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引言
自从电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是最干净、最洁洁的能源,它易于控制,便于转换能源形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因此使得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特别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电力供应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件大事。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21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变化,对我国电力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基础。21世纪我们要以较快的速度赶超发达国家,因此,在研究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山产出量的增长、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中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变化都与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各个行业的发展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宏观经济的整体趋势又反过来影响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发展。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必然要与其它子系统相互作用,最终使整个系统获得平衡,达到最优,即电力与经济实现协
调发展,这里的协调发展不仅包括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协调发展,也包括了电.力与由各行业组成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电力行业的运行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它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电力工业,对电力工业的生产、销售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电力部门的发展;同时,电力部门的发展,又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电力与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是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二者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受到这比例关系的制约。只有按比例的增长速度才是合理的,不按比例的快速度,只能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电力与经济的按比例发展,一方而意味着按照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正确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具有良好的宏观效益:另一方面,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处于良性的循环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这就为电力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电力行业也能维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内部结构,努力实现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保持与其它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因此,电力工业必须解决好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电力系统应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电量的要求,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2、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要不断提高单位电力的产出,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努力开展节能工作,采用节能高新技术,建立高效节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电力资源节约相统一。
3、电力发展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2.2评价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正确评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2.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能充分反映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具体指标能够反映电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电力与经济一协调发展的涵义和目标的实
现程度,这样才能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动态性原则
经济、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指标建立时,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
(3)简明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内容简单、准确、明了、具有代表性,经过加上处理后,能将问题清楚地反映出来。
(4)可比性原则
为了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与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具有延续性和可比性。
2.2.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含义
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是研究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结构,能最为贴切地模拟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因而利用这种结构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也十分真实。
根据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指标设计的原则,构造出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1、目标层
目标层是整个体系的最高目标,即电力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指标层
在目标层下共设立了四个指标:
①单位产值电耗
单位产值电耗,是指实现单位产值的平均电力消费量,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产值电耗=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
它可用来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值及其用电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地淘汰一些耗能高的旧设备,采用新技术,改进工艺过程,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发展节能技术,降低了单位产值的电耗;而生产的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则使产值单耗提高,加之价格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产值单耗不断变化着。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值电耗相对较高。
它的倒数一单位电力GDP产出,是消耗单位电能所生产的产值,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电力GDP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总用电量。
它反映了我国电力电能的利用效果,是衡量电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指标,一个国家的单位电力GDP产出越高,表明该国电能利用的效率越高。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可以得到我国电力的利用效率水平的高低。
②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弹性系数是电力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即: 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它反映了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宏观性指标,它的意义是取得单位国民经济的增长所需要的电力生产及消费的相对增长幅度。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则情况相反。
电力弹性系数可分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影响电力弹性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用电特性变化的作用。主要受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值单耗变化和居民用电水平提高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大体应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上。如果某个时期其数值偏离正常值,则表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电力增长之间的比例失调。
③经济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在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电力工业的作用。
④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一个国家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反映了该国电力的发展水平,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电力供应能力大小的
3.我国电力发展前景及战略性建议
3.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宏观环境、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文所做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可以看出电力工业正在进入一个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实现电力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和有利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导致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增幅是平稳的。因此,21世纪初期,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由以前重视数量扩展转到提高数量和效率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也决定了电力增长方式的转变。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电力工业将实现,主要电网经济合理,开始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互联网;城乡电网经济安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电力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发育较完善的发电竞争市场,输电与售电分开已取得较大进展。
3.2我国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建议
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远景目标,未来电力工业应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认清只有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电力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它部门联系的状况。应将电力工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的大环境中,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与电力发展紧密相关的其它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使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市场机制可以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电力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形成,而要靠法律规范和政策导向,依靠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
3、针对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要优先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用电难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供应基本充足地区的负荷预测工作,为这些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4、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推进全国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加快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质量,降低农村电价,从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拓宽电力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针对目前电网负荷率持续下降,峰谷差越来越大,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加强有调峰能力的电厂,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改造现有机组增加调峰能力;另一方面,实行需求侧管理(DSM ),鼓励需求侧用户采用各种有效的节电技术和负荷调节措施,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电力和负荷需求,改善负荷特性,取得明显的节电经济和环境效益。实际上,实施DSM使电力公司和用户在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5、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不可能走发达国家高能源消费之路,为了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高效利用电力能源,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国民经济要向节能型发展,尤其要降低电力工业自身的单位产值电耗。为此,电力行业要加强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加强全行业节能意识和电力节能法制建设。按照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公正、公平、公开、竞价上网的原则,加强电网优化
经济运行调度及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并且各级电力部门要建立节能检测中心,加强节能检测员的培训考核,强化对各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状态和供能质量的检测,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术改造。
6、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调整电价结构,制定合理电价水平。电力企业要运用价格杠杆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建立灵活的电价机制,对某些电费支出占成本比例很大的客户可以实行分段折扣销售;将峰谷、腰电价,丰、枯电价拉开合理的档距,向用户让渡一定的价值,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要取消不合理的价外加价,刺激用户用电;农村电价要和城市实行“同网同价”;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也应制订鼓励措施,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给予优惠政策。
7、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现代电力企业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管水平,建立一支懂得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总结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切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现代物质社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是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决定了仍将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经济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涵盖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限于时间及作者的知识面,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做了研究。21世纪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电力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力工业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学者和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高严: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电力工业带入21世纪[J].中国电力.2000,1:25-27.
