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SAP-COPC)
标准成本—— ERP 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欢迎访问博客 gfblog.info , sap 学习交流)
产品标准成本是在 ERP 中与生产和会计都相关的领域。 标准的制定是有效控制成本的 前提。借助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可以分析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并比较不同产品和不同 生产方式在成本上的差异。产品标准成本的信息将被用于企业预算和市场盈利分析。
众所周知, ERP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模块一般按企业内部的职能划分,比如从企 业运作整体来看,可以分为物流、会计和人力资源等模块,而物流下又可以分出生产、 销售、采购和储运等模块。同样地,会计下也可以分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资金管理 等模块。各模块之间,数据是集成和共享的。在上两期我们分别探讨了 ERP 中的盈利分 析和企业预算,它们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述两个专题都涉 及到了 ERP 中的产品成本信息。事实上,产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 此也是 ERP 的一个重要模块。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是生产和管理会计的交叉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产品成本控制中标准 成本的概念及其制定过程。和实际成本不同,这个子模块的作用主要有:1. 计算每种产 品标准的产品制造成本(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 )和产品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 。 2. 决定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 并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附加价值 (Value Added ) 。 3. 通过成本比较优化产品制造成本。 4. 给 ERP 系统其他模块提供信息,比如:为和实际 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及生产效率控制建立比较基准;更新物料主记录中的产品成本;为盈 利分析和企业预算提供产品成本信息 (参见本刊第 6期 《 ERP 中的盈利分析》 和第 8期 《 ERP 中的企业预算》);为销售模块设定价格底线。
在介绍具体计算过程之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和产品标准成本计算有关的概念和数据 准备工作。
计算产品成本的数据准备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 BOM)
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关于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 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 MRP 的基础。对于产品成本来说, 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
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就构成了多 层物料清单(Multilevel BOMs )。图 1就是一个多层物料清单。对于多层物料清单, ERP 系统首先计算物料清单中最低层次物料的成本。 随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 (半成品) , 计算过程中包括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成本上卷( Cost rollup )。当我们保存最终产成品的成本估算时,该产成品下的每一层半成品的成本估 算和成本构成也被保存了。通过成本上卷我们就可以分析每个生产层次的附加价值了。
有些公司在内部各部门使用一种统一的 BOM 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由产品设计部门创建, 供储运部门和生产装配部门使用。 ERP 系统允许公司的各个不同部门和领域维护各自的 BOM ,但每个 BOM 都必须有唯一的编号并明确指明它的用途(BOM Usage)。这样,每个 部门只需处理各自相关的数据。
工作中心(Work Center)
在 ERP 中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 它可以被灵活地定义为各种实际的工作中 心,如一台机器或一组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生产班组,或者一个车 间(参见图 2)。工艺路线中的每一道工序(Operation )都必须在工作中心中完成。
工作中心在 ERP 的物流(Logistics )管理中很重要,和它相关的功能很多,比如 生产进度安排(Scheduling ),产能计划(Capacity Planning)等等。对于产品成本计 算来说,工作中心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工作中心中定义了和产品制造成 本相关的公式,比如机器生产准备时间(Setup )和批次有关而和批量大小无关,而生产 机时或工时则和批量大小成正比,等等。
工艺路线(Routing )
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Operation )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 先后次序。图 3中绿色的箭头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工艺路线,其中每个箭头都是整个工艺 路线中的一道工序,如工序 10,工序 20等等。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 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一些与计算生产期、产能和生产 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图 3中四道工序分别在上文中的工作中心 WC01~WC04中完成。
对于每道工序,系统中还须定义完成该工序的标准作业(Activity ) , 比如图 3中一 道装配工序是由生产准备(Setup )、装配(Assemble )、关机(Shutdown )三项作业完 成的。作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 ERP 项目实施的要求非常灵活地定义,比如对于日 用化工品的制膏工序,可以定义备料投料、制膏、固化、罐体清理等作业,这时生产准 备和关机作业被赋予了具体的含义。
系统使用工作中心中定义的公式和工艺路线中的标准值就可以计算标准的作业耗用 量。随后根据成本中心会计中计算出来的作业价格,系统就可以计算出标准的制造成本。
成本中心和作业(Activity )
成本中心是 ERP 系统中归集和控制成本的组织机构。任何一个工作中心都必须明确地 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图 4中以工作中心 WC01为例, WC01隶属于成本中心 CC01。事实 上几个工作中心可以同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在实际中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的隶属关系 通常应遵循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的原则。在本例中我们采用成本中心和 工作中心一对一的关系。
成本中心有投入也有产出。图 4左侧的箭头表示我们投入固定资产、人员、水电煤等 等企业的资源到成本中心 CC01。 与此同时, 成本中心 CC01的产出表现为各项作业 ACT101、 ACT102、 ACT103。这些作业完成了产品制造的过程,同时也将价值转移到了产品中去。 如图 4右侧的箭头。
物料主记录(Material Master Record)
物料主记录包含了管理一个物料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对于产品成本计算, ERP 系统主 要从物料主记录中获取外购材料的标准价格和缺省生产批量(注:其他还有一些相关参 数, 本文不作赘述) 。 除了物料主数据外, 系统还可以从采购信息记录 (Purchasing Info Record )中获取材料价格。采购信息记录包含了从某个供应商处购买某件商品的信息 , 比 如和供应商之间签定的价格条款。使用采购信息记录具有一些好处,比如该记录中包括 运输成本,如运费、关税和保费,这样可以更好地估算实际材料价格。另外,采购信息 记录可以更好地估算转包和外协加工产品的成本。但是使用采购信息记录必然涉及到供 应商选择的问题,相对物料主记录来说就较为复杂。物料主记录除了提供产品成本计算 所需信息外,在成本计算完成后,标准成本还会保存在主记录中。
产品标准成本计算举例
表 1 牙膏 A (1支)
部件 数量 单位 部件性质
铝管 1 个 原材料
膏体 100 克 半成品
表 2 膏体(1吨)
部件 数量 单位 部件性质
D 400 公斤 原材料
E 600 公斤 原材料
表 3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作业 作业价格 标准公式
WC01制膏车间 CC01 ACT101 生产准备 12000 RMB/批 和批次成正比
ACT102 制膏 2000 RMB/小时 和批量成正比
ACT103 固化 500 RMB/小时 和批量成正比
WC02 灌包装车间 CC02 ACT201 灌包装 40 RMB/人×小时 和批量成正比
表 4 批量 72000支
工序 作业 数量 投入部件
10 ACT101 生产准备 1批 D、 E
ACT102 制膏 48小时
ACT103 固化 96小时
20 ACT201灌包装 1000 人×小时 铝管、膏体
表 5
原材料 价格 单位
铝管 0.4 RMB 个
D 34000 RMB 吨
E 4000 RMB 吨
下面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来具体看一下 ERP 系统是怎样计算产品标准成本的。 同时也可以看到系统提供了哪些产品成本的分析工具。某企业生产各种日用化工品,其 中某一特定产品牙膏 A 的物料清单如表 1。
半成品膏体的物料清单如表 2。
产品牙膏 A 的工艺路线如表 4。
从物料主记录中 , 我们可以看到原材料的标准价格如表 5。
上述这些数据和配置都是在实施 ERP 系统时收集整理的。 实际上这些数据并不是产品 成本模块单独使用的,像 BOM 、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物料主记录等,都是物流管理各领 域的必需数据。系统实施完毕后,这些数据还必须不断维护和更新,保持系统运行的真 实和流畅。
下面我们看一下系统中产品标准成本的各类分析。
成本构成分析
首先是成本构成分析。如图 5,由于该公司是生产日化产品的,因此定义了如图中所 示的成本构成结构。该结构由 5类成本构成,分别是原材料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制膏 成本、固化成本和灌包装成本。该结构对其所有产品都适用,因此可以方便进行产品之 间的比较。
从图 5我们可以发现 ERP 的成本构成分析类似传统成本会计中的平行结转法, 半成品 膏体的成本构成被平行地转入了产品牙膏 A 的相应成本构成中,而不是将 RMB 271200都 作为原材料成本转入产品牙膏 A 中。
图中数字的计算过程如下:
原材料铝管的原材料成本 = 72000支 ×1个 /支 × 0.4RMB/个 = RMB 28800
半成品膏体的原材料成本 = 72000支 × 100克 /支 × 400公斤 /吨 × 34000RMB/吨 + 72000支 × 100克 /支 × 600公斤 /吨 × 4000RMB/吨 = RMB 115200
半成品膏体的生产准备成本 = 12000RMB/批 × 1批 = RMB 12000
半成品膏体的制膏成本 = 2000RMB/小时 × 48小时 = RMB 96000
半成品膏体的固化成本 = 500RMB/小时 × 96小时 = RMB 48000
产品牙膏 A 的原材料成本 = 28800RMB + 115200RMB = RMB 144000
产品牙膏 A 的灌包装成本 = 40RMB/人×小时 × 1000人×小时 = RMB 40000
制造层附加价值分析
利用上文成本构成分析的结果, ERP 系统可以分析产品价值在各个制造层次增加的情 况。本例中生产产品牙膏 A 经过两个制造层次,上层是制造牙膏 A 本身,下层是制造半 成品,即膏体。如图 6右上方,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层制造层投入了价值 RMB28800的原材 料和价值 RMB40000的灌包装成本,加上下层制造层总共 RMB271200的成本,产品牙膏 A 的总成本是 RMB340000。 如果想分析下层制造层的成本构成, 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切换到如 图中右下方的报表即可。
原始成本构成分析
在成本构成分析中,除了原材料成本,其他成本构成都是以企业内部作业成本的形式 体现。而习惯上,我们经常需要分析成本的原始状态,即产品成本中包括多少人工,机 器折旧费用,水电燃料,机物料消耗等等。再看一下图 4,这些原始成本都作为成本中心 的投入,而在成本构成分析中出现的成本都是成本中心的产出,即各种作业的成本。因 此在 ERP 系统中又提供了另一种成本构成分析 --原始成本构成分析。它相对于成本构成 分析的一个优点是:由于一种产品中的人工成本、水电燃料成本等都是可见的,因此这 些成本的价格变化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就更容易预测。
要理解系统是如何生成原始成本构成分析的,首先必须了解作业价格的确定。图 7给出了成本中心 CC01中 3项作业价格确定的过程。首先,在图的下方我们看到企业已经 完成了产品的销售量计划(参见第 8期《 ERP 中的企业预算》),该计划是通过盈利分析 模块完成的。随后结合各种产品的标准工艺路线,我们可以得到成本中心 CC01中 3项作 业的计划耗用量。在本例中我们按月进行分析。根据计划的作业耗用量,接下来我们进 行该成本中心的成本计划,图上方代表通过系统集成或是手工计划,可以对成本中心的 每项作业计划其各项成本,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工资福利费用,水电燃料费用等等。 从图 7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计划还可以区分固定和可变成本,这种区分将有利于产品成 本信息在盈利分析中的应用(参见第 6期《 ERP 中的盈利分析》)。最后 ERP 系统将计算 出各项作业的
价格如下:
ACT101 的可变成本 = ( 3000RMB + 7000RMB + 2000RMB ) / 6次 = 2000RMB/次
ACT101 的固定成本 = ( 25000RMB + 30000RMB + 4000RMB + 1000RMB) / 6次 = 10000RMB/次
ACT101 的总成本 = 2000RMB/次 + 10000RMB/次 = 12000RMB/次
ACT102、 ACT103的情况依此类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到表 6,该表反映了作业价格 中各种原始成本的构成。
表 6
作业 价格 固定资产折旧费 工资福利费 燃料电力费 其他
ACT101 12000 RMB/次 4166.67 RMB/次 5500 RMB/次 1833.33 RMB/次 500 RMB/次 ACT102 2000 RMB/小时 1200 RMB/小时 340 RMB/次 400 RMB/次 60 RMB/次
ACT103 500 RMB/小时 266.67 RMB/小时 122.22 RMB/次 87.78 RMB/次 23.33 RMB/次
通过表 6, ERP 系统会计算出原始成本构成分析。图 8中就是半成品膏体的原始成本构成 分析。同样地通过平行结转我们可以得到产品牙膏 A 的原始成本构成分析,本文就不再 赘述了。图 8中的数字和图 5中数字的勾稽关系如表 7所示。
表 7(单位 :RMB)
作业 作业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费 工资福利费 燃料电力费 其他制造费用
ACT101 12000 4166.67 5500 1833.33 500
ACT102 96000 57600 16320 19200 2880
ACT103 48000 25600.32 11733.12 8426.88 2239.68
总计 87366.99 33553.12 29460.21 5619.68
工序成本分析
如图 9所示, ERP 系统还可以按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分析产品价值的创造过程。和上文中 的其他报表一样,该报表的格式和明细程度也可以在标准产品成本的数据构架下作灵活 的定义。由于数据的计算过程并不复杂,因此本文不再作解释。
结 语
产品标准成本是 ERP 中与生产和会计都相关的领域。 标准的制定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前 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分析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以及比较不同产 品和不同生产方式在成本上的差异。产品标准成本的信息将被用于企业预算和市场盈利 分析。最后,每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将更新到该产品的主记录中,如本文例子中产品牙膏 A 的成本 4.72RMB/支(340000RMB / 72000支)。同时借助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
等工具,我们还可以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按一定规则添加到标准成本中去,这就形成 了产品销售成本 *(与之对应的是不含上述费用的产品制造成本)。如果再将利润要求考 虑进去,我们还可以得到成本加成法的产品售价。在下一期中我们将探讨产品成本模块 的另一主题:成本控制 --实际成本。
*注:此处的产品销售成本和一般会计中的产品销售成本科目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请读者 不要混淆
范文二: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 标准成本
ERP –
众所周知,ERP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模块一般按企业内部的职
能划分,比如从企业运作整体来看可以分物流,会计和人力资源等
模块,而物流下又可以分出生产,销售,采购和储运等模块。同样
的会计下也可以分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资金管理等模块。各模
块之间数据是集成和共享的。在上两期我们分别探讨了ERP中的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它们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细心的读者可能
会发现上述两个专题都涉及到了ERP中的产品成本信息,事实上产
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是ERP的一个重要模块。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是生产和管理会计的交叉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产
品成本控制中的概念和其制定过程。和实际成本不同,这
个子模块的作用主要有:<1>计算每种产品标准的产品制造成本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和产品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2>决定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并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
附加价值(Value Added)。<3>通过成本比较优化产品制造成本。<4>给ERP系统其他模块提供信息,比如:为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
及生产效率控制建立比较基准;更新物料主记录中的产品成本;为
盈利分析和企业预算提供产品成本信息(参见《ERP中的盈利分析》和《ERP中的企业预算》);为销售模块设定价格底线。 在介绍具体计算过程之前,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和产品标准成本计算
有关的概念和数据准备工作。
Bill of Material / BOM 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关于组成一个产品的部
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
洗衣机WP830
机械支承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系统
外箱体电动机电源开关
控制台安全开关
定子吊杆支承程序控制器
转子机械电动式程控器
端盖微电脑程控器波轮
洗涤桶
图1:物料清单(BOM)盛水桶
离合器
清单是MRP的基础,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
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 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
