销售经理该怎么办?
我认为该公司的销售经理应该拒绝这种做法,并向该企业反映该销售经理的做法,如果竞争对手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积极举报其违法行为。
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经营时,要反对行贿。给予客户销售经理好处费是违法行为,是不
正当竞争的体现,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中不应当采取违法的手段,该公司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竞争对手,不必采用给予好处费的做法就可以拿下订单,。如果公司给了销售经理好处费,会违反法律,引发不正当竞争,破环公司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公司不应该给该销售经理好处费。
范文四:企业伦理学
客观公正与企业诚信的分析
—以银广厦造假事件为例
摘要:本案例以银广夏造假事件为例就客观公正与企业诚信进行分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企业的诚信,企业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观念,必须要有符合本公司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必须要有较好的企业文化,员工必须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企业应诚信经营,客观公正,才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客观公正;诚信;核心观念;
[1]
客观公正与企业诚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是相互联系和持久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客观公正,更需要诚信;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我们更应该坚持准则,客观公正,不受利益诱惑,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应该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坚决不做有违道德,法律,和一些不当行为。企业在伦理道德中,也不乏会存在一些缺陷,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将如何建设呢?以案例来探讨我的理解。
一、案例描述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 广夏(000557)。曾经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治沙种草,为公司带来了异常良好的形像,但并没有带来什么效益。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但是,该公司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萃取产品出口
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2002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该公司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 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 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 5 003.20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 14 940.10万元;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该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2001年9月后,财政部对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处理。继2002年7月之后,并针对相关受害者进行赔偿。
二、理论运用
(一)客观公正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二是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
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的根本,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要达到公正,仅仅做到客观是不够的。公正不仅仅是指诚实、真实、可靠,还包括在真实、可靠中做出公正选择。这种选择尽管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在主观上做出公平合理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既取决于客观的选择标准,也取决于选择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态度。
(二)企业伦理观念的基本问题[2]
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主要以经济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两种观点为主。企业的责任应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企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三)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如果企业缺失诚信:
第一,会影响企业信用,增加交易成本;
第二,会影响企业的品牌。优秀的品牌都是靠良好的信用堆积起来的,即使知名品牌出现信用问题,必定也会被市场淘汰;
第三,会影响企业的投资。信用是企业获得投资的前提,如果企业的信用度高,就会有其他企业来投资,或者也可以企业良好的信用度为保障。
对企业来说,加强诚信的经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观念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考虑,应该强化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同时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和会计伦理[3]守则,树立规范的诚信观念。
(四)企业伦理的核心观念
企业伦理的核心观念包括:
1、诚信观念;
2、合作竞争观念;
3、生态观念;
4、道德责任观念;
5、以人为本观念。
只有将其在实践中落实,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五)企业伦理模式
企业伦理模式,就是企业依赖一定的道德理念进行经营与管理的样式。 三个核心构成:价值观;道德守则;规章制度。
三、案例分析及个人观点
该公司参与造假人员的范围是较多的,不仅有员工,领导,还有参与审计的事务所及审计人员。
首先,该公司领导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到其后期的严重性,作为该公司的领导,在发现公司出现问题时,应几时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长远方面考虑,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贪图眼前利益。
针对公司虚造财务数据,从企业内部和会计伦理问题[4]上研究,与财务人员有莫大的关系,特别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没有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帮助公司徇私舞弊。违背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从外部来看,事务所也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事务所CPA 没有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庇该公司。
企业伦理学中对企业不道德的定义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发展过程中,为谋取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与企业经营活动各参与方间形成的违背道德的行为。该公司是不道德的,主要表现为商业欺诈和财务假账、虚假报表。
针对以上问题,从企业伦理方面的解决措施有:
1、员工应当坚持准则,客观公正,诚实信用,廉洁奉公,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特别是财务人员;
2、该企业应当客观公正,诚信,坚持准则,应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质量和不当行为进行监管,并且从企业长远利益的发展考虑,并重新制定经营计划,并建立内部企业伦理文化。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4、加强社会监督作用,完善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叶生. 企业灵魂[M].1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昆来,杜国海. 企业伦理新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老秦汉. 会计伦理学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5-36.
[4]王东艳. 关于企业会计伦理问题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
范文五:企业伦理学
伦理与道德
伦,从人,辈也,明道也。——《说文解字》本意是辈、类的意思,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玉之未理者为璞,剖而治之,乃得其鳃理 ——《战国策》 本义是“治玉”,依照玉本身的纹路来雕琢玉器,使玉器成形有用;后引申为规律、规则。五常(原则和规范) :亲、义、别、序、信
什么是伦理
《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
《说文解字》:“伦,从人,仑声,辈也。”“理,从玉,里声,治玉也”。即,伦:区分;理,玉石内在的纹理。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伦,犹类也;理,犹分也。”即分类条理的意思。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什么是道德
道,所行道也。从辵(chuo),从首—《说文解字》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原意是道路,行人之路,后逐渐引申为支配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法则和宇宙间事物的本原、本体。 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四书集注》原意为正道而行,也有心中有所得的意思。德者,得也,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行了道之后,内心中得到的领悟和收获,引申为品德、品质
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在《荀子·劝学》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既包含道德规范,也包含个人品性修养之义。
《道德经》对道德的论述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古代“伦理”并不固定常用,而是使用义、理、人伦、伦常、纲常、天理等词。
简言之,伦理:
(1)是一种关系,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评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
(2)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其核心是“伦”。
“道德”是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道),以及主体对它的把握和践行(德)。
西方文化中的伦理与道德
“伦理”一词源于希腊文Ethos,最初表示惯常的住所、共同居住地,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斯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首先使名词Ethos成为一个形容词Ethikos,意思为“伦理的”、“德行的”,从而使它具有德行的含义,并由此构建了一门新学科——伦理学 追求个人善良和幸福的学问 政治学 追求整个社会的完善和幸福的学问