[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中国电力工业50年[J].中国电力企业管
理.1999,12:41-45.
[4] 胡兆光:电力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J].宏观经济研究.2004,7:12-13.
[5] 张福伟:耿兴初. 电力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评估[J]. 中国电力.2001,34(4):1-4.
[6]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何永贵: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
[8]李济英: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分析[J].经济师,2004.
[9]吴汉洪:经济学基础(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范文二: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作者:肖坤东
来源:《商情》2014年第39期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电力需求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电力需求增长的趋势,为电网的电力平衡和建设速度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电力需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1.前言
电力电量的发展历来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尤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售电量连连升高,负荷需求不断增加,使发电集团不断扩大机组容量,供电企业在电源规划日益充足的情况下大力规划发展电网输配电能力,小范围内用并网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电力需求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电力需求增长的趋势,为电网的电力平衡和建设速度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2.深入分析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成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电力做为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电力供应能力建设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平稳发展。换句话说,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供应一直在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之间徘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电力行业发展政策随之调整,电力需求走出低谷,但是严重缺电的局面出现。尤其当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供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的安全供应具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但电力建设发展超越国民经济需要,对环境、资源形成多余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表明了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研究不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电力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规划从而临着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利益主体利益不一致等问题,从宏观上说,我们国家非常有必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引导电力行业良性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正确判断是科学规划的前提,而其科学认识基础是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将自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科学介理地进行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能为当前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范文三:电力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引言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以电网的科学发展推动电力工业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是国家电网的重要使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由于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提高,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由此决定了电力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及电力经济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显然,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经济增长高,电力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增长低,电力需求增长乏力。电力供应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是电力发展的主要目标。任何电力建设的起落都将导致电力供需的不平衡。同时,任何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将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力的发展与建设怎样同经济增长相协调,是我们要研究的目的。
2. 电力建设大落导致电力供应能力不足
目前,关于我国电力出现如此大面积的短缺现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是结构性短缺,因为电力的供应相对不足。二是认为是由于总量供给不足(硬缺电)造成的。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全年用电需求尚差10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全年性缺电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已经出现了电力总量的严重短缺。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为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带动了基础产业及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用电结构重型化加剧了电力短缺的紧张局面,我国近年主要依靠的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来推动GDP的高增长,工业用电量的比重由早几年的71.5%上升到近年来的77.4%,呈现出过去几年中GDP年均增长了7.96%,而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了9.58%的高增长势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21。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电力需求增长迅猛: 2001
1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6.9%,2002年增长11.4%,2003年增长8.6% 及2004年增长11.6%。而发电装机2001年增长了7.7%,2002年增长了7%,2003年增长了4.7%,2004年增长了6.8%。
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消费增长迅猛: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kWh同比增加15.4%。工业用电增长16.56%,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长水平。在工业用电中:轻工业用电增长16.12%,重工业增长16.68%。而黑色金属冶炼增长25.82%,有色金属冶炼增长24.52%,金属制品增长21.13%,其它工业增长27.77%,这4个行业的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0%以上。由此可见,投资促进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以提高能耗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将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挑战。显然由投资拉动的工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及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给电力供应带来了重大的压力。而2003年发电装机仅增长了7.7%,以致发电装机容量不够,电网输配能力不足,造成全国22个省市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力供应又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电力规划工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拍。2000年国家作出了3年不上新的火电项目的决定,致使近几年电力建设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电力需求大幅增加,而新增装机容量又大幅减少,造成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增加随机性缺电,严重干旱导致水库来水减少,水电出力下降,农业灌溉用电增加,这使水电比重大的省份的电力供需形势受气候的不确定影响更加明显;而且电煤价格之争,导致电煤供应的紧张,发电企业亏损运行,机组运行热情不高,从而影响了发电企业的正常运行。也间接导致电力供应总量不足,供需缺口加大。
3. 电力建设大起将导致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电力需求的高增长,及部分地区的电力短缺,导致过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力 工业的发展建设中。2003年全国电力项目投产、新开工和在建规模均创历史最
2
高水平。在2001、2002两年新开工电站仅为4470万kW的基础上,2003年达到3111万kW,2004年达到4200万kW,增长9%以上,2005年新投产装机容量已超