这样就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Multilevel BOMs)。图1就是一个多层物料清单。对于多层物料清单,ERP系统首先计算物料清单中最低
层次物料的成本。随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半成品),计算过
程中包括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成本上
卷( Cost rollup)。当我们保存最终产成品的成本估算时,该产成品
下的每一层半成品的成本估算和成本构成也被保存了。通过成本上
卷我们就可以分析每个生产层次的附加价值(Value Added)了。 有些公司在内部各部门使用一种统一的BOM结构。这种结构通常由产品设计部门创建,被储运部门和生产装配部门使用。ERP
BOMBOM
BOM Usage
Work Center
在ERP中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它可以被灵活地定义为
各种实际的工作中心,如一台机器或一组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
装配中心,一个生产班组,或者一个车间(参见图2)。工艺路线中的每一道工序(Operation)都必须在工作中心中完成。
工作中心在ERP的物流(Logistics)管理中很重要,和它相关的功
能很多,比如生产进度安排(Scheduling),产能计划(Capacity Planning)等等。对于产品成本计算来说,工作中心是计算人工成本
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工作中心中定义了和产品制造成本相关的公式,
比如机器生产准备时间(Setup)和批次有关而和批量大小无关,而
生产机时或工时则和批量大小成正比,等等。
Routing
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Operation)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图3中蓝色的箭头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工
艺路线,其中每个箭头都是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一道工序,如工序10,工序20等等。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
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一些和计算生产期,产
能和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图3中四道工序分别在上文中的工
作中心WC01~WC04中完成。
对于每道工序系统中还须定义完成该工序的标准作业(Activity),
比如图3中一道装配工序是由生产准备(Setup),装配(Assemble),
关机(Shutdown)三项作业完成的。作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
ERP项目实施的要求非常灵活地定义,比如对于日用化工品的制膏
工序,可以定义备料投料,制膏,固化,罐体清理等作业,这时生
产准备和关机作业被赋予了具体的含义。 系统使用工作中心中定义的公式和工艺路线中的标准值就可以计算
标准的作业耗用量。随后根据成本中心会计中计算出来的作业价格,
系统就可以计算出标准的制造成本。
Activity 成本中心是ERP系统中归集和控制成本的组织机构。任何一个工作
中心都必须明确地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图4中以工作中心WC01
为例,WC01隶属于成本中心CC01。事实上几个工作中心可以同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在实际中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的隶属关系通常
应遵循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的原则。在本例中我们
采用成本中心和工作中心一对一的关系。
成本中心有投入也有产出。图4左侧的箭头表示我们投入固定资产,
人员,水电煤等等企业的资源到成本中心CC01。与此同时成本中心CC01的产出表现为各项作业ACT101,ACT102,ACT103,这些作业完成了产品制造的过程,同时也将价值转移到了产品中去。如图
4右侧的箭头。
Material Master Record 物料主记录包含了管理一个物料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对于产品成本
计算,ERP系统主要从物料主记录中获取外购材料的标准价格和缺
省生产批量。(注:其他还有一些相关参数,本文不作赘述)。除了
物料主数据外,系统还可以从采购信息记录(Purchasing Info Record)
中获取材料价格。采购信息记录包含了从某个供应商处购买某件商
品的信息,比如和供应商之间签定的价格条款。使用采购信息记录具
有一些好处,比如该记录中包括运输成本,如运费,关税,和保费,
这样可以更好地估算实际材料价格。另外采购信息记录可以更好的
估算转包和外协加工商品的成本。但是使用采购信息记录必然涉及
到供应商选择的问题,相对物料主记录来说就较为复杂。物料主记
录除了提供产品成本计算所需信息外,在成本计算完成后,标准成
本还会保存在主记录中。
下面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具体看一下ERP系统是怎样计算产品标准成本的。同时也可以看到系统提供了哪些产品成本的分
析工具。某企业生产各种日用化工品,其中某一特定产品牙膏A的物料清单如下:
牙膏A: 1支
部件 数量 单位 部件性质
1 铝管 个 原材料
100 膏体 克 半成品
半成品膏体的物料清单如下:
膏体: 1吨
部件 数量 单位 部件性质
D 400 公斤 原材料
E 600 公斤 原材料
该企业有两个工作中心,具体情况如下: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作业 作业价格 标准公式
CC01 WC01制膏车间 ACT101 生产12,000 RMB/批 和批次成
准备 正比
ACT102 制膏 2,000 RMB/小时 和批量成
正比
ACT103 固化 500 RMB/小时 和批量成
正比
CC02 WC02 灌包装车间 ACT201 灌包40 RMB/人*小时 和批量成
装 正比 产品牙膏A的工艺路线如下:
批量: 72,000支
工序 作业 数量 投入部件 10 D,E ACT101 生产准备 1批
ACT102 制膏 48小时
ACT103 固化 96小时
20 ACT201灌包装 1,000 人*小时 铝管, 膏体 从物料主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材料的标准价格如下:
原材料 价格 单位
0.4 RMB 铝管 个
D 34,000 RMB 吨
E 4,000 RMB 吨
上述这些数据和配置都是在实施ERP系统时收集整理的,实际上这
些数据并不是产品成本模块单独使用的,象BOM,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物料主记录等都是物流管理各领域的必须数据。系统实施完
毕后,这些数据还必须不断维护和更新,保持系统运行的真实和流
畅。
下面我们看一下系统中产品标准成本的各类分析。
首先是成本构成分析,如图5,由于该公司是生产日化产品的,因
此定义了如图中所示的成本构成结构,该结构由5类成本构成,分
A RMB 340,000 RMB 28,800 A RMB 340,000 RMB 28,800
RMB 144,000 RMB 28,800
RMB 12,000
RMB 96,000
RMB 48,000
RMB 40,000
RMB 271,200 RMB 271,200产品牙膏A : 72,000支 RMB 115,200
RMB 12,000
RMB 96,000
RMB 48,000
图5:成本构成分析
别是原材料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制膏成本,固化成本和灌包装成
本。该结构对其所有产品都适用,因此可以方便进行产品之间的比
较。
从图5我们可以发现ERP的成本构成分析类似传统成本会计中的平
行结转法,半成品膏体的成本构成被平行地转入了产品牙膏A的相应成本构成中,而不是将RMB 271,200都作为原材料成本转入产品
牙膏A中。
图中数字的计算过程,如下列示:
原材料铝管 的原材料成本 =72,000支 * 1个/支 * 0.4RMB/个 = RMB 28,800 半成品膏体 的原材料成本 = 2,000支 * 100克/支 * 400公斤/吨 * 34,000RMB/吨 + 72,000支 * 100克/支 * 600公斤/吨 * 4,000RMB/吨 = RMB 115,200 半成品膏体 的生产准备成本 = 12,000RMB/批 * 1批 = RMB 12,000 半成品膏体 的制膏成本 = 2,000RMB/小时 * 48小时 = RMB 96,000 半成品膏体 的固化成本 = 500RMB/小时 * 96小时 = RMB 48,000 产品牙膏A 的原材料成本 = 28,800RMB + 115,200RMB = RMB 144,000
产品牙膏A 的灌包装成本 = 40RMB/人*小时 * 1,000人*小时 = RMB 40,000
利用上文成本构成分析的结果,ERP系统可以分析产品价值在各个
RMB 68,800 A RMB 340,000 RMB 68,800 A RMB 340,000
RMB 144,000 RMB 28,800
RMB 12,000 RMB 40,000
RMB 271,200 RMB 96,000 RMB 271,200
RMB 48,000
RMB 40,000
RMB 271,200RMB 271,200
产品牙膏A : 72,000支 RMB 115,200
RMB 12,000
RMB 96,000
RMB 48,000
RMB 68,800图6:制造层附加价值分析 RMB 68,800
制造层次增加的情况。本例中生产产品牙膏A经过两个制造层次,上层是制造牙膏A本身,下层是制造半成品,即膏体。如图6右上方,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层制造层投入了价值RMB28,800的原材料和价值RMB40,000的灌包装成本,加上下层制造层总共RMB271,200的成本,产品牙膏A的总成本是RMB340,000。如果想分析下层制造层的成本构成,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切换到如图中右下方的报表即
可。
在成本构成分析中,除了原材料成本,其他成本构成都是以企业内
部作业成本的形式体现。而习惯上,我们经常需要分析成本的原始
状态,即产品成本中包括多少人工,机器折旧费用,水电燃料,机
物料消耗等等。再看一下图4,这些原始成本都作为成本中心的投
入,而在成本构成分析中出现的成本都是成本中心的产出,即各种
作业的成本。因此在ERP系统中又提供了另一种成本构成分析-原始成本构成分析。它相对于成本构成分析的一个优点是:由于一种
产品中的人工成本,水电燃料成本等都是可见的,因此这些成本的
价格变化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就更容易预测。
要理解系统是如何生成原始成本构成分析的,首先必须了解作
业价格的确定。图7给出了成本中心CC01中3项作业价格确定的过程。首先,在图的下方我们看到企业已经完成了产品的销售量计
划(参见《ERP中的企业预算》),该计划是通过盈利分析模块完成
的。随后结合各种产品的标准工艺路线,我们可以得到成本中心
CC01中3项作业的计划耗用量。在本例中我们按月进行分析。根据
计划的作业耗用量,接下来我们进行该成本中心的成本计划,图上
方代表通过系统集成或是手工计划,可以对成本中心的每项作业计
划其各项成本,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工资福利费用,水电燃料
费用等等。从图7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计划还可以区分固定和可变
成本,这种区分将有利于产品成本信息在盈利分析中的应用(参见
《ERP中的盈利分析》)。最后ERP系统将计算出各项作业的价格如
下:
ACT101 的可变成本 = ( 3,000RMB + 7,000RMB + 2,000RMB )/ 6次 = 2,000RMB/次
ACT101 的固定成本 = ( 25,000RMB + 30,000RMB + 4,000RMB +
1,000RMB) / 6次 = 10,000RMB/次
ACT101 的总成本 = 2,000RMB/次 + 10,000RMB/次 = 12,000RMB/次
ACT102,ACT103的情况依此类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到下表,
该表反映了作业价格中各种原始成本的构成:
作业 价格 固定资产工资福利燃料电其他
折旧费 费 力费 ACT101 12,000 4,166.67 5500 1,833.33 500
RMB/次 RMB/次 RMB/次 RMB/次 RMB/次 ACT102 2,000 1,200 340 RMB/400 60
RMB/小时 RMB/小时 次 RMB/次 RMB/次 ACT103 500 266.67 122.22 87.78 23.33
RMB/小时 RMB/小时 RMB/次 RMB/次 RMB/次 通过该表,ERP系统会计算出原始成本构成分析,图8中就是半成品膏体的原始成本构成分析,同样地通过平行结转我们可以得到产
品牙膏A的原始成本构成分析,本文就不再赘述了。图8中的数字和图5中数字的勾稽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RMB)
作业 作业固定资产工资福利燃料电力其他制造
成本 折旧费 费 费 费用 ACT101 12,000 4,166.67 5,500 1,833.33 500 ACT102 96,000 57,600 16,320 19,200 2,880 ACT103 48,000 25,600.32 11,733.12 8,426.88 2,239.68
87,366.99 33,553.12 29,460.21 5,619.68 总计
产品牙膏A : 72,000支
半成品膏体 : 7.2吨
RMB 271,200 RMB 271,200
RMB 115,200
RMB 87,366.99
RMB 33,553.12
RMB 29,460.21
RMB 5,619.68
图8:原始成本构成分析
如图9所示,ERP系统还可以按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分析产品价值的
10 RMB 271,20010 RMB 271,200
D 2.88 34,000RMB/ RMB 97,920
E 4.32 4,000RMB/ RMB 17,280
1 12,000RMB/ RMB 12,000
48 2,000RMB/ RMB 96,000
96 500RMB/ RMB 48,000
20 RMB 68,80020 RMB 68,800
72,000 0.4RMB/ RMB 28,800
1,000 40RMB/ RMB 40,000
RMB 340,000 RMB 340,000
产品牙膏A : 72,000支图9:工序成本分析创造过程。和上文中的其他报表一样,该报表的格式和明细程度也
可以在标准产品成本的数据构架下作灵活的定义。由于数据的计算
过程并不复杂,因此本文不再作解释。
产品标准成本是ERP中与生产和会计都相关的领域,标准的制定是
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分析
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以及比较不同产品和不同生产方式在成本上的
差异,产品标准成本的信息将被用于企业预算和市场盈利分析。最
后每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将更新到该产品的主记录中,如本文例子中
产品牙膏A的成本4.72RMB/支(340,000RMB / 72,000支)。同时借助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等工具我们还可以将销售费用和管理
费用按一定规则添加到标准成本中去,这就形成了产品销售成本*(与之对应的是不含上述费用的产品制造成本)。如果再将利润要求
考虑进去,我们还可以得到成本加成法的产品售价。在下一期中我
们将探讨产品成本模块的另一主题:成本控制和实际成本。
*注:此处的产品销售成本和一般会计中的产品销售成本科目在概念
上是不同的,请读者不要混淆。
范文三:产品成本的核算
所在位置:首页 >> 会计实务教程 >> 行业会计 >> 工业会计
产品成本的核算
分享到:
个经营过程。
目录:
第一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第二节: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专家点拨
第一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发生各种生产耗费,如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费、支付工资、计提职工福利,以及其他各种支出;另一方面生产出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这些生产耗费,就是企业的生产费用;按产品品种分类归集的生产费用称作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如产品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材料及能源消耗等,都会在产品成本中有所反映。因此,产品成本核算将促使企业改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产品成本核算还为物价工作和纳税工作提供依据。
一、正确核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要正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
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原始记录。如果原始记录不正确,则势必影响成本核算的正确性。企业对于材料的领用、工时的耗用、费用的开支、在产品或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产成品的交库等,都必须有正确的原始记录。
(二)健全定额管理,加强对生产费用的事前审核、控制企业生产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工时消耗和费用开支等,都应制定定额或指标,在生产费用发生之前就加强审核和控制。
(三)确定核算方法
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厂部集中核算(或称一级核算)和厂部、车间分散核算(或称二级核算)。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各有特点:集中核算减少层次,节约时间,分散核算使车间能及时掌握情况,控制费用的发生。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选择最佳的形式。但是产品成本的归集,必须与贯彻经济责任制相配合,分车间核算生产费用,明确责任,以利考核,并提供寻求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途径。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如何选择,主要也是要看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而定。
(四)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要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提供成本考核和分析所需资料,还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四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完成情况,还必须将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无法直接分清的费用,要采用适当的、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分别计人各种产品的成本。
2.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计入该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之和,应是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尚未全部完工,则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和,就是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已计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以便分别确定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3.正确划分应计入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企业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企业耗费和支出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只有一部分费用可计入产品成本。具体如下:
(1).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人产品成本。只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才可能计人产品成本。例如,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不属于生产经营活动,它们的耗费不能计人产品成本,而属于筹资成本和投资成本。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下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耗费不能计人产品成本;对外投资的支出、耗费和损失;对内长期资产投资的支出、耗费和损失,包括有价证券的销售损失、固定资产出售损失和报废损失等;捐赠支出;各种筹资费用,包括应计利息、贴现费用、证券发行费用等。