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道德的主要环节是我的识见,我的意图??伦理之为伦理,更在于这个自在自为的善为人所认识,为人所实行。??道德将反思与伦理结合,它要去认识这是善的,那是不善的。伦理是朴素的,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才是道德”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伦理与道德,有时单指伦理。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观点。
伦理:社会行为规范,包括风俗习惯等;道德:个人的内在操守;伦理内化为人的操守即是道德。
①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在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之应当;
②伦理主要指客观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法则修养及其结果。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2.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3.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正当)与错(不正当),道德的尺度是好(善)与坏(恶)。
4. 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在表示规范、理论的时候我们倾向使用“伦理”一词,而指称现象、问题的时候,我们较倾向于使用“道德”。
伦理道德是以“善”和“恶”为核心概念的行为规范体系;
伦理道德与文化习俗、法律之间的关系;
伦理道德由终极价值观和与之相关的行为规范组成;
伦理道德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化的;
伦理学的地位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万古长青的学问 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本伦理学著作:论语 柏拉图:人类的认识形式有三类:
一是真假的形式——科学和哲学;
二是善恶的形式——伦理道德;
三是美丑的形式——文艺和美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涉及哲学、伦理、艺术三个领域,构成了他关于真善美的思想理论体系。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就对伦理学颇有建树,亚里斯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大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都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即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 伊壁鸠鲁学派:
物理学、逻辑学——医药、卫生(手段)
伦理学——身体健康(目的)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一门可以使人达到至善的学问
斯多葛学派:伦理学是人们从事考虑人的生活的灵魂。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培根:伦理学使人庄重。
哈耶克告诫:人类应该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彻底反对西方传统的知识论,将伦理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哲学”,完全从“他者”的立场出发,去关怀“他者”。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阿马蒂亚·森(英国剑桥三一学院任院长、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理学与经济学》:经济学来源于伦理学,其中一个根源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尼克马可伦理学》,认为“挣钱足不得已而为之,财富显然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东西,只是因为它有用或者因为别的什么理由”。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任道德哲学教授长达18年经济学是伦理学属下的一个分支,他主要是研究《道德情操论》的,这本书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经济学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道德)来调节经济。现在,经济学还是剑桥大学道德科学荣誉考试中的一门课程。
“金融危机与道德风险失控紧密相关,在掌握他人财富并进行分配的金融体制中,道德风险是令人担忧的重要问题。我们要确保在这些资金的分配中让投资者获得收益。而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僚,对整个流程中控制道德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罗杰·梅尔森教授解释道,我们需要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负责人能够做出有道德的决策。因为,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人们不得不信任他们,但他们“滥用”了投资者的信任。
“经济学不是‘科学 ’,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 “有效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
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伦理学与幸福
古希腊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就叫幸福主义伦理学。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卢梭:除了肉体的伤痛和良心的谴责,一切的痛苦都是虚幻的。
社会进步更需要伦理学
经济社会进步有伦理精神的推动 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遇到一个最大的难题、最深刻的矛盾不是经济矛盾,而上文化矛盾,就是经济冲动力和道德冲动力的矛盾。
在新教伦理那里,这两种冲动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到当代,宗教、道德对人经济的冲动力的束缚被解除了,所以人们就拼命消费,鼓励消费,提前消费——分期付款制度。
现代社会发展很多问题需要伦理道德来规范
道德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唯有我们行为的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美好和尊严。
伦理道德的两大基本功能
第一,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二,为人生提供某种意义;
目前较多人支持的观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
密切联系
有时候并不冲突,人们可以在遵守一些道德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利益。
二者不相矛盾,追求利益应该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地努力去实现。
追求利益的底线是道德,利益与道德之间没有冲突。
利益经常被用来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
不矛盾,双赢。
二者冲突
道德与利益面前,觉悟高的人选择道德,低的选择利益。
两者很多时候是相悖的,通常说的“无奸不商”说明两者共存矛盾。
道德是一种能体现相互不损害的品质,利益是人们想得到的东西。
道德是关注群体利益的约定准则。当一个集体都受到某种规范潜在的约束时,就会有集体的利益概念。
先选择了道德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选择道德的人是选择了心安。
面对相关利益得失问题时,应以道德作为底线。
道德产生的利益是长久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万利德为先,违反道德伦理争取的利益是充满铜臭味的。
先选择了利益
二者有冲突矛盾,也有联系。
二者冲突,但利益往往占上风,道德处于弱势。
企业伦理学的任务
依据普通规范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得出工商活动的伦理原则;
对现有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体制和企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
对市场规则和企业管理中的伦理规范进行说明和改进;
进行企业伦理建设;
企业伦理的特点
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
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企业伦理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企业伦理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内部规范来起作用的 。
描述伦理学
描述伦理学采用社会研究的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归纳和分类,找出有规律的东西。
各种道德史,某种社会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不同道德体系、准则、现象等的比较,都属于描述伦理学的内容。
规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紧密联系的道德体系,其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将社会道德中各种标准、规则以及价值观融合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寻找能派生出各种具体道德标准的基本原则;
通过各种方式对道德的基本原则进行合理的论证与判断。
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
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探讨道德术语的含义 考察道德推理的逻辑和伦理规范的证明 企业伦理学研究的分类和层次
企业伦理学同样可以进行描述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一是宏观层面,主要研究社会或制度层次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条件的形态如经济秩序、经济政策、金融政策、社会政策、国际商务活动以及国际商务关系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责任; 二是中观层面,主要研究各种管理组织之间,即各种经济性组织如公司、厂家、贸易联盟、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工会等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
三是微观层面,主要探讨企业中单个人之间,即雇主和雇员、管理者或被管理者、同事、投资者、供应商和消费者这些单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
学习企业伦理学的意义
1、 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更客观地理解企业及其成员的责任。
企业伦理学不是简单地宣称企业应该履行什么责任,更重要地,要论证为什么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合适的,尤其要论证为什么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含道德责任。 培养责任感和伦理意识,对未来可能遭遇的伦理问题更加敏感。
2、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纠正对企业伦理(学)的片面认识
伦理是说教的、主观的、相对的;
只有先人后己、无私奉献才是道德的;
人们并非不知道是非对错;
企业的责任就是守法条件下利润最大化;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讲企业理论的条件;
谁讲伦理谁吃亏;
大企业才需要讲伦理;
现在要的是法律、制度而不是道德;
没有一个企业能严格按照伦理准则去做,因而讨论企业伦理是空洞的。
企业即使讲道德,目的也还是为了谋利,讲道德只是一种伪装而已;
讲道德与追求利益总是对立的;
??
开设企业伦理课程是社会的要求,不是用人单位的要求
3、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
衡量决策可行性的五个标准
经济标准:是否有利?
技术标准:是否可行?
政治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法律标准:是否合法?
伦理标准:是否合乎伦理?