,;这些电站已在2006年投入运行。可以预见, 2006、2007年新过4800万kW
投产装机容量都将超过2005年的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减缓经济过热的压力,经济增长将趋缓,电力需求增长将逐年减小。2006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9%,2007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6%,2008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5%。届时,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将会过剩。加之在电力供应紧张之时电力建设的大干快上,由于受到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的影响,使得电站建设造价抬高约10%,这将直接影响投产后的发电成本。而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建立电力市场及‘竞价上网’,将为今后电力企业的效益、投资的回收投下阴影。投资风险的增大最终将影响电力工业的发展,这将是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挑战,也是对电力改革成功的挑战;发电设备能力闲置,银行投资回收困难,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谨慎对待。
4. 把握住电力建设的基准限
我们进行假设:若我国今后几年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在每年投产3000-3800万kW,电网输送及供电能力也相应的增加,才有可能以最小的风险投入,尽可能地减少电力供应不足或电力过剩发生的几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才可能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GDP的实际增长并非能够沿着理想的正弦曲线移动,而是具有起伏不规则的发展方式。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对电力需求的波动。而电力建设需要时间,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上述假设说明即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低谷年,也必须增加3000万kW的电力容量,才能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年,也不应增加超过3800万kW的电力容量。 这也是电力发展的基准限,如何正确的把握住电力建设这个基准限,尽可能的避
3
免电力建设的大起大落,是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条件。 5. 实现电力工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进入21世纪,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适当超前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电力工业发展中一些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既要遵循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又必须遵循电力工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 充分认识和把握电力发展的基准限:
电力工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命脉。电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电网安全运行要有一定的备用,这就决定了电力发展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如果发展滞后,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过于超前,则会造成生产能力闲置,成本增加,导致资源浪费。必须在宏观上把握住电力发展的基准限,避免由于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带来的电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况的交替出现,确保我国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2 把握好电力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都具有周期性,电力从规划设计到投产运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电力必须适度超前发展,使电力系统具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和足够的输配电能力,才能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电力生产力水平 的不断提高,电力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电力生产关系在不断调整。这一系列改革,都是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对电力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近
4
年来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与以往历次改革相比,对电力行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力度是最大的。因此,必须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
5.3 推进电力工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推进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行业的基础性地位和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安全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极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其次要促进电网发展,加快电力发展,重点加强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和必要的调峰调频电源建设。充分考虑电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放开市场准入的条件,研究电网公司上市筹资问题,开辟电网环节吸引投资的新渠道,促进电网的发展。最后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深化电力改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电力供应紧张,发展任务繁重,保证电网安全的压力较大。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改革的远期、近期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先立法,后试点,取得经验后,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5.4 强化电力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一个成熟的电力市场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电网结构合理;二是电力市场的监管职能倒位;三是具有较完备的市场规则和技术支持系统;四是电力供应要有一定的富余。在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部分地区缺电 局面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电力市场建设的有关重点问题,强化电力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为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营创造基本条件。
5
参考文献:
[1] 中国能源,2000年第2期
[2]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两会报告 [3] 电力:从紧张走向缓和. 中国经济周刊. 2005年1月 [4] 张文泉。电力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
6
范文四:电力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电网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电网安全和电力有序供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电网规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行业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坚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电网的技术创新,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一、电网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电网是实现电力发、变、送、配、用各环节的载体和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可指导电网建设,对合理安排电网建设项目、建设时机、资金投入,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需求,保证今后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为提高电网规划的质量,编制出合理性、前瞻性、可行性均为理想的电网规划时相当的重要。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负荷逐年攀升,电网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供电能力不足、网架结构薄弱、可靠性有待提高、电网建设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为尽快解决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迅速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深入推进电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支撑并促进经济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明确规划编制目的:
1. 指导高中低压配电网中、长期建设与改造,保证配电网与市政建设改造及大电网的协调发展。
2. 促进地区配电网的适度超前发展,优化电网结构,保证向社会和居民的优质、可靠供电
3. 促进配电网的优化发展,提高供电可靠率,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力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4. 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和灵活的远景目标网架和中期网架,做到近中远期目标网架的平滑、合理过渡。