(2).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分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能计人产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应计人营业外支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又被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正常的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其他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列为期间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包括灾害损失、盗窃损失等非常损失;滞纳金、违约金、罚款、损害赔偿等赔偿支出;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长期投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不能预期的原因引起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债务重组损失等。
4.正确划分应由本月和不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应由本月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月产品成本;不应由本月负担的生产经营费用,则不应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为了正确划分各会计期的成本界限,要求企业不能提前结账,将本月费用作为下月费用处理,也不能延后结账,将下月费用作为本月费用处理。为了正确划分各会计期的费用界限,还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本月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本月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处理。
正确划分这四个方面的费用界限,在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中古相当重要的地位。费用划分的过程,也就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也是企业制定产品成本计算规程的具体内容。划分正确,产品成本计算也正确。检查和评价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工作的好与坏的标志之一,也是看这四个方面费用界限划分得是否正确、合理。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二、核算产品成本的作用
产品成本核算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1)?根据各种规定制度和指标,控制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促使企业厉行节约、降低产品成本。
(2)?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反映成本的完成情况,提供生产经营的资料,促使企业改进管理工作,加强经济核算。
(3)?反映生产过程中在产品的状况,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及运用的方法很多·但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管理要求下的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都遵守一个基本程序,即: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生产耗费的承担者,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对象,它是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因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规模大小、管理水平不同而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要素按照经济用途划分的若干项目。通过成本项目,可以反映成本的经济构成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资金耗费情况。因此,为了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可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等每个成本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为了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废品发生的情况,可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等。
(三)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成本计算的间隔期,即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组织特点。通常在大量、大批生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一致。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期间则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
(四)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
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主要是确定各项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五)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有关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或间接计人产品成本。一般为产品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直接计人该产品成本。对那些为产品生产直接发生的间接费用,可按发生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分别计入各受益产品。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也就是生产费用的分配和汇总过程。
(六)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期末,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应将计入各该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划分,求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四、计算产品成本应设置的账户
为了控制生产费用,贯彻经济责任制,便于按照经济用途归类核算生产费用,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一般需要设置以下账户。
(一)“生产成本”账户
该账户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有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下面,再按产品种类(或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通常可用“产品成本计算单”代替。其格式一般都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也可自行设计。
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可在“基本生产成本一明细账内增设“废品损失”明细项目,以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废品损失。需要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还可以增设“停工损失”明细项目,以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为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生产费用。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提供服务的不同,核算也就不同,如工具车间生产的工具模具,辅助生产为专项工程制造的机器设备,它的核算方式与基本生产相同,可单独设立成本计算单计算成本。而供水、供电、蒸汽、机修、运输等车间,以提供劳务为主。辅助生产发生的费用记人该账户的借方,完工产品的成本或提供的劳务费用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出,月末余额在借方,也属在产品成本。
辅助生产明细账的格式,计算产品成本用的与基本生产明细账相同,归集费用与制造费用明细账相似。为了便于归类登记,一般也都采用多栏式明细账,按明细项目栏记红字,月末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转销时,则应在贷方进行登记。
(二)“制造费用”账户
该账户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账内按制造费用的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人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借方。月终,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时,记入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贷方,月末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三)“自制半成品”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自制半成品”属于资产类成本账户。交库半成品的成本记入借方,生产领用或出售半成品的成本记人贷方,余额在借方,就是库存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企业是否需要单独计算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不单独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可不设置本账户。它的明细账格式可参照材料明细分类账。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第二节生产费用的核算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此,必须正确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一、生产费用的分类
生产产品的费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按其性质划分,不外乎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并划分为若干个费用要素,具体如下:
(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了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为了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
(3)?外购动力,指企业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及福利费,指企业支付给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开支。
(5)?利息支出,指企业计人期间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
(6)?税金支出,指企业计人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支出,如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等。
(7)?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费用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差旅费、租赁费等。
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进行核算,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费用,可以为企业计算所需流动资金额和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提供数据;还可以为计算工业净产值和国民收入提供资料。但是,这种分类不能说明生产的用途,因而对生产耗费是否节约、合理,无法反映和分析。
(二)接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两个部分。
工业生产费用即进行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产品成本。非工业生产费用,如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开支等。工业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通常称为成本项习,具体划分为
(l)?原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废品损失,是指生产中发生废品的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5)?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节约费用开支,降低成本,必须对各项生产费用支出进行核算和监督。要根据有关制度规定、费用开支标准和经批准的指标进行审查。对违反国家规定,不符合计划、不符合开支标准的支出,应当拒绝支付;对于超出指标、预算、定额的支出,应及时向领导反映,请有关部门处理;对于凭证不实、手续不齐,或未经批准的各项支出,应认真审核,按规定手续重新填制凭证,办理审批后予以支付。对领退料凭证、工资结算凭证,应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定期整理有关凭证,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将其中应该计入当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计人各种产品成本中有关的成本项目。月末,如果产品部分完工、部分未完工,还要将各项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因此,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为:
(1)?审核发生的生产费用是否合理和应由产品负担的成本;
(2)?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摊和归集。
(二)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具体过程
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如纺织用的原棉、铸造用的生铁、冶炼用的矿石、造酒用的大麦、制皂用的油脂等,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属于直接费用,应该根据领料凭证直接i+A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是,有时一批材料也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如某些化工生产的用料,属于间接费用,要采用合理简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计人各种产品成本。在消耗定额比较正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例7?-1】甲工业企业2月份领用甲材料2106千克,金额为21?060元,其中:生产A产品400件,B产品300件。A产品消耗定额为每件1.2千克,B产品消耗定额为每件1.1千克。
舟配率=21060÷(400×1.2+300×1.1)?-26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A产品:480×26?=12?480(元)
B产品:330×26?=8?580(元)
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除按以上方法分配外,还可采用其他的分配方法。例如,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如果产品的结构大小相近,也可以按产品产量或比例分配。
辅助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与原料及主要材料基本相同。凡用于产品生产、能够直接计人产品成本的辅助材料,如专用包装材料等,其费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人。但在很多情况下,辅助材料是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这就要采用间接分配的方法,如对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比如油漆、染料、电镀材料等,可按原料及主要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对于与产品产量有直接关系的辅助材料.如某些包装材料,也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如热处理、烘干、溶解用的燃料费用,也应直接计人或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人产品成本。
上述耗用于基本生产产品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还要按“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项目分别反映。此外,用于辅助生产的材料费用、用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材料费用,应分别记人“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借方。
2.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是指外部购买的各种动力,如电力、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外购动力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如生产工艺用电力;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如生产单位(或车间)照明用电力;有的则用于经营管理,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力和取暖等。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仪器所示的耗用数量和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的情况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各车间、部门的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一般都分别装有电表,外购电力费用在各车间、部门可按用电度数分配;车间中的动力费用在各车间、部门可按用电度数分配;车间中的动力用电,一般不按产品分别安装电表,因而车间动力用电费在各种产品之间一般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定额耗电量比例或其他比例分配。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直接用于辅助生产x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借记“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用于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照明用电,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照明用电等,应分别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总账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有关项目;如果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不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发生的燃料动力费用则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及其明细账有关项目,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外购动力(电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该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记有关总账和明细账。