伦理问题可能导致对企业巨大的影响;
提供伦理决策的工具。
4、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经常需要向外部利益相关者解释为什么其所做的决策是正当的
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管理者通过施加影响力使员工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便变得十分重要
通过道德推理,学会解释所做的决策。
5、学习企业伦理学有助于成就卓越的企业
基于卓越道德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价值、稀缺性、难以模仿性
伦理学和财务、运营、营销等课程是一样的,其他课程只有讨论了伦理问题才完整。
目的论: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
利己主义对一种道德行为的评价原则是:
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者是正当的,当且仅当该行动能够给行动者带来最大的利益或幸福。
功利主义对一种道德行为的评价原则是:
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者是正当的,当且仅当该行动能够给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或幸福。
基于权利的义务论
权利义务论对一种道德行为的评价原则是:
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正当的,当且仅当该行为遵循对正当权利的尊重和对正当义务的承担。
该理论出自康德《道德形而上原理》:一个人的权利本身就意味着他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正当权利指经过哲学论证或人们公认的,如生命、财产、平等、自由等。
人本质就是理性和自由意志,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理性就是能在心中构想法则并命令自己按照法则行事;因此,道德就是符合理性的行为。本能和欲望不是人的本质。 康德把道德义务分为四种
诚信,如做买卖童叟无欺(对他人的消极义务);
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消极义务);
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积极义务);
增进自己的幸福(对自己的积极义务)。
康德还把“出于义务”与“合乎义务”进行了区别,并认为只有意志的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这种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于其结果(目的),而只在于其意志的准则(动机),因而这准则只能是意志的先天形式原则;
义务就是一个出自对法则的敬重的行动的必然性”,这敬重所针对的法则是一种普遍的立法原则。
不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义务vs安乐死
支持论据:
人权主义的观点(三段论证明)死亡是一种人权,而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安乐死是死亡方式之一种,所以安乐死是一种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
功利主义的观点:将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于急需之处,减少社会,家庭不必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医学人道主义观点。弗兰西斯?培根说:“医务人员有两个基本职责:一是延长病人的生命,另一个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观点。
反对论据:
生命神圣论的观点
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不可逆的诊断未必绝对正确
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
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后果(赡养,老年压抑,多米诺骨牌)
基于权利的义务论的优缺点
优点: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目的论的缺陷,不需要花精力去考虑各种利益如何平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如何计算,也避免了目的论的一个后果,即为了善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缺点主要有:
1、道德与幸福无关,不符合人性,很少有人愿意为道德而道德;
2、每个人对道德律令的认知是不同;比如孔子认为服丧三年才符合道德律令,但其学生宰予就不这样认为,子贡却为孔子服丧六年。因此,道德判断的标准很难统一。
道德判断的天然工具——良心
卢梭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我把这个原则称之为良心。”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论辩集》。
良心作为人心中的最内在法则,它不仅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做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
对于某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良心的召唤就是神的启示,按良心办事,当然也就是践行天命。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按良心做事实际上就意味着主体摆脱外在的强制,获得某种心安理得的自由、欣慰和做人的尊严与荣耀感。
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所以王阳明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关于人格的“完善形象”。“这些形象占据了个人的意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意志。他按照理想衡量自己的行为,当他没有达到它时感到痛苦,他接近它时则感到快乐。” 孟子认为良心是为仁义之心,包含恻隐、羞耻、恭敬等情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良心是一定的社会与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道德情感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良心的自我发现有两个结果:要么从自己既有的作为中获得精神的快慰,要么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悔恨交加,以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逃不过良心眼睛。
世上之所以有道德生活,最终要归因于良心:做好事不求别人的赞赏而只求无愧于心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境界;做错事能扪心自问并深感内疚则是塑造有德之人的第一步;做坏事竟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受良心的谴责,则属于只有靠严厉的惩处才能纠偏的行为。
基于正义的义务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正义就是履行自己的义务;
基督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罗尔斯《正义论》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正当的,当且仅当它符合正义或公平的原则。(尊重、不侵犯他人的各种权利,合理分配各种社会价值)
所有社会价值有两大类:
第一类:人的基本权利(人权);
第二类:财富;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主要涉及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社会中每人都平等分配。
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
思想与信仰的自由;选举被选举的自由;言论、集会、出版与结社自由;人身自由、处置保障个人财产的自由等。
罗尔斯认为,财富的平均分配会损害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一个原则矛盾,因此,提出第二个正义原则(限制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
(1)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保证具有相似动机和才能的人具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以消除社会出身造成的经济不平等;如义务教育、遗产税是合乎道德的,歧视制度是不合乎道德的。
(2)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要有利于社会中的最少受惠者(差别原则);以消除自然禀赋差异造成的经济不平等;如果高额累进税、高福利是合乎道德的。
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公平与效率)。(正义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功利主义追求效率,追求利益数量的增加,而基于正义的义务论追求公平平等。 在组织管理和设计组织制度过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罗尔斯的正义论应用范围比较窄,反映了当代人的社会理想,也可以说是康德的道德原则在群体中拓展;
罗尔斯的第二个原则涉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正义有时候也被称之为公平、公正。主要包含着这样几层含义:
(1)平等的权利。是指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基本的平等权利。
(2)机会的平等。一切机会面向全体成员,透明与公开。
(3)分配中的平等。究竞怎样分配才算公平?是平均分配,人人拿同样的收入就是公平,还是拉开差距才是公平?拉开多少才算公平?
“公平优先”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
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而是指机会的均等,只有把它放在优先地位,才能体现出社会对这种天赋权利的尊重。
机会的不均等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均等、财产分配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减少社会的不协调方面着眼,机会均等显然是必须放在优先地位的,也就是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
尽管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但并不等于收入分配的差距可以不加限制地扩大。一旦这种过分差距反映的不公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时,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就必须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
“效率优先”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
把效率放在优先地位,就是把自由参与放在优先地位 ,还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而效率的源泉来自生产要素供给者个别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在企业或组织中,每一个人所作的努力在客观上是不同的,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那么,首先将他的工作效率放在优先地位,才有助于更好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或者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在很多情况下,公平只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党,事实上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如果不把效率放在优先的地位,而去追求所谓的公平,其结果可能更糟。
在经济学中,效率的高低升降是根据资源使用或配置的效率的变化来计算的。 各种有限的
资源使用得当,配置得当,有限的资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使用不得当,配置不得当,有限的资源只能发挥较小的作用,甚至可能产生负作用,这就是高效率与低效率的区别。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有三种(P45):不公平导致无效率;公平导致有效率;公平导致无效率;三种关系都是存在的,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公平和效率有冲突;
其实,当公平和效率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调整公平的程度或者效率的内容。
企业管理中各种伦理观
1、 功利主义伦理: 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其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
可能多的利益。 一方面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受到忽视。
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2、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不利于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3、公平至上的伦理观:它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不利于培养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4、开明利己主义伦理观:它要求决策人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方面的因素,考虑各行业企业的现行伦理守则,然后进行决策。合乎社会和管理发展的要求,操作困难。 开明利己主义是最符合人性的,因此,最适合作为个人道德,基于权利的义务论也是着眼于个人道德而建构的理论,但是过于抽象;