5. 预留变电站用地、电缆通道和架空走廊,将配电网规划纳入市政规划,为电网的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避免无序发展造成的征地和建设费用高、难度大等问题。
6. 确定合理的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规模; 进行投入产出经济评价,为领导审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提高各地区的经济效益,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划工作的深入,电网在规划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电源结合和布局的不合理影响了电网规划; 电网规模扩大后,短路电流超标日益突出; 电网建设外部条件面临的环保压力大,电网规划项目落地困难等等。规划工作面临的困难一方面存在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总结出了电网规划工作在规划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上需注意的问题。
如何看待和认识做规划这件事情是做好规划的重要前提,如果只是认为规划编制是公司布臵的一项任务,甚至不作调研分析,随便写一下应付了事,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种心态下编制的规划的作用可想而知,规划编制者自然也毫无热情可言。造成这种结局,说到底是个认识问题,是对规划编制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刻。
规划对一个地区甚至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网规划,是站在现状电网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市政建设和总体规划,结合大地区的电网建设,通过正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制定全面合理的方案,指导地区电网的规范。电网规划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一个优秀的规划,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最优结合的产物; 要做出一个好的规划,不单要有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通过反复多次的校验和修正,达到最优。
确定这些重大事项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有利用编制规划这个机会,和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信息部门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业务部门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和特点,大家都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共同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业务系统建设目标,这样编制出来的规划就是符合公司实际的规划,是实实在在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因此,充分认识到规划的内容是达成共识的规划,规划的编制过程是达成共识
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是理解规划意义,增强规划编制主动性和信心的关键。
三、电网规划遵循的原则
1. 合理搭建高压输变电网络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分析,促进能源科学分布,切合实际地规划高压的网架结构,电网中各电压层容量之间,按一定的变电容量比配臵,容载比选取应符合相关导则规定。
2. 配电网络相应发展的原则。合理优化配网结构,完善电力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全过程。
3. 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建设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使电力建设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 提高环境保护的原则。淘汰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设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切实做好项目环评工作。
5. 创新观念创新是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础。电网规划在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下,需要打破旧思想的束缚,在时间、空间多维度,经济、技术多领域树立系统整体优化的理念。
四、电网规划建设中的新思路
电力市场中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远超过了传统的含义,构建一个“安全、经济、可靠”的电网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保证。电网规划人员需要适应新体制下的形势,改变传统思路,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和运营原理,充分理解电力
市场对电网的要求,重点分析掌握负荷发展和电源规划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创新电网规划方法,推动电网投资多样化,加强电网规划的滚动调整工作。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以满足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高压电网的规划
(1)以电力电量预测及负荷预测结果为基准,通过分区电量平衡对区域电网主网构架进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臵,加强主网架建设,加强区域间电网系统的电力互换。
(2)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及城市用电负荷的增长,进行合理布点,按照N-1的准则,优化变电站供电分区,优化高压配电网结构。使高压电网建设和工程安排更合理和及时地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同时也便于中压配电网的建设与之协调一致。
(3)通过高压电站布局的研究做到区域电网站点预留,为未来城市电网发展预留充分发展空间,同时研究其不同区域合理平滑的过渡到目标网架的方式。
2. 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
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中低压配电网络目标网架规划的总体思路为:根据规划目标年的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变电站选址方案,以及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按照理想的供电模式规划出目标年的网架结构。该目标网架一般只包
括主干网架和开关站的规划,并不涉及分支线路,是城区未来中压配电网发展的目标。
(1)根据远景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变电站选址方案,依据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按照理想的供电模式和网架结构规划出远景的目标网架
(2)以远景年网架为目标,以现状网络为基础,根据中间年负荷预测的结果进行中间年的网络规划,重点解决现状网络存在的问题,尽量考虑中间年网络到远景年目标网架的过渡问题。
(3)以近期规划年规划方案为基础,排出改造和建设的工程项目, 逐步克服现状网络的问题。
(4)远景配电网架规划着眼于未来,侧重于整体,是城市配电网络网架结构的发展方向,不是一个实际的网络,较少考虑现状的细节情况。
(5)近期配电网络规划过程中,则应尽量同时考虑远景年变电站的分布位臵、配电网架规划方案,做到远、近期方案的统一。同时,针对现状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线路供电半径过长、迂回供电、供电范围不清晰以及网架结构薄弱等方面重点加以解决。
(6)根据110kV 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计算结果,将10kV 配电网按供电范围分区,对10kV 配电网络按分区进行规划。
(7)根据可靠性的要求和采用的主要接线模式,考虑不同110kV 变电站之间10kV 联络线的设臵,以及同站不同母线的联络情况。
(8)规划方案需满足各种系统约束条件(如:短路容量限制、电压水平限制、线路过负荷限制及N-1安全性准则等) 。
规划所安排的电网建设项目本着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售电量增长的原则。
五、结束语
防止大面积停电,保障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是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是电网规划的首要任务,电网规划的其他目标都应该在满足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完成。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公司资产尤其是核心资产的不断保值、增值。在保证电网可靠性的前提下,电网规划应进行充分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全电压等级序列和全寿命周期内资产不断优化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逐渐在规划中引入资产管理的概念,推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臵。
新规划理念的培养和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划人员长期的坚持,同时规划理念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元素,逐步孕育成为电网规划人员的思想价值体系,以利于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升级。
范文五: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
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
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第一、第二、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变化,对我国电力工业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
保证。因此,在研究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社会、经济、环
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产出量的增长、
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因素所组成的