3.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直接生产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和福利,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如果是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如果是计时工资,只生产一种产品,也是直接费用;如果一个班组工人生产几种产品,则是间接费用,应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4.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一般不单设成本项目,而是根据按月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上所列各使用部门负担的金额,分别记人有关账户。然后跟随有关账户分配记人各相应账户,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不用另编费用分配表。
基本生产车间的折旧费,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辅助车间的折旧费,应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管理部门的折旧费,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5.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辅助生产的服务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产品的,如工具、术模等;一种是为基本生产提供劳务的,如供水、供电、供气、机修、运输等。
提供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应当为提供的产品单独核算成本,直接分配给需用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其生产费用则需要在受益的车间和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应掌握“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不受益的不负担”的原则。
(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的。
该账户应按车间和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辅助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分别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及福利分配汇总表”和有关凭证,记人该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借方;辅助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应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然后再以该账户的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归集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品或劳务成本,应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及明细账的贷方转出。“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辅助生产的在产品成本。
归集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借方的辅助生产费用,由于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不同,所发生的费用分配转出的程序方法也不一样。制造工具.模型、备件等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完工工具、模型、备件等产品的成本,完工时,作为自制工具或材料入库,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贷方转入“低值易耗品”或“原材料”账户的借方;领用时,按其用途和使用部门,一次或分期摊人成本、费用。提供水、电、汽和运输、修理等劳务所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多接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在各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借记“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在结算辅助生产明细账之前,还应将各车间的费用分配转入各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成本。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有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直接分配法。
a.一次交互分配法
有些企业为了基本生产服务,设有几个辅助车间,而这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往往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如机修车间为供电车间修理设备,供电车间也为机修车间提供电力。这样,为了计算修理成本,就要转入供电成本;为了计算供电成本,也就要转入修理成本。因此,为了正确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并将辅助生产费用正确计人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就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一次费用的交互分配。
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首先应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求得单位成本,在内部相互提供的产品、劳务量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十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一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b.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为各受益部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提供的产品劳务,一律按产品和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计价进行分配。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费用(原待分配费用加上按计划成本从其他辅助生产分人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异额(实际大于计划为超支;实际小于计划为节约).应进行追加分配。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也可将差异额直接转入管理费用。
c.直接分配法
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不考虑各辅助生产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正确程度不高。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6.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这些费用有的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归集在“生产成本”账户).有的发生在生产车间。
制造费用的大部分支出,属于产品生产的间接费用,因而不能按照产品制定定额,而只能按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编制制造费用计划加以控制。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反映和监督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正确及时地计入产品成本。
(1)?制造费用的归集。
根据管理需要,“制造费用”账户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开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它们的核算内容如表7-1所示。
如果有因季节性生产和大修理期间而停工发生的损失,可另设“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项目。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归集的该期基本生产车间的全部费用,就应在车间范围内生产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该车间的费用系直接费用,直接转入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如果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则就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①按实耗工时比例分配法。②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③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④接机器运转工时比例分配法,⑤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分配法。⑥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的职工福利费之和)比例分配法。⑦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第①至第③种分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第④种分配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机器运转工时的原始记录较健全的车间。计算公式如下:
在具有产品实用工时统计资料的车间里,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如果企业没有实用工时统计资料,而制定有比较准确的产品工时定额,也可采用按产品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中,制造费用也可按机器工时比例丹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7-2】乙工业企业第一生产车间2月份生产甲产品耗用的工时为560小时,己产rnr耗用的工时为320小时,当月发生树造费用88?000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通过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业企业基本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经集中反映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明细账的借方,这些费用都是本月发生的产品的费用,并不是本月完工产成品成本。要计算出本月产成品成本,还要将本月发生的产品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然后再将其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以求得本月产成品成本。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要划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本月发生的产品费用和月初、月末在产品及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四项费用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由于公式中前两项是已知数,所以,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两类:—是将前两项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后两项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求得完工产品与月束在产品的成本;二是先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再计算求得完工产品的成本。
但无论采用哪一类方法,都必须取得在产品数量的核算资料,它们是价值核算的基础。
四、生产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生产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记人“生产成本”账户。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直接费用,应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户核算后,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账户汇集,月终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
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份终了,按实际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例7-3】2月28日发出材料汇总表上记载:当月领用A材料200?000元,其中甲产品耗用80?000元,乙产品耗用了100?000元,生产车间耗用了20?000元;领用B材料400?000元,其中甲产品耗用160?000元,乙产品耗用180?000元,生产车间耗用40?000元,管理部门领用了20?000元。
(二)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制造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账户。月终,将企业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分别计入有关产品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贷记“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
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本账户月末应无余额。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第三节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类法、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
一、分类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
分类法,是在企业或车间产品品种和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按照一定标准分类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一)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需符合的条件
计算产品成本时,若采用分类法,产品的生产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产品之间所耗用的原料相同。
(2)?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相似。
(3)?生产的地点邻近。
(4)?产品的规格、性能相仿。
(5)?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一致。
(二)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例如,食品工业企业的各种饼干、面包的生产,针织工业企业各种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针织品的生产,钢铁工业企业各种型号和规格的生铁、钢锭和钢材的生产等,它们的生产类型虽然不同,但都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其产品成本。
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材料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例如,原油经过提炼,可以生产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联产品。联产品所用的原料和工艺过程相同,因而也只能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此外,企业可能生产一些零星产品,例如,为协作单位生产少量的零部件,或自制少量材料和工具等。这些零星产品,虽然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不一定完全相近·但其品种规格多,且数量少、费用比重小,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把它们归为几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应当指出的是,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轻工业企业,有时可能生产出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如果这些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完全相同,质量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所造成的,那么,这些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的单位成本应该是相同的,而不能把分类法的原理应用到这些产品的成本计算中去。
也就是说,不能按照它们的不同售价分配费用,为不同等级的产品确定不同的单位成本。否则,就会掩盖次级产品由于售价较低造成的损失,不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当然,如果不同质量的产品,是由于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而产生的,那么,这些产品应是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可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三)分类法成本计算的特点
分类法成本计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照产品的一定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类内费用,计算类内产品的总成本。
(2)?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确定。
(3)?要根据类内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组织情况,与三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结合使用。
(4)?成本计算时间要根据生产组织来定,如果是大量大批生产,分类法结合品种法或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就应定期在月末进行,如果与分批法结合应用,成本计算期就不可能固定。
(5)?在月末在产品数量多、变动大的情况下,要对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进行费用分配。
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这些产品称为“联产品”,如炼油厂提炼原油,同时可炼出各种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另外,有些工业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附带生产出一些非主要产品,这些非主要产品称为“副产品”。这些“联产品”、“副产品”可以归并为一类,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在用分类法rI算产品成本时,应注意不能将由于工人操作原因而造成质量不合规格的等级品,用分类法的原理进行成本计算。