利己主义如果把“己”放大到“组织”,就是功利主义的观点。
但是作为组织伦理的功利主义和作为个人道德的利己主义却会发生冲突,而且由于人的理性不足,功利主义不应约束利己主义,相反功利主义应该受到开明利己主义的约束或者基于正义论的义务论的第一原则的约束,不然就会导致诸多不合理。在组织生产行为中功利主义有较大的价值,在分配行为中基于正义的义务论有较大的价值。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与特征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此体系内,主要由个人和私有厂商对生产和消费做出决策,由价格、市场、盈亏以及激励报酬来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市场体制的目的或其要解决的问题: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有效协调,解决资源配置和人的激励问题;分工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依靠交易;
市场体制的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契约为主要形式的自由平等交易;无权力中心的网络结构;
市场体制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市场体制的伦理准则
体制成员在交易中应当是独立自主的;
体制成员在交易中应当平等待人,尊重对方的权利和意愿;
交易中应当诚实不欺;
应当信守诺言;
勤奋、努力、节约、不浪费、进取创新、大胆谨慎等。
平等交易的前提
明晰产权:产权既包括所有权,也包括怎样运用所有权的权利。
保护产权:
保护方法:
第一,通过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权威强制力量;
第二,通过道德的教育与宣传灌输,使得人们自己遵守产权伦理;
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评价
效率和公平原则是评价一种经济制度是否道德的基本依据
市场经济的道德优点
1、市场经济的经济效率胜过计划经济:经济效率包括配置效率和激励效率;
信息成本低、信息不易扭曲并且传播迅速,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配置。
2、市场经济更能保证经济公平。人们在经济中有平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给予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并且为人们的政治权利平等奠定了基础。
计划经济的配置效率和激励效率:P63
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的方法是权力中心进行指挥,如果要有效,则必须保证决策合理,运作成本不能太过。信息传输通道太长,中间环节太多,传播费时;
计划经济解决激励的方法是灌输理想和公平做法,大力进行精神鼓励。实际上很难统一人们的价值观,更难统一人们的利益诉求。
规模不经济:企业规模扩大时,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管理效率的降低。
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缺陷
经济危机;
公平产品的产权很难得到保护;
不能完全保证公平平等;
市场广泛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带来的搭便车、寻租等等问题;
因此,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对公共产品或服务进行投资;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防止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市场营销从最初关注营销的硬资源,诸如营销设备、财务等等,发展到对营销中的软资源的关注如营销理念、营销策划、营销道德等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大飞跃。 营销道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营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借出于这些规范,我们可以分析什么营销行为是不道德的,什么行为是合乎道德的;
二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实际奉行伦理规范的状况,我们说某家企业有良好的营销道德,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市场营销基本伦理准则——公平交易
公平交易指买卖双方互惠互利,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公平交易的三个条件:
条件一:双方都是理性人。(非盲目性)。
条件二:双方对于所交易的物品都有充分信息。(非欺骗性)。
条件三:有充分的选择性的自由交易。(非强制性)。
广告中的伦理问题
广告是由明确的主办人发起,通过付费的任何非人员介绍和促销其商品或服务的行为。 广告的性质:
(1)它是一种高度公开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公开性赋予产品一种合法性,并对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2)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媒体,允许销售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广告信息,并能够触及到特定范围内的大多数消费者。
(3)它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印刷、摄影、戏剧等各种艺术手段展示一个企业及其产品,从而对消费者产生各种影响。
(4)它是非人格化的,不像销售人员那样对消费者施加强制性的影响,受众只是消极的接受它,而不必积极地注意或响应。
广告内容不真实 性别歧视 比较广告 忽略生态伦理 针对儿童的电视广告 媚俗低劣广告 对这种明确的欺骗性广告,在法律上不仅应当明确给予界定,更应当规定严格的处罚标准,使消费者能够更有力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向消费者传播企业或产品的信息,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吹捧性广告、虚假广告、欺骗性广告、半真实广告都是不符合伦理的。
广告主说谎和错误陈述的区别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广告内容在客观上是虚假的;第二,在主观上有欺骗或误导受众的意图。
广告真实性的普遍原则:
①吹捧性广告的实质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吹捧应当保持合理的限度,不得误导受众;
②广告主、代理商、媒体应当对广告的真实性共同负责,并采取稳健性原则对广告的内容进行审核,以杜绝可能的虚假内容。
③利用广告误导、欺骗受众是不道德的
④在广告中不对产品潜在的危险提出警告是不道德的。
判定比较广告合法性的尺度
(1)真实性;
(2)限制性。比较广告的限制性特指比较广告涉及的行业范围的限定,某些特殊商品不得发布或限制发布比较广告。比较广告必须加以限制,否则会造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泛滥。
(3)侵权性。侵权性的表现在于:
首先以自己商品或服务的长处与竞争对手商品或服务的非相关短处相比,及对比没有针对性,违背了“面对面、点对点”的要求。
第二,不说明比较内容,只表现结果;
第三,违背事实,片面夸大,无根据地引用最高级形容词。
第四,对比性诋毁。
促销的伦理问题
促销就是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及产品的各种信息,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
企业的责任在于将商品或服务或企业本身的真实信息传递给客户和消费者,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将会误导用户的购买决策,因而是不道德的。不仅如此,如果在促销的过程中使用了回扣等不道德的手段,同样会恶化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因而同样也是不道德的。 营销中的回扣问题
回扣包括两种:一种是账外暗中的回扣,即《暂行规定》的规定;另一种是“账内明示”的回扣,即回扣记入正规财务账,并且有据可查,如发票、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表示。
两种回扣方式中,账外暗中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账内明示是法律所允许的方式。其中,只有账外暗中的回扣才构成商业贿赂,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违法、犯罪行为。
折扣与回扣
折扣一般是明码标价,回扣则大多对外人有所遮掩,因为要明码标价,所以折扣百分比一般都是事先定好的,而回扣百分比则非常灵活,销售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掌握。
回扣接受者是为自己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回扣就是折扣。
回扣接受者是为他人购买,回扣才从实质上真正地不同于折扣。折扣是明码标价,最终受益者是产权所有者;对产权所有者来说,卖者商品价格的扣除意味着采购成本的节约。回扣则具有灰色的性质,总是有所遮掩,最终受益者是采购代理人或采购决策人;对采购代理人或采购决策人来说,卖者商品价格的扣除,意味着自己额外利益的获得。
营销回扣的伦理分析
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对北京、天津、上海300家企业负责人就“对为做成生意,向客户有关人员赠礼、奉送回扣”这一做法征求他们的看法时,有42.3%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但风气就是这样,不然就做不成生意。还有29%的人认为:生意场上,这种做法很正常。
而仅仅只有22.3%的企业负责人认为:不能助长这种风气,宁愿做不成生意也不采用这种做法。 更有一些企业家则公开表示:我绝不允许本公司员工收受回扣,谁拿回扣我就炒他的“鱿鱼”,但我赞同本公司员工为促销给别人送回扣,否则公司的销售额就上不去。 回扣,或者说是佣金,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国营企业中的员工,一直被认为等同于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如果他们收受回扣的话,则被视为等同于收受贿赂,这是违法的行为,性质是极其严重的。在三资企业或是私营企业也是同样,中国的企业,对于回扣问题一般有三种办法:
一种是规定一律不准收,哪怕是销售单位主动给的也一律不准收,否则就将受到处分。 第二种是规定可以收,但是个人收了以后要上交给企业,不准私自藏匿,这就是所谓的“收在明处”。
第三种是规定可以拿回扣,拿了以后上交给企业,然后企业返回给个人一部分。
分销渠道中的伦理问题
(1) 采购:具有很大采购量的零售企业会不会对供应商使用权力?采购员的行为是否符
合伦理问题,为防止采购员与供应商接触时产生问题,有三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改
善公司采购的规章制度、强调道德原则与价值、增加专业标准。
(2)定价:价格的欺骗性(价格与质量是否一致)、歧视性等问题
(3)授权经营:授权商与被授权者在使用公司品牌名称、产品生产线、供应商、
销售地以及广告等方面的一种法律上的约定。授权商与被授权者是否在权利和义务
上对等会产生伦理问题,而被授权者正在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改变这
种权利平衡的状态。
(4)销售
零售商的推销员面临的伦理问题:
当价格已经改变,仍旧向消费者索要最高额的费用;
有目的地为消费者购买做不正确的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利润高的商品);
没有将产品的特性完全真实地告诉消费者;
给予自己的朋友一定的折扣;
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抢生意;
诽谤消费者,认为其将产品破坏后再要求降价;
灰色市场的伦理问题
灰色市场是指未经商标所有者授权,而在已获得授权的销售区域内销售正宗商品的行为。从国际经营角度看,灰色市场的形成有平行进口、反进口和迂回进口三种形式。
1、平行进口:是指未经授权的贸易商从原产地取得商品,并将商品直接销售至该商品进口国的贸易活动。
2、反进口:是指原产地的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商品进口国的市场价格,并且价格差异大于商品在两国间运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时,灰色贸易商将商品回销至原产地的贸易活动。
3、迂回进口:是指商品销售至授权商的市场后,在其价格远低于第三国销售价格,且价差大于中间的运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时,灰色贸易商将商品销往第三国的贸易活动。
灰色市场的特征
商品来源的非授权性, 即其商品是非授权渠道进入进口国市场
商品品质的正规性, 即商品一般是由正规生产商所生产, 产品为正品
相对低廉的价格, 即相对于授权商品而言其价格明显偏低等特征。
此外, 还兼有交易的短期性、地域性和易受进口国政策法规影响等特点。
灰色市场的伦理问题
(1)灰色市场对合法渠道各方的利益带来冲击
(2)灰色市场对制造商产生影响
好处:会为制造商增加销售
缺点:终端消费者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抱怨厂商,结果损害了品牌的完整性,破坏了企业形象
(3)灰色市场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价格低,但是质量得不到保障
直销中的伦理问题
(1)“弹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2)“信息的品质和数量”。信息的品质更高,数量更多。
(3)“长期关系”。倾向于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
(4)“经济性”。直接营销省去大笔的固定的人事费
1)侵犯隐私权。客户的信用资料。
(2)激怒。垃圾邮件,过多的信件。
(3)欺诈
(4)不公平
第一,直销使消费者失去获得其他许多相关产品的机会。
第二,直销商利用所掌握的消费者的资料,对消费者实行区别对待。
(5)传销:国外没有传销这一术语,它所对应的就是直销。
合法直销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直销公司的加入费用极低;
第二,直销公司极不鼓励囤积过量的产品,直销人员可将未使用过的、仍可销售的商品退还给公司;
第三,直销公司的重心,在于将产品销售费消费者;
第四,直销公司避免夸大直销人员的收入。
市场调研伦理
与被调查者相关的伦理问题
参与者匿名问题
参与者压力:问题是否会给参与者造成压力,如一些隐私.