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一 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
电力行业的运行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
运行状况及其他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电
力工业,对电力工业的生产、销售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没有经济的
发展,也就谈不上电力部门的发展;同时电力部门的发展,又是保
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
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电力与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
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是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
此二者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受到这一比例关系的制约。
只有按比例的增长速度才是合理的,不按比例的快速度,只能造成
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内部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保持与其它行业、
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因此,电力工业必须解决好与国民经济
协调发展的问题。要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电力系统应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电量的要求,既要满足当
前需要,又要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
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第二,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要不断提高单位电力的产出,降低
单位产值电耗,努力开展节能工作,采用节能高新技术,建立高效
节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电力资源节约相统一。
第三,电力发展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二 评价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能充分反映
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算方法
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具体指标能够反映电力可持续发展、经
济可持续发展及电力与经济一协调发展的涵义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样才能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二,动态性原则。经济、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
要求指标建立时,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
第三,简明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内容简单、准确、明了、具有
代表性,经过加上处理后,能将问题清楚地反映出来。
第四,可比性原则。为了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指标体系
具有可比性,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与计算方法;
同时,也可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具有延续性和可比性。
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含义
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是研究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结构,
能最为贴切地模拟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因而利用这种结构指标
体系所得的结果也十分真实。
根据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指标设计的原则构造出指标体
系其一是目标层,所谓目标层就是整个体系的最高目标,即电力工
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其二是指标层,在指标层层下共设立了三个指标。
第一,单位产值电耗。单位产值电耗,是指实现单位产值的平均
电力消费量,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产值电耗=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
它可用来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值及其用电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位电力gdp 产出。是指消耗单位电能所生产的产值,用
公式表示即:
单位电力gdp 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总用电量
它反映了我国电力电能的利用效果,是衡量电力为国民经济发展
所做贡献的指标,一个国家的单位电力gdp 产出越高,表明该国电
能利用的效率越高。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可以得到我国电力的利用
效率水平的高低。
第三,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弹性系数是电力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
速度之比。用公式表示即:
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它反映了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宏观性指标,它的意义
是取得单位国民经济的增长所需要的电力生产及消费的相对增长
幅度。
3.经济发展对电量的需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经
济发展的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电力
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在
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电力工业的作用。
4.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
一个国家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反映了该国电力的发展水平,是保证
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电力供应能力的。
三 如何做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及国内外的宏观环境、电力工业存在的主
要问题以及本文所做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可以看出电力工业正
在进入一个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实现电力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和
有利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导致全社会能源利
用效率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增幅是平稳的。因此,21
世纪初期,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由以前重视
数量扩展转到提高数量和效率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也决
定了电力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
年远景目标,未来电力工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认清只
有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电力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并在这一理论
的指导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改变过去那
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他部门联系的状况。
第二,市场机制可以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电力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形成,而要
靠法律规范和政策导向,依靠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
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
括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
第三,针对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
发展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
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
第四,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推进全国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第五,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不可能走发达国家高能源
消费之路,为了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高效利用电力能源,
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国民经济要向节能型发展,尤其要降低电力工
业自身的单位产值电耗。
第六,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调整电价结构,制定合理电价水
平。
第七,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
现代电力企业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管水平,建立一支懂得经济规律,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