(四)类内产品费用分配的方法
在计算出类内产品后,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分配标准应选择与产品成本有直接联系的项目。各成本项目可采用同一分配标准,也可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通常采用的分配标准有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计划成本、产品售价、产品体积等。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有时将类内产品成本的分配标准折算为系数,按系数分配各种产品成本。因此,分类法又称系数法。采用系数法分配计算类内产品成本时,分配材料费用一般按系数计算}分配其他费用时,既可以按系数计算,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应将类内产量较大、生产稳定或规格适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标准产品的系数确定为1,然后计算总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出总系数后,即可分配计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他费用若采用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则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五)分类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分类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如下:
(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选择台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同类各种产品之间进
分步法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连续加工式生产的企业和车间,如冶金、纺织等。在这类企业中,生产的工艺过程由一系列连续加工步骤所构成,从原材料投入生产,每经过一个加工步骤都要形成一种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直至最后一步才生产出完工产成品。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品种和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品种来设置。生产费用发生后,先要分别归集到各步骤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算出各种半成品的成本,然后再算出各种产成品的成本。
(一)分步法成本计算的特点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
(3)?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其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其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
(二)分步法下成本的核算
在分步法下,连续加工式的生产,生产过程较长,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可以间断,月终计算成本时,各步骤均有在产品,因此要将费用在半成品(最终步骤为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各步骤的半成品及其成本是连续不断地向下一步骤移动的.各步骤成本的结转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逐步结转法还可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综合结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分项结转则不必 进行成本还原。平行结转法适用于不需要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平行结转法对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进行结转,只计算每一步骤中应由最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的那部分份额,然后平行相加即可求得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在连续式复杂生产的企业中,半成品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成本计算不宜选择平行结转分步法,应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所谓连续结转分步法,就是将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成本计算单转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来连续计算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半成品实物有的在步骤间直接转移,有的通过半成品仓库收发。前者的半成品成本可以随实物的直接转移而在上下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直接转移。后者通过仓库收发,则应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核算,入库时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作借记“自制半成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其他生产成本”账户的会计分录;在下一步骤领用时,应按半成品发出的计价方法,计算领用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后,作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贷记“自制半成品”账户的会计分录。“自制半成品”账户也属于生产费用类账户。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主要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如机械制造业半成品的种类较多,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半成品成本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对连续加工方式和平等加工方式都适用,尤其适宜用于平行装配加工方式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如眼镜、家用电器、机床、制鞋、轮胎等工业生产,但也可用于连续(顺序)加工方式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其特点如下:
(1)?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不需要在步骤之间进行结转,因此不用计算“转出完工半成品成本”。
(2)?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只登记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应为广义在产品成本,即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成本(狭义在产品费用)和尚未最后加工成产成品的半成品成本。包括存放在仓库的半成品、存放在以后各步骤的半成品和在后面各步骤正在加工在产品中的半成品成本。也就是说,步骤费用划分为用于产品部分的费用(即份额)和用于尚未最后加工成产成品部分
的费用(即广义在产品费用)。
在步骤中,月末在产品仅是加工中的在产品(狭义)数量,而成本却是广义在产品费用,两者不一致,这是平行结转法的最大特点。
三、分批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
分批法指以产品的批别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亦称订单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也可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者购买单位的订单来设置,即按每一批产品或每一张订单设置一个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如果一张订单中包括几种产品,或者虽然只有一张订单,但数量较大时,企业也可以将订单分成较小批别,分批投产,分批核算;反之,如不同的订单都只要一种产品,数量不多,可以并为一批投产、一批核算,有关的生产费用都归集到该批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分批法一般是按月归集的。归集的方法是,按订单或批次划分的直接费用,要在费用原始凭证上注明订单号码或产品批次,以便据以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单;对于不能按订单或批次划分的间接费用,则应在费用原始凭证上注明费用发生的地点,以便按费用发生地点进行归集,再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一)分批法成本计算的特点
分批法下成本计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时期不定期
分批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定期的,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与会计核算期不一致。这是因为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只有等到一批产品全部完工之后再计算产品成本,而不是在月末定期进行。但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产品发生的费用,同品种法一样,也是按月进行归集的。
2.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按产品的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每批产品所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其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购买者的订单作为不同批别进行生产的,一个订单的产品可作为一批组织生产,所以,分批法有时也称订单法。但是,订单和批别并不是相同的概念,例如,如果一个订单的产品数量较大,可把一个订单上的产品分几批组织生产,计算产品成本;如果一个订单的产品不止一种产品,为了便于生产管理,考核和分析每种产品成本和计划完成情况,应先分品种再分批进行生产。换句话说,一个批别的产品只能包含一种产品,进行费用的归集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如果在同一时期,不同订单内有相同产品,且数量不多,也可将不同订单上的产品合并为一批进行生产,计算产品成本;如果订单中的产品属于大型复杂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零部件较多,也可按产品的组成部分分批组织生产,计算产品成本。
3.费用按订单或批别来分配
所有的生产费用要分别产品的订单或批别来归集,成本计算对象是购买者事先订货或企业规定的产品批别,按照每一张订单或每一批产品设置成本明细账(即成本计算单),分别成本项目登记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月末未完工的订单就是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成本费用就是完工产品成本。订单完工后,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成本费用就是在产品成本。因而,这种方法只需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而不存在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根据分批法的要求,在订单完工后计算产成品成本,所以成本计算是非定期的,也就是说,在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而与会计核算的报告期不一致。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二)分批法下成本计算的方法
分批法下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
1.按月逐批分配间接费用法
这种方法将当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全部分配给各成本计算单,而不管该成本计算的产品是否已经完工。采用这种方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可按下列公式:
2.按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法
按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适用于企业或车间中批数或件数较多、月末没有完工产品入库的批(件)数也较多的情况,如果像上述“按月逐批分配间接费用”,分配的工作就显得繁重。为了简化核算,可以只对有完工入库的产品分配间接费用。在产品就不再分配间接费用,因此也可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其计算方法是: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进行分配,而是将这些费用和所耗工时在“基本生产(二级)明细账”中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入库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乘以平均费用率,在备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河接费用??该项间接??产品生产累计
舟配率????费用累计额??实耗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该批完工产品v该项间接的某项阃接费用??一累计宴耗工时,费用分配率。
(三)分批法下成本计算的步骤
采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1)会计部门根据产品的批次或订单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在计算单内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汇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周。
(2)发生各项费用时,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等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费用分配。对于直接发生的材料费用和工资费用,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则应先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中。
(3)月末时,将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的制造费用,采用当月分配法或累计分配法进行分配,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制造费用”项目中。
(4)月末,对于有完工的产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
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这类企业产品品种单一,生产过程较短,叉无在产品,成本计算比较简单,汇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就是单位成本。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如水泥、造纸、制糖等。这类企业期末若有在产品,还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简单法是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但却是其他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
(一)品种法下成本计算的特点
品种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品种
品种法是按产品的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种产品所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企业发生的一切生产费用,都直接计人费用,可直接计人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这类企业为了简化成本计算的登记工作,可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生产成本”明细账可直接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分别归集各项生产费用。如果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则发生的各项费用,有直接计入费用,也有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人费用可根据各有关原始凭证直接计人各产品品种的成本明细账,间接计入费用则需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品种法的成本计算一般应在月末定期进行
由于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产品的生产周期较短;而且产品是不断投入不断产出,不可能随产品完工随时计算产品成本,一般应在月未定期进行。即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只能把会计核算的月度作为产品的成本计算期。
3.生产周期较短,月末一般没有在产品
从品种法的适用范围上看,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较短,月末一般投有在产品,如粮食加工企业、化肥生产企业;或者有在产品但数量也很少,对产品成本影响不大。这时,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各项生产费用,就是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但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果采用品种法,月末一般有在产品(完工半成品),需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该产品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步骤
在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步骤如下:
(1)?按产品的品种设置成本计算单,在计算单中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设置专栏,对于有月初在产品成本的产品,还应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登记月初在产品的成本。
(2)?根据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
(3)?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和“预提费用明细账”,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并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等。
(4)?将“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费用,按各种产品和各单位的耗用量,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5)?将“制造费用明细账”上所归集的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在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登记到设置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上。
(6)?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全部是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而且数量很大时,则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结转。