调研过程中的强制因素:通过一些技巧或途径强制参与者回答问题
利用调研作为促销手段:利用调研作为促销是不道德的行为,如调研派发购物券
未经许可进行调研
定价伦理问题分为两类:
一是妨碍公平竞争的定价策略,即企业的定价行为损害了正常的竞争。如串谋定价、掠夺性定价和歧视性定价。
第二是产品价格的合理性。主要讨论的是企业的定价行为对最终消费者的影响。如价格欺诈、误导性定价和暴利价格。
常见的定价伦理问题
(1) 生产能力过剩。 企业以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打到击垮竞争对手的目的;
或鼓励消费者过度消费。
(2)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企业之间的竞争侧重于非价格竞争,导致
过高的价格和虚假的产品差异。
(3)产品本身没有差异。企业通过价格传递虚假的信息。
(4)同样的产品差别定价。不同的顾客买同样的产品被要求支付的价格不同 。
(5)利润成为企业经营业绩唯一的考核标准。企业可能忽略类似污染这类的社会
成本。
(6)最高管理层被认为不关心定价行为中的伦理问题。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有欺
骗性定价的压力。
(7)公司职员有机会和竞争对手频繁接触。公司会受到诱惑进行非正式的价格串
通。
(8)企业没有伦理规范和合规程序,或者虽然存在但非常模糊。企业和其雇员可
能会欺骗顾客。
歧视性定价
歧视性定价指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买主索要不同的价格。
歧视性价格主要流行于卖主是垄断者或寡头的某些市场上,从广义的垄断来看,歧视性价格是垄断价格的一种引申。
价格歧视有两类:
一线竞争中的价格歧视:指制造商或卖主在各个市场分别以不同价格销售产品,并选择其中一个特定市场低价销售,以挤垮该市场的竞争对手。
二线竞争中的价格歧视:指的是销售商或买主通过补贴形式以不同价格销售所购产品,从而影响了竞争。
(1)第一线价格歧视:对卖主之间的竞争造成损害的价格歧视。它通常造成独占市场或垄断的反竞争后果。
第一线价格歧视行为通常包括:地区性价格歧视和忠诚回扣等锁定买主的行为。其中地区性价格歧视又包括掠夺性定价与统一供货价等多种具体形式。
(2)第二线价格歧视:主要是对销售商或买主之间竞争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是使受到歧视的买主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从而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展开,以至限制了第二线的竞争。这也是一种严重的反竞争行为。
第二线价格歧视表现:不平等地给予回扣与折扣,向交易对方提供佣金或津贴,不平等地提供服务或设施。
歧视的程度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 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一个买者对产品可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买者的保留价格)来制定价格,从而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的定价方法。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顾客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量或“区段”对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并以此来获 取部分消费者剩余。数量折扣和电力公司的分段定价就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将其顾客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例子到处都是,比如,民航定价中的头等仓与经济仓、采用优惠券进行产品促销等等。
歧视性定价可能阻碍了社会公平竞争,并可能损及社会公平与公正。
价格歧视对竞争的影响主要在于三个层次:
? 第一是对销售者层面竞争情况的影响;
? 第二是对购买者之间竞争地位的影响;
? 第三是对购买者之间竞争状况的影响。
美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价格歧视行为管制的主要法律规定都集中在《罗宾逊-帕特曼法案》中。
不过,某些情况下的价格歧视是合法的。如由于产品制造、销售或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差异引起的
串谋定价
串谋定价的形式有:
(1)明确的串谋定价:以明确的协议来固定价格。
(2)隐含的串谋定价:竞争者之间通过价格信号,但是又没有明确的协议存在,这种情况属于隐含的价格串谋。
(3)平行定价:所有的竞争企业都定基本同样的价格。
(4)价格领导:行业中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其它企业采取跟随的定价策略。小企业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公平的。
(5)转售价格维持:是指制造商规定了零售商和批发商销售商品时的最高或最低价格,也有可能同时规定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
从动机加以考察,串谋定价无视当前世界普遍接受的公平竞争原则,故意制定垄断价格,意在通过价格联盟,安享高额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从道义上即可判 断这种价格垄断是不正当的行为,它具有强迫需求和愚弄消费者的嫌疑。
从手段上看,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结或联盟的行为极为隐秘,一般不订立 协议以逃避法律的指控,然而这也改变不了其不道德的本质,不公开的做法恰恰暴露了其败德的恐惧。
从效果上看,串谋定价行为造成价格信号失真,破坏价值规律的正常运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如此,由于绝大部分串谋定价所制定的价格都比正常的市场价格要高,它还影响到社会公正,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指某家企业为将对手挤出或吓退易于进入该市场的潜在对手,价格降低到成本以下,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再提价,以达到驱逐竞争对手,获得或增强控制力的目的。
企业低成本销售的几种合理原因:(1)萧条时期和无法预计的需求减少;(2)新产品开发;
(3)为招徕生意而亏本销售;(4)具有生命周期的产品;(5)法律限制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下列情况不属于掠夺性定价:
(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掠夺性定价妨碍了竞争。与歧视性定价和串谋定价的差别在于其导致了价格下降而不是上升。
企业采取掠夺性定价策略所期望获得的益处是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后,企业能以垄断市场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而掠夺性定价策略的负面效果却十分隐蔽,它会因大幅度降价而给消费者带来暂时的利益,但企业达到独占市场的目的后,价格往往大大上升,而此时消费者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掠夺性定价行为不仅直接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而且从长远看,也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价格欺诈与误导性定价
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购买者并使其经济利益受损的行为。
误导性定价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价格产生误解的所有表示或者说法。误导性定价包括促销价、价格比较、生产企业的建议零售价。
误导性定价
促销价:在国外也称为“ 高- 低定价” 。消费者会错误的以虚高的原价作为参照并作出决定
价格比较:指零售商在销售商品时将其商品价格和其竞争者的价格进行比较,这种行为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且品牌化的产品中较常见。如果反映的价格信息虚假则违反了伦理。
生产企业的建议零售价:企业建议的零售价应该与商品价值相称的合理价格。如果因竞争压力而将建议零售价定在远远高于正常价值之上,企业的行为就是具有误导性的。
暴利价格
暴利价格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的价格手段在短期内获得巨额利润。
暴利价格的三个特征:
(1)从手段上看,采取的是不正当的价格手段,如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
(2)从时间上看,为短时间。
(3)从后果上看,获得巨额利润,这是最终标准。
高利润不一定就是暴利,暴利本身不存在是否道德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调研表明,消费者对成本上升导致的涨价比较能够认可。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交换过程来满足人们的不断提高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自己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为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一系列的营销活动。
绿色营销以环保和对社会负责的角度来关注和操作整个涉及营销的全过程,如在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生产技术的运用、包装材料及方式的选择、营销策略的运用、废弃物的堆放与处置等整个环节中,采用对资源、环境、生态平衡有利的产品、技术、方式,负起对全社会责任。
(1)可持续发展新思想的产物。“绿色”营销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价值观念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节约了宝贵的能源和资源,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统一。
(1) 搜集“绿色”信息
(2)开发“绿色”产品(“绿色”设计 和制造)
(3)设计“绿色”包装(白色污染 )
(4)制定“绿色”价格
(5)开展“绿色”促销
产品的伦理问题
产品生产决策问题
产品的安全问题
出了问题的赔偿问题
产品生产的决策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较之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是一种伦理的进步。
绝对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利润,履行企业义务;拒绝顾客不合理要求和对社会有害的要求。
了解消费者需求
(1)不合法的需求(如对毒品、私人枪支、黄色书刊、录像)
(2)对顾客有利,对他人和社会有害(如一次性消费品)
(3)对他人和社会没有直接损害,但对个人有害(如膨化食品、高脂肪食品)
(4)对顾客有利不损害或对他人和社会有利
产品安全与质量问题
1) 安全性要求