(7)根据各成本计算单中计算出来的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汇总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进行结转。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专家点拨
会计人员在对产品成本计算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关键
产品制造的成本核算,关键是两部分:一是正确确定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动力消耗和制造费用,将不属于这些内容的开支分离;二是将构成产品成本的项目在企业当期的产成品和在产品中正确合理地分配,使产品的成本更准确和真实。
(一)正确确定制造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是指实际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
(2)?直接工资;是指从事产品一线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和补贴等。
(3)?直接动力:是指实际生产中消耗的燃料和水电等费用。
(4)?制造费用:生产用设备折旧,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等。
凡不属于以上范围的费用都不能进入制造成本项目。
(二)正确确定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构成范围
首先必须核实期末在产品的数量,再根据生产工艺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将在产品的数量根据完工率折合为产成品的数量(俗称约当产量),然后和产成品数量汇总再进行成本分摊。
二、产品成本明细分类核算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产成品的安全完整,核算和监督产成品的收发动态和结存情况,应该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库存商品明细账户的设置,与材料相似,按照产成品的不同种类、品种规格分别设置,一般也是设置一套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
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由于交库的产品不能随时反映实际总成本,因此,平时发出产成品也无法逐笔计算其实际成本,只能有待于月度终了,计算出本期完工人库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以后,采用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对发出产品计算其应负担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所以各种库存商品明细账,平时根据产品入库、发出的原始凭证,序时登记收、发数量,并按日加记结存数量。为了便于核对各计算期的实际交库数量,凡发生销货退回现象,应在该产品的明细账收入数量栏中记红字。
三、分类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注意事项
(一)分类法下产品成本计算注意事项
在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首先应将产品按结构、所用材辩、所经过的生产工艺过程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之后,按类别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应注意的是,类别的划分一定要适当,否则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因为产品耗用材料不同,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加工费用差别也很大。同时,类内产品之间的类距也不能相差很大,若类距相差很大,必然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类距相差较小,又会加大成本核箅的工作量。因此,类别的划分,应本着既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又能使成本计算的结果比较准确的原则进行。
企业运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优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计算成本,这样,不仅能简化核算工作,而且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的成本水平。
(二)分类法下副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副产品,由于不是主要产品,费用比重不大,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不单独计算成本,与主产品合为一类归集费用,然后将副产品按照一定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以扣除后的成本作为主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的计价方法,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用定额成本、计划成本计价。副产品的产量乘上单价,求出计价额后,可从主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中扣除。对计价入库待售的副产品,也应作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
如果副产品与主产品分离以后,还要进行加工,就应根据副产品加工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单独计算其成本。
工业企业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返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由于生产上原因造成的废品。
产生废品,不仅会减少产量,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而且会降低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本。如果废品出了厂,更会影响其他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损企业信誉。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把好产品的质量检验关,并且加强废品损失核算工作,正确核算和监督废品损失的发生情况,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努力减少甚至消灭废品。
(一)废品损失的范围
1.属于废品损失的核算范围
废品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种。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后仍可当合格品出售,而且所花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已经无法进行修理,或者即使可以修理但所花代价不合算的废品。因此,废品损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可修复废品修理时的修复费用(耗用的原材料、工资和其他费用)。
(2)?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
2.不列入废品损失核算的范围
(1)?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废品损失。
(2)?可以降低出售的不合格品(等级品),降价损失应列入销售损失处理。
(3)?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而变质的损失,属于管理上的问题,由企业管理费用负担。
(4)?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它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也应由企业管理费用负担。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下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归集有关产品的可以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这样,可以对产品成本造成升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提醒生产部门采取措施,杜绝废品,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废品较多的企业也可增设“废品损失”账户进行核算。
1.可修复废品的核算
可修复的废品,修复后仍可当作合格品入库待售。因此,其原来的生产成本仍应留在该产品的各成本项目中,不需转入“废品损失”项目;只需将修复费用计人“废品损失”项目。
(1)?修复时耗用的原材料,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所列数额,作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废品损失)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
(2)?根据实耗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修复时的人工费用、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作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一-某产品(废品损失)贷:应付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
2.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只能当作废料处理。因此,其原来的生产成本应从各项目中一一转出,转入该产品的“废品损失”项目。如有残余废料可以回收的,其回收价值应从“废品损失”项目转入“废料”。
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从合格品成本中分离出来。因此,存在着合格产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也可按照定额费用从各成本项目转入“废品损失”项目。
产品成本中的“废品损失”,全部应由该月的完工产品成本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不负担“废品损失”。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经营过程。
五、产成品核算过程需做好的事项
产成品在核算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产成品入库要填制“产成品入库单”,产成品发出要填制“产成品出库单”。
(2)??由于期末存在着在产品,这就需要将归集在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品成本(即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为了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应正确核算期末在产品数量和合理选择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之间存在着如下平衡相等关系:
因此,在前两项已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3)?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企业进行在产品成本计算,应根据在产品结存数量、各月在产品数量的变动情况、各项费用所占比重的大小、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年初在产品成本法。
c.按材料费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d.约当产量法。
e.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f.定额成本计算法。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业务比较少,一般材料一次性投入,故材料按投入量分摊,其他费用一般按产品完工程度(即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企业一般以“在产品记录卡”记录在产品数量。
六、做好产成品的清查工作
产成品的清查方法是:通过对产成品的实地盘点,确定产成品的实际库存数量,同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户所记结余数额进行核对,查明盘盈、盘亏、毁损情况,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将结果编制成库存商品清查报告表,报请上级审批同意后,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批准前后的账务处理如下。
(一)产成品盘盈的核算
报批前:(按照盘盈月份的实际成本,如盘盈月份没有入库,按月初或以前月份实际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产成品盘亏或毁损的核算
报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如果是毁损,则对残料应作价入库:
惜:原材料——废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批注的不同意见,分别进行处理。若属于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由营业外支出负担;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由管理费用负担;应由过失人赔偿包括保险公司赔偿的,记入“其他应收款”结算账户。作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欹——×××(或保险公司)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指净损失)
下一篇: 存货的核算
上一篇: 利润与所得税费的核算
范文四:产品成本的核算
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结存产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
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约当产量法下,应分别产品成本项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不同的约当产量分配不同成本项目的费用。
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的,这时,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都视同完工程度为100%的产品,约当产量即是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数量之和。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式中,本工序工时定额之所以乘以50%,是因为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简化完工率的测算工作,在本工序一律按平均完工率50%计算。在产品在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因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应按100%计算。
如果原材料费用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应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约当产量法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约当产量法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一种计算方法。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况。它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很广泛。
所谓" 约当产量比例法" ,就是把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把完工产品的产量和在产品的" 约当量" 相加,构成" 约当总产量" 。再和发生的生产费用相除,得出费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量,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和在产品应留存的成本。简称约当产量法。
从上述概念我们得出计算约当产量可分四步,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公式1;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费用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量) 公式2;
第三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公式3;
第四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4
例1:某厂生产某产品,月末完工8件,在产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产费用发生1800元,月初在产品200元,请用约当产量法分配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
约当产量=4×50%=2(件)
月初在产品(200)+本月生产费用 (1800)=全部生产费用(2000) 费用分配率 =2000/(8+2)=200
完工产品成本=8×200=1600(元)
在产品成本=2×200=400(元)
从以上可知, 约当产量法的实质是把在产品数量折算为产成品数量, 换句话说是在产品的数量相当于多少产成品的数量。只要计算出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公式2、公式3和公式4就可顺利求出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而计算约当产量的关键是完工率(根据公式1)。
在计算完工率时,要注意实际生产中在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分开讨论加工费用的完工率和原材料的完工率(也称投料率,下文用投料率表示)。因此,实际工作中在产品约当产量一
般要求分成本项目计算,即算出直接材料的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的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成品成本、制造费用等加工费用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然后汇总得出月末在产品全部成本。即
月末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等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末直接材料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直接人工完工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等完工产品成本
首先我们看加工费用的完工率的计算。
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问题在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比较复杂,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在具备较健全的产品的工时定额的情况下,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求得。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 + 本道工序的工时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工时定额
上列公式中,本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50%,是因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了简化完工程度的测算工作,都按平均完工50%计算。
例2:长城工厂乙产品的工时定额为40小时,经两道工序产成,这两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4小时和16小时,求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1道工序完工率=24×50%/40×100%=30%
第2道工序完工率=(24+16×50%/40)×100%=80%
为什么第二工序完工率要加上第一序的定额工时呢?