A.一般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风险
B.现有的技术工艺水平所能获得的安全性能
C.为了获得合理的安全性能需要付出的代价
注意:标准、危险性、安全隐患
2) 赔偿责任
缺陷、瑕疵
传统赔偿责任(已尽责任)
严格赔偿责任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 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转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转基因可能增加和积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甚至产生新的毒素;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产品设计、定位与伦理
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
(1)核心利益:即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也是消费者真正要购买的利益和服务。
(2)实体产品:称一般产品,及产品的基本形式,包括产品的构造外型等。
(3)期望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期望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4)附加产品:产品所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主要包括运送安装、调试、维修、产品保证、零配件供应、技术人员培训等。
2、产品设计:狭义的产品设计类似于工业设计,主要是产品的物理性质的设计;广义的产品设计涉及到从产品的概念提出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它不仅包括技术角度的设计物理产品,而且包括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即为谁设计的。
3、产品定位:定位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定位一次是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与1972年在《广告时代》发表的“定位时代”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产品设计定位中的伦理
1、产品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2、符合需求的产品设计符合伦理吗?消费者需求和健康之间的矛盾 恐怖玩具 垃圾食品 企业利润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
产品设计定位与环保问题 产品改善了社会生活,满足了人的需求,但却破坏了环境。 典型的产品: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清洁剂、汽油、煤炭、冰箱的氟利昂;
产品设计中企业应该遵循的伦理责任
1)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位于武汉市鄱阳街53号的景明大楼是一家英国公司于1917年设计建成的,目前仍然坚固完好。但1999年,这家公司函告使用方,大楼的使用年限为80年,现在已经超期使用,今后如出现安全事故,与公司无关,提醒中方注意。
(2)向消费者说明产品潜在使用危险与负面影响的责任 。消费者对购买的产品具有知情权, 但由于现代技术产品的专业性较强, 对产品的潜在危险及相关的负作用, 只有产品的设计者和少数专业工作者比较了解, 一般的消费者很难知晓, 因此, 设计者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潜在危险和可能的负面影响。
(3)加强人文关怀,减弱技术异化的责任。
现代技术产品带给人的最大伤害就是技术异化,面对着日渐增多的“电视眼”、“电脑脸”、“网络综合症”(IAD),面对着种种人被物役、人被异化的现象,产品的设计者有责任在产品设计中将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结合起来,自觉设计出充满人文关怀的技术产品。
防游戏沉迷系统,降低游戏的难度等。
(4)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在西方,目前普遍倡导的绿色设计,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所谓的绿色设计主要指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危害最小。
包装策略种类
(1)系列包装策略:对各种产品在包装上采取相近的图案、近似的色彩,和共同特征。 上海某糖果公司,将各色各样的艺术肖像脸谱画印在精致考究的糖果纸上,从黄帝、大禹到李自成、谭嗣同,整整有一百位名人,形成名人系列。在椰奶糖的铝塑包装纸上,印有张飞、黄盖、孙悟空、猪八戒等16 个京剧脸谱,在太妃奶糖纸上印有水浒108将肖像系列。威士德公司这一系列糖果包装策略,促销效果极好,特别受到孩子们的钟爱。
(2)等级包装策略:根据质量等级采取不同包装。(烟、酒包装,月饼)
(3)配套包装策略:将不同类型和规格但又相互联系的产品置于同一包装中。(系列化妆品,文房四宝)
(4)附赠品包装策略:在包装容器中附赠物品。(酒盒中放置打火机或美元、旺旺大礼包中有玩具)
(5)复用包装策略:又称多用途包装,及包装内的核心产品经消费者使用后,其包装物可以再次使用或移作他用。
(6)适度包装策略:指谋求包装恰如其分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效益和包装的诸项成本处于协调、平稳的状态。
(7)方便包装策略:是对商品采用便于携带和存放、便于开启和重新密封等便民性包装,如提袋式、拎包式、背包式以及拉环、按钮等。
(8)绿色包装策略(或生态包装):指包装材料可以重复使用或可再生、再循环,包装废弃物容易处理或对环境无害。
产品包装策略中的伦理问题
1、过度包装。复用包策略装中存在过度包装,如感冒冲剂中的套装杯子;
2、附赠品包装中的伦理问题。
3、标签。标签中含有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如没有保质期、纯天然、还原奶等。
4、包装本身的质量问题
5、包装中的模仿行为
合乎伦理的包装决策
1、商品包装应该能够保护商品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2、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切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包装
3、商品包装应避免浪费
4、商品包装要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5、商品包装材料要符合“3R”原则
减量(Reduce,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利用(Reuse )、再生循环( Recycle )
6、商品标签必须是清晰、准确、易读的。
产品的伦理问题
产品安全的伦理分析
(1)安全的标准:由于没有绝对的安全,因此厂商的产品要能够保证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在消费者意料之中的。
(2)是人们能够合理考虑风险,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①消费者必须知道自己处于风险之下;
②如果消费者合理地估计风险,他们还必须知道所面临的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③为了估计风险,使用者不仅需要知道风险有多大,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减少或避免风险; ④为合理估计风险,消费者需要知道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替代。
有争议的产品 烟草 烟草广告 酒类产品 色情产品 某些动物制成食品
强制性产品淘汰
强制性产品淘汰:是指生产厂商在生产产品时预先设定一个寿命,这个寿命比正常的寿命要短,从而迫使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再购买产品,而实际上合理使用的时间要比这个寿命要长。
有计划的产品淘汰有三种形式:
①故意推迟,即故意推迟某些产品改进和革新;
②设计时故意缩短产品寿命;
③时尚和流行物品的淘汰。
产品召回制度
产品召回制度是指政府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监督产品的生产者,使之对其生产和销售的缺陷产品进行回收、改造等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环节上的缺陷,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缺陷产品:所谓缺陷产品是指企业因产品设计上的失误或生产线上某个环节失误而产生的,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的产品。
产品召回的对象:被召回的产品既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也不是质量不合格产品,更不是有瑕疵的产品,而是有缺陷的产品。即厂商在产品设计或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当时的生产状况、公司的设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以致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或造成污染的产品。
产品缺陷、产品瑕疵和产品不合格的判别
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其中不合理危险是指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性;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虽然在字面上使用了“缺陷”一词,
但此处的“缺陷”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既涉及已经发生危险的产品——现实的缺陷,也包括同一批次、同一类型中还没有发生危险的产品——潜在的缺陷。
产品瑕疵是指产品是否具备通常具备的价值、效用或契约预定效用或出卖人保证的品质;瑕疵产品应不一定具有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因而可能不存在产品缺陷;而缺陷产品也可能无瑕疵,属于合格产品。
产品质量合格的依据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
召回制度的伦理
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
由于产品安全具有相对性,因此根据公平互利原则,在产品安全方面,厂商不仅应当承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道德责任还应该承担产品销售以后的赔偿责任。但是何种条件下才能使厂商承担赔偿责任呢?有以下两种理论:传统产品赔偿责任理论和严格赔偿责任理论 传统产品赔偿责任理论
该理论认为厂商承担赔偿责任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意识产品在安全性能上有缺陷;二是厂商没有尽到它在生产过程中应负的道德责任;三是产品缺陷给消费者造成了实际损失。
该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产品,厂商也不可能预见并克服所有的产品缺陷,因此产品缺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预见并克服的缺陷,另一类是现有科技水平上无法预见的缺陷。前者厂商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后者厂商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理论缺陷:对于什么是“厂商能够预见并克服的缺陷”没有明确的标准,实践中也很难界定。由此导致厂商经常滥用这种理论。
严格赔偿责任理论
严格赔偿责任理论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本,只考虑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根本不考虑厂商是否能够预见因素。这就迫使厂商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进产品性能,减少事故和损害。
召回制度就是以严格赔偿责任理论为基础构架的。
召回制度的伦理原则
①珍惜生命的原则
首先从召回制度制定背景看,它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健康(汽车杀手);其次从召回的对象和原因来看,它是针对存在着不合理危险,可能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缺陷产品而采取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
②尊重财产的原则
自觉尊重和保护财产是保证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人们不能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否则就不是公平交易。
③关注环境的原则
从缺陷产品的界定来看,可能危害环境是认定缺陷产品的标准之一
④坚持诚信的原则
召回报告的提出、计划 的制定以及信息的公开发布体现着厂商必须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如果违法该项道德责任,厂商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国的召回制度
召回形式上是自愿,实际上带有强制性。在召回公告中,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生产企业同为召回行为的主体,*宣称“自愿”召回。实际上,“自愿认证,强制召回”才是原则。 产品召回不以损害事故发生为前提。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依托自身的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各种产品的检测和鉴定,进行市场抽检,或因消费者投诉而检测指定商品。之前出现过问题的企业或产地的产品,则易成为重点抽查的对象。只要产品被检测出质量不合乎相关法规标准,产品就可能会被通报召回。美国相关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细致且严密,如《联
邦有害物质法》、《易燃织物法》;
(3)产 品一旦被召回,将追溯至缺陷产品开始销售之时,所有流通的缺陷产品都划入召回之列。在制定召回计划之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确认缺陷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和 消费者人群(包括数量、群体、地域分布),以确定召回信息发布方式,确保所有消费者能最快地获知该召回信息,从而尽快回收缺陷产品。
(4)召回意味着必须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一般来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要求在召回通告中明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该产品,以防止损害发生。同时要求消费者主动联系销售商或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驻当地机构,领取退款、履行换货手续或对产品作适当修理。对企业来说,召回即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损失。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产品覆盖全面;
管理机构多元化,既与现有行政机构挂钩,也有专门管理机构, 便于按照产品类别管理; 规定翔实,操作性强,尤其是提供了快速通道,可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召回制度与消费者质量意识及维权意识相得益彰,有 利于构筑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消费者维权的环境;
召回制度属“事后”补救,美国也意识到其不足,所以提倡企业自律,防患于未然。
安全与我国的人文指标体系
生产安全是商业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提供给员工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以及产品本身应是安全的。
安全与我国的人文指标体系是有一定联系的。
朱庆芳提出了衡量社会和谐度的七大指标:
1、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度
2、社会发展总支出
3、投资效果
4、公共教育经费投入
5、公共卫生经费
6、贫富差距
7、老年人口贫困率
社会秩序指数由刑事、治安、贪污、生产、安全五项指标组成。
社会稳定指数由通货膨胀、失业率、贫富差距、城乡贫困率等指标组成。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
(1)人为因素(员工操作不当如粗心、醉酒、精神不集中,或技术力量不够)
(2)环境因素(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以及厂房的通风和温度、消防设施等)
(3)原材料因素(原材料有毒性、腐蚀性等,职业病)
一)做好生产安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
安监部门领导要重视
各级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领导要重视
企业领导要重视
(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工作要持抓不懈
商业伦理与企业员工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一、就业歧视
二、薪酬不公平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1、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歧视。
在中国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就业歧视来源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固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增加了流动就业迁移成本和流动成本,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
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歧视
户籍制度带来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甚至多元分割的局面,带来就业市场歧视现象的同时,不仅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劳动力也无法得到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这种人为的制度障碍有悖市场经济的机理。这种局面的根源可以追溯为行政力量对市场进行制度性干预的结果。
城市居民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动机,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帮助形成了排斥外地民工或外地人的歧视性就业政策,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忧虑的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游说活动,诱致出政府保护(歧视)政策,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性别歧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维护妇女权益。《劳动法》第十三条特别强调了妇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然而在现实中就业领域内仍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所规定的不得解雇怀孕以及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愿意雇佣女性,或者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不平等的标准。在就业市场上,明确限制性别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许多单位虽然表面没有对性别作出限制,但是一进入面试程序就“男性优先”。
还有某些私营企业在女职工孕期采取“变岗变薪”的方法来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从性别歧视问题来看,突出的是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遭遇的性别歧视,也有些用人单位也根据自己的意愿只招收女性或者女性优先,这也构成对男性劳动者的歧视对待。
性别型就业歧视(即对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歧视)和户籍型就业歧视(即对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歧视,这两种歧视类型是中国就业歧视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两类。
年龄歧视 身高歧视 对“乙肝病者携带者”的歧视
薪酬不公平
2009年1月24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要坚决防止脱离国情、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发放过高薪酬”。
《通知》的背景非常值得玩味:不仅有金融危机下过紧日子的考虑,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更有最高层对之前中国平安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的内部批示。然而,我想说的是,无论国
泰君安也好,中国平安也罢,薪酬的高低只是货币的一面,货币的另一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这么高的薪酬,难道真的是出于激励的考虑吗?