原因是第二工序在产品是第一工序完成加工后转到第二工序的在产品,所以应该加上,以此类推,假设上例第三工序工时为40,则第三工序完工率:
第3道工序完工率=(24+16+40×50%/80)×100%=75%
其次我们看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计算。
1、如果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那么在产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产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时费用按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
2、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每一工序内的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与该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 (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额 + 本道工序投料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假定长城工厂丙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80千克,经两道工序产成。这两道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32千克和48千克,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其完工率计算如下: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80 ×100% = 4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48)/80 ×100%=100%
3、如果直接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陆续投入的,则直接材料费用的投料率可按下式计算:
某工序在产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 (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材料消耗定额
假定前述长城工厂乙产品的直接材料投入为:第1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额32千克,第2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额48千克,与加工进度不一致(第1道工序工时定额24小时,第2道工序工时定额16小时)。按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在产品完工程度为: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50% / 80 ×100% =2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 + 48×50%)/ 80 ×100% = 70%
以约当量计算分配费用时,关键问题在于在产品分项目的投料和加工程度怎么确定。一般都按50%来计算,这也有一定道理,产品在不同工序加工时,出来的在产品加工程度有的在50%之前,有的接近100%,对一种产品来说既不以前面完工程度来计算,也不以最后面的完工程度来计算,而采用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以50%以后多加工部分去弥补50%以前少加工的部分。因此,一般都按50%作为在产品完工程度来进行计算的道理就在这里。这样计算从理论上讲是说得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是千差万别的,需要具体准确的计算。
投料程度的确定
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确定。
①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产品的投料程度为100%。即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在一次投料的情况下,不管后面的加工程度如何,但在划分材料份额时是平分的;
② 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陆续、均衡地投入的,在产品投料程度的计算方法与加工程度的计算方法相同(参考加工程度的计算);
③ 原材料分次投入,并在各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产品投料程度=到本工序为止的累计材料消耗定额/完工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加工程度的确定
参考生产进度、工序等因素确定。
当企业生产进度比较均衡,各道工序在产品加工数量相差很大时,全部在产品加工程度都可以按50%平均计算,否则,各道工序在产品的加工程度应按工序分别测定。在分别工序测定在产品加工程度时,应根据它所经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例进行测算的。
在产品加工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在产品加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本道工序工时定额×50%)/完工产品工时定额×100%
上列公式中“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由于在产品已经完工,所以前面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都以100%计入,对于公式中“本道工序工时定额”,由于对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一般不逐一测定,而是以本道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入。
月末要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时,必须先根据各道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和确定的加工程度,以便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后求得加工项目的费用分配率,据以分配加工费用。
例: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解:(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 70%×50%=35%
第二工序 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 300×35%=105(件)
第二工序 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
例题: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采用约当产量法, 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20小时, 经3道工序, 各工序工时的定额:第一工序4小时, 第二工序8小时, 第三工序8小时, 各工序按50%完工程度计算, 本日完工200件, 月末在产品120件, 其中第一工序未完工的20件, 第二工序未完工有40件, 第三工序在产品60件. 月初加本月生产费用的合计分别为原材料16000元, 直接人工费7980元, 制造费用8512元,.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问题:
(1)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在成本.
答案:
(1)第一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50%/20=10%
第二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8×50%)/20=40%
第三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8+8×50%)/20=80%
(2)第一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0×10%=2
第二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40%=16
第三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60×80%=48
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66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6000/(200+120)=50
完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200×50=10000
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120×50=6000
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7980/(200+66)=30
完工产品的工资及福利费用=200×30=6000
在产品的工资及福利费用=66×30=1980
制造费用分配率=8512/(200+66)=32
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200×32=6400
在产品的制造费用=66×32=2112
完工产品成本=10000+6000+6400=22400
月末在产品成本=6000+1980+2112=10092
注意: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分配比例的不同:由于考虑到投料程度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所以投料率100%。此时费用按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而人工和制造
费用必须考虑加工程度。因此,计算这两项费用的分配率会考虑到约当量。在计算完工率时,要注意实际生产中在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分开讨论加工费用的完工率和原材料的完工率。
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
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范文五:机械加工企业产品成本细化核算的探讨
机械加工企业产品成本细化核算的探讨
? 杨 辉 四川威德福石化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现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下 ,一般财务成本核算工作已满足不了企业运营发展要求 ,须提供及时 、准确 、合 理的成本细化核算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在机加工企业会计工作实践 ,论述了机械加工企业成本细化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和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状况
和细化成本核算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及怎样结合各种复杂的工艺流程进行成本细化核算操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操作 【关键词 】产品 零部件 成本 细化核算
系并按月更新 ,对技术部提供产品零件明细划价 ,计算出材料标准性明 一 、成本细化核算的必要性 细成本 。 1. 企业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市场 ,生存 、发展的重要目 在实际的核算工作中 ,材料的下料重量技术部门基本上是能确定 标之一是获利及利润最大化 ,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竞争是产品技 准确 ,较为可靠的 , 材料采购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况也是随时可搜 集确 术 、质量 、销售及售后服务 、人才 、管理 、资金等的综合竞争 ,也是成本费 定 ,边角料摊耗问题 ,是影响机加工材料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 用水帄的竞争 ,既以最低的成本费用 , 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 企业 素 ,因此 ,要密切结合产品技术设计要求与采购材料的实际规格 、型号 销售订价水帄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非常重要的因素 , 特别是机械行业 和长短等 、以及各种产品零件对材料的利用率考虑产品材料的边角料 企业产品零部件订价 ,要考虑非批量化生产成本影响 、不同单个零部件 摊耗问题 ,同时与技术 、库房 、下料工艺的管理现场沟通 ,合理确定和随 的不同附加值和结合市场同行业企业订价策略及水帄 , 同时必须要有 时调整边角料摊耗问题 。 企业现有零部件成本的真实水帄数据 , 为企业产品及零部件订价提供 2. 2 对产品材料成本的细化核算 ,也可据各车间实际领料单进行归 可靠的基础 。 集 ,但如库管尚未使用电算化核算管理软件 ,以手工录入料单工作量非 2. 通过产品零部件细化核算 ,摸清企业现有各工序成本核算水帄 , 常大 。 便于比较企业因生产需要 ,生产任务外扩企业成本费用水帄 ,为外协委 3. 关于制造费用细化到单件零件成本的问题 。在核算分摊产品零 托加工价的协商合理定价提供参考 。 件的加工费时 ,应考虑有的零件加工费用的多少与其重量多少有关系 , 3. 核算不同制造单位及其工序的成本费用率水帄 , 分析比较其不 有的加工费用与加工时间长短有关系 ,而不能一概而论 ,只以重量或只 同历史时间的变化差异 ,找出其客观因素影响和非客观因素不利影响 , 以加工工时考虑分摊率问题 。 为成本考核 、控制提供依据 。 比如在机加工实际工艺操作中 , 有下料 、热处理 、锻造 、铆 、焊 、车 、 二 、成本核算的状况 钳 、铣 、刨 、磨 、滚 、钻 、划等工艺工序 。其中 : 机械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核算和制造费用 3. 1 热处理 、锻造 、铆 、焊工艺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是批量化投入 ,批 核算 ,作者企业也是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 ,主要生产各类抽油机及井品 量化产出 ,其中费用发生与重量及体积有一定联系 ,并且按生产工艺所 装置 ,销往国内油田及出口 ,年销售 3000 亿以上 ,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 需对不同的零件一起进行批量化作业 ,也是一个班组进行作业 ,因此很 核算问题存在的情况在其他机械制造企业可能也有通常的表现 , 因此 难细化准确其零件工时 ,其中发生制造费用也就难以分摊细化到零件 现结合成本核算工作实际 , 从材料成本核算方面及制造费用核算方面 () 上 ,可操作的合理实用做法是 , 封闭其中车间费用 , 统计月 年度 发生 分别说明在实际核算操作中的状况 。 ()额 ,并统计其中对应月 年度 产出的各种零件重量 ,计算出其相应工艺 1. 材料成本的核算 。材料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 ,占机械加工产品成 ()工序 制造费用分摊率 ,再按照单个产品零件重量情况计算其在该工 本的 50 %至 70 %以上 ,是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而产品零部件在成 ()艺 工序 的制造费用发生额 。 台产品中 ,少则几个 、多则成百上千个 ,一个月下来 ,只是材料领料单都 3. 2 车 、钳 、铣 、刨 、磨 、滚 、钻 、划等工艺在实际操作中 , 往往按工艺 是几千张上万张 ,因此按现行企业财务核算流程 , 财务出凭证 、财务核 流程单机操作 ,表现为一台机床可能制作不同的零件 ,一种零件要经过 算 、财务报表及月未结账的时间要求 ,是无法随时提供每种产品的单个 不同类型机床加工 ,可以统计一个零件所需的不同机床机械工时 ,制造 零件料耗成本 ; 各车间产品直接领料 ,由物管部门每月按工令号汇总向 费用发生的多少与其零件加工发生的加工工时多少有很大关系 , 可以 财务部门报表 ,财务部门只停留于核算出每个工令号产品总计料耗成 考虑采用加工工时核算分摊制造费用 。 () 本 及按该工令号投产台数折算单台产品料耗汇总的成本 ; 且生产现 因此 ,在核算产品零件的机床加工制造费用时 ,可封闭其相应车间 场有时存在不同批次的各工令号间挪用材料 、在制品情况 ,往往产品已 ()制造费用 ,按月 年 统计归集 ,并同时统计其车间相应的期间机械工时 完工 ,领料单尚未统计完全 。 发生数 ,进行合理计算制造费用分摊率 ,再按照单个产品零件工时情况 所以在机加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从财务核算的时间上 、实际生产 ()计算其在该工艺 工序 的制造费用发生额 。 计算机床工时制造费分摊流程及生产现场管理情况影响了成本细化核算工作的开展 。 率是准确 、合理细化核算机加成本的一 2. 零件加工费的核算 。只能提供的整台产品加工制造成本 , 根据 个重点 、难点 ,应注意考虑 , 不同机床 , 虽然发生的工时数相同 , 但其费 成本核算工作现状 , 各车间产品间接领料及非产品性料耗 ,由物管部门 (用发生是不一样的 ,比如 , 一台小车床一小时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电 每月汇总向财务部门报表 ,财务部门对此部分领料及各车间工资 、统筹 费 、折旧 、机物料 、人工费等 ) 与一台大型车床或刨床是不一样的 , 这样 等五金 、电气费 、折旧等分类计入制造费用 , 再按工令号材料消耗摊计 在计算 ,机加工工时费用时 ,必须考虑等值换算 ,就象 1 元人民币与 1 美 入产品成本 ,所以一般的成本核算工作 ,制造费用没有细化到产品零件 元不能相加一样 ,必须将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或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 ,以 成本中 。 相同的币种才能相加 。在实际机加工工时相加时 , 需暂确定一种常用 三 、成本细化核算拟解决的问题及操作办法 的基本机床 ,测算 1 小时所发生的费用 , 同时测算其他各种在用机床 1 1. 核算工作的组织问题 。根据上述成本细化核算工作的必要性意 小时的费用 ,最后通过比较测定所有各种型号机床 1 小时所发生的费 义和成本细化核算在实际正常财务工作基本没有展开的情况 , 需要企 用折合基本机床的费用系数 , 再同等考虑不同机床工时折合基本机床 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从事成本细化核算工作量比较大 ,要求既 工时数进行相加 。 要了解 、熟悉生产 、产品情况 , 更需要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掌握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 ,测定不同机床相对于基本机床的费用系数如加工 核算流程等 ,需要专门的人员从事这项比较细致的工作 ,并在实际工作 机床多 ,则测算工作量非常大 , 且单位机床工时费用的确定 , 在不是各 中与企业相关部门间有一定的沟通 、组织 、协调能力 。 方面专业人员组织的情况下 , 是非常困难的 ; 笔者通过对一些大 、中型 2. 关于产品零件材料成本的确定问题 。对产品材料成本的细化核 机加工企业的了解 ,有些企业为解决不同机床机加工时的换算相加问 算可从两方面结合考虑操作 。 题 ,以机床的电机功率为系数值换算 , 但此种方法比较单一 , 没有考虑 2. 1 以技术部门提供技术定额明细表 (包括每种类型产品零件材质
折旧 、人工费 、机物料 、修理费等其他小时费项目的耗费影响 ; 有的机加 () ) 规格 、净重 、下料尺寸及其下料重量等要素 ; 合理考虑一定的边角料
()工企业核算 ,大体考虑各种机床的小时费用水帄 ,将各类 上转 100 页 摊耗 ,财务部门计算出材料消耗量 ,并由物管部门建立材料采购价格体 180
实证分析
四川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实证分析
? 舒 锐 王 霞 西南财经大学
【摘 要 】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分析方法对四川 5 大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各经济区的各产业的专业化水帄及产 业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四川近几年三次产业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 ,经济结构逐渐合理 ,经济朝着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的方向发展 。
产业结构 地区专业化 【关键词 】区位基尼系数
业化水帄较高 ,且有增大的趋势 ,川南经济区次之 。 Gc由 1999 年的 0. 一 、引言 169752 上升到 2005 年的 0. 177062。从静态上来看 , 五大经济区的 L i 众所周知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 差别不是太大 ,产值分布基本均匀 。但经过 6 年的经济结构调整 , 第一 接关系着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因此当今国内众多地区把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分布的不帄衡性有所上升 ,变动幅度大于零 ,有利于发挥农业专业 作为保持本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产业结构的测定国内 化优势 ,体现了区域的专业化分工 。 现在通常的做法有 ,产业分解法、相似系数法、区位熵法、专业化指数法和区 对于第二产业 ,五大经济区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除成都经济区的 位熵灰色关联分析等等。基布尔等人最早将基尼系数用于衡量产业的空间 L i有所下降外 ,其它四大经济区的 L i都有所上升 , 专业话水帄有所分布。区位基尼系数 ( Gc)不但可用于测度产业在地区间的分配均衡程度而 提 升 。五大经济区中攀西经济区的 L i最大 , 说明攀西经济区的工业且还可以用于描述产业系统结构多样性 ,它是分析产业发展不帄衡性的重 发展 水帄较高 ,产业集聚比较明显 。川东北和川西北两大经济区 L i要分析工具 ,指标越大说明地区之间产业发展越不帄衡 ,集中度高 ,产业专 相对较 业化水帄高 ,容易形成产业聚集。本文以四川省 1999年和 2005年统计数小 ,工业化程度不高 。从基尼系数 Gc 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 第二产业发 据 展不帄衡性有所体现 。 Gc增幅为正 ,体现了一种非帄衡发展战略 ,这有 为基础 ,运用区位商和产业基尼系数方法对四川 5大经济区域进行了实证 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但是差异度不大 ,说明还应该加大产业调整力度 , 分析 ,对三大产业专业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 挖掘地区增长的潜力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 二 、四川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业 对于第三产业 ,计算得出 ,只有成都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的 L i值大 以区位熵 L i和 Gc来衡量各区域的产业结构。L i的计算公式如下 : 于 1,其它三个经济区明显小于 1,而基尼系数增长了近 8. 7%。虽然从表上 ( )1 可以看出各个经济区的 L i都有所增长 ,但各区之间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 ,
成都经济区的区域专业化水帄相对较高 ,基本上形成了集聚效应。横向来
看 ,各经济区的 L i值相差比较大 ,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分布不均衡 ,从另一层 其中 : ei为某区域的某产业的总产值 , et为全省对应产业的总产值 , 面来说 ,这更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防止过度的重复性建设 ,有 记为 e, Ei为全省某区域的总产值 , Et为全省总产值 , 记为 E。 助于发挥地区的特色优势 ,走专业化经济发展道路。从纵向来看 ,各区的 L i
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经过六年的调整 ,第三产业 Gc为基尼系数 ,用来表示区域中产业分布不帄等的程度 ,它是由洛 GDP比重上升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伦茨曲线导出的 。 Gc的计算方法是 :首先对于样本中的区域单元 ,计算 三 、结语 出每个区域 GD P占全省 GD P的份额 E,以及每一个区位的某产业占1. 四川不同经济区的三次产业发展总体上是合理的 ,健康的 ,三次产业 全 省该产业总产值的份额 e,然后根据这两组数的比率 e / E从小到大的发展是非均衡的 ,地区专业化倾向初见端倪 ,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进行 排序 ,分别计算出按顺序排列的 E的累积总和及 e的累积总和 , 2. 各经济区的生产专业化水帄较低 ,虽然有了地区专业化的迹象 ,但还 然后用 交叉相乘的办法计算区位基尼系数 Gc,计算公式为 : 不太明显 ,合理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各区第三产业所占 GDP比 ( )2 重还不高 ,产业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Gc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考察 。从静 3.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 , 加快特色 态方面来说 , Gc反映了产业总值在各区域之间的分配的不帄等程度 ,因 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做大四川经济总量 ,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 此 Gc越大产业产值就越不帄等 ,换句话说就是 ,对于某个地区来说有 自己的特色产业 ,反之 , Gc越小 ,则表示产业产值趋于帄均 ,没有形成某 参考文献 : 区域的特色产业 。从动态来考察 , Gc的变动幅度则反映了产业发展的 [ 1 ]梁 琦 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 J ] 统计研究 , 2003 . 9. 一种战略模式 。如果 Gc的变动幅度等于零 ,则说明各区域三次产业发 [ 2 ]李学鑫和苗长虹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 [ J ]人文 展采取的是一种帄衡增长的模式 。当 Gc的变动幅度不等于零时 ,表明 地理 2006. 4. 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是不帄衡的发展模式 。如果 Gc 变动幅度大于零 则表明 ,区域产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反之 , [ 3 ]鲁奇 、张朝阳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 表明没有发挥区域优势 ,呈现一种均等化发展 。 析 [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 运用公式 ( 1 )和 ( 2 )计算区位熵 L i和基尼系数 Gc,计算得出 , 1999 [ 4 ]孙植华 、翟有龙 四川产业结构差异性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 [ J ] 年和 2005 年川东北经济区的 L i最大 ,说明川东北经济区的第一产业专 统计与决策 , 2008. 1.
[ 5 ]吴殿廷 区域经济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3.
[ 6 ]李 杰 区位基尼系数与地区产业分布 [ J ] 华东经济管理 , 2005. 1. ()下接 180 页 机床各划分为大 、中 、小三类范围 ,相对于小型机床小时 ,加强机加工产品零件成本的细化核算是企业运营及管 综上所述
费用系数为 1、中型机床小时费用系数为 1. 5、大型机床小时费用系数为 理工作深入开展非常必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 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成 2等 ,这样计算机加工零件制造费用的摊耗 , 也比较笼统 , 不尽合理 ; 笔 本核算原理进行合理操作 , 注意解决好影响成本细化核算工作中的关 者认为 ,不同机床加工时制造费用摊耗换算问题 ,暂可参照国家有关不 键问题 ,包括材料成本项目中 , 材料价格的确定及据市价情况的更新 、
边角余料合理细化分摊问题 ,制造费用项目中 ,按不同分摊性质各项制 同机床的工艺协作价 ,进行不同机床间工时值的系数测算 ,这些机加工
造费用的合理归类 、不同机床工时等值换算问题 。 机床的小时协作单价 ,经过机械行业专家 、经济学者等结合机械行业企
参考文献 : 业的实际际工作 ,进行科学 、合理测定的 ,因此具有可靠依据 ,只是企业
[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 . 2008 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 具体在确定不机床工时值系数时 , 应同比例考虑扣减工艺协作价中的
管理费 、税金和利润所占的比例问题 。 试辅导教材.
3. 关于非产品性生产车间发生的全厂性大修 、维修 、工装领料及大 [ 2 ]张广兰 : 探析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 . 经济技
( ) 术协作信息 , 2009 , 9 . 修 、维修 、工装等非产品工时量费 ,财务部门应单独分离 ,分摊计入各产 [ 3 ]四川机械工艺厅 :四川省工艺协作价 ( 98 版 ) . 品零件成本中 。
100
?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
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