国企“天价薪酬”的合乎道德吗?
中国金融企业的薪酬,公司在治理方面的天然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其一,在一个以“任命制”为主的人事模式下,对高管进行激励,制度的合理性何在?既然是任命制,高管的任免完全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而非市场的业绩,中国很多国有大企业都是如此,毕竟搞得有点竞争力的国企并不多。在任命制下,一个本来月薪只有数千的公务员,却因上级部门的任命摇身成为企业高管,一下子成为合法坐享数百万年薪的高收入者,这以华夏银行目前在任的监事会主席最为典型。
其二,高管的薪酬决策程序经不住公众的考问。大多数企业的外部业绩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量化标准和硬约束,导致业绩考核流于形式。在公司治理上最典型的特点是“内部人控制”,也就是说,高管的薪酬名义上由股东决定,由董事会决定,甚至由所谓的“薪酬委员会”进行考核,但事实上都是公司高管自己说了算,这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在国泰君安的“天价薪酬”被媒体曝光后,我们没有看到作为公司股东的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汇金公司等作出任何反应。这样,在股东的信托机构经常缺位的情况下,制定薪酬完全就成了高管们的“自娱自乐”。
第三,高管薪酬非常不透明。在媒体披露国泰君安的薪酬之后,国泰君安于2月4日公开进行回应,要点有两个:一是32亿元只是一个计提数,不是实际发放数;二是强调证券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薪酬政策普遍实行以丰补欠原则。这个回应,事实上根本回避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在32亿元的薪酬里,高管们拿走了多少?这是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而且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这个事实。至于“发放”和“计提”,不过是发放时间有差异,但并不能否认高达32亿元这个基本事实。
以上三个天然缺陷的存在,决定了中国国有控股的金融企业的“激励机制”完全沦为“伪激励机制”,也就是表现为要么对不该激励的人激励,要么不顾事实打着激励的旗号搞天价薪酬,这不仅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更会造成企业机制的扭曲和公平的完全丧失,而这种“伪激励”比不激励更戕害公平和正义。因此,在中国当前的特定语境下,高管们的薪酬复杂性远非美国华尔街可以比肩,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不仅有超越国情的“畸高”问题,更有“内部人控制”、股东决策和公众知情权丧失情况下的“伪激励”问题,而“伪激励”无疑是最大的不正义。
长期以来,银行业都习惯于采用短期奖金激励制度,这一制度过于鼓励冒险,甚至被认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帮凶。欧盟将从2012年起严格限制欧洲银行业高管的奖金数额,并为银行设定新的资本金要求,从而遏制过度冒险行为,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根据新规定,欧洲银行必须将现金红利的比例限制在红利总额的30%以内,数额特别巨大的则限制在20%以内;所有现金红利的发放将取决于银行的投资表现,表现不佳不予发放,而非像以前那样不管企业表现如何,高管们都可以早早拿到奖金。
奖金必须与工资挂钩,每个银行必须根据员工工资限定奖金额度,降低金融领域不合理的奖金比例。银行高管还至少要拿出一半基本收入作为“待定资产”,一旦银行发生困难,将动用这笔资金进行救助。以红利形式给高管发放的养老金也在这次改革范围内,欧盟将其当作一种“待定资产”考虑,只有表现出色的银行高管才能享受。这可以避免在银行机构发生巨大危机后,退休银行家依然可以高枕无忧地拿到巨额养老金。
据《纽约时报》等媒体分析华尔街人奖金降大幅下降,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经济形势低迷,华尔街的经营利润下滑;二是在金融系统中保护消费者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提高了经营成本,以赚钱能力著称的高盛公司上月的报告显示,该公司经历了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首个经营亏损的季度。
员工的基本权利
随意雇佣理论;依据市场经济的平等契约理论;表面上看比较平等,但实际上不平等;第一,现实中一般情况下,找工作比找员工更为困难;第二,找不到工作的后果比找不到雇员的后果更加严重;第三,企业留住雇员比雇员想留住企业要容易;
员工在雇佣、解雇和提升方面的基本权利;
第一,解雇员工需要有充分正当的理由;第二,员工被解雇时应当被告知理由,并应当尽早地提前得到通知;第三,员工在企业服务时间越长,就越不应当被解雇;
员工在企业内的公民权利;
员工在企业内的公民权利的相关争议;
员工在企业中的言行自由权利,以保护员工不被随意解雇;
员工在企业内的隐私权,维护员工的人格尊严;
员工的申诉权利,以保障以上两种权利;
争议:
员工在企业内的公民权利并非必须;不能把企业和政府进行类比:因为,政府对公民有使用武力的权力而企业没有;其次,公民逃离政府比离开企业要难的多;再次,市场过程和政治过程本质也不相同,本质是讨价还价的过程,员工有多种途径和企业讨价还价。
实施员工权利宪章能够大大提高激励和约束员工所需要的信息的收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员工的经济利益;
员工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权 生命权 生存权 发展权 平等权 人身自由权 健康权 身体权
(二)劳动的权利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1、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 2、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 3、获得加班费的权利 4、同工同酬的权利
(四)休息权
(五)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六)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员工的职业生活质量
员工生活质量一般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一系列客观的组织条件及其实际,包括工作的多元化、工作的民主性和工人参与管理的程度,以及工作的安全性。(强调描述工作的客观状态)
二是指员工工作后产生的安全感、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成就感和发展感。(强调描述员工的主观需要)
综合起来看,职业生活质量是指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活质量设计的意义:使员工拥有对自己的工作加以改善的决策影响权,通过各种符合组织的渠道进行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精神压力,加强员工责任感,保证员工愉快和高效的进行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员工职业生活质量的因素
1、工作环境和氛围
2、工作组织
3、管理手段
4、工作特质
提高员工职业生活质量的途径
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工作
建立和谐的组织关系
将工作与员工的自我发展相结合
提高员工参与度
对单一性作业方式的伦理分析
单一性作业方式特征:
工作地点专业化程度高
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每道工序的工作地点数量同个到工序的
加工时间比例相一致
重视作业环境的改善 企业是员工的第二家庭
在差的环境中,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比一般至少要下降10%; 在好的环境中,人们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15%。 优化企业的作业环境
1、色彩调节:
厂房用色(冷)
机器设备用色(暗)
标志用色
厂区绿化、灯饰
2、音乐调节
序号 标志语义 标志用色
1 表示停止、禁止、高度危险等 红色
2
3
4
5
6 表示要求注意、小心行动等 黄色 表示安全、卫生、机器运转正常等 绿色 表示有放射性危险 红紫 表示通道、整顿或准备运行等 白色 用于一般标志的文字、符号、箭头等 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